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第一课时 备课人:周宁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和。 2、 积累词汇和句式知识。 3、品析人物象,从而,树立正确人生观,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教学重点: 1、积累词汇和句式知识(以、尔、乎、方、如、夫、则、而、作、撰、 伤、与、让等)。 2、品析人物象,从而,树立正确人生观,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 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一、导入:
2、0;北宋开国宰相赵普说过一句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 ,让我们想起了有这么一位老师,在他的课堂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如春风般的语短情长,他循循善诱、可亲可敬、尊重个性、善待学生,也有这么一群学生,他们个性鲜明、胸怀志向、尊师有礼,今天我们就来走进,感受孔子及弟子的对话。二、有关知识: 是一部语录体的集,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们编纂而成。孔子及其弟子的这些谈话,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中庸和全称为“四书”。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三、孔子简介:
3、60; 有道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他,一个老人,让我们高山仰 止,景行行止。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那么孔子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479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以礼治国”。曾在鲁国做官后
4、周游许多诸侯国,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但未被采纳。晚年创办私学,致力教育工作,相传有“弟子三千,七十二人贤士”。同时整理了“六经”。 四、解题: 学生看注释后,说出四人的姓、名、字,解释“侍坐”。 五、词句理解: 1、学生参看注解弄清词句意思: 2、教师讲解重要词句: 3、教师检查学生对词句的掌握情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第二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分析四位弟子所述之志,以及孔子对他们志向的评价。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分析,学习本文成功运用动作描写、对话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儒家思想中
5、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孔子历经坎坷而不放弃理想的经历来激励自己。教学重难点:1、对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性格的分析,以及孔子对三人所持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2、理解“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句话中所蕴含的内容。一、导入新课 “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有志,就可以拨开人生的迷雾,正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上节课我们知道,文章围绕“志”展开,以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为线索展开,这节课我们围绕“志”进行分析。二、细读文章,分析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所述之志以及从中体现出的三人的性格,孔子对三人的态度。1、齐读文章的2-7自然段,思考: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的志向是什么
6、?结合他们的语言、动作分析三人的性格特点?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即使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三年,就可以治理的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可以看出他有抱负,对自己的才能很自信,直率的性格。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子路也有其弱点,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率尔对曰”,也反映了他鲁莽、轻率、不谦让的一面。冉有:在孔子指名后才发言的。冉有说治理一个小国,对自己的能力估计十分谨慎,三年之后,他取得的成绩是“足民”,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他有抱负,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态度谦逊,说话很有分寸。公西华:在孔子点名后才述志。有志于礼乐教化,但因为冉有说“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很
7、谦虚,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委婉说出自己的志向,“原为小相焉”。言辞简短,“愿”字、“学”字、“小”字,可以看出他谦恭有礼,善于辞令。2、三人各述其志,那么孔子对这三人的志向持什么态度呢?齐读文章的13-16段,思考回答。(1)孔子对子路“哂之”,原因是什么?“治国以礼”,而子路却不谦让,以勇为治国之策。重勇轻礼。(2)对冉有的态度又如何呢?对冉有的态度没有明确地表示,引导学生注意“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难道方圆六七十或者方圆五六十的国家就不是国家吗?即使治理小的国家,也不容忽视“礼”,为国应以礼。提问:冉有治理国家的重点是什么? “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他知道足民是
8、基本保障,礼乐是大事,却等待别人去做,如果没有君子来推行礼乐教化呢?难道你就不去推行?知礼而不做,孔子“叹之”。 (3)对公西华的态度又如何呢? 引导学生注意“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宗庙祭祀、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不是诸侯之间的大事又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反问句,孔子想说的是,这些就是诸侯之间的大事。宗庙祭祀应以礼、诸侯会盟应以礼、朝见天子应以礼,孔子认为礼是一件大事,无论涉外事务还是涉内事务,都应依礼而行。但孔子又说“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这一句该怎么理解?委婉指出他低估了自己的能力,他有能力去做更大的礼却不去做。行小礼,弃大礼,孔子“惜之”。小结:从孔子对公西华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弟
9、子们出仕从政,孔子是赞同的,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儒家学派的有所作为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他更希望弟子们在从政的过程中以“礼治去教化百姓。三、结合重点段落分析曾皙的志向,并通过资料使学生理解为什么“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四位弟子个述其志,那么曾皙的志向又是什么?齐读8-12段,思考。没有具体说自己的志向是什么,而是描绘了一幅和乐的生活图景。舞雩台是祭祀的地方,他说在那里吹风,可见生活比较好了,不用求雨,因为求雨总与灾荒、贫穷等联系在一起,这说明人们生活富足安乐。从曾皙的描绘中我们还可以推测,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的人们其物质必是富足的,精神方面是丰富的,也一定是有礼有序的。这幅图景本身,人与人的关系
10、是和谐的,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是太平盛世下人们生活的缩影,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缩影,是“礼治”的最高境界,不是秦朝的严刑峻法,不是杜甫时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战乱,不是白居易笔下“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贫苦不堪。曾皙希望天下大同,礼无处不在。2、细读文本,曾皙是怎样言志的?引导学生找到第9段。从这里看到的是一整套合乎礼的动作。琴声不是戛然而止,是声音慢慢的舒缓,最后停止,回答孔子的话时,“曾皙舍瑟而作”,也体现他对礼的遵循。小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为人处事要以礼,为国也要以礼。礼是儒家学派的思想核心之一。幻灯片出示“礼”。儒家礼乐治国的理想礼是儒家学派的思想核心之一
11、。孔子主张礼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为推行自己的礼治,周游列国,授徒讲学。既然为国要以礼,师生之间的对话要以礼,那么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有应如何呢?幻灯片出示“名人趣事”阳货(季氏家臣,而专鲁国之政 )欲见孔子,孔子不见,馈孔子豚。孔子时(趁着)其无(不在家)也,而往拜之。教师提问:从这个小故事中你读出了什么?孔子对礼的遵循。3、补充相关资料,使学生理解为什么“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儒家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而这个“礼”为西周之礼。幻灯片出示:周礼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它的名目繁多,
12、有吉礼、嘉礼、凶礼、宾礼、军礼等。如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王九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鲜鱼、鲜肉干)、 诸侯七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 卿大夫五鼎(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 、士三鼎(乳猪、干鱼、干肉)。乐舞数量也 有差异。礼乐制度自周公制定后,任何人都不能修改。周王有权惩罚违礼的贵族。为维护周礼,儒家还有与此有关的思想主张,幻灯片出示。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晋国铸了刑鼎,孔子尖锐地反对)。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孔子认为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
13、孔子主张克己复礼(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2)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对理想的努力幻灯片出示: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前770年前221年)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是社会大动荡时期。教师提问:孔子生活的时代,他想维护周礼,能成功吗?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明确:春秋时期,那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人口、土地一级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在战争中
14、取得胜利,就强迫大家公认他的霸主地位。历史上的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春秋时代结束与公元前476年,而孔子卒于公元前479年。孔子生活的时代,春秋五霸已经兴起,他们以实力挑战着周王室,对小的诸侯国虎视眈眈,周礼很难维持,但是孔子依旧为此而努力。幻灯片出示:孔子坎坷的仕途。(共五张)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符军权。孔子对季氏的僭(jiàn)越(古时指地位在下的人冒用地位在上的人的名义、礼仪或器物)行为表示愤慨。昭公二十五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 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政权
15、操在大夫陈氏手中,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在出示幻灯片时,对“君君,臣臣”进行解释。即君主应有君主的尊严与地位,臣子应有自己的礼仪与忠诚,不超越本分。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侯国。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结合前面的“名人趣事”进行理解。孔子不欣赏阳货,是因为他越权,在阳货专政时期,孔子未出仕。 鲁定公九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
16、,邑无百雉之城”,提出“堕三都”的计划,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费邑与后邑。但孟孙氏被家臣所煽动而反对堕成邑。孔子计划受挫。 “堕三都”计划的实质是削弱大臣的势力,加强国君的统治,维护君主尊严与地位。但是以失败而告终。 孔子仕鲁,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 孔子颠沛流离,只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能够实现。其后孔
17、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据史记记载:因楚昭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解围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卫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问曰,为政必以“正名”为先。返卫后,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 从孔子三十多岁最初在鲁国出仕开始,至六十八岁返回鲁国以后编书教书,他的为政时间只有四年半。历经艰辛,只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3)现在,你对“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此时已经对孔子的仕途经历有了了解,在此基础上回答,大部分学生都能有自已的认识。 教师补充:而今,孔子六十岁,已近暮年,在此时听到弟子曾皙能对古礼做如此具体生动的描绘,在孔子看来是十分难得的,是得我心者,情不自禁地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在这喟然长叹中,包含了多少辛酸,多少坎坷,多少期待,多少我国古代知识分子坎坷的曲折的仕途之路。孔子借“评志而传志”。四、以后人的一幅赞孔子的对联结束本课 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小额贷款抵押合同资产评估及报告协议2篇
- 2025年度个人与公司租赁房屋修缮责任合同4篇
- 2025年度个人旅游规划与导游服务合同2篇
- 2025版室外照明灯具广告宣传与品牌推广合同3篇
- 2025年度煤炭行业绿色运输体系构建合同4篇
- 2025标准新能源材料研发与采购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生态环保瓷砖批量采购合作协议3篇
- 2025版医疗健康大数据合作开发合同3篇
- 个性化定制小区房产买卖合同(2024版)版B版
- 2025版国际贸易纠纷诉讼担保委托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山东浪潮集团限公司招聘2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财政部会计法律法规答题活动题目及答案一
- 2025年江西省港口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介绍课件
- 液化气安全检查及整改方案
- 《冠心病》课件(完整版)
- 2024年云网安全应知应会考试题库
- 公园保洁服务投标方案
- 光伏电站项目合作开发合同协议书三方版
- 2024年秋季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第2章 空气与水资源第1节 空气的组成
-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英文复试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