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宪法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Blaw2022、课程名称:宪法3、课程名称:Constitution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5、课程适用层次:本科6、课程适用对象:法学本科7、总学时:54 周学时:38、学分:3二、课程概述宪法课程的目的,是在大学本科入门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初学者掌握宪法 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为其学习行政法、刑法、经济法学等后续专业课程奠 定基础。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1、使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则,掌握宪法知识的基本框架,从 而对宪法学科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2、加强学生在宪法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训练,学生在领会宪
2、法基本概念的同时,还要熟练运用宪法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处理一些常见的法律业务,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学时分配计划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合计讲授实验(训)实习课程设计1绪论12A章宪法的概念23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24第三章宪法的制定25第四章宪法的基本原则26第五章宪法形式与宪法结构27第六章宪法规范18第七章宪法关系19第八章宪法的价值与作用110第九章宪法观念与宪法文化111第d卜章宪法与宪政312第dL章国家性质113第d卜二章 国家形式(上)214第d卜三章 国家形式(下)215第十四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上)3316第十五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下)3617
3、hA章选举制度218第十七章国家机构319第十八章政党制度220第十九章宪法实施及其保障221第二十章宪法解释222第二章宪法修改223第二十二章违宪审查制度324第二十三章宪法秩序1合计46954四、教学内容绪 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宪法学在国内外的历史发展;2、熟悉宪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意义;3、掌握宪法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体系体系。教学学时:1教学重点和难点:宪法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内容: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二)宪法学的研究范围二、宪法学的历史发展(一)宪法学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二)宪法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三、宪法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体系(一)宪法
4、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二)宪法学的学科体系四、编写本教材的基本思路五、学习和研究宪法学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和研究宪法学的重要意义(二)学习和研究宪法学的方法思考题:1 简述德国宪法学发展时期不同学派关于宪法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2简述马尔佩的宪法学理论。3简述法国宪法学家埃斯曼的宪法学理论。4简述西方宪法学发展时期日本宪法学的特点与内容。5简述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的联系与区别。6试从西方宪法学萌芽和创立时期入手,简述有关“基本法”的思想。第一编宪法基本理论第一章宪法的概念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宪法词义的演变及关于宪法本质的各种学说;2 、 熟悉宪法的定义及分类;3 、掌握宪法的特征。教
5、学学时:2教学重点和难点:宪法的特征教学内容:第一节宪法释义1、 “宪法”词义的演变2、 宪法的特征(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二)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三)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3、 宪法的定义(1) 中外学者的宪法定义(2) 宪法定义新探第二节宪法的本质1、 认识宪法本质应该注意的问题2、 宪法本质的学说评价(一)神的意志论(二)全民意志论(三)阶级意志论3、 宪法的本质第三节宪法的分类1、 宪法分类的意义2、 资产阶级学者传统的宪法分类(一)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二)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三)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3、 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宪法分类四、其它的宪法分类评价(一)原生
6、宪法与派生宪法(二)纲领性宪法、确认性宪法和中立性宪法(三)政治自由主义宪法、君主立宪主义宪法、社会改良主义宪法和独立民族主义宪法思考题:1 简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2简述宪法最核心的价值。3如何理解“宪法是全民意志的体现”?4简述宪法分类的意义。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近现代宪法产生发展的过程及未来发展趋势;2 、了解中国宪法产生、演变的过程和发展趋势;3 、掌握现行宪法的优点和特点。教学学时:2教学重点和难点:宪法的发展趋势教学内容:第一节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 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1) 英国宪法的产生(2) 美国宪法的产生(3) 法国宪法的产生(4) 宪法产生的条件2
7、、 宪法的发展(1) 近代宪法的发展(2) 现代宪法的发展3、 宪法的发展趋势(1) 宪法发展呈现出两方面的发展趋势(2) 宪法越来越重视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3) 宪法保障得以加强,建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成为一种潮流(4) 宪法发展的国际化趋势进一步扩大(5) 宪法形式上的发展趋势第二节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演变1、 晚清皇帝、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的制宪活动与宪法(1) 晚清宪法(2) 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宪法(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宪法2、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第三节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
8、1954年宪法3、 1975年宪法4、 1978年宪法5、 1982年宪法6、 我国宪法的发展趋势思考题:1 简述近代宪法的主要特点。2简述英国宪法的产生及其特点。3评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第三章宪法的制定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宪法制定权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 、了解制宪权主体与制宪机关;3 、熟悉、掌握宪法制定程序。教学学时:25教学重点和难点:宪法制定程序7教学内容:一、 宪法制定权的概念二、 宪法制定权的性质与基本特征三、宪法制定权的界限一、 制宪权主体二、 制宪机关一、 制宪机构的设立二、 宪法草案的提出三、宪法草案的通过四、公布思考题:1 简述西哀耶士的制宪权理论。2简述制宪
9、权的性质。3简述宪法制定的一般程序。4简述制宪权的基本特征。第一节宪法制定权第二节宪法制定机关第三节宪法制定程序第四章宪法基本原则教学目的与要求:1 、 了解宪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 、 掌握四项宪法基本原则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教学学时:2教学重点和难点: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制度教学内容:宪法基本原则概述第一节第二节人民主权原则1、 人民主权学说的历史发展(1) 人民主权学说的提出(2)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权思想2、 人民主权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第三节基本人权原则1、 人权理论的历史发展2、 基本人权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第四节权力制约原则1、 权力制约思想的历史发展2、
10、 权力制约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1) 资本主义国家宪法中的分权原则(2) 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中的监督原则第五节法治原则1、 法治原则的含义及其发展(1) 法治的含义(2) 法治理论的历史发展2、 法治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思考题:1 法治原则在资本主义各国宪法中有哪些主要的表现形式?2简述宪法的基本原则。3简述权力制约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中的体现第五章宪法形式与宪法结构教学目的与要求:1 、 了解宪法的渊源形式,掌握我国宪法的渊源形式;2 、 了解宪法结构基本理论,掌握我国宪法结构。教学学时:2教学重点和难点:宪法序言与正文的结构教学内容:第一节宪法形式宪法形式的概念宪法的渊源形式(1) 成
11、文宪法典(2) 宪法性法律(3) 宪法惯例宪法判例宪法解释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权威性宪法著作我国宪法的渊源形式成文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解释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第二节宪法结构、 宪法结构概述宪法体系宪法典的形式结构宪法典的内容结构宪法结构与宪法形式的区别宪法的序言宪法序言的分类宪法序言产生的原因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宪法序言的功能宪法的正文宪法正文的总则11(二)宪法正文的分则3) )宪法正文的附则4) 我国宪法的结构思考题:1 简述宪法结构与宪法形式的区别。2简述宪法正文的总则与宪法序言的区别。3谈谈宪法序言的功能。第六章宪法规范教学目的与要求:1 、 熟悉宪法规范的特点及逻辑结构;2 、 掌
12、握宪法规范的种类;3 、 了解宪法规范的效力及变动教学学时:1教学重点和难点:宪法规范的逻辑结构教学内容:第一节宪法规范概述1、 宪法规范2、 宪法规范的特点(1) 宪法规范的政治性(2) 宪法规范的组织性与限制性(3) 宪法规范的最高性(4) 宪法规范的稳定性与适应性(5) 宪法规范的制裁性(6) 宪法规范的原则性(7) 宪法规范的历史性与概括性第二节宪法规范的逻辑结构与种类一、 宪法规范的逻辑结构宪法规范的种类#(1) 确认性规范(2) 禁止性规范(3) 权利性规范与义务性规范(4) 程序性规范第三节宪法规范效力与宪法规范变动1、 宪法规范的效力2、 宪法规范的变动思考题:1 简述各国为保
13、障宪法规范的最高性地位而采取的具体措施。2如何理解宪法规范的历史价值?3试论宪法规范的适用模式。第七章宪法关系教学目的与要求:1 、 熟悉并掌握宪法关系主体中的公民、国家;2 、 熟悉并掌握宪法关系的内容;3 、 了解宪法关系的客体。教学学时:1教学重点和难点:宪法关系的内容教学内容:第一节宪法关系概述第二节宪法关系的主体1、 公民(1) 政治关系得历史变革是公民成为宪法关系主体的前提(2) 公民是宪法关系中最为活跃的主体因素2、 国家(1) 国家的历史演变是其成为宪法关系主体的重要条件(2) 国家在宪法关系中的存在方式宪法关系的其它主体13第二节宪法的作用1、 权利权力关系是宪法关系的基本内
14、核2、 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是宪法关系的基本精神(1) 权利制约权力是人民的主权者地位决定的(2) 权利制约权力的基本途径和方式(3) 国家权力的互相制约是权利制约权力的重要补充第四节宪法关系的客体1、 宪法行为是宪法关系得客体2、 宪法权利行为3、 宪法权利行为4、 违宪行为思考题:1 简述公民在宪法关系中的地位。2简述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方式。第八章宪法的价值与作用教学目的与要求:1 、 了解宪法的基本价值;2 、 了解宪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教学学时:1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民主和人权是宪法最核心的价值追求教学内容:第一节宪法的价值1、 宪法价值概说2、 宪法的基本价值(1)
15、 人民主权(2) 宪政秩序(3) 社会发展(4) 社会正义三、民主和人权是宪法最核心的价值追求宪法作用的概念和特点2、 宪法的规范作用(1) 宪法规范作用的主要方式(2) 宪法作用于公民和国家的方式的区别3、 宪法的社会作用(1) 宪法对政治关系的作用(2) 宪法对经济关系的作用思考题:1 简述宪法价值。2简述宪法规范作用的意义。3简述宪法规范作用的主要方式。4简述宪法对经济关系作用的方式。5宪法对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九章宪法观念与宪法文化教学目的与要求:1 、 了解宪法观念的种类、作用和历史发展;2 、 了解宪法文化的概念、类型和结构;3 、 了解当代中国应如何促进宪法
16、文化的发展。教学学时:1教学重点和难点:当代中国应如何促进宪法文化的发展教学内容:第一节宪法观念一、宪法观念的概念和种类(1) 宪法观念的含义(2) 宪法观念的种类#二、宪法观念的历史发展(1) 宪法观念的哲学化时期(2) 宪法观念的神学化时期(3) 宪法观念的理性化时期(4) 宪法观念的多元化时期三、宪法观念的作用(1) 宪法观念对宪法的创制作用(2) 宪法观念对宪法实施的作用(3) 宪法观念对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第二节宪法文化一、宪法文化的概念和类型(1) 文化与法律文化(2) 宪法文化(3) 宪法文化的类型二、宪法文化的结构(1) 宪法文化的认知要素(2) 宪法文化的评价要素(3) 宪法文
17、化的情感要素三、加强宪法文化研究,促进宪法文化发展(1) 加强宪法文化研究,传播和普及宪政社会的基本理念(2) 提高全民族的宪政精神和加强制度建设是促进宪法文化发展的重要措施思考题:1 简述宪法观念的主要作用。2简述树立和增强公民宪法观念的途径。3简述宪法文化的结构。4简述宪法文化的类型。第十章宪法与宪政17教学目的与要求:1 、 了解宪政的概念,熟悉并掌握宪政的基本内涵及特征;2 、 了解宪法与宪政的关系;3 、 了解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条件及模式。教学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宪政的基本内涵教学内容:第一节宪政概说一、宪政的概念(1) 从民主政治角度来解释宪政(2) 从法治的角度界定宪政二、宪
18、政的基本内涵(1) 宪政与民主政治(2) 宪政与法治(3) 宪政与人权三、宪政的特征(1) 宪法的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2) 建立有限政府是宪政的基本精神(3) 树立宪法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体现第二节宪法与宪政的关系一、宪法与宪政的联系二、宪法与宪政的区别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一、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指导思想二、宪政建设的条件三、我国宪政建设的模式思考题:1 简述宪政与人权的关系。2简述宪政与法治的关系。3简述有限政府与宪政的关系。第二编宪法基本制度第十一章国家性质教学目的与要求:1 、 了解国家性质的概念和决定性因素;2 、 掌握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内涵;3 、 了解我国的基本
19、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教学学时:1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国家性质概说一、国家性质的概念二、国家性质的决定性因素三、各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1) 资本主义国家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2) 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3) 各民族主义国家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第二节国家政权的阶级归属一、国家政权的阶级归属是国家性质的政治要素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发展(2)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3) 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构成(4) 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结合三、爱国统一战线第三节国家的基本经济制
20、度一、经济制度及其在各国宪法中的表现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1) 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基本形式(2)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3) 正确理解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1)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及其实现途径(2)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节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一、文化制度及其在各国宪法中的表现二、我国宪法关于基本我文化制度的规定思考题:1 简述当代各国宪法调整国家经济制度的特点。2简述我国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第十二章国家形式(上)教学目的与要求:1
21、 、 了解政体与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和种类;2 、 熟悉并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 、 熟悉并掌握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教学学时:2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内容:第一节政权组织形式概说一、国家形式概述二、政体与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三、政体与政权组织形式的种类(1)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2)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四、政体与政权组织形式的意义23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逻辑起点选民民主选举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前提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2、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键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其它机关组织的关系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身建设第三节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一、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概说二、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特点三、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四、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任务(一)居民委员会的任务(二)村民委员会的任务五、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思考题:1 简述国家形式和国家性质的关系。2简述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十三章国家形式(下)教学目的与要求:1 、 了解国家结构形式
23、的概念、种类和决定因素;2 、 了解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原因和优越性;3 、 熟悉并掌握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 、 熟悉并掌握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教学学时:2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教学内容:第一节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和种类二、决定国家结构形式的主要因素第二节一、我国采用单一制的原因二、我国实行单一制的优越性三、行政区划第三节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和内容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发展三、民族自治地方及民族自治机关(1) 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立和法律地位(2) 民族自治机关的概念和特点(3)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四、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五、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第四节一、特别行政区是“一
24、国两制”构想的产物二、特别行政区的概念和特点三、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1) 特别行政区对中央人民政府的直接从属性(2) 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四、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1) 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2) 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制度第五节一、国旗二、国徽国家结构形式概说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民族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思考题:三、国歌四、首都思考题:1 为什么说我国是单一制国家?2简述我国民族自治机关在组成上区别于一般行政区的特点。3简述我国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制度。4简述我国国旗和国徽的含义。5简述“一国两制”的含义。第十四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上)教学目的与要求:1
25、、了解公民、国籍、人民和人权的概念、联系及区别;2 、掌握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3 、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界限和限制方式。教学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教学内容:第一节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说一、公民和国籍二、公民与人民三、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四、公民权与人权五、新中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历史发展第二节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及其界限一、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二、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界限三、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限制方式291 简述国籍的取得方式。2简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基本内涵。3简述中国的人权观的内涵。第十五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下)教学目的与要求:1
26、、 熟悉并掌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2 、 熟悉并掌握我国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3 、 了解我国公民的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权利;4 、 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教学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国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教学内容:第一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一、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和自由(1) 平等权(2)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 政治自由(4) 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二、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1) 人身自由(2)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3) 住宅不受侵犯(4) 通讯自由和通讯秘密受法律保护(5) 宗教信仰自由三、公民的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权利(1)
27、 公民的私有财产权(2) 劳动的权利和义务(3) 劳动者休息的权利(4) 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5) 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6) 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四、特定人的权利(1) 保障妇女的权利(2) 保障退休人员和军烈属的权利(3) 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4) 关怀青少年和儿童的成长(5) 保护华侨的正当权利第二节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一、履行基本义务实公民的责任二、我国公民基本义务的主要内容(1)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2) 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 保卫祖国、依
28、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 依照法律纳税(6) 其他方面义务第三节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及其行使原则一、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1) 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2) 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3) 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4) 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二、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自由的原则(1) 权利和自由的相对性(2) 权利和自由的有限制性(3) 不损害整体利益1 简述公民政治自由的主要内容。2如何理解公民的人身自由?3简述言论自由的基本范畴。4简述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内涵。5简述公民受教育权的主要内容。6简述公民的获得权利救济的权利的主要内容。7简述公民的休息权及其保障。8简述公民的人格尊严的宪法含义
29、。第十六章选举制度教学目的与要求:1 、 了解选举制度的产生、发展、体制以及与政党制度的关系;2 、 熟悉并掌握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3 、 熟悉并掌握直接选举程序;4 、 了解间接选举程序以及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教学学时:2教学重点和难点: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教学内容:第一节选举制度概说一、选举制度概说二、选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三、选举制度的作用 四、选举制度的体制(1) 地域代表制与职业代表制(2) 多数代表制与比例代表制五、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的关系六、选举者与被选举者的关系第二节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一、选举制度的普遍性原则二、选举制度的平等性原则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原则四、无记名投票原则五
30、、差额选举原则六、选举权利保障原则第三节选举的民主程序一、直接选举程序(1) 选举组织机构(2) 划分选区(3) 选民登记(4) 提名并确定代表候选人(5) 候选人的介绍(6) 组织投票(7) 确定当选(8) 补选二、间接选举程序(1) 选举工作的组织机构(2) 代表候选人的提出(3) 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4) 确定当选三、我国几种特殊的选举(1)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2) 台湾地区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3) 军队人大代表的选举第四节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一、对直接选举的代表的罢免二、对间接选举的代表的罢免三、代表的辞职三、 代表资格的终止和停止思考题:1 简述近代选举制度的特点
31、。2简述我国采用的两种主要代表制。3简述我国选举法关于罢免间接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的主要程序。4我国人大代表资格终止和停止是否相同?简述各自的条件。第十七章国家机构教学目的与要求:1 、 熟悉并掌握我国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度;2 、 了解我国现行的国家元首制度;3 、 了解我国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教学学时:3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国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度教学内容:第一节国家机构概说一、国家机构的概念和分类二、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1) 民主集中制原则(2)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3) 责任制原则(4) 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5) 精简和效率原则第二节代议机关、代议机关概述资本主义国家代议
32、机关概述社会主义国家代议机关概述二、我国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代表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组成和任期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的工作程序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节国家元首-、国家元首概述二、我国国家元首制的历史发展三、我国现行的国家元首制度我国现行的国家元首制度的特点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国家主席的职权第四节行政机关一、行政机关概述内阁制总统制委员会制二、我国的国务院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国务院的领导体制国务院的会议制度(5) 国务院的职权(
33、6) 国务院所属的部委和其他机构三、我国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1) 性质和地位(2) 组成和任期(3) 领导体制和工作机构(4)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第五节一、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概述二、我国的审判机关(1) 人民法院的性质(2) 人民法院的组成、任期和领导体制(3) 人民法院的组织系统和审级制度(4) 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原则三、我国的检察机关(1) 人民检察院的性质(2) 人民检察院的组成、任期(3) 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统和领导体制(4) 人民检察院的职权第六节一、我国军事领导机关概述二、中央军事委员会(1)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2)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任期和职责思考题:1 简述资本主义
34、国家议会的主要职权。2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我国的军事领导机关3简述我国人民法院实行的审级制度。334简述我国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原则。5简述我国人民检察院的职权。6简述我国国家主席的职权?第十八章政党制度教学目的与要求:1 、 了解政党制度的历史发展和作用;2 、 了解政党制度与民主宪政的关系;3 、 熟悉并掌握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教学学时:2教学重点和难点:政党的宪法地位教学内容:政党与政党制度概述一、政党概述政党的概念与特征政党制度的历史发展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二、宪法与政党制度政党的宪法地位政党制度与政权机制三、政党制度与民主宪政政党制度是民主宪政发展的产物政党制度促
35、进了近现代民主宪政的发展第二节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的内容和形式、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思考题:351 简述政党的特征。372简述近代意义政党产生的条件。3简述政党的宪法地位。第三编第十九章教学目的与要求:1 、 了解宪法实施的概念、方式与特点;2 、 熟悉并掌握宪法实施的原则;3 、 熟悉并掌握宪法实施的保障体制和基本方式;4 、 了解宪法实施的评价体系及标准。教学学时:2教学重点和难点:宪法实施的保障体制教学内容:第一节一、宪法实施的概念、方式与特点(1) 宪法实施的概念及构成(2) 宪法实施的基本方式(3) 宪法实施的主要特点二、宪法实施的原则(
36、1) 最高权威原则(2) 民主原则(3) 合法原则(4) 程序原则(5) 稳定原则(6) 发展原则三、宪法实施与宪法实现的关系第二节宪法实施概述宪法实施的条件及过程、宪法实施的条件宪法实施宪法实施及其保障宪法实施条件的意义(二)宪法实施的主要条件二、宪法实施的过程(1) 宪法实施过程的意义(2) 宪法实施过程的主要阶段第三节宪法实施保障一、宪法实施保障概说(1) 宪法实施保障的基本内容(2) 宪法实施保障的意义二、宪法实施保障体制(1) 由司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2) 由立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3) 由专门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三、宪法实施保障的基本方式(1) 以被审查的对
37、象是否已经生效为根据,可以分为事先审查、事后审查及事先审查与事后审查相结合三种方式(2) 以审查的起因为根据,可以分为附带审查、起诉审查和提请审查三种方式四、我国的宪法实施保障机制第四节宪法实施评价一、宪法实施评价的概念及体系(1) 宪法实施行为评价(2) 宪法实施结果评价二、宪法实施评价标准(1) 宪法规范标准(2) 宪法价值标准三、宪法实施评价机制思考题:1 简述宪法实现与宪法实施的关系。2简述宪法实现的内涵。#3简述宪法实施的构成。4简述宪法实施保障的基本内容。5简述我国宪法实施的组织保障。6简述加强宪法实施过程研究的意义。第二十章宪法解释教学目的与要求:1 、 了解宪法解释、法律解释和
38、宪法修改的内涵与区别;2 、 了解宪法解释的对象、原则、方法及程序;3 、 了解宪法解释的分类。教学学时:2教学重点和难点:宪法解释机关教学内容:第一节宪法解释概说一、宪法解释的含义(1) 宪法解释的对象(2) 宪法解释和法律解释(3) 宪法解释和宪法修改二、宪法解释的必要性三、宪法解释的分类第二节宪法解释的机关一、国家元首解释制二、立法机关解释制三、普通法院解释制四、特设机关解释制五、公民团体解释制宪法解释的原则、方法及程序第三节39一、宪法解释的原则二、宪法解释的方法三、宪法解释的程序思考题:1 简述宪法解释与法律解释之间的关系。2简述宪法解释的必要性。3简评立法机关解释制的优缺点。第二十一章宪法修改教学目的与要求:1 、 了解宪法修改的限制和宪法修改的方式;2 、 熟悉并掌握宪法修改的程序。教学学时:2教学重点和难点: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理疗技术服务承包协议
- 城市公园环境卫生2024年维护协议
- 厨师岗位2024年度劳动协议
- 2024专业洗车房商业租赁协议模板
- 不动产交易清偿债务协议模板2024
- 2024年个人借款协议债务转移细则
- 2024年工业制成品购销协议格式
- 2024年商业租赁简明协议样式
- 2024年度娱乐业经营合伙协议模板
- 30 军神课件教学课件
- 202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基于思维模型建构的信息型无机制备实验难点突破 利用信息“防”得其所发言 课件
- 授课计划表(模板)
- GB/T 23794-2023企业信用评价指标
- 浙江工商大学论文开题报告PPT模板
- 高考历史考点命题双向细目表(很实用)
- 高考英语创设语境记忆3500词汇(短文语境、配套练习)05篇
- YY/T 1833.3-2022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质量要求和评价第3部分:数据标注通用要求
- 博物馆教育资源与当前语文课程融合的探究
- 地源热泵监理细则
- 小学一年级上册 综合实践教学课件
- 设备部-工作总结及-计划-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