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复习-习题_第1页
化工原理复习-习题_第2页
化工原理复习-习题_第3页
化工原理复习-习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选择、填空传热1、在间壁式换热器内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此过程的总彳热系数K值接近于(B)。A.蒸汽B.空气C.蒸汽与a空气的平均值2、在确定列管换热器冷热流体的流径时,一般来说,蒸汽走;易结垢的流体走;高压流体走;有腐蚀性的流体走;粘度大或流量小的流体走。壳程,管程,管程,管程,壳程3、边长为a的正方体内部,底面对其余5面的角系数为,其余5面对底面的角系数为。1,0.24、一包有石棉泥保温层的蒸汽管道,当石棉泥受潮后,其保温效果应,主要原因是,受潮后使保温层材料导热系数。降低,水的导热系数大于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增大。蒸播1、精储操作时,增大回流比R,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则精储段液气比(A

2、)A增加B不变C不确定D减小2、若进料量、进料组成、进料热状况都不变,要提高XD,可采用(C)A、减小回流比B、增加提储段理论板数C增加精微段理论板数H塔釜保温良好3、在t-x-y图中的气液共存区内,气液两相温度,但气相组成液相组成,而两相的量可根据来确定。相等大于杠杆规则4、双组分溶液的相对挥发度“是溶液中的挥发度对的挥发度之比,若a=1表示。物系的a值愈大,在X-y图中的平衡曲线愈对角线。易挥发组分,难挥发组分,不能用普通蒸播方法分离,远离5、在连续精储塔内,加料板以上的塔段称为,其作用是;加料板以下的塔段(包括加料板)称为,其作用是。精微段,提浓上升蒸汽中易挥发组分,提储段,提浓下降液体

3、中难挥发组分6、精储过程回流比R的定义式为一;对于一定的分离任务来说,当R=一时,所需理论板数为最少,此种操作称为;而R=一时,所需理论板数为8。R=L/D,8,全回流,Rmin吸收1、在下列吸收过程中,属于气膜控制的过程是。(A)水吸收氧;(B)水吸收氢;(C)水吸收氨;(D)水吸收二氧化碳。2、在低浓度难溶气体的逆流吸收塔中,若其他条件不变而入塔液体量增加,则此塔的液相传质单元数Nol将,而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og将,气体出口浓度ya将O减少,不变,降低。3、在逆流吸收塔中,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溶质组分,其液气比L/V为2.7,平衡关系为Y=1.5X。若溶质的回收率为90%,则操作液气比与最

4、小液气比之比值为2。4、含低浓度难溶气体的混合气,在逆流填料吸收塔内进行吸收操作,传质阻力主要存在于中;若增大液相湍动程度,则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Kya值将;若增加吸收剂的用量,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则气体出塔浓度Y2将,溶质A的吸收率将若系统的总压强升高,则亨利系数E将,相平衡常数将。液相,增大,减小,增大,减小,减小5、若某气体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值很大,说明该气体为气体,该吸收过程为控制。难溶,液膜控制6、在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塔中,若吸收因子A=0.5,气液相平衡关系为y=2x,塔底气相进料中yi=0.5,当填料层高h=8,塔底液相浓度为。0.25二、简答(1)传热简答1、简要叙述传热实验中以饱

5、和水蒸汽为热介质,测定管内空气对流传热系数的基本原理。2、简述黑体辐射基本定律的名称及物理意义?3、简述换热器选用和设计步骤。4、传热过程的强化途径(1)增大传热面积A:重点从设备的结构入手,提高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如采用螺旋管、波纹管、翅片管等(2)增大平均温差Atm:温度一般由生产工艺条件所规定,可调范围有限,尽可能逆流操作(3)增大总传热系数K:提高流速及流体的扰动程度、采用相变、入较大的流体、减小厚、防止垢和及时清除垢层、应首先考虑减小控制热阻(2)吸收简答1、简述双膜理论的基本论点(1)相接触的气、液两流体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各有一很薄的有效层流膜层,溶质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

6、此两膜层。(2)界面上的气、液两相呈平衡。(3)在膜层以外的气、液两相主体区无传质阻力,即浓度梯度(或分压梯度)为零。(3)精微简答1、简述在定压下,苯一甲苯混和液的txy图中的两条曲线和三个区域的名称。图中有两条曲线:下方曲线为tx线,称为饱和液体线或泡点线;上方曲线为ty线,称为饱和蒸气线或露点线。两条曲线将t-x-y图分成三个区域:饱和液体线以下区域称为液相区;饱和蒸气线以上区域称为过热蒸气区;两曲线之间的区域称为气、液共存区。2、写出实际生产中加入精储塔的原料的五种热状况及它们的q值。答:原料的五种热状况为:(1)冷液进料,q>1(2)饱和液体进料,又称泡点进料,q=1。(3)气

7、、液混合物进料,q=0-1。(4)饱和蒸气进料,又称露点进料,q=0。(5)过热蒸气进料,q<0。(1分)3、什么时全塔效率Et?在精储设计中Et如何确定?全塔效率Et又称总塔板效率,是指一定分离任务下,所需理论塔板数Nt和实际板数Np的比值。在精储设计中,由于影响Et的因素非常复杂,故一般用经验或半经验公式估算,也可采用生产实际或经验数据。4、恒摩尔流假定的内容:(1)恒摩尔汽化假定在精储塔的精储段内,由每层板上升的汽相摩尔流率都相等,在提福段也是如此。(2)恒摩尔溢流假定在精储塔的精储段内,由每层板下降的液相摩尔流率都相等,在提福段也是如此。成立的条件:组分的摩尔汽化潜热相同。汽、液

8、相接触时由于温度不同而传递的显热可以忽略。塔的保温良好,热损失可以忽略。三、计算(1)传热计算1、现有两台单壳程单管程的传热面积均为A=20m2的列管式空气加热器,每台加热器均由64根57X3mm钢管组成,壳程为170c的饱和水蒸气冷凝(冷凝潜热为2054kJ/kg),空气入口温度ti=30C,流量为2.5kg/s,以湍流方式通过管内。(该传热过程的控制热阻在空气侧)。(1)若两台换热器并联使用,通过每台换热器的空气流量均等,此时空气的对流传热系数为38W/(m2K),求空气的出口温度t2及水蒸气的总冷凝量为多少?(2)若两台换热器串联使用,问此时空气的出口温度t2及水蒸气的总冷凝量为多少?假

9、设空气的物性不随温度及压力而变化,视为常数,Cp=1kJ/(kgK)b忽略热损失。2、某车间需将流率为30m3/h、浓度为10%的NaOH水溶液由20c预热至60C,溶液走管程,然后加入压强为19.62kPa(表压)的反应器内。加热介质为127c的饱和蒸汽。碱液管全部采用直径为76X3mm的钢管。当阀门全开时,管路、换热器及所有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之和为330mo摩擦阻力系数可取为定值0.02。该车间库存一台两管程列管换热器,其规格为:列管尺寸:25X2mm长度:3m总管数:72根操作条彳下,NaOH水溶液的物性常数为:密度p=1100kg/m3,导热系数F0.58W/(mC),比热Cp=3.7

10、7kJ/(kgC);粘度|iT.5cP。蒸汽冷凝传热系数为1x10W/(m2C),该侧污垢热阻为0.0003m2C/W,忽略管壁和热损失。试求:库存换热器能否满足传热任务;3、有一列管换热器,装有25X2.5mimj钢管200根,管长为2m。要求将质量流量2700kg/h的常压空气于管程由20c加热至90C;选用108c的饱和水蒸气于壳程饱和冷凝加热空气。若水蒸气的冷凝传热系数为10000W/(m2K),管壁及两侧污垢热阻、换热器的热损失均可忽略不计。试求:(1)空气侧的对流传热系数,W/(m2K);(2)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以管外表面为基准),W/(m2K);(3)通过计算说明该换热器能否满

11、足要求?(4)计算说明管壁温度接近哪一侧流体的温度;(5)讨论强化该传热过程的主要途径,并举例计算说明。已知空气的物性数据为:比热Cp=1kJ/kgC,粘度后0.02cP,导热系数F0.028W/(mK)。4、一单管程列管式换热器,采用110c的饱和水蒸气冷凝加热管内呈湍流流动的某低粘度液体,管内液体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ti=80.0C,t2=90.0C,经测得管外冷凝传热系数为5000W/(m2C),管内对流系数为1500W/(m2:C)。若将换热器由单管程改为双管程,而其它操作条件不变。试求:(1)改造后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2)改造后管程流体的出口温度。(假设在操作温度范围内流体的物性参数

12、为常数,管外冷凝传热系数不变,忽略管壁热阻及可能的污垢热阻。)5、一传热面积为30m2的列管式换热器中,用120c的饱和蒸汽冷凝,将某气体从30C加热到80C,该气体走管内,流量为5000m3/h,密度为1kg/m3(均按入口状态计),比热为1kJ/kgKo(1)估算此换热器的传热系数。(2)若被加热气体量减少50%,并可近似认为被加热气体的密度、比热等物性参数保持不变,估算在加热蒸汽压力和被加热气体入口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该气体出口温度变为多少?6、(2)精储计算1、在连续精微塔中分离含苯50%(质量百分数,下同)的苯甲苯混和液。要求储出液组成为98%,釜残液组成为1%(均为苯的组成)。求:甲

13、苯的回收率。2、在一两组分连续精微塔中,进入精储段中某层理论板n的气相组成yn+1为0.75,从该板流出的液相组成Xn为0.65(均为摩尔分数),塔内气液比V/L=2,物系的相对挥发度为2.5,求:(1)从该板上升的蒸气组成yn;(2)流入该板的液相组成Xn-1;(3)回流比R。3、某连续操作精微塔,分离苯甲苯混和液,原料中含苯45%,储出液中含苯95%,残液中含甲苯95%(以上均为摩尔分数)。塔顶全凝器每小时全凝28000kg蒸汽,液体在泡点下回流。提储段回流液量为470kmol/h,原料液于泡点进料。求:(1)釜残液和储出液的流量(W和D);(2)回流比R4、在一常压连续精微塔中,分离某两

14、组分理想溶液。原料液组成为0.4(摩尔分数,下同),储出液组成为0.95。操作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1.5倍,进料热状况参数q为1.2。操作条件下物系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塔顶采用全凝那,计算精微段自塔顶向下的第二层理论板上升蒸汽的组成y2。5、在一两组分连续精微塔中,进入精储段中某层理论板n的气相组成yn+1为0.75,从该板流出的液相组成Xn为0.65(均为摩尔分数),塔内气液比V/L=2,物系的相对挥发度为2.5,求:(1)从该板上升的蒸气组成yn;(2)流入该板的液相组成Xn1;(3)回流比R。(3)吸收计算1、拟在常压吸收塔中用清水吸收空气中的氨,已知入塔空气中氨气含量为1.3%(体积

15、百分比),要求氨的回收率为99%,已知塔内操作气流密度为180kmol/(m2/h),实际用水量为最小用水量的1.5倍,操作条件下的气液平衡关系可表示为y=1.2x,气体体积总传质系数Kya为360kmol/(m%)。因为气、液相浓度都很小,可近似认为气、液流密度均为常数,且X=x,Y=y,计算填料层高度。2、在填料层高度为4m的常压逆流吸收塔内,用清水吸收空气中的氨。已知入塔空气中含氨5%(体积),实际液气比为0.98,又已知在该塔操作条件下,氨水系统的平衡关系为y=mx(m为常数;x、y分别为液、气相中氨的摩尔分率),且测得与含氨1.77%(体积)的混合气充分接触后的水中氨的浓度为18.89g/1000g水。求:(1)该填料塔的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m;(2)现水温上升,其它操作条件不变,试分析气、液相出塔浓度如何变化?3、在逆流填料吸收塔中,用清水吸收含氨5%(体积)的空气氢混合气中的氨,已知混合气量为2826m3/h(标准状况),气体空塔速度为1m/s(标准状况),平衡关系为ye=1.2x,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ya为180.0kmol/(m3h),吸收剂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