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物保护工程助察报告一、概述东坡赤壁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城区西北部,是长江边的一块丹霞石,在两汉时名赤壁、赤岸,俗称赤鼻山。元明时期,因地方行政名称,人们习惯以“黄州赤壁”称之。清康熙末年,黄州知府郭朝祚景仰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曾谪居黄州,改名“东坡赤壁”。东坡赤壁的楼台亭阁始建于西晋,迄今1700余年。赤壁历经四次战火,建筑物屡毁屡建,现存的古建筑大多系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修,占地3.67公顷,随地势高低布局,平面呈不规则四边形,东高西低,依次为:栖霞楼、问鹤亭、涵晖楼、挹爽楼(含碑阁)、留仙阁、二赋堂、石字藏、酹江亭、坡仙亭、睡仙亭、放龟亭。这些古建筑皆以院落、景门相连,巧嵌于红色的峭
2、壁石矶之上,建筑纤巧空灵,转折变化于咫尺之间,与地形浑然一体,形成一步一景,引人入胜,极富山水楼阁之胜。苏轼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长达四年之久,在此期间,他不仅创作了诗、词、文、赋数百篇,而且还留下了大量的书画作品,如赤壁赋、黄州寒食诗二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月梅图等。这些作品在明、清时被人摹刻成碑,镶嵌在东坡赤壁的楼台亭阁之中。此外。苏轼贬谪惠州时创作的佛寿图以及晚年书写的临江仙九十日春都过了、行香子清夜无尘等书画作品也被明清人士摹刻成碑,也完好地保留在赤壁。据统计东坡赤壁有苏轼书画碑刻139块,居古今名人个人书画碑刻之冠;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清代著名书法家、鉴赏家杨守敬亲自选刻的126块景苏园帖
3、石刻,是数量最多、文物真实性最高,质量最好、书体最完备的苏轼墨迹石刻,全国罕见。除苏轼的书画作品之外,东坡赤壁内现保存有北宋人黄庭坚,元代赵孟)演,明代董其昌、郭凤仪,清代康熙皇帝、李鸿章、刘墉、叶志诜、刘维桢、程之桢、杨寿昌、杨守敬,民国徐世昌、程明超、李开铳、萧耀南、范之杰等人的书画碑刻。这些碑刻刻功细腻,笔力雄健,气度恢宏,是极其珍贵的艺术珍品。二、历史沿革东坡赤壁原名赤壁、赤岸,因其山色赭赤、陡峭如壁而得名。又因赤壁矶头断岸临江、状若悬鼻,俗名赤鼻山。早在二千年前,赤壁就以其独特的地理地貌为世人称道,并载入汉人枚乘的七发与桑钦的水经之中。赤壁最早的建筑是西晋初年的龙驶将军蒯恩为纪念三国
4、赤壁大战,在赤壁山的南端建造的“横江馆”。从此,素以自然景观闻名于世的赤壁成为骚人墨客登临凭吊的游览胜地。隋唐时代,赤壁之上的建筑物日益增多,其中最为知名者,是唐人刘胤之筑建的四望亭与无名氏修筑的月波楼、涵晖楼。北宋咸平元年(998年),大文学家王禹俑贬为黄州刺史,他在黄州城西北隅的子城上增建了两间小竹楼,并为此写下了黄冈新建小竹楼记(简称竹楼记)。楼以文传,本来很简陋的两间小竹楼,成了黄州赤壁之上著名的名胜,一跃而成为当时赤壁之上的四大名楼之一南宋建炎初年(1127年),一场战火将赤壁之上的所有楼台亭阁化为灰烬,历时千年的古代建筑物及历代留存的书画碑刻荡然无存。其后元、明、清三代都进行过重修
5、,但又屡次毁于战火。清代康熙初年,黄州知府“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重修赤壁,建屋宇将苏东坡前后赤壁赋刻于堂中,取名“二赋堂”,时隔50年,黄州知府郭朝祚再次扩建赤壁,因景仰苏轼的宏才馨德,始将“东坡”二字冠于赤壁之上,“东坡赤壁”自此取代了“黄州赤壁”,流传千古。清同治七年(1868年),黄冈人刘维桢出巨资重修赤壁,依郭朝祚旧例,仍将门额题为“东坡赤壁”,这就是我们今日所见的赤壁景物。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杨寿昌出资,聘请杨守敬亲自选刻的苏轼墨迹景苏园帖石刻126块,不久杨寿昌辞官归田,又因家境困难,便将景苏园帖石刻126块抵押给当铺,不久这批石刻便杳无音信。民国十四年(1925年),湖北
6、总督萧耀南捐资修葺赤壁,新建挹爽楼、喜雨亭。此时萧耀南听到一个重大得消息,销声匿迹的126块景苏园帖石刻已由某外商购得,并准备装船运往国外,萧耀南立即筹集巨额资金从外商手中将这批国宝购回,并将其镶嵌于挹爽楼下层四壁,取名为碑阁。新中国成立,人民政府极为重视东坡赤壁的保护和建设。1950年,黄冈专署拨款并组织专班维修赤壁。195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东坡赤壁为第一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9月,黄冈地区东坡赤壁管理处成立。2006年,国务院公布东坡赤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价值评估1、历史价值苏轼谪居黄州是其人生价值观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赤壁是激励苏轼文学艺术创作灵感的风水宝地,具
7、有很高的情感价值与历史纪念意义。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有“旷古奇才”的美誉。他博学多才,雄视百代,无论是诗词文赋,还是书法绘画,都有很高的造诣,为后世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学、艺术遗产。苏轼在黄州,其文学创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谪居四年,他创作词约六十六首,诗二百多首,赋三篇,文一百七十多篇(含小品),写了书信约二百八十多封。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来说,苏轼这一时期的作品是其创作的最高峰。其中,以赤壁为题材的二赋一词,千古传颂,是其代表作。东坡赤壁各建筑内还嵌藏有历代名人二百三十余块碑刻,上自明代下至民国,其中不少是海内外孤本,内容涉及东汉末年以来的文学、历史、地理、宗教等诸多方面,
8、这些碑刻所记载的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价值。2、艺术价值东坡赤壁碑阁墙壁上镶嵌有清代著名书法家、书法鉴赏家杨守敬亲自选刻的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墨迹石刻一一景苏园帖。该套石刻集苏轼书法艺术之大成,共126块,是数量最多、文物真实性最高,质量最好、书体最完备的苏轼墨迹石刻。国内外学者研究一致认为,全套石刻“皆流传有绪之迹,绝少伪作,固应为苏书金巨观”,全国罕见。苏轼谪居黄州时期,其书画创作也达到了巅峰。他在黄州所作黄州寒食二首的墨迹,与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并重,被史学家公认为“天下第三行书”。东坡赤壁各建筑内还嵌藏有历代名人碑刻二百三十余块,其书法绘画艺术与雕刻技艺上可与泰山经石峪石
9、刻媲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被称为历史文化的宝库。3、科学价值东坡赤壁作为一处园林建筑,现有的十余座楼台亭阁大多为纪念苏东坡而建,这些建筑物巧嵌于峭壁石矶之上,或临岩据险,或依山连岸,小巧别致,彼此之间以院落、景门相连,与地形结合浑然一体;具造型兼江南园林与北方园林风格于一身,是中国古典园林中部地区的代表作。东坡赤壁的楼台亭阁取名含蓄而富有深意,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突出了东坡赤壁的景观特征和文化内涵。东坡赤壁内现存的建筑结构、材料和施工工艺具有典型的南方地方建筑特点,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4、社会价值东坡赤壁因苏轼的赤壁二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蜚声中外,享誉古今,素有“文学圣地”之
10、称。其悠久的历史和深邃的文化底蕴使之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名胜,对地方文化和经济发展及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东坡赤壁因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赤壁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而蜚声海内外,又因其珍藏有近三百件历代名人的书画碑刻而成为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日本人在赞叹“赤壁奇文千古留”的同时,将赤壁赋选作日本中学的语文教材,当作学习中文的范本。大量的日本友人还自发地组织团体亲临黄州赤壁凭吊游览,进行文化交流。1985年,日本著名诗人佐藤佐太郎先生奉和东坡诗句的歌碑在东坡赤壁嘉立。1995年初春,由日本著名人士山上次郎先生发起,一座象征两国友谊常存的仿古建筑一一“中日友好之舍”在东坡赤壁落成。以东坡赤壁现
11、存碑刻和书画石刻研究为媒介,加强中日两国民间文化交流,对进一步深化两国文化领域的交流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四、现状描述东坡赤壁内的建筑群因年久失修,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破损,特别是民国年间的建筑,至今没有进行过彻底的修缮,已致于破损加剧。已直接影响了这些建筑中刊刻和保存的珍贵碑刻文物,任其继续恶化,文物损失将更加严重,必须进行全面维修。现将各建筑的破损情况分述如下:(一)二赋堂1、建筑概况及建筑形制二赋堂位于赤壁天门北侧,始建于清康熙初年,清同治七年(1868)重修,现存建筑为民国四年重修,因堂内有历代名人书写的苏轼前后赤壁赋木壁、石刻而得名。该建筑坐北朝南,面阔14米,进深10.3米,大木构架
12、为抬梁和穿斗相结合式,前堂为抬梁构架,后堂为穿斗构架,16楝4柱,硬山式屋面,上施小布瓦,山面挑有墀头。建筑前出廊,廊顶为船篷轩,廊外顶棚为鹤胫翻轩。外檐柱与桥子之间做有精美的木雕撑拱,桥子上雕有吉祥花鸟浮雕。堂内空间用高3米的木屏分成前、后堂。木屏正面刻有由清人程之桢楷书书写的前赤壁赋,背面刻有由近代著名书法家李开铳书写的后赤壁赋。两幅木刻每字直径三寸有余,前者豪迈俊逸,后者汉隶魏碑二体相兼苍劲有力。堂内墙壁上还镶嵌有杨守敬、徐世昌、黄兴等人的书法石刻作品多件。2、现状描述该建筑因年久失修和历史上的不当修缮,致使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现将具体情况分述如下:项目名称部位材质参考照片现状受损原因基
13、础红砂岩1图1-1后檐基础岩石严重风化,石缝中长满植物,植物根系深入岩石裂缝,使裂缝加剧,岩石有崩塌的危险,威胁到建筑安全自然因素地面室内水泥1图1-2原有方砖地堤现已改为混凝土地面,且严重龟裂残损人为因素前廊水泥1图1-3受风网侵蚀,地面水泥抹囿风化剥脱,露出内层石地塌,造成地面坑洼不平自然原因后檐外东侧1图1-4后檐外东侧因排水不畅,地面局部松软塌陷凹凸不平,地砖严重酥碱残损,表面长有苔葬年久失修、自然因素台阶踏跺石水泥1图1-5石构件风化残损,灰缝脱落,表面的水泥抹面风化剥脱人为原因、年久失修柱顶后前廊红砂岩1图1-71图1-8柱顶石严重风化残损,局部用水泥补抹,破损严重自然因素红砂岩1
14、图1-61图1-9柱顶石为红砂岩质地,表囿风化,有锐器刮擦的痕迹;后檐东侧门两侧有两个弃置的柱顶石,均已严重风化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墙体东山墙砖墙1图2-1靠近山墙处屋囿严重漏网,墙体上留扃两水浸渍的污迹;受风雨侵蚀,瓦件灰缝酥碱,墙檐上长满苔鲜和杂草年久失修墙体墀头墙檐脊饰混凝土1图3-5墀头上脊饰为水泥材质,现已大面积风化,部分墀头严重开裂、残损年久失修、自然因素木构架后檐柱杉木1图2-4后檐柱上部劈裂中空,后檐防靠墙体支撑年久失修后檐角柱杉木1图2-21图2-3东侧角柱有3/4被包入墙体,通风不畅,导致木质糟朽,已无法正常受力;西侧角柱散失,完全靠墙体承重自然因素梁架杉木1图3-3因屋面使
15、用混凝土铺设瓦面,导致梁架受力过大,严重弯曲变形;因屋面漏雨,导致部分梁架糟朽人为因素、自然因素脊杨杉木1图3-2题记现模糊不可辨识人为因素木构架椽子望板杉木1图3-1受风雨侵蚀,前廊椽子受潮糟朽自然因素屋面瓦面阴阳合盖1图3-31图3-41图3-7灰缝酥碱,瓦垄间长满苔鲜和杂草,导致瓦垄松动移位,屋面漏雨;瓦件质地疏松,并滋生苔鲜,进而加剧瓦件酥碱残损自然因素、年久失修屋脊灰布瓦1图3-51图3-6原有屋脊已毁,现有屋脊为混凝土构造,增加了屋面重量,造成屋架弯曲,引起屋面漏雨,且部分屋脊和墙檐处长满苔鲜和杂草,严重残损开裂。年久失修勾头滴子灰瓦1图3-7部分残损、散失自然因素装修前檐门窗杉木
16、1图2-8明间前檐隔扇门散失人为因素后檐侧门杉木1图2-2门扇散失,现仅存门洞和部分残门枕年久失修隔断门杉木1图2-5木屏两侧原有隔断门散失,仅剩门枕人为因素门槛杉木1图2-7劈裂,上部磨损,油饰斑驳脱落年久失修木屏风杉木1图2-6下杨受潮,浅表朽蚀,屏风上木刻有受潮的水印痕迹屋囿漏网(二)留仙阁1、建筑概况及建筑形制留仙亭位于二赋堂的左侧,清光绪十年(1884年)修建,落成之日,恰逢苏轼生辰(十二月十九日),“因屋作阁,额以留仙”,取坡仙长留天地间之意,取名留仙阁。该建筑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面阔3.6m,进深8.5m。留仙阁为砖木结构,硬山搁楝,西侧墙体为与二赋堂共用的山墙,山墙上挑出墀
17、头。楝子直接插入山墙,靠墙体承托楝子和屋面。屋面为硬山顶,上施小布瓦。墙内壁嵌有清乾隆进士刘墉题跋的东坡笠履图,清人杨守敬书写的留仙阁记,范筠所作的东坡游赤壁图等书画石刻。留仙阁前廊东侧山墙上嵌有苏轼亲书的乳母任氏墓志石刻。2.现状描述项目名称部位材质参考照片现状受损原因地面前廊红砂岩2图1-32图1-4石地堤严重风化磨损,局部塌陷,地面凹凸/、平自然因素室内水泥砂浆2图1-2原有方砖地煜散失,现为混凝土地面,严重风化酥残自然因素台阶前檐红砂岩2图1-5石构件大面积风化磨损自然因素踏跺石红砂岩2图1-6前阶踏跺石风化、残损,用砖件修补的部分表层酥碱自然因素墙体后檐墙、山墙砖墙2图2-12图3-
18、5靠近山墙的部分因屋面漏雨墙体受潮发霉,留有雨水浸渍的痕迹,从而影响到嵌入墙体的碑刻受潮空鼓,字迹模糊年旧失修砖墙2图1-7墙体下部严重受潮渗水,墙脚因潮湿滋生青苔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墙檐灰布瓦2图3-32图3-6墙檐上长满杂草,水泥脊饰严重风化残损自然因素、年久失修柱顶石前檐青石2图2-22图2-3严重风化残损变形自然因素柱子廊柱杉木2图2-42图2-6柱身浅表朽蚀,油饰斑驳脱落;上部糟朽残损,形成了空洞,承载力下降自然因素、年旧失修梁杨挑檐梁杉木2图2-5梁头受风雨侵蚀,糟朽残损自然因素、年久失修檐杨杉木2图2-4因木质受潮,榨卯处糟朽,承载力下降年久失修挑檐杨杉木2图2-5精子受潮,产生顺
19、纹劈裂年久失修楝挑檐楝杉木2图2-5楝子顺纹劈裂,沿裂缝和梁杨搭接处出现糟朽年久失修金楝杉木2图3-12图3-2屋面漏雨导致樽时受潮,湿软变形年久失修屋面瓦件灰布瓦2图3-42图3-5之前修缮更换的瓦件质地疏松,易于滋生苔葬,加剧了瓦件的酥碱残损;勾头滴子残损,瓦垄松动自然因素、年旧失修瓦面阴阳合盖2图3-72图3-8瓦件间灰缝酥碱,滋生了大量杂草,部分杂草根系深植瓦缝间年久失修脊饰、墙檐水泥2图3-32图3-6混凝土脊饰做工粗糙,局部开裂,开裂处长满杂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装饰匾额2图1-1局部油饰斑驳脱落自然因素(三)酹江亭1、建筑概况及建筑形制1868年)重修,原名御书亭,后取苏轼念奴娇赤
20、壁怀古词“一樽酹江亭位于二赋堂院落外西南侧,面水临壁而建。该亭始建于宋代,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七年(还酹江月”之句改名酹江亭。该亭通面阔一间3.7米,通进深一间4.36米。亭内地面低于院内地面,踏跺为青石砌筑,临水一侧台基为红砂岩砌筑;柱顶石均为覆钵式。该亭为砖木结构,穿抬结合式木构架,单檐歇山屋面,上布灰色筒瓦,三面砖墙围砌,临水一面做有木栏杆围护。该亭四角柱之间搭檐彷,上架趴梁,趴梁上支瓜柱搭五架梁,上置瓜柱托三架梁,架脊瓜柱和脊楝。楝下均置随楝桥。酹江亭内嵌有历代名人的书画碑刻14块,其中最为知名的当为嵌有清康熙皇帝临摹元代书法家赵孟手书的前赤壁赋书贴石刻和清人叶志诜的“一笔寿”2、现状描述
21、项目名称部位材质参考照片现状受损原因台基砂岩3图2-63图2-33图1-4残损破缺,边缘长满杂草和植物,影响到建筑的稳固;后檐压囿后风化,部分残损缺失年久失修地面室内水泥3图1-3原有方砖地煜散失,由于院落内用E水不畅,致使屋内潮气过重,导致混凝土地面已严重风化开裂自然因素排水沟水泥3图2-4前檐排水沟内构件残损,且出水口被私自搭建的建筑堵塞,导致排水不畅人为因素柱顶后水泥3图1-5柱顶石楞角破缺,现用水泥补抹自然因素台阶水泥3图1-23图2-2石构件风化残损,灰缝脱落,水泥抹面风化剥脱;台阶两侧水泥抹面开裂、脱落,其内科件严重风化酥碱人为原因、年久失修墙体山墙砖墙3图1-6因院落排水不畅,加
22、之屋面漏雨,墙壁严重受潮霉变,抹面起鼓、剥落人为原因木构架楝椽杉木3图2-1屋面漏雨,楝椽等木构架受潮霉变,留有雨水浸渍的痕迹,部分构件劈裂、糟朽、变形风网侵蚀屋面瓦件灰瓦3图1-13图2-1屋面瓦件酥碱、风化开裂,导致屋面漏雨,部分椽楝受潮糟朽、劈裂、变形自然原因脊饰灰瓦3图1-1现有脊饰工艺粗糙,样式简陋,且残损严重,部分构件散失,导致屋面漏雨加剧一自然因素装修木栏杆杉木3图1-9受风雨侵蚀,木质劈裂,油饰斑驳脱落自然因素书回碑刻碑后3图1-73图1-8墙体受潮影响到嵌入墙体的碑刻,碑体字迹局部剥落人为原因环境搭建建筑砖石3图2-5添建的建筑做工粗糙,且一面墙借用文物建筑山面墙体修建,加剧
23、了墙体的文潮人为原因(四)坡仙亭1、建筑概况及建筑形制坡仙亭位于酹江亭西侧,始建于明,得名于苏轼赤壁赋中“羽化而登仙”、“挟飞仙以遨游”的名句。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修。该建筑平面近似方形,通面阔一间4.99m,通进深两间6.36米,抬梁式木构架。檐楝上置抹角梁搭金楝;山面檐桥上靠近后檐的部分立有瓜柱,其中置顺梁承托瓜柱,上架五架梁,五架梁上架瓜柱承托三架梁、脊瓜柱和脊楝。坡仙亭为单檐歇山式屋面,上布灰色筒瓦,翼角高挑;山面檐桥下为砖墙围砌,前檐设隔扇门,后檐为隔扇窗封护。亭子的檐下做有密檐式斗枇挑出屋檐,檐桥和垫板上为木刻浮雕。亭内三面壁上嵌有历代名人的书画碑刻26块,其中以苏
24、轼亲笔草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别黄州时所作的满庭芳归去来兮最令人称道。另有其手绘的月梅图、寿星画像和清黄州知府郭凤仪速写的东坡老梅等珍贵的书画石刻。2、现状描述项目名称部位材质参考照片现状受损原因地面室内水泥4图1-3原有方砖地塌散失,现为混凝土地面,破损严重人为因素屋面瓦面、脊饰水泥4图1-2屋面瓦件局部风化残损,正脊、脊饰为水泥补抹,增加了屋面重里,逅成屋架耳曲,屋面漏网;部分脊饰工艺粗糙,现已风化开裂人为因素排山沟滴排山沟滴散失,山花受潮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木构架杨子杉木4图1-54图1-64图1-9精子受潮,浅表糟朽。自然因素压斗杨杉木屋面漏雨导致压斗杨受潮,严重糟朽残损。风雨侵蚀斗棋杉
25、木受挤压变形,斗口挤裂,棋劈裂,昂撕裂变形。年久失修装修正立卸木装修杉木4图1-7油饰褪色脱落,隔扇门松动,栏杆和门的下槛木质劈裂人为因素后檐窗杉木4图1-4木质表面劈裂,部分油饰脱落自然因素藻井大花杉木4图1-8、4图1-9木质糟朽,油饰脱落自然原因室内围栏杉木4图13保持良好,油饰部分褪色脱落缺乏保养(五)睡仙亭1、建筑概况及建筑形制睡仙亭位于坡仙亭西侧的石台阶下,始建于北宋,原名睡足堂,得名于晚唐大诗人杜牧“平生睡足处,云梦泽南州”的诗句。“睡仙”一名因苏轼谪居黄州游览赤壁时,曾多次醉卧于此而得。现存建筑为建于清康熙年间,同治七年(1868年)重修。该建筑平面近似方形,五楝二柱,抬梁式木
26、构架,歇山式屋面,屋面上布灰色筒瓦,翼角高挑,吻、脊错落有致,极具地方特色。亭子三面均用墙体封砌置檐桥下,山面开有圆形窗洞,临水一面为敞开式的平台;檐桥上搭趴梁,上置瓜柱承托三架梁,其上再置瓜柱支撑脊楝。亭内靠后檐置有石床、石枕,并用木栏杆围护2、现状描述项目名称部位材质参考照片现状受损原因地面室内砖石5图1-2青移地堤风化残损,致使地面凹凸不平自然因素柱顶后红砂岩5图1-3表囿风化剥脱、残损,棱角破缺年久失修右床砖石5图1-45图1-5石床上因潮湿长满青苔,加剧了石件的酥碱残损自然因素散水红砂岩5图1-9亭后排水沟靠近后檐墙一侧被雨水侵蚀风化,导致排泄雨水向后檐倾斜,使后檐墙体严重受潮霉变;
27、出水口被杂物堵塞,导致排水不畅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木构架角梁杉木5图1-7角梁常年受风雨侵蚀,劈裂糟朽自然因素屋面脊饰灰陶5图1-8原有脊饰散失,用小兽替换,做工粗糙,现已风化破损;一侧正吻散失;瓦面酥碱、残损,正脊用混凝土补抹,增加了屋面荷载,导致屋架弯曲变形,造成屋面漏雨,加剧木构糟朽年久失修装修书回碑刻碑后5图1-6亭内嵌入墙体的碑刻严重风化,字迹模糊难辨自然因素(六)放龟亭1、建筑概况及建筑形制放龟亭位于睡仙亭西侧的石台阶下。据史书记载,东晋(317-420年)大将毛宝戌守邦城时,其仆人将他买食的白龟放生于此,后得善报。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黄州知府郭凤仪依此记载,在赤壁矶头白龟
28、渚凿一巨大白石龟,以彰显善恶有报的往事,亭名亦由此而得。现亭为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修。此处为赤壁矶最突出处,亭下岩石壁立,苏轼笔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观景象即指此处,昔日江水冲刷的痕迹尤存,明代的白石龟仍蹲踞矶下水中。该亭平面呈方形,面阔一间2.3米,进深一间2.3米,四角攒尖顶,上布灰色筒瓦,顶置宝瓶。该亭用大梁支撑雷公柱的木构方式,具有浓郁的地方建筑特色。亭三面做有槛墙围护,亭内置有石桌。2、建筑现状项目名称部位材质参考照片现状受损原因地面室内r青白石6图1-2原有方砖地堤部分磨损,造成地面坑洼不平年久失修台阶踏跺石青右6图1-3踏跺浅表风化,楞角残损,灰缝酥碱脱落
29、,表面潮湿长有青苔;部分石构件破缺,现用砖件补砌人为原因、年久失修墙体槛墙红砂岩6图1-56图1-6因位于赤壁矶头的最低处,土层长期受潮,导致基础松软,局部承载力下降,致使周边槛墙因受力不均而风化歪闪,并出现贯通型裂缝自然原因檐柱混凝土6图1-4残损的木柱被更换为混凝土柱,且现混凝土柱已残损人为原因、年久失修木构架梁杨杉木6图1-9油饰严重褪色、脱落自然因素屋囿瓦面灰瓦6图1-1瓦面灰缝脱落,瓦件酥碱,导致屋面漏雨自然因素装修石桌r青石6图1-7年久风化,部分残破年久失修白龟白石6图1-8受风雨侵蚀,石雕局部风化自然因素(七)问鹤亭1、建筑概况及建筑形制问鹤亭位于原赤壁的最高处,始建于明代,原
30、名玩月台。1922年扩建东坡赤壁时,取苏轼后赤壁赋中与孤鹤所化的道士梦中对答的描述,改名“问鹤亭”该亭平面呈正六边形,建筑面积22.7nf,六角攒尖顶,上布绿色釉瓦,瓦顶中间置宝瓶。该亭采用趴梁叠层收进的构架。檐下饰鹤颈翻轩,柱间施挂落。檐下挂着题有“问鹤亭”三字的匾额。2、建筑现状项目名称部位材质参考照片现状受损原因地面亭内水泥7图1-27图1-3现有地塌为混凝土地面,且严重风化残损自然因素台阶踏跺石青石7图1-4风化磨损,楞角破缺,灰缝酥碱脱落风雨侵蚀、年久失修石构件柱顶后水泥7图1-2表面油饰斑驳脱落,局部破损年久失修木构架桁杉木7图1-5受潮并出现细小裂纹,浅表糟朽自然因素椽子杉木7图
31、1-6因风雨侵蚀,椽头糟朽,部分望板破缺,灰背酥碱自然因素屋面瓦面釉瓦7图1-7瓦面灰缝酥碱脱落,瓦垄松动、脱节,屋面漏雨;釉瓦制作粗糙,质地疏松,部分已脱釉年久失修、自然因素宝顶陶瓷7图1-8部分构件散失,现用花瓶代替人为因素(八)栖霞楼1、建筑概况及建筑形制栖霞楼原址在郡仪门外西南隅。北宋初年在瑞庆堂旧址重建,是北宋黄州四大名楼之一,因背山面江,以落日晚霞映红楼台而得“栖霞”之名,苏轼赞其为“郡中胜绝”。原楼毁于宋末,明代重修,后又毁。现有建筑为1984年仿宋代建筑样式用现代建筑材料复原重建的三层楼阁,重檐迭角,卓踩雄杰。外观为两层楼阁建筑,内藏一暗层。重檐攒尖顶,上部绿琉璃瓦。柱头上置五
32、踩斗枇。下层檐上用斗枇支撑二层向外挑出平坐,平坐四周做栏杆围护。中间暗层在二层平坐下开有风窗通风。一层和二层四周出廊,四面明间为隔扇门,次间为隔扇窗封护。上层檐下挂有茅盾题写的“栖霞楼”三字匾额,字体矫健腾舞,极为夺目。楼内四壁展示有历代名人书画、碑刻作品。2、建筑现状项目名称部位材质参考照片现状受损原因台阶踏跺红砖、混凝土8图1-1栖霞楼台阶水泥面层剥脱残损,其内醇件裸露自然因素地面回廊混凝土8图1-5四周走廊水泥地面风化残损自然因素、缺乏日常保养栏杆望柱石材8图1-2四周栏杆望柱部分柱头残损缺失缺乏日常保养、人为因素10柱檐柱混凝土8图1-4混凝土柱风化、酥碱;抹面斑驳脱落自然因素屋面屋脊
33、绿琉璃瓦8图1-8:脊饰残损,用水泥补抹的痕迹明显;部分垂兽散失人为因素、年久失修上层瓦面绿琉璃瓦8图1-7上层屋面瓦垄错位、扭曲,造成屋囿漏网人为因素、年久失修下层瓦面绿琉璃瓦8图1-9灰缝酥碱脱落,瓦缝间长有杂草,导致瓦垄松动、脱节;瓦件酥碱、残损,出现裂纹缺乏日常保养装修门窗杉木8图1-6;部分隔扇门窗木质劈裂糟朽,油饰褪色脱落自然因素雀替混凝土8图1-3多处抹面斑驳脱落自然因素(九)涵晖楼1、建筑概况及建筑形制涵晖楼位于挹爽楼的左侧,为宋代黄州四大名楼之一。始建年代不详,北宋宰相韩琦在黄州读书时,常登此楼吟诗作文。其涵晖楼诗云“临江三四楼,次第压城首。山光遍轩楹,波影摇窗牖”。后取赤壁
34、赋“无尽藏”之意,改称“无尽藏楼”,又名“坐啸堂”,“坐啸”一名源自苏轼后赤壁赋中“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物应,风起云涌”之意。现存的建筑为1982年重修,通面阔五间13.4米(含出廊),通进深四间9米(含出廊),四周为回廊环绕。明间为抬梁式大木构架,次间为穿斗式木构架。次间和山面走廊之间用墙体封护至顶。正立面明间做有隔扇门,次间为隔扇窗封护。山面回廊做有美人靠围护,前檐回廊为栏杆围护。楼内现为王禹俑生平展。2、建筑现状项目名称部位材质参考照片现状受损原因台基台帮红砂岩8图2-28图2-3底层石基严重受潮长有青苔,加剧了石件的酥碱剥脱自然原因地面室内水磨后8图2-4水磨石地面现已开裂,残损
35、人为因素柱顶石青石8图2-58图2-6风化酥碱,表层剥脱自然因素墙体山墙砖墙8图2-8靠近山墙处屋面严重漏雨,墙体上留用雨水浸渍的污迹,受潮处长有青苔缺乏保养后檐墙砖墙8图2-6后檐走廊在原来的修缮中用墙体围护,两侧用板门封堵行成闭合空间,阻碍了建筑的通风,导致部分木构受潮糟朽人为因素木构架角柱杉木8图2-7上部因屋面漏雨的影响,受潮劈裂并有糟朽现象,导致承载力下降年久失修山柱杉木8图3-6山柱被墙体包砌,严重糟朽,已无法承重,现靠加砌的墙体支撑山面上层木结构人为因素廊柱杉木8图3-1受风雨侵蚀,木质劈裂,油饰剥脱缺乏保养屋囿瓦面阴阳合盖8图3-7瓦件酥碱,底瓦被枯叶和杂物堵塞,导致排水不畅,
36、再加上瓦缝酥碱,长有杂草,导致屋面漏雨年久失修屋脊水泥8图3-4屋脊用水泥补抹,水泥现已严重开裂自然因素、年久失修装修下槛杉木8图2-98图3-5明间前檐隔扇门门槛劈裂糟朽,油饰褪色;隔扇窗下槛油饰剥脱人为因素、自然因素ii装修栏杆杉木8图3-28图3-3廊柱间的美人靠栏杆油饰大面积斑驳脱落,受风吹雨淋伴随有木质劈裂和糟朽现象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十)挹爽楼(含碑阁)1、建筑概况及建筑形制挹爽楼(含碑阁)位于问鹤亭的南面,始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为时任湖北总督萧耀南出资修建。该楼为上下两层,一层为碑阁,因阁内四壁嵌有苏轼书法景苏园帖石刻126块及历代名人的题跋而得名;二层为挹爽楼,得名于
37、苏辙快哉亭记中名句“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现为书法绘画文物陈列室和接待室。该楼内还珍藏有苏轼书画和历代名人题咏木雕、石刻,多有颜柳笔意或魏晋风格,堪称古代书法之精华。该楼一层为砖混结构,二层为砖木结构,通面阔15.5m,进深8.18m,二楼出廊宽1.18m。穿抬结合式木构架,单檐歇山式屋面,上布灰色布瓦。室内现均为水泥地面,一层天花内为木骨基层,二层水泥地面上铺装有木地板,并做有吊顶装饰。一楼和二楼前檐出廊,明间开隔扇门,次间开窗;后檐设窗。为保障碑刻安全,一楼窗户外做有钢筋隔断。二楼窗户为花椽隔扇窗。2、建筑现状项目名称部位材质参考照片现状受损原因台基压面后红砂岩9图1-5压面后残损
38、,现为水泥抹面自然因素、年久失修排水沟向水泥9图4-6碑阁后的排水沟内因长期阴暗潮湿,杂草丛生,长满青苔,导致排水不畅,致使水流聚集在沟内,从而进一步加剧碑阁基础潮碱,墙体受潮,影响到文物建筑以及其内保存的碑刻的安全。缺乏日常保养二层台阶踏跺水泥9图1-6水泥风化开裂,局部剥脱残损年久失修地面室内水泥9图1-19图1-2碑阁一层室内方砖地度几乎全部散失,现为水泥砂浆地面;地面风化磨损,凹凸不平;碑阁二层地面为水泥地面上铺装木地板,木地板大面积受潮霉变、糟朽残损,部分散失,露出的水泥地面局部酥残开裂。自然因素、年久失修墙体东山墙红砖9图1-3前檐外墙受潮,可溶性盐随水分进入墙体,导致墙砖表面酥碱
39、剥脱自然因素东山墙红砖9图1-79图1-8因碑阁东侧紧挨山体砌筑,文山体潮气入侵,靠近东侧的内墙严重受潮渗水,抹面脱落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后檐墙红砖9图2-19图2-2由于后排水沟排水不畅,加重了墙体的受潮程度,后檐墙局部出现渗水现象,甚至延伸至墙体上部,部分抹面斑驳脱落人为因素后檐墙红砖9图2-3后檐墙体受潮,镶嵌碑刻的木框木质受潮,部分糟朽,墙裙部分残损人为因素后檐墙红砖9图3-1因墙体受潮酥碱,承载力下降,再加上砖件摆砌不合理,墙体受力不均,导致薄弱部位开裂人为因素、自然原因后檐墙红砖9图3-4墙体上部因屋囿漏网,墙体受潮,导致抹向空鼓人为因素、自然原因后檐墙红砖9图3-5后檐排水不畅,受
40、地下水和雨水渗透基础局部松软,导致后檐墙歪闪,墙体上部吊顶裙边歪闪开裂工艺粗糙、自然原因碑刻室内石件9图2-4、9图2-59图2-6嵌入墙体的景苏园贴碑刻因墙体受潮的影响,也严重受潮渗水,部分碑刻表面剥脱,字迹模糊难辨人为因素一层正立面石件9图1-2碑阁前石碑,局部风化开裂,字迹模糊自然因素12大梁混凝土9图3-3一层大梁与墙体搭接处因墙体受潮酥碱,承载力下降,威胁到文物安全自然因素木构件椽橡等屋囿基层杉木9图4-3因缺少日常保养,再加上屋面漏雨的影响,部分椽子、望板和楝等木构件已严重受潮糟朽;水泥脊饰加重了屋面荷裁,导致梁杨等大木构架局部变形缺乏日常保养屋面瓦面阴阳合盖9图4-49图4-5瓦
41、件质地疏松,易于滋生苔鲜和杂草,不利排水,进而加剧瓦件的风化、酥碱和残损,导致屋面漏雨;屋面脊饰为水泥制作,加重了屋面负荷自然因素、年久失修瓦件灰布瓦9图4-7勾头滴子部分散失,盖瓦残损,瓦垄松动自然因素、年久失修装修大花吊顶水泥9图3-69图3-7后檐吊顶裙边严重受潮,歪闪开裂,随时有脱落的危险,威胁到游人和文物碑刻的安全自然因素9图3-2一层碑阁大花因年久失修和二层屋面漏雨,导致天花大块脱落,其内木骨受潮,霉变糟朽年久失修栏杆铁质9图4-1二楼米用铁质栏杆,栏杆表层油饰脱落,铁质朽蚀人为因素装修栏杆扶手杉木9图4-2栏杆扶手受风雨侵蚀,劈裂糟朽,油饰大部分斑驳脱落自然因素门窗杉木9图4-8
42、原有门窗散失,现有门窗用彩色玻璃装饰,且门窗油饰斑驳脱落人为因素(十一,)石子臧1、建筑概况及建筑形制石字藏始建于宋代,系用来焚烧有字纸屑的专门器物,为黄州土民重视文化、注重教化的文明设施。现有的石字藏为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砌,为高五层的六角形红砂岩石塔。通高约5.3米,边长1.17米。底部为须弥座式塔基,上部为五层塔身,塔身正立面凿有门龛,每层伸出六角式塔檐,塔身逐层收进,顶层为六角仰莲式塔刹。2、建筑现状项目名称材质参考照片现状受损原因底座红砂岩10图1-4石字藏底层石构件严重开裂,威胁到整体的稳定性自然因素塔身红砂岩10图1-1因年久失修,构件松动,石字藏上部歪闪倾斜自然因素塔身红
43、砂岩10图1-510图1-6塔身受潮大面积长有青苔,加剧了石构件的风化残损;灰缝酥碱脱落,使构件间连接性降低,石件因歪闪受力不均而导致开裂,又加剧了塔身的不稳定性年久失修、自然因素塔身红砂岩10图1-2由于长期风吹雨淋,塔檐和塔身严重风化,并出现贯通型裂缝自然因素塔檐红砂岩10图13塔檐风化,部分破损残缺自然因素塔刹红砂岩10图11六角仰莲式塔刹严重风化,部分散失自然因素、缺乏保养(十二)快哉亭1、建筑概况及建筑形制13快哉亭原址在黄州城南,始建于北宋年间,为北宋清河人张怀民贬谪黄州时所建,苏东坡为亭题名,并作水调歌头词相赠。苏轼之弟苏辙作快哉亭记以彰其举。明代弘治黄州府志记载说:“快哉亭,旧
44、志云在府城南,宋郡人张梦得建,以览江山之胜,苏子瞻匾日快哉,又为作词,末句一点浩气,千里快哉风。弟子由作记。”清光绪黄州府志载:“快哉亭,在城南今移府治内西北。”现存的亭子位于赤壁北面玉屏山上,重建于清朝末年,最后一次修缮为20世纪80年代。该亭平面呈正六边形,通面阔5.3m,通进深4.6m,六角攒尖顶,上施绿色琉璃瓦,翼角反宇起翘,轻盈灵动。该亭采用趴梁叠层收进的构架。柱间设坐凳,檐下饰鹤颈翻轩,柱间上部施灯笼屉椽条挂落,亭内做藻井。2、现状描述项目名称部位材质参考照片现状受损原因台基基础水泥11图16:台基边缘基础土层被周边植物根系侵蚀,现已形成空洞,导致台基压面右歪闪开裂自然因素压面后青
45、石砌筑、水泥抹面11图15压面石用水泥补抹,现已歪闪开裂年久失修地面亭内水磨石11图14学内地面为水磨石铺筑,现地堤中部严重碎裂残损年久失修台阶南侧碎石11图12用碎石铺筑的坡道已严重残损,凹凸不平自然因素、年久失修西北面碎石、红砖11图13踏跺为碎石砌筑,边缘用红砖补砌,砖件外水泥抹面风化剥脱,石缝中长有杂草自然因素柱子檐柱杉木11图21:因风雨侵蚀,再加上缺之日常保养造成木质严重劈裂,柱头糟朽残损,承载力下降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桁檐防、牵杨杉木11图22油饰褪色,木质糟朽劈裂缺乏日常保养椽子、望板杉木11图2611图27因屋面漏雨,再加上风雨侵袭,檐部的椽子和望板严重糟朽,部分屋面因椽望无法
46、承力而塌落缺乏日常保养屋囿瓦面筒瓦屋囿11图2411图25灰背酥碱脱落,瓦缝年旧脱灰,导致瓦垄松动脱节,其间长有大量杂草缺乏日常保养瓦件绿琉璃瓦瓦件碎裂残损,部分盖瓦散失,勾头滴子大部分散失,导致屋面严重漏雨;琉璃瓦因年久失修表面釉层脱落;屋顶宝瓶严重残损缺乏日常保养装修坐凳红砖砌筑、水泥抹面11图21柱间砖砌坐凳表面水泥剥脱,部分坐凳歪闪开裂,严重影响游人安全和建筑美感基础薄弱、缺乏日常保养鹤颈翻轩杉木11图28油饰褪色脱落,木质朽蚀缺乏日常保养大花杉木11图23受山中干湿变化大的影响,天花油饰大面积斑驳脱落自然因素(十三)揽胜亭1、建筑概况及建筑形制揽胜亭位于赤壁后山上,该建筑为清代晚期建
47、造,毁于2000年左右,现仅存八角形台基。2、现状描述14项目名称材质参考照片现状受损原因台基水泥12图11亭身尽毁,仅剩八角形台基.台基边缘塌陷,水泥抹面严重风化缺损.周圈长满杂草丁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十四)望江亭1、建筑概况及建筑形制望江亭位于赤壁北面聚宝山上,为清代晚期建造,最后一次修缮为20世纪80年代初。该亭平面呈六角形,通面阔5.3m,通进深4.6m。屋面为六角攒尖顶,上布绿色琉璃瓦,屋顶中间为三层葫芦形宝瓶。翼角起翘,具有浓郁的地方建筑特色。该亭采用趴梁叠层收进的构架方式。柱间设坐凳,檐下施鹤颈翻轩,柱间饰灯笼屉椽条挂落2、现状描述项目名称部位材质参考照片现状受损原因地面亭内水泥
48、13图1-2亭内现为混凝土结构地面,严重破损、风化自然因素、年久失修台阶碎石13图1-2台阶踏跺严重风化残损,部分水泥抹面脱落,部分台阶被灰土掩埋自然因素、年久失修柱子檐柱杉木13图1-4柱子受潮劈裂,严重糟朽,承载力下降;混凝土柱严重酥碱残损,油饰大面积脱落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桁檐杨杉木13图1-5油饰褪色,木质糟朽劈裂缺乏保养椽子、望板杉木13图1-7因屋面漏雨,再加上风雨侵袭,檐部的椽子和望板严重糟朽缺乏日常保养屋面瓦面筒瓦屋面13图1-8屋面灰背酥碱脱落,瓦缝年旧脱灰,屋脊、瓦垄的构件连接不牢,导致瓦垄、屋脊严重松动脱节缺乏日常保养瓦件绿琉璃瓦13图1-8部分瓦件散失;因年久失修大部分瓦
49、件表面釉层脱落缺乏日常保养装修坐凳混凝土13图1-1现有混凝土靠凳均已破损开裂自然因素鹤颈翻轩杉木13图1-3木质劈裂糟朽,油饰斑驳脱落缺乏日常保养楣子杉木13图1-5部分楣子根条散失,缺乏保养藻井杉木13图1-6藻井油饰大面积剥落自然因素(十五)羽化亭1、建筑概况及建筑形制羽化亭位于赤壁北面聚宝山上,得名于苏轼赤壁赋中“临羽化而登仙”一句。该亭为清末建造,最后一次修缮为20世纪80年代初。该亭平面呈方形,通面阔一间4.7m,通进一间4.7m。单围柱趴梁叠层收进木构架,歇山式屋面,上布红砖机制波形瓦,正脊上做有鸣吻和宝瓶,四周翼角反宇高挑。2、现状描述15项目名称部位材质参考照片现状受损原因台基压面后水泥14图12混凝土台基严重风化、酥碱自然因素、年久失修地面亭内水泥14图13原有方砖地煜已不存,现为混凝土地面,现有混凝土地面龟裂、残损自然因素台阶亭外砖石14图15台阶砌筑采用水泥材质,且风化严重,台阶踏跺水泥抹面剥脱、残损自然因素柱子檐柱水泥14图14水泥柱严重风化酥残自然因素楝椽杉木14图17瓦件开裂导致楝椽受潮,承载力下降;部分椽头糟朽。自然因素、年久失修二屋面水泥脊水泥14图17水泥脊饰风化,部分残损开裂自然因素瓦件机制波形红瓦14图18羽化亭屋面采用机制波形红瓦,瓦件风化开裂年久失修装修大花一杉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婚庆与酒店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国际物流运输实验报告及成本控制合同3篇
- 2024年飞机经营租赁合同:租赁期间的维护与管理
- 2024年沪科新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4老年同居式离婚协议书
- 2025年苏人新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鲁人新版第二册生物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外研版2024选择性必修1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粤教新版拓展型课程生物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粤教新版七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4年计算机二级WPS考试题库(共380题含答案)
- 施工现场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环境因素清单、控制措施
- 【9道期末】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医药行业年终总结.政策篇 易联招采2024
- 《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标准》
- 仓库主管2025年终总结及2025工作计划
- 广州英语小学六年级英语六上册作文范文1-6单元
- 接触镜临床验配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徐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英文作文范文
-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污水处理厂设计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