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学案(教师)_第1页
琵琶行学案(教师)_第2页
琵琶行学案(教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琵琶行学案(教师版)琵琶行学案【课前热身】 1、了解与课文有关的知识: “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解释说:“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云:“体如行书曰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行”,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2、走进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生于河南新郑。少年时期,避乱江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

2、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元和十年李师道、王承宗遣人刺杀宰相武元衡,居易上书请急捕贼,以雪国耻,为当政者所恶,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出任杭州、苏州刺史,又内召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太子少傅等职,以刑部尚书致仕。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他的人生观是:“穷则独善其声,达则兼济天下。”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则代表了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

3、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他的讽谕诗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现存诗近三千首。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唐宪宗元和十年(815)6月3日,在河北拥兵自重的藩镇李师道、王承宗派遣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恨。白居易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已经离开了谏官的位置。那些人说他不该越职言事,并诬称白居易写过“新井”和“赏花”的诗(其实是子虚乌有),不顾忌他母亲是因看

4、花坠井而死的,大逆不道。其中真实的原因是,白居易在前此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期间,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还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像卖炭翁等,得罪了很多权贵。这一次政治打击在白居易的一生中是最为沉重的。从此,他虽然也不失关心国计民生的赤子之心,但干预政治的热情却大大减退。(诗中诗人所表现出的压抑和苦闷。)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到江边送客,离别在即,惆怅萦怀。忽然,从水面飘来的琵琶声,凝住了时空,吸引了主客,由此演绎出一段琵琶女的故事,更因之产生了一首脍炙古今的诗篇。3、凭吊白居易诗四首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

5、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宣宗吊白居易年光过眼如车毂,职事羁人似马衔。若遇琵琶应大笑,何须涕泣满青衫。 北宋·夏竦题江州琵琶亭乐天当日最多情,泪滴青衫酒重倾。明月满船无处问,不闻商女琵琶声。 北宋·叶桂女题江州琵琶亭枫叶芦花两鬓霜,樱桃杨柳久相忘。当时莫怪青衫湿,不是琵琶也断肠。 明·杨基题江州琵琶亭4、白居易诗四首: 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在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长相思汴水流,

6、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酒杯长精神。邯郸冬至注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在唐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白居易著有白氏长庆集,今存诗近三千首。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时 期生活特点诗歌特点前期(从入仕到贬江

7、州司马前)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后期(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正音一 【预习检测:】1、快速阅读,疏通字词 铮(zhng) 迁谪(zhé) 浸(jìn) 悯然(mn恬(tián)然 转徙(x)枫叶(fng) 荻(dí)花 捻(nin) 红绡(xio) 间关(jin) 湓(pén)浦憔悴(qiáo cu&

8、#236;) 霓裳ícháng 阑á干 钿头diàn 呕哑u y 嘲哳zho zh 浔(xún)阳 收敛(lin) 管弦(xán) 乍(zhà)破幽咽(yè) 收拔(b) 裂帛(bó) 银蓖(bì) 暂(zàn)歇水浆迸(bèng) 声声思(sì) 银篦(bì) 铁骑(jì) 六幺(yo)冷涩(sè) 沉吟(yín) 商贾(g) 春江花朝(zho) 悄无言(qio)2、理解下面词语命酒:派人整备酒宴。 悯然,伤心的样子。 恬然

9、:安乐的样子。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 委身:托身。这里是嫁的意思。 漂沦:漂泊沦落。掩抑:掩蔽,遏抑。 等闲:随随便便。 却坐:退回(原处)坐下。 快弹:畅快3、一词多义命 感斯人言 (话,名词) 遂命酒 (吩咐,命令)言 凡六百一十六言 (字,名词) 命曰琵琶行 (取名,动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 (说,动词)是数 使快弹数曲 (几,数词)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这,代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 (数量,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 (是,动词)暂凝绝不通声暂歇 (短暂,副词)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顿时,副词)信4、词类活用梦啼妆泪红阑干(泪,名词用作动词,流泪)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名

10、词作状语,在夜间)商人重利轻别离 (重、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遂命酒 (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钿头银篦击节碎 (形容词用作动词,敲碎)5、古今异义辨析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因为长句 (古义:于是作。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整理。 今义: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以前。 今义:朝前)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指神态、脸色、姿容。 今义:指色彩。)铁骑突出刀枪呜。 (古义:指冲出来。 今义:指鼓出来。)又闻此语重唧唧。 (古义:指叹息声。 今义:指低声交谈;虫鸣;自语。)凝绝不通声暂歇。

11、 (古义:指表示短暂的时间,只指时间短。 今义指“暂时”,含有与将来对比的意思。)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指年龄大。 今义:指兄弟排行第一。)6、特殊句式本长安倡女。 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感斯人言。 送客湓浦口。谪居卧病浔阳城。 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主人下马客在船。( 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倒装句。 互文句。)【 合作探究 】一、诗前小序: 1、口译小序成现代汉语。 2、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小序交代了时间(元和十年)、地点(湓浦口)、人物(作者和琵琶女)和故事的主要经过(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听琵琶女演奏和为琵琶女作曲),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3、小序的

12、作用是什么?点明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4、小序中有这样一句话“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对此,你有何看法?作者是否真的“恬然自安”,是否真的“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恬然自安”者,是话中有话,实际是说遭受贬谪的苦闷始终萦绕心头,一直无法自安,而“迁谪意”当然也不是“是夕”才感受到的。这两句反话,既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抑郁愤慨之情,也是强调这次与琵琶女偶然相遇的事件给他的感受之深,是扣住“同是天涯沦落人”来说的。二、第一段:夜送客闻琵琶声1、赏析“浔阳江头夜送客”:仅用七个字,就点出地点、时间、人物,拉开故事的序幕,语言平易,如话家常,又高度凝练。作者

13、选取了秋天两种有代表性的植物红的枫叶,白的荻花,来点染环境,描绘出一幅萧瑟的清秋景象。2、“主人下马客在船。别时茫茫江浸月”四句,叙写离情别意,有景有情,情景相生。、“主人下马客在船”句用了什么样的手法?互文:主客一起下了马上了船。 又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东西植松柏,南北种梧桐。、“无管弦”三字在情节的展开上有什么作用 “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醉不成欢”说明酒虽多,却不成欢,言外之意就是心情郁闷,举杯浇愁愁更愁。诗人心情郁闷仅仅是因为不成欢吗不是,是为了什么是离别,朋友的即将离别才是诗人心情郁闷的真正原因。、从文中找出一个字来概括诗

14、歌所渲染的气氛特点。一个“惨”字不但渲染了气氛的特点,而且含蓄地吐露了诗人的悲抑心情。船外是江面茫茫,月影沉壁。诗人的离情别绪,有如荒江冷月。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而且也为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环境气氛。、诵读背诵第1段,探究:秋天月夜送别情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诗一开始用景物烘托环境气氛,红枫、荻花,秋意萧索,使人油然而生悲凉;加上正是送客离别之际,越发让人伤怀;更何况送客连助酒的音乐都找不到,扫兴到了极点。惨白的月光孤照茫茫江水,诗人一开始就把萧索悲凉的氛围渲染得非常强烈,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景色和气氛描写很好,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

15、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琵琶女的突然出现作了准备。 (体会:写秋景,送友人,暗含一丝凄凉和伤感。漂泊的境遇,心灵的知音使得二人发出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长叹!浔阳江畔,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月光,飘飞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进了经典,他那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5全诗写琵琶女演奏写了几次?三次: 第一次:“主人忘归客不发”惊异第二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醉第三次:“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伤悲6.思考:写第

16、一次琵琶声的作用是什么是怎么写的作用: 1、引出琵琶女,开启下文;2、激发诗人好奇感,为下文诗人的“邀见”做铺垫。方法:侧面烘托7思.考: 结合文章第三段内容我们能否发现琵琶女曲调的起伏变化,从而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教师点拨:“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大珠小珠落玉盘”,此时琵琶声欢快明朗,清脆悦耳,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春时代。“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年轻的她色艺超群,名噪京华;“间关莺语花底滑”至“此时无声胜有声”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年长色衰,又值社会动乱,“门前冷落鞍马稀”,不得已“嫁作商人妇,“转徙于江湖

17、间”;“银瓶乍破水浆迸”至“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高涨,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轻别离”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也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的愤怒控诉!8.琵琶女为诗人演奏的乐曲的不同部分,音乐形象有何不同喻体旋律特点喻体旋律特点急雨急促沉重私语轻柔尖细珠落玉盘清脆圆润莺语花底悠扬婉转泉流冰下缓慢低沉冰泉冷涩沉咽暂歇银瓶乍破,铁骑刀枪激昂雄壮裂帛戛然而止9.思考:本诗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技艺时,用了哪些手法? 正面描写:描写其演奏过程。1)运用比喻、博喻2)叠词的使用:“嘈嘈、切切”等,增加了语言的音乐感和韵律美。3)叙议结合,曲中带

18、情 。 侧面描写:听众的反映作用:突出音乐引人入胜,感人肺腑的效果,表现琵琶女演奏技巧的高超。深化诗歌意境。一、 人物与主题研讨10分析诗人和琵琶女形象。1)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有什么共同点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2)“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京倡商妇怨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读P40注释、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京官谪官恨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3)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诗人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参考答案:诗人认为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女昔日才貌双绝,现今年长色衰,漂沦憔悴;诗人昔日才高位显,名动京师,如今被贬放逐,同样飘沦憔悴。今昔鲜明的对比,同病相怜。一伤琵琶女身世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二伤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