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每日一练试卷C卷含答案_第1页
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每日一练试卷C卷含答案_第2页
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每日一练试卷C卷含答案_第3页
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每日一练试卷C卷含答案_第4页
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每日一练试卷C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每日一练试卷C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姓名:考: 懵好评卷入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1、下列哪句说法是错误的 ?()A.素质教育是指以促进知识深刻内化为目标B.以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为基础C.以激活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个性潜能发展为核心D.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2、郭守敬认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反映其思想的行动是()。A.发明制作了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

2、B.根据实际测量绘制了禹贡地域图C.首次使用科学的方法实测了地球子午线D.创制简仪、高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3、下列各句中比喻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飞快C. 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D.他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他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4、一家人共有兄弟姐妹七人,但只知道甲、乙、丙、丁、戊、己、庚七个人中如下情况:(1)甲有三个妹妹;(2)乙有一个哥哥;(3)丙是女的,她有两个妹妹;(4) 丁有

3、两个弟弟;(5)戊有两个姐姐;(6)己也是女的,但她和庚没有妹妹。请问,这七个人中谁是男性谁是女性?()A.乙、丁、戊、庚为男性,甲、丙、己为女性B.甲、乙、丙、庚为男性,丁、戊、己为女性C.甲、乙、戊、丙为男性,丁、庚、己为女性D.甲、乙、戊、庚为男性,丁、丙、己为女性5、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6、在计算机 A上使用PowerPoint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后保存,将 PowerPoint文件拷贝到 计算机B上,则在计算机 B上()。A.不能看到图片B.可以看到一部分图片C.可以看到所有图片D.可以看到所有图片,但比较模糊7、新入职的王

4、老师想去优秀教师李老师班上随班听课,学习经验。李老师笑容可掬地说:“你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我的课上的不好。 就不要去听了。 ”这表明李老师()。A.缺乏专业发展意识B.缺乏团结协作精神C.能够尊重信任同行D.鼓励同事自我提升8、班主任陈老师根据数学成绩将学生分为A、日C三类,并分别建立综合成长档案,陈老师的做法()。A、不恰当,忽视主动发展B、恰当,注重个性发展C、不恰当,忽视全面发展D、恰当,注重可持续发展9、凡年满 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 周岁()。A.六、七B.五、六C.七、八D.六、八10、教师要想满足学生

5、发展需要,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A.爱岗敬业B.勇于创新C.严谨治学D.终身学习1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所确定的我国教育基本制度 ?()A.教师培训制度B.教育考试制度C.教育督导制度D.学业证书制度12、我国现行义务教育的法定起始年龄是()。A.五或六周岁B.六或七周岁C.七或八周岁D.未作确定13、因创作了话剧龙须沟,作家老舍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是()。A.人民艺术家B.语言艺术家C.幽默大师D.戏剧大师14、教师不能因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关学生禁闭,因为学生具有()。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

6、由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15、下列作品中属于科学小品的是()。A.蝉的歌唱B.秘密时间之路C.圆圆和方方D.神翼16、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教师的事情,自己可以不管孩子。对此,教师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引导家长一同做好教育工作B.责怪家长对孩子教育不负责任C.放弃合作,自己好好教育学生D.给予理解,家长教育能力有限17、下列说法或做法不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关爱学生”规定和要求的是 ( )。A.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安全,平等公正对待全体学生B.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关心学生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C.对学生严慈相济,积极引导,循循善诱,开展因材施教D.让差生退学或离校,及早走向社

7、会,不浪费时间和金钱18、学校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实际上是侵犯了学生的()。A.人身权B.人格尊严权C.名誉权D.受教育权19、9岁的杨强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受伤,家长诉至法院,要求学校赔偿。此案中应承担举证 责任的主体是()。A.学校B.家长C.体育老师D.杨强20、中国历史上,朝代实行过变法,在下列变法人物中,主张“燔诗书而明法令”的是()。A管仲日商鞅21、下列选项中,能够由“李白是文人”和“李白不是商人”必然推出的是(A.有的文人是商人B.有的文人不是商人C.有的商人是文人D.有的商人不是文人22、就读于农村某校的亮亮小学未毕业,父母让其辍学帮忙照顾店里生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

8、相关规定,给予小英父母批评教育并责令明期改正的机构是A.村受会B.学校C.乡级人民政府D.县级人民政府23、万老师教学很认真, 经常辛辛苦苦从上课讲到下课,嗓门特别大,被同事戏称为“全天候广播员”,可教学效果一直不好,万老师需要反思的是()。A.教学态度B.教学方式C.教学目的D.教学条件24、快递公司服务范围即服务网络所能覆盖或到达的范围,是衡量快递公司竞争能力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快递企业提供快递服务的物质基础。服务范围决定了快递公司快件所能到达的服务区域。对于客户来说,快递公司能提供的服务范围当然是越大越好。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支持上述判断()。A.许多服务范围小的快递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

9、下举步维艰B.大中型客户的业务范围往往非常广泛,覆盖全国各地C.服务网络覆盖面广的快递公司,如 EMS中铁快运等四家的营业总额超过国内市场 总额的50%D.划分为省内和省外快件后,快递公司主要以重量计费,并不以距离计费25、八音是中国古代对乐器的分类,指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中国古代乐器 中,属于丝类的是()。A琴曰竽C鼓D管26、夏老师和汤老师都在积极准备参加市小学教学基本技能大赛,首次参加比赛的夏老师向汤老师请教,汤老师因担心夏老师在比赛中超过自己,就说自己也不清楚, 汤老师的做法表明她()。A.具有帮助同事自我创新的意识B.缺乏尊重同事人格的品质C.具有促使同事自主发展的意愿

10、D.缺乏与同事互助合作的精神27、六年级女生朱某学习不好,经常在课堂上讲话。一天上课,朱某又和同桌的男生说话,教师张某批评朱某说:“你怎么这么贱呀,能不能不招惹男生呀!”朱某听后立刻大哭,用头部在课桌上猛烈撞击,造成额头出血。关于朱某所受的伤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学校承担朱某伤害的主要赔偿责任日张某侵犯了朱某的言论自由泉C朱某家长承担朱某伤害的赔偿责任D张某承担朱某伤害的部分赔偿责任28、下列作家与文学流派搭配不当的一项是()。A.王昌龄-边塞诗派B.莫里哀-古典主义C.赵机把I -山药蛋派D.波德莱尔-自然主义29、下列残选项中,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职权是()。A.领导和管理

11、国防建设事业B.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的实施C.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D.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顶算和预算的执行情况的报告得分评卷入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4分,共42分)1、某校班主任许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收的信件,许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许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 同时对刘某提出了批评。 次日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刘某家长找到许老师理论并要求将刘某找回。 许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 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 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 有关

12、系。请问:(1)许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 ?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2)许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2、王某从某师范院校毕业后,被某校聘为数学教师。一年后,其所教班级的数学成绩明显下降,学生对他意见很大。领导多次找他谈话,但王某态度消极。在成绩评定时,王某还把 对他有意见的学生的成绩评定为不及格。学校根据这种情况, 经研究,认为王某不再适宜当教师,决定调他负责学校的治安、文件收发工作。王某不服,向教育局提出申诉。问:(1)本案中,学校是否侵犯了王某的教育教学权?为什么?(2)通过这一案例,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3、某校班主任李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

13、收的信件,李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李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 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 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李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 李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 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 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 有关系。请问:(1)李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 ?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2)李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得分评卷入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论说文。我们的人生,就像大海里的航船,只要不停止航行,就会遭遇风

14、险。没有风平浪静的海, 没有不受伤的船。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 语言流畅。不少于 800字。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1、A2、D3、B4、【答案】D5、B6、C7、B8、B9、A10、D11、A12、B13、 答案:A14、B15、A16、 答案:A17、D18、D19、 答案:A20、B21、答案B22、答案:C23、B25、A26、答案:D27、A28、D29、A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4分,共42分)1、(1)许老师私自拆阅学生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

15、上述行为违反了教师法第八条第l项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和第4项“爱护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的规定。(2)许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许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 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 益。本案例中许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2、(1)在该案例中,学校没有侵犯王某的教

16、育教学权。因为王某虽然学历达标,但由于专业 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的限制,不能尽一个合格教师应尽的义务,不能履行一个教师的法 定职责,因此,王某就不应再拥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权利。学校不让王某担任教学工作而改任其他工作是依法实施的学校行政管理行为,并没有侵害王某的教育教学权。(2)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就必须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八条规定的教师的六 项义务:遵纪守法义务。教师应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育教学义务。教师应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 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一|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义务。教师应自觉地结合教育教学业务特点,将思想

17、政治、品德教 育贯穿在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之中。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 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 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 会活动。尊重学生人格义务。教师决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不能侮辱、歧视他们,不能泄 露学生隐私,更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一|保护学生权益的义务。教师应对有害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进 行制止,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提高思想觉悟水平义务。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3、(1)李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第13页共14页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 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2)李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李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 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 益。本案例中李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写作题参考标准:(1)题目自拟。考生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