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推断方法分析_第1页
文言虚词推断方法分析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阅读复习:文言虚词推断方法经典范例(一【代入推断法答题时先确认判断该虚词在两句中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句里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外一句,再看看替代后文意是否通顺、恰当。如通畅,则相同;反之,则不同。范例展示“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2012年天津卷)即时应用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

2、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下面的两个“之”字用法是否相同?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2)此亡秦之续耳(二)【语境推断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此法在日常学习和考试中常用。范例展示“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根据句意“不是挟着泰山跨过北海这一类情况”,就可确定“以”是连词,表修饰,不译。又如“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即时应用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两个“而”字,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2)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三)【标志推

3、断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其用法是固定的。如用“见”“于”“为”“为所”表被动,用“之”“是”表示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即时应用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遣人遥尾其后,路其僻远,识其所而返。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因天寒,故坐其中。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下面句子中的两个“何”字,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试问徽之先生何在(2)君何以知燕王(四)【位置推断法】一些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范例展示“也”在句末一般表示判断、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常用于主谓之间,起舒缓语气的作

4、用。又如“乎”用在句末是语气词,用在句中且直接用在形容词后是助即时应用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下面句子中的两个“也”字用法是否相同?(1)叔孙通者,薛人也(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五)【语法推断法】从语法结构角度切入也是理解文言虚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遣使约降于燕”和“故内惑于郑袖”,结合文意可知,前句的主语是田单,是施动者;后句的主语应是楚怀王,是受动者。故第一句中“于”译为“向”,第二句中“于”译为“被”。即时应用5阅读下

5、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义兵起,悉取檀溪材竹,装为舰,葺之以镂=茅,并立办。众军将发,诸将果争橹,僧珍乃出先所具者,每船付二张,争者乃息。两个“乃”字,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1)僧珍乃出先所具者,每船付二张(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六)【词性推断法】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两种性质,可借助上下文的语境,推断其词性和用法。词性不一样,用法也不一样。如“将以定志意也”和“必有以也”,前一个“以”是介词,“用”;后一个是名词,“原因”。即时应用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尝闻一青衿,生性狡,能以谲计诳人。其学博持教甚严,诸生稍或犯规,必遣人执之,扑无赦。一日,此生适有犯,学博追执甚急,坐

6、彝伦堂,盛怒待之。已而生至,长跪地下,不言他事,但曰:“弟子偶得千金,方在处置,故来见迟耳。”下面句子中的两个“适”字,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一日此生适有犯(2)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七)【结构推断法】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文言句子讲究整齐、对称,抓住这点,我们可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女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而”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那么“以”也该和它相同,也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二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来推断。不同的句子成分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女如“其皆出于此乎”,“其”,副词,表揣度语气,“大概”,作状语;“其孰能讥之乎”,“其

7、”,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作状语;“其一犬坐于前”,“其”,指示代词,“其中的”,作定语;“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作兼语;“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其”,语气助词,可不译;“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表祈使语气,“应当、一定”。即时应用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太祖与袁绍方相持于官渡,绍遣人求助,刘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下面句子中的两个“与”字,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1)太祖与袁绍乃相持于官渡(2)失其所与,不知文言虚词推断7法()代入筛选法答题时先确认判断该虚词在两句中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

8、的那一句里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外一句,再看看替代后文意是否通顺、恰当。如通畅,则相同;反之,则不同。如2012年天津卷中的“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两句,判断两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我们首先关注第二句,第二句话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的“于”和“见”搭配使用,表被动,把这个用法代入第一句中,句意不通,可以判断两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结合语境判断,第一句中的“于”是介词,译为“在”。即时应用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

9、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下面的两个“之”字用法是否相同?(1) 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2) 此亡秦之续耳解析:第(2)句,我们学过,知道“之”意为“的”,结构助词。第(1)句中的“之”是否也是结构助词,我们可将“的”代入句子中,发现讲不通,句子说的是“我听到仲父说的这三点”,句子中的“之”处在“仲父”与“言此三者”之间,也就是主谓之间,舒缓语气或取消句子独立性。虽然是助词,但不是结构助词。可见两句中的“之”字用法不同。答案:不同

10、参考译文(教师用书独具)管子回答说:“齐国百姓,便是它的根本。百姓很怕饥饿,而当前赋税很重;百姓很怕死罪,而当前刑政严酷;百姓很怕劳顿,而国家举事竟没时间限定。您若能轻征赋税,百姓就不愁饥饿;宽缓刑政,百姓就不愁死罪;举事有时间限定,百姓就不愁劳顿了。”桓公说:“我听到仲父说的这三点,算是懂得了,我不敢私听这些话,要举荐给先君才行。”第二天,全体都在太庙的门庭朝见,为百官确立了法令。向近处的人显示忠信,向远处的人显示礼义。这样实行了几年,人民归附,竟好像流水一样。(二)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此法在日常学习和考试中常用。如“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根据句意“不

11、是挟着泰山跨过北海这一类情况”,就可确定“以”是连词,表修饰,不译。又如“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中的“因”是什么词,可以结合句子的意思“府吏听说了这个变故,就暂时请假赶了回去”,确定“因”是连词,译为“于是,就”,表承接关系。即时应用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下面的句子中的两个“而”字,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1)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2) 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解析:第(1)句的句意是“有些事情是可以做但不能说的”,由此可知,“而”应该解释为“连词,但是、却”,表转折关系。第(2)

12、句,“独见”和“留意”都是陈述“圣人”的,一是圣人有独到的见解,一是圣人时刻留意。因此,这里的“而”是连词,表并列,译为“并”。答案:不同参考译文(教师用书独具)有些事情是可以做但不能说的,有些事情是可以说但不能做的,有些事情是容易做但难以成功的,有些事情是难做成并容易招致失败的。这四方面的策略,只有圣人有独到的见解并且时刻留意。(三)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其用法是固定的。女口用“见”“于”“为”“为所”表被动,用“之”“是”表示宾语前置,女如何陋之有。即时应用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遣人遥尾其后,路其僻远,识其所而返。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

13、。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因天寒,故坐其中。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下面句子中的两个“何”字,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1) 试问徽之先生何在(2) 君何以知燕王解析:前一句,“何”是疑问代词,放在动词“在”之前,是宾语前置。“何在”即“在何”,“在哪里”,“何”为疑问代词,是前置宾语。后一句,“何”也是疑问代词,放在介词“以”之前,同样是宾语前置。“何以”即“以何”,“凭什么”。答案:不同参考译文(教师用书独具)派人远远地尾随其后,先生所走的路很偏远,派去的人记住他的住所后返回。雪停了,众人就去访问先生,发现先生只有一间草屋,家徒四壁。忽见米桶中有一人,竟然是先

14、生的妻子。因为天气寒冷,所以坐在里面。问她吕徽之先生在哪里,她说:“在溪上捕鱼。”众人这才知道先前见到的人真的是吕先生。(四)位置推断法一些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比如“也”在句末一般表示判断、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常用于主谓之间,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又如“乎”用在句末是语气词,用在句中且直接用在形容词后是助词,用在代词、名词之前则是介词。即时应用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下面句子中的两个“也”字

15、用法是否相同?(1) 叔孙通者,薛人也(2)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解析:第(1)句中的“也”字处于句末,是表判断的句末语气词;第(2)句中的“也”字处于句中,是表舒缓语气的句中助词。答案:不同参考译文(教师用书独具)叔孙通是薛县人。等项梁到了薛县,叔孙通便投靠了他。后来项梁在定陶战死,叔孙通就跟随了楚怀王。怀王被项羽封为义帝,迁往长沙去了,叔孙通便留下侍奉项羽。汉高帝二年(前205),汉王刘邦带领五个诸侯王攻进彭城,叔孙通就投降了汉王。汉王战败西去,叔孙通也跟了去,最终投靠了汉王。(五)语法切入法从语法结构角度切入也是理解文言虚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遣使约降于燕”和“故内惑于郑袖”,结合文意可知,

16、前句的主语是田单,是施动者;后句的主语应是楚怀王,是受动者。故第一句中“于”译为“向”,第二句中“于”译为“被”。即时应用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义兵起,悉取檀溪材竹,装为舰,葺艘=之以茅,并立办。众军将发,诸将果争橹,僧珍乃出先所具者,每船付二张,争者乃息。下面句子中的两个“乃”字,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1) 僧珍乃出先所具者,每船付二张(2)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解析:第(1)句中的“乃”在动词“出”之前,作状语,副词,意为“于是、就”;第(2)句中的“乃”在判断句中表示判断,动词,意为“是”。答案:不同参考译文(教师用书独具)等到高祖起兵,全部拿檀溪中的竹木装造为船舰,用茅草

17、盖顶,都很快就完成了。大军将要出发,众将领果然都在争抢船橹,吕僧珍就把先前预备好的船橹拿出,每只船给两只,争抢才得以停息。(六)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两种性质,可借助上下文的语境,推断其词性和用法。词性不一样,用法也不一样。如“将以定志意也”和“必有以也”,前一个“以”是介词,“用”;后一个是名词,“原因”。即时应用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尝闻一青衿,生性狡,能以谲计诳人。其学博持教甚严,诸生稍或犯规,必遣人执之,扑无赦。一日,此生适有犯,学博追执甚急,坐彝伦堂,盛怒待之。已而生至,长跪地下,不言他事,但曰:“弟子偶得千金,方在处置,故来见迟耳。”下面句子中的两个“

18、适”字,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1) 一日,此生适有犯(2)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解析:第(1)句中的“适”作副词,译为“正好”;第(2)句中的“适”是动词,译为“享受、享有”。答案:不同参考译文(教师用书独具)曾经听说有个秀才,本性狡猾,善于用诡计糊弄人。他就读的县学里的学官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那些学生稍有犯规,(学官)一定派人把犯规的学生抓来打一顿,决不赦免。有一天,这个(生性狡猾的)学生恰恰违反了规定,学官非常恼怒,派人紧急捉回那个学生,他自己则怒气冲冲地坐在学府正堂上等待着。一会儿,这个学生被抓来了,他久久地跪在地上,不说其他事情,只是说:“学生我偶然得到千金,正在处理,所以来迟了。”(七)

19、结构推断法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文言句子讲究整齐、对称,抓住这点,我们可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而”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那么“以”也该和它相同,也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二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来推断。不同的句子成分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如:“其皆出于此乎”,“其”,副词,表揣度语气,“大概”,作状语;“其孰能讥之乎”,“其”,畐恫,表反问语气,“难道”,作状语;“其一犬坐于前”,“其”,指示代词,“其中的”,作定语;“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作兼语;“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其”,语气助词,可不译;“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表祈使语气,“应当、一定”。即时应用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太祖与袁绍方相持于官渡,绍遣人求助,刘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下面句子中的两个“与”字,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