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河初中栗时枝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2_第1页
吕河初中栗时枝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2_第2页
吕河初中栗时枝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2_第3页
吕河初中栗时枝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2_第4页
吕河初中栗时枝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学分析1、理论依据 化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中,着重强调了科学探究的作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的实验活动之一。该实验活动的落实,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还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的提高、巩固。2、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

2、位,作用,以及背景分析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节学生分组实验活动课。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是继氧气之后要学习和掌握的第二种重要气体。无论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与收集,主要用途以及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功与过都是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内容,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制取二氧化碳,并进行一些相关性质实验,学生对以上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物质的应用决定物质的用途有了更好的体会。 3、 学情分析(1)学生的认知特点: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是“有较多的亲自动手实践”、“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这与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

3、强,愿意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是相符的。因此,本节课充分体现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给每位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充分利用讨论、交流、动手实践、互相合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与探究中,不断体验,促进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生物课已经学过了某些知识如,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学生在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实验活动中已经开展了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这节学生分组实验课,学生此时有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也知道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必要的仪器如烧杯、试管、酒精灯、集气

4、瓶等,并且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基本操作如固体和液体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热液体等。二、 教学目标 结合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要求以及本课题内容和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巩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相关知识。加深对 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提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进行比较,让学生加深认识。通过实验与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体

5、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加强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节约低碳环保的意识。3、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二)通过实验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一)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二)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四、教法与学法本节课我的教法:比较法,启发引导法,活动探究,理论联系实际。本节课通过教师启发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相结合,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法:知识回顾,明确探究思路及注意事项,实施探究,归纳总结,反思交流。五、 教学工具1、 多媒体展

6、示几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2、 每个小组实验台上都有制取二氧化碳和验证性质所需的仪器和药品。3、 药品指定回收容器。六、 教学流程:引导回顾二氧化碳制取原理,装置,以及验满方法。(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在试管中加入石灰石,倒入稀盐酸,塞紧橡皮塞。用集气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备用,并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3)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学生分组实验探究(4)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片刻后将试管加热。(5把收集好的一瓶二氧化碳气体缓缓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 师生互动,讲解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为什么长期放置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解释

7、石灰砂,浆抹墙的化学原理。怎样证明碳酸型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学生整理试验台,回收剩余废液。完成实验报告单知识拓展应用,链接中考多媒体展示链接中考真题七、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知识回顾 上课之前,我想请大家猜个谜语: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食,消防官兵称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工程师叫它“粉刷匠”,而环境学家指责它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大家猜出这种物质是什么了吗?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开启探究之旅,自己动手来制取二氧化碳并探究其相关性质,大家准备好了吗?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种类型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回忆一下分别是哪两种?展示:那你们知道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

8、什么?制取二氧化碳应该选择哪种类型的装置,如何收集?接下来请大家依据反应原理选择制取装置展示:学生聆听思考并回答学生质疑,可能不自信。学生回忆,思考交流。学生观察,作出判断。请一学生上台板书二氧化碳制取的反应原理,其他同学默写完成。学生思考回答谜语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巩固基础知识为下面制取二氧化碳做准备对装置进行辨析,加深印象。要求学生记住反应所需药品并会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据反应原理让学生自己确定制取装置,巩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提出问题大家今天在实验室要制取二氧化碳你可想好了如何操作,有哪些步骤?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验和验满?展示:检验和验满的方法学生思考学

9、生回答学生观察明确实验步骤为下面制取和收集奠定基础。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很好大家都准备好了,在动手操作之前请先清点实验台上的仪器和药品是否齐全。在实验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1) 注意药品的用量。明确实验内容操作要连贯。首先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接下来探究其性质:先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想象并记录;再将气体通入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片刻后加热,观察并记录;最后将收集满的一瓶气体倾倒入一个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观察现象。(2) 操作要规范,如固体和液体的取用,气密性的检查,液体的加热,胶头滴管的使用等等。 (3)注意实验安全。小组成员要密 切 切配合,分工明确。 还有问题吗?好了倒计时开始:1、 制

10、取二氧化碳(1) 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 装药品,制取气体。(3)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注意观察并验满。2、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1)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2)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现象。(3) 加热已通了二氧化碳的紫色石蕊试液试管,观察现象。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清点实验用品。学生聆听实验内容以及注意事项。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确实验内容,强调注意事项,以便顺利完成探究活动。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了解学生的熟练掌握程度和小组合作能力。(4) 将集气瓶收集好的二氧化碳气体倒入点有蜡烛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11、。教师巡视指导可能部分小组操作不规范,或试验不成功。教师可加以纠正,强调。教师纠正点拨操作要领,帮助学生规范不操作,养成良好习惯。整理桌面让学生整理好实验台上的仪器,并做好清洁。整理试验台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师生互动交流展示完成实验报告单,小组代表在班内展示交流。学生完成内容,并在课堂上以竞赛的方式回答。反馈学生的实验结果以及掌握知识的情况。反思交流 拓展提高 为什么长期放置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解释石灰砂浆抹墙的化学原理。怎样证明碳酸型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 展示: 链接中考:中考真题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或你的发现与问题。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学生发言谈收获和体会培养学生口头表述能力,让全班学生分享大家的成果,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中考真题链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更好的消化。作业利用身边和家中物品自己制作简易装置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提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