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_第1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_第2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_第3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_第4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方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一、简述题1. 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边际替代率递减;同时,由于需求价格反映了商品的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意味着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从而是需求定律的基础。2. 简述标准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无差异曲线是借助于序数效用函数来描述消费者偏好的一种方法。它反映了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的商品组合,是消费者偏好的几何表现。标准的无差异曲线有如下三个特征:(1)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其

2、含义是,为了保证消费者获得相同的效用水平,如果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那么另一种商品的消费必定要减少。(2)不管两种商品是如何组合的,这些组合总是处于某一条无差异曲线之上。这一特点也成为无差异曲线的密集性。(3)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即沿着任意一条给定的无差异曲线向右移动时,其斜率的绝对值下降或曲线变得更加平坦。从边际替代率角度而言,这表现为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而其根本原因在于边际效用递减。(4)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其商品组合的满意度越高,即对任意给定的无差异曲线来说,所有在其右上方的无差异曲线都代表着更高的满足程度。这反映了偏好的“无餍足性”。(5)反映同一偏好的任意两条无差异不会相交。如

3、果存在反映同一偏好的相交的两条无差异曲线,那么在这一交点商品组合带来了相同的效用水平,但由于每条无差异曲线反映了不同的效用水平,因而无差异曲线相交会产生定义上的矛盾。3. 简述消费者均衡及其条件消费者的最优购买行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是消费者最偏好的组合;(2)最优商品购买组合受到预算约束的制约。因此,消费者均衡产生于既定消费者偏好、商品价格和预算约束下的效用最大化。在消费者均衡状态下,商品组合的任意改变都会导致消费者效用下降,从而一旦均衡实现,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理性的消费者没有动机改变其消费选择。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消费者应当使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

4、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或者说,在消费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某种商品去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这种商品去交换等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该消费者均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为:对于所有商品而言,消费该商品的边际效用与该商品的价格之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4. 什么是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给定生产函数和要素价格,要素的最佳组合是指按照这种组合,生产某一定量产品所耗费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成本最低。因此,生产要素的最佳的组合取决于既定生产函数、要素价格和产出水平下的成本最小化。在两种投入要素情形下,它是等成本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或者说,这种最优组合所要满足的必要条件是,两种

5、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要素的价格之比,即。5. 简述边际报酬率递减规律对于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来说,在生产中普遍存在如下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得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要素增加带来的编辑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种边际产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被称为边际报酬率递减规律。由于假设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可变(或者说,存在固定要素投入),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基本规律。该规律成立的原因在于: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

6、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存在着一个最佳数量组合比例。当实际要素组合比例低于最优值时,增加可变要素能够获得递增的边际产出,而当实际比例超过最优值时,增加可变要素便会使实际比例更加偏离最优水平,从而造成边际产出的下降。6. 简述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厂商的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而后两者是产量的函数,因此,厂商的利润最大化问题可以表述为通过选择一个产量水平来最大化厂商的利润水平。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是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能增加的总收入;边际成本是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当厂商生产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继续增加产量会使其利润增加,

7、;反之,则会使利润下降。在这两种情况下,厂商都会调整产量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一最优化条件对市场结构没有限制,市场结构影响的仅仅是价格的决定方式。7. 一般均衡理论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一般均衡理论旨在解释各类产品和要素价格相互影响的关系。这种分析的着眼点是,各种不同的市场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所有影响各种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因素都被连接在一个相互依存的系统中。这个系统的均衡被称为一般均衡。系统中任何一种商品或要素的价格的变化都会波及整个系统而对其他商品或要素的价格、供求数量产生广泛的影响,从而打破原有市场均衡,进而引起一系列的调整,直到再次达到均衡。一般均衡理论主要回答的问

8、题是:(1)每个经济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结果是否可以产生使市场经济实现全面均衡的一个价格体系;(2)如果每个经济个体追求自己利益的结果会导致市场的全面均衡,那么这个均衡是否是社会最优的。8. 何为垄断?它一般会产生什么后果?垄断是指某市场中的厂商拥有一定程度的市场势力。通常所说的垄断是指完全垄断,即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垄断会导致以下两种无效率后果:(1)资源配置无效率。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行为要求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而其边际收益总是低于价格,因此,在垄断情形下的产量总是低于完全竞争情形,而价格则总是高于完全竞争价格,这形成了社会福利损失,降低了资源配置效

9、率。具体来说,这种社会福利损失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消费者遭受的损失:较完全竞争而言,垄断降低了产量,从而减少了消费者剩余;这些减少的消费者剩余中有一部分被厂商以更高的产品定价攫取,但仍有一部分既未被消费者获得,也没有被厂商获得,从而形成了净社会福利损失(图中ABC部分)。第二部分来自生产的无效率:在完全竞争中,价格等于厂商的边际成本,但在垄断情形下,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且产量低于完全竞争情形,因而形成了生产能力的未充分利用,由此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被称为生产的无效率(图中BCD部分)。 P MC A B C D O Q(2)资源使用无效率。这主要体现在莱本斯坦提出的X非效率,即由于垄断情形

10、下由于没有竞争压力,垄断厂商缺少成本最小化动力所造成的非效率,在这种非效率情形下,存在着纯粹的资源使用过程中的浪费。9. 简述要素价格的决定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各个要素市场状况与厂商的目标和产品市场相结合,影响着每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一种要素的价格和它被使用的数量影响着它的总收入。影响资源市场的任何变化也就影响到一种要素的收入,从而影响到收入在不同要素间的分配。因此,在西方经济学的分析中,关于要素价格的分析实际上也是一种功能收入分配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如果资源市场是竞争性的且运转良好的话,那么每一种生产要素的收入就来自其对生产的贡献,且等于它的边际产品。以某种要素的单位价格乘以一定效率条件下(成本

11、最小化)所使用的该种要素的数量,便可以得到该种生产要素的收入份额。根据欧拉定理,如果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且规模报酬不变,那么按要素边际产品分配收入将使全部产品刚好足够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10. 为什么国民收入核算中总供给永远等于总需求?在国民收入与产值账户恒等式中的收入方可以理解为总供给,其表述为Y=C+I+G+X-M,而支出方可以理解为总需求,其表述为E=C+I+G+X-M。因而,总可以得出一个等价命题:在国民收入与产值账户中总供给恒等于总产出。这种恒等关系完全是由投资需求的定义所保证的。在这里,投资需求包含两个部分:通常意义上的投资需求和存货的增量。在现实中,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存货增加,这

12、样,根据定义,国民收入与产值账户中的投资需求必有等量增加。从收入和支出角度来看,凡是销售不出的产品均可以理解为生产者销售给自己的产品,从而,收入按定义恒等于支出。这种恒等关系仅仅是事后统计意义上的恒等,并不意味着在现实中,总供给总是等于总需求。11. 为什么IS曲线的斜率是负的,而LM曲线的斜率是正的?IS曲线和LM曲线分别反映了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r A B C IS Y如上图所示,IS曲线的斜率符号可以根据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经济含义加以确定:从收入-利率坐标轴(利率为纵轴)内任意一产品市场均衡点A出发向右平移(即利率不变,收入增加),得到新的一点B。在B点,产品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

13、因为尽管收入的增加会带来消费的增加,但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消费需求的增量必然小于收入的增量。为使支出等于与B点相对应的收入,投资需求必须增加,而这要求更低的利息率,因而新的均衡点(令其为C)对应的收入水平大于A点,但利率水平要低于A点。由此可见,IS曲线利率为负。 r LM C A B Y LM的斜率符号则可以根据货币市场均衡的经济含义得出:如上图所示,从收入-利率坐标轴(利率为纵轴)内任意一货币市场均衡点A出发向右平移(即利率不变,收入增加)至B点。由于收入增加,货币交易需求必然增加。由于货币供应量是给定的,因此货币需求将大于货币供给。为了重新回到均衡,利率必须随收入的增加而上升到某一点

14、,以便减少公众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因此,货币市场均衡要求收入的上升伴随着利率的上升,直至达到新的均衡点C。由此可见,LM曲线斜率为正。12. 请解释为什么在政府预算保持平衡的条件下,政府财政政策是扩张性的?如果政府采取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则所增加的政府开支等于所增加的税收,即G=T。从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出发,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即C=c(Y-T),从而有Y=c(Y-T)+I+G求增量可得:Y=cY-cT+G=cY+(1-c)G因此,可以求得Y/G=1,即乘数为1,即财政政策是扩张性的。13. 同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相比,永久收入假说对消费函数的研究有何改进?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包括如下观点:

15、(1)实际消费与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之间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2)边际消费倾向为正但小于1;(3)边际消费倾向递减;(4)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绝对收入假说意味着,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且随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但实证研究表明平均消费倾向是稳定的。这种理论与经验事实的矛盾被称为“消费函数之谜”。持久收入假说则认为,人们的收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暂时收入和持久收入。暂时性的短期可支配收入由于受许多偶然因素的影响,是一个经常变动的量,人们的消费不会随它的波动而经常变动。消费者为了实现其效用最大化,实际上是根据他们在长期中能保持的收入水平来进行消费的。只有持久收入

16、才影响人们的消费,经常性的短期收入变动只有在影响持久收入水平预期时,才会影响消费水平。认为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函数,是持久收入假说对绝对收入假说的改进,这一假说也说明了长期中平均消费倾向的稳定性。14. 什么因素会造成货币乘数的不稳定?其政策后果是什么?稳定的货币乘数依赖于准备金率和现金-存款比率为常数的假定,但事实上往往存在着超过法定准备金的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的影响因素有:(1)银行存款流量的不稳定性。存款流量越是不稳定,就越需要较多的超额准备金;(2)市场利率和中央银行贴现率的差额。其它因素不变时,这一差额越大,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越小。这是因为,市场利率反映了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

17、,而中央银行贴现率则是央行在普通银行准备金不足时向它们提供贷款所索取的利率。其它条件不变时,市场利率越高或央行贴现率越低,银行越不愿意增加超额准备金。因此,实际的准备金率受到银行存款流量不稳定性、市场利率、央行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率的共同影响,因此,货币乘数严格来说不是常数,而可能随着市场利率或者存款流量不稳定性因素的变动而变动。这种货币乘数的不稳定性意味着,对基础货币的控制并不能保证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15. 请简述中央银行运用公开市场业务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具体过程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公开市场业务具体过程如下:当央行在公开市场购买

18、政府债券时,它用中央银行支票进行支付。出售政府债券的公众在得到中央银行支票后将其存入自己的开户商业银行,并使存款相应增加,这是新增原始存款。商业银行进而将中央银行支票存入中央银行,这意味着基础货币相应增加。此时,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负债方增加了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资产方增加了相应数额的政府债券。由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量等于存款增加量,于是可以进一步增加对公众的贷款,并通过货币乘数实现货币供应量的增涨。反之,如果中央银行想减少货币供应量,那么它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即可。16. 简述外汇储备增加对一国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外汇储备的增加等于资本净流入和贸易顺差之和,它对一国

19、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取决于汇率制度。在浮动汇率制下,如果外汇储备才能在增加的压力时,国际收支黑字将引起本币升值,在其它情况不变时,这将导致对外贸易状况的恶化,国际收支黑字将随之消失,外汇储备最终不会增加。如果国际收支黑字是国际资本的自主流入造成的,流入的国际资本将被用于支付因本币升值所造成的贸易逆差。这样,外汇储备也不会增加。在固定汇率制下,为保持汇率稳定,政府必须进行干预。在国际收支黑字时,政府将通过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买进外汇的方式进行干预。此时,一方面,由于外汇储备的增加,中央银行的资产增加了。另一方面,为了购买外汇,中央银行必须增发等量的基础货币,从而中央银行的负债也增加了。因此,外汇储

20、备的增加将导致基础货币的增加,并通过货币乘数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这必然引起物价上涨,使得通货膨胀形势恶化。17. 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国际收支平衡曲线在什么情况下是水平的?在开放经济中,如果资本可以自由流动,那么国际收支平衡条件为:其中,(X-M)为净出口,K为资本账户。净出口为国内收入和国际收入的函数,资本账户则为国内外利率之差的函数,当国内利率高于国际利率时,资本流入;反之,资本流出。国际收支平衡条件给出了一个使国际收支保持平衡的国内利率r和国内收入Y之间的函数关系,这一函数关系反映在坐标轴中即为国际收支平衡曲线。当国内收入上升时,进口会增加,从而净出口下降,为了保

21、证国际收支平衡,需要有正的资本流入,这产生了利率上升的压力。如果存在着资本流入的障碍,即资本流入对利率上升不敏感,那么为了抵消国内收入上升造成的净出口下降,就需要较大幅度的利率上升。此时,国际收支曲线向上倾斜。但是,如果资本完全流动,那么当国内利率略微高于国外水平时,资本就会迅速流入;反之,则会迅速流出。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利率的微小改变就足以抵消国内收入变动带来的国际收支失衡。此时,国际收支平衡曲线是一条位于国外利率水平之上的水平线。18. 论一国货币贬值对其外贸的影响。一国对外贸易分为出口和进口,出口减进口则为净出口。一般认为,汇率影响净出口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本币贬值,那么本国商品相对于外

22、国商品会显得相对便宜,而国外商品变得相对便宜,从而使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净出口增加。但汇率上升或者说本国货币贬值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出口减少进口,并进而改变国际收支状况,取决于该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弹性以及该国国内市场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从出口角度来说,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大,本国货币贬值所引起的商品出口增加的幅度才会大于外币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使外汇收入增加,否则出口增加幅度会小于本币贬值幅度,并使外汇收入减少。从进口角度而言,本币贬值使进口减少,但如果国内市场对进口商品需求弹性很小,则本币贬值(从而使进口商品价格上升)所引起的进口的减少幅度很小,这是外汇收入不仅不会减少,反而还会增

23、加。因此,本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状况,取决于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如果两者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则本国货币贬值可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19. 何谓公共产品?一般而言,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被称为公共品。非竞争性是指同一单位的公共品可以被许多人消费,某人对公共品的使用不妨碍他人对同一物品的使用;非排他性则是指无法或需要花费巨大成本才能阻止他人从公共品的供给中受益。一般地,上述概念所指的公共品又被称为纯公共品。此外,还有一类物品被称为准公共品。这类公共品具有非排他性,但通常不具备非竞争性,在它们的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拥挤性”:在消费者数量为达

24、到拥挤点时,增加消费者数量不会发生竞争,但一旦达到了拥挤点,每新增一个消费者都将对其他消费者对公共品的使用产生负的影响。准公共品又可以分为自然垄断型公共品和优效产品。前者往往是指生产过程中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而后者则是指那些不论人们收入如何都应该消费或得到的公共品。20. 何为“流动性陷阱”?在货币需求动机中,存在着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这种动机被称为投机动机,其原因在于人们相利用利率水平或有价证券价格水平的变动进行投机。这说明,对利率的预期是人们调节货币和债券配置比例的重要依据。当利率极高时,投机货币需求为0,因为人们认为利率已经不大可能上升,或者说

25、证券价格不大可能下降,因而将所有货币换成有价证券。但是,当利率极低,以至于人们认为利率已经没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或者说证券价格没有上升的可能,人们便会将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此时,投机性货币需求无限大。这种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的情况称为“流动性陷阱”或“凯恩斯陷阱”。二、论述题1. 分析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TPL TPLC B A O L APL、MPL A BO C L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定义可以总结如下:总产出=平均产出劳动,平均产出=总产出/劳动,边际产量=总产量/劳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随着某种可变要素的连续投入而呈

26、现出现递增,而后到某一点之后再开始递减的趋势。在上面的图中,对应于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的形态,总产量曲线上存在三个转折点A、B和C。在原点和A点之间,总产量曲线的斜率不断递增,其原因在于边际产量递增。边际产出曲线在A点达到最高点(与A点相对应),之后,开始逐渐下降,反映在总产量曲线上,则表现为总产出的斜率虽然仍然为正,但开始递减。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C点。在C点,边际产量为0(对应于C点),总产量达到最大值。而在A点和C点之间,存在一个B点,在该点上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对应于B点)。因此,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总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如下:首先,边际产量的符号决定了总产量的变动方向,如果边际产量为正,

27、则总产量递增;反之,总产量递减。当边际产量为0时,总产量达到最大点。其次,边际产量曲线斜率的符号决定了总产量的符号。由于边际产量即为总产量曲线的斜率,因此边际产量曲线的斜率为正意味着边际产量本身是递增的,反映在总产量曲线上就意味着总产量曲线的斜率不断递增,这对应着原点到A点之间的总产量曲线变化过程;反之,如果边际产量为正,但边际产量曲线斜率为负,则总产量曲线斜率虽然为正,但逐渐递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则变现为: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不管边际产量是递增还是递减),平均产量显然是增加的;相反,只要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肯定是下降的。因此,也就必然有一点(B点),边际产量等于平

28、均产量。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总产量和平均产量的关系如下:某要素投入水平之上的平均产量反映了从原点出发过总产量曲线相应产量水平的射线的斜率,因此,在平均产量曲线达到最高点之前,由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斜率为正,该射线斜率虽要素投入的增加不断递增,并在B点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平均产量曲线的斜率变为负值,该射线的斜率开始递减。2. 论述造成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主要因素。长期成本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非常类似,二者的形态在理论上都呈U字形。短期成本由递减转向递增的原因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但在长期中,所有要素投入均可变,因此不能以边际报酬来解释长期平均成本的下降。对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下降的主要解释涉及规模经济概念

29、。规模经济与规模收益是不同的概念。规模收益反映的是要素投入都同倍扩大而引起的产出变化状况,讨论的是投入产出关系。规模经济则反映的是产出规模扩大与成本变化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它被定义为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降低的情况。产生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分工、专业化以及技术因素。具体而言,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使劳动分工合理化,提高专业化程度,并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充分的利用,这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长期边际成本。当然,这种规模经济不是无限制的。当规模不断扩大至一点时,规模上的经济性因素将与规模上的不经济因素相抵消,而过了这一点,就会进入规模不经济。规模不经济是指企业由于规模扩大使得管

30、理无效率而导致长期成本增加的情况。长期平均成本的下降还可以以“学习效应”和“范围经济”来解释。学习效应是指,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企业的工人、技术人员和经理可以积累起有关商品的生产、技术设计和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从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的下降。范围经济是指,在相同的投入下,由一个单一的企业生产关联产品,比多个不同企业分别生产这些关联产品中的一种产品,总产出水平要高,也就是单位商品的长期平均成本要低。3. 论述福利经济学定理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或者福利经济学第一定律,是指在经济主体的偏好被良好定义的条件下,带有再分配的价格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而作为其中的特例,任意的市场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

31、帕累托最优描述了如下情形:在该种情形下,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帕累托最优意味着社会福利达到了最大化,因此就必须满足如下三个条件:(1)交换的最优条件。该条件是指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都相等。此时,所有消费者都达到了效用最大化。(2)生产的最优条件。该条件指在均衡时,任何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生产者都相等。这时,所有生产者的产量都达到了最大化。(3)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该条件是指行业间的投入配置和消费者之间的商品分配都达到最优状态,即任何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与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相等。

32、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均衡结果显示出如下三个结果:(1)对于消费者而言,对于任意一个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由于对于所有消费者而言,任意两种特定商品的价格比相等,因此,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从而实现了交换中的帕累托最优;(2)对于厂商而言,任意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这两种要素的价格比率。由于对于所有生产者而言,任意两种特定要素的价格比率相等,因此完全竞争性市场中,任意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从而实现了生产的帕累托最优。(3)边际转换滤是指多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而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可以视为这

33、一单位谋种商品的边际成本(机会成本),即边际转换率实际上是两种商品边际成本的比率。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产品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因而,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它们相对价格之比,从而等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也就是说,完全竞争市场还满足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条件。因此,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则认为,通过适当分配,帕累托最优配置可以是市场均衡配置。福利经济学基本命题的核心是帕累托最优,运用该标准,福利经济学说明了完全竞争性市场的效率性。但是,在现实中,帕累托标准显得过于严格,这也是为何经济学家会提出补充性标准(如卡尔多补偿标准、希克斯补偿标准等)的

34、原因。此外,帕累托最优标准使福利经济学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分析相分离,即在帕累托标准看来,效率和公平是两个可以分开考虑的问题。一系列满足交换、生产以及交换和生产最优条件的资源配置方案都是帕累托最优的,因而也都是有效率的。但资源配置的具体形式不受帕累托保准的制约。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完全平均的分配或者完全不平等的分配都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然而,在现实中,公平和效率可能是互相替代的。4. 论述在短期竞争均衡条件下厂商供给曲线的确定。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意味着厂商需要通过调整产量来使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因而对于既定水平的市场价格,厂商的边际收益MR等于市场价格

35、P。因此,在短期,竞争性市场中的厂商在既定的生产规模,通过对产量的调整使得市场价格P等于其短期边际成本SMC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当P=SMC时,厂商的利润可能大于0,可能等于0,也可能小于0,这取决于在均衡产量水平上厂商平均收益和平均成本的比较。具体而言,当P=SMC时,如果PSAC(短期平均成本),那么厂商将获得利润;如果P=SAC,那么厂商刚好可以获得正常利润;如果SACPSAVC(短期平均可变成本),厂商的平均收益虽然小于平均成本,但收益除了弥补可变成本之外还有剩余,可以用于弥补一部分不变成本,因此厂商也愿意进行生产;当P=SAVC时,厂商是否生产完全一样,因为如果不生产,那么厂商只需支付

36、不变成本,而如果厂商生产,其收益刚好只能弥补可变成本,厂商仍需支付不变成本。PSAVC时,厂商才愿意生产。因此,厂商的短期供应曲线应该用SMC曲线上大于和等于S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来表示。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它表示了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同方向变化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表示场上在每一个价格水平的供给量是能够给它带来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最优产量。5. 利用无差异曲线说明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其中,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而导致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收

37、入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并进而由商品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会使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而替代效应则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1)正常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X A F a b c U U O Y YB Y G BY初始预算线为AB,它与无差异曲线U切于a点,在该点上,Y商品的需求量为Y。现假定Y的价格下降,使得预算线变为AB,这时,商品Y的需求为Y。这其中包含了两个影响,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首先,X商品对Y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了,从而使得Y的需求量发生变化。这通过补偿预算线FG表现出来表现在图中。补偿预算线反映了在新的商品相对价格下,

38、维持消费者效用不变的预算约束。FG与无差异曲线U在c点相切,相应的Y的需求量为Y。YY部分即为替代效应。其次,相对价格的变动还提高了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这表现在实际的预算线为补偿预算线FG向右平移至AB,它与更高的无差异曲线U相切,相应的Y的需求量为Y,而YY即为收入效应。(2)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X A b F a c U U O Y YYB G B Y低档品的特征在于商品的需求量与收入成反比。在上图中,假定商品Y为低档品。初始预算线为AB,它与无差异曲线切于a点,相应的对商品Y的需求量为Y。当Y的价格下降时,相对价格的变化使Y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至Y点,YY即为替代效应。而相对价格

39、的变化则使实际收入增加,并使均衡点由c移动到b,需求量由Y减少到Y,YY即为收入效应。当价格下降时,低档品的收入效应为负,而替代效应为正,且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因此商品的需求总体而言是上升的。(3)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X A b F a c U U O YY Y BG B Y对于吉芬商品Y而言,若初始预算约束为AB,Y的价格的下降所造成的替代效应将使均衡点由a变为c,YY即为替代效应;而收入效应则将使均衡点由c点变为b,YY即为收入效应。对于吉芬商品而言,当其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为正,而收入效应为负,且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且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因此,总体而言,当价格下降时,吉芬

40、品的需求下降。6. 评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中的几种主要消费需求理论。几种主要消费需求理论为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绝对收入假说认为:(1)实际消费与实际收入之间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这里的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现期”意味着不考虑过去收入以及未来收入;“绝对”是指收入的绝对水平而非相对水平;“实际”是指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而不是按货币计算的收入。(2)边际消费倾向(即收入变动一个单位时的消费变动额)是正数,但小于1。这也就是说,收入的增加将引起消费的增加,但消费的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3)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即边际消费倾向本身是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4)边

41、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即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例)。(5)长期平均消费倾向递减。绝对收入假说第一次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出发将消费与收入联系起来,在整个凯恩斯主义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该假说与库兹涅茨的经验研究结果不相符合。库兹涅茨的研究表明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稳定的,而不是下降的。相对收入假说认为凯恩斯主义的绝对收入理论有两个错误假设:(1)每个人的消费独立于他人的消费;(2)消费者的行为在时间上是可逆的,即消费水平提高之后,仍然是可以降低的。相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人们的相对收入水平,该假说的分析主要包括“示范效应”和“棘轮效应”两个方面。“示范

42、效应”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人,通过不断接触高质量的商品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并在社会上通过消费来维护自尊。一旦高收入集团的人的收入及其消费水平被作为较高社会地位的象征,他们的消费方式便成为其它人追求的目标,这种高收入的人就会对低收入的人产生“示范效应”。在收入分配不变时,收入的增加并不会改变各收入集团的社会地位,“示范效应”就会使消费与收入同比例增加,从而平均消费倾向是稳定的。“棘轮效应”则是指消费水平易于向上调整,而一旦要削减消费,则更加难以令人接受,因此消费是不可逆的。这使得短期内收入变动引起的消费变化是非对称的:收入增加会引起消费的迅速增加,而收入减少时消费不会迅速下降。只有在长期中,

43、收入的减少才会逐渐改变消费习惯,从而减少消费。生命周期假说的中心论点认为:每个人都根据自己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他的消费支出,即消费者在每一个时点上的消费和储蓄都反映了他对自己在一生的时期中消费和储蓄的合理规划(最优化);而各个消费者的消费受制于他在整个一生时间内所获得的总收入。这种总收入包括劳动收入和财产。储蓄的作用则是为了未来的消费,其作用在于使人们在一生中能够比较均匀地进行消费。生命周期模型的重要性在于:(1)解释了消费函数之谜。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消费是财产与劳动收入的线性函数,而在长期,财产与可支配收入以及劳动收入与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是稳定的,因此,反映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比的平均消费倾

44、向在长期是稳定的。但是,在短期,资本市场的波动会影响财产中债券的价格,从而造成短期平均消费倾向的波动。(2)该假说被广泛地用于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影响。由于财产被作为影响消费的因素之一,因此货币政策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投资渠道来影响总需求,还可以通过对财产(债券价格的变动)的影响来影响消费,进而改变总需求。此外,由于消费取决于一生收入,因而现期收入变动对消费影响甚微。因此财政政策中的临时所得税对消费的影响很小。持久收入假说也说明了长期中平均消费倾向的稳定性,这与生命周期假说有相似之处。但这一假说进一步论述了现期消费和持久收入之间的关系,以及持久收入的决定与推断。持久收入假说认为,人们的收入可

45、以分为两个部分:暂时收入和持久收入。持久收入是在现有财产水平与现在和未来可以赚到的收入为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在较长时期维持的稳定收入流量。暂时性的短期可支配收入由于受许多偶然因素的影响,是一个经常变动的量,人们的消费不会随它的波动而经常变动。消费者为了实现其效用最大化,实际上是根据他们在长期中能保持的收入水平来进行消费的。只有持久收入才影响人们的消费,经常性的短期收入变动只有在影响持久收入水平预期时,才会影响消费水平。在估计持久收入方面,弗里德曼认为可以在前期收入基础上通过预期收入变动来估计现期持久收入。而正是因为存在着对收入变动的预期问题,当出现短期收入变化时,人们不确定这种收入变化是否是持

46、久的,因而也就不会根据这种收入变化调整消费,而如果这种增加是长期的,那么人们就会在以后的消费中按照持久收入的增加幅度来调整消费。因此,持久收入假说解释了为何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不一致。与生命周期理论相比,持久收入假说更加侧重于分析持久收入的估算方法。以上几种消费假说主要研究了收入对消费的影响。但是,影响消费的诸多因素,诸如利率、价格、收入分配等病为纳入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这些因素的影响虽然不可忽视,但它们对消费的影响难以确定。将消费作为决定消费的最基本的因素进行研究有其合理性。7. 论合理预期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合理预期理论认为,经济主体会在对现有信息进行充分加

47、工的基础上得到的有关经济变量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理论上说,合理预期所指的预期不仅是对一个变量的取值的预测,而且是对这个量的取值的概率分布的判定。在合理预期下,对经济变量的预期都会等于其事后的实际值,实际情况对均衡的偏离不是来自经济主体的预期,而是随机扰动因素造成的。因此,合理预期包含三个含义:(1)经济决策主体都是理性的,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2)为了得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会力图得到一切与决策有关的信息;(3)经济决策主体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合理预期的政策结果是宏观政策无效率,其基本观点在于,由于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具有可以识别的规则。理性预期理论认为,

48、政策行为是可以预测的。即使政府的某些货币和财政活动现在是不可预测的,但并非以后永远不可预测。而且政府的货币和财政活动的系统的部分,又为人所熟知,各个时期重复一种相同的措施,人们会形成一种对政府行为的预期并以自己的特殊行为来抵消政府政策的影响,从而使政策的作用减至最低,即政府处于相对信息劣势。私人经济活动当事者和政府相比,取得信息的来源更直接,因而其对于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期比政府迅速准确。但其他因素可能制约私人部门的信息了解度,使其处于相对信息劣势。首先,任何一个私人经济部门,都不能象政府那样具有较为完善的信息收集和处理机构;其次,私人部门之间存在相互信息封锁;再次,私人部门的有限认识能力和活动范

49、围局限,使其难以获得准确信息。但是,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经济主体最终会对政府的政策行为产生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对政府政策规划的预测将不会出现系统性的偏差。如果政府不能使自己的预期出人意料,经济单位基于合理预期所采取的相应行为将抵消政府政策的效力。因而政府政策是无效的。举例来说,如果社会中存在6%的自然失业率,而政府希望通过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将失业率降低至4%。在政府尚未实施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为0,这时,如果政府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将失业率降至4%,那么通胀率会上升(比如说,2%)。在短期,政府政策目标可以实现的原因在于,当通胀上升时,所有价格都上升了相同的比例,但由于信息的传递并不十分完善,劳动者和企业家都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