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之肝脏的生化经典版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0/c0dce3ea-7ecb-400b-9202-0451db31b6d2/c0dce3ea-7ecb-400b-9202-0451db31b6d21.gif)
![生物化学之肝脏的生化经典版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0/c0dce3ea-7ecb-400b-9202-0451db31b6d2/c0dce3ea-7ecb-400b-9202-0451db31b6d22.gif)
![生物化学之肝脏的生化经典版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0/c0dce3ea-7ecb-400b-9202-0451db31b6d2/c0dce3ea-7ecb-400b-9202-0451db31b6d23.gif)
![生物化学之肝脏的生化经典版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0/c0dce3ea-7ecb-400b-9202-0451db31b6d2/c0dce3ea-7ecb-400b-9202-0451db31b6d24.gif)
![生物化学之肝脏的生化经典版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0/c0dce3ea-7ecb-400b-9202-0451db31b6d2/c0dce3ea-7ecb-400b-9202-0451db31b6d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十五章肝脏的生物化学梁本三肝脏的概述 人体最大的实质器官 正常成人肝约11.5kg 肝脏的水分约占肝重的70%, 非水物质约占肝重30%(主要是蛋白质) 参与糖、脂、蛋白质、维生素、激素等物质的中间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与生物转化、胆汁酸和胆色素代谢密切相关 机体储存铁最多的器官 物质代谢中枢,最大的化学工厂肝脏的化学功能具有双重血液供应具有丰富的血窦具有发达的亚细胞结构和丰富的酶含量具有两条输出通路第一节 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调节糖的分解代谢、糖异生及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确保全身各组织,尤其是大脑和红细胞的
2、能量供应 合成和贮存糖原的重要器官 将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以补充血糖的器官 肝脏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1.分泌胆汁酸盐有助于脂质及脂溶性物质的消化吸收2.肝脏是脂肪酸、脂肪、胆固醇、磷脂等各种脂类物质和血浆脂蛋白代谢的主要场所3.合成胆固醇(占总的80%以上)4.合成分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5.合成磷脂与其他脂质和载体蛋白6.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主要场所肝脏在蛋白质代谢的作用1.合成自身所需蛋白还合成分泌90%以上的血浆蛋白2.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A/G)下降甚至倒置,是临床作为肝病党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3.在血浆蛋白分解代谢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4.是胺类物质解毒的重要器官肝脏在维生素代谢中
3、的作用1.肝脏在维生素的吸收、转运、贮存、和中间代谢中均起重要作用2.肝脏直接参与多种维生素的合成与转化 如:将-胡萝卜素转变为维生素A1 将维生素D3转变为25-羟维生素D3肝脏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主要作用是参与激素的灭活和排泄 激素在发挥调节作用后被降解失去活性的过程如雌激素、醛固酮可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等结合而灭活 抗利尿激素可在肝内水解灭活等第二节 肝脏的生物转化 生物转化:机体将一些非营养物质进行化学转变,增加其极性或水溶性,使其容易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生物转化的意义:处理非营养物质,通过对非营养物质进行化学转变,使其生物活性降低或丧失,使有毒的物质毒性降低或者消除。对机体
4、其保护作用,是机体适应环境的有效措施,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生物转化的主要类型: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 反应第二相反应: 结合反应第一相反应:1.氧化反应 加单氧酶系单氨氧化酶系2.还原反应氯化素 氨基氯化素偶氮苯 苯胺 硝基还原酶偶氮还原酶水解反应:脂及酰胺水解反应通式如下: RCOOR + H2O 酯酶 RCOOH + ROH RCONHR + H2O 酰胺酶 RCOOH + RNH2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 酚 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苯葡萄糖酸苷 3,4二甲基苯酚 硫 酸基转移酶 3,4二甲基 苯酚硫酸 环氧化物 谷胱甘肽转移酶 谷胱肽结合物 谷胱肽(GSH) 在乙酰基转移酶催化下,生成相
5、应的乙酰化衍生物 如马尿酸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硫酸结合反应谷胱甘肽结合反应乙酰基结合反应甘氨酸结合反应 对氨基苯磺酰胺 乙酰转移酶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苯甲酸 HS-C0A ATP 苯甲酰CoA 甘氨酸 马尿酸 尼克酰胺+S-腺苷蛋氨酸 甲基转移酶 N-甲基尼克酰胺 + 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 甲基结合反应肝脏生物转化反应的特点1.连续性2.多样性3.解毒和制毒双重性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主要因素:1.年龄 4.性别2.药物 5.食物3.疾病 6.营养状态第三节 胆汁酸的代谢一.胆汁 1.由肝细胞分泌,成人每天分泌大约300-700ml 2.成分除水外,主要是胆汁酸盐 3.胆汁的双重功能: 作为消化液促
6、进脂类消化和吸收 作为排泄液能将胆红素等代谢产物和毒物、药物 等排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二.胆汁酸代谢(一)胆汁酸的分类 :胆酸、鹅脱氧胆酸、脱氧胆 酸、石胆酸 :水溶性更大、更稳定、在 酸或钙离子存在的情况 也不容易沉淀 游离型胆汁酸结合性胆汁酸(二)胆汁酸代谢1.初级胆汁酸的生成结合型胆汁酸的生成2.次级胆汁酸的生成胆汁酸循环(三)胆汁酸的生理功能 1.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 2.防止胆结石的形成第四节 胆色素代谢与黄疸(一)胆红素的生成(二)胆红素在血液中的运输 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被称为游离胆红素或未结合胆红素,也有人将其称为血红素 正常人血浆胆红素含量 3.4-17.1mol/L生成的胆
7、红素进入血液与血浆蛋白结合二、胆红素在肝脏的代谢(一)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 通过放射性标记胆红素后,50%放射性胆红素从血浆清除只需大约18分钟,说明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能力很强!(二)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转化(二)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转化三.肝脏对胆红素的排泄 胆红素经过结合转化后再经过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等作用,排入毛细胆管随胆汁排出肝脏 糖皮质激素不仅能诱导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生成,促进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而且对结合胆红素的排出也有促进作用,因此,可用此类激素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三、胆红素在肠道的变化和胆色素肠肝循环第五节 血清胆红素与黄疸一.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或
8、红细胞受外源性因素损伤,使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致使血浆中非脂型胆红素含量增多,超过肝细胞的处理能力则出现黄疸。另外,脾脏机能亢进时,使红细胞破坏破坏,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性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黄疸.二.肝细胞性黄疸 由于肝细胞的损伤致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聂取,结合及排泄功能下降,因而血中的UCB增加,而未受损的肝细胞仍能将UCB转变为CB,CB一部分的经毛细胆管从胆道排泄,一部位经已损害或破坏的肝细胞反流入血中;亦可因肝细胞肿胀,汇管自渗出性病变与水肿以及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货物买卖合同法律规定
- 东北地区能源发展计划投资合同
- 游戏开发及发行运营服务合同
- 网络直播平台运营支持合同
- 农田地租赁合同
- 旧机动车购买合同
- 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承包合同
- 智能家居设计方案合同
- 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服务合同
- 环保理念在商业建筑中的应用研究-以绿色办公室为例
- 2024-2025学年重庆市渝中区四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四川省成都市2025年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五套附参考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汽车防滑链行业竞争格局展望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新版
- 2025年上海用人单位劳动合同(4篇)
- 二年级上册口算题3000道-打印版让孩子口算无忧
- 高中英语北师大版必修第一册全册单词表(按单元编排)
- 垃圾发电厂汽轮机培训
-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手术室突然停电应急演练
- 2024年心理咨询师考试题库
- DLT 593-2016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