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我国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_第1页
碳金融我国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_第2页
碳金融我国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_第3页
碳金融我国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_第4页
碳金融我国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碳金融:我国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内容摘要碳金融是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创新。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碳交易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既要减缓气候变化对经济金融体系的负面效应,又要在适应气候变化中把握机遇,提供管理气候风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最终实现减排目标。本文总结了兴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隐患,提出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关键词碳金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1992年6月,联合国环发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大会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公约根据公平原则以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2、要求工业化国家首先采取行动,把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一个安全水平。这个安全水平必须在某个时限内实现,并低到足以使生态系统自然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确保粮食生产不受威胁以及使经济发展可持续。为落实公约,工业化国家于1997年12月正式通过京都议定书,规定在20082012年的承诺期内,将温室气体排放量从1990年的排放水平平均降低大约512%。碳金融业务对发展我国新能源产业和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重要意义顾名思义,碳金融就是与碳有关系的金融活动,大体上可以说是环保项目投融资的代名词,也可以简单地把碳金融看成对碳物质的买卖。碳金融发展的基础是全

3、球碳市场,这个市场由两个不同但又相关的交易系统组成:一种是以配额为基的交易,在欧盟、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和英国等排放交易市场创造的碳排放许可权;另一种是以项目为基础的减排量交易,通过清洁发展机制、联合履行以及其他减排义务获得的减排信用交易额。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碳交易规模显著增长,2007年达到640亿美元,相当于2005年的6倍,碳市场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一)减排的成本收益转化功能碳排放具有外部性,其影响不易直接在市场交易的成本和价格上体现。碳交易发挥了市场机制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作用,使碳价格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治理污染成本。在碳交易机制下,碳排放权

4、具有商品属性,其价格信号功能引导经济主体把碳排放成本作为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促使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随着碳市场交易规模扩大,碳货币化程度提高,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流动性的金融资产。积极有效的碳资产管理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碳成本向碳收益转化的有效手段。(二)能源链转型的资金融通功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能源链差异很大,对减排目标约束的适应能力也不同。而要从根本上改变一国经济发展对碳素能源的过度依赖,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快清洁能源、减排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融资、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等多元化融资方式具有动员金融资源、促进可持续能源发展的能力,有利于改变能源消费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惯性,使能源链从

5、高碳环节向低碳环节转移。(三)气候风险管理和转移功能气候变化增加了天气不确定性,造成气象灾害增加。不同产业受到的影响和适应能力有所不同,但大部分都要通过金融市场这个载体来转移和分散气候风险。1997年以来,天气衍生品和巨灾债券市场成为金融市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新增长极。能源产业利用天气期权等天气衍生品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农业则通过天气指数及相关的保险产品,把天气风险转嫁给有风险吸纳能力的交易者。巨灾债券发挥了资本市场对灾害损失的经济补偿和转移分担功能,使风险从保险业向资本市场转移。(四)国际贸易投资促进功能碳交易特别是清洁发展机制在降低发达国家减排成本的同时,促进减排的资金和技术向发展中国家

6、转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上的合作符合双方利益,为国际贸易投资和技术转移提供了便利。据世界银行估计,从2007年到2012年,清洁发展机制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大约40亿美元的资金,而这些资金一般会形成6倍到8倍的投资拉动效应。1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是全球金融市场上一个巨大的空间。根据国家发改委节能中长期规划测算,“十一五”期间,中国的节能投资总额累计可达6000亿元以上,如果按50%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测算,节能融资市场有3000亿元的规模,节能减排融资可望从目前技改项目融资延伸到碳金融等新兴业务。目前,通过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带动实体经济发展并逐渐摆脱危机已成为当前各国的共识。通过发展CD

7、M项目,尤其是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项目,无疑可以带动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从而顺应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2二、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碳金融业务的广阔商机碳金融作为一项全新的业务,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创新业务运作模式、金融产品服务和风险管理方式,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创新能力的提升。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的事实决定了我国碳金融巨大的市场空间,商业银行进行必要的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如果我国商业银行不能及时改变经营战略、积极开拓碳金融业务,就会直接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丧失在未来国际金融领域开展业务的基本技能,也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同时,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完成与发达国家间的碳排放权交易存在

8、着广阔的商机。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承担温室气体减排的义务,因此我国理论上是CER的净出口方。同时,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有潜力的碳减排市场,是世界最大的CDM项目供应方,每年可提供115亿-2125亿吨二氧化碳核定减排额度,这意味着每年碳减排交易额可高达2215亿美元。由于在发达国家完成二氧化碳排放项目的成本比在发展中国家高出数倍,所以发达国家愿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金、技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此履行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义务,因此CDM能给具有额外性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的项目带来额外的资金或技术。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预示着巨大的金融需求和盈利商机。第一,由于自身规模和业务范围

9、的限制,作为碳排放权的出售方,国内清洁发展项目的业主直接与欧洲碳基金、国际知名投资银行等国际市场上碳排放权购买方开展业务的经验较少,在与买家的合作中处于不利的地位。第二,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缺乏相互了解的机制和中介服务。这为以财务顾问为代表的投资银行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第三,减排项目需要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巨大投入,传统的信贷业务也可对整个项目的运作形成有益的补充。中国农业银行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碳排放交易这一商机,先后与多家企业达成了CDM项目合作意向,涵盖小型水力发电、水泥回转窑余热发电、炼钢高炉余热发电等清洁发展项目。总体上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非常缓慢,原因在于国内很多重点资源型企业和耗能企

10、业自身就设立了节能减排机构,已经开展节能减排的改造,但前些年国内各方大多尚未意识到减排过程本身也具备金融衍生产品的潜力。一个典型的CDM项目从开始准备到最终获得CERs,需要经过项目识别、项目设计、国家发改委的批准、项目审定、项目注册、项目实施监测与报告、减排量的核查与核证、CERs的签发等八个阶段,时间最少在一年以上。4三、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实践:兴业银行模式目前,国内大部分银行对碳金融业务还心有疑虑。因为节能减排项目在企业里一般都是技改项目,是对旧项目的改造,它给企业带来的是费用的减少而不是收益的增加。这点对银行来说缺乏吸引力,银行更倾向于贷款给那些能带来收益增加的项目,如扩大生产规模

11、。另外,节能减排项目要涉及新技术应用,而银行也缺乏管理新技术风险的能力。就在国内大部分银行还处于观望阶段,兴业银行却率先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成为中国节能减排融资市场的试水者。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的首次合作协议签订于2006年5月。国际金融公司向兴业银行提供了2500万美元的本金损失分担,以支持兴业银行最高达416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组合,兴业银行则以国际金融公司认定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为基础发放贷款,国际金融公司为整个项目提供技术援助。截至2007年底,兴业银行发放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达到38笔,金额达6163亿元,远远超过了双方一期的合作额度。2008年2月,双方签订二期合作协议。与一期相比,

12、除了贷款总额度扩大外,单笔贷款额度也从不能超过1600万元人民币变为没有上限。兴业银行作为中国第一家“赤道银行”,还制订了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政策、信用业务准入标准及严格的信用审批制度,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向碳披露项目(CDP)提交信息需求。两年的实践让兴业银行获得不少商业利益:一方面由于这类产品的独特价值,产品的议价能力比较高,贷款利率上浮带来较多的利差收入;另一方面节能减排项目贷款培育了一批忠实客户,带动了负债和中间业务发展。由于节能减排贷款是一个服务于整个产业链的操作过程,因此在产品推出两年时间里,兴业银行形成了多种细分产品,针对不同的利益方提供不同的服务模式。如在把款贷给节能服

13、务公司或终端用户帮助盘活项目的同时,利用自己对客户财务状况的掌握给设备商提供对终端客户还款能力的咨询服务;通过贷款盘活项目为设备商提供营销产品的服务等。目前在绿色信贷方面,兴业银行总共能提供7种融资模式:(1)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贷款模式;(2)节能服务商或能源合同管理公司融资模式;(3)节能减排设备供应商增产模式;(4)节能减排设备买方信贷模式;(5)融资租赁模式;(6)公用事业服务商模式;(7)碳金融模式。这7类模式几乎覆盖了所有参与方的需求。通过两年的探索,兴业银行强化了对细分市场的产品开发和专业服务能力,并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可持续、可复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节能减排融资模式,能够在能源生

14、产、能源出售、能源使用和新能源替代开发和利用等环节,为生产商、能效设备供应商、节能服务商等各种参与者提供融资服务。5在国际碳金融业务中,要求金融机构在向一个项目投资时要对该项目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且利用金融杠杆促进该项目在环境保护以及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这就是赤道原则。目前赤道原则已经成为国际项目融资的一个新标准,包括花旗、渣打、汇丰在内的40余家大型跨国银行已明确实行赤道原则,在贷款和项目资助中强调企业的环境和社会责任。在实践中,赤道原则虽不具备法律条文的效力,但却成为金融机构不得不遵守的行业准则。由于我国CDM市场的不断扩大,企业的投资热情高涨,银行在从事碳

15、金融时,必须正确分析业务风险,谨慎参与。兴业银行严格遵守赤道原则,将融资项目按潜在的环境社会风险和影响程度分为高、中、低三类,并聘请独立外部专家对项目的社会和环境评估报告等资料进行审查,监管项目建设和运营实施,所发放的绿色贷款企业基本能按时还本付息,质量较好。“2009中国银行业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中国最佳银行评选颁奖仪式”上,兴业银行再度获得了“绿色银行创新奖”。四、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隐患尽管说我国CDM发展将有可能步入一个黄金时期,更有满地尽显“黄金甲”的前景,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为“碳金融”在我国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难关:(一)对CDM和碳金融的认识尚不到位CDM和“碳

16、金融”是随着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兴起而走入我国的,在我国传播的时间有限,国内许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其中蕴藏着巨大商机。同时,国内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价值、操作模式、项目开发、交易规则等尚不熟悉,目前关注“碳金融”的除少数商业银行外,其他金融机构鲜有涉及。(二)CDM项目开发时间长、风险因素多与一般的投资项目相比,CDM项目需要经历较为复杂的审批程序,这导致CDM项目开发周期比较长,并带来额外的交易成本。此外,开发CDM项目涉及风险因素较多,主要有政策风险、项目风险和CDM特有风险和周期风险等。项目风险主要是工程建设风险,如项目是否按期建成投产,资源能否按预期产生等。而在项目可行性认定上,能效贷款较

17、一般性贷款也更为专业,银行人员的专业技术判断能力不足。6(三)中介市场发育不完全CDM机制项下的碳减排额是一种虚拟商品,其交易规则十分严格,开发程序也比较复杂,销售合同涉及境外客户,合同期限很长,非专业机构难以具备此类项目的开发和执行能力。在国外,CDM项目的评估及排放权的购买大多数是由中介机构完成,而我国本土的中介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开发或者消化大量的项目。另外,也缺乏专业的技术咨询体系来帮助金融机构分析、评估、规避项目风险和交易风险。五、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的建议我国的金融服务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应发挥着双重作用:既要减缓气候变化对经济金融体系的负面效应,又要在适应气候变化中把

18、握机遇,提供管理气候风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最终实现减排目标。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制定了国家气候变化政策,建立中国CDM基金,在北京和上海两地成立环境交易所。国内金融业也把握气候变化领域的金融创新机会,制定和执行绿色信贷政策,开发能效贷款、碳排放挂钩产品。但总的来看,这些局部意义上的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无论深度、广度还是规模,都与我国碳市场潜力不相符。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要把握机遇,推动碳金融业务的发展。(一)碳金融业务需要政策支持碳金融业务主要涉及能效项目。能效项目改造多存在于“两高一资”行业,因为越是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的行业就越需要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污染和使用

19、可再生资源。但银监会在统计贷款投向时并没有专门的能效行业,因此,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往往被统计进了“两高一资”行业。能效融资项目期限长、管理成本高,在近几年央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规模严格限制的情况下,银行可能会选择将有限的信贷规模资源用在流动性更好、收益更丰厚的信贷项目中去。因此,需要我国央行在制定窗口指导规模时对能效贷款不计规模。为了鼓励商业银行办理碳金融业务的积极性,建议降低商业银行办理碳金融相关业务的税率,比照中小企业试行信贷人员尽职免责等。同时,银监会需要制订碳金融业务和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制定具体措施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碳金融业务及节能减排工作中重要性的认识。7(二)坚决落实我

20、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政策商业银行担负着定位稀缺资源投向的重任,对经济具有强烈的激化与扩张作用。在贯彻落实节能减排政策上,商业银行除了与其他企业一样控制自身日常运营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和影响以外,更关键的是要充分而有效地发挥其资金转化和资源优化配置功能,通过信贷和投资行为,间接地影响各个行业、企业或项目的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废水废弃物排放,同时为企业节能减排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推动经济从“高碳”向“低碳”转型。2007年7月,环保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标志着绿色信贷全面进入节能减排的主战场。当前,国内部分商业银行应对节能减排主要采取两方面举措:一

21、是调整授信结构,积极支持节能减排项目,增加对节能减排等环保领域授信投放,并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授信;二是积极寻求国际合作。我国环境风险评估起步较晚,2007年首次提出绿色信贷,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已开始寻求国际合作,探索环境风险管理。(三)结合节能减排项目开展碳权质押融资贷款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投向,这些年确实遇到一些问题,那就是国内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一些传统意义上的贷款好项目现在也不保险了,如电力行业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为此,商业银行必须寻求新的突破,碳排放权交易即CDM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领域。据了解,我国开展CDM项目主要涉及化工废气分解减排、煤层气回收利用、节能与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利用、

22、造林和再造林、工业废热回收利用以及垃圾焚烧发电等多个领域。尽管程序复杂,一般耗时超过一年,但效益可观。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碳金融业务风险较大,担保抵押是防止贷款资金不能回收的一道防线。但对于想融资的企业来说,寻找抵押担保品又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这时就必须进行金融创新,对于CDM项目自然可以用碳权质押贷款。随着CDM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商业银行应被允许接受碳权质押,对CDM项目提供贷款支持,进而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8(四)加快发展我国环境金融创新除了积极落实“绿色信贷”政策,我国还应加快在环境金融创新上的发展。国际上气候交易的市场化形式对中国节能减排是一个重要借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化机制解

23、决环境问题是有生命力的手段,它符合经济学内在的规律,激发节能减排者自愿采取行动,推动节能减排新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财政部、环保部和税务总局组成的联合小组和有关专家已经对碳排放征税问题进行了一年的研究,并将推出碳征税时间表,但是这种通过税收减排或行政手段进行的节能减排,节能减排者往往处于被动,缺乏减排的动力和决心。实际上中国有很多节能减排项目,但业主缺乏碳交易意识和认识,没有发现碳及其衍生产品的价值。我国可以借鉴国际上的碳交易机制,探索发展排放配额制和排放配额交易市场,在北京、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基础上发挥市场机制在减排上的作用,开展碳交易和气候衍生产品交易,最终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资源可持续

24、发展、金融服务业创新战略协同发展,达到共赢的局面。9(五)积极参与和促进碳排放交易中介组织的建设纽约泛欧交易所今年初与法国国有金融机构信托投资局展开合作,已共同建立起一个二氧化碳排放权的全球交易平台,并在今年第二季度设立期货市场,开发各种与环境有关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在此之前,欧洲、加拿大、新加坡、东京都建立了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亚洲还通过电子交易系统来进行交易。相比之下,当前我国碳排放业务中的一条短腿就是中介组织缺失。作为碳排放的出售方,中国目前与欧洲碳基金、国际投资银行等碳排放权购买方之间的交易往往缺乏经验,在谈判中容易处于弱势地位。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又缺乏对项目比较了解的中介服务,这

25、两点严重制约了碳排放业务的开展。碳排放在碳交易机制下被赋予了资产价值,但由于我国的CDM项目分散、中介程序复杂、审核周期长,市场交易机制不完善,降低了碳资产的价值转化效率。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应积极与国外投行沟通合作,在中国发挥润滑剂的作用。主要参考文献:1王宇,李季.碳金融: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创新机制N.中国经济时报,2008-12-19.2王元龙.碳金融与我国商业银行的新机遇N.金融时报,2009-07-18.3周剑初.谁能抢占碳金融市场先机?N.金融时报,2008-07-14.4包征宇.国内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扫描N.中国城乡金报,2008-07-04.5朱琼.兴业银行第一个试水节能减排融资

26、,掘金千亿绿色信贷N.中欧商业评论,2008-08-19.6成万牍.我国发展碳金融正当其时J.经济,2008(6).7周明.“绿色信贷”或成商业银行新利润增长点N.中国证券报,2007-11-28.8周剑初.温室气体减排送来怎样的金融商机N.金融时报,2008-07-25.9赖嘉凌.肖梅.应对全球气候挑战:金融业需扮演重要角色N.中国经济导报,2009-06-18.CarbonFinance: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forChinasCommercialBanksAbstract: Carbon finance i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innovation of financial systems fighting climate change。CarbonmarkethasbecameaglobalcommoditymarketwiththegreatestdevelopmentpotentialsSince Kyoto Protocol took into effect。For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 they should reduce the negative effect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