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基本情况特征_第1页
第一章 基本情况特征_第2页
第一章 基本情况特征_第3页
第一章 基本情况特征_第4页
第一章 基本情况特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基本情况特征  第一节 地形地貌特征     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部,地处韩江中下游和黄冈河流域,介于东经116°22'117°11'、北纬23°26'24°14'之间,东与福建省的诏安、平和县交界,北与梅州市的丰顺、大埔县接壤,西邻揭阳市揭东县,南连汕头市经济特区并濒临南海。全市范围包括陆地(山丘、平原)和水域(海岛)两部分。    由于地壳构造活动形成的大断裂韩江大冲沟,把潮州市划分成韩东、韩西两大部份和三大水系(韩江水系、西

2、山溪水系和黄冈河水系)。总体地形北高南低,地貌由山地丘陵向平原逐渐过渡。    潮州市总面积3613.9km2,其中山地丘陵面积2472.1km2,占68.4,平原面积608.8km2,占16.9,海域面积533.0km2,占14.7。按地形地貌可划分为下列区域。     一、韩江中游山丘区     包括韩江支流峙溪河流域、凤凰溪流域和韩江分流北溪的支流文祠桂坑水流域及秋溪水流域,是一片纵横宽阔的山丘区,山脉连贯,山峰众多,并以笔架山、西岩山、白竹湖岽、狮子石岽、大质山、双髻

3、娘山和南武山等为韩江流域与黄冈河流域的分水岭。在这片山丘区内,河流截穿山脉形成峡谷,沿河峡谷和盆地相间,较大盆地有凤凰圩等,工程地形地质条件优良的,多已建成蓄水水库,如凤凰水库、凤溪水库和岗山水库,均为中型蓄水工程。本区划内的山峰主要有:韩江干流东至凤凰水库间海拔1497.8m的凤凰髻为主的凤凰、 万峰山脉,山峰达20左右座;凤凰水库东至凤溪水库间乌岽山脉为主的山峰10多座;凤溪水库东至流域分水岭为上述西岩山、狮子石岽、双髻娘山及大质山 等山峰。韩江中游西片山丘区,属市境内范围很小,其中以西侧的大尖山和二尖山等为流域分水岭,分水岭以西为西山溪流域,分水岭以东属韩江流域。   

4、;  二、韩江下游韩西平原 韩西平原西北连西山溪流域,西与揭东县接壤,西南靠桑埔山,东临西溪,南濒汕头港。平原中部有以南堤、大巷、庄西陇、下陇、金石、仙德和塔下村为东西走向的分水岭。分水岭北面地势向西倾斜,排水流入忠离溪后由炮台三涵斗闸排入榕江和由登岗李厝港闸排入枫江(属榕江支流);分水岭南面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排水流入忠离溪后由潮澄闸排出大港河和由举丁闸排入西港河,然后注入汕头海。韩西平原海拔高程约3.08.0m,最低2.5m; 除西南桑埔山系属高程500m内的高丘外,平原中部还有高程100多m的青麻山。韩西平原是水稻高产区,水源分别由北关、安揭、东凤和大鉴引韩从韩江引

5、水,但因排水系统出口均属潮感区,受潮水顶托,所以内涝灾害严重。     三、韩江下游韩东平原 包括韩江分流东溪与北溪之间,以及北溪以北至安黄公路一带,中间被与溪流垂直的岗山水库东金屏山丘延续的七屏山、横山等小山丘所隔。韩东平原是水稻粮产区和经作区,水源来自北面的岗山水库和从东溪取水的攀月头、急水及从北溪、官塘桥闸取水的引水工程,排水系统排入东溪和北溪,雨季受江水顶托,河内、旸坑、坎下等地涝灾严重。     四、江东平原 位于韩江分流东溪和西溪之间,南面有蓬洞河沟通,形成江内孤岛。岛内地势自北向南倾斜,水系走向也自北

6、向南,东面临江有数座小丘,如鲤鱼山、圆山等。土地肥沃,是有名水稻粮产区和经作区,但旱、洪、涝灾害严重。     五、西山溪流域 本流域西北面有以弯头山、笔架山和三角棚等为分水岭的山峰多座和一片高丘区;东北面有以大尖山、二尖山等为分水岭的南北走向山脉,分水岭以东倾向韩江。流域中游两侧为海拔100300m的低丘,沿山丘脚有高程 2050m的台地与平原连接。流域内水系如桑叶,主流上游河道尚较顺直,而中游至下游河道则迂迥曲折,行洪不畅。1975年建截洪工程,于高美村前竹林山,将往东走向的主流改道南流,直至深坑跌水,使位于弯曲老河道的古枫一带由历史的洪泛区变成内涝

7、区。     六、黄冈河流域中、上游山丘区 本流域西面以西岩山、狮子石岽、双髻娘山和大质、南武山等山系为分水岭,分水岭以西为韩江流域;东面以嶂宏山、福州岽、大麻岽和犁头岽等山脉为分水岭,分水岭以东水流归入福建省内。黄冈河位于这片山丘区中间部位,走向由北向南,以支流九村水、食饭溪、东山溪、建饶水和新圩水等,截穿山脉形成峡谷,沿河峡谷和盆地相间,较大盆地有三饶(含新丰)、东山和新圩等,地形地质条件优良的,多已建成蓄水水库,大型的有汤溪水库,中型的有胜利水库、牛角笼水库和大潭水库。     七、黄冈河下游三角洲平原 黄冈

8、河下游两岸平原区南面临海。平原区地面海拔高程在10m以内,东北和西北面较高,并经台地和山丘连接。平原中有形状不一、高程100200m的低丘,主峰尖峰山高程为226.1m,这些山丘连成一片, 面积约45km2。平原内水系有联饶水等流入黄冈河,而灰寨溪、 水吼溪等五河则直流出海。     八、海域、海岛和滩涂 位于饶平县南端,海域面积 533km2,海岸线总长 136km (含大陆海岸线61.5km和海岛岸线74.5km)。海域有由陆地、海岛围成、并由一向海道进出的柘林湾,湾内水域面积68km2。柘林湾内外有岛屿、屿礁近40左右个,较大有海山岛、汛洲岛和西澳

9、岛;有部分被围垦滩涂时合并,较大的围垦工程,有澄饶联围、东风埭、叠石埭和青山埭。     第二节 河流特征     潮州市境内水系,可分为韩江流域、黄冈河流域和西山溪流域,集雨面积100km2 以上的干流和支流共有10条,50100km2 的有7条。     一、河流的主要特征     、降雨是河川迳流的主要成因     我市地形由北向南倾斜,北面崇山峻岭,南濒大海,每年49月,多受锋面雨和台风雨

10、影响,雨量集中,降雨量大,造成江河水位上涨,每年汛期的时间划分与之对应,定为49月。本地区汛期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防洪任务相当严峻。     、雨量充沛,水力资源丰富     河流多发源于海拔高程1000m以上高山,河道落差大,而且中、 上游位于暴雨区(如刹狗寮和凤凰山),多年平均降雨量在2000mm以上,水力资源丰富。据统计,全市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达28.03万kw,可开发量19.32万kw,已开发9.62万kw,约占50。     、河道上陡下缓,洪峰历时较短&#

11、160;    我市山区面积占68.4,潮安和饶平均属山区县。山区河流河道陡峻,洪峰尖而历时较短。     、河床演变,人为因素影响大     据调查,河口陆地延伸速度,每年约2030m, 潮安站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为252t/km2,年均含沙量为0.29kg/m3。20世纪70年代,由于滥伐山林,造成 水土流失,韩江河床淤积严重;从80年代开始至90年代,上游封山育林见成效,使河床淤积有延缓趋势;自90年代以来,河道采砂过量,致河床下切,水位降低,给堤防安全和引韩灌溉供水造成很大威胁。

12、    、河流下游堤围,防洪任务大     河流下游三角洲,多为中、小城镇所在地,属经济发达地区,建设坚不可摧的防洪屏障,是各地党政以至全民的首要任务之一。     二、主要河流概况     (一)韩江     韩江流域位于广东省东部和福建省西部。韩江上游由梅江和汀江组成。主流梅江发源于广东省紫金县七星岽,至大埔县三河坝河道长度 309km,集雨面积13929km2;汀江发源于福建省化县南山坪,

13、至大埔三河坝,河道长度323km,集雨面积11802km2。梅江和汀江于三河坝汇合后称韩江,折向南流至潮州市区北面竹竿山为中游,河流长度107km,区间集雨面积3346km2。韩江下游从竹竿山南流过湘子桥,并于凤凰洲分流北、东和西溪。北溪经官塘镇流至澄海东里桥闸前汇南溪水后,过闸经义丰河入海;东、西溪各绕江东岛曲折南流,至澄海市上华镇横陇村有篷洞河相互沟通,后东溪经莲阳河至北港村入海;西溪于旦家园分流梅溪、新津河和外砂河,分别入海。韩江下游从竹竿山经主流西溪至梅溪于汕头市区入海,河道长度54km,由此,韩江干流(按梅溪出海口计)全长470km,流域总集雨面积30112km2,河道平均比降0.4

14、。    流域内地势大致东北高,西南低,呈“多”字形态,汀江分水岭海拔多在1000m以上,植被良好,水土流失较少,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梅江与东江、榕江分水岭高程较低,多属高丘地带,20世纪70年代以前植被破坏严重,造成水土流失,是韩江泥沙淤积的主要根源。但自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上游梅江流域封山育林使水土保持初见成效,再加上中、下游大量采河砂使河床淤积有减缓趋势。韩江流域面积大,系暴雨型河流,洪峰流量大,变幅达300倍以上。韩江水性,根据上游暴雨成因,遭遇及组合分析,在梅汀两江同时发洪水,或者其中一江发洪水,三河坝下游区间同时发洪水的情况下

15、,韩江下游将出现较大的洪水,对下游堤围形成威协。    潮州市境内属韩江流域的集雨面积大于100km2 的一级支流有以下二条。     、凤凰溪     凤凰溪发源于大埔、饶平和潮安三县岽东南麓,往南流经凤凰、大山、凤南、文祠和归湖镇,并于归湖镇溪口村注入韩江。凤凰溪河道长度50km,河床平均比降8.5,集雨面积293km 2。 流域内群山挺拔, 主峰凤凰髻海拔高程1497.8m,山势险峻,溪流下泻凶猛。上游凤溪(大庵)水,沿途汇入东尝水、康美水、凤北水,形成凤凰溪主流,再汇

16、入南坑水、龙须坑水、南溪水、乌石水和赤竹坪水等。    目前,凤凰溪二库五站梯级开发基本完成。还建成一批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分述如下:     (1) 中型水库2宗:凤溪水库,集雨面积45.7km2,总库容3148万m3;凤凰水库,集雨面积164km2(含凤溪水库45.7km2),总库容5779万m3。凤溪水库为下游凤凰水库的补偿调节水库。     (2) 小(二)型水库宗,总集雨面积11.7km2,总库容202.1万m3。     (3

17、) 小水电站38宗,总装机容量40195万kw,年发电量16544万kwh。 其中凤溪一级(坝后)装机2125kw、凤溪二级装机1260kw、凤凰一级(坝后)装机3200kw、凤凰二级装机20640kw和溪美电站装机1890kw。     、文祠桂坑水原桂坑水发源于潮安、饶平两县交界的尖石岽北麓,经饶平县坪溪流经双溪岭至南武坪,由坪溪水和南坑水汇合后,流经桂坑至意溪河内湖石碑村;文祠水发源于凤凰和文祠交界的牛踏溪,流经文祠意溪河内湖石碑村。文祠水桂坑水于石碑村汇合后向南流,穿过安黄公路至六亩闸,于磷溪镇温胡村流入韩江分流北溪。流域集雨面积180km2,河

18、流长度33km。现文祠水已改道归槽文祠截洪,直接注入韩江。已建成主要水利水电工程,分述如下:    (1) 中型水库1宗,为坪溪水库,集雨面积9.61 km2,库容1346万m3。     (2) 小(一)型水库1宗,为柏坑水库,集雨面积4.5km2,总蓄水量145万m3。     (3) 小水电站9宗,总装机7265kw,年发电量1689kwh。     (4) 文祠水截洪渠,切去集雨面积56.1km2,经婆涵出韩江干流。 

19、   潮州市境内属韩江流域而集雨面积小于100km2的支流主要有峙溪水和秋溪水(集雨面积分别为65.5km2和97.7km2),此外,还有较小的石碑水、金沙溪水、坎下湖水、铁东水和江东水等     (二)黄冈河     黄冈河流域位于广东省东部,与福建省接壤,发源于饶平县上善镇大岽坪,自北向南流经上善、上饶、饶洋、新丰、三饶、汤溪、浮山、浮滨、樟溪、高堂、联饶镇,至县城黄冈镇,并于黄冈镇南端石黾头注入南海。黄冈河河流长度87.2km,河床平均比降1.44,流域集雨面积1317.5km2

20、,河道总落差785m。河道段划分无严格界限,一般以汤溪水库以上为上游,河长44.0m,河床平均宽75m,河道平均比降3.01;汤溪水库至高堂水闸为中游, 河长 23.25km, 河床平均宽165m,河道平均比降0.50;下游从高堂水闸至石龟头(出海口),长19.95公里,河床平均宽200米,比降0.40 。    黄冈河流域的开发利用和治理,已取得较大成果。1959年 建成汤溪水库,总库容 3.8亿m3,拦截上游 667km2面积的洪峰,大大减少中、下游的洪水威胁;同时还解决了14万亩农田的灌溉;并建成装机8000kw、年发电量4140kw.h的坝后电站

21、,对饶平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起了很大作用。目前,黄冈河干、支流已建成中型蓄水工程宗,计总库容 4383万m3,小(一)型蓄水工程11宗, 小型水电站 49宗,以及一批堤围、排涝工程。属黄冈河流域,集雨面积大于100km2 的一级支流有四条。     、食饭溪 发源于大埔、丰顺和潮安交界的三县岽,源流流经韩江林场汇合九村水,继向东南流入三饶镇,并于河口村注入黄冈河。食饭溪河流长度23.5km,河床平均比降11.1,集雨面积116.3km2,河道总落差956m,水力资源丰富。     (1) 中型水库1宗,胜利水库集

22、雨面积28.7km2,总库容1629万m3。     (2) 小(一)型蓄水工程1宗。总控制集雨面积1.8km2,蓄水量174万m3。     (3) 小水电站11宗,胜利水库四宗梯级电站总装机2350kw,年设计发电量865kw·h;其它7宗,总装机1820kw。     、九村水 发源于饶洋镇西岩山梓木塘,源流流过九村镇进入新丰镇,后于新丰圩注入黄冈河。九村水河流长度23km,河床平均比降21.2,集雨面积118.9km2,河道总落差1159m,水力资源丰富。&

23、#160;   已建成主要水利水电工程,分述如下:     (1) 小(一)型蓄水工程1宗:西岩水库集雨面积5.3km2,蓄水量293万m3。     (2) 小水电站12宗,总装机5520kw,其中岩丰电站装机1500kw。     、樟溪水     发源于樟溪镇和意溪镇交界的暗寮山岽(朱湖岽),源流于樟溪镇向东南流,汇入九洲桥水等,至下广阳村注入黄冈河。樟溪水河流长度24km,河床平均比降7.5,集雨面

24、积123km2,河道总落差658m,水力资源丰富。已建成水利水电工程分述如下:     (1) 小(一)型蓄水工程1宗:马山湖水库集雨面积23.8km2,蓄水量993万m3。     (2) 小水电站2宗:总装机1640kw。其中九洲桥电站装机1000kw; 马山湖坝后电站装机640kw。     、东山溪     发源于白秀塘山,源流自东山镇流经浮山镇胜利桥注入黄冈河。东山溪河流长度23km,河床平均比降7.4,集雨面积102km2,

25、河道总落差461m。已建成主要水利水电工程分述如下     (1) 小(一)型蓄水工程1宗。江西塘水库集雨面积0.5km2, 总库容131.7万m3。     (2)小电站2宗,总装机750kw。     潮州市境内属黄冈河流域,集雨面积小于100km2支流主要有新塘溪、浮滨溪、新圩溪、联饶溪和建饶溪等,集雨面积分别为 66.3、84.9、36.7、99.6km2。     (三)西山溪     

26、西山溪又称枫溪水,位于潮州市西北山系南麓,是榕江北河支流枫江上游。发源于潮安、丰顺、揭东三县交界的笔架山、蛮头山。源流流经田东、登塘、古巷、枫溪、凤塘等镇,至揭东县玉喾桥下,汇入浮洋、凤塘区间的万里桥水,归入枫江, 再注入榕江北河。西山溪河流长度71km,总集雨面积664km2,其中潮安县凤塘镇与揭东县交界的玉喾桥上游,河流长度41.2 km,集雨面积364km2。西山溪流域形如桑叶,地势自西面向东面倾斜,源流先后汇入陈高水、葫芦水、世田水、白茫洲水,枫树员水、寻溪水、横田水和娘坑水等,主流自田东由西北向东南流至古巷竹林村前折向南流,迂回曲折,绕过古巷、枫溪,转一大弯经安揭公路浮岗桥至凤塘深坑

27、村。1976年西山溪截洪工程,把古巷竹林村前向东迂回绕弯的13.5km河道,改道南流途经竹林山、寨后山、猪母山、枫洋农学院、龙船山和后陇山至凤塘镇深坑村与原河道汇合,高排渠长8.9km。1991年又于古巷竹林山兴建西山溪(高排)高美桥闸,水闸上游集雨面积117.4km2,5,设计洪水过闸流量725m3/s,是一宗排洪、灌溉和交通、发电的综合性工程。    枫江支流三利溪已成为市区主要排污溪,受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污染,河流水质日益恶化,水质已降至、类标准,是我市污染最严重的河流。    已建成主要水利水电工程分述如下

28、     (1) 小(一)型水库6宗,包括葫芦上库和下库,横田水库, 娘坑水库,大坑水库和岭后水库,总控制集雨面积40.39km2,总库容共2283万m3。     (2) 小(二)型水库8宗和平塘14宗,总库容共252.9万m3。     (3) 小水电站17宗,总装机7519kw, 包括世田水电厂一、 二级电站装机4000kw。    (四)忠离溪    忠离溪位于韩西平原西南,是一古河道,它

29、发源于桑埔山,主河道长度 31.3km, 河道比降1/50001/15000,总集雨面积228km2。河道因地势以金石、仙德、塔下一带为分水岭。分水岭以西称西总干,集雨面积 96km2(潮州市境内64km2),主河道长12.3km,河道往西流入揭东县炮台水闸排出榕江。 分水岭以南称南总干,集雨面积132km2(潮州市境内121km2),主河道长19km,河道往南经潮澄闸排出大港河和举丁闸排出西港河,然后注入汕头海。由于西、南总干出口都受潮水影响,每当暴雨,或受潮水顶托时,涝灾严重。     第三节 水文气象和水资源特征    

30、; 一、测站分布     我市境内国家设立的水文站(测验水位、流量、泥沙含量、水质、降水量、蒸发量等和预报水情)有韩江干流的潮安站(1946年10月设立至今)和黄冈河干流的汤溪站(1959年10月设立至今)。1974年在潮安水文站下游约 5.5km的韩江东、西溪分水口设立有不定期巡测的水头东和水头西二个水文站,监测流量等的分配情况。黄冈河下游1955年4月设立鸿霞水文站,1966年撤消, 资料可供参考。    境内国家雨量站有:潮安、凤溪、凤凰、柏坑、大坑、潮州(气象站)、汤溪、茂芝、水西、九村、桃园、三

31、饶、麻寮、外宫、东山、大潭、厂埔、黄冈(气象站)共18个站,其中系列长度除柏坑、大坑各23年,水西、大潭各少于20年,凤溪24年外,其余都在30年以上,最长是潮安站48年。    水文站(及其属下管理的雨量站)和气象站测验项目的精度是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施测、整理、校核和审查,资料质量可靠。    此外,尚有潮安县境内的归湖、岗山、娘坑、凤塘、浮洋、东凤等和饶平县境内的胜利、坪溪、钱东、东界等地方自办雨量站,但因缺乏较严格的管理和技术整编,资料质量较差,本次概不采用。   &

32、#160; 二、雨量     潮州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地貌为山地与韩江三角洲平原过渡地段,南部临海,受海洋调节,雨量偏多。由于地形错综复杂,北部多山地,峰峦叠嶂,绵延成串,中部为丘陵地带,南部及江河出口处为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因而降雨在地区上的分布差别较大,从西北部山区偏多,向南部沿海平原递减,其地理分布与地势相一致,北部凤凰山脉和西部笔架山脉,由于地形突出隆起,气流急剧上升,形成大量降水,南部平原辽阔,水气含量充足,但气流通过平原阻力较小,行进速度快,则降雨量较小。全市多年平均年雨量变幅为14962143mm,Cvx为 0.1

33、50.24,其中北部山区凤凰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2143mm,外宫站 2018mm,南部沿海区饶平站1496mm,平原区潮安站1623mm。全市多年平均年雨量1716mm, 其中,饶平县1659mm, 潮安县1800mm,湘桥区1663mm。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降雨量主要集中于汛期(4月至9月),约占全年雨量80左右,其中前汛期4月至6月多为锋面雨,后汛期主要是台风雨。非汛期降雨量约占年雨量20,主要是北方冷空气入境造成降雨。    降雨量年际变化也较大,最大和最小年降雨量之比一般为1.82.4倍,最大降雨量发生在1997年,凤凰站年降雨量为3141

34、.7mm,外宫站年降雨量为3061.2mm。最小年降雨量出现在1977年及1962年,其中最小为1962年饶平站898mm。    最大24小时暴雨,1970年9月14日凤凰站429.1mm,相当于50年一遇,三饶站413.3mm,接近百年一遇。    最大三天暴雨,1970年9月13日至15日,凤凰站529.9mm,1952年三饶站664mm。有关雨量的特性情况详见成果表。     三、径流、泥沙 地表径流主要来源于大气降雨,属雨水补给型。因此,年降雨量是年径流量的主要影响

35、因素,两者分布规律相似,时序变化具有较好的同步性,全市多年平均径流深变化范围在7201220mm之间,变差系数Cvy为0.26 0.51,等值线趋势由南向西北山区递增,南部沿海平原为低区,西北部山区为高区,全市多年平均径流深975mm(饶平县913mm、潮安县1054mm、湘桥区1025mm),年径流总量为30.0亿m3(饶平县15.2亿m3、潮安县13.0亿m3、湘桥区1.8亿m3),另有韩江过境客水249.5亿m3。全市丰枯年径流量相差2.53倍,丰、枯、 平年径流情况见表1-3-1。     泥沙:各江河因流域内的森林复盖率较低和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

36、重,每逢暴雨,地表径流挟带大量泥沙入河道,有的沉积河床、有的随流而下直至河口输入大海。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以韩江最大。根据潮安水文站19551997 资料统计,韩江潮州河段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734万t,最大年1750万t(1983年),最小年 269万t( 1991 年),多年平均输沙模数 252t/km2,多年平均含沙量 0.29kg/m3。据黄冈河干流下游的鸿霞水文站19561961年泥沙资料: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31万t,最大年67万t,最小年7万t,多年平均输沙模数245t/km2,多年平均含沙量0.22kg/m3。1962年以后无实测资料。   

37、60; 四、水位、流量 我市位于韩江干流中下游和黄岗河流域。本市以上韩江流域集水面积28621km2,雨量充沛,洪量大且持续时间较长(一般35天,最长7天)。位于市区的潮安水文站,控制韩江流域集水面积29077km2。上游梅江洪水较平缓,含沙量大;汀江洪水较凶猛,但含沙量小。汛期若两江同时发洪,且在三河坝汇合时洪峰相遇较密切时,或者其中一江发洪,三河坝下游同时发洪的情况下,则在韩江及下游三角洲河网区会出现较高洪水位。根据可靠的查测记录,发生在1911年9月5日(夏历七月初十,俗称辛亥水)的历史洪水,按频率计算,相近于80年一遇的洪水。潮安站水位为16.87m。因当时干流左岸堤围溃决,洪水分散

38、, 经还原推算, 潮安站最高水位应达17.75m, 相应流量17000m3/s。自1950年有实测资料以来, 韩江最大流量出现在1960年, 潮安站流量13300m3/s,洪峰水位16.88m;最高水位出现在1964年,潮安站水位16.95m,相应流量12800m3/s;最小流量出现在1963年,潮安站流量33m3/s,相应水位 7.95m;最低水位出现在1997年,潮安站水位7.28m,相应流量131m3/s;且最低水位仍有下降趋势。老市区中部韩江干流上,有墩大梁粗的湘子桥(古石桥)形成卡口,对洪水产生较大阻水落差,根据西岸历次洪痕分析,最大落差达 0.9m,致洪水水面线在这里发生突变。&#

39、160;   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城乡基建大量开采河砂,致韩江下游河床逐年下切,潮安站相同流量的相应水位逐年下降,低水位影响较大,下降达1.3m。下游的东、西溪,其水位和分流量也随河床的演变而变化,按潮安站多年平均水位 9. 71m衡量,过去两溪分流量较为接近,至1997年西溪流量占潮安站流量的 78;而1998年则占84.5。    饶平县黄冈河为独流入海,其流域总集水面积1318km2。区内雨量充沛,洪水特点是峰高量大,鸿霞水文站和汤溪水文站都是黄冈河干流控制站,位于下游的鸿霞站距河口14km,控制集水面积1265km2,

40、占流域总集水面积 96;位于中游的汤溪站,控制集水面积667km2,占流域总集水面积50.6。鸿霞站水位观测资料仅有11年(19551965年),成果未具代表性,11年资料系列中出现最高洪水位11.45m,发生在1960年6月10日,相应洪峰流量1720m3/s。汤溪站则有38年水位资料,根据汤溪站对历史洪水查测,发生在1914年的历史洪水,归槽水位25.84m,推算流量2400m3/s, 1864年的历史洪水, 归槽水位 27.07m,推算流量3280m3/s。自1959年汤溪水库建成后,对黄冈河洪水进行调蓄削峰,大大减轻黄冈河中下游防洪压力。自1960年有实测资料以来,汤溪站最大流量和最高

41、水位出现在1970年,流量937m3/s,洪峰水位 22.78m;最小流量和最低水位出现在1977年,流量为0,水位17.83m。     五、潮汐     本地区属不规则半日潮,即在一个太阳日内(约24小时50分),先后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相邻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的潮位不等,涨落潮时也不等。在一个月内,每日潮位基本随地球同月球所处相对位置变动而变,在正常情况下,阴历每月朔望后的初三、十八为涨落最大的大潮期,俗称“初三流,十八水”。初九、二十三为涨落最小的小潮期,一年之中各月份的高低潮位也有差别,最高潮位一般出现

42、在9、10、11月(阴历八、九、十月),最低潮位在6、7月。建国后,韩江、黄冈河先后在近河口处筑起了防咸蓄淡的挡潮大闸,潮汐影响仅及闸下而止。但在洪水期开闸行涝时,潮州内洋出口炮台闸、潮澄闸、举丁闸,饶平三百门等闸的下游水位也常受涨潮顶托,据查测1969年发生的“7.28”强台风,最高潮水位比每年平均高潮水位高出1.79米。     六、气温     本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洋性东南季风影响甚为剧烈,日照长,温度高,湿度大,夏季长而冬季短,气温随着海拔高度和地形地貌的不同而异,大致是自南向北随海拔升高而递减。根

43、据全市个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21.6,日最高、最低气温均出现在潮安县,最高气温39.6(1962年8月2日),最低气温0.5(1967年1月17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84,全市无雪少霜,多年平均日照2073.3小时。     七、蒸发量     根据潮安水文站和潮州市气象站19501997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蒸发量1232mm,最大年蒸发量1526mm(1963年),最小年蒸发量851mm(1951年),干旱指数(多年水面蒸发能力与多年平均降水量之比)为 0.76。可代表潮安县和湘桥区。 

44、   根据汤溪水文站19651997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蒸发量1116mm,最大年蒸发量1594mm(1967年),最小年水面蒸发量852mm(1997年),干旱指数 0.62。可代表饶平县。全市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69mm,干旱指数 0.68。     八、台风     本市濒临南海,海岸线长 136km,受海洋性东南季风影响甚为剧烈,是热带气旋经常影响和登陆的地区,据气象台记录,自1959年至1997年,影响潮州市的热带气旋有97个,平均每年2.2次,最多年份达6次(1961年)。

45、    台风主要集中在每年7月9月,破坏性强,最大风速达 55m/s,强风卷起巨浪和引起暴潮,对人民生命财产以及沿海堤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并造成严重损失。根据饶平三百门潮位站记录:1986年7月10日受6号太平洋台风影响,饶平沿海暴潮水位达4.29m(韩基),给饶平县带来严重灾害。同时,台风带来暴雨,造成丘陵山区山洪暴发,平原地区积水成灾,但同时亦增加了水库蓄水量,解除干旱,有利于工农业生产。     九、水质     据环境监测部门统计,我市工业污水年排放量15145万T,

46、生活污水 11246万T,受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污染,我市部分河流水质已日益变差,特别是枫江支流三利溪、韩江分流北溪以及一些引水渠道,水质已降至、类标准。二大主要河流韩江和黄冈河,由于地理特点和保护得力,1997年水质标准仍保持地面水类。近年来,黄岗河水质不稳定,丰枯水期水质变化较大,枯水期水质降至类,已影响了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要,因此必须密切注意水质动向,继续加大保护力度。     十、地下水     我市属山丘、平原混合地区,地处东南沿海差异性明显的断块活动区,断裂构造活动强烈而频繁,自然地质构造条件,为区内地下

47、水的运动、富集提供了充裕的储水空间。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山丘区裂隙水和平原区孔隙水,种类有普通地下水、地热水和矿泉水。    根据我市的地下水规划,全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7.91亿m3,平原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31亿m3,目前年开采量为4718万m3,利用率较低。    地下热水资源:潮州市沙溪镇桑埔山东山湖蕴藏着丰富的地热矿泉。据探查,东山湖热矿泉出水量为 0.034m3/s,热泉含氟、二氧化碳、氮及氡等稀有元素,属7.5碱性水。有群众引热水养鳗鱼及疗养之用。     十

48、一、水力资源     我市水力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中部,主要分布在潮安县凤凰溪、文祠水、西山溪、峙溪、大松水,饶平县九村溪、食饭溪、东山溪、浮滨溪、樟溪、联饶溪及湘桥区桂坑水等。据调查,全市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28.03万kw(潮安16.00万kw、饶平11.07万kw、湘桥区0.96万kw),可开发的水力资源19.08万kw(潮安8.66万kw、饶平6.00万kw、湘桥区0.42万kw、市直4.00万kw)占理论蕴藏量 69。全市已开发的水力资源 9.62万kw(潮安5.76万kw、湘桥0.25万kw、饶平 3.61万kw),设计年发电量 324

49、73万kw·h(潮安 21709万 kw·h、湘桥7.85万kw·h、饶平9979万kw·h)。     十二、水资源特点     我市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30.7亿m3,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30亿m3,地下水资源7.91亿m3,另有过境水 249.5亿m3。 水资源完全由降雨补给,受自然和社会环境直接影响,特点如下:    (一)时空分布不均时间分布,我市年内降雨、河川径流分配不均匀,全年降雨大都集中在月,多年平均49月降雨量占多年平

50、均降雨量的80,容易造成洪涝灾,10月只占20,又容易造成干旱;年际间水量变化也大,丰水年和枯水年的水资源量相差 2.5倍。地区分布,我市东南部沿海、平原降雨较小,向西北部丘陵,山地逐步递增,径流深的变化范围在7201220mm之间。    (二)河流水污染日趋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农业、生活的废污水量日益增加,水质污染日趋严重,部分河流已丧失饮用功能,饮用水源日渐缺乏,水质性缺水已成新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三)过境客水大全市过境客水达249.5亿m3,是本地水30.0亿m3的8.3倍,大量的过境客水

51、为我市带来灌溉、供水、航运及水环境稀释之利,从而缓和了水的供需矛盾。     第四节 地质土壤植被特征     一、地质     我市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出露地层主要有上三叠统小坪组(T3x),下侏罗统金鸡组(J1j),上侏罗统高基坪组(J3gj)和燕山期侵入岩(y),以及第四系松散堆积层()。T3x岩性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区层,主要分布于潮安县古巷、饶平县的联饶、浮滨、樟溪一带;J1j岩性为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主要分布于潮安县的古巷、登塘、田东、铁

52、埔和饶平的樟溪、浮滨、汤溪一带;J3gj为酸性火山岩夹砂页岩,包括流纹斑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炭质页岩等,主要分布于湘桥区东部、潮安县的赤凤、凤凰、岗山、草岚武和饶平的高堂、樟溪、浮滨、三饶、新丰、上饶、坪溪一带;y为燕山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主要岩性有中粗粒斑岩花岗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主要分布于湘桥的意溪,潮安的登塘、桑埔山、归湖、文祠、赤凤、凤凰、大山、官塘和饶平的北部、东部地区;按成因类型划分有河流相冲积、冲洪积、残坡积和海陆交互相沉积等,主要分布于潮汕平原,饶平沿海平原及各河流支流的两岸谷地。我市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新华夏第二复式隆起带的南侧,新华夏构造及北西向构造广泛发

53、育,构成“多字型”控制全区。新华夏构造带主要由海丰断裂、潮安普宁断裂,钱东兵营断裂北东段三条压扭性断裂组成,在三叠系,侏罗系砂岩及火山岩表现为片理化硅化,在花岗岩地区表现为糜棱岩化。北西向断裂主要由几条次一级断裂,如韩江断裂、澄海古巷断裂等组成,以张性、张扭性为主,常见切割北东向构造。    本区也是地震活动较频繁地区,且存在北西向一组断裂带,建国前潮安曾发生66.75级地震;1600年和1921年饶平也曾发生6.257级地震。    根据1991年颁布的中国地震区划图,我市南部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北部地区为度。

54、大断裂及其派生断裂的某些交汇部位,或两大断裂交汇处常常是震中所在。     二、土壤和植被     土壤: 土壤由于受地形、气候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土壤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多为各种母质风化形成的赤红壤,土层深厚,多在几米以上,质地多属壤土。北部600700m以上的山地则多为黄壤,其表土呈灰黑或灰褐色,心土呈黄色。山地黄壤和赤红壤之间,还有部分属红壤,成带状分布、表土呈灰色或灰棕色,心土为桔红色、土层厚薄不一,一般在一米以上。河流沿岸为冲刷物形成的潮砂泥土。沿海为滨海沉积物而成的砂土和盐渍土,因水旱交替耕作而发育

55、成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我市土壤地域性组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山地丘陵区:以潮安北部、饶平中北部地区为代表,海拔500m以上有丘陵红壤和山地黄壤,500m以下为赤红壤,其间还有山坡黄泥田、红泥土、谷地的水稻土、峡谷的冷底田、铁锈田等,形成山地丘陵区的地域性土壤组合类型。该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    (二)河流和宽谷冲积平原区:主要分布于各河流支流谷地,以黄冈河上游的上饶上善新丰三饶谷地,中游的浮山、浮滨谷地,韩江北溪支流的河内水谷地和田东河谷地为代表,主要土壤类型包括:宽谷冲洪积砂泥田,河流冲

56、积砂泥田、泥田、粘土田和城郊、平原区的菜园土、基水地,是耕作水平和土壤经济肥力较高的土壤类型。    (三)三角洲滨海平原区:以韩江三角洲平原和黄冈河下游三角洲平原为代表,主要土壤类型组合为三角洲沉积的泥肉田、油泥田、油格田,泥骨田,滨海沉积的咸田、咸酸田以及滨海砂质田等。该区土壤的自然肥力较高,是主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四)海岛区:包括海山岛、西澳岛、沉沙岛等,土壤有滨海沙土、沼泽土等土壤组合。植被:我市植物资源丰富,植被多以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为主,也有大量的热带常绿林木、林种,树种多样。经

57、过十多年的封山育林,目前全市林业用地已达1789.883km2, 其中有林地1676.389km2, 未成林地24.895km2,森林覆盖率为57.4,宜林山地绿化率为95.5。由于北部山区属花岗岩地带,表层易风化,又地处暴雨区,加上近年来人为开矿取石、取土、交通建设、开垦种植等原因,造成局部水土流失;据统计,目前全市水土流失总面积 217.187km2,因此必须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认真贯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集中治理、连续治理、综合治理、沟坡兼治、治坡为主”的治理方针,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办法,对面状流失区,以造林种果、封山育林为主;对沟状流失区可筑小谷坊或开水平

58、沟,堵住泥沙流失;对崩岗流失区,在其顶端可开挖小沟、崩口筑土谷坊或石谷坊,采取上拦下堵,甚至可以小流域为单位,进行流域系统整治。     第五节 社会经济特征     一、人口、耕地     潮州市辖潮安、饶平二县和湘桥、枫溪二区。共有51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及6个国营林(农)场,936个村委会。全市总面积3614km2 , 其中陆域3081km2,海域533km2。全市总人口236.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6.22 万人,占74.59,人口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767人。市

59、内总耕地62.37万亩, 其中水田47.62万亩,旱园14.7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8.55万亩。 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0.35亩(见表 1-5-1)     二、工农业生产     据统计,199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51. 5 亿元(当年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445元。    工业方面,1997年全市总产值263.7亿元(当年价),形成食品、陶瓷、服装刺绣、电子四大支柱产业,这四大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63。矿产有锡、银、锌、钨、铁、磷、高岭土、花岗岩等,矿业大部为小企业

60、。    农业生产通过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实施“农业稳市”战略,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抓好土地资源管理,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三高”农业,市内已建成茶叶、水果、蔬菜、水产等万亩以上“三高”农业示范基地11个,建立一批集科研、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企业,形成一批“名、优、稀、特”农业名牌产品,农业商品率达80。潮州市已实现“吨粮市”,潮安县实现“吨谷县”。     三、水、陆交通     广梅汕铁路全线开通后,与毗邻汕头、揭阳、梅州市往来十分方便。公路四通八达,国道324线、省

61、道汕凤线、池樟线、潮汕线贯穿全境, 沟通周边城市,实现镇镇通公路,有97的农村管理区通公路。全部公路通车里程达1789km,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57.6km,1997年货物周转量13.5亿t·km。(见表1-5-2)     韩江是梅县、潮州、汕头重要的水上运输和闽、粤、赣三省木材流放的重要通道,机动船可通航450km。 位于饶平柘林湾的潮州海港经国务院批准成为独立开放一类口岸,目前潮州港有 13座可泊码头,1997年港口货物吞吐量 53万T。    四、自然灾害   &#

62、160;(一)旱灾 建国前,旱灾频繁且多发生在春夏之间,在历代发生的较大旱情中,常同时引发鼠疫,饥荒,潮安、饶平饥民采山蕨、竹实充饥。据潮州市水利志载:民国32年(1943年),去冬以来,天久不雨,至3月20日开始下点雨,4月有亢旱,逃荒、饿死不计其数。建国后,每次发生旱患,农业生产虽受到一定影响,但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兴建了大量引蓄灌溉工程,及时采取防旱抗旱措施,使旱情得到控制,灾害减轻。较为严重的旱灾有3次,1955年春旱,持续150天,仅降雨141.1 mm,韩江水位8.27m,流量42.9m3/s,封堵韩江7处,沿江两岸涵闸多处不能进水,潮安县受旱面积15.57万亩,成灾3.1万亩。19

63、63年春旱,5月26日韩江水位7.96米,流量33m3/s,西山溪、凤凰溪、峙溪、六亩溪、秋溪支流基本断流,潮安县229宗山塘水库全部干涸,属60多年来罕见的大旱。1977年春旱,1976年10月至1977年5月7个多月共降雨156.1毫米,韩江5月10日水位 8.38米,流量62.5m3/s,韩江封堵3处(东溪、安揭、东凤),潮安县289宗山塘水库全部干涸,山坑基本断流,抗旱人数日最高16.72万人,受旱面积29.48万亩。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由于韩江采砂过度,造成河床急剧下降,1997年韩江最低水位7.28m(3月18日,相应流量131m3/s),1998年韩江最低水位 7.22m(

64、12月27日,相应流量194m3/s),1999年韩江最低水位6.7m(3月13日,相应流量102m3/s),创韩江水位最低记录,以上年份最低水位比1955年、1963年、1977年特旱年最低水位下降1.5m1.8m, 并呈逐年下降趋势, 枯水期韩江两岸八大引韩大部分时间不能自流进水,通过建设应急提水站后旱情方得到缓解,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韩江两岸数十万亩农田灌溉及人畜饮水问题。    (二)洪涝灾     据潮州府志记载,从道光元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129年中, 洪涝灾害38次,多集中在夏秋二季。1911年7月10日,韩江暴涨,11日, 据洪水位推算洪峰流量达17000m3/s,是迄今最大韩江洪峰。东厢堤围溃决,泛滥三县,洪水所到之处,庐舍没顶。洪涝除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