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的歌》教案新部编本1_第1页
《泥土的歌》教案新部编本1_第2页
《泥土的歌》教案新部编本1_第3页
《泥土的歌》教案新部编本1_第4页
《泥土的歌》教案新部编本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 20 20 学年度 第 _学期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任教老师: xx 市实验学校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泥土的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歌曲放马山歌 ,让学生初步了解云南欢快、热情、豪放的特点,并能按照歌 曲的要求去演唱;2. 通过对陕西民歌脚夫调的欣赏与学习,激发学生喜爱民歌,感受民歌那“原生性”的 质朴美;3. 欣赏澧水船夫号子 ,熟悉了解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难点是培养提高学生联系生活实 际感受音乐情感的意识和能力。4. 让学生知道民歌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培养学生喜欢民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

2、重点 聆听、演唱民歌及具有民族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关民歌的音乐文化知识 教学难点1. 通过讲解示范,使学生掌握附点音符和衬词的唱法。2. 欣赏,初步感知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与民俗风情的丰富多彩。教学方法启发式、情景教学法、视唱法。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观看云南民歌猜调视频。 师: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请同学们仔细听,听完歌曲后,谈一谈自己的感 受。生:儿歌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 刚才同学们欣赏的歌曲和咱们平时唱的歌的风味不一样, 它是一 首民歌(板书) ,它是经过长期而广泛的口头传唱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集体创作,它是各族 人民

3、音乐智慧的结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艺术遗产,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呢? 生:五十六个民族。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 这五十六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不同地区, 也就形成了不同地 区的民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云南民歌放马山歌 。三、新课教学:(一)听范唱,激发兴趣。 师:放马山歌是牧民上山放牧时唱的歌,是流传于云南的一首著名的山歌。(二)节奏练习。1. 学生先熟悉节奏,然后出声打节奏。2. 教师为节奏加上附点,并让学生掌握附点音符的节奏,再次练习课件 1 的节奏。3. 出示课件,练习掌握歌曲的节奏。4. 学唱歌谱:(1)复习 g 调的音阶,老师任意指几个音让学生说出唱名;(2)老师唱歌谱的第一乐句

4、,学生小声跟唱;(3)学生唱歌谱的第一乐句;(4)老师唱歌谱的第二乐句,学生小声跟唱;(5)学生唱歌谱的第二乐句。5. 填唱歌词:老师弹第一乐句的旋律, 学生小声唱歌词,然后出声唱一次, 学生接唱第二段的歌词, 启发 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老师弹第二乐句的旋律,学生小声唱第三、四段歌词,然后大声唱一次。6. 连唱歌曲: 把歌曲的四段连起来唱一次(男女分唱) ,启发学生欢快、热情、豪放地演唱歌曲。 二欣赏脚夫调(一)师:(出示地图)请问有谁能找到陕西省呢?(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古城西安。教师介绍陕西省的地理知识和人文景观。(二)师:通过介绍,我相信大家对陕西省有了

5、一个大致的了解,下面再一次聆听这 首民歌,请同学们经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回答,陕北信天游脚夫调的特点?( 高亢有力、激昂奔放 ) 教师介绍陕北信天游风格和特点。信天游是陕北人民最喜爱的一种山歌形式。歌词基本以七字为一句,上下两句为一段, 上句起兴, 下句起题。既可以两句独立成歌, 也可把几段或十几段歌词并列,用一个曲调反 复演唱。民间曾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之说。信天游以绥德、 米脂一带的最有代表性, 脚夫调流行在绥、米一带,它以高亢有力、激昂奔放、具有鲜 明的西北民歌的特点。(三)出示歌谱,利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教授音符的时值及小切分, 三连音, 和后十六等 节奏型的打法。

6、师:因为音乐来源生活,同学们能否在生活中需找音符的时值呢?例: 4分音符时值走一步8 分音符时值钟表滴答16 分音符时值小鼓(四)学唱歌曲。1. 教师示范,学生倾听;2. 学生随琴哼唱;3. 学生与老师一起演唱;4. 学生独立演唱歌曲。三澧水船夫号子(一)、初听 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你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答:领唱与齐唱。船夫在平静的河面上悠闲地划着船、船夫们在波涛汹涌的河里划船。(二)、分段复听 师:其实这首歌曲描绘了船夫们划船的四个场景,下面我们分段来细细品味。1、第一部分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聆听第一部分, 体会旋律的起伏、歌曲的速度、力度怎么样?他们 在怎样的河面上划船?歌曲旋律优

7、美, 起伏平缓; 歌曲速度缓慢, 力度适中。 表现在太阳下悠闲摇橹时的场景。师:你们从歌词中能找出一些特别的词语吗?衬词是在民歌的歌词中, 除直接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正词外, 为完整表现歌曲而穿插的 一些由语气词、 形声词、 谐音词或称谓构成的衬托性词句。衬词的应用,不但可以突出歌曲 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同时对渲染歌曲气氛,活跃歌者情绪,加强歌唱语气,烘托歌声旋 律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第二部分 师:听听跟之前听到的音乐有什么不同?(速度变快、力度变强、曲调简洁有力。 ) 数板是准备迎战的场景 。师:那你们觉得这样的音乐特点描绘出一个怎样的场景呢?3、第三部分 师:接下来听听他们

8、遇到了哪些艰难?(除了从歌词了解到有狂风暴雨、激流之外,你 们能从音乐特点听出来吗?)速度渐快、力度渐强、节奏明快、曲调紧张急促 他们面对艰 险是怎么做的?4、平板 师:第三段描写的闯险滩的场景,那最后到底闯过没有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生:闯过了。师:你是怎样听出来的?平板是胜利后的场景。 (速度变慢、力度变弱、节奏恢复平缓、曲调悠扬动听。 )5、全曲通过节奏平缓、曲调悠扬动听到节奏明快、曲调紧张急促再到最后恢复平缓的 写作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船夫们战胜险滩的过程,展现了船夫们勇敢坚强的性格。(三)、复听歌曲 师:让我们完整地聆听歌曲,闭上眼睛,感受你所听到的、看到的、联想到的。 听完后问学生: 你们看到了船夫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场景了吗?你们有体会到船夫们坚 韧的性格吗?四欣赏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 。在中国的民歌中, “花”是一个最普遍的主题,其用法有三种:一是以花喻人,借花表法情 爱;二是歌颂大自然,传授自然知识;三是借花起兴,以花为歌唱媒介,而花本身没有特定 含义。我们今天这堂课从“花”出发,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欣赏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 。介绍“晨歌” ,聆听歌曲,体验歌曲中富有地方特色的“啥子”的唱。 “高高山上(哟)一树(喔)槐(哟喂) ,手把栏杆(舍)望郎来(哟) ,娘问女儿呀,你望 啥 子(哟喂)?(哎)我望槐花(舍)几时开(哟喂) 。”2010 年 11 月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