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课时间2013年11月4日第9周上课节次1次课型理论课 题第五讲 萧萧教学目的1.熟读课文,体会20世纪初湘西的淳朴民风和原始的社会状态。2.了解乡土文学的特色,对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作一定的探讨和了解。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法;多媒体重点、难点把握萧萧对人性和风情的描写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板书或课件版面设计一、作者生平1902年12月28日(旧历冬月二十九日)沈从文出生于湖南凤凰。父母为之取名沈岳焕。沈的家庭是凤凰名流。祖父沈宏富,20岁即获满清提督衔,曾任云南昭通镇守使和贵州提督;父亲沈宗嗣,也任职军中,作过裨将,当过上校军医官。沈从文的母亲黄英,出自当地文化名流世家,外祖父黄河清,乃凤凰最早的一
2、名贡生,后来做本地守庙的书院山长,为人开明有头脑,凤凰的第一个剪去辫子的人就是他。黄英的哥哥办了凤凰第一家邮局,开了凤凰第一家照相馆。这一切使沈从文的母亲思想远较当时湘西妇女开明,从而使沈从文兄妹数人得以有一个较为开明自由的家庭成长环境。沈从文的大哥沈岳霖便成为凤凰第一个穿西服的本地人称为“土洋人”的青年人。军人世家的期望使沈从文很早即进入私塾学习,然而,他无法规范于那逼仄的天地,他经常逃学,与大自然为友,耽于幻想,更喜欢投身社会“去读那本色香具备内容充实用人事写成的大书”。近代中国社会战乱频仍,政权更迭如走马灯,沈家每况愈下,家境渐渐败落。14岁的沈从文终于离开学校,加入湘西土著部队,开始他
3、的少年从军生涯。在部队先后六年,他随军移防,辗转流徙,足迹遍及川、湘、黔三省交界地带及沅水流城,饱览“人生这本大书”。太多的杀戮,太多的死亡,沈从文厌倦了政治,更反感政治操纵下的“死亡游戏”,倒是六年行伍生涯,使他得以体验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和形形色色的社会人等,他也从在部队结识的文姓秘书和一位印刷工人那里,开始认识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五四新文学。1922年,20岁的沈从文告别湘西,告别那哺育他生命的沅水,背一个小包袱,从“边城”走向北京,去追寻文学之梦。学那“永远学不尽的人生”。到北平后,他报考大学失败,又不愿仰人鼻息做小职员,他在失业、贫穷和世人的讥讽奚落中苦苦追寻他的文学之梦。他旁听于北大,
4、自学于京师图书馆,在他自命的“窄而霉小斋”公寓中伏案写作,是郁达夫、林宰平、徐志摩及胡也频等人的帮助,使他解除了投稿无门的困厄,坚定了信心,获得了有力的鼓舞。沈从文说:“这友谊同时也决定了我此后的方向。”从此后,沈从文的作品大量见诸于晨报副刊,现代评论及小说月报等报刊上。1928年,沈从文南下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等自筹资金,创办人间红黑杂志,终因资金不足而先后夭折。尔后,他受胡适、杨振声等聘请,以一个小学毕业的作家身份,任教于上海中国公学及武汉大学、青岛大学。在中国公学时认识了苏州名门淑女张兆和。1933年9月,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北平成婚。同时开始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培养了大批年轻作
5、家。抗战爆发后,沈从文南下武汉、长沙,经贵州西行入滇,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胜利后才回到北平,任教于北京大学。并同时担任天津益世报、北平经世报平明日报大公报四家报纸文艺副刊的编辑工作。解放后,“由于历史的误解”,沈从文被分配到历史博物馆工作,他虔敬本职,潜心中国历史文物研究,基本上中断了创作,渐渐从中国文坛上销声匿迹。1978年,沈从文转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1980年应邀赴美访问,受到美国文化学术界热烈欢迎。1988年5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二、作者作品1.作品概述沈从文一生著述甚丰。其代表作有蜚声中外的边城及长河、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历史文物研究成果最著名的有周总理亲自
6、委托交待的课题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该书1981年由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出版,并成为我国领导人出访时赠送给外国国家元首的礼品。沈从文著作有三联书店香港分店与花城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十二卷本沈从文文集,此外,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潮南文艺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先后出版的沈从文小说选集沈从文散文选集沈从文选集等多种选本。专注于那些历经艰难而又能倔强地生存下去的底层人民的本性,生命的庄严,人性的朴厚,人情的纯美,是沈从文笔下永恒的主题 。2.重点作品边城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边城发表于1934年,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青
7、山,绿水,河边的老艄公,16岁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龙舟中生龙活虎的傩送边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样纯净自然,展现出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然而最终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记忆里:天保与傩送一个身亡,一个出走,祖父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死去,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3.沈从文笔下的乡下人作为京派作家的沈从文写乡下人,多表现他们纯朴的乡村灵魂,但是这类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性格,缺乏思想上的清醒和行动上的抗争,他们或是完全依附他人,或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在沈从文笔下,却是赞赏多于批评,鲁迅从现实和未来吸取小说的理想和激情,沈从文却从遥远的古代去寻找他的诗情。 三、创作背景萧萧作于19
8、29年,原载小说月报21卷1号。当时沈从文由湘西来到上海,失望于现代物质文明浸染下的都市人的人性异化失落,试图用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社会理想的“湘西世界”来抵御现代物质文明对人的生命异化和人性扭曲。萧萧中写湘西农村小丈夫娶大老婆的陋俗,但沈从文把这种本来十分痛苦的不合理的关系写得非常谐和而亲善。萧萧十二岁时嫁给三岁的小丈夫,每天哄他睡觉,帮他洗尿布。她逐渐发育成熟后,就难免感到寂寞。家中长工花狗的情歌挑逗起她青春的欲望,并使她糊里糊涂地怀孕,而花狗则逃之夭夭了。照当地规矩等待萧萧的命运或被发卖,或是被沉潭淹死。但沈从文却对这种习俗以回避的方式进行了粉饰:对于没有读过“子曰”的善良的乡下人来说
9、,一切都从现实出发,采取的是恬静、不计较儒家贞节伦理的态度。因此,萧萧既没有被沉潭,又没有被发卖,而是被留下来了。在萧萧生下一个团头大眼的男孩后,一家人都欢喜,“大家把母女二人照料得好好的,照规矩吃蒸鸡同江米酒补血,烧纸谢神。”再后来同丈夫圆了房,又生下了毛毛,过着一种恬然自足的生活。这种超越了世俗观念的湘西社会观念作为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与都市文明乃至传统道德对人肉体欲求的极端压抑,和那虚伪的贞洁观相比,他们无疑是健全人性的代表。沈从文在这里以性爱为焦点透视社会人生,并旨在与都市世界人性压抑与扭曲的虚伪的两性关系形成鲜明对照,从而获取一种文化上的优越感。四、课文
10、分析“乡下人吹唢呐接媳妇,到了十二月是成天会有的事情。”小说萧萧,就从萧萧的出嫁开始。作者用这个平和的陈述句,定下了小说的基调。 这个女孩子才十二岁,生在长在种田的庄子上,出嫁,就是从这家转到那家。她的丈夫还不到三岁,不过她也不为这婚姻愁烦她不想也不懂得愁烦,在抱抱丈夫,做做杂事中,像棵蓖麻一样长大起来。小说写的萧萧的成长,是一种原生的、自然的成长,她没念过书,对于身处其中的婚姻制度、礼法制度从来没有过自觉的反抗,但是成长中的自然的人性,却与制度不可避免地冲撞在一起。 沈从文这样写道:“几次降霜落雪,几次清明谷雨,一家人都说萧萧是大人了。天保佑,喝冷水,吃粗砺饭,四季无疾病,倒发育得这样快。”
11、于是男小女大的婚姻中存在的矛盾暗暗呈现出来在这个小说中,矛盾都被放在情节与细节之后,作者从不正面描写冲突,但是萧萧在丈夫与花狗之间的关系,却有了微妙的变化:“她有时觉得害怕,不许丈夫走开;有时又像有了花狗在身边,打发丈夫走去反倒好一点。”这一句淡淡的点染,说出这个糊糊涂涂的女孩子心里,隐隐地有了害怕与快乐的争执。 因为没有受过教育,萧萧不可能去反抗她的婚姻,也因为没有受过教育,她没有强烈的贞洁观。沈从文笔下的萧萧,是近乎完全自然的,听从的是自然人性的召唤。于是,在花狗的山歌声中,她变成了个妇人。变成妇人的萧萧,并不是因为失去了贞洁而痛悔,这种抽象的道德观念倒并不使她恐惧,可是她有了孩子,具体的
12、身体变化让她害怕,她也明白这是切实的罪证,于是打算逃走,“收拾一点东西预备跟了女学生走的那条路上城。”可是没有动身,就被发觉了。于是萧萧此刻要面对的是礼法制度。出了这样的事情,自然家里是“生气的生气,流泪的流泪,骂人的骂人”,不过沈从文添了一句有意思的话:“各按本分乱下去。”好像生气流泪骂人也都是应尽的义务,尽完便也罢了。而对萧萧的惩罚措施,依法倒是十分严厉:“沉潭”或“发卖”,伯父不忍将萧萧沉潭,而发卖也找不到人家,萧萧就又住下了,丈夫与她还是像姐弟一般。家人依旧对她好,住到生了个儿子,“照规矩吃蒸鸡同江米酒补血,烧纸谢神”。萧萧在与礼法制度的冲撞,终于因为家人的消极执行,也有惊无险地避了过
13、去。 在人性与制度的对抗中,沈从文写的是人性的胜利。对于婚姻,萧萧以天然的人性来对抗,对于礼法,家人以农人纯朴的天性来对抗。这样的对抗,都是不自觉的,甚至是自我抑制的,这样的力量看上去是弱小而偶然,但是却隐藏在这些“种田的庄子”里,在这些“种田的庄子”里,沈从文不动声色地在搭建的是,是他心中爱与美的,永恒的“人性的希腊小庙”。 然而,既便沈从文是将矛盾都尽量淡化,在冲突的弱化中进展情节的,但他还是不得不写进了残酷的现实与制度。萧萧的命运带有这样大的偶然性,她仿佛是幸运的,可她的一生却只能服从于外在力量的摆布,从来没有过对于自己的命运的自主的权力。她的快乐里头,潜伏着无知与麻木。人性的力量是天然
14、的,却带着蒙昧的面目,于是小说中还有另一群与萧萧们完全不同类的人,“女学生”,是这群人,引进了自觉的反省反抗的力量。 在萧萧中,对女学生的叙述完全是虚写,她们就像是小说的后景,不停地从庄子边“过身”,农人有着关于她们的种种荒诞不经的传闻,他们对女学生的感情是复杂而有趣的,夹杂着歆羡与轻蔑,而对于这群他们不了解的人,他们不了解的生活,保持着距离与好奇。对萧萧来说,女学生完全就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是在她要逃走的时候,她却是要从“女学生走的那条路”走的,虽然她不可能真正地踏上这样的旅程。 “女学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给小说一个时代的背景,她们暗示着一种对于制度的自觉的反省与反抗的力量,这种力量与小
15、说的前景中的人性的力量像是处于不同的系统之中,可是它们是否有可能相结合?在天性的自然发展中,同时以教育使人脱离蒙昧?从而人能够对不合情理的制度,有更大的对抗的能力。小说不是条理如此明晰的论说,沈从文也不可能是在观念的指导下安排结构,但小说家的感性直觉却可能是与理性结论相通的。有趣的是,一九二九年小说的原作结尾是这样的: “这一天,萧萧抱了自己新生的月毛毛,却在屋前榆蜡树篱笆看热闹,同十年前抱丈夫一个样子。”而一九五七年校改字句的时候,沈从文加了这样的一句关于女学生的话: “小毛毛哭了,唱歌一般地哄着他:哪,毛毛,看,花轿来了。看,新娘子穿花衣,好体面!不许闹,不讲道理不成的!不讲理我要生气的!
16、看看,女学生也来了!明天长大了,我们也讨个女学生媳妇!”在一种轮回之中,新的变数也正在酝酿与萌芽。作为小说,萧萧是与众不同的。它的着重点不在于冲突、矛盾以及应之而生的高潮,它描写人性,态度宽和,笔致从容,情节是舒缓的,细节却丰富而微妙这里体现出一个艺术家的感受,这种感受本身就可以突破某种固有的思想的藩篱,而带给人新的启示。在萧萧中,种田的庄子里闻得到草料的香,听得到山歌在唱,农人们的生活是勤苦而狭隘的,但却又有质朴的生机。沈从文用萧萧谱出了一曲牧歌,虽然调子中也有沉痛与疑问,但总体却是明朗的、优美的,在湘西那方自然的土地上回响。我们知道,对湘西完美人性的思考与表现,是沈从文小说在思想上的又一个
17、显著的特色。边城中所表现的“优美、自然”的人性思想在作品中又重复得到体现。萧萧写童养媳生活,写一个如野草般在山野春风中生长的顽强生命,与一般于婆媳的复杂关系中展示童养媳命运的作品不同,它把大量笔墨用于风俗描绘,在人物命运和风俗场景之间进行精细的结构处理,笔锋往返,跌宕有致,灵便活泼,形成一幅以社会风俗为浓厚背景的人物画。为表现完美人性的理想,作者以表现青年男女的情爱作为切入视角与中心话题。在萧萧中作者安排了欢喜的结局,肯定了自主自为,自然形态的爱,显示出 “神即自然”的思想。但现代理性的缺乏,使他们最终无法摆脱自身的悲剧命运。2.课文难点讨论请讨论一下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有哪些特点。答:要点:原生
18、态、自然、淳朴、原始宗法社会、新事物渐渐出现、美丽的自然风光、少数民族风俗等3.相关评论走出凤凰(节选) 王安忆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萧萧里面,祖父常说的“女学生过身”,是从哪条路上来,又往哪条路上去呢?我觉得,女学生就像是水样,流过水道河床,流向四面八方。而萧萧就像是水边的石头,永远不动,当水流过的时候,听着水响。湘西的村寨,常常是是扎在水边,竹子的房柱浸在水里,变了颜色,千年万代的样子。“女学生过身”是萧萧心里最奇妙的风景,可是萧萧却从未有一次亲眼目睹。这是沈从文安排于萧萧和女学生之间的神秘的幕幛?还是命运的沟壑?小说里说,每年六月天就是女学生过身的日子,因为放“水假”了。“水假”这个词也很有趣
19、,它给人一种流动欢畅的气氛。而萧萧始终没有看见女学生,萧萧和女学生没缘分。女学生还被祖父用另一个名词代表,这名词就是“自由”,祖父说:“萧萧你也把辫子剪去好自由”。“自由”是比女学生更抽象,更叫萧萧不懂得的东西,萧萧只懂得往水里照她假如没有辫子的模样是什么神气,还有就是当长工花狗把她肚子睡大时,她说:“花狗大,我们到城里去自由”。她这时明白,“自由”是解决她目下困境的一个办法。可是花狗显然不需要这个“自由”,他悄悄收拾起东西溜之大吉,只剩下萧萧一个,于是她也收拾起东西,“预备跟了女学生走的那条路上城”。这就是山外边水外边,轰轰烈烈的变化着的世界传给萧萧的信息,是萧萧在无办法可想的境地中的唯一可
20、想的一点办法。可是萧萧还没动身就被家里人发觉了,我们期待着萧萧给我们一个壮烈的结局,将这倒霉事升华成一出悲剧。可萧萧那里的事情是与外面大舞台上的戏剧完全不同的事情。萧萧想到过死,悬梁、投水、吃毒药,可她终究舍不得死,萧萧不是女英雄,连女学生也不是。萧萧自己不死,祖父便请萧萧本族的人来决定,是“沉潭”还是“发卖”。“沉潭”是读过“子曰”的族长们做的事,萧萧的伯父没有读过“子曰”,不晓得礼教比萧萧的性命宝贵,就决定“发卖”去远处。可远处没有人来买,而后萧萧又生下一个儿子,于是“发卖”也免了。萧萧还是做她的小丈夫的大妻子。萧萧的乡间是很有情味也很现实的乡间,它们永远给人出路,好叫人苟苟且且地活着,一
21、代接一代。它们像是世外,有着自己的质朴简单的存活的原则,自生自灭。世界上风云涌的大革命,没有一点矛头是指向萧萧的乡间,它们和哪一种革命都不沾边,因此,哪一种革命似也救不了它们。任何激烈的对峙都与它无关。外头世界的天翻地覆,带给这乡间的气象,便是“女学生过身”。女学生是什么样的人呢?女学生是怪物一样的人。女学生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呢?也是怪诞可怕的世界,是样样叫萧萧的乡党们好笑与嘲弄的。其实,萧萧和女学生之间,仅仅是一步之遥。倘若萧萧逃跑的计划再作周密一些,行动再迅速一些,或许已成为女学生中的一员,可是萧萧的计划失败了,失败就只能按失败的说了。萧萧只得留在了乡间,做媳妇,生儿子,然后再做婆婆。不
22、过,她似乎想做“女学生”的婆婆,她对小毛毛说:“明天长大了,我们讨个女学生媳妇!”萧萧能做女学生的婆婆吗?这只是萧萧那一次未遂的革命留给她的一句戏言。萧萧没走成,可是沈从文却走成了,并且还给他的乡人们留下了出走的好榜样,还有那个画家黄永玉。据说凤凰的青年中,习文弄画的特别多。其实沈从文就是“水假”时从萧萧乡间过身的女学生以外的一个男学生,岸边的石头从他眼中历历而过,一副地老天荒的样子。沈从文走到了宽阔的江面,风也浩大凛冽起来,激荡着他的帆,喧嚣声四起。而萧萧的乡间是他心中永远的寂寞的风景。沈从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年版五、练习1.选择题(1)沈从文的萧萧作于()年。A.1928 B.1929C.1930 D.1931 答案:B(2)沈从文的小说大多描写()的风土人情。A. 湘东 B. 黔西C. 湘西 D. 滇东 答案:C(3)沈从文不曾在下面的哪所大学任教?A. 北京大学 B. 武汉大学 C. 复旦大学 D. 青岛大学 答案:C2.填空题(1)沈从文最具代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2年大学海洋科学专业大学物理下册开学考试试题B卷-附解析
- 2023年高考全一轮微专题30-植被(解析版)
- 2023年高考一轮多维练小题-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解析版)
- 2023年高考一轮多维练小题-人口容量(解析版)
- 2022年大学水利专业大学物理二月考试题-附解析
- 2022年大学药学专业大学物理下册开学考试试题D卷-附解析
- 2022年大学力学专业大学物理下册模拟考试试题B卷-附解析
- 2022年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专业大学物理下册模拟考试试题D卷-附答案
- 2022年大学航空航天专业大学物理二期末考试试题C卷-附答案
- 航空行业飞机维修质量管理制度
- 黄芪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康复中的临床应用及相关机制探究
- 物业管理工作量化细则
- 语文教学之学理
- 医疗卫生行业医疗服务规范培训
- 渠道下沉活动方案
- 高效数据标注流程
- 琵琶简介课件
-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跨学科融合
- 教育学博士研究计划
- 信息化项目咨询服务方案
- 施工现场常见安全隐患及违规违章行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