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_第1页
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_第2页
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_第3页
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_第4页
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团体辅导心花怒放*出品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每一个个体都富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个性,这个个性的形成,与家庭里父母的影响密不可分,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和教育是全方位的,几乎也是终生不可磨灭的。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1、对社会角色的认同 社会是一个要求对男女性别角色互相配合、认同的社会。在不同的社会里,对于男性和女性的角色要求不完全相同,但是在男女社会角色的分工和要求上大体差别不大。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1、对社会角色的认同 在社会生活中,大到职业分工、家庭责任、道德行为指标,小到服饰、休闲活动,甚至一切语言行动,社会角色要求都是男女有别。因此,恰当的性别角色的养成,是个体社

2、会化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1、对社会角色的认同 在婴儿出生之初,他是没有性别角色意识的。大约从3岁起,慢慢有了性别意识,到了成人阶段,个体更是要明确意识到自己的性别意识,才可以很顺利的融入到现实生活中,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1、对社会角色的认同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大约经历两个阶段1.1第一个阶段,是被动地接受父母的安排,比如男孩子夏天穿背心短裤,而女孩子就可以穿漂亮的花裙子,女孩子梳小辫带头花,而男孩子就只能理短发。父母不但给不同性别的孩子穿不同的衣服,玩不同的玩具,还要做不同的游戏、讲不同的故事,按照社会角色期待来培养不同性别的孩子。父母对个体社

3、会化的影响1、对社会角色的认同1.2第二个阶段,是儿童对性别楷模的主动模仿与认同。首先是对同性别的父亲或者母亲的行为的模仿和认同,然后扩大范围,楷模由父母变为教师、电视电影明星偶像、历史故事中的英雄。到这个时候,模仿的成份变少,更大程度上是认同。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因此,同性父母是儿童行为模仿和认同的对象。因此,父母对于儿童本身性别的扮演以及子女性别角色认同的形成非常重要。研究还发现,凡是经历幼年丧父(或者丧母、或者父母离婚等变故的)而失去少年时期性别认同对象的人,在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遭遇挫折。成人中性别角色适应有困难的人,往往与幼年性别角色行为发展的不良环境有关。父母对个体社

4、会化的影响2、自我概念的形成自我概念: 指个体对自我的评价和看法,也就是自我的价值观。具体地讲,就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或者性格所持有的直觉、态度和评价。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2、自我概念的形成 自我概念是个人内在信念的支配和统治力量,它把个体的智慧、能力、性格、爱好、愿望、信念和习惯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形成完整的个性,并且以此作为寻求与外界接触的接触点,进而与环境相互作用。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2、自我概念的形成 罗杰斯指出:“自我概念的形成比真实的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形成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他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因此,是否有一个积极、正确的自我概念,对于人

5、的行为和心理有决定性的影响。 临床心理学认为,心理疾病患者就是因为自我概念的不正确而产生了不正确的行为。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1.2自我概念的形成在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中,父母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作用在于:2.2.1儿童对自己的看法是父母如何看待自己的反应;2.2.2父母对儿童的的接受程度影响着儿童的自我概念的形成;2.2.3儿童对父母的认同程度影响自我概念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2.2.1儿童对自己的看法是父母如何看待自己的一种反应,个体将他人,尤其是父母等重要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接收过来,并且内化为自我认知,对于个体来说,父母是个体早期生活中重要的他人。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2.2.2 父母的接受程

6、度影响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研究表明,儿童的自尊与父母的接受程度有关。被父母接受,就会形成较高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属于高自尊的。而被父母冷落或者遗弃的儿童,是容易形成低自尊的。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2.2.3父母的认同程度影响儿童形成自我概念 研究表明,儿童对于同性父母认同程度的高度低和健康地认同,有助于儿童发展高自尊的倾向。 研究者设计了两份表格,关于儿童对于同性父母的认同程度的比对,发现失足少年与健康正常的少年相比,失足青少年对于同性父母、尤其是父亲的认同程度是比较低的。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皮格马利翁效应:妈妈的诅咒 指的是妈妈早期对孩子的评价或者期望,始终影响着孩子的一生的发展,孩子

7、的发展结果最终往往会应验母亲的预言。 这个并不神奇,这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现象,是孩子接受并且内化了母亲对自己的看法,形成自我概念。这个自我概念主宰了他的心理和行为,于是在不断地心理循环中,朝着母亲期望的方向发展,最终完成了自我实现的愿望。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皮格马利翁效应:妈妈的诅咒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完全按照妈妈的预言去实现自我,不同的孩子所受的影响不尽相同,甚至有的完全按照相反的方向去实现。但是,这确实可以给人以启示:父母们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应该是什么呢?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罗杰斯说:“积极的自我概念为我们正确地对待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有利条件,它是形成伟大人格力量的基础-,

8、有了积极的态度,就好比在银行里有了很多存款,他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无忧无虑的安全感。一个有足够积极自我概念的人体,能够经受住灾难的考验,他不会为出现各种不同新异的情况而担忧。”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3、道德观念的建立道德观念: 是指个人(或群体)所持有的一种行为标准,个体(或群体)以这个标准去衡量、判断他人或者自己行为 的对错、是非和善恶。 道德社会化是儿童社会化的一项重要内容,而道德适应是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内容。儿童发展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建立道德观念,培养道德行为。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3、道德观念的建立 儿童道德观念的发展,大致要经过3各阶段3.1学龄前阶段3.2小学阶段3.3中学阶段父母对

9、个体社会化的影响3、道德观念的建立3.1学龄前阶段 婴儿本身没有什么是非标准和对错的判断依据,2岁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父母开始对儿童实施各种训练,经常看到的情况是:在儿童做出具体行动的时候(比如把玩具放错了位置、抢了别的小朋友的玩具等等),家长会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同时对于表现出好的行为进行奖励或者鼓励表扬。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3、道德观念的建立3.1学龄前阶段 久而久之,在父母的表扬或者批评的态度下,儿童渐渐有了对与“对”与“错”的概念。但是限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儿童6岁以前,只能根据具体而特殊的行为来判断,要他们说出某一种行为是“好的”或者“不好的”,他们是不能判断的。父母对个

10、体社会化的影响3、道德观念的建立3.1学龄前阶段 6岁之前的阶段,可以称为是道德观念的预备期,他们在这个时期的道德观念完全是外控的、他律的。儿童在行为上表现出“好”与“不好”,完全是为了获得奖励或者逃避惩罚,或者顺从他人的要求,对于儿童本身而言,并没有自己的标准。有时候因为做错事情被父母惩罚,他们并没有因此感到自责、羞愧或者内疚。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3、道德观念的建立3.2小学阶段 儿童入学之后,学校会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儿童施以道德训练,而且学校的训练和教育基本上都是通过班级集体活动进行的。班级群体是有组织的、有准备的社会规范活动。在教室、操场,对老师、对同学,处处都有文明或者不文明的各种规

11、定、规则和要求。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3、道德观念的建立3.2小学阶段 儿童在班级群体甚或中获得合作、竞争、接受、排拒、成功、失败等重要经验,逐渐形成对自己行为的一种评价标准。到了小学高年级,道德观念表现出两个特征: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3、道德观念的建立3.2小学阶段 其一是父母的影响力减弱,同辈群体的行为标准产生了较大的约束力;父母认为是好的,他未必认同;而同辈们所认可的所接受的,他就会认为是好的。 这个时候,社会从众的行为倾向,常常使小学阶段末期和初中阶段的孩子,因为观念上的差异与父母发生冲突。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3、道德观念的建立3.2小学阶段 其二,到了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已经

12、能够由具体的特殊事例扩大并转换成观念性的原则。例如,对于公平、信用、诚实、合理等概念,已经有所了解,并且可以拿来做为评判事实的依据。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3、道德观念的建立3.3中学阶段 这是个人道德观念形成的阶段。这个阶段,也是个体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时期,个人通过综合自己的家庭生活、学业成败、交友关系等等全面的认识和体验,最终形成自己的评判是非的价值标准。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3、道德观念的建立3.3中学阶段 在性质上,道德观念已经不再是他律,而变为自律和内在的了。有时候自己做错了事情,即使没有人责备,没有人知道,自己也会感到羞愧、内疚或者自责。 在个体的道德社会化进程中,个体的

13、发展也有很大的差异,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即使到了成年阶段,道德观念也没有发展成熟,还需要法律的约束。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3、道德观念的建立3.3中学阶段父母对子女道德观念形成的影响3.3.1父母是儿童早期社会化的权威人物,需要善于运用惩罚或者奖励对儿童进行训练或者管束,需要帮助个体建立起初步的道德观念。如果父母对于孩子过度溺爱、放纵,必然导致儿童缺乏道德观念。父母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3、道德观念的建立3.3中学阶段 父母对子女道德观念形成的影响3.3.2父母是孩子的道德楷模。儿童认同父母,接受父母的行为和道德观念。直到青春期之前,儿童的道德观念基本和父母的一样。3.3.3儿童进入青春期以后,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