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秦风蒹葭》教案分享_第1页
《诗经秦风蒹葭》教案分享_第2页
《诗经秦风蒹葭》教案分享_第3页
《诗经秦风蒹葭》教案分享_第4页
《诗经秦风蒹葭》教案分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诗经秦风蒹葭教案教学目的 分析诗经艺术表现手法在本诗中的具体应用,体会 蒹葭所表达的纯洁、真挚、健康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所营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方法 分组自学、讨论,通过充分的吟咏,配合以音乐,理解诗 歌的意境。 课文分析 一、内容:一个女子曾经在青年的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为了能够再看到她, 他是那样执着地去寻找。本诗写出了一个青年人为寻求美好的爱情 而发出的心声。 二、诗歌的意境: 时令:深秋。 地点:水边。 人物:青年。 景物:拂晓,露浓霜重,河岸边的芦苇沾满了晶莹洁白的霜花,在秋风飘摇不定。 行动:青年思念着心中的人儿

2、,来到河边,透过薄雾和芦苇丛,凝视着“伊人”所在的河对岸,可是心爱的人儿却可望而不可即,心中涌起淡淡的惆怅。青年并没有就此罢休,决心追求“伊人”,但无论是逆水而上,还是顺流而下,“伊人”总是无法靠近,宛如水中月、雾中花,若隐若现,朦胧飘渺。 情景交融:三章写出了景物的细微变化,渲染出三幅深秋清景,反复咏叹由于河水的阻隔,意中人可求而不可得的凄凉心境,凄清的秋景与感伤的情绪浑然一体,构成了凄迷恍惚、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三、四言、重章、重言的运用: 诗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嫌短促,而重章、重言读起来又显得回环反复,节奏舒卷徐缓,二者互为补充,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具有很好

3、的效果。本诗运用重章,细致地表现时空转换和情感的发展。寓变化于单纯,托繁复于简约,写出了时间的延续和空间的多层次和多角度,从而细腻地展现可主人公感情流程和变化。 四、赋、比、兴的圆熟运用: 本诗是起兴后以赋法叙写。河岸边芦苇上的露水凝结为霜,触动了诗人思念“伊人”的感情。三章的起兴不尽相同,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景物的变化,不仅勾画出三幅不同的图景,而且烘托出诗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迫切地思念“伊人” 的心绪。在铺叙中,诗人执着的追求、企慕思见的情状,跃然纸上。 思考题 1、吟诵全诗,疏通词句,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情景。 2、试分析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诗中的具体运用。 3、尝试在分析重章对诗

4、歌表达情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全诗。 作业 用200-300字写出你读蒹葭一诗的感受。 板书 苍苍 为霜 在水一方 道阻且长 宛在水中央 凄凄 未晞 在水之湄 道阻且跻 宛在水中坻 采采 未已 在水之涘 道阻且右 宛在水中沚 相关链接 诗经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诗经虽有少数叙事的史诗,但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我国诗歌沿着抒情言志的道路发展,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屈原继承诗经中以个人为主体的抒情奋发的写法,写出了象九章这样的忧愤深广的作品,兼具

5、了风、雅的传统。汉乐府诗缘事而发的特点,建安诗人的慷慨之音,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就是要以“风雅”广泛深刻的现实性和严肃崇高的思想性,以及质朴自然的创作作风,来矫正诗坛长期流行的颓靡之风。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代优秀诗人都继承了“风雅”的优良传统。而且这种精神在唐以后的诗歌创作中,从宋代的陆游到清末黄遵宪,也不乏其人。 蒹葭的余韵。 蒹葭以秋景起兴,既渲染了环境气氛,又烘托了人物行动心态,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诗情画意,臻于妙境。其艺术风格对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大的影响。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

6、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教案二诗经三首bbb:/aaaruiwenaaa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2003-03-30王麟杨波 教学设想 这三首诗都是诗经中的名篇。,由于年代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飞定困难,因此,首先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每首诗的重点字词,并在此基础上,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方法。注意理解要和

7、读结合起来,以读带动理解,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觉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背诵全部诗歌。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可以播放歌曲在水一方,引入新课。在水一方是一首电视连续剧插曲,是根据蒹葭改写而成的。 二、介绍诗经 1学生自行阅读课文注释,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情况。 2教师补充: 诗经)最早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开始尊之为“经”,此后才称为诗经。风也称为国风),包括周南、召南、卫、王、郑、齐、魏、唐、秦、陈等15个地区的民间歌谣,共106篇,多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多是贵族作品。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等,共40篇,多是奴隶主贵族祭祀神明的乐

8、歌。 诗经的内容丰富,它全面地反映了西周时代社会的面貌,特别是国风和小雅,很富有现实精神。它们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描绘了人民的婚姻、爱情和劳动生活,表达了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愿望和要求,具有较强的思想和文学价值。诗经中的诗,句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唱的手法,并大量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语言丰富多彩、朴素优美,音节自然和谐,很有艺术感染力。 三、朗读课文疏通阅读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或者听朗读带。 2解决课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 (1)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掌握部分字词的读音。 (2)教师补充强调: 雎鸠窈窕参差伊人鸡栖于桀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分别朗读这三首诗歌。 四、

9、学习第一首关雎 1男生齐声朗读这首诗。 2理解。 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知其大意,然后教师帮助解决其中部分重点字词。 补充:(1)参差:长短不齐。 (2)悠哉;思念绵绵不断。 (3)辗转反侧:翻来覆去。辗转,来回转动;反侧,翻覆。 此处可以结合“课后练习三”进行理解。 3探究。 要求学生思考:(1)这首诗是怎样抒发男主人公的相思之情的?(2)这首诗中有大量的兴句,想想这些兴句对表达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明确:(1)首章四句,写男子爱慕和追求一个温柔漂亮的女子,想和她结成配偶。次章八句,写男子对女子相思到“寤寐求之”的程度。当“求之不得”时,则是“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他的思念之情达到

10、了高潮。末章八句,写男子因相思出现幻觉,仿佛同那个采荇菜的女子结成了美满姻缘,表现出求而得之的欢乐。诗篇反复吟唱男子对女子的思恋、追求过程,反复表现女子采荇菜劳动的勤劳善良形象,感情炽热、纯真,体现出民歌朴实清新的风格。(2)首章以雎鸟的成双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次章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兴起淑女之难求。末章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起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正是运用了兴的手法,诗歌将人物内心的感情较好地揭示出来了。 4背诵全诗。 五、学习第二首兼葭 1.女生齐声朗读这首诗。 2理解。 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知其大意,然后教师采用学生提问的方式解决其中疑难字词。

11、3探究。 要求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著的爱情追求的?(2)请仔细思考体会:这首诗各章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仅仅是换了几个词语,你认为这样写是否重复?为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后明确:(1)一是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即,欢晤受阻,仍然神魂颠倒,执著专一。二是注意景与情的结合。全诗情调凄婉动人,已经朦胧深邃。苍苍的芦花,露结的白霜,茫茫的秋水,曲折的河流,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而又见之无踪的伊人这一切都与诗人的彷徨失望

12、和执著追求融为一体。并不重复。 4请学生快速阅读“课后练习三”,参照这一习题翻译关雎的形式,自己选取蒹葭)中的任一章节,翻译成现代诗歌。 注意,这道题目难度很大,因此,在学生解答时,教师要作出适当的指导。对于学生所写的,注意肯定其中写得好的句子既可,并不要求全篇都必须写得很精彩。要以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理解为目标。 5背诵这首诗。 六、布置作业 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指名学生试着背诵关雎和蒹葭 二、学习君子于役 1教师朗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3结合注释,学生相互交流,理解这首诗歌的基本意义。 教师补充:如之何勿思:怎么能不思念呢?如之何,相当于如何

13、、怎么。 4探究。 (1)注意,“不知其期”、“不日不月”、“曷至哉”、“曷有其恬”、“苟无饥渴”等几句,包含了思妇怎样的心理活动?请仔细体会。 (2)这首诗是怎样运用景物来渲染思妇内心感情的? (3)这是一首闺怨诗,这样的诗可以说是举不胜举,你能再举几例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这首诗,通过一个山村妇女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繁重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怨恨。全诗共两章,首章侧重写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末章侧重抒发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关怀心情。(1)都包含着思妇对丈夫无限的思念、关怀、忧虑的曲折复杂心情。(2)用日暮黄昏的景象衬托主人公的迷茫怅惘之情,从而构成了一种深沉绵邈的艺术

14、境界。整个画面朴素逼真,富有生活气息和山村情调,很好地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并使这种感情变得更加缠绵悱恻。(3)略。 5请学生快速阅读“课后练习三”,参照这一习题翻译关雎的形式,自己选取君子于役中的任何一章节,翻译成现代诗歌。 6背诵君子于役。 三、指导学生朗读这三首诗 四、课文学习总结 五、布置作业 (初中语文第六册教案人教社延边教育出版社)蒹 葭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在水一方,引入新课。在水一方是一首电视连续剧插曲,是根据蒹葭改写而成的。 二、复习诗经三、朗读课文,疏通阅读障碍 1 教师范读课文。 2 解决课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 (1)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掌握部分字词的读音。 (2)

15、教师补充强调:溯、跻、涘、坻、沚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知其大意,然后教师采用学生提问的方式解决其中疑难字词。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女生齐声朗读这首诗。 四探究。 1 诗经中的爱情都是真挚而热烈的,例如我们学过的关雎,这首诗又是怎样表现诗人执著的爱情追求的?提示: 主人公是如何去追寻伊人的?写景多为抒情,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这种感情与景物描写相结合,景与情的结合,情景交融,把诗人的感情推向了极致。2 仔细思考体会:这首诗各章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仅仅是换了几个词语,你认为这几章是否可以调换次序?这样写是否重复?为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3讨论,主人公追寻的伊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是否有更深一层

16、的含义?跳出狭隘的追求爱情,走向广阔,可理解为对美的追求,对真理的追求,对理想的追求。所以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感受才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这种执着也是许多人共同的经历。五背诵这首诗。 六课文学习总结作业:自己选取蒹葭中的任一章节,翻译成现代诗歌,注意语言美、意境美。在 水 一 方琼瑶 词 林家庆 曲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

17、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初三教案三首 中学语文通讯池军华2003-01-24点击 2140次教学目的 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向往追之美好爱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重章叠句的形式1诗经的表现手法。 3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和义:臣鸠、窈窕、逑、荇莱、寤寐、蒹葭、无、恬、涣、埘、 址、桀。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诵读的要领,掌握诵读勺技巧。 2诗经的内容理解。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鉴赏、背诵、讨论、比较。 媒体设计 图片、音乐、录音。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郎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朱,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 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今天我

18、们学习的三首诗均出自于诗经。 二、解题 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郎诗歌总集。收录了 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 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论语说:“不学诗,无以言。”占人认为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诗 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 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范读课文,结合注释,扫除文字障碍,可采用投影。 雎鸠(ji):一种水鸟。 窈窕(yoti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配偶 荇(x

19、ng)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mi这里指时时。寤,醒着。寐,睡着。 蒹葭(jinji):芦苇。 唏(x):干。 坻(ch):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佸(s:水边。 埘(sh):在墙壁上做成的鸡窝。 涘(hu6):相聚、相会。 桀:通“橛”,为栖鸡做的木架。 (2)初步感知诗歌的形式特点。 题目取自于句首。 基本句式是四言。 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乙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 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3)概括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关雎写的是诗人对河边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爱恋。 蒹葭是一篇美丽的情歌,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饱含无限情意。 君子

20、于役写妻子怀念行役无期不能归家的丈夫。 四、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口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具体研习 1从内容上来说这三首古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都表达了整理对所爱之人的思念。 关雎里有“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等句。诗人从夜不能寐到主动接近,表达了对采荇菜姑娘的无限倾慕和大胆追求。 在国风中,最集中的是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诗。在诗经时代,在某些地域,对男女交 往的限制还不像后代那样严格,由此我们在这些诗中可以看到年轻小伙对美丽姑娘的大胆追 求。 蒹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

21、阻且右”说明爱的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址”表达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 意。 2从总体上说,社会的制约是逐渐严格起来的,恋人们对自己的行动,不得不有所拘束。 于是我们在国风里看到许多情诗,咏唱迷惘感伤和可求而不可得的爱情。在后人看来, 这也许是一种含蓄微妙的艺术表现,但在当时,恐怕主要是压抑的情感的自然流露。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陈风月出)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兮,不可泳思。江之永兮,不可方思。 (周南汉广) 一切诗歌的艺术风格都不是无缘无故地形成的。明朗热烈的风格,必是情感自由奔放的产 物;

22、含蓄委曲的表达,总是感情压抑的结果。 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表达了一个妻子对行 役无期不能归家的丈夫的深深思念和牵挂。国风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政治批评和道德批评 的诗,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诗中表达了对于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 社会中家庭生活的留恋,却并不直接表示反对战争,指斥那些把自己召去服役的人。诗中的 情绪也是哀怨为主,几乎没有愤怒。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既是克制的,又是真实的。 3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 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它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 诗的开头。 关雎中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借眼前景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