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农村劳动力资源教案_第1页
第七章 农村劳动力资源教案_第2页
第七章 农村劳动力资源教案_第3页
第七章 农村劳动力资源教案_第4页
第七章 农村劳动力资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 农村劳动力资源教案一、复习前章有关知识:1、激活原有知识,提示学生回忆旧知识;将新知识内容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使其顺利进入原有知识的命题网络并进行新的编码和组织。上一讲我们学习了农村自然资源的概念、特点及其利用等问题,知道了自然资源只有发挥出其现实的或潜在的使用价值才能对人类产生效用,而自然资源这种潜在的使用价值只能依靠劳动力资源去开发、利用。如荒地需要人去开垦才能种植庄稼;广阔的草原需要人去放牧、发展畜牧业,否则只能是一片自生自灭的草地。任何社会财富都是人类劳动同自然界相结合的产物,可见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劳动力资源是各种资源的主体资源,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起着决定性

2、的作用。因此本章我们就将专门针对有关农业劳动力资源的问题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学习。二、 章教学目标:向学生明确阐述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将注意集中于所要学习的新内容。1、掌握劳动力资源的概念和特点;2、深刻理解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性问题;3、全面了解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现状;4、认识当前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5、分析论述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本节课将首先学习前三部分内容。二、 解、呈现本节课的新知识:下面我们开始进入第一节的学习。 a) 劳动力资源的概念和特点提问1:以前你头脑里对劳动力资源是怎么理解的?提问2:你认为100个小学文化的人和100个大专学历的人从

3、劳动力资源的角度看是相等的吗?(一)劳动力资源的概念:(在学习劳动力资源的概念之前,应先了解劳动力的含义)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在从事劳动时所能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资源则包括了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劳动力资源数量:是指符合劳动年龄并有劳动能力的人数以及参加劳动但超过和不到劳动年龄的人数。一个国家劳动力资源的数量除了与其人口数量有关外,还与人口的年龄构成密切相关。各个国家规定的符合劳动年龄的标准不同。我国劳动年龄的标准是:男1660岁,女1655岁,劳动年龄范围内的大部分构成劳动力资源,但青年学生、及因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不属于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数量和总人口数及其年龄

4、构成的关系如图所示:(见电子教案) 劳动力资源质量:是指劳动者的体力强弱、技术熟练程度以及科技、文化水平的高低等。在劳动力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劳动力的素质越高,相对来说劳动力资源就越多。(二)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特点:流失性:是指这种资源的服务能力不能储藏,如某一时间内不予以利用,则该时间中可以利用的能力即自行消失。如人的生老病死,知识的老化或遗忘等。可再生性:是指只要使用得当,劳动力资源可以不断得到恢复和补充,并可以不断的使用。如体力的恢复,疾病的康复和知识技能的更新和学习。这一特征还要求劳动力资源的再生产必须与社会再生产的其它方面协调一致。如我们的作息时间与单位的工作时间或农业的生产时间相一致;

5、我们所补充、更新的知识应是当前社会所需要的,由于社会在不断发展,因此现在提倡终身学习。两重性:是指一方面劳动力作为劳动者,可通过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另一方面劳动力又是消费者,须消费生活资料。因此当劳动力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时,就成为纯粹的社会财富的消费者,即“零劳动力”。 第二节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本节是本次课的重点,尝试用“发现法”进行教学,先提供给学生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劳动力数量变化的数据,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农业人口流转规律”,经过自己的思考后再听老师讲解,印象就会更加深刻,理解的也更透彻。(一)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概念: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原来从事农业活动而现在变成多余的劳动

6、力转化为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劳动力的过程。在理解此概念时要注意区分转移和就业的不同,就业包括从事农业劳动,而转移是指剩余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部门。(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在讲此问题之前,请大家先看一个统计数据:19501991年,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美国由15.3%下降为2.5%,日本由45.8%下降为5.8%,前苏联由56.1%下降为12.4%。从以上数据中大家是否能发现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如果看不出来,我们再把这一数据用柱形图来显示现在同学们可以清楚的看出,以上各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的一个共同之处是,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随着经济的增长不断减少,且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农业劳动

7、人口减少的速度越快,可见经济发展速度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一般是同步的。这一规律在经济学中称之为“农业人口的流转规律”,其基本含义是农业劳动者的数量及其占社会总劳动者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商品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商品经济发展的本身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口同农业分离,也就是工业人口的增加和农业人口的减少。这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共同规律。资料: 按照发展经济学的一般定义,人口、社会生产力不断由农村向城市集中的社会进步的过程也就是城市化的过程。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城市化是“各种要素向一个收益可以递增的空间集中的过程”, 这一表象化的直观的定义出发,我们或许对农业人口流转规律有更为深

8、刻的理解,尤其对我国经济转型期伴随着市场化、农业基础地位变化的城市化进程,可以找到深层的原因,也就是利益驱动的原因。那么,我国农业人口的变化情况又如何呢?据统计,1949年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2.6%,到1996年这一比例仍高达71.2%,将这一数据与国外同期的农业人口变化情况相比较,可发现我国农业人口减少的速度是极为缓慢的。将此数据与图二叠加(图二)这种长期居高不下的农业人口比重,已成了我国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补充材料:研究表明,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农业)向高生产率部门(如二、三产业)的转移,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尤其在目前,中国以短缺经济和数量扩张

9、为主的发展阶段已经结束,国民经济正在向以买方市场和整体素质提高为特征的新阶段过渡,经济的持续发展受到需求不足的严重制约,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城市化水平,成为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第三节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既然劳动力资源对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那么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现状如何,是否得到合理的利用呢?本节我们将就此问题进行学习,通过学习使大家对合理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我国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1)社会

10、总劳动力的绝大部分在农村: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74%。(2)现有农村劳动力中存在大量剩余:按照我国现有农业生产力水平综合分析,最多2亿劳动力即可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1997年全国农业普查结果也显示,现从事农业的4。2亿人中尚有2亿多剩余,2亿多的剩余劳动力消耗是巨大的,这种毫无补偿的消耗不能不成为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沉重负担。如图三:(见电子教案)(3)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的比例如下表:(见电子教案)从表中可看出,尽管我国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的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的不断增加,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总量仍然很大。(将上表转换为折点

11、图我们可以更为直地看出这一点。资料:据调查1996年我国每100名农村人口中,有农村劳动力57.66人,其中从事种植、林业、畜牧和渔业为主,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农业的劳动者占41.80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2.5%,从事非农业的劳动者15.86人,占27.5%。大量农业劳动力集中在第一产业造成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更加困难。2、 农剩余劳动力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有些同学认为,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耕地面积少,所以农业剩余劳动力多。而实际情况正好相反,事实上,尽管东南部地区劳动力数量多,但由于东南部地区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发达,信息灵通,交通便利,劳动力素质好,观念转变快,因而劳动力转

12、移途径多,转移数量大,劳动力剩余率相对就小。资料:安徽1993年农村外出劳动力500万人,占当年全省劳动力总量的20.7%;江西1995年外出农村劳动力达300万人,占当年全省劳动力总量的20%。相反,不发达地区由于经济落后,信息不灵,交通不便,劳动力素质低且观念保守(如小农经济、等靠要、知足常乐等思想的影响),所以尽管人口稀少,劳动力数量少,但转移的数量更少,相对劳动力的剩余率反而大。同时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又加重了贫困地区的经济负担,使其更加贫困,发展更加缓慢。3、 村剩余劳动力主要是体力型劳动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仅占1/4,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2,

13、其余为文盲、半文盲。其中文化程度较高的往往较容易在本地乡镇企业和外地找到工作,所以剩余的农村劳动力主要是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专业技术特长的体力型劳动力。因此,造成 我国农村劳动力在大量剩余的同时又存在结构性的短缺,即文化层次较高、技术与业务能力较强的劳动力严重不足。资料:今年河北广平县在输出务工大军中改以往的“为挣钱而打工”为“学成回乡创大业”,鼓励引导外出务工者学成技术、掌握技能后回乡、回家办企业,带动一方群众共同致富。     为了避免输出的盲目性、无序性,促使外出务工者由劳力型向技术型转变,该县在联系用工单位上,着眼于沿海和经济科技发达地区,尽可能地

14、多争取技术性岗位的劳务名额。在今年已输出的5000多名青年劳工中就有2000多人被安排在各类技术岗位上。现已有13名掌握一定技能的农村青年务工者回到家乡办起了属于自己的企业,成了名副其实的“小老板”。     摘自:2002.11.7河北经济日报4、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中还将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原因在于:一是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不断增加。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在80年代以前失控,增长过快,致使近年每年新增劳动力资源达10001500万人。一方面农业劳动力已有大量剩余,另一方面新增劳动力有源源不断的涌入,如不正视这一严峻问题,听其自然,必然会阻碍农业劳

15、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实现。二是城市和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速率下降。1990年到1994年,农村劳动力中非农行业劳动力的比重平均每年上升1.6个百分点,1995年上升1.4 个百分点,1996年只上升了0.6个百分点,呈现逐年放慢的趋势。(如下表:见电子教案)资料:如广东中山、顺德两市,1993年吸纳外地劳动力70多万人;而现在这一数字已增至1100多万人,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的空间已逐渐缩小。在城市和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潜力和空间逐渐缩小的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涌入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引起了高失业率,高犯罪率,以及交通、医疗保障、环保等问题的产生,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促进大量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已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四、总结本节课内容,并布置预习任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