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研究教育科学学院 韩颖专题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改革改革”的含义的含义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历程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历程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意义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意义一、“改革”的含义什么是改革?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的含义改革: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了解决生改革: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合经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使该社会制度济基础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使该社会制度得以自我完善或得以自我完善或 发展,而对社会体制进行发展,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新。的改善与革新
2、。改革类型改革类型政治政治经济经济社会社会教育教育教育为什么要改革?教育改革的外在需求时代发展的变迁时代发展的变迁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时代的到来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路甬祥:创新与未来 p.3;科学出版社,1998教育改革的外在需求时代发展的变迁时代发展的变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公民基本素养的重新定位公民基本素养的重新定位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与道德修养;对传统的、民族的、世界的文化有大体的了解;某一领域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终身学习和自我反思的欲望和能力;团队精神和合作、沟通的能力;开放的思维和丰
3、富的想象;人生规划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教育改革的外在需求时代发展的变迁时代发展的变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公民基本素养的重新定位公民基本素养的重新定位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仅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协调相处,还包含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人的生存生活到国家政治制度,都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教育改革的外在需求时代发展的变迁时代发展的变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公民基本素养的重新定位公民基本素养的重新定位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价值观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如过度开发引起的资源枯竭和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科技发展本身带来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如
4、高科技武器、克隆人的问题。教育改革的外在需求时代发展的变迁时代发展的变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公民基本素养的重新定位公民基本素养的重新定位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价值观信息爆炸信息爆炸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要跟上知识发展的步伐,必须终身学习。教育要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本领,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多种不同渠道找到并获取信息;如何理解信息的含义;将新信息与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网络结合起来;判断信息的价值;将有价值的新信息应用到实践中去。上述问题使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上述问题使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在价值观发生急剧改变的时代,如何进行价在价值观发生急剧改变的时代,如何进行价值教育?值教育?在在
5、“信息爆炸信息爆炸”的背景下,如何确定教育的的背景下,如何确定教育的内容?内容?如何使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如何使学校教育与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相衔接?相衔接?教育改革的内在需求 中国民众对教育要求的提高中国民众对教育要求的提高对教育的层次要求的提高对教育的层次要求的提高对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对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对教育体系的公平性要求的提高对教育体系的公平性要求的提高素质教育方针的提出素质教育方针的提出基础教育的滞后基础教育的滞后义务教育现状调查19961998年对全国年对全国9个省市城镇和农村的个省市城镇和农村的16000名学生,名学生,2000名校长、教师和全国政名校长、教师和全国政协、教科文卫
6、委大部分委员,对协、教科文卫委大部分委员,对1993年的年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状况进行了问卷、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状况进行了问卷、访谈调查。访谈调查。校长、教师认为学生身上体现得较好的目标校长与教师认为教材中体现得较好的目标教材中体现得较好的目标教材中体现得较好的目标校长校长(%)(%)基础知识与技能基础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政治信念政治信念动手能力动手能力公德公德美的感受与技能美的感受与技能自主创造自主创造搜集利用信息搜集利用信息健康健康劳动态度与技能劳动态度与技能746246331917173331521121183443教师(教师(% %)教师之间经常谈论的教学
7、话题0%10%20%30%40%50%60%1知知 识识 与与 技技 能能解解 题题 技技 巧巧智智 力力 发发 展展创创 造造 性性情情 感感 态态 度度个个 性性 发发 展展 校长与教师对教材所选内容量的意见偏少偏少适当适当偏多偏多校长校长教师教师校长、教师对课程内容难易程度的意见偏易偏易适当适当偏难偏难校长校长教师教师校长和教师认为学生以被动接受方式学习的比例79%79%90%90%0%0%50%50%100%100%小学小学初中初中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类型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这一类的实践性作业。课间基本没有户外活动
8、的学生人数城市小学四年级就有近一半的学生一天课间中除做操外基本没有户外活动。城市初三学生这一比例高达83%。对考试结果的处理0%20%40%60%80%经常公布成绩经常排名次城市小学城市初中乡村初中城市小学和乡村初中“经常”或“总是”在全班公布考试成绩的比例在60%左右,城市初中学生的这一比例已达75%。学生对公布成绩、排名次的感受0%10%20%30%40%50%60%小学初中紧张害怕讨厌喜欢对于公布考试结果和依据考试结果排名次的做法,70%的初中和小学生感到紧张、或害怕或讨厌。普通高中情况调查2002年对全国年对全国10个省、市、区的个省、市、区的2万名高中万名高中学生和学生和2千名高中教
9、师进行调查。千名高中教师进行调查。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校长和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以及创新精神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实际体现得较好的课程目标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有69.8%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最喜欢的最喜欢的外语、数学、体育、信息技术外语、数学、体育、信息技术最不喜欢的最不喜欢的政治、物理、数学、外语政治、物理、数学、外语压力很大的压力很大的数学、物理、外语、化学数学、物理、外语、化学实用性最差的实用性最差的政治、历史、美术、数学政治、历史、美术、数学内容偏多的内容偏多的数学、物
10、理、政治、历史数学、物理、政治、历史内容太难的内容太难的物理、数学、化学、外语物理、数学、化学、外语33对高中课程内容容量的看法 78.2%的校长认为课程内容的量偏多,66.2%的校长认为课程难度过大; 37.1%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偏多,36.7%的教师认为高中课程内容难度过大。对高中课程内容难度的看法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其他其他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大量的书面练习大量的书面练习自学自学老师讲授为主老师讲
11、授为主关于学生作业的调查学生的作业以练习记忆为主,实践性、探索性的作业占的比例极少。公众对学生作息时间的反馈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睡眠时间在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下小时以下的占的占67.7%,在,在6小时以下的占小时以下的占22.2%;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自由支配时间在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自由支配时间在0.5小小时以下的占时以下的占41.6%,没有的占,没有的占19.4%。学生及社会公众对考试成绩的看法85.4%的学生及78%的社会公众明确表示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现状调查说明什么?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充分发展并没有成为教育的真正目标,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充分发展并没有成为教育的真
12、正目标,社会关注的是带有明显功利效果的考试成绩,学校关注社会关注的是带有明显功利效果的考试成绩,学校关注的是与考试成绩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的是与考试成绩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课程内容存在偏多、偏难的现象。课程内容存在偏多、偏难的现象。学生缺少接触联系实践的机会。学生缺少接触联系实践的机会。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单向的传授,学生学习的主要方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单向的传授,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被动接受和机械的训练。式是被动接受和机械的训练。考试评价的方式,特别是排名次的做法给学生带来很大考试评价的方式,特别是排名次的做法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的压力。学生缺乏足够的休息和自由活动时间,身
13、心发展受到局学生缺乏足够的休息和自由活动时间,身心发展受到局限和压抑。限和压抑。调查显示教育制度与课程存在的精英教育;精英教育;学科中心;学科中心;教学内容偏难、偏旧;教学内容偏难、偏旧;单向传授式教学;单向传授式教学;以筛选和淘汰为目标的考试评价方式;以筛选和淘汰为目标的考试评价方式;急攻近利,大量违背教育基本规律的做法在学校急攻近利,大量违背教育基本规律的做法在学校中大行其道,教育的价值模糊,教育的道德沦落;中大行其道,教育的价值模糊,教育的道德沦落;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引发了严重问题。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引发了严重问题。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培养目标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培养目标不能适应
14、发展需要。培养目标更多的体现于社会的需求,过多强调知识、技能的培养目标更多的体现于社会的需求,过多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对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较弱。传授,对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较弱。原有培养目标如原有培养目标如“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培养目标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培养目标不能适应发展需要。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结构不合理。首先,学科课程所占比重太大。首先,学科课程所占比重太大。其次,必修课程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选修课程课时很少。其次,必修课程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选修课程课时很少
15、。第三,分科课程一统天下,学科间缺乏整合。第三,分科课程一统天下,学科间缺乏整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培养目标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培养目标不能适应发展需要。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课程大纲和教材没有充分反映出时代精神。课程大纲和教材没有充分反映出时代精神。培养培养“专家专家”的目标使课程内容繁琐、艰深,严密的科学体的目标使课程内容繁琐、艰深,严密的科学体系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也不适于培养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系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也不适于培养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陈旧的课程内容难以反映时代发展的要求,制约了对未来人陈旧的课程内容难以反映时代发
16、展的要求,制约了对未来人才的培养。才的培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培养目标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培养目标不能适应发展需要。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课程实施偏于课程实施偏于“教书教书”、“背书背书”。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只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只能忠实的能忠实的“传递传递”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这种重结论、轻过程的传递排斥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排斥学这种重结论、轻过程的传递排斥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排斥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只能做一个善于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只能做一个善于“背书背书”的的“好学生好
17、学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培养目标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培养目标不能适应发展需要。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课程实施偏于课程实施偏于“教书教书”、“背书背书”。课程评价重选择、轻发展。课程评价重选择、轻发展。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择,忽视改进和激励的功能。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择,忽视改进和激励的功能。具体表现: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具体表现: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对过程的评价;过分重视学业成绩的评价,而漠视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过分重视学业成绩的评价,而漠视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价;过于重视量化和书面的测试,而忽
18、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价;过于重视量化和书面的测试,而忽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培养目标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培养目标不能适应发展需要。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课程实施偏于课程实施偏于“教书教书”、“背书背书”。课程评价重选择、轻发展。课程评价重选择、轻发展。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课程管理过于集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走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体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走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体制,20世世纪纪90年代的课程改革将课程决策权部分下放到地方教育行政年代的课程改革将课程决策权部分下放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但地方课程所占比重
19、较小,学校和教师则没有参与课部门,但地方课程所占比重较小,学校和教师则没有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力。后果是现行课程制度不能适应地方、学校、程开发的权力。后果是现行课程制度不能适应地方、学校、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解决方法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落实素质教育、迎接知识经济是落实素质教育、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新挑战的需要。时代新挑战的需要。课程改革是实现高质量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课程改革是实现高质量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路。路。二、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历程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行了7次。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召开,国务院批转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启动了建国以来最为广泛和深刻的新一轮基础
20、教育课程改革(标志),即第八次课程改革。2001年新课程改革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2001-2014为第一阶段,旨在构建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2015年以后为第二阶段,旨在构建我国信息时代课程体系。2015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自教育部自2015年初,确立了以发展学生年初,确立了以发展学生核核心素养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方向。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方向。核心素养是第九次课改的聚焦点。核心素养是第九次课改的聚焦点。什么是核心素养?我们提供了怎样的教育? 学习知识的过程永无止境,如果最初的教育提供了终身继续工作之中和之外学习的动力和基础,那么,就可以认为这种教育是成功成功的。 反过来,如果学生学习
21、语文、学习历史,不能激发他们对语言、对文化的热爱,如果学习物理化学,不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渴望,不能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那么,无论学生背诵了多少名篇绝句,记住了多少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掌握了多少公式定理,这种教育也是失败失败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习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钱学森之问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一个画圆想象的实验一位教师在一所幼儿园的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一位教师在一所幼儿园的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小朋友们,你们想象
22、一下,这个圆可能是什小朋友们,你们想象一下,这个圆可能是什么?么?”结果在两分钟内,小朋友们说出了结果在两分钟内,小朋友们说出了22个不个不同的答案同的答案 。这位老师拿同样的实验到大学一年级去做,要他这位老师拿同样的实验到大学一年级去做,要他们想象一下黑板上的圆可能是什么。结果几分钟们想象一下黑板上的圆可能是什么。结果几分钟过去了,没有一个同学发言。教师没有办法,只过去了,没有一个同学发言。教师没有办法,只好点名请班长发言。班长慢吞吞地站起来,迟疑好点名请班长发言。班长慢吞吞地站起来,迟疑地说:地说:“这这大概是个零吧。大概是个零吧。”“核心素养”的提出2014年年4月,教育部颁布月,教育部
23、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要指出,要“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力。”“核心素养”的提出人们意识到,知识教学要人们意识到,知识教学要“够用够用”,但不能,但不能“过过度度”,因为知识教学过度会导致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因为知识教学过度会导致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受阻。力发展受阻。教育不能填满学生生活的空间,要留有教育不能填满学生生活的空间,要留有闲
24、暇闲暇。因为。因为学校教育绝不是给人生画上句号,而是给人生准备学校教育绝不是给人生画上句号,而是给人生准备好必要的好必要的“桨桨”。更新知识观念是一种世界趋势。国际上多数国家、更新知识观念是一种世界趋势。国际上多数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都认为,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地区和国际组织都认为,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何谓“核心素养” “素养(competency)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 “
25、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y)则必须满足如下三个条件:(1)对社会和个体产生有价值的结果;(2)帮助个体在多样化情境中满足重要需要;(3)不仅对学科专家重要,而且对所有人重要。经济合作 发展组织(OECD)何谓“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与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有关的必备品必备品格格和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国内学者辛涛核心素养是教育目标的另一种阐述,建构核心素养旨在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核心素养模型建构对教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推动课程的跨学科整合推动课程的跨学科整合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精神等素养不是仅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精神等素养不是
26、仅靠某一个学科能够培养的,而是多个学科多种靠某一个学科能够培养的,而是多个学科多种知识多种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知识多种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核心素养推动的课程和教学改革,从人的能力核心素养推动的课程和教学改革,从人的能力出发,有利于打破学科界限,多学科形成合力,出发,有利于打破学科界限,多学科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核心素养模型建构对教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推动课程、教材、考试等环节的统筹推动课程、教材、考试等环节的统筹核心素养模式是学生能力模型,是教育目标的核心素养模式是学生能力模型,是教育目标的细化,为考试与教育评价提供有章可循的依据。细化,为考试与教育评价提供有章
27、可循的依据。将课程、教材统一到培养学生核心培养上来,将课程、教材统一到培养学生核心培养上来,有利于其有效配合,相互促进,形成合力,推有利于其有效配合,相互促进,形成合力,推动教育目标的实现。动教育目标的实现。核心素养模型建构对教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能力的模型,它从学生个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能力的模型,它从学生个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目标出发设定,以促进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目标出发设定,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核心素养模型推动课程全面深化改革的途径细化教学目标,明确学科中体现的核心素养细化教学目标,明确学科中体现的核心
28、素养在各个学科领域中,要根据核心素养框架制定本在各个学科领域中,要根据核心素养框架制定本学科应该培养的学科基本素养,同时兼顾跨学科学科应该培养的学科基本素养,同时兼顾跨学科素养。素养。例如:数学学科不仅要突出数学领域强调的素养,如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同时也要注意跨学科的素养,如语言能力(用语言文字符号表达数字逻辑)、创新意识(一题多解、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等)、自主学习(学习的计划、监控、反馈等)。核心素养模型推动课程全面深化改革的途径细化教学目标,明确学科中体现的核心素养细化教学目标,明确学科中体现的核心素养在各个学科领域中,要根据核心素养框架制定本在各个学科领域中,要根据核心素养框
29、架制定本学科应该培养的学科基本素养,同时兼顾跨学科学科应该培养的学科基本素养,同时兼顾跨学科素养。素养。例如:英语学科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沟通合作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全球化思维、国际视野等。核心素养模型推动课程全面深化改革的途径完善教学内容,推动跨学科跨学段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内容,推动跨学科跨学段教学内容整合整合近年来,国际上跨学科融合成为课程和教学改革近年来,国际上跨学科融合成为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趋势,比如科学、艺术、社会等课程。的趋势,比如科学、艺术、社会等课程。加大学科的融合就是为了整合学生碎片化的知识加大学科的融合就是为了整合学生碎片化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脑海中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
30、,学结构,增强学生脑海中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会综合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清华附小“1+X课程”1.研制研制质量目标指南质量目标指南和和课堂乐学手册课堂乐学手册学校研发了学科目标体系,编制了每年一册的学校研发了学科目标体系,编制了每年一册的语文、数学、英语的语文、数学、英语的质量目标指南质量目标指南。指南指南梳理了每个年级学生应当达到的学习梳理了每个年级学生应当达到的学习水平,明确每个学年学科知识、能力的经纬线。水平,明确每个学年学科知识、能力的经纬线。在在指南指南中补充大量课程资源。如语文中补充大量课程资源。如语文指指南南,提供了基
31、础与拓展字词表、识字小窍门、,提供了基础与拓展字词表、识字小窍门、常用字字理、书法小讲堂、名家名篇推荐、必常用字字理、书法小讲堂、名家名篇推荐、必读选读书目推荐、必背古诗词、必背儿童诗及读选读书目推荐、必背古诗词、必背儿童诗及现代诗、必背古文经典等。现代诗、必背古文经典等。清华附小“1+X课程”1.研制研制质量目标指南质量目标指南和和课堂乐学手册课堂乐学手册手册手册为每一课精读精学的教材内容设计了为每一课精读精学的教材内容设计了“乐乐学单学单”,分为:预学、共学、延学。,分为:预学、共学、延学。预学: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发现不懂问题,带着预学: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发现不懂问题,带着准备和疑问走
32、进课堂,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准备和疑问走进课堂,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共学:是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以小组合共学:是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师生、生生合作解决问题,学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师生、生生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在质疑、释疑的循环中获得持续的提高。生在质疑、释疑的循环中获得持续的提高。延学:学生带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在课后继续思考,延学:学生带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在课后继续思考,鼓励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清华附小“1+X课程”2.整合课程整合课程以以“主题主题”统整不同学科、课堂内外的学习内容,统整不同学科、课堂内外的学习内容,尝试将国家十几门课程整合为五大领域:品格与尝试将国家十几门课程整合为五大领域:品格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社会、体育与健康、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审美。艺术与审美。例如:数学与科技领域内,配合国家数学和科学课程的内容和进度,补充相应的数学与科学游戏、数学与科学阅读灯相关整合内容。同时设置数学与科学整合的3C课程,即Care(关心、关爱、在乎)、Connection(联系、连接)、Creation(创新、创造),以附小的植物、建筑等为主题,使学生精力“发现问题、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劳动合同范本版
- 《何謂物流管理》课件
- 医疗康复器械
- 2024年度印刷设计与制作服务合同3篇
- 反腐课件教学课件
- 《外事工作概述》课件
- 生产加工合同
- 移动式脚手架安全培训
- 建筑工程砖材料采购合同版04
- 护士护理进修汇报护理
- 中华国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MOOC 国际交流英语-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测试四-国开(HB)-参考资料
- 沟通技巧与商务礼仪
- 18 奇妙的建筑 (教案)岭南版美术三年级上册
- 小学三通两平台汇报
- 防火巡查记录表防火检查记录表
- “校园周边环境安全隐患”自检自查(排查)记录表
- 高二上学期日语阅读四篇自测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长赛道 (第二稿)
- JB T 6464-2006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行业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