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题理论价傎和实践价值的论证_第1页
对课题理论价傎和实践价值的论证_第2页
对课题理论价傎和实践价值的论证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课题理论价傎和实践价值的 论证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当前教育部拟订的中小学德育大纲、爱 国主义纲要实施细则和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 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中明确指出:“寓德育于各 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 责。”,“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等 等具体要求。充分体现出德育工作是关系到我国 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后继有人的重要的工作,也充 分体现出各学科教师思想观念的变化对中学生 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思想观 念、世界观、人生观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然而,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 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

2、日常的教育教 学中,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 效、最经常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 也是由学校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学校的大量时间 是多科课堂教学,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 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它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 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任课 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 学的全过程中,取得教学和教育的德育效果。同 时新的课程标准 也对中学各学科都制定了 德育目标,要求每位教育者的每一节课都要对学 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但目前的学科教学中尚不能很好地挖掘和 利用这些德育因素,以致被白白地浪费掉,错过 了进行德育的大好时机;其次,各科教学虽具有 德

3、育功效,但都是各行其事,相互间没有协调配 合,没有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的德育工作格局;再次,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以 智育代替德育, 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时刻存在。 最后,教育教学中仍多数存在着:过分注重知识 的倾向,只注重成绩的提高,教学手段和方式还 是过多注重学生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 的倾向,把学科德育离弃于课堂教学之外,极不 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因此,针对以上这些弊 端,我们觉得本课题的提出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课题的研究可以充实了德育体系理论, 充实了素质教育理论,对全面素质教育起导向, 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在研究中培 养锻炼教师队伍,形成 以德治校”、

4、以德育人" 的良好氛围。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养成 良好德育教育习惯, 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 更有 效地进行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实现人生的理 想。( 3 )我校得到了区教委、区进校教科研室的大 力支持, 学校提供经费保证, 目前已做好前期准 备,本课题现已积累大量的参考文献与资料。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4本课题的研究目标1、循序渐进,形成学科德育渗透序列。语文、数学、英语、思 想品德、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 德育序列。2、理论研究。寻找德育与育人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探究其 重要性、必然性和可行性。3、切实研究各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方

5、法与途径,真正 把德育落到实处。4、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培育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1、要根据初中生的身 心发展特征,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 尝试提 出初中历史等各学科课堂开展德育教育的新模 式 创建情境式的 “德育环境 ”,全面渗透 “德 育内容 ”,注意挖掘教材的德育要素,科学地、 生动地通过学科教学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 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博爱宽容的完善人格, 唯物 主义的世界观,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 素质人才。 2、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寻找德育与 育人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 探究其重

6、要性、 必 然性和可行性。 3、切实研究各学科教学中德育 渗透的内容、方法与途径,真正把德育落到实处。 4、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培育德 才兼备的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5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一)所有任课教师要树立全员德育全程育人的思想。德育工作并不仅 仅是校领导、班主任或思品教师 的事,只要是教师都应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都应做到的, 坚持从小事做起,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二)各科教师加强理论学习,知晓科学的德育理念和现代教育理论,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三)各科教师通过学习和研究,能熟知学科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找准各学科实施德育的着力点,并

7、能创 造性地加以联系,力争形成体系。(四)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要公正、合理,允许多种评价方式的存在,注重德育实效。 利用问卷调查法, 调查了解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 道德现状, 在此基础上利用文献资料研究法, 进 一步了解目前有关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的 相关成果和经验, 来分析影响高中学生思想道德 教育的因素,为历史学科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提供 方法上和途径上的指导。然后利用行动研究法, 研究在高中历史基础型课程、历史拓展型课程、 历史研究型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渗透青少年思想 道德教育的具体的操作方法, 在此基础上积累资 料,然后从课堂教学的实践和积累的资料中总结 经验、进行教学效果的分析。研究过程

8、:三、利用历史活动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通过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一、通过历史人物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注重对学生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1)从生物体的统一性和物质性渗透;(2)从运动、发展、变化观点进行渗透;3)加强辩证统一观点的教育 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从生物科学的飞速发展事例渗透创新思想教育。 从动植物的生存发展关系,渗透“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教育。 利用动、植物的风格,渗透人格教育。 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相处。、 科学精神、方法和态度的教育。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健康生活态度的形成教育。 法律法规教育。6本

9、课题的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从初中生物课程内容、学生理论和操作能力以及社会提供的活动资源等情 况出发,探寻有效开展德育渗透的切入点和可操作性的活动方案。本课题拟创 新点是通过研究使初中生物德育渗透活动能够有效、可操作的开展。7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搜集现有的德育渗透活动案例,分析这些活动开展能顺利进行或不能顺利 进行的原因,以此为基础设计出切实有效的初中生物德育渗透活动的内容与方 案,为全面有效开展初中生物德育渗透活动提供指导与帮助。8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 (2) 调查研究法; (3) 行动研究法; (4) 经验总结法。9本课题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 (2010.4-2

10、010.9) :认真学习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理论和 课程标准等文,着手对适合初中生物学科开展德育渗透活动的课程资源进 行调查、搜集和筛选,完成课题调查论证报告和课题立项及开题报告。(2) 实施阶段 (2010.9-2011.9) :对生物学科开展德育渗透活动的设计进行 小结、反思,形成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编制初中生物学科开展德育渗透活动设 计方案;收集学生活动资料;指导学生完成生物学科德育渗透活动报告及小论 文。继续开展各类活动,积累实践经验,形成理性认识,并在教育实践中进一 步加以验证。(3) 结题阶段 (2011.10-2011.12) :全面总结课题进行中的得失,补充完善 实践活动设计方

11、案,在此基础上进行课题结题总结,撰写专著,一定范围内推 广实施研究成果。四、课题研究的内容本课题的研究范围涵盖学校德育的方方面面,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 德育,力求从整体上推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 针对性和实效 性,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2、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3、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4、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5、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6、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7、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8、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初中部分:1、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2、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3、初中英

12、语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4、初中音乐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5、初中美术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6、初中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7、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8、初中化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9、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10 、初中思品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11 、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12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高中部分:1、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2、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3、高中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4、高中音乐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5、高中美术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6、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7、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8、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9、高中生物

13、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10 、高中思品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11 、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12 、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五、课题研究的原则要优化学科渗透德育的过程, 提高学科渗透德育的质量, 就必须 坚持以下五个原则:即有意性、有机性、有序性、有度性、有效性。1 、有意性原则,即有自觉的德育渗透意识有意,是“认识”,是德育渗透的关键环节。在学校工作中形成 全员育人、 全过程育人的理念。 如果认识不到位, 渗透德育就不可能 做到自觉主动, 一旦有了自觉的德育意识, 教师就能积极主动地在学 科教学过程中努力渗透德育。2、有机性原则,即渗透德育的过程要做到有机结合有机,是“方法”,是优化德育

14、渗透过程的核心。有机,就是在 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及其要求,与德育的内容和要求自然地、 恰到好处地“结合”,而不是贴标签'、生搬硬套的“装饰”。唯 有这样,才能收到“点滴渗融,润物无声”的效果。3、有序性原则,即渗透的德育内容要有序有序,是“结构”,是提高德育渗透质量基本保证。有序,就是 要做到,渗透的德育内容,结构完整合理,系统性较强,能根据不同 年级、不同学科的特点, 充分发掘、利用教材的德育因素, 有计划地、 系统地安排渗透德育的内容。 而不是随意的、 盲目的、 无序的拼凑或 组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交叉、重复、零乱,从整体上把握学科渗 透德育的要求、体现学科渗透德育的价值,

15、保证德育渗透的系统性、 连续性和完整性。4、有度性原则,即渗透德育的要求要适度有度,是“要求”,是增强德育渗透实效的前提。有度,就是要 做到,目标明确,要求精当,循序渐进。而不是“无的放矢”、不顾 对象、失之偏颇,更不是“取代”,不能把“文化课”上成“德育课”。 只有这样, 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学科渗透德育的内涵, 体现德育渗透 的内在要求,从而保证德育渗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5、有效性原则,即渗透德育要注重实效有效,是“目的”,是德育渗透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有效,就 是要做到,遵循各学科自身的规律、 德育的规律和青少年的成长规律, 紧密联系学科实际、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和社会实际,务实求实。而 不

16、是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有效,既是德育渗透的出发点, 也是德育渗透的落脚点。以上五个原则是一个互相联系、 紧密相关、 不可分割的有机整 体,在些基础上, 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注重实践创新等原则, 只 有从整体上去把握,才能真正提高德育的渗透质量和水平。六、课题研究的方法一要紧扣教材。 从教材实际出发,寓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 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 切忌生拉硬扯, 穿靴戴帽。 认真挖掘教 材中的德育因素是做好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工作关键, 因为我们所说的 德育渗透不是外加的教育内容, 不是离开教材的单搞一套, 不是一种 说教,而是要根据教材所蕴含的内容,在教学中“以理育人、以事育 人

17、、以人育人、以美育人、以情育人。”二要结合学科特点。 把握本学科性质, 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 增 强德育的生动性。不能把学科渗透德育与政治课、班会课混为一谈。三要寻求最佳结合点。 不仅要与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结合, 而且 要选准德育要求与学生精神要求的最佳结合点, 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 想状况,善于体察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 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七、课题研究的途径一是课堂教学中渗透。 各科教学课前, 必须深入备课, 既要弄清 教材的知识内容, 又要对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深入体味。 教学时应力 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二是课堂训练, 作业和试题中渗透。 各科教师在编选作

18、业、 练习 和命题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三是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渗透。 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扩展 学生知识视野, 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 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四是在教学的日常性活动中渗透。 学科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 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 进行随机教育, 以自己的仪表态度、 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七、课题实施过程、阶段研究任务

19、本课题完成时间为 2010 年 7 月第一阶段,申请与准备阶段( 2008 年 4 月 2009 年 4 月)1、选题论证,申报立项。2、撰写课题开题报告。3、召开课题开题会。3、签订课题立项协议书。4、下发课题立项批复。第二阶段,启动与实施阶段( 2009 年 5 月 2009 年 6 月)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确定参加实验人员和分工。2、各实验校制定详细的课题实验方案(包括每学期具体实验内 容,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化方案)。3、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4、选定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学生现有道德水平写出调 查分析报告,建立课题实验档案 (按照时间顺序记录课题的整个大事 记)。5、课

20、题正式启动。第三阶段,实施与提高阶段( 2009 年 6 月 2009 年 12 月)1、各课题实验学校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组织课题组成员在课 题实践中,经常组织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提高课题运作的实效性。2、各县(市)区课题负责人,对本县(市)区课题运作情况定 期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3、研究过程遵循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的 原则。4、各实验校进行阶段性总结,写出阶段总结报告。5、召开课题中期研讨会,交流各校课题实施的先进经验6、进行阶段性成果(优秀论文、案例展示、优秀课、校本教材 等)鉴定与交流、评选与表彰。第四阶段,总结与验收阶段(2010年1月一2010年7月)1、对调查

21、研究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估、对 研究过程效果进行总结。2、整理研究资料,汇编成册(包括课题大事记,校本教材等全 部课题、全部档案)。3、撰写结题报告,准备结题。4、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或材料验收。5、召开结题报告会及课题成果表彰大会。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1、探索出符合教育规律和本校实际的学科渗透德育的内容、方 法和途径。2、通过对比,学生德育工作效果显著。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全面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水平。4、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性、地方性德育特色。5、开发出学科渗透德育的校本课程。九、课题研究的保障1、健全组织,明确责任。 各课题学校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 各分管领导和相关负责人组

22、成的课题研究组织机构,以加强对课题研 究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 实。2、整合资源,实现共享。优化整合各学科整体资源,促进各学 科德育渗透的有机融合。3、加强宣传,促进交流。课题组设专人负责日常工作的管理、 资料整理、信息沟通与交流;在学校开辟专栏,研讨交流课题实验的 进展、成果和经验,发布课题重要信息等。4、 建立评价、督查制度,创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课题组领 导要定期检查课题实施运作情况,及时进行课题汇总。5、要筹措并保障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必要经费,专项用于课题实 验与研究工作。为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给予人 力、物力的支持。十、总课题组人

23、员分工总课题指导人员:李彦春、肖辉嵩、任连学、孟祥文、孙谨芳总课题主要负责人员:闫景秋、丛乃贤、杨超、刘成志刘淑红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凌源市:段喜强喀左县:靳宝廷双塔区:郝风芹北票市:韩庆霞建平县:范庆良朝阳县:高思远局直学校课题负责人:三高中:陈彦杰五中:刘永骞 六中:张景卓向阳学校:贺庆伟七中:董冬八中:冯国民问题的提出: 2、 课题研 究 的现状评述: 目前 部分学 校如四 川省安岳中学等,已经制 定了各学科 德 育渗透的要求 ;武汉某小 学正在 研究 小学 学科 德育渗透 研究。但 尚未发现 中学有关德 育渗透 方面的课题研究。3、 课 题的 创新 点与 特点 :可 以加 强时 代

24、教育在新课 程各 学科 中的 渗透,有 利 于“ 整体育人”,全 面提高学 生综合 素质。在 教学中 进行德 育渗透 是在语言机能、语 言知识 、情 感态 度、学 习策略和 文化意 识 中培 养的潜 移默化、点 滴浸 润实 现的。是教师有 意识的加 强对教学过 程 的优 化 ,使 知 识 、技 能 、思 想 教 育 三 者 有 机 的容 为 一 体 ,从 而 提 高课 堂 教 学 德育的实效性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 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巨大成果, 然而在改革的艰难历程中, 问题和矛盾常常不期 而至。马加爵等一批青少年的犯罪事件引发了人 们对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关注

25、和思考。 固 然,目前青少年的积极思想道德状况占据主流, 然而其中的消极思想道德状况也有不少, 集中体 现在:职业理想脱离社会实际、 崇尚个人利益至 上、自我意识膨胀、 法制观念淡薄等等。 鉴于此, 研究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 教育已成为国人及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课题。学校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 而学 科教育则是其突破口。在基础教育阶段历史学科 着眼于学生爱国情操的培养、着眼于学生民族自 豪感的教育、着眼于学生集体主义的渗透、着眼 于学生道德情操和历史使命感的培养。由于历史 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在渗透青少年思 想道德教育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越 条件。

26、那么如何发挥这一优势、如何在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中渗透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呢?基于 此背景,我提出了本课题。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 究,在实践层面上探索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 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希望能有所突破, 为学校德育和其他学科提供可借鉴之经验,也为 相关研究者提供某些实践经验。一、课题名称: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二、问题提出的背景: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 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 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 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在学校中,通过各科课堂教 学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经常的形式,这是 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也是由学校工作的特

27、点 决定的。学校的大量时间是多科课堂教学,任何 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 它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 的和隐性的,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 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取得 教学和教育的效果。在我们目前的学科教学中尚不能很好地挖掘和 利用这些德育因素,以致被白白地浪费掉,错过 了进行德育的大好时机;其次,各科教学虽具有 德育功效,但都是各行其事,相互间没有协调配 合,没有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的德育工作格局;再次,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以 智育代替德育,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时刻存在。 因此,针对以上这些弊端,我们觉得本课题的提 出显得尤

28、为重要。三、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所有任课教师要树立全员德育全程育人的思 想。德育工作并不仅 仅是校领导、班主任或思 品教师的事,只要是教师都应有责任、有义务对 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教书育人是每个教 师都应做到的, 坚持从小事做起, 用发展的眼光 去看待每一位学生。2 、各科教师加强理论学习,知晓科学的德育理 念和现代教育理论,并能理论联系实际。3 、各科教师通过学习和研究,能熟知学科德育 的途径和方法,找准各学科实施德育的着力点, 并能创造性地加以联系,力争形成体系。4 、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要公正、合理, 允许多种评价方式的存在,注重德育实效。四、课题研究的意义1 、理论价值:

29、充实了德育体系理论, 充实了素质教育理论, 对 全面素质教育起导向, 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我校 课题组成员是一批素质精良的中、 青年教师, 具 有扎实的教育基础,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此外还有许多本地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本课题的 顾问,能随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2 、实践价值:(1 )培养锻炼教师队伍, 形成“以德治校 ”、“以 德育人 ”的良好氛围。( 2 )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自身的素 质能力, 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 实 现人生的理想。( 3 )我校得到了区教委、区进校教科研室的大 力支持, 学校提供经费保证, 目前已做好前期准 备,本课题现已积累大量的参考文献与资料。(

30、4 )本课题组已发表相关课 1、学科教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认为: 学科教学就是改变过去 过于偏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这 一目标, 强调了学科教学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 提高学科能力, 更 主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人生价值观。 从重知识结论到重 过程体验, 从重智力到重情感的转变。 由此,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可以 说: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做人。2、学科渗透德育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将德育寓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的各个环节之中, 把加强德育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 也就是说:

31、 学 科渗透德育是教学生怎样做人。二、 课题的提出1、理论依据第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 全新的理念,不仅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 还强 调说:“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 教育是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 , 动员社 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 良好社会环境。 ”这些提法让德育工作者感到欣慰, 同时也倍感责任 重大。科学发展观提出: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正 确处理以教学为中心和以德育为核心的工作关系,体现在各门课程 中,就是将德育与知识的传授有机融为一体, 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平 衡协调发展。第二,中小学德

32、育大纲指出: “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 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在学校中,通过各科课堂教学 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 最经常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 也是由学校工作的特点决定的。 学校的大量时间是多科课堂教学, 任 何学科的内容, 无论是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还是其它诸学科教材中都 蕴含着德育因素, 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 这要靠学科教师的挖掘和 融会贯通, 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才能取得教育教学 的最佳效果。第三,课堂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 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 学科渗透德育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德育的水平。 尤其是基础 教育新课程方案的颁布实施,

33、“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为了中华民 族的复兴”的课程改革的根本宗旨 , “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 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 寓德育于各门课程之中, 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努力造就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 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 为加大学科渗透德育 的力度提供了保障, 为提高德育渗透质量指明了方向。 因此,优化学 科渗透德育的过程,提高学科渗透德育的质量,是实施新课程方案、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本课题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的理论,是针对我 市实际情况

34、进行的实验研究, 在理论上吸取国内外的德育渗透研究理 论精华,并从实验中总结出适应我市地方特色的研究理论, 从而为丰 富、深化和完善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渗透德育提供理论依据。2、实践价值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有些学校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比 如:第一,目前的学科教学中尚不能很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有利的德 育因素,以致被白白地浪费掉,错过了进行德育的大好时机;第二, 各科教学虽具有德育功效,但都是各行其事,相互间没有协调配合, 没有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第三, 有些学校教师水平良莠不齐, 以智育代替德育, 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 识的掌握,只注重中、高考的要求,只注重成

35、绩的提高,把学科德育 离弃于课堂教学之外,极不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德育渗透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 不是几个学期就能解决的, 它需 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研究、 总结,更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素 养,只要每个教师都能重视和自觉去做,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目标和 任务就会得到落实,一代品行文明,品性健康,品德高雅,品质高尚 的学生会在我们的努力下健康成长。 因此,我们本课题的提出显得尤 为重要。题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 础。2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五、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设计1、研究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学生道德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及 道德现状,我们确定了道德课堂课题 的价值目

36、标:(1)追求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在课程 的目标定位上, 过去一直存在着社会本位和个体 本位之争。社会本位论看到了社会发展对人的道 德水平的要求,注重了德育实现个体道德社会化 的外在价值;个体本位论则高度赞扬了人的地位 和价值,注意了德育发展人、 提升人的内在价值。 两者各有侧重点, 各有价值。 两者都为课程的目 标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 使我们形成了道德课堂 课程价值观,即道德课堂既要考虑社会价值又要 关注个体价值; 既要实现个体道德的社会化, 培 养符合社会要求合格公民, 又要实现社会道德的 个体化,培养有个体的主体性道德人格。(2)传承基本道德规范与培养道德主体性的统 一。 现代德育

37、课程理论认为,世上没有什么固 定的永恒的道德准则, 道德教育没有恒定的道德 内容,更没有必要让所有学生接受绝对的律令。 所以,道德课堂把视野扩展到学习者的生活、 经 验和活动,把学校和家庭、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三位一体形成公民文化建设网络。 家庭把社会价 值观念潜移默化, 而不是以正式讲授的方式传给 下一代;学校通过正面教育向学生宣传社会主流 价值观,社会则通过各种方式对城市公民文化形 成全方位渗透。 通过“引导辨析选择践行 升华” 等环节帮助学习者不断改造经验、 获得 经验性的道德体验, 而且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分 析、选择、判断的能力,即从学生真实的道德成 长过程中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道德规范

38、。( 3)培养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统一。 现 代课程关注学生个体完整性的发展, 不仅要提高 学生的道德认知, 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道德意 向、情感体验, 形成稳定的情感和正确的情感定 向。现代课程强调,通过认知、体验把德育内容 带入人的生活情境, 与个体的生活经验及其感受 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理解价值,体验价值,力 行价值,实行道德行为。道德课堂课程观认为, 教育的真谛就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 使文明积 淀成人格。道德课堂的任务不在于把知识灌输到 灵魂,而在于使灵魂转向。2、研究内容设计(1)子课题一:什么是“道德课堂”?主要内 容有: 通过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及其教学实验研究, 探寻 新课程

39、理念对课堂生活中教师观、 学生观、 教学 观、课堂组织管理和环境的道德需求; 通过现行 学校课堂生活中的道德性问题、 教师与学生对课 堂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推理出师生 对理想的课堂的期盼 , 即在道德课堂中发挥作用 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通过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 验总结和课堂教学典型的分析, 提炼出道德课堂 的核心理念、 范畴与重要命题; 道德课堂的价值 追求;通过国外课堂生活的最新研究成果检验和 评述,寻找道德课堂的道德观的借鉴。( 2)子课题二:怎样构建“道德课堂” ?主要内 容有: 通过新教材的教学实验研究, 研究新教材唤醒师 生生活活力的原因(教材研究);通过优秀教师 的教学

40、经验总结和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 梳理出 “道德课堂”对教师应具备的理念、学识、情怀 和能力等素养要求(教师研究师道);通过 对学生学习心理及其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的研 究,探索课堂交往中学生生命活力得以激发的机 理(学生研究生道);通过各学科教学方法 的经验与行动研究, 探索有道德的教与学的方式 (教学法研究学道) ;通过课堂管理与学生 品德发展相关性的研究, 探索道德课堂对班级文 化的要求(班级管理的研究);通过道德领导的 研究,探索唤起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和幸福感的途 径和方式(教师培养研究);学校、家庭、社区 之美与课堂之德。(3)子课题三:“道德课堂”的评价体系及其 实施。主要内容有: “道

41、德课堂”标准的研究; “道德教师”教学评 价标准研究;“道德学生”课堂学习规范的研究; “道德课堂” 评价策略的研究; 有效的道德课堂 的原则;如何运用有效的道德课堂的原则来评价 道德课堂的级别; “道德课堂”评价体系和理论 基础研究(理论阐释)。六、研究过程、方法设计、保证措施及预期成果 1、过程设计(1)设计申报 时间划分: 2006 年 5 月至 2006 年 6 月 30 日 达成目标:成立总课题组,拟定课题研究方案。 填写“十一五”规划课题申报表。搜集有关 文献资料,对“道德课堂”的内涵和目标进行初 步研究。阶段成果: 完成申报评审书的填写。 完成此课题 的内涵与目标研究, 设计相关

42、调查问卷, 通过访 谈、观察等方法调查现行德育行动存在的问题, 并撰写相关论文。(2)实施研究 时间划分: 2007 年 1 月至 2008 年 12 月 达成目标: 成立各子课题组, 制定各自的研究计 划,具体实施各子课题的研究,发表研究论文、 撰写研究报告。 总课题组收集研究资料, 综合研 究成果。阶段成果:撰写与上述研究相关的论文和实验报 告。(3)中期论证 时间划分: 2009 年 1 月至 2009 年 6 月 达成目标:根据对德育的新认识进行教育尝试改 革。进行阶段调查与总结, 调整与改进下阶段的 研究工作, 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接受全国省市专 家的中期评估验收。阶段成果:中期研究报告。各子课题研究论文。(4)结题鉴定时间划分: 2009 年 9 月至 2010 年 12 月 30 日 达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