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大多数课文,是阐述求知问题的,而本单元学习任务是要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作者的论述做出判断,学习其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初中语文第五册的一个教学重点是议论文教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第四单元的一篇重点讲读课文,选自且介亭杂文,写于1934年九一八三周年之际,属于鲁迅的后期杂文。这篇杂文针对当时抗日前途悲观失望的论调提出义正辞严的批判,既猛烈抨击了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国民党反动派,又热情歌颂了英勇斗争的中国人民,对中国前途充满信
2、心。文章短小精悍,写法灵活,是驳论文中的典范。对敌人的讽刺犀利如刀,对中华儿女的歌颂热情似火,能充分显示出鲁迅杂文的语言风格。二学生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九年级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知识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对社会生活也有了一些独特的体验和看法,有表达个人观点展示自我的强烈欲望。但受家庭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多数学生关注的是时髦、偶像、游戏等话题,在思想理念上“获取的多,奉献的少”。因此,这篇文章不仅要教会学生议论文的写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心,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激发高尚的民族自尊心,懂得自己与国家的未来是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的。借助本文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
3、、价值观、世界观。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品味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并对感情表达深刻的语句和词语加以背诵和运用。2、学习驳论文的写法和技巧。3、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增强学生民族民主意识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四教学重难点1、品味思想内涵。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3、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五教学方式1.诵读法。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增强感知、感悟。2.品读法。读重点语句,品味其思想内涵和写法。3.讨论式。在讨论中互相启发。4.探究式。在讨论的基础上,对某个或几个问题变换角度思考,拓展思维。六学时安排:2学时 教学用具:文字资料、ppt影像资料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引语同
4、学们回忆一下从小学到现在,都学过鲁迅的哪些文章呢?都是些什么体裁呢?如: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叙事散文阿长与山海经、小说故乡、散文诗风筝等等,那今天呢我们就要来学习鲁迅先生的这一篇不同以往写作体材的文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2、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玄(xun)虚慨(ki)叹诬(w)蔑(mi)诓(kung)骗省(xng)悟搽(ch)渺(mio)茫脊梁(j)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自欺欺人: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为民请命: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3、介绍写作背景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的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
5、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当时资产阶级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针对这一观点,鲁迅先生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4、由课文题目入手学习文章内容这篇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看标题呢是用问句的形式来表达的,那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肯定是有人在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这是一篇以驳论为主的文章。我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会用什么方法呢?可能会用不同的形式,一种呢就是直接了当的说中国人是有自信的,这是立论。还有一种方式呢,就是通过反驳对方的观点来说明我的观点,这是驳论,那肯定有人说中国人失
6、掉了自信力,假如我们把这种观点批倒了那么中国人不就是有自信力的吗!因为这是一篇驳论文,所以我们首先要找出对方的观点。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来齐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对方的论点是什么?它的论据是什么?它使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两年前 :自夸“地大物博” 树起靶子: 论据 不久 :只希望“国联”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现在 :一味“求神拜佛” (论点) 论证方法:举例、因果论证第1题:对方的论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作者之所以以为他是错的,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未相信过自己而现在又求神拜佛,则是自欺了。它使用了举例论证和因果论证。(2)同学们齐读一下35段,找一找这一部分作者的论点
7、是什么?论据又是什么?论点:失掉了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论据:夸“地大物博”是信地、信物希望国联信他人 求神拜佛自欺 (3)同学们来看一看第69段,这一部分的论点是什么?论据又是什么?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论据:从古至今满怀自信的“中国脊梁”。5、驳论文知识的学习(1)下面我们就来认识驳论的特点 立论议论文 驳论点 驳论 驳论据 驳论证议论文有立论和驳论,所谓立论就是在论证过程中,通过论述逐渐确立自己观点的过程。也就是直接了当的提出我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该怎么办;而驳论,是通过驳斥对方的观点来表达我的观点;驳论,可以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2)如果是你会如何批驳它? 驳论点,
8、我们就会义正言辞的说中国人是有自信力的。论证方法: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在积极的组织抗日战争或者可以举在城市里也有哪些人在继续革命,争锋相对的说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驳论据,你说我们以前夸地大物博阿,我们没夸过阿,论据就不存在了,可是鲁迅先生说了这是事实。还有不久希望着国联,也可以说我们没有希望过国联,但是鲁迅先生也说了这是事实,所以这两个论据它都存在着。求神拜佛也有人,所以要想把这三个论据推倒,很难做到。驳论证方法,他说我们过去充满自信,用的是举例论证,因为两年前我们一直在夸我们地大物博,他认为这是有自信,夸地大物博和自信之间是一种必然的联系吗?希望国联是不是不自信,求神拜佛是不是不自
9、信,如果把这中间的联系切断,那么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它就不存在或者说它使用的就不得当了,那么他的论点就站不住脚了,把它因果论证中间的链条打断,它就失去了支持这个论点存在的根源,所以可以分别去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方法。6、重新将驳论的知识引入课文同学们再自由的朗读一遍课文,结合所讲的有关驳论的知识,想想这篇课文鲁迅先生采用了怎样的驳论方法呢?夸“地大物博”是信地、信物 驳论证 希望国联信他人 失掉了他信力, 求神拜佛自欺 发展着自欺力。进行反驳 历史上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驳论点 现在有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1)用驳论证的方法直接批驳,第3至5段,作者承认所摆出的论据是事实,是“真”的,
10、但通过分析事实,发现对方说的不是自信力的问题,推不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结论。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是直接批驳。(2)从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即驳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个观点与对方观点针锋相对。证明了这个论点的正确,等于宣告对方观点不成立,是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7、8两段热情歌颂从古到今许多有自信力的“中国的脊梁”,用事实证明了“有并不失掉自信的”中国人,间接批驳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错误论调。第二课时1、细细品读课文,让学生在颂读中筛选信息,找出意义深刻的句子和词语反复品读,体会词句的深刻含义和文章的思想情感。如第一段中“总”字
11、体现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丑样;“只”体现一副仰人鼻息的形象;“一味”体现敌人沉迷于求神拜佛、软弱顽固不化的样子,又如 “状元宰相”“地底下”等词的深刻含义和“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是诬蔑”等句的表达作用等等。2、拓展延伸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讨论、复述本文内容后,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结合自己所积累的知识,找出中国的“脊梁”是哪些人?叫什么名字?再联系实际生活探究,现在我国有哪些成就证明我们没有失掉自信力?激发学生关注生活讨论交流:如 “神五”“神六”“神七”号卫星升天; “512”展示的精神;2008年奥运会举办顺利成功;平稳度过金融危机3、播放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让学生朗读“故今日
12、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4、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驳论文的写作方法,通过驳论证批驳了对方的论点,通过正面立论间接反驳了对方论点,批驳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错误论调,鼓舞了民族的自信心。理解了鲁迅关于“中国人自信力”的阐述,“中国的脊梁”在当时的社会曾大大鼓舞国人的士气,在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鲁迅杂文的语言技巧和讽刺手法的运用也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5、作业要求完成课后“研讨与训练”的第一、二大题:一、你也许从历史课知道,中
13、华民族一向是富于自信力的民族。想一想,如果你面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错误论调,你将怎样批驳?再熟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怎样从对方论据不能推出论点来直接批驳,又怎样提出正面论点作间接批驳?从中你获得哪些启示?二、联系全文,辨析下列句子中“中国人”的含义,说明“状元宰相”“地底下”指的是什么。1、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2、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3、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4、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5、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