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喜看稻菽千重浪【学习目标】1 .思维目标:把握文章内容,梳理人物事迹,体会人物精神, 熟悉人物形象在当代的意义.2 .审美目标:赏析文章语言,分析人物通讯的行文表达特色.【学习重难点】分析探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学习过程】学习情境: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 名利,甘心做一介农夫.已过古稀之年,却对大自然的探秘无休无止,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就是袁隆平.一、学习资源1 .作者简介沈英甲,1983年至2003年先后在外交部?世界知识?杂志和?世 界博览?杂志、?科技日报?任记者,期间曾担任多年机动记者,在 ?科技日报?曾先后任副刊部主任、机
2、动记者部主任,现为高级记者.代表作品有?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生存方式?、?前 尘?等.2 .背景展示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白一份报告称,世界上 36个国家和地 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在开展中 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 600万学龄前 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无疑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 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3 .走近袁隆平(1)袁隆平简介袁隆平,汉族.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被分配到湖南安江 农校任教.1964年开
3、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 院.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中选为中 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央主任.袁隆平的釉型杂交水稻研究获我国迄今唯一特等创造奖;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勋科学家称号;我国发现的国际编号为 8117的小行 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袁隆平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 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平安保证荣誉奖等8项国际奖励.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袁隆平是个神话.“袁pt平品牌被评估为 1000亿元人民币.1976至1987年间,袁隆平让中国多长出1000亿公斤的水稻, 而他正在研究的“超级稻将能够
4、让中国每年多养活几亿人口.袁隆平获得国际“拯救饥饿奖,他的杂交水稻也将向全球推广, 解决21世纪人类吃饱肚子这件头等大事.(2)对袁隆平的评价新华网评: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 不畏艰 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 了重大奉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新浪网评: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 是当代 神农.50多年来,他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 运用科技手段为人类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证国家粮食平安做出了奉献, 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贾庆林
5、评:袁隆平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 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顶峰 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 的高尚情操,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袁隆平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 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 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 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4 .课文标题出处七律到韶山毛泽东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
6、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赏析:这首诗写得大喜大悲,气势宏大豪放. 全诗以人民英雄为 主角,肯定了人民创造历史的真理.在内容上可谓博大精深,在艺术 上也独具匠心.它融记叙、抒情和议论于一体,同时运用了多种比照 的艺术手法,如时间上昔与今的比照,色彩上红与黑的比照,感情上 咒与喜的比照,等等,通过比照,在总体风格上形成了从灰暗凝重到 明朗欢快的旋律,使诗的境界大为开阔.5 .文体知识(1)新闻与通讯的区别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那么要求通过具体的人物和 事件反映现实生活.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新闻表达更简洁、明快,篇幅短小;通讯那么要
7、详细表达,一般 篇幅比拟长.新闻主要以记叙为主,可以适当增加议论;通讯那么可运用记叙、 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报刊、播送、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是一 种重要的应用文体,也是实用文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它以 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 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到达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 教育读者的目的.写人之所以重要,就由于人是有思想的.采写人物 通讯就是为了通过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去教育人、感染人.光写事迹,不写思想,人物是平面的;写了思想,人物才有了灵魂、生命, 才能有感染他人的力量.人物通讯有两个方
8、面,可以称为“两条线, 一条是“过程线,一条是“思想线.“过程线是人物生活的经 历或事件开展的过程,它是事物的外表现象;“思想线那么是作者根 据人物事迹所提炼出的主题,它贯穿于人物的典型事迹中,反映着事 物的本质意义.有的记者在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时, 常常被事情的过 程牵着鼻子走,摆脱不了 “过程线的圈绕,多半是将好思想、好品 德、好人好事平铺直叙地照实写出来,没有把这些材料提升一步来认 识,只是罗列现象、堆砌材料、就事论事,这就很难表现出人物的精 神世界来.著名记者郭梅尼说得好:“中国有句古话山不在高,有 仙那么名;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报道先进人物,借用这句话来说一一 事例不在多,有神
9、39;那么灵.这里说的神是指先进人物的精神面貌、 先进思想和人物行为.根据根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三种类型:传记式: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 篇幅较长, 内容丰富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的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 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 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也很常见.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假设干人, 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二、学习探究探究活动一: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分别表达了袁隆平哪些方面的精神 品质?按时间顺序找出事例,以事例中叙议结合的句子中的某些关键 词语作为归纳“精神
10、品质的提示和依据.具体事件精神品质答案:具体事件精神品质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勇于实践,敢于探索1961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 “天然杂交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稻的杂种第一代.事业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埋,实事求是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 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做出 了突出奉献.具有战略眼光,矢志 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做 奉献探究活动二深入品读,感悟赏析一把握文章内容,感知人物形象1 .第二局部中,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
11、 难?他是怎样解决的?答答案:权威论断的否认:杂交无优势.有些人的嘲笑:对遗 传学的无知.有些学者认为:杂交制种无法应用于生产.以上三点都是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但他并不迷信权威, 而是认真分析,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用事实证实他的培育杂交水稻 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2 .第三局部中,“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主要是围绕什么来写 的?这局部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答案:这局部说明袁隆平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主要围绕“三不稻这个情节来写.这局部在选材上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有个性,突出了袁隆平对于杂交水稻的认知与众不同; 二是选材 精,不庞杂.3 .作者为什么以“喜看稻菽千重浪为题?请
12、结合四个小标题 进行简要分析.答:答案:借用诗句,生动形象,富有神韵和文采.题目重在描 述研究的结果“喜看,四个小标题重在揭示“喜看的原因. 题目中的“喜看含义丰富:既写出了袁隆平获得最高科技奖的心 情,也写出了作者及人们看到袁隆平做出巨大奉献的喜悦和冲动.题目中的“稻菽点明了袁隆平的研究对象. “千重浪形象地描 绘了水稻研究的广阔远景,鼓舞和振奋人心.二精彩细节,咀嚼品味作者在文中为了使袁隆平的形象鲜活地 立在我们面前,采用了 细节描写的手法,细腻地再现了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的艰辛 以及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说说以下细节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4 . “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
13、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分析加点 词的表达效果.答答案:一系列的动词突出了袁隆平工作之认真、 细心以及他对科 学的严谨和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 正 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奉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更突出了袁隆平的 不平凡一一深入实践.5 . “忽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死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 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 冲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答 :答案:动作、神情与心理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袁隆平发现高产稻穗 的惊喜之情.6 .“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
14、 已是第14天了.忽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 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釉天然雄性不育 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答案:动作细节充分表现了袁隆平寻找新品种的艰辛和发现新品 种的欣喜.三、积累卡片1.读准字音词语以日稻菽sh u颁发ban掖着ye一克d o u屏气b i n g淤泥yu说明ch a n釉稻xi a n2.解释词语词语释义饥馍(j i n)因粮食歉收等弓1起的食物严重缺之的状况.刻骨铭心刻在骨头上或心上,形容感念很深,永远不忘.鹤立鸡群比喻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义无反顾
15、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亦步亦趋老师走学生也走,老师跑学生也跑.比喻自己没有 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 着人家行事.不敢越雷池少原意是要坚守原地,不要越过雷池到京城去.后比 喻做事谨慎或保守,不敢超越原来的规定或限度.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分廉(ni e )稻、麦、甘蔗等植物发育的时候,在幼苗靠近土壤 的茎节上生出分枝.反应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大德日生你可知,一粒袁隆平教授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让我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你可知,仅仅20多株被西方植物猎人引进的我国野生猫猴桃 枝条,撑起了新西兰经济
16、的支柱产业?你可知,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收集有全世界最多的豆科植物种 子,一旦全球变暖,英国将占据粮食作物的基因优势?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钟扬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 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 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 诺亚方舟.这个想法,终因复旦大学和 西藏大学的结缘而成为现实.自此,钟扬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双肩 包,带着学生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 4000多万颗种子,近西藏植
17、物的1/5.他的理想,是在未来10年间,收集西藏植物的1/3以上, 如果有更多人参加,也许30年就能全部收集完“最好的植物学研究,一定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做出来的.钟扬 有些“傲娇地与学生共勉,这也成为他一生大写的标注.党员本色经年累月的高原工作,让钟扬的身体频发警报.2021年5月2日,51岁生日当晚,他突发脑溢血,大脑破裂血管中流出的殷红鲜 血化作CT片上大块惊人的白斑.从医院出来,医生给他规定了 3条 “铁律:一是戒酒,二是吃药,三是绝不可再去西藏.担忧钟扬的 人们“舒了 口气:这个“钟大胆,可以在进藏上消停消停了吧.离开ICU刚半年,他又进藏了.开始不敢坐飞机,就辗转坐火 车.怕在家人那里
18、“落埋怨,就偷偷一个人行动.很多人不解,他 连命都不要了,到底想要什么?钟扬,他仿佛对一些人们热衷追逐的 事从不在乎,又仿佛对一些人们不可理解的事格外执拗.研究植物一辈子,万千植物中,钟扬最爱高原植物,它们在艰苦 环境中深深扎根,顽强绽放他曾深情写下这样的诗句:世上多少 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 间绽放.这是高原植物的品格,也是钟扬,这个有着 26年党龄的共 产党员的人生追求.先生之风“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钟扬说,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珍贵的 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 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 一一学生们.初始援
19、藏,钟扬想为青藏高原盘点植物“家底.漫长科考道路 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的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 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 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于是,他想把西藏大学的“造 血机制建起来,打造最好的平台,把学科带到新高度.事实上,钟扬的视野从没离开过下一代.“科学知识、科学精神 和科学思维要从小培养,现在让孩子们多一点兴趣,说不定今后就多 出几个科学家.谁能想到,一个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的大教授,每 个月却坚持抽出两天去上海的中小学开科普课. 多年来,钟扬以巨大 热情投入科普教育中,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建设,承当了 自然博物馆
20、500块中英文图文的编写工作,出版了 3本科普著作和6 本科普译著,每年主讲三十场科普讲座.钟扬, 是有口皆碑的明星科 普专家.高原永生2021年9月25日凌晨5时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返程途中,钟扬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了53岁.这就是那个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库,在青藏高原跋 山涉水50多万公里,数次攀登至海拔 6000多米,收集了 4000多万 颗种子、打响了 “植物保卫战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不顾高血压、心脏肥大,坚持16年援藏,让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 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从教 30余年,立志要为每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 植物学博士的人吗?钟扬那带着湖南味的普通话依然回荡耳边:“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由于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下去, 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 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摘编自张烁?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一一追记优秀共产党员、 复旦大学教授钟扬?,?人民日报?2021年3月26日1.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钟扬走进西藏,最初是出于生物学家的使命感:为祖国守护 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种子的“诺亚方舟.B.钟扬托物言志,写诗赞颂藏波罗花深深扎根高原,能在艰苦 环境中顽强绽放.这朵孤傲顽强的小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