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修民法刑法知识点_第1页
大学思修民法刑法知识点_第2页
大学思修民法刑法知识点_第3页
大学思修民法刑法知识点_第4页
大学思修民法刑法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学思修民法刑法知识点作者:日期:民法1930年,中国第一部民法典中华民国民法典。1 9 86年,新中国第一部民事总则民法通则。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民事基本法、民事单行法(合同法)、民事特别法(海商法)。民法调整对象的三个要素:平等主体、财产关系、人身关系财产关系是以财产为媒介发生的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社会关系,属于物质 的社会关系。包括:1)静态财产关系:物权2 )动态财产关系:物权人身关系是指与特定人的人身不可分离而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社会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1 )人格关系:名誉权、肖像权、

2、姓名权、名称权、身体健康权(2)身份关系:荣誉权、亲权(父母子女关系)、监护权、配偶权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1、任何当事人都只能以平等主体的资格参与民事活动,不得因职业、身份、年龄、民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或所有制性质和经济实力的差异而处于特权地位。、当事人平等地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当事人的民事权利平等地位受法律保护即在适用法律上不得因民事主体的不同有任何特殊。自愿原则:1、是指民事主体在不违反强行法的情况下 ,依自己的意愿安排和法关系。其实质是:尊崇选择。其基本内核:自主参与、 自己责任。2、适用:A、财产关系适用空间大增;B、人身关系方面

3、适用空间不大(仅在婚姻、收养关系中)3、限制:目的:防止主体追求利益可能危及他人权利或利益。例:最低工资制对企业报酬之限制。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要对等,所进行的民事活动是互利的,不允许一方损害另一方或第三者的利益。等价有偿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 要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进行等价交换,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不允许一方无偿占有、 调拨或剥夺他人的财产,或进行不等价交换而侵犯他人的利益。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当真诚相待,恪守信用,不允许尔虞我诈、弄虚作假,用不正当的手段牟取利益。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依据民法通则规定,公民和法人享有的民事权利、承担的民事义务受法律保

4、护。但是,行为人在行使自己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国家、集体和社会公共利益。民法禁止行为人滥用民事权利,并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加以规定。禁止民事权利滥用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利益、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民事法律关系是丄由民法规范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具体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内容和客体。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简称民事主体,就是参与民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主要是自然人和法人,在某些特定场合国家也可以成为民事主体。2、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3、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之间

5、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标的。其中包括物、行为和智力成果。我国的民事主体主要包括公民(自然人)和法人。公民与自然人不同:公民通常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我国公民是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自然人包括本国公民,也包括外国 人和无国籍人。在民法通则中公民与自然人相等同。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公民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这种资格是自然人和法人能够从事民事活动,实际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先决条件。因此 ,民事权利能力是任何民事主体所必须具有的前提条件;否则,不能成为民事主体。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开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出生:断带呼吸说。死亡:自然死亡、宣告死亡。自然死亡:亦称生理死亡

6、,指公民生命绝对消灭。 确定死亡的具体时间,以医学上公认的死亡时间为准。现代医学主张停止呼吸、 心脏停止跳动后、脑细胞死亡,生命完全终结时为自然死亡的标志。由于医学的发展出现了人体器官保持动作的方法,遂有脑细胞死亡说为标 准的趋势。宣告死亡:亦称法律推定死亡,指公民失踪经过一定时间,经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由人民法院通过司法程序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度。两种死亡,同样引起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终止,使婚姻法律关系消灭,遗产继承人开始动作。第二,须下落不明连续时间满两年。第四,须经民事诉讼特别程序由法院审理宣告。第一,须有公民下落不明的事实。第三,须有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第一,须有公民下落不明的事实;第二,须

7、下落不明连续时间已满规定期限。一般的为4年,意外事故的为2年。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死亡的条件是: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的条件有:第三,须有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第四,须经民事诉讼特别程序 ,由法 院审理后判决宣告。法院判决 宣告的死亡日期,即为失踪人 被推定死亡的日期。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将权利由可能转变成现实,必须要有自然人的行为。民事行为能力分类标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的,是一种可能性权利,要:年龄、主观形态1、: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

8、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他们的民事活动由其法定代理十周岁以上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行为能力的人。他们可以进行与其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后进行。,能以自己的劳3、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满十八周岁、理智健全的公民具有完全的行为能力。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 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代理指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 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2、代理人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为意思表示。4

9、、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代理行为的法律特征是:1、代理人以实施意思表示为职能。代理的种类:1、委托代理:3、代理人应在代理权限内独立为意思表示。按照代理权产生的根据不同,可以把代理分为是代理人根据被代理人的委托授权行为所产生的代理,这种代理是代理人根据被代理人委托的意思表示,将代理权授予代理人。2、法定代理:3、指定代理是指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立的代理。:是指根据主管单位或人民法院的指定而产生的代理。债的概念:债是指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2?债的关系的客体可以是债的特征: 1、债的关系的主体具有特定性。即债权人和债

10、务人都是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社会组织。物或知识产权,也可以是行为。4?、从发生的根据3、债权的实现,必须依靠债务人履行债务的行为;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债权人的权利就得不到实现。上看,债可以因合法行为而发生,也可以因不法行为而发生。,它是最普遍的法民法通则规定,债的发生根据主要有:1?、合同所生之债: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律事实,是债最主要的发生根据。因侵权行为在侵害人和受害人之间会产生损害赔偿的债2、侵权行为所生之债:侵权行为是指非法侵害他人的人身权或财产权的行为。权债务关系,所以它也是债的发生根据。3、不当得利所生之债: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或者合同的根据,使他人受

11、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 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4、无因管理所生之债: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 ,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自愿为他人管理事务或财物的行为。无因 管理发生后,管理人与受益人之间产生债权债务关系,管理人有请求受益人给付报酬及偿付为管理其事务支出的必要费用的权利。债的担保方式有:保证、抵押、定金、留置1、保证:时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行为。?保证必须以书面约定为凭。国家机关、学校、医院等不得为担保人。2?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向债权人保证

12、履行合同义务,债权人有权以质物折的行为。提供财产一方不履行合同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抵押物折价或者以变卖抵押物的价款优先偿还。禁止流通和禁止强制执行的 财产不能作为抵押物。3、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财产或财产权利移交债权人占有作为债权担保的行为。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价或以拍卖、变卖质物的价款优先受偿。我国担保法规定质押包括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两种。4、 定金:是指为确保债务履行,一方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量货币的行为。给付定金的一方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一方不履行债务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接受定金一方不履行合同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5、留置:是指合同的一方当事人由于对方不履行

13、合同,对已经占有的对方财产采取的扣留处置措施。扣留期限届满,对方当事人仍不履行合同义务时,留置人有权依法变卖扣留的财产,并从价款中优先得到偿还。人身权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与其人身生命、身份延续不可分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人身权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它不可转 让,也不得剥夺和继承。人格权:是指法律上享有民事主体资格所应具备的权利。主要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1)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如署名权。(2)监护权。(3)自由权。?身份权:是指民事主体因某一特定的身份而产生的权利。主要包括: 公民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身份权。死者没有肖像权。继承: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

14、序的划分,除依据血缘关系和亲属关系以外,还有权利义务关系。一般情况下,第一顺序继承人与被继承 人之间的生活依赖程度及所尽扶养义务要大于第二顺序继承人,所以优先继承;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继承权根据双方是否形成抚养 关系来确定;丧偶的儿媳对公婆、丧偶的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列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在同一顺序中,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的可多分遗产。 殖扶养能力而不尽扶养义务的继承人 ,应当不分或少分遗产;继承人对被继承人有遗弃、虐待、甚至故意杀害的行为的,其继承权依法丧失。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我国法定继承分为两个顺序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代

15、位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可以代替被继承人的子女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的法律制度。代位继承只适用于法定继承。转继承:转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死亡,其应继承的遗产份额,转由他的继承人继承,又称再继承或第二次继承。遗嘱:遗嘱是公民生前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个人财产和其他事务预先作出处分并于其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的一种法律行为。 遗嘱有遗嘱继承 和遗嘱赠与(即遗赠)两种。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死后,按他生前所立的遗嘱内容,将其遗产转移给指定的法定继承人的一种继承方式。遗嘱继承又叫指定继承。 遗赠遗赠是指公民以遗嘱方式将其遗产的一部分或全部赠给国家、集体组织

16、、社会团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人。刑法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以国家的名义规定的关于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者适用何种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广义的刑法,是指除刑法典之外,还包括单行刑事法律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规范。狭义的刑法,是指规定犯罪与刑罚的一般原理和各种具体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刑法典。1 9 97年3月1 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后的刑法,由原来的192条增加到现在的4 5 2条,包括总则、分则和附则。新刑法自1 997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统一而比较完备的刑法典,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

17、具有重要意义。刑法的基本原则:1、 罪刑法定原则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2、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3、罪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犯罪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刑法的效力:1、刑法的空间效力: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在空间适用范围上,我国刑法以属地管辖原则为主,兼采属人管辖原则和保护管辖原则,并有保留地采用了普遍管辖原则。2、刑法对人的效力:刑法对我国公民的效力、刑法对外国人的效力。3、刑法的时间效力:

18、刑法的生效时间和失效时间刑法的溯及力:刑法溯及既往的效力,亦称刑法溯及力 ,是指新的刑事法律制定后,对其生效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 适用的规定。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是没有溯及力。我国刑法溯及力采取从旧兼从轻的原则。犯罪:我国刑法第1 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

19、犯罪。一定义阐明了犯罪的阶级实质和基本特征,它是认定犯罪,划分罪与非罪界限的法律依据。犯罪构成:是指依照刑法的规定,确定某一具体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犯罪都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主面这四大要件。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说明侵犯某种客体的行为的诸客观事实。这种外在的表现的事实特征主要是:危害行为,行为对象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等。危害行为:刑法上的危害社会行为,是指表现人的意志或意识并危害社会的行为。作为和不作为:作为是指犯罪人用积极的行为(既包括自己亲手实施,也包括

20、借助无责任能力人或动物等实施的形式)危害结果,1、。不作2、3、4、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情况。行为对象:行为对象是指危害行为所作用的享有合法权益的主体(人)或物质表现(物)。危害结果:刑法上的危害结果是危害行为给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造成的具体侵害事实。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2 0年。犯罪主体:是指依照刑法规定,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行为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人。依据我国刑法,犯罪主体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1、自然人作为犯罪主体 。2、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认识自己行为的

21、性质、意义、作用和后果,并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方向和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 ,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 ;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

22、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的行为以及行为所引起的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犯罪的主观方面主要包括:1、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2、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3、目的和犯罪动机。 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主

23、观上通过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犯罪动机是指刺激、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 心起因或思想活动。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指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危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行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 财产和其他 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行为。正当防卫条件:1、必须是对实际存在的具有社会危害性和侵害紧迫性的不法侵害行为才能实行正当防卫。2、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才能实行正当防卫。3、必须是对实施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正当防卫。4、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5、防卫的目的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权利免受不法侵害。紧急避险: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

24、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以损 害另一个较小合法权益而保全较大合法权益的行为。由于紧急避险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国家、集体或公民利益的损失,因而不负刑事责 任。2、必须是对实际存在的正在发生的危险而采取。3、避险行为必须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而实施。如果超过4、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害。了必要限度,应负刑事责任,但应酌情减轻或免除处罚。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形态 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了实行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形态。 犯罪的预备具有三个特征:1、行为人具有为便于实行和完成某种犯罪的主观意图。2、行为人在客

25、观上实施了犯罪的预备活动。即实施了准备工具和创造条件等犯罪的预备行为。3、行为人在犯罪预备阶段停止下来 ,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2.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在着手实行犯罪后,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一种犯罪形态。 犯罪的未遂具有三个特征: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2.犯罪未得逞。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特征:1、必须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犯罪的实行过程中。2、必须自动停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3、必须彻底放弃继续实施该罪的意图。犯罪的既遂:是指行为

26、人所故意实施的犯罪行为已经得逞的形态。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三个要件:1、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责任能力的人共同实施犯罪。2、各个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活动。3、各个共同犯罪人在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共同犯罪的形式:1、事先没有通谋的共同犯罪2、事先通谋的共同犯罪3、犯罪集团:这是指三人或三人以上为了多次或经常进行一种或多种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犯罪集团是一种危害性最大的共同犯罪形式。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刑事责任 :主犯:凡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是主犯。主要包括:1、组织、领

27、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2、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3、其他在犯罪集团或者一般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从犯: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是从犯。胁从犯: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是胁从犯。教唆犯:用授意、劝说、收买、利诱、威吓等教唆行为,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是教唆犯。1 .在客观上必须有教唆他人实行犯罪的行为。构成教唆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2.在主观上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刑罚体系: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并按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各种刑罚方法的总和。我国的刑罚分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

28、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四种。主刑:主刑又称基本刑,是只能对犯罪分子独立适用的主要刑罚。 主刑分为以下五种:1、管制:是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的自由,由公安机关执行和群众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管制的期限为 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 3年。2、拘役: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它适用于罪行情节较轻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1年。3、 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是剥夺犯罪人一定期限的自由,实行强迫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的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在3个月以上2年,须长期关押改造的犯罪分子。拘役的4、无期徒刑: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人终身

29、自由,实行强迫劳动改造的一种刑罚,并且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劣,需要永久与社会隔离的严重犯罪分子,是仅次于死刑的重刑。5、死刑:死刑是剥夺犯罪人生命的刑罚方法,是刑罚中最严厉的惩罚方法,适用于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死刑要进行复核制度。死缓制度是指对于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但尚未达到最严重的程度,罪该判处死刑但非必须立即执行的犯罪分子,可以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强迫劳动,以观后效。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确有悔改 如果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减为 如果抗拒改造情节恶劣,查证属实的用于危害很大,情节恶但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减为无期徒刑。15年以上2 0年以下有期徒刑。,按死刑核准问题的有关规定,执行死刑。附加刑:是指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附加刑有:1 、罚金: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2、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犯罪人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一种刑罚。3、没收财产:是将犯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强制无偿收归国有的一种刑罚。4、驱逐出境:是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的刑罚。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 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 恶性深,对社会的危险性大,应当从重处罚。构成累犯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前罪必须是故意罪,并且被判处有期徒刑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