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最新部编古诗词详解年级篇目首句页码一年级1、*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P22、*悯农(唐 李绅)锄禾日当午P3(上)3、*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P4(4)4、*风(唐.李峤qi a)解(jie)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P55、*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P66、*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P7一年级7、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P8(下)8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P9(7)9、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P1010、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P1111、*画鸡(明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P12序号及篇目要点1.1.咏鹅唐.骆宾王【背景】小时候的骆宾王,
2、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注释】 曲项:弯着脖子。歌:长鸣。拨:划动。【译文】鹅!鹅!鹅! ”面向监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桨一样。【赏析】先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第一句三个 鹅字,这种反复咏唱方法的使用,
3、表达了诗人对鹅的热爱,增强了感情上的效果。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鹅的声音高亢瞭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再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鹅儿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而两句中又白”红”目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回环往复,其妙无穷。这组对偶句中,动词使用也恰到好处。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
4、起了水波。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简介】骆宾王,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七岁时因作咏鹅诗而有 ”神通 之誉,曾经担任临海县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其诗气势充沛,挥洒自如,富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诗善歌行体,有骆临海集3序号及篇目2.悯农唐.李绅(其二)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背景】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
5、所作。【注释】:谷类植物的统称。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赏析】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 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至V “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 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 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 仅
6、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简介】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居相位4年。会昌四年因中风辞位。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病逝于扬州,终年74岁,归葬于故乡无锡。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收录于全唐诗序号及篇目3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简介古朗月行被选入全唐诗的第 163卷第26首。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了作者在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 权奸、
7、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注释1、呼作:称为。2、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3、疑:怀疑。4、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 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 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5、 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 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8、。6、团团:圆圆的样子。7、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 与谁一作“谁与”8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本诗中蟾蜍 则另有所指。9、圆影:指月亮。10、羿:我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尧命羿仰射十日 中其九。下 面的“乌”即日,五经通义:“日中有三足乌。”所以日又叫阳乌。11、天人:天上人间。12、阴精: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阴精也指月。13、沦惑:沉沦迷惑。14、去去:
9、远去,越去越远。15、凄怆:悲愁伤感。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晴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意深析】勺艺术人运用浪漫先写儿创作方对,通过气的
10、认想象,“小时传识的巧妙加工玉盘及又疑瑶抒镜,构在青云神奇而含”以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 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 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 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
11、, 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 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 英雄来扫除天下。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 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
12、个“白玉盘”、“白兔。当AlZ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蟾蜍”月亮既然已经来其而何?不清,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序号及篇目要点【背景】 此诗作年未得确证。有人认为,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三人一起在春天游泸峰山,山上景色秀美,一片葱郁。等及峰顶之时,一阵清风吹来,李峤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了这首诗。4.风【注释】 解:知道,懂得。三秋:秋季,一说指晚秋,农历九月。二月:早春,农历二月,一说指春季。过:经过。斜(xi 0 :倾斜,歪斜。唐 Ez李峤(qi oo)【译文】 可以吹落秋天金黄
13、的树叶,可以催开春天美丽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竹倾斜。/)=r 1M1 丿-【赏析】 此诗写出风的力量。前两句 写风”的季节功能: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写风”所到之处呈不冋景象: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 变化知晓。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赋、比、兴”为古典诗歌表现的基本手法。所谓的 兴”意指 兴发”感兴”由物及心,即因为外物的作用而产生内心情变”。叶落”与
14、花开”,诗人把叶落花开归因于风的作用,表现出作者观察的细微与内心的细腻。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Xi 0解落”,解”字用得好, 解”,是细心,是用心,是专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不狂不躁,让叶儿怡然清爽地离开了母体,找到了很好的归宿。 风之柔情让人感动。能开”,开”,是唤醒,是催生,是召唤,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儿,在风儿的轻轻抚摸下,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又将迎来一个美丽、美好、美妙的春意。解落”与能开”,把风的温存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深深地触动了读者那或许早有些漠然的心绪,重新唤醒人们对美好生命的感念。赋”意指直赋”赋陈”,由物即心,直面陈说,直接表白。风,过江”卷起千尺浪”, 入竹”引来万
15、竿斜”,此处,风之强悍,风之强劲,风之强势,冋之前风之温情,之柔情,之痴情形成强烈的反差。【简介】李峤,唐代诗人。在文学上造诣很深,诗文为当时人所称道,前与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相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和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合称 文章四友”,后被尊为 文章宿老”。也是武则天至唐中宗时期著名的御用文人,其诗多为咏风颂物之作,词新典丽,而内容较为贫乏。有集五十卷,已散佚,明人辑 有李峤集,全唐诗中有其作五卷 。序号及篇目要点【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注释】(1
16、)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春晓字画摄影 (2) 不觉: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3)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4)夜来:夜里5.春晓唐-孟浩然_【译文】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啁啾。 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缤纷的落花铺满庭院,不知道有多少。丿唐.孟浩口然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赏析】 此诗没有米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 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 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
17、觉醒来,听 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 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 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 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 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春晓是一首惜春诗,看似极为口语
18、化,却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跌宕起伏。作者以不知-知;知-不 知的句式,将春天的景物展现给读者。不知清晨,但是却知道报晓的鸟儿鸣叫;知道春风春雨的光顾,却不知道落英多少。诗人就是这样在反复周折的句式中来描写大好春光的。【简介】孟浩然(689 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 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
19、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 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虽不如王维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序号及篇目要点6.赠汪伦唐.李白【背景】李白的三篇七言绝句,分别为留别诗赠汪伦,寄远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 然之广陵。虽然题材不尽相同,但是却表达了李白 对朋友的一片赤子心肠。他本来已经上船,马上就要离开桃花潭了,忽然从岸上传来一阵欢快的歌声,原来是汪伦竟然一边唱着欢快的歌,一 边又蹦又跳地赶来给李白送行了。谁知他这看上去有点不近情理的举动,却正和了李白的
20、心思,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就真 诚地相处,如果一旦分手,那也就痛痛快快地分手,大家在一起悲悲切切的又有什么意思?可是当着众人的面,李白又不能扫了大家的兴,所以他就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弯子,说 哪怕桃花潭的水有一千尺深,也赶不上汪伦送我的这番情意呀!李白的言外之意,是在委婉地劝大家没有必要在分手时过于伤感、沉重而已。既不会凉了众人的心,又使得送行的气氛活 跃起来。这首小诗也成就了一段佳话,在潭东岸边,就有一处题有踏歌古岸的踏歌岸阁。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注释】汪伦:李白的朋友。踏歌:唐代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21、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 是实有其事)。不及: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要离开,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桃花潭水即使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伦相送之情。|不及汪伦送我情。【赏析】 诗歌的三、四两句,是用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为参照物,来衡量汪伦送行的情意。李白把一种抽象的感情用形象的事物来比附,又使人不局限于具体的物象之中,而让读者自己去心领神会。不及两字,也是颇具匠心的,不是直接将深千尺来比喻,而只说是不及,那么到底有多深呢?任何人都可能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而得出各自的结论,而在这种再创造的过程中,桃花潭水乡的千尺深巷,这十里的舞步相送
22、情节,也就深深地印在读者的脑海中了。【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 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 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颠峰。存世诗文千 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序号及篇目7.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背景】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
23、扬州旅舍,时李白 26岁。 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 【注释】静夜思:安静的夜晚产生的思绪。疑:好像。举头:抬头。床:此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今传五种说法。指井台。指井栏。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 又像古代的床。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 “窗”的通假字。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 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
24、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 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 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而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 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赏析】全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 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
25、夜思乡图,抒发了作者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前两句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其感受: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到了夜深人静 时,思乡情绪,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在月明之夜,尤其是月色如霜的秋夜更是如此。“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 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 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后两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 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
26、下,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 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 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序号及篇目要点8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松下问童子, 言师米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米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赏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 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
27、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 钦慕咼仰。松下问童子”,一个问字,就透露出诗人饱含仰慕之情,满怀希望而来。而童子的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满怀的希望一下子坠入失望,感情起伏跌宕,真如从沸点降至冰点。继而只在此山中”一句,又使失望之中萌生了一丝希望:隐者没有远去,或许还有见面的可能。可是云深不知处又让人迷茫:云海漫漫,深远飘渺,隐者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一问一答,几起几伏,曲折尽情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波 澜。最后,借助 云深不知处”的画面,任读者去眺望,去探求,去咀嚼 从迷家的画面中,去体会诗 人心中那一丝寻而不遇的惘然若失之感,得出自己的感受。【简介】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28、。汉族。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 (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 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 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二年(843),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序号及篇目要点9.池上唐.白居易【背景】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大和九年(835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一日游于池边,见山僧下棋、小娃撑船而作此组诗。【注释】山僧:住在山寺的僧人。对棋:相对下棋。下子:放下棋子。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29、白莲:白色的连化。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赏析】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 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
30、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 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 的水路痕迹。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冋大白话,富有韵味。【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
31、办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者,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序号及篇目要点【背景】杨力里到常州任职,这里淳朴的民风、农家的炊烟、小河的流水、美丽的田野都使他感到新鲜,一有空便攀登古城、 漫步郊野、河中泛舟,领略大自然的美景。一天他来到池塘边,只见一汪清泉分出细细的水流汇入池塘,杨柳拂水、影映碧 波,小荷刚刚钻出水面,几只蜻蜓或站或飞,虽没有粉红色荷花的点缀,倒也清新可爱。杨万里诗兴高涨,即成小诗一首。 后来杨万里感叹:以往写诗一味模仿,思路不畅没有灵气,如今顺
32、其自然,到也意尽诗来。1.210 小池 【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1 U/小丫池-【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木.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赏析】 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小池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 生机盎然。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
33、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 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 舍不得多流 点儿。于疋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 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二、四句把焦点缩小,与池中一株小何以及何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包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 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
34、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春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诗人触物起兴,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情趣的特定场景,把大自然中的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一 体,活泼自然,流转圆活,风趣诙谐,通俗明快。且将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 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 充满了诗情画意【简介】杨万里(1127 1206),子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木者名文学豕、爱国诗人、
35、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开禧二年 病逝,年八十。追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但只有四千二百首流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序号及篇目要点【背景】 画鸡是明代中后期时诗人为自己所画的一只大公鸡所提的诗,诗人画完这只高昂的公鸡后写好这首诗,在当 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泛滥的年代,托物言志,用通俗流畅的词语描绘了画作中那只羽毛雪白,冠顶通红的公鸡。11.画鸡【注释】 裁:裁剪,这里是制作的意思。将:助词,用在动词和来、去等表示趋向的补语之间。平生:平素,平常。轻:随便,轻易。言语:这里指啼鸣,喻指说话,发表意见。一:一旦。千门万户:指众多的人家。明.唐寅【译文】 头上的红色冠子不用特别剪裁,雄鸡身披雪白的羽毛雄纠纠地走来。它平生不敢轻易鸣叫,它叫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门都打开。头上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 一叫千门万户开。【赏析】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雄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天津市护师类之儿科护理主管护师模拟预测参考题库及答案
- 公务员食品行业考试题目及答案
- 计算机基础考试中的有效学习路径试题及答案
-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 一年级英语上册 Unit 2 Face Lesson 6教学设计 人教新起点
- 八年级物理下册 6.3 重力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沪版
- 第四单元 郊游 我的编创《秋虫音乐会》(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少版(2012)音乐二年级上册
-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1课家住平原
- 江苏省扬州市西湖实验学校高考地理 专题八 区域高考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 计算机中专试题及答案
- 快餐店创业计划书
- 2025年辅警招聘考试试题库及答案(全优)
- 【初中地理】西亚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下册
- 2024年4月27日福建省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 (一模)2025年广东省高三高考模拟测试 (一) 英语试卷(含官方答案及详解)
- 退役军人无人机培训宣传
- 退役军人保密教育
- 《园林微景观设计与制作》课件-项目二 作品展示
- 本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满足查重要求)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问题研究
- 2025年旅游专业面试试题及答案
- 液压升降平台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