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暖和谐的作文环境中习作创新_第1页
在温暖和谐的作文环境中习作创新_第2页
在温暖和谐的作文环境中习作创新_第3页
在温暖和谐的作文环境中习作创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温暖和谐的作文环境中习作创新“作文是有字的生活,生活是无字的作文。”这说明作文的本来面目就是儿童天然的朋友。写作文就是用学生手中的笔去描写自己看到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应该是件愉快的事。但是,从目前的小学作文现状来看,教师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创新空间都很有限,不少学生是望“文”兴叹,谈文色变;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教师必须创造条件,探索凸显学生作文个性和有创新的作文路子,让学生在温暖和谐的作文大环境下主动积累材料,摸索学习方法,用知识和技能进行写作。具体做法如下:一、创设和谐氛围,是作文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在于传授

2、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为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可促使学生的作文迈向新台阶。几年来,我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关心他们吃、穿、住、行,沟通了彼此间的感情,奏响了一曲一曲尊师爱生的新乐章。学生们愿意和我亲近,喜欢听我上课,理所当然地更喜欢上了作文。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在给学生留给学生自己去写作,鼓励学生去写“放胆文”、“开放文”鼓励学生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充分地展示自己内心深入的思想、情感、志趣、憧憬,以真正体现课程目标中所提及的通过写作过程来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思维的空间大了,创新的空间广阔了,畅游于生活之河的作文个性张扬了。

3、如齐家欢的想念妈妈和刘书清同学的我爱我家这被刊登在国家级的作文指导报上。祈进彤的语文老师和申俊涵的稀毛爸爸不仅语言清新,而且颇符儿童的纯真心灵;鲁力艺的关于“我们周围的环境调查”报告,写出了孩子特有见解与独到的思考。可见,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命题作文。所以近三年来,我虽然偶尔也做些作文指导,但指导的时间越来越短,指导的范围也越来小,绝大多数时间是直接亮题,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写作。只做有意地指导学生如何拓展写作思路,如何扩展多向思维,从而扩大他们的写作空间。实践证明,给学生一个

4、温暖和谐的学习环境是“乐学”的前提,“乐学”是“创新”的结晶。只有教师和风细雨,才能促使学生乐学。教学相长,“教”与“学”双方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的习作就一定能结出丰硕之果。二、拓宽训练时空,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生活是作文之源,要想作文创新,文章本体的材料必须向生活提取。叶圣陶指出:“冬小麦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而,指导学生作文创新必须发挥时空的幅射、导向、延伸功能,老师必须创造条件,拓宽训练的时空,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1、从训练时间上来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克服为文而文的倾向。如:走向大自然,向大

5、自然索取作文素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对那些平时并不留心的事物,会留下较深的印象,产生深刻的认识。这些会为作文提供实实在在的素材和内容。再如:走向社会,到社会上搜集作文材料。有目的带领学生参观工厂和其他场所,访问各界人士。让学生做小记者,对有关人士进行采访,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培养他们的真情实感,并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在进行“我们周围的环境的调查”作文教学时,为了增强学生“保护环境”意识,我带学生调查六两河和小清河,使他们意识到水的珍贵,树的宝贵,蓝天的美丽,小鸟的可爱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环保意识大大增强,亲手制作了保护环境的

6、宣传牌90枚,正面画的是环保宣传画,背面写出了名言警句。在制作宣传牌的同时,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又一次受到了环保的教育。2、从训练的空间上来看,教师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习作训练的渠道。开放学生的多种器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绘画。例如: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先出示“小桥、花卉、动物、游人、天空”等词语,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借助想象画成图画,然后将这些图剪下来拼成一幅完整的、自己喜爱的图画,最后把这幅图的内容写下来。这种训练图文结合,画面与习作互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实验。可在写作文之前布置学生运用自然课或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某一科学知识自己做一个科

7、学小实验,然后让学生把实验的过程写下来。操练。小语课文中安排了不少说明文,在学习了这类课文后,不妨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一下,如学了多媒体与电子计算机一课后,让学生在家或在学校操练,并让他们把操作后的感受写下来。制作。有的课文在学习之后,可让学生完成一个小制作,如学了向往奥运,可让学生制作一个奥运吉祥物,并让学生把制作的过程、感受和新的发现写下来。表演。好动、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小语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故事性都很强,非常适合学生表演,如矛与盾、将相和、奴隶英雄等,学生表演的过程也是对教材语言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要提供学生表演的机会,在表演中提高创新能力,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表演后的感受和发现

8、写下来。三、挖掘习作资源,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途径。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又一途径。正如宋代熹的千古名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这既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陈地,也是学生获取写作知识的活水源头。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形式有:1、情节扩展式。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两名话:“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把这两名话扩写成一段内容具体的话,应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由邱少云的外表,推想邱少云的内心活动,然后写出来。2、文尾续写式。如:根据穷

9、人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桑娜拉开帐子以后;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了我们中间;根据凡卡一课的结尾,让学生写了凡卡梦见了爷爷、我和凡卡比童年。3、图文转换式。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配有插图,教学时,启发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与课文不同的文章。4、多向改写式,根据课文内容,有的可以改变人称;有的可改写叙述顺序;还有的可改变体裁。5、想关迁移式。这种形式是抓住课文原型特征,调用自己储备的表象,把思维的触角由甲迁移到相关或相似的乙上来。如:学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让学生写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学了荔枝一课,让学生通过写事物来反映亲人的爱。除上述外,不断丰富班队活动内容,学学生提供写作机会。班队活动内容越丰富,学生动笔的机会和创新的机会也就越多。如小队之间的挑应战、擂台赛;班级开展的“夺红旗”、浏览、参观活动;小记者采访、辩论赛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创新的舞台。再就是结合课外阅读、看电影和电视,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评电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