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式车用超细干粉灭火装置安装要求正式版_第1页
悬挂式车用超细干粉灭火装置安装要求正式版_第2页
悬挂式车用超细干粉灭火装置安装要求正式版_第3页
悬挂式车用超细干粉灭火装置安装要求正式版_第4页
悬挂式车用超细干粉灭火装置安装要求正式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悬挂式(车用)超细干粉灭火装置安装要求说明:本安装要求是以山西中远(FZXA0.5/ZCM型)和北京世纪联保(FZXA0.3/MCX型)的两款产品为基础编写的,对于结构形式与以上两款相同的,安装时可参照执行,如结构形式不同的,应按相应产品的安装要求执行。1、 产品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1、产品主要结构:北京世纪联保(FZXA0.3/MCX型):山西中远(FZXA0.5/ZCM型):热敏线专悬挂螺丝用插接件热敏线(火探管)安装时要取下插接端蓝色护套电引发器连接线及专用插接件喷口2、工作原理:悬挂式(车用)超细干粉灭火器装置(脉冲超细干粉自动灭火装置)主要由壳体、超细干粉灭火剂、启动组件(产气装置、

2、火探管、电引发器、密封插接件)和灭火按钮等组成。具有热敏线(火探管)自动启动、手动按钮启动、感温开关启动、灭火装置控制器启动等启动方式。当车辆发动机舱的受保护区发生火灾,机舱内环境温度上升至灭火装置设定的动作温度或受保护区发生明火燃烧时,灭火装置通过自动或人工启动,瞬时高速喷射出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2、 产品安装前的检查:安装前,应对灭火装置及其配置组件进行清点和检查,在确认完好后方可进行安装。检查时应注意:灭火装置喷口铝箔是否有损伤、热敏线(火探管)是否有破损、灭火装置上的热敏线(火探管)专用插接件安装是否松动和损坏,插孔内是否有异物、灭火装置上的电引发器连接线是否有破损,专用插接件是否有松

3、动和损坏,电线插接件是否完好等。3、 安装注意事项:1、安装人员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中的要求进行安装(不同厂家的产品安装时可能存在差异),不能对灭火装置上已安装好的部件及其配置组件进行拆解和改装(即使是产品明确的可拆装件,也须由厂家专业人员现场培训后方可进行)。2、灭火装置安装和检修时应严禁使用明火及高温操作(如热引发装置和热敏线接触100c以上的高温时,可能会误动作)。3、灭火装置及其配套组件在安装现场应单独存放,并有专人管理,存放处应注意防火(应远离100c以上的热源,特别注意远离电焊火花、打磨和切割金属飞出的火花)。4、现场备装的灭火装置应将喷口向上摆放。热敏线(火探管)禁止裁剪和任意堆

4、放,应远离重物可能跌落、电气焊和高温场所,以免受撞击、高温自燃。5、灭火装置及其配套组件安装时,应严格按照先安装灭火装置,再连接热敏线(火探管)、电启动控制线路、灭火按钮等,最后连接供电电源;维修时,应先断开热敏线(火探管)和供电电源,维修后应按安装作业顺序进行恢复。6、发动机舱进行维修保养时,不得用水冲洗,避免将水、油或其它液体沾到灭火装置及其连线上,造成积累,严重影响灭火装置的正常工作。7、在运输、储存和安装时要轻拿轻放,严禁抛掷,防止碰撞,避免暴晒、雨淋。储存库房要求通风、干燥、清洁、码放不要超过四层。四、安装要求:1、灭火装置安装1.1 按设计规定的位置,将灭火装置安装在发动机舱内的固

5、定支架上。安装时,悬挂螺丝和定位螺丝应采用弹簧垫圈或使用双螺母锁紧,以防受震后松动,在螺丝锁紧时不可将固定底座锁至变形。1.2 连接热敏线(火探管)和电引发器的插件。安装时应注意:灭火装置应相互连接,以满足组合启动的要求;灭火按钮应安装在驾驶舱内容易操作的部位。1.3 灭火装置通常安装要求:灭火装置应安装在发动机舱顶部,通过支架(调整角度)使喷口对准发动机上的易燃部位(油泵、蜗轮增压器、发电机、起动机、油管拐弯和接口处、线束集中处),喷口距被保护对象的保护面直线距离应不小于300mm(对于FZXA0.5/ZCM在300-1500mm之间,对于FZXA0.3/MCX应不小于300mm),并且避开

6、排气管、涡轮增压气等过热部件。喷口前不能有障碍物,同时又不影响发动机的维护保养。2、灭火装置启动接线方法(山西中远FZXA0.5/ZCM型)2.1 热敏线(火探管)启动接线方法热敏线启动方式启动速度快,有利于提高灭火效率,但热敏线易受高温、油渍、水渍的影响而降低灵敏度,适用于每半年可以维护检查更换热敏线的车辆。为保证灭火效果,应将所有灭火装置用热敏线线连接起来,确保一组灭火装置同时启动灭火。2.2 按钮启动接线方法按钮启动方式启动灭火装置安全可靠,但需要在接到报警或发现着火后人工按下启动按钮,适用于不便维护灭火装置的车辆。手动灭火按钮应安装在驾驶室内司机易操作的地方。2.3 感温开关启动接线方

7、法感温开关启动灭火装置是将置于易着火部位上方的多个感温开关并联在一起,当有一个感温开关接通即可启动灭火装置,但是感温开关的响应时间较长,适用于不便维护灭火装置的车辆。感温开关的安装数量不少于选用灭火装置的数量,布置在重点保护部位的上方。2.4 灭火装置控制器启动接线方法需与热敏线、转换器或感温开关组灭火装置控制器具有自检线路是否断路的启动装置,合使用。适用于高档客车使用。3、热敏线(火探管)安装要求及接线方法3.1 热敏线是在遇到明火或温度达到170c(我司现配套产品)时可以自燃的易燃品,要在灭火装置固定好后才可以连接。通常情况下,热敏线外应套有玻璃纤维管保护。3.2 热敏线的布置应贯穿发动机

8、舱顶部(沿车宽方向安装,增加在机舱顶部的安装长度,提高热敏线的工作保护范围),并安装在重点保护对象(易燃部位)上方,同时应远离(或避开)100C以上的高温部件(排气管、涡轮增压器等过热部件),与其表面间距应大于300mmo避免由于固定不牢,热敏线脱落搭在过热部件上,而引起灭火装置误动作。3.3 安装热敏线时严禁使用电动工具。热敏线可用扎带(或使用产品要求的固定装置)固定安装,固定间距应小于300mmo固定时,扎带不可拉的过紧(导致热敏线横断面严重变形,甚至造成药芯断裂等情况),以免引起断火现象。3.4 热敏线应固定可靠,不能与其周边部件发生磨蹭,避免由于磨蹭使热敏线自燃而引发灭火装置工作。3.

9、5 安装时,应根据不同的车型,按设计要求选配长度合适的热敏线(热敏线禁止裁剪,对长(多)出的热敏线,不能将其折叠捆扎在一起安装),对长(多)出的热敏线可沿舱顶壁按“S”或"Z”形固定安装。3.6 热敏线和电引发器连接线在与灭火装置连接时,应留有适当的余量,不可张拉过紧,以免因车辆振动造成接触不良或断线。3.7 热敏线不能和电引发器控制线及机舱内其它线束捆扎在一起,相互间应有90mm以上的间距。3.8 热敏线的连接有插接(灭火装置上专用插接件、多个灭火装置联动时用的专用三通和四通)和搭接(接触式连接)两种方式,安装要求如下:插接时的安装要求(山西中远FZXA0.5/ZCM型):将热敏线

10、的插接端(安装时要取下保护套)插入灭火装置专用插接件的插孔内(或专用三通和四通的插孔内),轻轻向外拔,然后再向里推,重复两次,确保插接端插到根部,自锁机构将插接端锁紧。搭接时的安装要求(北京世纪联保FZXA0.3/MCX型):灭火装置间相互连通的热敏线在采用搭接时,其相互搭接长度应不小于70mm。需搭接的热敏线必须插入玻璃纤维套管中(热敏线芯相互接触),搭接重叠部分用尼龙扎带(选用小号扎带)在玻璃纤维套管外捆扎牢固,捆扎不得少于两道。2根热敏线搭接时按该图进行连接;搭接长度应大于70mm,3根扎带捆扎间距应在45-50mm。4、电控制线路的安装要求4.1 灭火装置的电控制线路应按不同厂家的产品

11、要求进行设计。4.2 发动机舱内的控制线束,可沿发动机舱壁和舱内支架安装,线束固定点间距应小于300mm。具体安装,可按产品车电线束安装要求(文件编号:WI002225-49)执行。附件:灭火装置与热敏线具体接线步骤(北京世纪联保FZXA0.3/MCX型):第一部分:与热敏线两端连接的灭火装置1、将灭火装置上的塑料保护套从图(1)对折成图(2)所示状态。图(1)图(2)2、将灭火装置上包裹着白线、蓝线的塑料袋直接插入套在热敏线上的玻璃纤维管中,从图(3)开始直至图(4),让包裹着白线、蓝线的塑料袋全部进入玻璃纤维管中,注意玻璃纤维管内热敏线不要被顶入管内,要保证灭火装置上的白线、蓝线与管内热敏线完全重叠。图(3)图(4)3、用两条尼龙扎带在玻璃纤维管外将重叠部分捆扎牢固,将扎带多余部分剪掉,如图(5)至图(6)。图(5)图(6)第二部分:与热敏线中间连接的灭火装置1、在热敏线外玻璃纤维管中部开一个约8mm的口,注意不要剪断里面的热敏线,如图(7)。两条尼龙扎带接线完成2、将灭火装置上塑料袋对折后,将包裹着白线、蓝线的塑料袋直接插入套在热敏线上的玻璃纤维管中,从图(8)开始直至图(9),让包裹着白线、蓝线的塑料袋全部进入玻璃纤维管中,要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