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评论、干预以及评论干预:辨析与思考评论、干预以及评论干预是叙事学研究的三个重要概念,但目前学术界在这三个概念的运用上存在模糊之处。干预除了评论这一实现途径外,还有其他多种实现途径,如引入潜在读者或叙述接受者。评论和干预虽然都存在显性和隐性之分,但二者的判断标准不一,前者以其解读是否需要借助文本内外的语境为标准,后者以叙述者是否打破故事进程为标准。评论干预是任何通过评论或解释实现的叙述者干预,其评论或解释的对象既可以是叙述内容,也可以是叙述形式。评论干预有显隐之分,隐性评论干预对于现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应引起学界更多关注。关键词评论;干预;评论干预;显性;隐性中图分类号102文献标识码A文章
2、编号1004518X(20XX)01018405叙事是人类永恒的社会活动,无论是口头叙事还是书面叙事,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叙述者的主观性。任何叙事文本的产生,都是由叙事主体在叙事过程中以明确的自我意识对事件进行选择和加工的结果。没有叙述者的自觉行为,通常状态下的客观故事事件不可能成为叙事文本。叙述者在叙事时总会或隐或显地表现出对人物和事件的态度,也会暂时离开他讲故事的本职工作转而对故事或者叙述本身发表观点,因此,任何叙述文本都避免不了叙述者的评论或干预。评论和干预是叙事研究的两个重要概念,在当前叙事学作为一门学科俨然“成为文学和文化研究中最具体、最连贯和最确切的专门学问之一”的全新语境下,对于解读
3、叙事的本质与表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国叙事学家杰拉德普林斯(GeraldPrince)于1987年出版的叙事学词典(ADie-fionaryofNarratology)以及当代著名后经典叙事学家戴维赫尔曼(DavidHerman等国际知名学者共同编纂出版于20XX年的劳特里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RoutledgedgeEncyclopediaofNarrativeTheory)均收录了评论或干预的相关条目,如评论(commentary)、评价(eval-uation)、作者干预(authorialintervention/intrusion,au-thor'sintrusion)、叙述
4、者干预(narratorialintervention,intrusivenarrator)等。这些术语在“叙事传统形成于先秦时期”的泱泱叙事大国中国,就已成为叙述者主体性研究的出发点。不仅如此,国内叙述学界基于评论和干预二者的发展提出了“评论干预”概念,尽管国际叙事学界并不存在对应的commentaryintervention或者commentaryintrusion等类似表述。本文试图通过辨析评论和干预的内涵和本质,指出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解读国内学界在评论干预概念使用上的模糊性,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考查评论干预在文本中显性和隐性的实现方式,特别是后者,以期进一步领悟评论和干预的异同。一、评论
5、和干预互为解释的现象在探讨国内叙述学界的评论干预概念之前,我们有必要结合评论和干预的内涵本质的探讨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国外叙事学界,评论是commentary,干预是in-trusion或intervention,包括作者干预和叙述者干预。评论和干预两词虽在表达形式上分开,但两者关系紧密,难以准确区分。经常互为解释。叙述学词典将评论界定为:“叙述者的评价性补论;作者干预;超出对存在体识别、描述及事件讲述之外的叙述者干预。在评论中。叙述者解释叙述元素的意义或重要性,做出价值判断,谈及超越人物世界的诸多世界,并且/或者评论叙述本身。”劳特里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也作了类似的界定,并指出:“评论因指涉叙
6、述者超越事实描述之外的言语行为,也会被称作作者干预。因此,对于评论的界定,总离不开作者干预或叙述者干预这两个关键词,甚至评论有时直接就被称作作者干预或叙述者干预。国内学界对于评论和干预的探讨以赵毅衡为代表。赵毅衡首先指出,在与干预相关的两个术语中,不存在作者干预,只有叙述者干预,因为“小说叙述文本是假定作者在某场合抄下的故事。作者不可能直接进入叙述,必须由叙述者代言,叙述文本的任何部分,任何语言,都是叙述者的声音”。这是颇有道理的。我们也可从叙述学词典对于作者干预的界定看出端倪:“作者干预指的是叙述者以评价的形式对所表述的情境与事件、表述本身及其语境的干预;叙述者的评价性说明。叙述学词典是用叙
7、述者的行为而不是作者的行为来界定作者干预,进一步说明了“叙述者干预”概念的合理性。干预是叙述者除讲述故事这项“本职工作”之外的一项重要职能。赵毅衡区分了叙述者干预的两种类型:指点于预和评论干预。前者是对叙述形式的干预,后者是对叙述内容和故事本身的干预。赵毅衡对干预类型的划分等同于西摩查特曼(SeymourChatman)对评论类型的划分。后者将评论划分为话语评论(commentaryonthediscourse)和故事评论(commentaryonthestory)。话语评论对应于赵毅衡的指点干预,故事评论对应于评论干预。因此可以说,国内叙述学界的干预对应的正是西方叙述学界的评论。这更加说明了
8、评论和干预二者之间的难以区分,也解释了为什么西方叙述学界评论和干预的界定总是互相引用。叙述者干预一般通过叙述者对人物、事件甚至文本本身发表评论的方式来实现,具体表现为叙述者对于所讲述的事件、人物发表看法、见解与评价,如以下出自小姐你早和卖油郎独占花魁的引文中的叙述者干预正是通过评论实施的。现在的中国男人个个都穿西装打领带。都恨不得把自己的名字改成约翰或者杰克。恨不得一朝醒来,头发变黄,眼睛变绿。恬不知耻的男人!看看中国女人吧,即便是制作一瓶辣椒酱,也懂得取名为老干妈'或者辣妹子'。多么民族化。(瑶琴)自小生得清秀,更且资性聪明。七岁上,送到村学中读书,日诵千言。十岁时,便能吟诗
9、作赋到十二岁,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若提起女工一事,飞针走线,出人意表。此乃天生伶俐,非教习之所能也。第一段引文叙述者通过对男人和女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来进行干预,第二段叙述者干预是通过其对人物花魁娘子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评说来完成的,两者都是叙事主体自我意识的自然流露。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叙述者干预常被称为叙述者评论,甚至干预就是评论,正如赵毅衡所言,干预就是“叙述者对叙述的议论”。尽管如此,评论和干预之间的区别仍需明确界定,因为术语的明确是很有必要的。它是任何学科发展的基础,也是任何研究的出发点二、评论和干预区别何在?既然评论和干预互为解释,那么二者之间的区别究竟何在?我们试图在以下两个方
10、面明确区分评论和干预这两个紧密相关的概念。第一,目的和实现方式。叙述者干预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通过叙述者的评论得以实现,由此造成评论和干预的互相指代。我们可以认为干预是叙述者的目的,而评论则是干预在文本中最为重要的实现方式。干预和评论的关系是目的和实现方式之间的关系,即叙述者通过评论实施了干预,彰显了叙述者的主体性以及对于小说的控制权,这一点在上述两段引文中清晰可见。叙述者干预突显了叙述主体的作用,说明叙述者不但意识到自己在叙事,明白自己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叙事,而且意识到自己就是叙事的主宰。这时的叙述者即叙事学所称的“介入式叙述者”。评论作为干预实现方式的一种,当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其在文本中实现
11、的同时必定产生了叙述干预,但是干预的同时不一定就伴随着评论,如以下选自水浒传“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回合末尾的一段:不是这伙人来捉史进并三个头领,有分教:史进先杀了一两个人,结识了十数个好汉,大闹动河北,直使天罡地煞一齐相会。直教芦花深处屯兵士,荷叶阴中治战船。毕竟史进与三个头领怎地脱身,且听下回分解。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中国古典小说每个章回几乎都是在精彩之处戛然而止,激起了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其“且听下回分解”并不是要读者真的要等到“下回”才能知下文,因为印刷的小说已经给了读者完全的自由。需要指出的是,这里“且听下回分解”体现的叙述者干预和评论解释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中国古典白话小
12、说中用以“提示拟书场叙述格局”的程式化指点而已。第二,显明性标准。评论和干预都存在显性和隐性之分,但二者的显明性标准不一。国内外叙述学界对于评论显明性的探讨不够充分,缺乏明确的标准,甚至在确定同一现象时可能出现截然相反的观点。在查特曼的框架中,反讽属于隐性评论的一种,因为叙述者的言语与作品实际的倾向好恶,也就是隐含作者的价值观不一致。如以下出自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叙述者的评论:原来宝玉生成来的有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如今稍知些事,又看了些邪书僻传,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闺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所以早存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红楼梦的隐含作者对宝玉黛玉的恋爱观是持同情
13、态度的,这一点学界已有共识。然而“下流痴病”、“邪书僻传”等词语表达明显折射出叙述者截然不同的态度,与隐含作者的声音相违背,属于反讽,如果按照查特曼的标准体系,则是隐性评论。这种判断评论显明性的标准取决于叙述者和隐含作者价值观是否一致,一致即显性评论,不一致即隐性评论。该标准与叙述话语本身表达态度的显性或隐性无关,和国内叙述学界通常意义上的显性隐性尺度不一。国内学界一般认为上段引文应属于显性评论,因为叙述者对宝玉的态度已由“下流痴病”、“邪书僻传”等词语明示。我们赞同国内学界的观点,因为如果根据查特曼的标准将上述评论界定为隐性评论,那么在叙述者和隐含作者价值观一致的情况下,即使叙述者没有以上任
14、何表达显性态度意义的词汇,也一定是显性评论。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评论显明性的判断更为复杂,也抹杀了显性评论和隐性评论在叙述文本中的本质区别。另一方面,对于什么是显性评论、什么是隐性评论,本文认为需要一个明确的区分标准。我们可以将显性评论看成是不需要借助任何语境就能解读的评论,而隐性评论的解读则需要借助文本内部的上下文语境、甚至需依靠文本外部的社会文化大语境。显性评论和隐性评论的根本区别关键在于其解读是否需要借助文本内外的语境。评论和干预互为解释,叙述学界也并未对二者加以严格区分,通常认为干预就是评论。这使得干预的显性和隐性并没有引起充分关注,更无标准而言。笔者认为干预也存在显性和隐性之别,且和评
15、论的显明性有所区别。胡亚敏根据叙述者的叙述行为将叙述者划分为“自然而然”的叙述者和“自我意识”的叙述者。前者指叙述者隐身于文本之中,尽量不表露叙述痕迹,仿佛人物事件等自行呈现。后者指叙述者或多或少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出面说明自己是在叙述或发表评论。从“自然而然”的叙述者到“自我意识”的叙述者,叙述者的出场由隐性到显性,叙述语境也发生了变化,原先语境的叙述进程中断。基于此,本文认为干预显明性的判断标准取决于叙述者是否打破故事的叙述进程。叙述进程被打破,即原先语流中断,故事讲述进入新的交际语境,即为显性干预。反之,则为隐性干预。显明性的标准不一进一步区分了评论和干预,也使得在某些情况下,评论为显性
16、,而干预却为隐性,如施耐庵水浒第九回中的:“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该句中叙述者并未使用“话说”、“看官”等词语标记自己明确出场,而是隐身其后,叙述进程也并未打断,因此叙述者实施的是隐性干预。但另一方面叙述者对于人物林冲的评论却是显性的,选用词语“善人义士”清晰直白地传达出叙述者对于人物的正面评价。需要指出的是,隐性程度较高的叙述干预通常在文本中持续时间较短。它借助简短文字表述实现干预,以避免读者意识到叙述者已经现身,并且在发表观点。三、评论干预及其实现评论和干预虽紧密相关,但在国外叙述学界仍然是两个概念。如前所述,权威的叙述学工具书均分别收录了评论和干预的相关词条,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夏谷暑雨-商业综合体
- 通信原理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武汉科技大学
- 卫生整改报告(30篇)
- 服装销售个人2022-2024-2025年度述职报告工作总结(29篇)
- 辽宁省商品房买卖合同
- 沥青路面摊铺机械租赁合同范本
- 房屋租赁合同白粉页
- 关于科技的课件名人
- 家风家训演讲课件
- 第14讲 整本书阅读之《朝花夕拾》(解析版)
- GB/T 19076-2022烧结金属材料规范
- 工具移交表模板
- 变更索赔成功案例-某工程窝工变更索赔报告
- GB 19517-2004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 模具定期保养点检表
- 山西省太原市市药品零售药店企业药房名单目录
- 工程部长桥梁工程施工技术(PPT116)
- 全面设备保养TPM培训教材课件
- 茶叶企业营销课件
- 高炉无料钟炉顶设备安装与调试技术
-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如何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