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葬词教案(上交)_第1页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上交)_第2页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上交)_第3页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上交)_第4页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上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巴尔扎克葬词第一课时教案兰州二十八中 盛雅虹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巴尔扎克和雨果。理解雨果对巴尔扎克作品、人格和影响的评价。 2鉴赏文章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充满激情、意味深长的语言。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理解、思考,讨论、鉴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巴尔扎克和雨果两位文学大师在其创作生涯和不朽作品中展示的博大思想、崇高人格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2理解作者的生死观。借鉴课文中对生与死的思考,确立正确的生死观、人生观。 二、重点、难点 鉴赏文章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充满激情、意味深长的语言。 三、解决办法 1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各种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2、阅读两位作家和代表作,走近巴尔扎克和雨果。教师也应对有关历史背景和两位大师的名作进行评述介绍。 2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消化课文,加深理解。在诵读中整体感知、深入领悟。 3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四、学生活动 诵读感悟,思考讨论。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师生共同朗读,交流指导。 先让学生熟悉课文,请学生选择性地找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品读。教师加以指导。重在学生参与,加深感悟,产生情感共鸣。 (三)、整体掌握文章思路、感情脉络、主题思想。 理清作者思路,分析结构层次,归纳主题思想,体会“情”“理”融合。 1

3、作者思路、感情脉络 先让学生讨论、发言,教师点拨、归纳。 基本思路:悼念一评价一讴歌 感情脉络:悲壮一激越一景仰 2结构层次 让学生思考后发言,教师点拨、归纳。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段),总写巴尔扎克的伟大,表达哀悼之情。第二部分(39段),具体评述巴尔扎克的作品、人格和影响。第三部分(1012段),阐述作者的生死观,预言巴尔扎克逝世的深远意义。 3主题思想 先让学生讨论、发言,教师点拨、归纳。 文章对巴尔扎克是从哪几个方面评价的? 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4“情”“理”融合 先让学生讨论、发言,教师点拨、归纳。 这篇文章的情和理的结合表现得非常突出。巴尔扎克的逝世,在雨果心中无疑掀起

4、了巨大的感情波澜,使他感到无限悲痛,这在本文的字里行间都表现出来了。但我们披文人情,对文章进行理性分析,就会得到一种“理”的启示,无论是作者对巴尔扎克的评价,还是作者阐述的生死观,都是一种“理”,正是这种包含在“情”中的“理”,使读者受到长久的情感震撼和理性教益。 思想感情:悲壮、激越和无限景仰之情。深邃哲理:生死观“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 二、作业  预习课后练习二 三、板书设计 (高度评价)(深远影响) 生前:伟大天才不是黑暗,而是光明 死后:化为灵魂巴尔扎克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伟大的平等

5、之死 伟大的自由不是虚无,而是永恒 行文思路:悼念评价讴歌 情感脉络:悲壮激越景仰 巴尔扎克葬词第一课时教案兰州二十八中 盛雅虹2009年12月3日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诵读 齐读课文。 二、鉴赏 1出色的辩证思想 一般的葬词,其内容不外乎是叙述死者的生平,评价死者的功德,寄托人们的哀思,就连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也是如此。当然,雨果这篇演说稿也做到了这些,他高度评价巴尔扎克为人类精神领域作出的伟大贡献这种贡献已经超出了文学的范畴而进入了思想、历史和政治的领域了。在对巴尔扎克的高度评价中,读者可以明显感觉到,葬词蕴蓄着作者对巴尔扎克的深切悼念之情。读着这篇散文,我们仿佛站在当年

6、的拉雪兹公墓前,聆听着雨果深沉而激昂的演说,连飘飘细雨也浑然不觉。 不过,我们在看到这葬词的一般特点之后,我们还分明感受到了除悲伤、怅然之外的另一种力量的存在,那就是崇高和激动。这另一种力量是在我们读了这篇葬词后,从作者雨果身上感受到的。这位伟大的致词者的华丽而丰赡的文采,深邃而博大的思想,崇高而光辉的人格,在这篇演说词中同时展现给了别人。雨果的演说目的,我们猜想,那不过是要赞颂巴尔扎克的作品、思想和人格,并表示自己由衷的敬佩和景仰。可是,他的演说,留给听众的,同时又是作者本人的高贵人格。这样,本来是表达对他人的崇敬,结果却无意中赢得了更多的人对自己的崇敬。 课文前九段主要评价死者,表达哀悼之

7、情,从这些哀婉深沉的语句中我们隐约感觉到作者的文笔、思想和人格。第十段之后,与一般的葬词就大不一样了,虽然还是评价、哀悼巴尔扎克,但已经有了作者强烈而非常独立的思想意识,与其说作者是在评价巴尔扎克,不如说他是在借巴尔扎克之死,来表达自己的生死观,“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等,这样的表达,已经由个体的巴尔扎克之死上升为作者一种哲理性思考了。主要是这后三段,集中体现了作者的崇高人格;主要是这三段,作者的真诚、真挚和真情,给了读者巨大的感染力。 2诗化的、哲理性的语言 这篇葬词文采华丽、饱含哲理,语言高度浓缩,既诗化又哲理化,充分体现了文学大师

8、雨果的文学语言才华和思想深度。作品中含蓄深沉、意义深远的语句比比皆是,有着巨大的容量。值得细细品味,反复解读。 这也是一篇有难度的作品,教师进行教学时,要下功夫帮助学生去感受和理解思想内容。下面选择课文中几个关键语句,试着进行解读。 (1)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 重点把握“虚构”这个词。这里可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巴尔扎克的逝世,表明他创作生命的结束,他不能再给人们创造小说这一“虚构”世界了;二是巴尔扎克的逝世,是一件真实的事情,而不是他在虚构小说。这一句话,雨果沉痛宣告文学大师的逝世,提醒人们直面这一伟大的死亡。 (2)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

9、样。 这句话表面是在揭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规律,即每一大变动时代先出现武力统治者,然后才出现精神统治者。实际上作者在这里是赞誉巴尔扎克,把他看成一个比武力统治者更伟大的精神统治者。这印证了本段开头一句话的意思,巴尔扎克作为精神统治者,他不仅属于这一时代,而且属于千秋万代。 (3)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 雨果把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看作一部书,并比喻成一部历史著作。雨果在这里高度评价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精神,把它看作一部浓缩的历史,使人们从中看出“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看出作者给人们揭示的“现实”。这是巴尔扎克研究中第一次提出的独创性见解,它启发了恩格斯对巴尔扎克

10、的评论。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说:“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在这幅中心图画的四周,他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可见雨果这句话是在高度评价巴尔扎克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的。 (4)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像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巴尔扎克用他天才的观察和想像,将现实撕破展示给人看,让人们看清了社会的真面目,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社会理想。 (5)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 巴尔扎克这位伟大的人物,用他自己的作品,

11、给自己安装好了坚实的底座,打好了扎实的基础,未来的人们,一定会给他塑起一尊尊有形无形的雕像,以表达对他的尊敬和怀念。 (6)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这是诗化的语言。先要注意作者拿“短促”与“饱满”对比,意为巴尔扎克生命不长,作品却多;再要注意“饱满”一词,它意接前句,意为巴尔扎克一生是饱满的,不是空虚的,这样的评价就更为形象,表明巴尔扎克的生命和生活是充实的,他做的大量工作对人类是有益的;最后注意“作品比岁月还多”这句话,“作品”与“岁月”相比,出人意料,作品可以计算,岁月如何计算?以“天”计?以“年”计?这样行文是对巴尔扎克的独特评价,更是对巴尔扎克的崇高评价。

12、(7)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 在雨果生活的时代里,有数不清的黑暗与罪恶,也因此有数不清的对现实不满的人们;而伟人的逝世,将进一步警醒和启迪进步的人们,使他们对现存世界的一切产生怀疑和动摇:这句话包含对巴尔扎克的赞誉,意为巴尔扎克以其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作品,唤醒了一批人。 (8)上天在让人们面对崇高的奥秘,并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 面对巴尔扎克这样的伟人的辞世,雨果在这里感慨万千,不由思考生与死这样重大而沉重的主题。他认为在死亡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也是自由的,巴尔扎克的逝

13、世,触动了许多人去思索生死问题,把巴尔扎克当坐标,思考活着的真义。 (9)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 作者用排比句,语调铿锵,激昂慷慨地指出巴尔扎克逝世的深远影响。巴尔扎克逝世固然让人悲哀,使人们觉得似乎是黑夜的来临,某种无言的结束,一切似乎消失,但它给人们更多的是悲痛之后的无穷力量,它预示着光明的到来,代表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象征着一种永恒;雨果在这里以诗人的激情,给巴尔扎克作出这样的评价,实在比“永垂不朽”的话具体、生动得多;也体现了一种伟大的辩证法。 三、比较 本文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比较 1相同点 从文体看,都是悼词,而又具有演讲辞的某些特点;

14、从内容看,都表达了沉痛悼念之情,对死者的伟大贡献,作出了崇高评价和热情的赞颂,对他们的逝世造成的巨大损失和深远影响,作了深刻的阐发;从表达方法看,都以议论为主,而又与叙述、抒情完美结合,且都运用丁讳饰等修辞方法。 2不同点 巴尔扎克葬词除具备一般悼词的特点之外,还阐述了演讲者的生死观,打上了鲜明的个人印记;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不具备这一特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结构严谨,层层深入,过渡衔接紧密,显示了强大的逻辑力量,而巴尔扎克葬词一文,则更富于散文特点,如大河奔流,饱含着哲理性的思考;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情调朴实、冷静、深沉,而葬词则华美、悲壮、激越,一篇以理智启人,一篇以感情动人。 四、作业&#

15、160;1反复诵读课文,揣摩含蓄深沉、意义深远的语句,领悟诗情与哲理。 2课外阅读雨果的其他散文作品,阅读巴尔扎克和雨果的小说代表作。 资料库 一、人物介绍 1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小说家。自幼上寄宿学校。1814年随家至巴黎,在几所私立寄宿学校读书。18161819年学习法律,并在律师事务所见习。随后决定从事写作,住进贫民区的阁楼。第一部作品悲剧克伦威尔未获成功,后改写小说也未引起注意,遂做出版商,经营印刷厂和铸字厂,均以赔本告终,负债累累。1828年决定重事写作。第二年发表小说朱安党人和婚姻生理学,赢得一些声誉。驴皮记(1831)的出版使他名声大震,于是他决定创作宏伟的人间喜剧

16、。1848年拟定的“人间喜剧总目”包括“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部分,其中“风俗研究”又分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队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从1829至1848年,他勤奋写作,每日伏案十多小时,努力完成这一庞大计划,最终写出91部小说。“私人生活场景”计划中的32部有4部只拟了提纲,完成的28部中包括高老头(1834)高布塞克(1830)夏倍上校(1830)玩滚球布店(1830)等。“外省生活场景”计划中的17部有6部未完成,发表的11部包括欧也妮葛朗台(1833)幽谷百合(1835)幻灭(18371843)等。“巴黎生活场景”

17、计划20部,完成的14部中有塞沙皮罗多兴衰记(1837)纽沁根银行(1838)娼妓盛衰记(1838)等。“政治生活场景”计划8部,完成阿尔西的议员(1847)等4部。“军队生活场景”计划的32部中只有朱安党人等两部发表。“乡村生活场景”5部中完成农民(1844)等3部。“哲理研究”计划27部,发表驴皮记(1831)等22部。“分析研究”计划5部,只完成婚姻生理学1部。另外,贝姨(1846)邦斯舅舅(1847)等6部未在“总目”的137部之内。高老头是人间喜剧中最杰出的一部。高立欧老头出身寒微,在大革命中因做粮食承包商而发财。他十分疼爱两个女儿,让她们过着奢华的生活,并以巨额陪嫁使她们一个成为雷

18、斯多伯爵夫人,一个成为银行家纽沁根夫人。但高老头却被女儿赶到伏盖公寓,过着寒酸的生活。两个女儿挥金如土,仍不断竞相向父亲要钱。当高老头被吸干最后一滴血而病死公寓阁楼时,两个女儿正为在鲍赛昂夫人的舞会上大出风头而得意。鲍赛昂夫人是蒲高涅王室最后一个女儿,是巴黎最体面的贵妇,但最后败给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小姐而被情人抛弃,只好离开巴黎隐退。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拥护王室,属保皇党,但创作中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描写了贵族阶级的注定灭亡,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贪婪、掠夺和一切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社会关系。人间喜剧有“社会百科全书”之誉。巴尔扎克注重具体、详尽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揭示人物的灵魂。人

19、间喜剧塑造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一个人物往往在多部小说中出现。 (中国小百科全书文学与艺术,团结出版社1995年版) 2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从小爱好文学,崇拜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1819年与长兄合办“保守文艺双周刊”。1822年出版颂诗集,获路易十八的年金赏赐。后又出版诗集新颂歌集(1824)颂诗与长歌(1826)。1823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冰岛魔王,之后又发表了描写18世纪末圣多曼格岛黑人暴动的小说布格雅尔加(1826)。1827年在剧本克伦威尔的序言中猛烈抨击古典主义,这篇序言被看成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1830年上演的剧本欧拉尼一反古典戏剧的戒律,打破悲、喜剧的界限,采用大量奇情剧手法,被称为划时代作品。1831年发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以15世纪的巴黎为背景,写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企图占有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而加害于她,后被敲钟人卡西莫多推下楼摔死,最后奇丑的卡西莫多和美丽的爱斯梅拉尔达死后在一起的浪漫故事,充满人道主义精神。小说悲惨世界(1862)写穷苦工人让华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