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教案Word版_第1页
微观经济学教案Word版_第2页
微观经济学教案Word版_第3页
微观经济学教案Word版_第4页
微观经济学教案Word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观经济学教案(1)经济学教研室 安晓云第一章 导言教学目的:本章讲授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总体概括西方经济学基本内容,了解什么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它企图解决什么问题,并明确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学,应持怎样的态度去研究西方经济学。使学生不仅对西方经济学有梗概了解,而且能够确立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贯穿于西方经济学整个学习过程中。重点和难点:正确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含义,研究对象的特性,分析方法的特性。对稀缺、稀缺法则、比较分析法、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的分析理解。课堂教学设计:在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比较分析中展开教学,特别针对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相对立的、认为政治经济学无

2、现实意义等模糊认识,从社会经济活动具有社会性和自然性两方面属性入手,引申对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的讲授分析。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讲授,例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区别?由此导致两大理论体系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对立或互补)?从西方经济学对象与方法的了解中如何体会认识和研究经济现象的思维方式应发生的变化?(我将在导言的讲授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即通过西方经济学学习,对我们更有益的是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全新思维方式:辨证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教案内容:社会经济活动有两重性:社会属性-人与人经济关系;自然属性-人与物的关系。这一章从整体上概括西方经

3、济学研究对象、主要分析方法及为什么研究西方经济学?如何研究西方经济学等。通过学习,要求了解什么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它研究经济活动的什么内容?企图解决什么问题?所运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有什么特点?同时要明确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在学习和研究中应持怎样的态度(或者说应确立怎样的指导思想)。第一节 什么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经济学"一词在西方具有较广泛的含义,总结起来至少包括三种领域的文献:第一:企业、事业管理的经验、方法总结。如企业质量管理分析。强调:成完整的研究体系而非一个具体操作方法。特点:偏重于纯粹的管理技术。第二:对某一领域(部门)专题研究成果。如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特点:

4、仅涉及经济生活中的某一特定领域,技术分析较上一类少,经济理论成分较上一类多些。第三:经济理论的研究。主要内容为经济理论及根据经济理论指定的经济政策和有关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对经济的历史性研究、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方法论体系、对经济现象的纯理论研究。这里涉及的主要是纯理论研究中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且是占主导地位的。一般来说,我们通常所说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是指:1930年代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经济理论界有重要影响的(主流的)经济学家的经济学说或基本理论。2 / 20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如果说经济学就是研究经济问题的科学,那么社会的基本经济问题是什么?这些经济问题是怎么产生的?解

5、决这些经济问题有哪些可供选择的方式?下面,我们就循着这样的思路来讨论经济学乃至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到底是什么。 社会属性-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成为政治经济学社会生产(经济活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属性-人与物的关系(人如何有效、充分使用 资源).成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什么在研究对象上,两大体系存在这一区别?源于不同经济学家对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基本问题看法不同,经济学家必定从自己认为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经济问题出发展开研究。在西方经济学家看来,什么是最基本的经济问题呢?一 基本经济问题(结合春兰集团、TCL集团等企业多元化经营中的问题及宏观运行中的充分就业、通货膨胀

6、、增长等现象分析)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在可供选择的物品和劳务中,如何使用有限的资源去生产,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如何作出具体分配。解决生产的方向和规模问题。2. 如何生产?使用何种资源、应用何种技术来进行生产,谁去打猎、谁去钓鱼;用热力还是水利或是原子能发电;大规模生产还是小规模生产;机器生产还是手工生产。(现实生活中各种实例进行分析讨论)3. 为谁生产?社会产品如何分配给不同的个人和家庭,谁来享用或取益于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这与生产什么的问题是密切联系的,从一个社会生产大量的自行车和一些豪华游艇还是生产大量的家用小轿车中,可以判断为谁生产的。4. 全社会的资源充分利用与否- 社会资源充分就业

7、问题?是否存在一些闲置未用的被浪费的资源。5. 货币购买力与储蓄不变还是下降?这是通货膨胀问题。6. 生产能力增长还是不变?是经济增长问题,在长期内,产品与劳务的生产能力是否增长了。 问题的实质是资源使用的问题,前三个问题是微观经济问题-针对资源有效率配置,后三个问题是宏观经济问题-针对资源充分使用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下、在不同时期都是存在的,只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解决的方式不同(计划方式或市场方式)。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由基本经济问题决定,经济学家认为什么是基本经济问题,就必然将其作为研究和解决的对象。这些基本经济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基本问题的产生源于资源稀缺。二 需要的无限性与

8、资源的稀缺性人类存在就有需求,而且需求多层次,无限增长,但满足人的需求所需的资源却是有限的,这里提出了稀缺的范畴。1.稀缺与稀缺法则稀缺:指任何社会在获得人们所需要的物品上所存在着的自然的限制。稀缺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相对性:资源是否稀缺并不取决于资源物品本身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们无限增长的需要而言的。在我们人类生活中,总是存在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这就是人们的需要(想要的东西)总是超过人们所能得到的东西,很难想象一个所有的需要都能被满足的社会。只要你目前列出的需要超出了自己满足这些需要的能力(这确定无疑的),你就会面临稀缺问题。并不是因为我们相对贫穷才会产生稀缺问题。即使是那些通常被认

9、为是很富有的人,如著名的电视节主持人琼尼?卡森的前妻安娜?卡森,最初根据离婚判决,每月得到36000美元的补偿,但她很快发现这是不够的,于是重返法庭要求每月的补偿增加12000美元。甚至非常富有的人,想拥有一幅梵高的重要作品,但尽管他事实上很富有,却一直未能如愿以偿。所有人都对他们的物质生活不满意,因为他们总是希望得到更多。每个人都有稀缺问题,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不仅单个人有稀缺问题,整个社会也同样面临稀缺问题。总是有大量的社会工程值得去做:穷人的生活条件应该改善;应该建立更多的学校和培训更多的教师;需要建设或重建更多的高速公路;需要雇用更多的警察和消防队员;需要建立更大的国防.等等。绝对性:

10、资源稀缺的属性在任何时期、任何国家都是存在的,即使在长时期内,物品的质和量可以改变,但仍然是有限的。由于稀缺的存在,对人们的经济行为产生了客观要求,就有了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规律,即稀缺法则。稀缺法则:资源和物品相对于人类无限欲望的有限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合理使用资源和物品(有所选择)的客观要求。如果资源是无限的,能够无限量地生产任何物品,或者人类的需要已经完全满足,那么,每个人都能随心所欲地得到他所需要的东西,也就不会产生任何问题。正是由于资源有限,才在客观上要求人类面临各种选择,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受到惩罚-企业破产是最典型的。这也是经济学产生的原因。2. 自由物品和经济物品物品与劳务根据资源稀

11、缺与否和满足需要的程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由物品(自由财货 Free Goods),即不受限制不付代价而可以任意取用的物品,这类物品非稀缺资源形成的。相对于人的需要来说是丰富的,人们对这种物品可以随心所欲地消费而不会影响他人的享用,如风和日丽的春天和迷人和夏日,作为一种景观,自由取用物品的种类是屈指可数的。另一类是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用稀缺资源生产出来的相对于人们的需要来说,是有限的物品。这类物品对个人和社会来说,不能以充足的数量满足人们现有的需要,必须节约使用。物品之所以稀缺,最终的根源在于用来生产消费品的资源是稀缺的。这些稀缺的生产资源就是通常所说的生产要素,它们包括

12、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经济资源的价值在于它们可以组合起来,生产出人们希望消费的最终物品和服务。土地是自然资源的总称,它包括陆地、森林、水域、地下矿藏和空间等所有自然存在物或自然的恩赐。土地无论是对农业生产,还是对工厂、住宅、公路、铁路和机场建设,都是必不可少的。土地的稀缺性是不言而喻的,自然的恩赐本来就是一次给定,不可能追加的。劳动作为人力资源的总称,是指工人、农民、教师、科学家、艺术家以及运动员等可用于生产物品和服务的脑力和体力。一般而言,劳动力的数量是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加的,所以,对于人口众多的国家如中国和印度来说,劳动资源是相对充足的。但是,由于劳动力的质量一方面取决于天赋,另一

13、方面取决于后天所受的教育,无论从哪方面看,高质量的、复杂的、熟练的劳动力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稀缺的。 资本是为了提高生产能力而利用土地和劳动制造出来的投入品,包括机器、设备、建筑、道路等,它们构成物质资本。同样地,由于教育和岗位培训能够提高劳动的效率,与此相关的投资则形成所谓人力资本。企业家才能是指雇用其他资源以生产物品和服务所必需的特殊能力。劳动、资本和土地必须通过有机的组合才能生产出物品和服务,而这些生产要素归不同的人所有,要使用它们必须向所有者支付相应的报酬,如工资、利息和地租。通常没有任何保证使用一种经济冒险有利可图,只有企业家能够保证向所雇用的劳动者支付工资,向所租用的土地支付地租,

14、向所获得的资本支付利息。而产品的销售收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上述要素成本,其中的风险则由企业家承担。 稀缺资源亦称为经济资源,判断标准是:价格大于0。三 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和选择1. 选择 选择是指根据现有资源和人们的需要,决定生产的种类、数量,即资源配制和利用问题。资源和物品的稀缺,决定人们不能随意使用资源,而必须有效地配置和充分利用资源,一种资源可以用来生产多种产品,人们的需要有轻重缓急,从中进行选择,人们的活动实际上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或选择的活动。当然配置的形式可以是不同的,或者通过市场活动来调节,或者由政府通过计划形式直接分配。2. 生产可能性曲线 指在既定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充分

15、利用现有经济资源所能生产的最大限度产品组合的集合(曲线)。经济资源往往具有多种用途,比如,土地既可以用于耕种,也可以用来修筑高速公路,还可以用来建游乐场。正因为如此,一个社会给定的经济资源才能满足社会成员的多种需要。由于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在给定技术条件下,当我们把一定量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物品时,我们就必须放弃另一种物品的生产,以图象1.1为例,假定一个社会把全部资源用来生产粮食,其产量为OF,若把全部资源用来生产钢铁,其产量为OA。AF曲线所代表的是该社会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粮食与钢铁的各种组合,经济学称之为生产可能性曲线或生产可能性边界。 A C D E F 1 2 3 4 5 粮食 生产资源

16、可以在不同用途之间进行调整,当资源量一定时,多生产粮食,就必然少生产钢铁,即一种产品量增加,另一种产品量就会减少。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是最大产出点,但是在这些组合中,无疑有一组是最佳的组合。在边界线以内的点,是现有资源均能达到的产出水平,但未达到最大组合数量,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现实中可能出现失业,土地闲置,工厂停闭。在边界线以外的组合点,现有资源无法达到其产量了。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变化,生产可能性曲线也会发生移动。若经济发展了,曲线向外移动,但这种移动不一定是等距离的,这取决于不同的经济政策及收益、成本相对变动的程度。例 不同储蓄支持政策导致不同国家生产可能性线的差异。 收益递减规律作用的结

17、果导致边际产量递减的产品生产量增长缓慢。 相对成本递减规律导致曲线变形。思考问题:生产可能性线的研究其意义在于,进一步论证了稀缺性,使其更严谨;也有助于说明经济中三大基本经济问题:曲线上任何一点可表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牵涉选择有效率的方法,把有限的资源分配给不同部门;从生产什么产品可推测到为谁生产-生产豪华游艇多而小型汽车少,则标明社会成员收入与财富分配的不均等。3.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机会成本:是在两种事物之间进行选择的真实成本(Realcost),是为了从事某种事情而放弃的另一种事情的最高利益。在生产中有生产的机会成本,在消费中有消费的机会成本,在政府

18、活动中有政府的机会成本(如增税而减少私人购买、政府投资方向的选择等)。在生产资源稀缺的条件下,一定的资源不可能用来生产这种产品又同时用于生产别种产品。因此当我们以某种方式使用资源时,不仅要作出生产某种物品的决策,还要作出不生产某些物品的决策,或者多生产这种物品而少生产别一种物品的决策,二者的比较非常重要(这里提出对"决策"理解的不同思维方式)。作个简单比较:一个大学毕业生拥有的资源条件为:可找到年薪4000元的工作、家中留给房子三间,每年出租可得3000元租金、家中给资金50000元,可获年利息5000元,若运用这些资源自己开一商店,年获纯利11000元,他应如何选择?显然

19、,选择要素供给,获得12000元收入,选择自我经营获11000元收入,二者互为机会成本,比较的结果应选择要素供给。机会成本是个很重要的概念,在西方经济学分析中,许多方面都要用到,它也有助于在对资源的用途、甚至政策的取舍上作出最佳选择。四 概括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对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学者有多种表述: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中间配置的问题。它是一门研究人与社会寻求满足物质需求与欲望的方法的社会科学,其原因是人与社会所支配的资源不可能满足一切欲望。萨缪尔森提出:经济学研究人和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不使用货币的条件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在现在

20、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善资源配置型式所需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利益。概括地说: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正是上述分析的普遍存在的稀缺性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任何社会所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确定了经济学要研究的对象。这个表述从一个角度强调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人类满足各种需要的约束条件:一个社会只能在资源允许的范围内实现经济增长;一个人的花费不能超过他的收入,后者归根结底又取决于他的资源禀赋。这一定义也从另一个角度强调了一个真理:就是稀缺的资源必须节约使用,达到有效、充分地

21、使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学是关于节约的科学,经济问题和经济学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稀缺的普遍存在迫使我们必须节约。显然,一个社会不可能只消费一种物品,它必须把稀缺的资源在多种物品的生产之间加以配置,以满足社会不同成员的不同偏好。同样地,一个社会也不能只顾眼前消费,把全部资源都用于消费品生产,它必须把有限的资源在消费品和资本品生产之间加以配置,以便兼顾社会成员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总之,需要的无限性和多样性与资源的稀缺性和用途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必须在各种资源配置之间做出选择。确切地说,经济学就是要研究人们如何做出选择,以便使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以供消费。提出的问题: 如何认识西方经济学研究对

22、象的实质:西方经济学实际上是研究物品的稀缺性和人们有目的的选择之间即人与物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研究当代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机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必须采取的基本经济政策。必须指出,西方学者在解释的过程中,自觉地使现代资本主义制度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合理化,并由此形成支持这一解决方式的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何区别,有何联系?实质上研究的是经济活动的两个不同方面,有相对立的一面,又有互补的一面,相互结合地认识经济现象,才能更全面、更完整地辨证认识问题。例如,对价格的认识:一方面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人与人经济利益关系,是社会性,另一方面,又是资源稀缺的信号,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手段,

23、是自然属性。两方面认识价格,才能对价格有更深刻、全面地科学理解。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定的分析方法。经济学家们在研究社会经济问题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 边际分析法1. 边际分析法的含义 边际分析法就是运用导数和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微增量的变化,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的一种方法。边际即"额外的"、"追加"的意思,指处在边缘上的"已经追加上的最后一个单位",或"可能追加的下一个单位",属于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就是指在函数关系中,自变量发生微量变动时,在边际上因变量

24、的变化,边际值表现为两个微增量的比。这种分析方法广泛运用于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的分析过程,如对效用、成本、产量、收益、利润、消费、储蓄、投资、要素效率等等的分析多有边际概念。(结合消费者消费面包的例子说明边际分析法)边际分析法之所以成为西方经济学研究中的非常重要的方法,是由西方经济学的对象决定的。由于西方经济学研究资源最优效率的使用,而最优点实际就是函数的极值点,根据高等数学的知识,很容易理解,数学方法求得极值就是对函数求导数,当它的一阶导数为0时,即找到极值点。2. 边际分析法的特点比较分析法在西方经济学中受到特别重视,1870年代由法国的瓦尔拉斯、奥地利的门格尔、英国的杰文斯几乎同时提出来,

25、后被称为"边际革命"。这种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边际分析是一种数量分析,尤其是变量分析,运用这一方法是研究数量的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这一方法的引入,使经济学从常量分析发展到变量分析,这一点从概念上已经说明了。事实上,在经济活动中,恰恰是自变量的微量变动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程度极少相等,即不是直线型,大量是变化率不等的曲线型。边际分析法研究微增量的变化及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使经济理论精细地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过程,就是说,它对经济变量相互关系的定量分析更严密。其二,边际分析是最优分析。边际分析实质上是研究函数在边际点上的极值,要研究因变量在某一点递增、递减变动的

26、规律,这种边际点的函数值就是极大值或极小值,边际点的自变量是作出判断并加以取舍的最佳点,据此可以作出最优决策,因此是研究最优化规律的方法。其三,边际分析是现状分析。边际值是直接根据两个微增量的比求解的,是计算新增自变量所导致的因变量的变动量,这表明,边际分析是对新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即属于现状分析。这显然不同于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实际上是过去分析,是过去所有的量或过去所有的量的比。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各种因素经常变化,用过去的量或过去的平均值概括现状和推断今后的情况是不可靠的,而用边际分析则更有利于考察现状中新出现的某一情况所产生的的作用、所带来的后果。3. 边际分析法的意义边

27、际分析法在1870年代提出后,首先用于对效用的分析,由此建立了理论基础-边际效用价值论。这一分析方法的运用可以说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的革命,具体说它的意义表现为:第一,边际分析的运用使西方经济学研究重心发生了转变。由原来带有一定"社会性、历史性"意义的政治经济学转为纯粹研究如何抉择把有限的稀缺资源分配给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上,以有效利用。第二,边际分析开创了经济学"数量化"的时代。边际分析本身是一种数量分析,在这个基础上,使各种数量工具线性代数、集合论、概率论、拓扑学、差分方程等,逐步渗入经济学,数量化分析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特征。第三,边际分析导致了

28、微观经济学的形成。边际分析以个体经济活动为出发点,以需求、供给为重心,强调主观心理评价,导致了以"个量分析"为特征,以市场和价格机制为研究中心的微观经济学的诞生。微观经济学正是研究市场和价格机制如何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探索消费者如何得到最大满足,生产者如何得到最大利润,生产资源如何得到最优分配的规律。第四,边际分析奠定了最优化理论的基础。在边际分析的基础上,西方经济学从理论上推出了所谓最优资源配置,最优收入分配,最大经济效率及整个社会达到最优的一系列条件和标准。第五,边际分析使实证经济学得到重大发展。研究变量变动时,整个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动,这为研究事物本来面目、回答经济现

29、象"是什么"问题的实证经济学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二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 指排除任何价值判断,首先对研究的变量的含义作出明确规定,然后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提出假说,并依此预测未来,最后用经验和事实来验证预测。实证分析在研究经济问题时,只考虑经济事物间的现实联系,及其在这种联系的作用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也就是说,运用实证分析建立理论体系时,不仅要能够反映或解释已经观察到的事实,还要能够对有关的现象将来会出现的后果作出正确的预测,就是接受将来发生的事件的检验。实证分析的显著特点在于,它是对有关例题的逻辑推导,旨在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或"

30、将会是什么",而不涉及对结果好坏以及公平与否的判断。比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将产生什么影响?中国消费者有关农产品的消费决策会发生什么变化?中国的农民是否会受到伤害?所有这些问题都属于实证分析领域。 实证分析既涉及定性问题,也涉及定量问题。比如,预测加入WTO对国产汽车价格和销量的正负效应,这是定性分析;预测国产汽车价格和产量的变动幅度,这是定量分析。实证分析所涉及的命题可以从其基本逻辑和经验证据两方面进行检验,实证经济学最接近于作为科学的经济学定义。 规范分析 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的经济分析法,首先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经济现象的准则,作为

31、确立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规范分析运用于经济现象研究时,不是考虑经济体系实际如何运行,而主要关心它应该如何运行,力求改变现实,不是关于事物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的问题,而是涉及应该如何行动的问题(What ought to be),但以对现实的价值判断为前提。规范分析的特点是:回答诸如经济过程或经济政策"应该是什么"之类的问题;结论不能由经验事实直接检验。经济学家在进行规范分析时,往往都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从性质上看,价值判断的科学性是难以直接确定的,它不可能用事实、证据或逻辑来证明是正确的或错误的。人们可能一致认为一种特殊政策会产生

32、某种效应,但有些人会认为其结果是好的,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其结果是坏的,因为他们的价值判断不同。规范分析往往是制定政策的基础。比如,汽车进口,一方面会使国内市场汽车价格下降,从而使消费者受益;另一方面,又会冲击国产汽车市场,使国内汽车行业就业状况恶化。到底是应该限制还是鼓励汽车进口,这既取决于前述实证分析的结果,也取决于政策制定者的价值判断,即是应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还是应该照顾生产者的利益,消费者从进口汽车获得的利益是否能够超过汽车行业工人的损失。虽然经济学不可能证明哪一种价值判断是好的,哪一种价值判断是坏的,从而也无法证明哪一项政策是最好的,但它有助于决策者做出政策选择。经济学既是一门实证科学

33、,又是一门规范科学,因为提出什么问题进行研究,采用什么方法,突出强调哪些因素,实际上都涉及研究者的个人价值判断问题,而且,一个经济学家之所以提出某一理论,都是为他主张的政策提出理论根据。政策主张不同,除了实证分析有不同结论外,实际上还在于各人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三 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 均衡即平衡,本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作用在质点上的所有力的合力(或矢量和)为零时的状况。经济学的均衡是指经济行为主体意识到进一步改变决策行为已不能获得更多利益,从而不再改变其行为的状态。均衡分析就是假定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所出现的情况以及实现均衡的条件。经济学中广泛使用均衡分析方法,均衡概念

34、也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一定意义上说,微观经济学研究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目的,都是为了揭示微观经济行为达到均衡的条件,比如,消费者行为理论就是在给定消费者偏好、收入及商品价格的情况下,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达到平衡时的条件;生产者行为理论则是在给定生产要素价格和生产函数的情况下,研究生产者实现生产要素最佳组合(即生产要素购买行为达到平衡)的条件。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1. 局部均衡分析。在假定其它条件不变,即假定某一变量只取决于本身的各相关变量的作用,而不受其它变量和因素影响的前提下,该种变量如何实现均衡。例如: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只取决于该种商品本身的供求状况,而不受其他商品

35、供求状况的影响。这种分析方法把研究局限在一个局部范围,所以称为局部均衡。2. 一般均衡分析。研究某一变量在各种条件和因素作用下,如何实现均衡。与局部均衡分析相对应,从市场上所有各种商品的供求和价格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前提出发,考察每种商品的供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条件下的某商品均衡价格决定问题。由此建立一般均衡理论体系。一般均衡分析法不仅用于研究整个经济的价格和产量结构,而且用于研究经济运动的许多方面,如,实现最大福利的最适度资源配置,社会生产各部门间的投入-产出平衡分析等等,都是以一般均衡分析方法为基础。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法都是均衡分析,是从量的方面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只是分析时所考虑的影响

36、均衡的因素在范围上是不同的。四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1. 静态分析。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相关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但并不涉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静态分析是与均衡分析密切联系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此方法分析经济规律时,是假定这些规律是在一个资本、人口、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和需求状况等因素不变这样设想的静态社会里起作用。2. 比较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是将一种给定条件下的静态与新的条件下产生的静态进行比较。因为,如果原有的已知条件发生了变化,则比如导致有关的变量相应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打破原有的均衡,达到新的均衡,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对新旧两种均衡状态进行对比分

37、析。这种分析只是对既成状态加以比较,但并不涉及条件变化的调整过程或路径,不研究如何由原来的均衡过渡到新的均衡的实际过程。3. 动态分析。动态分析则是要考察随条件变化而使经济均衡调整的路径或过程。经济动态指在时间序列过程中的经济变动状态,动态分析的主要特征在于加进了时间因素的作用,一方面分析人口、生产技术、资本数量、生产组织等在时间过程的变化,这种变化如何影响经济体系的运动和发展;另一方面须明显地表示出经济变量所属的时间,而经济变量在某一时点上的数值要受以前时点上有关变量数值的制约。正是由于该方法研究变量在继起的各个时间的变化情况,固也称此方法为"时间分析"或"序列

38、分析"。注意:这种分析方法尤其适应研究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周期波动等,但分析各种因素的变化必须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否则最终也不是科学的理论。(这里结合实例进行说明,以利于学生理解三种方法的区别。如:以十年前和十年后彩电供求量、价格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微观经济学主要采用的是静态分析。比如,在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我们分别考察了价格、收入变动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在市场结构理论中,我们分析了厂商和行业在不同需求水平下均衡产量的决定;在要素定理中,我们也比较了在不同市场结构下厂商对均衡要素使用量的选择。至于动态分析只是在第二章中以蛛网模型为例略做介绍。(另可简单介绍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方法、短期分

39、析与长期分析方法)第四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西方经济学说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的发展后,逐步演变为现代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我们一般通称为西方经济学,直接来源于马歇尔创立的微观理论和凯恩斯创立的宏观理论。阿弗里德·马歇尔(英 Alfred Marshll 1842-1924),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奠基人。187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几乎同时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1890年代,马歇尔综合了这一时期各学家,特别是上述三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微观经济理论,成为有代表性的、广泛流行于西方的经济思想。特别是运用一

40、系列数学方法从供求角度分析市场价格,以解决资源配置、资源报酬等问题,主张市场自发调节,颂扬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和谐、高效率。自马歇尔提出微观经济学后,已经经历了多次的补充。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的形成,使原来的以完全竞争市场类型为条件的微观理论受到挑战,于是在1933年,英国的罗宾逊、美国的张伯伦提出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和垄断竞争理论,填补了微观研究中的一大漏洞。另外,1930年代以后希克斯、瓦尔拉斯、帕累托等提出的一般均衡理论、序数效用论、福利经济学等,进一步补充了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之后关于市场失灵与微观政策调节的研究可以说是对微观经济学的总结。当然,战后直至当今的由对寡头垄断

41、市场分析引申的博弈论以及与企业产权分析相联系的制度经济学可以说是微观经济研究的最新发展或成果。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1930年代大危机使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受到挑战,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并全面论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这既是对传统微观经济学的一大补充,也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当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问题的不断出现,也有不少学者提出新的观点和政策主张,出现了对传统宏观理论进行抨击、责难的不同学派-货币主义、供给学派、新剑桥学派、理性预期学

42、派等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经济学者,把微观理论和宏观理论综合在一起,构成了现代流行的西方经济学主流的思想体系。事实上,西方学者的理论,随着历史条件的变迁,而不断改变其说法,本身表明理论的演变性质,理论总是要随着经济现实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第五节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这里要注重:联系实际讲,针对学生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评价进行分析。例如,我国是否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它的科学性是否存在?应如何认识?第一,注重辨明理论上的是与非,认识西方经济学的有用之处与否,需要认真研究西方经济学。认识和研究西方经济现实,首先注重理论研究,但由于西方经济

43、学具有双重性质,即一方面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总结,对市场经济运行一般规律的研究,并为政府政策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提出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又是西方意识形态的表现,在研究中力求证明资本主义制度的完美、和谐、有效率,所以必须深入研究西方经济学,以期能够辨明可运用、可借鉴的有价值的成果和不适合我国国情的观点、主张。第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要求研究西方经济学。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须了解西方的国情,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情况,而西方有关的经济论著和报道会有大量的西方经济学术语和理论观点,并且理论本身也是现实的反映。同时了解西方政府的政策,包括对外政策,也需要研究其经济理论,因为正是这些理论为政策提供了

44、依据。第三,作为基本理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各经济专业学科及各应用学科的的基础课程,要进一步学习专业与应用学科,如会计、统计、部门经济、价格等等,都要研究基础理论。第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需要批判地借鉴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狭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详尽研究而建立的科学体系,自产生以来,一直遭到一些西方学者的攻击与非难,虽然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本质关系的分析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是科学的,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又必须研究西方经济学。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了解它的对应面,只有正确分析、认识西方经济学,把他们的理论同现实联系起来加以实事求是的分析,才能认

45、识它的科学成分与非科学成分,才能坚持真理;其次,发展马克思主义,也要研究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狭义经济学是在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批判、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在资本论中,吸收了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科学成分和因素。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也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要丰富和发展,就是要对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现象、新特征,给予马克思主义的回答。这要求我们很好地研究西方经济学理论,因为,它是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变化而产生和积累起来的。应思考:没有理由认为,马克思提出的观点,西方学家不是同样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就是西方理论错误,因为它们是作为不同的经济学家,从不同时期,不同角度

46、论述问题;也不能认为,西方学者论述的原理,马克思那里没有分析,就是马克思主义不科学、过时,因为不同经济学家作为不同利益的代表所研究分析的内容必定有不同。任何理论都不会是穷尽了的真理,都需要不但完善和发展。西方经济学中的不可取之处不必去掩饰,非科学之处也不必去掩盖。第五,学习西方经济学有助于我们培养新的思维方式,用理性的、边际的、实证的思维方式观察和分析人类行为,理解各种社会制度和组织的性质,对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各种社会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做出科学的解释(使辨证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特别是在我们已经学习了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后,进一步学习西方经济学,通过对这两

47、种不同的经济学体系的比较,可以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复杂的现实世界。毫无疑问,当我们能够用一个经济学家的头脑去分析我们周围发生的事情时,我们会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如运用这些思维方式在我们面临选择时帮助我们做出理性的决策。比如,如何把一生有限的时间在学习、工作和闲暇之间合理配置以求得人生最大的满足?如何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选择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职业?如何在眼前利益得长远利益之间做出平衡?如果你是一个学生,如何在各门课程学习中分配时间以求得期末考试(或入学考试)的总分最高?如果你是一个消费者,如何在衣食住行等各种消费中做出预算决策?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定产或定价策略?经济学虽

48、然不能提供具体的答案,但却能为我们提供各种决策的思路和工具。再如还有助于我们了解公共决策的性质并对各种公共政策做出合理的评价。比如,作为一个纳税人和选民,开征利息税对你会产生什么影响,你对政府即将推行的农村费税改革持什么态度?作为一个政策制定者,你如何判断当前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如何在平等与效率之间做出平衡?总之,要洞察复杂的社会现象,要成为一个聪明的消费者、企业管理者和行政管理者,要认真履行一个公民的责任,就必须懂得一些经济学知识。以下为参考内容 (河北省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微观经济学"中部分内容) 关于经济学的地位一、经济学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研究个人和组织的行为及社

49、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而无论个人行为还是组织行为抑或社会的发展,都是以经济为基础或以经济为中心的,因此,研究经济行为的经济学自然成为其他社会科学的基础。关于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基础地位,许多伟大的社会科学家和经济学都有所论述。马克思曾经指出:"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总和,黑格尔按照18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称之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正是由于意识到政治经济学(即经济学最初产生时名称)在整个社会科学中所占有

50、的重要地位,马克思才把他的研究领域从最初的法学、历史和哲学最终转向政治经济学,并以毕生的精力创作了一部政治经济学宏篇巨著资本论。19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其至少统治了西方经济学界半个世纪的教科书经济学原理中指出:"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20世纪西方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也曾说过:"经济学家的思想无论是否正确,其力量之大都超过对他们的普通理解。事实上,世界总是受这些思想统治的。许多自以为不受任何理论影响的实践家却往往是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当代西方经济学界最负盛名经济学家之一,美国经济学家

5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安东尼?萨缪尔森则更加强调:"政治经济学是最古老的艺术,最新颖的科学-的确,它在社会科学中居于首要地位。"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也曾指出:"政治经济学也是各门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如同数理化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一样,政治经济学就是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美国唐斯博士所列举的对世界产生影响的16本巨著中,经济学著作就占了3部。近数十年来,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基础地位突出表现在经济学向其他社会科学领域渗透,形成了许多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新型学科,如家庭经济学、法律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等等。这种现象被有些学者称作经济学的帝国主义。美

52、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为经济学的扩张(帝国主义)做出了最突出的贡献。贝克尔认为:"经济学研究方法提供了一种运用于一切人类行为的结构-即运用于各种决策类型和生活方式到人格品性的结构。"他运用经济理论和方法去分析人类行为,涉足领域包括社会学、政治学、人口统计学、犯罪学和生物学这些"戒备森严"的学科,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论文和著作,例如,生育率的经济分析(1960年),非理性行为和经济理论(1962年),人力资源(1964年),时间配置论(1965年),婚姻理论(1973、1974年),分析人类行为的经济学立法(1976年),以及家庭经济分

53、析(1981年)等。贝克尔的经济分析不仅涉及物质产品的生产,而且涉及人类行为的非物质方面,这对于把经济学局限于物质产品生产和用货币进行交换的市场的传统经济学来说,无疑是一种突破和创新,难怪西方学者把贝克尔提出的时间经济学和新消费者论等称为"贝克尔革命"。他的家庭经济分析被哈佛大学出版社誉为有关家庭问题的一本划时代的著作,弗里得罪曼称赞该书是一部开辟新径之作;他的生育率的经济分析被称为当代西方人口经济学的开创之作。经济学向法学的渗透是经济学最引人注目的扩张行为之一。法学强调对罪犯依法惩处的威慑力量,或者说,与惩处罪犯相联系的威慑力量是惩罚制度的主要目标。那么,同某种特殊的惩罚

54、相联系的威慑力量应该多大呢?这需要应用经济学方法来确定。贝克尔以一种预期的成本结构对威慑力量的决定做了经济学分析,指出,问题的关键是罪犯对预期惩罚的担心。由于侦破是不完全的,有必要从重惩罚罪犯。效率要求惩罚应同定罪概率成反比。经济学家从理性假设获得了对威慑作用的认识。甚至犯罪行为也被看成是个人一种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过程,并以一种理性的方式考虑惩罚。由于引入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过程,并以一种理性的方式考虑惩罚。由于引入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假设,经济学为犯罪行为提供了其他学科所不曾有的精确分析。经济学向政治学渗透,是经济学扩张行为的另一个重要举措。在早些时代,经济学与政治学曾紧密结合在一起。

55、历史上的重商学派、重农学派以及斯密和李嘉图,都极为关注经济学同政治学的关系。现代经济学家则以不同的方式来讨论政治问题。谢林中冲突的战略中,把早期的博弈论应用于政治实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提出了强大寓于软弱的观点。阿罗研究了基于个人偏好的集体选择和归并中的逻辑困难,证明了不可能性定理。唐斯则将经济分析应用于研究民主政党和官僚主义组织的政治理论,分析了中期选举问题。现代政治学家在应用经济学工具分析政治形势,大都是以唐斯中期选举分析中的自利动机、理性和最大化选票的假定为前提的。而布坎南则将政治决策(公共选择)的分析与经济理论结合,将经济分析扩大和应用到社会一政治法规制度和选择,创立了公共部门经济学。

56、他和塔洛克还运用经济学构造了宪法一般理论,讨论了大数规则、一致性规则、不同的法律结构和政府的最优化规模。教育经济学的创立是与明瑟、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联系在一起的。该理论认为,教育的大部分成本是由于上大学所放弃的收放即机会成本构成的。年轻人之所以比成年人更愿意上学,是因为年轻人(尤其是儿童)上学的机会成本较低。教育经济学向社会科学家提供了研究教育的经济价值以及学校最佳规模的正确方法。把经济学概念和方法系统地应用到卫生领域,是较近才发生的事情。1963年,阿罗在其具有创新意义论文在确定性和医疗保健的福利经济学中讨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基于年后,即1967年,费尔德斯坦以计量经济学方

57、法为基础的专著问世,而P.费尔德斯坦1983年问世的卫生保健经济学是首次被广泛采用的教科书。卫生经济学主要从金融与保险、产业组织、劳动经济学和财政学中得到理论上的启示。经济学的扩张之所以能获得成功,这要归因于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由于经济学从理性假定出发,根据边际决策规则,采用成本一收益分析,从而能够在诸多社会科学领域产生许多可检验的命题和解释。经济学在诸多社会科学领域的成功应用,充分证明了它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二、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是一对经常被误解的概念。从字面含义,政治经济学很容易被人理解为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是政治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难怪当美国的库柏宣称"政治学实质上并非政治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时,李斯特严厉批驳说:"那位苏格兰理论家的信徒竟然荒谬到如此地步,尽管他们为自己研究的科学所选择的名称是政治经济学,却要我们相信政治经济学与政治无关。如果他们研究的学科该称为政治经济学,那么,在其中政治学就必须与经济学处于同等地位;如果其中根本就不包括政治学,那就不该称为政治经济学,而仅仅是经济学。"那么,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到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这要从经济学产生和演变的历史谈起。"econom&q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