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心理学知识点_第1页
异常心理学知识点_第2页
异常心理学知识点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创伤后应激障碍一、应激的概念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性反应,如肌肉紧张度、血压、心率、呼 吸以及腺体活动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加拿大学者汉斯?塞里把这种变化称为“适应性综合症”,并指出这种适应性综合症包括动员、抵抗和衰竭三个阶段。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一)概述PTSD 是指在遭遇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后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的精神障 碍。其临床表现以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持续的警觉性增高、持续的回避为主要特点。一般在创伤事件之后数天到 6个月内发病,也有些人可能延迟 1月甚至数年后才出现 症状,病程多持续1月以上,可以

2、长达数月或数年。弓I起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创伤事件:严重的自然灾害突发性威胁生存的事件人为创伤性事件意外事故(二)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临床表现:(1)闯入性创伤体验复现(2 )回避与情感麻木(3)持续性的警觉增高1个月,小于3个月3个月,甚至可持续终生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 急性PTSD症状的持续时间超过 慢性PTSD症状的持续时间大于延迟PTSD症状开始于创伤性事件发生6个月或数年后根据CCMD-3仓U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症状标准:(1 )遭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2 )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病理性重现),并至少有下列一项: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反复出现有创

3、伤性内容的恶梦;反复发生错觉、幻觉;反复发生触景 生情的精神痛苦,如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或周年日等情况下会感到异常痛苦和产生 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等。(3 )持续的警觉性增高,至少有下列一项: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易激惹;集 中注意困难;过分地担惊受怕。(3 )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境的回避,至少有下列两项:极力不想有关创伤性经历的人和事;避免参加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避免到 会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不愿与人交往、对亲人变得冷淡;兴趣爱好范围变窄,但对 与创伤经历无关的某些活动仍有兴趣:选择性遗忘;对未来失去希望和信心。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即在

4、遭受创伤后数日至数月后,罕见延迟半年以上才发生),符合病症标准至少已有 3个月。排除标准: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其他应激障碍、情感性障碍、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等。(三)治疗暴露疗法认知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第六章心境障碍一、心境障碍概述心境是指人比较微弱而长时间持续存在的情绪状态。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是指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 障碍。通常伴有相应的认知、行为、心理生理学等方面的改变或紊乱;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 如幻觉妄想;病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但部分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二、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与类型一般来说,只出现抑郁或只出现躁狂的患者被认

5、为是单相心境障碍,因为他们的情绪保 持在抑郁-躁狂连续体的一极上。由于单相躁狂极少见,几乎所有患者患单相心境障碍都是 单相抑郁。抑郁和躁狂交替出现的个体被认为是患有双相心境障碍。(一)抑郁障碍抑郁障碍是心境障碍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它以明显的情绪低落为特征,并广泛存 在生理及社会方面的各种症状。(1 )典型症状抑郁情绪(三无:无助、无望、无用)兴趣与快感丧失易疲劳(2 )附加症状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不合理的自责、过分的罪恶感反复出现自伤、自杀的观念或行为思维能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食欲下降、体重减退性欲减退或丧失其他非特异性躯体症状躯体症状群:睡眠障碍食欲紊乱性功能减退精力丧失

6、晨重夜轻非特异性躯体症状2、诊断标准症状学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 4项:(1 )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 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 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2 )可存在某些分裂症症状,但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排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3、临床分型根据有无社会功能受损和精神病性症

7、状,抑郁症可分为: 轻性抑郁症或轻抑郁 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 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复发性抑郁症(二)躁狂发作与双相障碍1、躁狂发作临床表现2、躁狂发作诊断标准3、躁狂发作临床分型4、双相心境障碍1、躁狂发作临床表现情绪高涨或易激惹思维奔逸言语和行为增多伴随症状睡眠需要减少,感觉精力充沛;性功能亢进,行为鲁莽;轻躁狂患者可能保持一 定的自知力,而躁狂患者一般自知力不全;精神病性症状。2、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症状学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3项:(1)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2)语量增多;(3 )思维奔逸、联想加快;(4)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5)精力充沛、不 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

8、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6)鲁莽行为;(7)睡眠需要减少;(8)性欲亢进。严重标准:严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病程标准:(1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周;(2)可存在某些分裂症症状,但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排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3、躁狂发作临床分型躁狂发作时大多自知力丧失。根据有无社会功能受损和精神病性症状,躁狂症可分为: 轻性躁狂症或轻躁狂 无精神病性症状躁狂症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症4、双相心境障碍指躁狂和抑郁反复轮流发作或同时混合发作。反复轮流发作时指目前为躁狂发作或 抑郁发作,以前有相反的抑郁发作或躁狂

9、发作;同时混合发作是指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在 大部分时间里症状都很突出,且至少已持续 2周。(三)持续性心境障碍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但不符合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或 者持续存在心境低落,但不符合任何一型抑郁发作标准,其无躁狂症状。恶劣心境:持续存在心境低落,但不符合任何一型抑郁发作症状标准,同时无躁狂症状。病程 至少已2年,其间很少有持续两个月的心境正常间歇期,通常一次心境正常间歇期为 数天至数周。环形心境障碍:情感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较轻,其均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 标准。病程至少已经 2年,其间可有数月心境正常间歇期。第七章 转换与分离性障碍(癔症)一、

10、概述癔症是一种以分离障碍 (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CCMD-3称为癔症性精神障碍)和转换障碍(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心情,以转 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CCMD-3称为癔症性躯体障碍)为主的精神障碍。自1980年,DSM- III取消了神经症(neurosis)这个疾病名称。同时取消了“癔症” 这个疾病单元,改为转换和分离障碍。二、转换障碍转换障碍也称癔症性躯体障碍,通常是指身体机能发生障碍,包括运动障碍如瘫痪、 抽搐等,感觉障碍如失明、失音、失聪等,以及躯体化障碍如腹部不适、反胃、呕吐、心 动过速等,但经过细致而认真的检查却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对症状漠不

11、关心一般发生在大的应激事件之后,快而突然 如果症状是选择性的,就有可能是转换障碍 转换障碍的病人是能够正常行使功能的三、分离障碍分离障碍也称癔症性精神障碍。该型起病原因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是由于明显的心 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感个性引 起的一组病症。常见的分离障碍有:分离性遗忘 分离性漫游 分离性身份障碍 癔症性精神病:情感爆发;伴有幻觉和妄想 分离性遗忘:患者没有脑器质性损害,而对自己经历的重大事件突然失去记忆;被遗忘的事件往往 与精神创伤有关,并非由于偶然原因面想不起来。如果只限于某一时间内发生的事件不能 回忆,称“局限型遗忘”或选择性遗忘;

12、对以往全部生活失去记忆者称为“广泛型遗忘”,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分离性漫游:患者突然从家中或工作场所出走,此时意识范围缩小,但日常的基本生活(如饮食起居)能力和简单的社会接触(如购票、乘车、问路等)依然保持;有的患者忘却了自己既往的 经历,而以新的身份出现,他人不能看出其言行和外表有明显异常;历时几十分钟甚至几 十天,清醒之后对病中经过不能完全回忆。分离性身份障碍:患者突然失去对自己往事的全部记忆,对自己原来的身份不能识别,以另一种身份 进行日常社会活动,可表现为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表现为两种或两种以上明显不同的人 格,各有其记忆、爱好和行为方式,完全独立,交替出现。其他癔症性精神障碍,除以上类

13、型癔症性精神障碍外,临床上还可见到以下特殊类 型:情感爆发人格解体癔症性木僵状态 癔症性假性痴呆癔症的诊断标准症状标准:(1)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并至少有下列 1项综合症:癔症性遗忘; 癔症性漫游;癔症性身份障碍(癔症性多重人格);癔症性精神病;癔症性运动和感觉障碍;其他癔症形式。 (2)没有可解释上述症状的躯体疾病证据。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病程标准:起病与应激事件之间有明确联系,病程多反复迁延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如癫痫性精神障碍)、心因性精神障碍、诈病补充:癔症集体发作又称为流行性癔症,是癔症的特殊形式。在集体场合下,例如学校中,一人患癔症以 后,周围人目睹发病情况,由于对疾

14、病不了解,产生恐惧紧张心理,或受到不科学解释的 影响,更加重了精神负担,一些人相继出现相同的症状。四、癔症的病因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个体性格特征(癔病性格)情感丰富;暗示性强;自我中心;富于幻想童年创伤经历 如遭受精神虐待、躯体或性摧残重大生活事件 使患者感到委屈、气愤、自责、紧张、恐惧等精神刺激或重大生活事件五、癔症的治疗心理治疗:暗示治疗、催眠等 物理治疗:电针或针刺第八章人格障碍、人格障碍的概述什么是人格?人格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一组特质,并在行为和情绪上表现一定的特点。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DSM-IV诊断体系指出,人格障碍是“稳固的、适应不良的,能引起明显的功能性损害或 主观痛苦”。PD的

15、概念和特点(DSM-IV)A 、明显偏离了患者所在文化所应有的持久的内心体验和行为类型。B 这种持久的类型是不可变的,并且涉及个人和社交场合的很多方面。C 这种持久的类型导致临床上明显的痛苦烦恼,或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 能缺损。D 这种类型在长时间内是相当稳定不变的,至少可以追溯到青少年或早期成年时。E . 这种行为类型不可能归于其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后果。F.这种行为类型并非由于某种物质(例如某种滥用药物,治疗药品),或一般躯体情况所致之直接性生理性效应。二、人格障碍的分类及临床表现DSM-IV将10种人格障碍划分为 3大类群A 类群:行为古怪、奇异、孤僻B 类群:戏剧化、情感强烈、

16、不稳定C 类群:紧张、焦虑或回避(一)A簇人格障碍1、偏执型人格障碍病态地对他人的不信任和怀疑对人际环境的高度警觉2、分裂样人格障碍明显的离群索居情感冷漠,快乐感缺乏对社会关系缺之兴趣喜欢机械或抽象任务3、分裂型人格障碍古怪的感受和想法古怪的行为举止和装束社交冷漠(二)B簇人格障碍1、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对他人的权益忽视或侵害的模式。违反基本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行为倾向冷酷及缺乏建立积极人际关系的能力难于控制自己的冲动2、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核心特征是在人际关系、自我意象、情绪等多方面表现出来的不稳定特点,以及因难于控制的冲动而导致许多极端的行为问题。“混乱而不稳定”知、情、意多方面的不稳定真实或想象的被抛弃恐惧,常感到空虚感频繁的自我伤害性行为。(二) B簇人格障碍3、表演型人格障碍:又称“癔病人格障碍”引人注意,情绪、行为表现戏剧化高度的暗示性和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