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6章章 物理网络设计与施工物理网络设计与施工6.1.1综合布线系统标准综合布线系统标准o在我国,于在我国,于1995年年3月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月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了会批准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标志着综合布线系统在我国开始走向正规化、标准标志着综合布线系统在我国开始走向正规化、标准化。之后又发布了多次有关的标准,并多次做了修化。之后又发布了多次有关的标准,并多次做了修订。为了配合现代化城镇信息通信网向数字化方向订。为了配合现代化城镇信息通信网向数字化方向发展,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的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发展,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的语音、数据、
2、图像及多媒体业务综合网络建设,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媒体业务综合网络建设,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由信息产业部主编的批准,由信息产业部主编的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和和GB 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取代了原来取代了原来的的2000版标准,于版标准,于2007 年年10 月月1 日施行。日施行。 6.1.2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o综合布线系统主要由传输介质、布线槽管、综合布线系统主要由传输介质、布线槽管、线缆配线架、连接器、插座、插头等部件组线缆配线架、连接器、插座、插头等部件组成成 铜缆光缆工作区配线子
3、系统管理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建筑群子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基本构成综合布线系统基本构成 配线子系统工作区缆线综合布线系统C DB DF DC PT OT E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工作区工作区 o工作区由终端设备(如计算机、电话机等)工作区由终端设备(如计算机、电话机等)至信息插座的连接器件组成。至信息插座的连接器件组成。 o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TE)的区)的区域宜划分为一个工作区,工作区应由配线子域宜划分为一个工作区,工作区应由配线子系统的信息插座模块系统的信息插座模块(TO)延伸到终端设备延伸到终端设备(TE)处的连接缆线及适配器组成。)处的连接缆线及适配器组成。
4、 配线子系统配线子系统 o配线子系统是工作区和电信间之间的连接桥梁,应配线子系统是工作区和电信间之间的连接桥梁,应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信息插座模块至楼层电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信息插座模块至楼层电信间配线设备信间配线设备(FD)的配线电缆和光缆、电信间的的配线电缆和光缆、电信间的配线设备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等组成。配线设备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等组成。o目前市场主流是在配线子系统的配线电缆一般采用目前市场主流是在配线子系统的配线电缆一般采用5类或以上类或以上4对双绞线电缆,以支持未来高速应用对双绞线电缆,以支持未来高速应用系统及增加布线系统的扩容性和灵活性。在某些有系统及增加布线系统的扩容性和灵活
5、性。在某些有特殊要求的地方,可采用特殊要求的地方,可采用“光纤到桌面光纤到桌面”的方案。的方案。干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 o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至电信间的干线电缆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至电信间的干线电缆和光缆,安装在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和光缆,安装在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BD)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是用于连接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是用于连接设备间和各楼层电信间的布线系统。设备间和各楼层电信间的布线系统。o干线子系统提供建筑物干线电缆的路由。干干线子系统提供建筑物干线电缆的路由。干线子系统通常由大对数的电缆馈线或单模线子系统通常由大对数的电缆馈线或单模多模光纤电缆组成,两端分别接在设备间和多模光纤
6、电缆组成,两端分别接在设备间和楼层管理电信间的配线架上。主干线路一般楼层管理电信间的配线架上。主干线路一般经弱电竖井垂直敷设。经弱电竖井垂直敷设。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 o建筑群子系统应由连接多个建筑物之间的主建筑群子系统应由连接多个建筑物之间的主干电缆和光缆、建筑群配线设备干电缆和光缆、建筑群配线设备(CD)及设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它将一个建筑物中的电备缆线和跳线组成。它将一个建筑物中的电缆延伸至另一建筑物的通信设备,实现建筑缆延伸至另一建筑物的通信设备,实现建筑群之间的连接。群之间的连接。设备间设备间 o设备间是在每幢建筑物的适当地点进行网络管理和设备间是在每幢建筑物的适当地点进行网络
7、管理和信息交换的场地。对于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设信息交换的场地。对于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设备间主要安装建筑物配线设备。电话交换机、计算备间主要安装建筑物配线设备。电话交换机、计算机主机设备及入口设施也可与配线设备安装在一起。机主机设备及入口设施也可与配线设备安装在一起。o它是综合布线系统最主要的管理区域,连接着其他它是综合布线系统最主要的管理区域,连接着其他各个子系统,使其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配线子系各个子系统,使其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配线子系统和垂直干线及其他设备的线路均在这里终结,通统和垂直干线及其他设备的线路均在这里终结,通过跳线可实现系统的灵活搭建,是实现布线系统灵过跳线可实现系统
8、的灵活搭建,是实现布线系统灵活性的关键。活性的关键。进线间进线间 o进线间是建筑物外部通信和信息管线的入口部位,进线间是建筑物外部通信和信息管线的入口部位,并可作为入口设施和建筑群配线设备的安装场地。并可作为入口设施和建筑群配线设备的安装场地。一个建筑物宜设置一个建筑物宜设置1个进线间,一般位于地下层。个进线间,一般位于地下层。o建筑群主干电缆、光缆;公用网和专用网电缆、光建筑群主干电缆、光缆;公用网和专用网电缆、光缆及天线馈线等室外缆线进入建筑物进线间时,应缆及天线馈线等室外缆线进入建筑物进线间时,应在进线间转换成室内电缆、光缆,在缆线的终端处在进线间转换成室内电缆、光缆,在缆线的终端处应设
9、置入口设施,并在外线侧配置必要的防雷电保应设置入口设施,并在外线侧配置必要的防雷电保护装置。入口设施中的配线设备应按引入的电、光护装置。入口设施中的配线设备应按引入的电、光缆容量配置。缆容量配置。管理管理 o管理应对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管理应对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插座模块等设施按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插座模块等设施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o管理标识应采用统一规范,在条件允许的情管理标识应采用统一规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采用计算机进行文档记录与保存,况下,宜采用计算机进行文档记录与保存,以起到规范综合布线管理流程、提高系
10、统维以起到规范综合布线管理流程、提高系统维护效率、保证系统顺利交接等作用。护效率、保证系统顺利交接等作用。6.1.3综合布线系统的分级与组成o综合布线铜缆系统的分级与类别综合布线铜缆系统的分级与类别 o综合布线系统信道组成综合布线系统信道组成 C PT OT E设备C P 缆线水平缆线设备缆线跳线C P 链路永久链路信道工作区缆线F D光纤信道分级和构成光纤信道分级和构成 o水平光缆和主干光缆至楼层电信间的光纤配水平光缆和主干光缆至楼层电信间的光纤配线设备应经光纤跳线连接构成线设备应经光纤跳线连接构成 工作区光缆F DC PT OT E设备C P 光缆设备光缆光跳线水平光缆光信道B D光跳线主
11、干光缆T OT E水平光缆水平光缆和主干光缆在楼层电信间应经端水平光缆和主干光缆在楼层电信间应经端接(熔接或机械连接)构成接(熔接或机械连接)构成 工作区光缆F DC PT OT E设备C P 光缆设备光缆光纤端接点水平光缆光信道B D光跳线主干光缆T OT E水平光缆水平光缆经过电信间直接连至大楼设备间水平光缆经过电信间直接连至大楼设备间光配线设备构成光配线设备构成 工作区光缆C PT OT E设备C P 光缆设备光缆光信道B D光跳线主干/ 水平光缆T OT E主干/ 水平光缆F D6.2.1布线方案设计步骤o1)分析用户需求o2)实地考察现场(或获取建筑物平面图)o3)设计网络拓扑结构,
12、确定系统结构o4)进行可行性论证o5)绘制综合布线施工图o6)编制综合布线材料预算清单6.2.2工作区设计o当前,一个独立的工作区通常是一部电话机当前,一个独立的工作区通常是一部电话机和一台计算机终端设备。工作区信息点为电和一台计算机终端设备。工作区信息点为电端口时,应采用端口时,应采用8位模块通用插座位模块通用插座(RJ45),光端口宜采用光端口宜采用SFP小型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小型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小型光纤连接器件与传统的器。小型光纤连接器件与传统的ST、SC光光纤连接器件相比体积较小,可以灵活地使用纤连接器件相比体积较小,可以灵活地使用于多种场合。目前于多种场合。目前SFP小型光纤连
13、接器件被小型光纤连接器件被布线市场认可的主要有布线市场认可的主要有LC、MT-RJ、VF-45、MU和和FJ。同时,每个工作区应设置。同时,每个工作区应设置满足需要的电源。满足需要的电源。工作区适配器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规定工作区适配器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规定 o1)设备的连接插座应与连接电缆的插头匹)设备的连接插座应与连接电缆的插头匹配,不同的插座与插头之间应加装适配器。配,不同的插座与插头之间应加装适配器。o2)在连接使用信号的数模转换,光、电转)在连接使用信号的数模转换,光、电转换,数据传输速率转换等相应的装置时,采换,数据传输速率转换等相应的装置时,采用适配器。用适配器。o3)对于网络规程的兼
14、容,采用协议转换适)对于网络规程的兼容,采用协议转换适配器。配器。o4)各种不同的终端设备或适配器均安装在)各种不同的终端设备或适配器均安装在工作区的适当位置,并应考虑现场的电源与工作区的适当位置,并应考虑现场的电源与接地。接地。工作区的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工作区的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o1)每)每1个工作区至少应配置个工作区至少应配置1个个220V交流交流电源插座。电源插座。o2)工作区的电源插座应选用带保护接地的)工作区的电源插座应选用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保护接地与零线应严格分开。单相电源插座,保护接地与零线应严格分开。6.2.3配线子系统设计o确定信息点数量确定信息点数量 o每一个工作
15、区信息点数量的确定范围比较大,从现每一个工作区信息点数量的确定范围比较大,从现有的工程情况分析,从设置有的工程情况分析,从设置1个至个至10个信息点的现个信息点的现象都存在。因为建筑物用户性质不一样,功能要求象都存在。因为建筑物用户性质不一样,功能要求和实际需求不一样,信息点数量不能仅按办公楼的和实际需求不一样,信息点数量不能仅按办公楼的模式确定,尤其是对于专用建筑模式确定,尤其是对于专用建筑(如电信、金融、如电信、金融、体育场馆、博物馆等建筑体育场馆、博物馆等建筑)及计算机网络存在内、及计算机网络存在内、外网等多个网络时,更应加强需求分析,做出合理外网等多个网络时,更应加强需求分析,做出合理
16、的配置。的配置。根据已掌握的客户需要和建筑物的结构,根据已掌握的客户需要和建筑物的结构,确定信息插座的类型确定信息插座的类型 o综合布线系统的信息插座大致可分为嵌入式安装插综合布线系统的信息插座大致可分为嵌入式安装插座、表面安装插座、多用户信息插座三类。根据建座、表面安装插座、多用户信息插座三类。根据建筑物的结构不同,信息插座可采用不同的安装方式。筑物的结构不同,信息插座可采用不同的安装方式。新建建筑,或在建筑中已予留了管道和位置,可考新建建筑,或在建筑中已予留了管道和位置,可考虑选择嵌入式安装插座;已使用的建筑且未予留管虑选择嵌入式安装插座;已使用的建筑且未予留管道和位置,则考虑选择表面安装
17、插座。一般设计信道和位置,则考虑选择表面安装插座。一般设计信息插座墙面安装,或根据情况设置桌上或地面安装。息插座墙面安装,或根据情况设置桌上或地面安装。o工作区信息插座的安装宜符合下列规定:工作区信息插座的安装宜符合下列规定:o 安装在地面上的接线盒应防水和抗压。安装在地面上的接线盒应防水和抗压。o 安装在墙面或柱子上的信息插座底盒、多用户安装在墙面或柱子上的信息插座底盒、多用户信息插座盒的底部离地面的高度宜为信息插座盒的底部离地面的高度宜为300mm。确定信息插座的数量确定信息插座的数量 o信息插座底盒数量应以插座盒面板设置的开信息插座底盒数量应以插座盒面板设置的开口数确定,每一个底盒支持安
18、装的信息点数口数确定,每一个底盒支持安装的信息点数量不宜大于量不宜大于2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应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应支持不同的终端设备接入。支持不同的终端设备接入。o光纤信息插座模块安装的底盒大小应充分考光纤信息插座模块安装的底盒大小应充分考虑到水平光缆虑到水平光缆(2芯或芯或4芯芯)终接处的光缆盘终接处的光缆盘留空间和满足光缆对弯曲半径的要求。留空间和满足光缆对弯曲半径的要求。配线子系统布线方案配线子系统布线方案 o选择配线子系统的布线方式,设计者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选择配线子系统的布线方式,设计者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从路由(线)最短、造价最低、施工方便、布线规范等几个方从路
19、由(线)最短、造价最低、施工方便、布线规范等几个方面考虑。面考虑。o配线子系统缆线宜采用在吊顶、墙体内穿管或设置金属密封线配线子系统缆线宜采用在吊顶、墙体内穿管或设置金属密封线槽及开放式槽及开放式(电缆桥架,吊挂环等电缆桥架,吊挂环等)敷设,当缆线在地面布放时,敷设,当缆线在地面布放时,应根据环境条件选用地板下线槽、网络地板、高架应根据环境条件选用地板下线槽、网络地板、高架(活动活动)地板地板布线等安装方式。布线等安装方式。o在水平布线中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布线类型:在水平布线中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布线类型:o 直接埋管式直接埋管式o 先走吊顶内线槽,再走支管到信息出口的方式先走吊顶内线槽,再走支
20、管到信息出口的方式o 地面线槽方式地面线槽方式直接埋管式直接埋管式 先走线槽(或桥架)再走支管方式先走线槽(或桥架)再走支管方式 o线槽由金属或阻燃高强度的线槽由金属或阻燃高强度的PVC材料制成,通常材料制成,通常悬挂在天花板上方的区域。这种布线方案一般用在悬挂在天花板上方的区域。这种布线方案一般用在大型建筑物或布线系统比较复杂而需要有额外支撑大型建筑物或布线系统比较复杂而需要有额外支撑物的场合。由弱电井出来的线缆先经过走廊吊顶内物的场合。由弱电井出来的线缆先经过走廊吊顶内的线槽(或桥架),用线槽(或桥架)将电缆引向的线槽(或桥架),用线槽(或桥架)将电缆引向所要布线的区域,到各房间后,经电缆
21、管道分叉后所要布线的区域,到各房间后,经电缆管道分叉后将电缆穿过一段支管引向墙柱或墙壁,贴墙而下到将电缆穿过一段支管引向墙柱或墙壁,贴墙而下到本层的信息出口(或贴墙而上,在上一层楼板钻一本层的信息出口(或贴墙而上,在上一层楼板钻一个孔,将电缆引到上一层的信息出口),最后端接个孔,将电缆引到上一层的信息出口),最后端接在用户的信息插座上在用户的信息插座上 先走线槽再走支管布线方式先走线槽再走支管布线方式 地面线槽方式地面线槽方式 o地面线槽方式,是指从弱电井出来的线,走地面线槽方式,是指从弱电井出来的线,走地面线槽到地面出线盒;或从分线盒出来的地面线槽到地面出线盒;或从分线盒出来的支管,到墙上的
22、信息出口。由于地面出线盒、支管,到墙上的信息出口。由于地面出线盒、分线盒直接走地面垫层,不需依靠于墙柱或分线盒直接走地面垫层,不需依靠于墙柱或墙体,因此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开间或需要打墙体,因此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开间或需要打隔断的场合。隔断的场合。电信间设计电信间设计 o电信间是干线子系统和配线子系统的桥梁,电信间是干线子系统和配线子系统的桥梁,同时又可为同层组网提供条件。这里既是水同时又可为同层组网提供条件。这里既是水平线缆端接的场所,也是主干线缆端接的场平线缆端接的场所,也是主干线缆端接的场所。在电信间里主要包括楼层配线设备、跳所。在电信间里主要包括楼层配线设备、跳线和其他相关设备。用户可以在电
23、信间的配线和其他相关设备。用户可以在电信间的配线设备中更改、增加、交接、扩展线缆。当线设备中更改、增加、交接、扩展线缆。当终端位置或局域网结构变化时,只需改变跳终端位置或局域网结构变化时,只需改变跳线即可解决,而不需重新布线。这是综合布线即可解决,而不需重新布线。这是综合布线系统灵活性的集中体现。线系统灵活性的集中体现。电信间常用的配线设备电信间常用的配线设备 o1)双绞线端接的部件主要有三种:)双绞线端接的部件主要有三种:o 8位模块式配线架位模块式配线架 o 110型配线架型配线架o 跳线跳线 o2)光纤端接的部件主要有:)光纤端接的部件主要有:o 光纤配线架光纤配线架 o 光纤适配器和连
24、接器光纤适配器和连接器 电信间的位置和大小电信间的位置和大小 o 电信间的数量应按所服务的楼层范围及工作区电信间的数量应按所服务的楼层范围及工作区面积来确定。如果该层信息点数量不大于面积来确定。如果该层信息点数量不大于400个,个,水平缆线长度在水平缆线长度在90m范围以内,宜设置一个电信范围以内,宜设置一个电信间;当超出这一范围时宜设两个或多个电信间;每间;当超出这一范围时宜设两个或多个电信间;每层的信息点数量数较少,且水平缆线长度不大于层的信息点数量数较少,且水平缆线长度不大于90m的情况下,宜几个楼层合设一个电信间。的情况下,宜几个楼层合设一个电信间。o 电信间应与强电间分开设置,电信间
25、内或其紧电信间应与强电间分开设置,电信间内或其紧邻处应设置缆线竖井。邻处应设置缆线竖井。o 电信间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电信间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m2 电信间的位置和大小电信间的位置和大小o电信间内的设备安装宜符合下列规定:电信间内的设备安装宜符合下列规定:oA机架或机柜前面的净空不应小于机架或机柜前面的净空不应小于800mm,后面的净空不应小于,后面的净空不应小于600mm。oB壁挂式配线设备底部离地面的高度不宜壁挂式配线设备底部离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小于300mm。o 电信间应采用外开丙级防火门,门宽大电信间应采用外开丙级防火门,门宽大于于0.7m。电信间内温度应为。电信间内温度应为1035,相
26、对湿度宜为相对湿度宜为2080。如果安装信息。如果安装信息网络设备时,应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网络设备时,应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电信间内配线设备选择和设计电信间内配线设备选择和设计 o在电信间的配线设备主要完成工作区线缆、在电信间的配线设备主要完成工作区线缆、干线线缆和某些设备线缆的端接。一般情况干线线缆和某些设备线缆的端接。一般情况下配线设备的选择根据工程提出的近期和远下配线设备的选择根据工程提出的近期和远期终端设备的设置要求、用户性质、网络构期终端设备的设置要求、用户性质、网络构成及实际需要确定,应考虑一定的备用量。成及实际需要确定,应考虑一定的备用量。电信间内配线设备选择和设计电信间内配线
27、设备选择和设计oFD配线设备应采用配线设备应采用8位模块式配线架或位模块式配线架或110配线配线架和光纤配线架等。连接至电信间的每一根水平电架和光纤配线架等。连接至电信间的每一根水平电缆光缆应终接于相应的配线模块,配线模块与缆缆光缆应终接于相应的配线模块,配线模块与缆线容量相适应;电信间线容量相适应;电信间FD主干侧各类配线模块应主干侧各类配线模块应按电话交换机、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及主干电缆光按电话交换机、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及主干电缆光缆的所需容量要求及模块类型和规格的选用进行配缆的所需容量要求及模块类型和规格的选用进行配置;电信间置;电信间FD采用的设备缆线和各类跳线宜按计采用的设备缆线和各类跳
28、线宜按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使用端口容量和电话交换机的实装算机网络设备的使用端口容量和电话交换机的实装容量、业务的实际需求或信息点总数的比例进行配容量、业务的实际需求或信息点总数的比例进行配置,比例范围为置,比例范围为2550%。6.2.4干线子系统的设计o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至电信间的干线电缆和光缆,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至电信间的干线电缆和光缆,安装在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安装在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BD)及设备缆线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和跳线组成。o干线子系统的设计主要是干线线缆的设计和设备间干线子系统的设计主要是干线线缆的设计和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的建筑物配线设备(BD)的设计。其中的设计
29、。其中BD主要是主要是对主干线缆、各种设备线缆以及建筑群子系统线缆对主干线缆、各种设备线缆以及建筑群子系统线缆进行端接,其使用设备及选择和计算方法可以参考进行端接,其使用设备及选择和计算方法可以参考对电信间的设计。这部分的主要设计内容是干线线对电信间的设计。这部分的主要设计内容是干线线缆的设计。缆的设计。o干线子系统的设计所要解决的主要是传输介质和路干线子系统的设计所要解决的主要是传输介质和路由设计。由设计。介质选择介质选择 o干线子系统中可用的线缆有四种:干线子系统中可用的线缆有四种:o 100 大对数非屏蔽主干电缆。大对数非屏蔽主干电缆。o 150 FTP电缆(屏蔽双绞线)。电缆(屏蔽双绞
30、线)。o 62.5 m / 125 m室内多模光缆。室内多模光缆。o 50 同轴电缆。同轴电缆。o干线子系统常用的是大对数双绞线和干线子系统常用的是大对数双绞线和62.5 m / 125 m光缆。选择的依据是信息类型、传输速率、光缆。选择的依据是信息类型、传输速率、信息的带宽和容量。主干缆线宜设置双绞电缆与光信息的带宽和容量。主干缆线宜设置双绞电缆与光缆,并互相作为备份路由。缆,并互相作为备份路由。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o(1)干线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和光)干线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和光纤总芯数,应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并留有纤总芯数,应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并留有适当的备份容量。适当的备份容量
31、。 o(2)干线子系统应选择干线电缆较短,安)干线子系统应选择干线电缆较短,安全和经济的路由,且宜选择带门的封闭型综全和经济的路由,且宜选择带门的封闭型综合布线专用通道敷设干线电缆,也可与弱电合布线专用通道敷设干线电缆,也可与弱电竖井合用。竖井合用。设计原则设计原则o(3)点对点端接是最简单、最直接的配线)点对点端接是最简单、最直接的配线方法,电信间的每根干线电缆直接从设备间方法,电信间的每根干线电缆直接从设备间延伸到指定的楼层电信间。分支递减终接是延伸到指定的楼层电信间。分支递减终接是用用1根大对数干线电缆来支持若干个电信间根大对数干线电缆来支持若干个电信间的通信容量,经过电缆接头保护箱分出
32、若干的通信容量,经过电缆接头保护箱分出若干根小电缆,它们分别延伸到相应的电信间,根小电缆,它们分别延伸到相应的电信间,并终接于目的地的配线设备。干线电缆宜采并终接于目的地的配线设备。干线电缆宜采用点对点终接,也可采用分支递减终接。用点对点终接,也可采用分支递减终接。设计原则设计原则o(4)如果电话交换机和计算机主机设置在)如果电话交换机和计算机主机设置在建筑物内不同的设备间,宜采用不同的主干建筑物内不同的设备间,宜采用不同的主干缆线来分别满足语音和数据的需要,而且需缆线来分别满足语音和数据的需要,而且需要将话音电缆连至交换机房,数据电缆连至要将话音电缆连至交换机房,数据电缆连至计算机房。计算机
33、房。o(5)线缆不应布放在电梯、供水、供气、)线缆不应布放在电梯、供水、供气、供暖、强电等竖井中。供暖、强电等竖井中。设计原则设计原则o(6)在同一层若干电信间之间宜设置干线)在同一层若干电信间之间宜设置干线路由。路由。o(7)建筑物与建筑群配线设备处各类设备)建筑物与建筑群配线设备处各类设备缆线和跳线的配备宜按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使缆线和跳线的配备宜按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使用端口容量和电话交换机的实装容量、业务用端口容量和电话交换机的实装容量、业务的实际需求或信息点总数的比例进行配置,的实际需求或信息点总数的比例进行配置,比例范围为比例范围为2550%。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距离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距离 CD
34、BDFDTOCBA入口设施入口缆线干线子系统设计步骤o(1)确定每个管理区的干线电缆要求o(2)确定整座楼的干线电缆要求o(3)确定电信间至设备间的干线电缆路由o(4)确定接合方式o(5)确定干线电缆的长度6.2.5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o1确定建筑群配线设备(CD)的类型、数量及安装位置o2建筑物之间的主干电缆和光缆的类型、数量o3建筑物之间的主干缆线的敷设方式6.2.6设备间的设计设备间的位置设备间的位置 o设备间位置应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网络设备间位置应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网络构成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每幢建筑物内构成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每幢建筑物内应至少设置应至少设置1个设备间,如果
35、电话交换机与个设备间,如果电话交换机与计算机网络设备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场地或根计算机网络设备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场地或根据安全需要,也可设置据安全需要,也可设置2个或个或2个以上设备个以上设备间,以满足不同业务的设备安装需要。当信间,以满足不同业务的设备安装需要。当信息通信设施与配线设备分别设置时考虑到设息通信设施与配线设备分别设置时考虑到设备电缆有长度限制的要求,安装总配线架的备电缆有长度限制的要求,安装总配线架的设备间与安装电话交换机及计算机主机的设设备间与安装电话交换机及计算机主机的设备间之间的距离不宜太远。备间之间的距离不宜太远。设备间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设备间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o(1)
36、设备间宜处于干线子系统的中间位置,并考虑主干缆线)设备间宜处于干线子系统的中间位置,并考虑主干缆线的传输距离与数量。的传输距离与数量。o(2)设备间宜尽可能靠近建筑物线缆竖井位置,有利于主干)设备间宜尽可能靠近建筑物线缆竖井位置,有利于主干缆线的引入。缆线的引入。o(3)设备间的位置宜便于设备接地。)设备间的位置宜便于设备接地。o(4)设备间应尽量远离高低压变配电、电机、)设备间应尽量远离高低压变配电、电机、X射线、无线射线、无线电发射等有干扰源存在的场地。电发射等有干扰源存在的场地。o(5)设备间室温度应为)设备间室温度应为1035,相对湿度应为,相对湿度应为2080,并应有良好的通风。,并
37、应有良好的通风。o(6)设备间内应有足够的设备安装空间,其使用面积不应小)设备间内应有足够的设备安装空间,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于10m2,该面积不包括程控用户交换机、计算机网络设备等,该面积不包括程控用户交换机、计算机网络设备等设施所需的面积在内。设施所需的面积在内。o(7)设备间梁下净高不应小于)设备间梁下净高不应小于2.5m,采用外开双扇门,门,采用外开双扇门,门宽不应小于宽不应小于1.5m。确定设备间的室内设计确定设备间的室内设计 o(1)设备间应防止有害气体)设备间应防止有害气体(如氯、碳水化合物、硫化氢、氮如氯、碳水化合物、硫化氢、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氧化物、二氧化碳等)侵入,并应有良
38、好的防尘措施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 o(2)在地震区的区域内,设备安装应按规定进行抗震加固。)在地震区的区域内,设备安装应按规定进行抗震加固。o(3)设备安装宜符合下列规定:)设备安装宜符合下列规定:o 机架或机柜前面的净空不应小于机架或机柜前面的净空不应小于800mm,后面的净空不,后面的净空不应小于应小于600mm。o 壁挂式配线设备底部离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壁挂式配线设备底部离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300mm。o(4)设备间应提供不少于两个)设备间应提供不少于两个220V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但不作为设备供电电源。插座,但不作为设备供电电源。o(5)设备间如果安装电
39、信设备或其他信息网络设备时,设备)设备间如果安装电信设备或其他信息网络设备时,设备供电应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供电应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6.2.7进线间的设计o进线间是建筑物之间,建筑物配线系统与电进线间是建筑物之间,建筑物配线系统与电信运营商和其它信息业务服务商的配线网络信运营商和其它信息业务服务商的配线网络互连互通及交接的场所,也是大楼外部通信互连互通及交接的场所,也是大楼外部通信和信息管线的入口部位;并可作为入口设施和信息管线的入口部位;并可作为入口设施和建筑群配线设备的安装场地。进线间一个和建筑群配线设备的安装场地。进线间一个建筑物宜设置建筑物宜设置1个,一般位于地下层。个,一般位于地下
40、层。进线间的位置进线间的位置 o进线间的位置选择应符合以下条件:进线间的位置选择应符合以下条件:o(1)进线间应设置管道入口。外线宜从两个不同的路由引入)进线间应设置管道入口。外线宜从两个不同的路由引入进线间,有利于与外部管道沟通。进线间,有利于与外部管道沟通。o(2)进线间宜靠近外墙和在地下设置,以便于缆线引入。进)进线间宜靠近外墙和在地下设置,以便于缆线引入。进线间应符合下列规定:线间应符合下列规定:o 进线间应防止渗水,宜设有抽排水装置。进线间应防止渗水,宜设有抽排水装置。o 进线间应与布线系统垂直竖井沟通。进线间应与布线系统垂直竖井沟通。o 进线间应采用相应防火级别的防火门,门向外开,
41、宽度不小进线间应采用相应防火级别的防火门,门向外开,宽度不小于于1000mm。o 进线间应设置防有害气体措施和通风装置,排风量按每小时进线间应设置防有害气体措施和通风装置,排风量按每小时不小于不小于5次容积计算。次容积计算。o 进线间入口管道口所有布放缆线和空闲的管孔应采取防火材进线间入口管道口所有布放缆线和空闲的管孔应采取防火材料封堵,做好防水处理。料封堵,做好防水处理。o(3)与进线间无关的管道不宜通过。)与进线间无关的管道不宜通过。进线间的大小进线间的大小 o进线间应满足缆线的敷设路由、成端位置及进线间应满足缆线的敷设路由、成端位置及数量、光缆的盘长空间和缆线的弯曲半径、数量、光缆的盘长
42、空间和缆线的弯曲半径、充气维护设备、配线设备安装所需要的场地充气维护设备、配线设备安装所需要的场地空间和面积。空间和面积。o进线间的大小应按进线间的进线管道最终容进线间的大小应按进线间的进线管道最终容量及入口设施的最终容量设计。同时应考虑量及入口设施的最终容量设计。同时应考虑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安装入口设施等设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安装入口设施等设备的面积。备的面积。进线间的设备配置进线间的设备配置 o进线间的设备一般以电信业务经营者所提供的设备为准,同时进线间的设备一般以电信业务经营者所提供的设备为准,同时应满足以下要求:应满足以下要求:o(1)建筑群主干电缆和光缆、公用网和专用网电缆、光
43、缆及)建筑群主干电缆和光缆、公用网和专用网电缆、光缆及天线馈线等室外缆线进入建筑物时,应在进线间成端转换成室天线馈线等室外缆线进入建筑物时,应在进线间成端转换成室内电缆、光缆,并在缆线的终端处可由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设内电缆、光缆,并在缆线的终端处可由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设置入口设施,入口设施中的配线设备应按引入的电、光缆容量置入口设施,入口设施中的配线设备应按引入的电、光缆容量配置。配置。o(2)电信业务经营者在进线间设置安装的入口配线设备应与)电信业务经营者在进线间设置安装的入口配线设备应与BD或或CD之间敷设相应的连接电缆、光缆,实现路由互通。缆之间敷设相应的连接电缆、光缆,实现路由互通。缆
44、线类型与容量应与配线设备相一致。满足接入业务及多家电信线类型与容量应与配线设备相一致。满足接入业务及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缆线接入的需求,并应留有业务经营者缆线接入的需求,并应留有24孔的余量。孔的余量。o(3)进线间如安装配线设备和信息通信设施时,应符合设备)进线间如安装配线设备和信息通信设施时,应符合设备安装设计的要求。安装设计的要求。6.2.8 管理方案的设计o管理是针对设备间、电信间和工作区的配线管理是针对设备间、电信间和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缆线等设施,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设备、缆线等设施,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的规定。内容包括:管理方式、标识、和记录的规定。内容包括:管理方式、标识、色
45、标、连接等。这些内容的实施,将给今后色标、连接等。这些内容的实施,将给今后维护和管理带来很大的方便,有利于提高管维护和管理带来很大的方便,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特别是较为复杂的综合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特别是较为复杂的综合布线系统,如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其效果布线系统,如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其效果将十分明显。将十分明显。管理的内容和方式管理的内容和方式 o对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和工作区的配线设备、对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和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点等设施应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缆线、信息点等设施应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录。o(1)在每个配线区实现线路管理的方式是在各色)在每个
46、配线区实现线路管理的方式是在各色标区域之间按应用的要求,采用跳线连接。应用色标区域之间按应用的要求,采用跳线连接。应用色标区分配线设备的性质,使管理者可以容易地区分标区分配线设备的性质,使管理者可以容易地区分干线电缆、配线电缆或设备端点。干线电缆、配线电缆或设备端点。o(2)采用标签表明端接区域、物理位置、编号、)采用标签表明端接区域、物理位置、编号、容量、规格等,以便维护人员在现场一目了然地加容量、规格等,以便维护人员在现场一目了然地加以识别。以识别。标识和记录的要求标识和记录的要求 o(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宜采用计算机进行文档记录与保存,)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宜采用计算机进行文档记录与保存,简
47、单且规模较小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可按图纸资料等纸质文档简单且规模较小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可按图纸资料等纸质文档进行管理,并做到记录准确、及时更新、便于查阅;文档资料进行管理,并做到记录准确、及时更新、便于查阅;文档资料应实现汉化。应实现汉化。o(2)综合布线的每一电缆、光缆、配线设备、端接点、接地)综合布线的每一电缆、光缆、配线设备、端接点、接地装置、敷设管线等组成部分均应给定唯一的标识符,并设置标装置、敷设管线等组成部分均应给定唯一的标识符,并设置标签。标识符应采用相同数量的字母和数字等标明。签。标识符应采用相同数量的字母和数字等标明。o(3)电缆和光缆的两端均应标明相同的标识符。)电缆和光缆的
48、两端均应标明相同的标识符。o(4)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的配线设备宜采用统一的色标)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的配线设备宜采用统一的色标区别各类业务与用途的配线区。区别各类业务与用途的配线区。o(5)综合布线系统使用的标签可采用粘贴型和插入型。)综合布线系统使用的标签可采用粘贴型和插入型。o(6)电缆和光缆的两端应采用不易脱落和磨损的不干胶条标)电缆和光缆的两端应采用不易脱落和磨损的不干胶条标明相同的编号。明相同的编号。o(7)所有标签应保持清晰、完整,并满足使用环境要求。)所有标签应保持清晰、完整,并满足使用环境要求。电子配线设备电子配线设备 o对于规模较大的布线系统工程,为提高布线工程维对于规
49、模较大的布线系统工程,为提高布线工程维护水平与网络安全,宜采用电子配线设备对信息点护水平与网络安全,宜采用电子配线设备对信息点或配线设备进行管理,以显示与记录配线设备的连或配线设备进行管理,以显示与记录配线设备的连接、使用及变更状况。接、使用及变更状况。o电子配线设备目前应用的技术有多种,在工程设计电子配线设备目前应用的技术有多种,在工程设计中应考虑到电子配线设备的功能,在管理范围、组中应考虑到电子配线设备的功能,在管理范围、组网方式、管理软件、工程投资等方面,合理地加以网方式、管理软件、工程投资等方面,合理地加以选用。选用。o综合布线系统相关设施的工作状态信息应包括:设综合布线系统相关设施的
50、工作状态信息应包括:设备和缆线的用途、使用部门、组成局域网的拓扑结备和缆线的用途、使用部门、组成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传输信息速率、终端设备配置状况、占用器件构、传输信息速率、终端设备配置状况、占用器件编号、色标、链路与信道的功能和各项主要指标参编号、色标、链路与信道的功能和各项主要指标参数及完好状况、故障记录等,还应包括设备位置和数及完好状况、故障记录等,还应包括设备位置和缆线走向等内容。缆线走向等内容。6.2.9 电气防护和接地系统的设计o综合布线中电气防护和接地系统的好坏,直综合布线中电气防护和接地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运行的质量。因此,必须考接影响整个系统运行的质量。因此,必须考虑电
51、气防护和接地等问题。虑电气防护和接地等问题。 电气防护电气防护 o(1)综合布线电缆与附近可能产生高电平)综合布线电缆与附近可能产生高电平电磁干扰的电动机、电力变压器、射频应用电磁干扰的电动机、电力变压器、射频应用设备等电器设备之间应保持必要的间距设备等电器设备之间应保持必要的间距o(2)综合布线系统应根据环境条件选用相)综合布线系统应根据环境条件选用相应的缆线和配线设备,或采取防护措施应的缆线和配线设备,或采取防护措施 接地设计接地设计 o(1)综合布线接地系统的组成)综合布线接地系统的组成o综合布线接地系统的主要有接地线和接地体综合布线接地系统的主要有接地线和接地体组成。组成。o1)接地线
52、:是指综合布线系统中各种设备)接地线:是指综合布线系统中各种设备与大楼总接地体之间的连线。与大楼总接地体之间的连线。o2)接地体:是指接地电极,分人工接地和)接地体:是指接地电极,分人工接地和自然接地两种,其作用就是与大地同一电位自然接地两种,其作用就是与大地同一电位综合布线系统接地的设置综合布线系统接地的设置 o1)在电信间、设备间及进线间应设置楼层或局部)在电信间、设备间及进线间应设置楼层或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接地端子板均应为铜母线,电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接地端子板均应为铜母线,电信间的接地端子板的最小尺寸应为信间的接地端子板的最小尺寸应为6mm厚厚50mm宽,长度视工程实际需要来确定)。
53、宽,长度视工程实际需要来确定)。o2)楼层安装的各个配线柜(架、箱)应采用适当)楼层安装的各个配线柜(架、箱)应采用适当截面的绝缘铜导线单独布线至就近的等电位接地装截面的绝缘铜导线单独布线至就近的等电位接地装置(所有接地线均为铜质绝缘导线,其截面应不小置(所有接地线均为铜质绝缘导线,其截面应不小于于4mm2),也可采用竖井内等电位接地铜排引),也可采用竖井内等电位接地铜排引到建筑物共用接地装置,铜导线的截面应符合设计到建筑物共用接地装置,铜导线的截面应符合设计要求。要求。综合布线系统接地的设置综合布线系统接地的设置o3)缆线在雷电防护区交界处,屏蔽电缆屏蔽层的)缆线在雷电防护区交界处,屏蔽电缆
54、屏蔽层的两端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对于屏蔽布线系统的两端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对于屏蔽布线系统的接地做法,一般在配线设备接地做法,一般在配线设备(FD、BD、CD)的安的安装机柜装机柜(机架机架)内设有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与屏蔽模内设有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与屏蔽模块的屏蔽罩相连通,机柜块的屏蔽罩相连通,机柜(机架机架)接地端子则经过接接地端子则经过接地导体连至大楼等电位接地体。地导体连至大楼等电位接地体。o4)综合布线的电缆采用金属线槽或钢管敷设时,)综合布线的电缆采用金属线槽或钢管敷设时,线槽或钢管应保持连续的电气连接,并应有不少于线槽或钢管应保持连续的电气连接,并应有不少于两点的良好接地。两点
55、的良好接地。综合布线系统接地的设置综合布线系统接地的设置o5)当缆线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时,电)当缆线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时,电缆和光缆的金属护套或金属件应在入口处就缆和光缆的金属护套或金属件应在入口处就近与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近与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o6)当电缆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时,应)当电缆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时,应选用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信号线路选用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应符合设计要求。浪涌保护器应符合设计要求。o另外,对于整个系统而言,防火问题也要充另外,对于整个系统而言,防火问题也要充分的考虑到。分的考虑到。6.3.1网络布线工程施工前的准备
56、与注意事项o施工前的准备施工前的准备 o(1)施工说明及工程范围的确定)施工说明及工程范围的确定o(2)工程图纸的准备)工程图纸的准备o(3)现场调查工程的环境和施工条件)现场调查工程的环境和施工条件o(4)编制工程进度和施工组织计划)编制工程进度和施工组织计划o(5)施工材料及施工工具的准备)施工材料及施工工具的准备o(6)向工程单位提交开工报告。)向工程单位提交开工报告。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o 施工现场督导人员要认真负责,及时处理施工过施工现场督导人员要认真负责,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协调处理各方面的意见。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协调处理各方面的意见。o 如果
57、遇到不可预见的问题,应及时向工程承建单如果遇到不可预见的问题,应及时向工程承建单位汇报,并提出解决办法,以供工程承建单位参考。位汇报,并提出解决办法,以供工程承建单位参考。o 对工程承建单位计划不周的问题要及时妥善解决。对工程承建单位计划不周的问题要及时妥善解决。o 对工程承建单位新增加的点和施工现场的变化要对工程承建单位新增加的点和施工现场的变化要在施工图上反映出来,并形成相关文件由工程承建在施工图上反映出来,并形成相关文件由工程承建单位的有关人员签字。单位的有关人员签字。o 对部分场地和工段要及时进行阶段检查验收,确对部分场地和工段要及时进行阶段检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保工程质量。o 制定
58、工程进度表(要留有余地,以免出现不能按制定工程进度表(要留有余地,以免出现不能按时完工的情况)。时完工的情况)。6.3.2管槽的敷设与设备的安装o管路的敷设o(1)对于综合布线系统管线工程主要应注意的问题o(2)电缆管的敷设o(3)电缆管的弯曲半径o(4)电缆管的利用率线槽的安装o线槽(或桥架)一般用于线缆路由集中且线线槽(或桥架)一般用于线缆路由集中且线缆条数较多的段落。必须按技术标准和规定缆条数较多的段落。必须按技术标准和规定施工。施工。设备的安装设备的安装 o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中设备的安装,主要是指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中设备的安装,主要是指各种配线接续设备和通信引出端。由于国内各种配线接续设备
59、和通信引出端。由于国内外生产的配线接续设备品种和规格不同,其外生产的配线接续设备品种和规格不同,其安装方法也有区别。在安装施工时,应根据安装方法也有区别。在安装施工时,应根据选用设备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安装施工方法。选用设备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安装施工方法。6.3.3建筑物内综合布线系统的线缆敷设o1建筑物干线子系统的线缆敷设o2水平布线子系统的电缆敷设o地面线槽布线法地面线槽布线法 6.3.4双绞线布线o1. 双绞线的安装o维持弯曲半径并避免线对产生扭曲,尽量避免电缆之间的缠绕,交叉等。o要注意避免电缆线对发散,如果线对发散可使用张力修复,4对双绞线的最大牵引张力为110 N。o避免线对长度不一致,端接时必须注意使线缆的所有线对保持一致。o端接到配线架时,可以提供适当的拉力和压力以使线对变形最小。o2信息插座o3配线架和跳线6.3.5光缆布线o1光缆的到货检查和验收o2光缆的敷设o常用光缆敷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供暖工程合同范本
- 2025年电工(高级)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股票发行辅导合同
- 肾下垂的临床护理
- 肠系膜脂膜炎的临床护理
- 新质生产力杉杉股份
- 2025技术实施许可合同书
- 2025年天津市房屋租赁合同模板
- 2025地下车库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家居智能小家电区域代理商销售合同书
- 大棚建设钢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安全监理细则范本模板
- 梨山老母玄妙真经
- 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 病人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 GB/T 4802.2-2008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改型马丁代尔法
- GB/T 4745-2012纺织品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沾水法
- GB 1493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
- 英语高考3500词带音标
- 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方案(专家论证)
- 框架结构柱、梁板模板安装技术交底
- 呼吸衰竭临床表现及鉴别诊疗精编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