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4届文艺生政治辅导学案(四)生活与哲学一、知识导图:二、易错易混第一单元1、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提醒: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3、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4、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
2、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提醒: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提醒:二者不能等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8、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3、)9、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提醒: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1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提醒: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12、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提醒:实践的观点才是。)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醒: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第二单元1、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提醒: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2、
4、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提醒:防灾减灾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只是顺从自然。)3、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提醒: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客观规律。)4、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提醒: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5、运动是有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绝对的。(提醒: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6、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提醒:规律是客观的,可以认识利用但不可以改变。)7、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提醒: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
5、一起来,但二者并不总是统一的。)8、规律有好坏之分,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提醒:规律是客观的、物质的,没有好坏之分,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9、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提醒:颠倒了二者的关系。)10、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提醒: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11、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提醒: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2、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提醒:无论是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13、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提
6、醒: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1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提醒:“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15、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提醒: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16、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提醒: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17、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提醒:认为意识决定存在,是唯心主义观点。)18、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提醒:正确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19、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
7、反映。(提醒: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20、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提醒: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21、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提醒:实践决定认识。)22、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提醒:认识的发展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认识的水平与程度与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有密切关系。)23、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提醒: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24、真理是永恒不变的,世界上存在终极真理。(提醒: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也不存在终极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8、25、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提醒: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26、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提醒: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7、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提醒: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28、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提醒: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29、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提醒:实践是认识
9、的唯一来源,认识的途径有实践和间接经验。)30、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提醒:不论认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31、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和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提醒: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获得认识的途径包括实践和间接经验。)3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提醒:实践才是唯一标准。)33、“三个有利于”标准否认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提醒:“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把人们实践的结果作为标准,就是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活实践作为标准,它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
10、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34、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提醒: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5、真理是客观的,所以是无条件的。(提醒: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的客观性强调的是,在真理所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内,它是正确的。)第三单元1、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提醒: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提醒:实践不能割断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3、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提醒: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
11、客观的。)4、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提醒:整体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5、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提醒:关键部分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6、事物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提醒: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7、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提醒: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8、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提醒:必须在一定条件下。)9、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提醒:并非任何运动和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才可能是发展。)10、发展就是
12、曲折的运动。(提醒: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1、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提醒: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前进与上升。)12、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提醒:量变与质变有本质区别。)13、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提醒: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并不是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14、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质变。(提醒: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量变。)15、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提醒:联系是有条件的。)16、任何变化都是发展。(提醒: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17、新出现的事
13、物就是新事物。(提醒: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不能用时间标准来判断。)18、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提醒: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向上的质变。)19、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提醒:矛盾具有客观性,不能消除矛盾。)20、战争中的中日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提醒: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21、即使客观条件不变,主次矛盾也可能相互转化。(提醒: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才可能相互转化。)22、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通过次要矛盾起作用。(提醒: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次要矛盾通过主要矛盾起作用。)23、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矛盾可以调和,不可
14、以缓和。(提醒: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可以缓和,不可以调和。)24、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提醒: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25、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提醒:不能将两方面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2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提醒: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27、人们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东西,而这些事物中包含着矛盾,所以意味着人可以有意识地“制造”矛盾。(提醒:矛盾的产生与消亡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
15、出来的。)28、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提醒: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29、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提醒: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30、主要矛盾就是急需解决的矛盾。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提醒:二者不能划等号,因为在特殊的情况下,却要先解决好次要矛盾,才能解决好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解决主要矛盾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31、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提醒:实践是创新思维的源泉。)32、制定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提醒:正确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33、理论创新决定实
16、践创新。(提醒:实践创新决定理论创新。)3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创新。(提醒:实质是扬弃。)35、创新是人们思维的产物。(提醒:创新离不开人的思维,但创新归根到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36、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提醒:不是全盘否定,而是辩证否定或扬弃。)37、创新就是科技创新。(提醒:创新包括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第四单元1、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提醒: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2、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提醒: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醒: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不是人的欲
17、望,而是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提醒:只有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5、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醒: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只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只有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6、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提醒: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其主体不是全部。)7、人民群众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提醒: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有内涵。)8、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8、。(提醒: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的基本矛盾。)9、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提醒: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10、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提醒: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11、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提醒:正确的价值选择有其客观评价标准,即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12、客观条件无法影响到人的成功。(提醒:客观条件直接影响个人的成功。)13、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提醒
19、: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推动作用,错误的价值观起阻碍作用。)14、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提醒: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还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15、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享受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满足。(提醒: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16、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提醒:既要看物质贡献,也要看精神贡献,把二者区分开来是错误的。)17、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0、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基础。(提醒: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基础。)18、机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首要条件。(提醒:机遇是客观条件之一,除此之外还需主观努力。)19、追求个人利益就是坚持个人主义。(提醒:个人利益是指个人生活、工作和发展的物质文化需要。它与个人主义根本不同。个人主义是一种一切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愿望而不惜损害他人利益的思想体系。我们应当尊重每个人的正当个人利益,反对个人主义。)三、主干知识、应知应会(应对主观题,每天诵读、记忆)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第37页) 原理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
21、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第38页) 原理内容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4点;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2点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2)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规律客观性和主
22、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34)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但是人们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是认识基础原理(第44页) 原理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
23、一的观点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第47页) 原理内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原理(48-49)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唯物辩证法(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第54页
24、)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是普遍联系的。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第55,56页)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第56页)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
25、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5、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第57页) 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两者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政体意识)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局部意识)(
26、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2、发展的实质原理(第63页) (1和2可合并为一个原理)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65页)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促使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27、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4、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66)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方法论: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促成质的飞跃; 5、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第32页)原理内容: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在肯定运
28、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要肯定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三)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1、矛盾即对立统一原理(第67页) 原理内容:矛盾即对立统一。(或任何事物都包括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第69页) 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
29、矛盾。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第70页)原理内容: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71-72)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
30、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72-73)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73) 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31、7、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73)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四)辩证否定观(创新观)1、辩证的否定原理 (第75页)原理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第77页)原理内容:辩
32、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的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破)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立) 历史唯物主义(一) 历史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87和88 原理内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
33、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92-95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求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可以加上十二课: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89和90 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具有
34、反作用。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方法论: 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二)价值观、人生观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97,98原理内容: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 2、个人与社会相统一原理-109 原理内容:社会发展是个人
35、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 方法论: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102-106 原理内容:(1)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方法论:(1)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的必由之路;(根本途径)(2)坚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主观
36、条件) 四、方法指导1、高考能力考核目标: 获取和解读信息读的清; 调动和运用知识记得住、想得到; 描述和阐释事物写的清; 论证和研究问题说的透; 上述能力考查目标实际上是思维的过程,通过思维结果可以推测考生知识水平、能力结构、思维品质。2、哲学复习具体策略: 要依据考试说明要求,要注意从“宏观中观微观”建立三观知识体系。 宏观把握就是要构建整个模块的知识体系,总体上了解各个单元的主题和核心知识。 中观层面可以是每一课、每一框中的主干知识的综合,构建知识体系;或是以主题词的形式,形成本主题的知识集成块,如物质观、联系观、实践观等。 微观落实就是要按考试说明规定的考点,夯实每一个知识点3、高分策
37、略:重视哲学基本原理和知识的落实,夯实学科基础。尽可能避免因对原理表述不完整、不到位而失分;加强信息提取和接的能力训练,准确规范使用专业术语。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结合,分析和总结相结合,准确归纳材料信息,并正确转化为专业术语;哲学知识教学应注重哲学思维能力和方法的培养。要做到真理解、能辩误、会运用,不能只停留在记忆上,要提高辩证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摸索答题规律,找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思维方式上的偏差,解题规范上的纰漏,从而寻求有针对性地突破提高。五、典型例题1、宏观知识体系例证: 宏观知识体系是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在考试中进行知识迁移的基础。例1:(2011.福建)材料三 福建是海洋大
38、省,大陆海岸线长达3051公里,约占全国的1/6,居全国第二。“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5:47:48相比,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偏大。材料四:略在分析材料三、四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的过程中,你运用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知识?并说明你是如何运用的。(12分)2、中观知识例证:要求学生掌握每一板块的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一定要归类整理知识。例2:(2010.广东卷)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 对于外来语、网络
39、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3、微观知识例证:主要针对小切口、深挖掘的选择题和综合题。知识切入口非常小,但切的很深。要求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去思考每一个主干知识。例3: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40、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例4: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存在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中央要求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3年为抑制通胀形势,并保障经济继续平稳运行,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2014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要求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在不同领域都要充分体现分类指导、有扶有控
41、的原则。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得调整及调控原则得提出是如何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9分)六、海南近三年文化生活主观题2011海南高考1、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观点说明“芭比之父”通过“研究失败的花朵而赢得成功的芬芳”的原因。(6分)2、结合材料,根据辩证否定原理谈谈“芭比之父”获得成功给我们的启迪。(7分)2012海南高考1、辨析题:有人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发挥优点,而不是克服缺点。”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辨析。(10分)(2)材料表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对此加以说明。(8分)2013海南高考1
42、、甲县和乙县在植树造林活动中都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成效殊异。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分析其成效殊异的原因。(10分)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8分)2014届文艺生政治辅导学案(四)生活与哲学 答案 例1:答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既考虑福建海洋经济自身的发展又立足福建经济建设的全局。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看到福建海洋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也看到它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曲折。 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福建省情,制定建设海洋强省的发展规划。解析:本题以海洋经济发展为背景材料设问,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第(4)问,分别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解读即可。 例2:答案:(发展的普遍性)发展具有普遍性。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发展得实质)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javaweb花店课程设计
- 《民法原理与实务》课件-共同侵权行为
- android打地鼠课程设计
- 14拨叉钻孔课程设计
- 中班学写汉字课程设计
- 中班建党节课程设计
- 文书档案案卷目录
- 世界各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名
- c 课程设计小程序
- unity项目课程设计
- 2024-2030年中国聚醚醚酮树脂行业前景动态及发展方向预测报告
- 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七年级英语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南京卷)含解析
- 冠心病课件完整版本
- 走近大诗人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标志设计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工程结算资料清单
- 部编版(2024)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5课《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
- 2024年8-9月高三名校模考语用题精(四)含答案
- 附件2:慢病管理中心评审实施细则2024年修订版
- 2024年山东省“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专项行动(工贸行业)考试题库含答
- 2024酒店与单位协议价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