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课时作业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岳麓_第1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课时作业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岳麓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作业 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61 页一、选择题1.(2017 考感第一次联考)马克垚在 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 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最有可能的是( )A. 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B. 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C.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尤为突出D.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缺一不可解析: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唐宋时期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威胁到皇权,因此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尤为突出,故 C 项正确;唐宋时期实行的仍然是君主专制政体,故A 项错

2、误;宰相参与讨论军国大事,皇帝是国家的实际决策者,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关系,故 D 项错误。答案:C2. (2017 桂林高三统考)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是指()A. 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B. 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C. 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D. 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认识。正确解答本题,要注意抓住题干关 键信息“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要求。B 项

3、属于误选项,但“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不能很好的体现题意; C D 两项明显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A 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 Ao答案:A3.(2017 温州模拟)下图是古代中国某一朝代的中枢机构图,该朝代是()A.秦朝 B .西汉C.唐朝 D .北宋解析:图片反映的是二府三司制。秦朝中央机构实行三公九卿制,不符合图片信息,故A 项错误;西汉时期中央实行中外朝制度,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 项错误;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C 项错误;图片中“三司使、枢密院和参知政事”是北宋为加强君主专制,把宰相权力一分为三的表现,故D 项正确。答案:D4. (2017

4、十堰高三联考)魏晋时期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 有识鉴2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与察举制相比,这一制度()A. 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B. 提高了儒生的地位C. 使社会各阶层流动制度化D. 打破了政治权威和物质财富等级的世袭解析:本题具体考查选官制度一一九品中正制。由材料关键信息“已定其选”“区别人物,第其高下”等,材料主旨即体现“九品中正制下有固定的中正官举荐人才”。与察举制相比,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选官的范围,从而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A 项符合题意。B C、D三项与材料主旨均不相符合,排除。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A。答案:A5. (2017 娄底高三模拟)民国教育家

5、杨昌济认为:“科举之弊,人人能言之,然强迫全国士于以读四书五经,亦未始无其效。彼多数之读经者,固志在科第,非真有取法古人之心,然沉浸于此不识不知之间,自隐受古圣先贤之感化”。这一说法旨在()A. 指出四书五经的不足之处B. 强调恢复科举制的必要性C. 肯定传统经典的教化作用D. 批评知识分子的功利心态解析:材料中“科举之弊,人人能言之,亦未始无其效。彼多数之读经者,固志在科 第,自隐受古圣先贤之感化”显示科举制度弊端不少,学习四书五经并不是无效果,虽然只是为了考取功名,但不间断地学习仍然可以受到圣贤的感化,因此是有肯定的意思,C项正确,A 项错误;B 项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 项不是材料的主旨

6、。故选 C 项。答案:C6.(2017 临沂模拟)旧唐书载,(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曰:“今之取人,令投 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审知其乡间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 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辄自陈牒。”材 料反映杨绾()A. 主张恢复察举的古制B. 反对科举取士的制度C. 要求完善科举的流程D. 注重科举的品德考察解析:从“(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可知, 杨绾指出了科举制的弊端,因而材料是对弊端提出的解决措施, 而不是要恢复察举制, 故 A 项错误;材料只是针对科举制弊端提出解 决措施,而不是反对科举制,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

7、科举制流程变化的内容,故 C 项错误;从“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和“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以孝 廉为名,荐之于州”可知为改革科举制的弊端,要增加对孝、廉品德方面的考察, 故 D 项正确。答案:D7以下是宋代确立的两条老规矩,这些老规矩所起的作用是()|老规题一严皆员界人酒律一旦喪现窖頁柱鬲店|陀哺.不管必狀私款*即刻遭列卿史弾勤*晝则霁官O老规粥二;王公賁旅”弔掙駄食味于西海即不得 曲為地索誓特产泰黄味住转*IA. 开始建立古代监察制度B. 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 杜绝了官吏的横征暴敛D. 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解析:监察谏议制度开始于秦朝,由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故 A 项错

8、误;两条老规矩不能说明宋代已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故 B 项错误;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官员的横征暴敛,故 C 项错误;监察制度作为常设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官员起到了约束作用,故D 项正确。3答案:D二、非选择题& (2017 银川模拟)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 多年,至 1905 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一一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二(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 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9、丁韪良西学考略材料三 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 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 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一一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四 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 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 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 故也。一一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材料五 1905 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 400 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 办

10、,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 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一一徐辉废除科举 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1) 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2) 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3) 据材料四,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4) 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综合上述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归纳获取信息的能力

11、,材料中“科举制 在中国延续了 1300 多年,至 1905 年被宣布废除”反映了科举制延续时间长;“历代踵行, 时加修正”反映了科举制不断发展完善;“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反映了科举制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归纳、概括能力,材料二主要说明科举制自身优势 明显,被西方国家借鉴;材料三文字内容显示科举制能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依据所学内容不难得出科举制还有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促进社会稳定等积极作用。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与评析的能力,依据材料四“此其选之精也以科 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 学非所用、用非

12、所学故也。”不难看出梁启超对科举制褒贬皆有的 观点,即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是其所长;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存在严重弊端;依据材料来源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不难判断出梁启超倡议改科举、培养实用人才、开展维新变法运动,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科举选官能在西方盛行其原因在于西方充分 借鉴了科举制的优点,即用考试方式选才,体现公平择优,符合西方平等观念。而科举制在 中国近代的废除则因为其长期以来集聚的大量弊端,即八股取士束缚思想和科举考试难以适应近代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在民族危机和西学东渐的巨大冲击下难逃被废止的命 运。答案:(1)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2) 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提高官员文化 素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