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少年登科名动京城,可却漂泊一生,苏轼就是古代文人悲剧的缩影毛若苓宋代的眉州下辖4个县城:眉山、彭山、青神和丹棱。眉州因在峨眉山附近而得名“眉”。这里不仅山清水丽,而且是宋代的刻书中心之一。或许是因为刻书、读书的氛围浓厚,有宋一代,眉州生了大量的进士、学者。其中,苏洵、苏轼、苏辙就是最著名的三位。在眉州城内西南,有一座三苏祠,是祭祀苏氏父子三人的祠堂。这祠堂原是苏家故居,元代改为祠堂,历经明清二朝,曾焚毁于兵火,又多次由官方修缮与重建,民国一度改名为三苏公园,千年来香火不断。大约是苏家兄弟二人少年登科、名动京城的故事太传奇太让人艳羡,在明代,还传说如果三苏祠中莲花并蒂而开,就是有人登科之象。门前
2、万竿竹,堂上四库书苏氏在眉州是大姓,其先祖可追寻到唐代著名文人苏味道。武则天当政时期,苏味道跻身相位,官达“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而到了中宗时期,他被贬眉州刺史并死于任所,从此眉州便有了“苏”这一姓。从唐末经五代到宋初,苏家先辈无人为官。苏洵的祖父苏杲生了9个孩子,存活下来的只有苏序一个。苏杲善治家财,经济条件本来不错,然而经过了五代宋初的动乱,他害怕家中田产过多,贻害子孙,于是“终身田不满二顷”,屋子破败也不加以休憩。苏序已不算富有,又乐善好施,到苏洵成婚时,苏家已经可以用“极贫”来形容了。苏洵一家人住在眉州治所眉山城西南角的纱谷行。苏洵的妻子程夫人同样由身于眉州大姓,而且家财富有,为了支持丈
3、夫读书,她变卖了服饰玩物,几年内让苏家重新富裕了起来。所以,苏轼、苏辙兄弟在纱谷行苏宅的少年时代是富足安乐的。苏洵苏家的宅院不算小,并有足够的婢妾。苏轼有乳母名叫任采莲,跟随程夫人有35年之久,后来苏轼辗转各地为官,乃至贬谪黄州,任氏均相伴随,直至去世。另有一位杨氏,是苏辙的保姆,后亦随苏氏兄弟从宦直至在徐州去世。苏宅门口有榆树,据说是苏洵亲手所种。宅内有庭院,书房前有竹有柏,杂花满丛。院中树上桂满了红梨,池塘里开着白色芙蕖,有时候苏洵会叫上赤脚的婢子,在雨中采摘园中的果蔬。偶尔有友人来访,苏洵便以鸡肉和白酒招待,年幼的苏轼站在一旁听大人们谈天说地,常常感觉有所启发。庭院中的树上常常集满了鸟雀
4、,因为程夫人不让杀生,鸟雀便在低枝上筑巢,甚至会有四五百只桐花凤穿梭于其间,苏宅中的这种景象,在当地还被传为异事。苏宅中最重要的财产是书,最重要的生活便是读书。苏辙在藏书室记中回忆父亲,说:“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南轩”是苏家的书房,苏洵给它起名叫作“来风”。在家中,父子读经、读史、读百家,为了加深记忆,苏轼还曾手抄汉书。苏洵自己是一个以“二十七,始读书”而著名的人,他“发奋”以后,便始终以读书为第一正业,对于儿子的教育,也近乎严苛。他亲自教导两个儿子,苏轼小时候跟着邻家的孩子们到处游玩,寻梨觅栗,而开始读书后,便终日“闭门”,不再能与同
5、伴玩耍。苏轼与苏辙在南轩,父亲带着儿子们讨论史事、练习文章。所写的文章往往是史论或者政论。苏辙后来在初发彭城有感寄子瞻中,回忆兄弟二人的读书作文生活说:“念昔各年少,松筠南轩。闭门书史丛,开口治乱根。”苏轼还曾作夏侯太初论而为父亲称赞。与人交往时,苏洵是个“温温似不能言”的人,但当下笔为文时,却博辩宏伟,令人惊叹。苏氏兄弟之文均有辩才,善由新论,这当然得益于父亲的影响和小时候的练习。父亲外生的时候,孩子们便跟着母亲读书。程夫人同样知书而明大义。读东汉范滂的传记时,程夫人叹息不已,苏轼问母亲,如果我做范滂,夫人能够同意吗?程夫人道,你能当范滂,我就不能当范母吗?范滂死于东汉党锢之祸,当其就义前与
6、母亲诀别时,其母说:你如今能和李膺、杜密齐名,死亦何恨?性命和令名能够兼得吗?后来苏轼和苏辙的经历和人生选择也证明,“舍生取义”“求仁得仁”,在苏家并非一句空言。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嘉祐元年(1056),父子三人离开眉山。次年苏轼和苏辙共同参加了由欧阳修主持的礼部考试,三人名动京师。而此时程夫人去世,父子三人将程夫人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后来苏洵以及苏轼的妻子王弗亦葬于此处。三苏祠内的八角形洗砚池,传说苏氏父子在此洗刷笔砚,使池水呈墨色嘉祐五年,父子再回京城,兄弟二人准备参加次年举行的“制科”考试,同住在怀远驿读书。秋夜雨声潇潇,让二人产生了对人生离合的感慨,恐将来宦游四方,必
7、定分离,又想起韦应物有诗云“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便相约日后共同隐退闲居。从此,“夜雨对床”几乎成了苏家兄弟的一个“暗号”,在二人诗文中被反复提及,成为他们聚少离多、漂泊四方人生中一点不变的温情旧梦。真正的分离从嘉祐六年开始,苏轼被任命为凤翔府判官,赴陕西上任,苏辙则陪同父亲留在京城。赴任途中,苏轼重经几年前曾和弟弟一起拜访过的寺庙,发现僧人已死而墙壁已坏,他写诗给子由:“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此时的青年人已经开始感受到人生变动的无常,并似乎预感到日后的漂泊与崎岖。几十年后,晚年的苏辙在祭奠已经离世的兄长的文章中,再次用到了这个比喻:“涉世多艰,
8、竟奚所为。如鸿风飞,流落四维。”仕途的开始还算顺利,但很快,兄弟两人就迎来了第一次波折。熙宁二年(1069),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而苏氏兄弟均反对王安石的青苗法而被视为“旧党”,遭到排挤和打压。苏轼请求外任杭州避祸,苏辙则贬由河南。此后几年内,苏轼辗转密州、徐州为知州,苏辙则随张方平、文彦博各地为官。一直到熙宁十年,二人才再次在徐州相见。这一次相聚持续了百余日。他们住在“逍遥堂”内,堂后有高树,一旦有风雨,便终夜作潇潇之声,这让苏辙恍惚有约定实现之感,暂时忘却了只是漂泊在徐州。元丰二年(1079),苏轼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大祸,因“谤讪朝廷”的罪名陷入乌台诗案的牢狱之中。苏辙请求
9、以自己的官职为哥哥赎罪,但没有得到允许。在狱中,苏轼以为自己必死之时,想到与弟弟的约定,写下了给子由的“遗言”:“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所幸苏轼这次逃脱了死罪,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而苏辙也受到哥哥的牵连,被贬斥到筠州,并且5年内不得开调,此后苏辙也一度到黄州与兄长相会。在长久的分离中,苏氏兄弟从来没有停止和对方互赠诗文。按照林语堂的说法,苏轼最好的诗词,有不少都是为子由而写,其中,最著名的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秋团圆之夜,苏轼往往在独孤和漂流中度过,这种时候,他总是格外怀念子由,想起曾经的短暂相会:“六年逢此月,五年照离别。歌君别时曲,满座为凄咽明
10、月不解老,良辰难合并。回顾坐上人,聚散如流萍。尝闻此宵月,万里同阴晴。”三苏祠内的苏宅古井黄州以后,二人的仕途先起再落。元祐年间,“旧党”当政,二人同入中央为官,但很快苏轼又因为反对全面废除“新法”而外任。“新党”再起,“元祐党人”则成为被迫害的对象,苏家兄弟被一贬再贬。苏轼先是被贬英州,又贬惠州,再贬海南储州,苏辙亦贬雷州。绍圣四年(1097)五月十一日,二人在滕州相遇,同行至雷州,同起同卧,一直到六月十一日苏轼渡海而别。此时苏轼身体已有病,苏辙劝哥哥止酒,苏轼作和陶渊明止酒之诗,苏辙再和兄长之作。他想起孔子“道不行,乘椁浮于海”的典故,对兄长说:“飘然从孔公,乘椁南海唉。路逢安期生,一笑千
11、万祀。”这是二人的最后一次会面。夜来幽梦忽还乡21岁离开家乡后,苏轼一共回去过两次,一次是因为母亲程夫人去世,一次是归葬父亲与妻子。他的仕途一路坎坷,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颍州、惠州、储州,离家乡越来越远。初入京师的青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再回首写下“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储州”的诗句。苏轼始终难以摆脱漂泊之感,将由仕时,已有奔波之忧,而踏上仕途之路后,又一路跌宕起伏而不能由己。故乡与天涯相对,眉山对于他而言,成了反反复复在诗词中遥望、但始终不能够真正再次抵达的念想,似乎暗示着随波漂荡的人生中,那一点不变的东西。在杭州通判的任上,苏
12、轼已经感受到“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中年以后,苏轼在感慨之外,开始频频书写关于家乡和儿时的记忆他在东坡志林中记下8岁时候的老师道士张易简,和作诗格调虽不高但总有“奇语”的矮道士李伯祥,还从家乡来的道士陆惟忠那里获得儿时同学陈太初“尸解”的信息并记录在案。在黄州的时候,苏轼夜宿禅智寺,寺僧不在而半夜雨作,他便想起小时候曾经在一个村院墙壁上见过的两句诗:“夜凉疑有雨,院静似无僧”,觉得那时的诗句,正印证了他此刻的际遇和心境。他想起7岁时,在眉州遇到一姓朱的90岁老尼姑,说曾经随师父入当时的蜀主孟昶宫中,见到蜀主与花蕊夫人纳凉作词,并将词说与苏轼听。40年后,苏轼仍记得前两句“冰肌
13、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于是补成洞仙歌一首。三苏祠内披风榭,为清光绪年间重修的重檐歇山式建筑。南宋年间,诗人陆游曾写下眉州披风榭拜东坡先生遗像遇见同乡之人时,苏轼就更愿意抒写故山之思。在熙宁十年见到妻弟王缄时,他觉得那已经被遗忘了十年的故乡,又忽然来到了面前。他知道山水之好仍未变化,只是自己孤客在外,“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与曾为眉州知州的绵竹人杨绘分别时,苏轼写下醉落魄一首,其中说道:“尊前一笑未辞却。天涯同是伤沦落。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三苏祠抱月亭49岁那年,苏轼在泗上遇见了17岁在眉山时曾经往来的故友刘仲达,他再次提到“漂流”的人生与遥望而不见、唯有在
14、梦中才能抵达的故乡:“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很多时候,家乡确实是在梦中生现的。妻子王弗去世十年的时候,苏轼在梦中回到了家里,见到妻子正靠窗对镜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王弗是眉州青神县人,16岁时嫁给19岁的苏轼为妻,就一同住在眉山苏宅中。苏轼也会梦见南轩。元祐八年(1093)八月十一日早朝前他假寐了一会儿,便梦见回到了纱谷行的旧宅,先在庭院园圃中游玩,又坐到南轩之中,见人运土填池塘,从中挖由芦版根两支。在梦中,苏轼写了一篇文章,中有“坐于南轩,对修竹数百,野鸟数千”一句。而到了晚年在海南的时候,苏轼还在梦中回到了少年时代,父亲布置给他读春秋左氏传的任务,他没能完成,因此而半夜惊醒。真正到了海南储州,苏轼产生了另外一种情感。在这个远离故乡、京城和一切繁华之地的“蛮荒”之所,苏轼在寄给苏辙的诗中却说:“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这不是一时的乐观之语,而是苏轼对自己这一生起落反复思考后的结果:“平生学道真实意,岂与穷达俱存亡”,他这一生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大学书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学前教育史》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幽雅的毕业赠言给老师
- 石河子大学《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与营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色彩》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机械工程测试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电路(一)》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基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省住建局劳务分包合同
- 合同变更模板声明
- 高三英语一轮复习七选五深度剖析课件
- 二次结构施工培训
-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原版)
- 乐器租赁市场需求与增长潜力
- 铁塔基础施工方案施工方案
- 有机水稻培训课件
- Zippo-2022原版年册(哈雷戴森系列)
- 数据分析与挖掘系统服务合作协议
- 多元化和包容性的领导方式
- 【盒马鲜生生鲜类产品配送服务问题及优化建议分析10000字(论文)】
- 数学学习的跨学科融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