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下卷2003年生物制药市场深度分析与预测 生物医药技术最新动态1728.1 世界生物医药技术的飞速发展172生物学为化学信息学带来新的机遇172全球生物技术公司“大洗盘”173生物技术引发现代制药工业巨变174生物技术制药的专利到期的冲击176国外生物医药的最新发展动态1772003年全球生物医药发展回顾179世界各国纷纷抢占生物技术制高点186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概述188欧洲生物技术发展的新趋势192日本重视生物技术的发展1968.2 我国生物技术发展加速在即1998.2.1 我国生物新药研发能力分析199生物科技被中科院“锁定”202新药品管理法促使新药申报数量减少203生物技术产
2、业寻求政策支撑205六大生物所组建生物医药研发国家队210知识融合推动生物医药产业212我国生物医药技术展望2148.3 基因技术发展状况分析219基因工程与医药创新219我国斥资6亿加强人类基因组后续研究226一流的研究平台:南方基因研究中心2268.4 纳米生物技术分析2278.4.1 纳米生物技术简述227纳米技术让药物输送更有效2318.4.3 纳米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研究正式启动2338.4.4 纳米生物技术未来最有前途2338.4.5 纳米生物芯片技术产业化大步前进237 生物技术产业化分析2399.1 美国生物技术产业化分析2399.1.1 美国生物技术行业融资分析2392003
3、年美国IPO烟花特别多2469.1.3 美国得州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借鉴2499.1.4 美国风险投资青睐生物技术2519.2 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分析2519.2.1 风险投资却步生物技术产业2519.2.2 中国将大力推进生物技术产业化253我国生物医药要加速产业化254产业化专项助推生物技术产业2575大引擎推动中国生物技术产业腾飞2609.2.6 创新模式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关键263 生物医药产业竞争格局分析26510.1 我国主要生物医药公司竞争分析26510.1.1 2003年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运行情况综述26510.1.2 8家上市公司逐鹿重组人干扰素26910.1.3 中国生物技术集
4、团横空出世27210.1.4 医药上市公司十年并购路程27510.1.5 医药通吃还是医药分家27910.1.6 活跃在资本领域的7大医药系28110.2 发展生物产业,各省市竞风流28510.2.1 京、沪生物医药发展各具特色28510.2.2 北京将崛起现代化生物医药基地28810.2.3 沪生物制药业产业怎样抢占制高点?28910.2.4 上海2.9亿元建国家级生物芯片研究中心29110.2.5 张江生物医药等支柱型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29110.2.6 西安高新区引资6亿元打造生物医药基地29210.2.7 深拟建生物医药基地29310.2.8 兰州生物技术发展优势明显29310.2.9
5、 我国最大基因工程生产基地在吉林长春全面投产295 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与预测29611.1 世界生物医药行业的前景29611.1.1 生命科学将主宰21世纪29611.1.2 21世纪生物经济将超过网络经济29611.1.3 生物医药产业呈集中发展态势29711.1.4 美国生物技术产业形势一片大好29811.1.5 亚洲生物技术产业潜力巨大30411.2 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机会和空间30611.2.1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触底回升30611.2.2 我国生物医药主要产品市场前景分析31111.2.3 生物制药进入重要机遇期31411.2.4 中国的生物制药产业投资“外冷内热”31711.2.
6、5 我国生物医药知识产权状况堪忧32111.2.6 中国生物医药业的市场潜力和获利前景分析32111.2.7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走向国际化32311.2.8 认清中国生物制药市场的机会和空间32511.3 发展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策略32911.3.1 发展中国生物技术产业所面临的问题329生物标准:晚出台要拖产业后腿333生物医药的世界攻略334透析美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政策336我国将建国家医学生物资源库338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呼唤制度创新33811.3.7我国医药研发要走仿创结合路34011.3.8 生物医药科技与产业发展对策研究34311.3.9 生物制药研发需要新模式349图表目录图表109
7、 近10年中国政府在生物技术领域的投入218图表110 2003年美国公司IPO信息247图表111主要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财务指标266图表112拥有非典相关生物技术药物的主要上市公司268图表1132002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整体运营情况268图表1142003年一季度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整体运营情况269图表115 七大医药系成员285 生物医药技术最新动态8.1 世界生物医药技术的飞速发展 8.1.1生物学为化学信息学带来新的机遇许多年来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和化学信息学(Cheminformatics)一直是科学领域内两个互不相干的独立学科。但近年来随着新药研究中产生
8、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庞大的基因组数据库,另一方面是每天可以筛选数百万种化合物的高通量化学筛选方法,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破译其中所涉及的各种机制,生物信息学和化学信息学的联合就成了必然的趋势。然而由于这两个领域有着完全不同的语言与操作协议,因此要让生物信息学和化学信息学之间的壁垒完全消除,可能还需研究人员彼此间的相互努力。例如,“活性”(activity)一词在化学中用来特指分子与底物的反应,而在生物学中这个词则泛指有机体或其中某一成分的活性,而且这两个领域在解决同一问题时往往采取不同的方式。最近从事生物信息学研究的LionBioscience公司采取与外界公司合作的方式很好地解决
9、了这一问题。另外,德国制药巨头拜耳宣布出资2500万美元促成Lion公司与老牌化学信息学公司Tripos合作,整合一个统一的信息学平台为拜耳的新药研究与开发服务。这种整合的平台(Ferrarn)将Tripos公司的MetaLayer信息系统和早于1999年已被拜耳所收购的Lion公司的信息平台联合了起来。据Lion公司的CEO说,这项交易是一种思维转换的信号,要加速新药的开发过程,信息处理与开发工具同等重要。Ferrarn是一种集高通量筛选、分子建模和基因组数据库分析于一体的信息台,是生物信息学和化学信息学的完美结合,它将使新药的研发过程大大提速。并购显神通2500万美元使Lion公司在这场竞
10、争中暂时处于领先的位置,但这也标志着一场真正的竞争已经开始。Pharmacopeia公司负责分子建模的子公司MolecularSimulations公司则在竞争中采取了收购的策略,而公司则以2500万美元同样的价格收购了化学信息学公司SynopsysScientificSystems公司。在2002年9月份,这两家公司都曾购买了OxfordMolecularGroup公司的生物信息学软件GCG及其相关技术。在宣布这两项交易时,Pharmacopeia公司的董事长JosephMollica特别强调说他们这次收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发一种整合系统的新药研制工具,而一些生物信息学和化学信息学人士则早已
11、将目光投向对方的领域。另外,生物信息学软件开发商NetGenics公司不久前宣布它为辉瑞公司开发了一种整合的新药开发平台,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据报道,该平台应用了一个联合的数据库和可视数据库,使用者可以进行交叉数据查询,并从化学库、SNP库和序列数据库中同步提取信息(这个数据库只是NetGenics公司对生物信息学和化学信息学进行整合的一部分)。另外,大多数新药研制机构都有自己的信息数据库,应用这一系统可以利用自己的,也可以利用他人的数据库进行研究。NetGenics公司已经为此从FamilyGenetix公司购买了ChemSymphony和MetaSymphony两个化学程序。生物学为化学信息
12、学带来新的机遇由MSI公司两名雇员在圣迭哥开办的ScoTegic公司,已经开始了药物开发信息学平台的研究。ScoTegic公司大约有12名雇员,由于公司太小,很难得到生物信息学方面的合作伙伴。为了整合已经存在的信息平台,他们着手开发了自己统一的信息平台。ScoTegic公司首席执行官MathewHahn说,他们认为现有的公司很难不受原有系统的妨碍来开发新一代的系统。要求现有的公司低价出售原有的软件去开发新的软件是非常困难的。ScoTegic公司信息平台的程序设计可以从不同的数据库中提取信息,就像从一个有机整体中获取信息一样。这种方法比现有的所有生物信息学和化学信息学整合软件平台都要快捷。Sco
13、Tegic还说,MSI公司已经进行了4次合并,整合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并且非常的缓慢。这个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真正的胜出者将是那些能够快速消除生物信息学和化学信息学鸿沟的企业。ScoTegic公司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们已经向AgouronPharmaceuticals公司销售和安装了他们的信息软件,还为其他3家公司做了相应的软件,但是还没有宣布交易的事项,因为他们的软件目前仍主要属于化学信息学系统。同时,Lion公司的VonBohlen说,他们和Tripos公司正在一起进行几项交易的谈判。和他们谈判的不仅有制药公司,还包括农业生物与生物技术公司。他们正在和很多公司进行讨论,其中的有很
14、多公司似乎已经看到了隐藏在背后的巨大商业潜力。-8.1.2全球生物技术公司“大洗盘”三种日益强大的力量正在深刻影响着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这三种力量就是遗传学、基因组学和遗传变更。在欧美发达国家,一种以分子水平进行新药研发的“热潮”正在悄然兴起,将很有可能导致一场彻底的医学革命。1、新药研发大提速。美国一机构的统计表明,包括已经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和有待药物管理机构批准的新药和疫苗等已达1000多种。在过去,药品公司为了开发一种新药通常要花费15年的时间,耗资5亿美元以上。如果利用基因组技术,可以用比以往少得多的时间和低一半的费用开发更有效的药物。制药业界面临着巨大的变化。推动这些变化的是基因组学的新
15、突破、科学技术的进步及以病人为中心的成本-效益计算。欧洲在改革新药审批、试验、鉴定等方面收到了成效,建立了新的审批机制,申请一种新药上市的周期已从18个月缩短为9个月,但美国仍需14个月。2、全球生物技术公司“大洗盘”。在药物研发的这个“竞技场”上获胜离不了巨大的资金支持。新兴的生物技术公司纷纷把兼并重组作为增加研发资金来源的重要途径,从而使创新转变成产品。2001年生物技术业的收购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生物技术业的这个动向。8.1.3生物技术引发现代制药工业巨变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和酶工程,它的兴起,不仅反映出生物学飞跃到一个与过去无法比拟的新水平,也为现代制药工业的发展
16、带来了新的契机。1、生物技术药品给企业带来高额的利润和诱人的市场长期以来,困扰着医学界的一个重大课题是,一些在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中有着重要价值的药品如激素、淋巴因子、神经多肽、调节蛋白、酶类、凝血因子等人体活性多肽以及某些疫苗或由于材料来源困难或由于技术方法问题而无法研制成功;即使勉强沿用传统技术予以研制,亦因药源有限而供不应求,而且这类制品往往因为副作用大而疗效不佳。而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大量廉价地生产这些药品,可以满足患者治疗的需要,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如红细胞生成素(EPO )的开发,Amgen公司花了3.15亿美元,而公司至1996年6月,在对肾透析市场的垄断失效前已获利18亿美元
17、。美国医疗保健部门(Medicare)为1000单位EPO付出11美元,而生产成本仅0.40美元, 相差达2750。2、促使大型制药企业与生物技术公司广泛联合、兼并由于生物技术医药产品具有高额的利润和诱人的市场前景,同时开发合成新药日趋艰难,各大制药公司纷纷加紧开发生物药物,有的公司甚至将其作为拳头产品来开发,如美国ScheringPlough公司1995年研究和开发( R&D)预算中约25花在了生物技术项目上, 金额达2.15亿美元。当前各国公司生物技术产品的开发竞争相当激烈,面对高额的利润和激烈的竞争,几乎所有的制药企业都与生物技术公司结成联盟。通过生物技术公司与主要制药公司进行合
18、作开发,一方面可使制药公司获得生物产品的生产技术;另一方面也为小型和时常缺乏现金的生物技术公司提供了资金来源。另外,通过兼并和收购生物技术公司也可使制药企业获得生物技术领域的经验和知识,从而使产品尽快达到规模经济工业生产。估计今后会在生物技术领域会有更多的收购活动出现。美国、日本、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企业正在积极推行这一策略。3.给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医药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经过上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的发展,其经济实力增强,正面临产业调整的问题,需要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而生物制药为其提供了最佳选择。在亚洲,韩国、香港、台湾和新加坡均将生物技术产业列为重点发展技术。韩国为大力发
19、展生物技术制订了一个14年的长远计划,计划筹资约20亿美元,其中国家投资约占35 , 至2007年后,使生物技术成为韩国出口创汇的重要资源。香港则计划联合吸引中国大陆的人才发展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与开发,将生物技术工业作为其经济转型的优先考虑项目之一。但生物工程技术对世界制药业格局的改变还将表现在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制药业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因为生物技术医药产品的开发需要坚实的基础研究,雄厚的资金投入以及政府对专利的保护。在西方发达国家,其研究条件优越,研究人员待遇优厚,从而积聚和正吸引着大批优秀人才。而第三世界国家有世界70的人口,却只有24科学家,5的研究经费,只有3的研究文章发表。西方发达
20、国家对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以企业界为主,而且发达国家医药企业实力雄厚并重视新药的研究和开发(R&D)。据统计,美国、日本和德国占全世界医药R&D支出的60多。生物制药工业产权是属于“专利依赖型”的知识产权。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专利的保护。目前美国、日本和欧洲各国已将专利保护期延长至20年,而发展中国家在此作得还不够。这将限制新药的应用、抑制技术转让,降低国内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另外还打击了发达国家在这些国家振兴制药工业研究和开发的投资。如在南美洲国家,美国制药企业投入的资金不到其对外总投资的3,因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制药业上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总之,随着生物工程技术在医药业中的
21、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必将在医药业中引起一场深远的变革。8.1.4生物技术制药的专利到期的冲击 在2002年美国所开的处方药当中,大约有一半是学名药。随着美国医疗卫生的费用支出大幅攀升,低价的学名药带来的竞争起了制衡的作用。然而,对于生物技术的治疗法,学名药业者是否也能提供廉价的仿效品呢?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与其欧洲的对等机构目前正在深入考虑这一问题,他们的决定将会牵涉到大量的资金。生物技术中最早一些利润丰厚的产品,其专利已经快到期了。根据美国纽约的顾问公司“策略研究机构”的估算,一旦竞争厂家被允许生产这些药品,2004年这些专利失效的“生技学名药”的产值将达到50亿美元。然而,美
22、国的政府管理部门却面临一个棘手的科学问题:如何才能判定一个生技学名药和其所取代的品牌药疗效相同呢?与一般可以重复生产的化学合成药物不同,生技药品是细菌、家畜以及其他生物个体的产物(业内人士称为生物制剂)。典型的生物制剂通常是大分子,如激素、抗体或细胞素。它们大都由蛋白质构成,要从头合成这样的蛋白质,实在是太复杂。为了获得正确的功能,必须把蛋白质以特定的方式折叠起来,而且必须在这个大分子上的特定位置添加糖类或其他类型的化学物质。生物技术公司要耗费数年的时间,来找出适当的变异宿主生物与反应环境组合,才能得到安全有效的蛋白质药物。这种过程与其说是化学反应,不如说跟酿酒更接近。尽管有心要了解影响生物反
23、应器当中大分子纯度与疗效的每一个因素,但生物技术公司其实无法完全了解和控制它们。他们所能做的,就是找出一个有效的制造程式,然后就不再改动。这个制造程式要靠一系列昂贵又耗时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学名药之所以比较便宜,是因为省略了这些测试。实验室分析可以证实仿制品的化学性质与品牌药相同。所以一次简单的临床实验,通常就可以确定学名药对病人的疗效和原本的品牌药是一样的。既使是学名药的制造商也承认,“生物学名药”的门槛有必要调高一点,因为蛋白质的组成只要有些微的不同,就可能给人体带来巨大的影响。例如,美国奥多生物技术公司(Ortho Biotech)最近改变了加在红血球生成素当中的一种稳定剂。这种新的化学添
24、加物会与蛋白质起作用,让某些病人产生免疫反应。但对于大约250名患者来说,这种“改良”后的药不但没有减轻他们的贫血,反而使他们的病情严重恶化。因为有不良影响的人只占极少数,只有非常大量的实验,才能发现奥多生技公司修改配方中的问题。主管部门面临的困境是:究竟是否要求学名药的制造商去进行这种庞大、漫长且昂贵的实验(这会导致生技学名药的价格上升);还是让知情者自行猜测学名药的细微差异是否会对病人造成伤害。这是个两难又重要的选择。目前正在进行最后阶段临床测试的药物中,约有40%是生物技术实验室的产品。如果没有学名药来跟这些未来的药品竞争,那么又有多少人能够买得起它们呢?8.1.5国外生物医药的最新发展
25、动态1、克隆技术。1997年克隆多莉羊的出现使人类的克隆技术出现划时代的革命。更值得注意的是与克隆技术相关的一项最新进展。1999年4月美国的研究人员将得自成年人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成功培养分化为软骨、脂肪和骨骼细胞。采用该技术开发以干细胞为基础的再生药物将具有庞大的市场,可治疗软骨损伤、骨折愈合不良、心脏病、癌症和衰老引起的退化症等疾病。2、血管生成。用于治疗癌症的血管发生抑制因子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1998年5月纽约时报介绍两种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的抗血管生长因子angiostatin(制管张素)和endostatin(内皮抑制素)的功效,引起投资者竞相购买EntreMed公司的股票,使
26、该公司的币值在一天内增加4.87亿美元,达到6.35亿美元。3、艾滋病疫苗。艾滋病疫苗的研究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1999年6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新成立了一个疫苗研究中心,将研制艾滋病疫苗作为中心任务之一。4、药物基因组学。这一技术可根据病人量身定制新药,使功效和适应症十分明确,可以减少临床试验病人数和费用,缩短临床审批周期;药物上市后,由于具有明确、特异的功效和较小的副作用,更容易说服医生使用这类价格较贵的新药。5、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测序掀起了新一轮竞争高潮。PerkinElmer与J.CraigVenter组成了一个新的基因组公司,计划在3年内完成人类全基因组测序。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
27、所则于1998年9月宣布,为庆祝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将于2003年底前完成人基因组全DNA顺序的测定。几乎同时,属于Incyte制药公司的IncyteGenetics宣布将在1年内完成人全基因组图谱并建立含所有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数据的基因组顺序库。6、基因治疗(GENE-BASEDTREATMENT)。自1990年临床首次将腺苷酸脱氨酶(ADA)基因导入患者白细胞,治疗遗传病重度联合免疫缺损病以来,到98年接受基因治疗的病人已达400多例,目前国外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传病(如度联合免疫缺损病SCID、ADA缺损症等)、心血管疾病、肿瘤、艾滋病、血友病和囊性纤维化(CF)等上,但临床效
28、果表明,目前基因治疗只对ADA疗效显著,作为对糖尿病、血友病和囊性纤维化(CF)的补充治疗有一定疗效。7、微生物和动植物变种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生物技术己从最初狭义的重组DNA技术扩展到较为广泛的领域,目前人类已经掌握利用生物分子、细胞和遗传学过程生产药物和动植物变种的技术。生物制药业的重点发展领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表明:21世纪,生物基因制药将在帮助人类攻克爱滋病、癌症、糖尿病、冠心病、白血病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上发挥非常重要作用,从而呈现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许多炎症如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等等,是由于自身免疫缺陷原因引起。全世界每
29、年光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的医疗费用高达上千亿美元,而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艾滋病(AIDS)又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恶性疾病之一。对于艾滋病的防治,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明显有效的特异性药物,但毫无疑问,人们已将征服艾滋病寄希望于生物技术。生物基因药物将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恶性肿瘤治疗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居高不下,美国每年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费用高达一千亿美元。恶性肿瘤为多机制的复杂疾病,而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确实存在一个在杀死恶性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将正常细胞杀死的问题。导问治疗就是针对这个问题而提出来的。目前,在284种开发的生物技术药物中,有40%用于肿瘤的治疗
30、,对于肿瘤的发病机理的探讨、抗癌药物作用耙点的确定、抗癌新药的筛选,生物基因技术均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冠心病治疗据专家预测:今后10年内,防治冠心病的药物将是制药工业的重要增长点,单克隆抗体治疗冠心病的心绞痛和恢复心脏功能的成功,标志着治疗冠心病的生物医药诞生,这也预示着生物技术将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神经退化性疾病治疗神经退化性疾病如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症、脑中风的治疗将越来越依靠生物制药的发展。仅美国每年的中风患者就有60万,死于中风人数高达15万,而治疗这类疾病的有效药物非常有限,尤其是治疗不可逆脑损伤的药物更少,胰岛素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溶栓活性酶的研制为克服这
31、些疾病带来了希望。8.1.62003年全球生物医药发展回顾2003年,是沃森和克里克揭示DNA双螺旋结构这一伟大发现的50周年纪念,也是科恩和博耶发明重组DNA技术的31周年纪念。2003年生物技术领域硕果累累:人类基因组计划提前两年完成,干细胞研究获重大突破,美国生物技术产业重现生机,全球生物技术药品市场销售额持续增长,世界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全球科学家对“SARS”联合攻关,取得了重要成果,生物技术发展呈现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一、全球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向 (一)美国生物技术产业重现生机美国现有1466家生物技术企业(318家上市公司,1148家私人公司),其营
32、业额和研究开发投入占世界的70%。作为全球生物技术开发的主导者,美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统计显示,从2001年初到2002年底,美国上市的生物技术公司总市值缩水达1700亿美元。2003年美国生物技术产业显露出明显的复苏迹象,并已开始重现生机,投资者对生物技术产业有了新的兴趣和热情。2003年头3个季度,纳斯达克生物技术综合指数总体上升近40%,涨幅不仅超过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也优于绝大多数其他高技术股票和蓝筹股。2003年,风险资本对生物技术产业的信心也明显增强。据普华永道公司和美国全国风险资本协会的联合调查,2003年第二季度,流向生物技术企业的
33、风险资本达到6.39亿美元,比第一季度上升14%。第三季度生物技术企业吸引风险投资8.73亿美元,比2002年同期上升88%。这是美国生物技术企业7年来首次超过计算机软件公司,成为吸收风险资本的第一大户。2003年美国生物技术产业重现生机既与美国整体经济的复苏有关,也要归功于美国政府监管机构所实施的富有成效的改革以及生物技术企业自身在新药研发、经营等方面的优异表现。 (二)全球生物技术药品市场销售额持续增长全球生物技术药品市场销售额保持12%的年均增长速度。专家估计,2003年生物技术制药市场达600亿美元,占同期世界药品市场总销售额的10%以上。生物技术制药产业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医药市场上新的
34、增长点。当前,全球的生物制药行业呈现以下特点:(1)生物技术新药开发日益活跃;(2)研发投入逐年增加。尽管受到经济衰退的冲击,但制药工业的研究开发投入持续增加,2002年投入了大约320亿美元,在过去的25年里增长了24倍;(3)公司购并日趋频繁。在过去几年中,不少美国生物技术公司为求得生存和发展而纷纷展开内部重组和企业间的并购,仅在2002年,美国约320家上市的生物技术公司中约20%实施了重组。2003年这一趋势仍在继续,最具代表性的是IDEC制药公司与生物遗传研究公司于2003年6月达成的价值约68亿美元的兼并协议。这两家公司并购前都排在美国十大生物技术企业之列,合并后组成的新公司将成为
35、继安进公司和遗传技术研究公司之后的美国第三大生物技术企业。专家认为,这桩并购是美国生物技术企业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三)世界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2003年11月,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成果理事会(ISAAA)发表的资料显示,2003年全球转基因玉米、大豆、棉花以及油菜籽等作物的播种面积,较2002年增加12%,约为6575万公顷,与2002年的年比增幅基本一致。美国2002-2003年度大豆的81%为转基因品种,高于上午的75%;棉花有73%为转基因品种,高于上年的71%;玉米有40%为转基因品种,高于上年的34%。此外,其他15个播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也在以同样的速率扩大播种面积。IS
36、AAA的资料显示,预计到2005年世界转基因农作物的产值可达到50亿美元。 (四)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呈现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生物技术的复杂性、系统性要求其产业发展具有综合性。就生物制药而言,仅仅局限于研究单个基因是无法实现基因治疗的,必须全面解读人体系统的协同作用,认识细胞、基因和机体组织中的协调活动。同时,研究工作中需要依赖计算机技术,因此生物学家必须与物理学家、化学家、计算机专家全面合作,才能对人体系统性有更强、更具整体性的认识。此外,为了提高生物制药的生产效率,加速药品商业化进程,生物专家还需要加强与制造业专家、政府管理部门的合作、联系和沟通。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公共研究组织的变化
37、正反映出这一特点。1.由于超级计算机和半导体芯片技术在生物技术研究中的应用,类基因组计划才得以提前两年完成。生物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2003年全球生物信息技术市场大约为90亿美元,这一市场吸引了许多大型计算机公司,如太阳微系统公司、IBM公司、惠普公司和英特尔公司等,同时还促进了许多新创业的公司,如狮子生物科学(Lion Bio science)、Rosetta Inphamatics公司和Merck & Co等。生物制药公司Myriad Genetics已经联手日立公司(Hitachi)与Oracle公司,组成战略联盟,计划在2004年完成人类蛋白质数据库的建立。目前
38、该计划已耗资1.8亿美元,未来总投资额将高达5亿美元。2.美国政府许多部门都积极参与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商业化活动。美国能源部2002年开展了后基因组研究计划,并拟定了许多用物理手段支持生物研究的项目。2003年美国宇航局计划建立一个集生物、纳米和信息三大技术为一体的研究中心,以便推动跨学科的研究,吸引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促进研究成果的商业化。 (五)美、欧推进反生物恐怖科技研究工作 “9·11”事件后,美国大规模调整其科技政策,加强科技反恐,其中反生物恐怖成为美反恐的重要任务之一。2003财年美国科技反恐预算中一半以上的经费用于反生物恐怖研究。卫生与人类服务部及其下属的国立卫生研究
39、院(NIH)成为从事反生物恐怖的主导研究机构。2004财年美国反生物恐怖研发预算达到16亿美元。目前正在开展的研发计划有:(1)“战时反恐研发计划”,由NIH和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院(NIAID)负责,涉及从微生物试剂到潜在生物恐怖用品的基础研究及针对生物恐怖的新疫苗、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的应用性研究;(2)“有关防范生物恐怖攻击手段研究计划”,由国土安全部负责,预算为3.65亿美元;(3)“生物防御研究计划”,由国防部负责,该计划预算2003财年1.62亿美元,2004财年1.37亿美元。此外,在生化毒剂研究方面,NIAID还先后启动了30多个研发项目,包括针对天花、埃博拉病毒、炭疽病菌、野
40、兔病毒等生物病毒的战略计划和具体研究项目。2003年美国开始实施“生物盾牌计划”,该计划将研制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以对付炭疽、肉毒杆菌、埃博拉病毒和其它瘟疫。布什政府为此将在2004财年投人8.9亿美兀,在今后10年内将投入60亿美元。此外,美国正在国内建造一批用来储藏和研究最致命病毒的实验室(BSL4)。2003年5月,美、加、法、德、英、意、日、俄等八国集团成员决定,成员国将在护照管理中引进生物特征统计法,以提高反恐斗争的有效性。为此,已成立了一个旨在研究具体技术问题的高级专家工作组。2003年10月,法、德、英、意、西班牙等五国就联合反恐达成多项共识。其中包括建立生物型检测制,采用芯片
41、技术储存指纹和面部特征,还将统一技术标准,辨认眼睛虹膜,以加强5国边境口岸的识别能力。 (六)全球科学家对“SARS”联合攻关,取得了重要成果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我国又称为非典型肺炎)是21世纪继艾滋病之后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危害的又一新的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SARS的平均病死率高达14%15%。为了对抗SARS,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积极投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2003年3月22日,香港科学家率先宣布分离出了引起SARS的一种未知冠状病毒。随后,由世界卫生组织协调成立的10个国家13个实验室的合作研究网络迅速对病毒进行了分析鉴定,并相继在NJEM、Lancet等国际知名
42、医学杂志上发表了该病原体的研究论文。2003年4月12日,加拿大科学家首先宣布完成了该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2003年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为导致SARS的病原体,并命名为SARS冠状病毒(SARS Coronavirus,SARS-CoV)。到2003年5月初,全世界完成全基因组测序并提交到 Genebank的病毒株已达到11株,其中包括由我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提交的BJ01病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2003年5月9日,美国Affymetrix开发出SAKS基因芯片,该芯片包含了所有SARS病毒的29700个碱基。现SARS灭活疫
43、苗、减毒活疫苗、DNA疫苗以及人SAKS特异性免疫球蛋白、马抗SARS血清等项目正在研究之中。二、各国促进生物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的举措2003年各国财政普遍吃紧,但许多国家对研发的公共投人仍超过GDP的增长率。生物技术产业经历了人类基因组图谱破译以来的热潮后,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正在加速发展的基因组学技术、蛋白质组技术、干细胞组织工程、克隆技术、生物芯片、转基因技术等前沿技术,正在推动生物技术产业成为新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以改革求创新为促进生物技术的创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2003年提出了“路线图计划”。该计划旨在改变长期以来美国生物医学成果应用滞
44、后的状况,加强对那些能够促进生物医学快速发展的关键科技项目的研究开发。“路线图计划”安排的优先项目包括生物学科学发现研究、基因重组药物、蛋白质结构生物学以及分子数据库、纳米医学技术等重点领域。“路线图计划”主要有以下三点内容:(1)倡导研究的原创性。设立“主任创新奖励”,支持杰出科学家独具特色的研究;(2)推动生物技术创新。建立类似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的机构,开展“具有冒险性和创新性,且只有国立卫生研究院才能完成的研究”;(3)跨领域合作研究。在总预算中拿出10%资助不同研究所之间的合作项目,同时对院内机构进行重组,合并相关研究所。2003财年NIH270亿美元经费中,大约1.3亿用于路线图计划
45、,5年内将为此投人21亿美元。 (二)欧盟国家调整战略,规范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欧盟把生命科学的研究作为2002至2006年最优先考虑的技术研究项目。2002年8月,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部长会议上批准了160亿美元的生物技术投资计划。据分析家预测,到2005年,欧洲生物技术市场价值将超过1000亿美元。2003年8月,欧盟委员会批准了欧洲议会此前通过的转基因政策法规,规定所有转基因产品(包括转基因物质含量超过0.9%的动物饲料、植物油、种子和副产品)都必须标明“本产品为转基因产品”。新法规在确保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前提下,为开放转基因产品市场打开了大门。2003年4月,欧洲议会投票通过全面
46、禁止胚胎干细胞研究,不过这一决定没有为某些成员国接受。7月9日,欧洲委员会批准了关于利用欧委会基金从事胚胎研究的法规,试图平息天主教国家与科学家之间的争执。由于这一领域的进展及光明的前景,2003年12月,欧洲委员会终于决定资助对取自胚胎的干细胞开展研究。2003年6月10日,英国政府首次向成功克隆出“多莉”羊的英国罗斯林研究所颁发了克隆人研究许可证。此外,一对英国夫妇要求克隆儿子,以便通过器官移植拯救生病的儿子获得批准。2002年2月,“人类生育和胚胎学管理局”决定,可以利用患者的克隆者的干细胞治疗其疾病,2002年12月高等法院判定这一做法违法,2003年9月这一做法却得到英国上诉法院的批
47、准。(三)日本力争把生物产业建成仅次于汽车产业和信息产业的支柱产业日本政府确立了“生物产业立国”战略,为此大幅增加了生物研发经费。日本政府还成立了以小泉首相为首的“生物技术战略会议”,并于2002年12月颁布了长达200多页的生物技术领域大纲,其中详细阐述了具体的战略重点及实施计划,其中某些具体计划已列入政府重点开发项目。日本文科省从2002年起实施“蛋白质3000”计划,力争5年内,在1万种与开发新药相关的蛋白质中查明3000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文科省还决定从2004年起斥资100亿日元研究人类生命的形成过程,破译生命的原理。主要研究对象是构成生命活动基本单元的蛋白质合成机理,这一研究与新
48、药开发关系紧密。 (四)其他国家各有侧重,期望在生物技术产业中占一席之地2003年4月,加拿大启动了一项预计投资6800万美元,为期3年的蛋白质组研究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绘制出350种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蛋白三维结构图谱。2002年7月,新加坡政府批准了胚胎干细胞研究和治疗性克隆研究开发,并计划在201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生命科学中心。当前,新加坡正在建设先进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即生物岛,把风险资本家、研究人员、临床医学科学家集聚于此。最近,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合作,成立了一家名为“胚胎干细胞国际”的研究机构。三、若干前沿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模式生物体的全基因组测序方兴未艾2002年,水稻、疟
49、原虫和蚊子等生物体的全部DNA序列测定已完成,“基因组测序和健康”因此被科学杂志评为2002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2003年基因组测序的热潮依然没有减退,科学家们又对玉米、白杨、黑猩猩、蜜蜂、狗、牛、鸡以及海胆等物种展开了基因组测序研究。2003年4月14日,中、美、日、德、法、英等6国科学家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所有目标全部实现。已完成的序列图覆盖人类基因组所含基因区域的99%,精确率达到99.99%。科学家目前正着手进行每个染色体上遗传信息的破译工作。迄今为止,人类的20、21、22、7、14和Y染色体都被破译完毕。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科学家在该领域又推出一
50、项重大研究计划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其中“中华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为该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2003年9月22日正式启动。 (二)生命科学的研究重点已转向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生命科学研究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后基因组时代。在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功能基因组学是指在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的基础上,从整体基因水平研究基因及其产物在不同时间、空间、条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活动规律的学科。进入21世纪,蛋白质组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发展迅猛,蛋白质研究规模与深度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生命科学已从核
51、酸时代回归蛋白质时代,对生命奥秘的探索由基因、核酸层次深入到蛋白质层次,蛋白质组学将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的重要研究内容。2003年,蛋白质结构解析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美国绘制出三维蛋白质组形状图。我国的非典冠状病毒的蛋白质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美国的研究人员完成了果蝇蛋白互作图谱,实现了从基因组学向蛋白质组学的飞跃。一些新的蛋白质组研究技术正在孕育之中。此外,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出现也给蛋白质组学研究带来了新思路。 (三)生物芯片正在向系列化、系统化、集成化发展生物芯片的发展极其迅速,到目前已形成一大家族。根据用途,可将生物芯片分为两类:信息生物芯片(information-biochip)和功能生
52、物芯片(function-biochip)。信息生物芯片是将生物信息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等)高密度地固化在固态支持物上,通过与样品中目的分子的作用获取生物信息。目前主要包括DNA芯片(又分为Oligo微阵列、cDNA微阵列)、蛋白质芯片等。由于信息生物芯片是以获取生物信息为目的,因此其发展方向必然是高密度。以DNA芯片为例,目前密度已达106dotcra2。功能生物芯片是指由多种微流体管道、腔体按一定的方式连接而成的满足一定功能要求的微装置。主要包括各种微流体芯片(microfiuidic chip)、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或微型全分析系统(uTAS)等。由于功能生物芯片是以
53、完成某种功能为目的,因此其发展方向必然是高复杂性的集成化。目前已经在名片大小的芯片上实现了DNA分子的提取、纯化、扩增、标记、杂交检测等功能的一体化集成。 (四)干细胞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尽管干细胞研究在不同国家受到不同的限制,但其诱人的前景继续推动着研究的进展。2003年,在干细胞的基础研究、胚胎干细胞和成人干细胞医疗研究中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进展既给人类战胜疾病带来了希望,激励了医学研究,却也增强了不同观念和政策的争论。2003年科学家发现了干细胞“控制基因”,发现了运动神经细胞“工厂”。科学家还首次在试管中利用老鼠的干细胞,再现了生成卵子和排卵的过程。大多数专家认为这一试验应该适用于人类。
54、这一结果将可能利用干细胞培养来大量产生卵子。东京的三菱重工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研究组用来自老鼠的胚胎干细胞成功在体外产生了精子。这一方法对再生技术和再生医学的意义十分重大。8.1.7世界各国纷纷抢占生物技术制高点对生物技术及产业抱有热情和“野心”的不止我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许多国家已经不约而同地把生物技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生长点来培育,通过采取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搜罗人才、抢占专利、建设园区、培育产业等各类措施,加速抢占“生物经济”制高点。 美国:初见成效美国克林顿政府依靠网络经济的推动,实现了连续100多个月的经济快速增长。布什政府则将生物与医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生长点,已将国家健康卫生研究院的
55、研究经费,由180亿美元提高到270亿美元。美国把每年4月21-28日定为“生物科技周”,生物技术研究开发费用高达380多亿美元,生物技术公司达1400多家,其中300多家已经上市,资本总额逾3500亿美元,已形成华盛顿、洛杉矶等5个生物谷。欧盟:开始行动欧盟科技发展第六个框架将45%的研究开发经费用于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英国政府2000年发表“生物技术制胜2005年的预案和展望”战略报告,目标是保持生物技术位于世界第二的水平。德国政府将2001年命名为“生命科学年”,生物技术是政府科技投入最高的领域。法国政府公布了“2002年生物技术发展计划”,在全国20多个城市建立了生物科技园区。亚洲各
56、国:不甘落后亚洲各国发展生物技术的举措也风起云涌。日本政府提出了“生物产业立国”口号,发布了开创生物技术产业的基本方针,目标是使生物产业成为新的经济生长点。印度在计算机软件之后,又立志成为生物技术大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生物技术部”。韩国把2001年确定为“生物产业元年”,目标是使韩国生物技术产业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计划生物技术产业的产值将占国民总产值的10%。新加坡制定了“5年跻身生物技术顶尖行列”,把新加坡建成“生命科学中心”的目标。马来西亚建立了“生物技术与产业联合会”,由副总理担任主席,目标是把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转变为生物产业优势。泰国成立了国家生物技术委员会,总理亲自担任主席,成立了
57、“国家生物技术中心”,由副总理担任主任。8.1.8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概述随着计算技术生物信息学、纳米技术、通信多媒体技术、生物化学药物等多学科的研究积累,系统生物学正在得到迅速发展。生物科技的发展比期望快:RNAi(核糖核酸干扰现象,具有特异降解RNA片段功能的RNA片段)、全基因扫描、干细胞、药物投放等基础研究更加成熟,技术手段进步,研究的复杂性和集成度不断增强:由原来的“基因细胞系统药物”的模式转到“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机理毒理”模式,系统性和对象规模都要提高若干量级。经过多学科的综合交叉作用,系统生物学应运而生。系统生物学以全基因生物学的观点进行研究,用集成的观点理解细胞组成如何工作并产生生物系统;以超强的计算方法和能力,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复杂生物系统和它们的行为;研究微生物和人的细胞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用“数学”生物学的方法集成“湿”生物学。1、生物诊断领域与传统诊断技术相比生物诊断技术具有灵敏性、专用性、易用性的特点。生物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加速增长和边界扩张;个性化医疗,即诊断更加精确、治疗更加个性化;基于价值的定价等。生物诊断针对的靶是全新的,该领域发展很快。由于有了新的疾病辨别指针,新药临床试验的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物流系统合作开发合同(2篇)
- 景德镇市劳动合同(2篇)
- 2025至2031年中国透光瓷造型小夜灯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多回路恒流柜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度餐饮商铺装修设计租赁合同
- 2025年度美容院跨区域入股合作合同协议书
- 2025年退休返聘人员解除工作合同协议
- 2025年度老年公寓护理员劳动保护与职业发展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租赁房屋押金管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度集体林权流转合同范本(林业生态补偿)
- 2024年公安机关理论考试题库附答案【考试直接用】
- 课题申报参考:共同富裕进程中基本生活保障的内涵及标准研究
- 2025中国联通北京市分公司春季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度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县分公司工作总结
- 产程中的人文关怀护理
- 开工第一课安全教育记录表
- 2024年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基于数据驱动的锂离子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 《内脏疾病康复》课件
- 家具厂各岗位责任制汇编
- 提高检验标本合格率品管圈PDCA成果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