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漫谈课件(完整资料).doc_第1页
日本文化漫谈课件(完整资料).doc_第2页
日本文化漫谈课件(完整资料).doc_第3页
日本文化漫谈课件(完整资料).doc_第4页
日本文化漫谈课件(完整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日本文化漫谈第一讲日本文化与花一、引子菊花与刀1、美国学者的首创第一个把日本文化与“花”联系起来的,是美国的人类学家鲁丝. 本尼迪克特。2、花文化模式的一种类比本尼迪克特曾经写过文化模式一书,强调每种文化都有 一个相对稳的模式,每种文化都具有平等的价值,不存在高下之分。菊与刀 是本尼迪克特创建的文化模式理论的一次具体运用。作者首先把 日本的文化模式高度概括为“菊”与“刀”,“菊”与“刀”本 来是日本皇家的徽标和武士的象征,这里她借以表明日本人性格 中的刚强与柔弱的两面。二、樱花又一种日本文化的类比比起菊花,我们可能更熟悉樱花与日本文化的联系。日本一 首很普及的歌谣叫

2、做樱花,我们一定很熟悉它的旋律。确实, 樱花与日本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樱花的植物本性(1)品种。日本的樱花品种多种,据说有20()多种。(2)花形。樱树开的花即为樱花,樱花属蔷薇科,花瓣一般是 白色或粉红色,和桃花有点相似,色泽鲜艳,绚丽动人。(3)花时。由于日本樱花的开放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所以樱花 自古就与农民的农耕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樱花前线。樱花开放的季节一般在四月份,由于日本列岛南北狭 长,所以不同的地区樱花开放的时间也有所差异。不言而喻,最 早开放的是南方,冲绳岛的寒樱在1月下旬就开始绽放了。随后, 樱花自南向北一路次第开放过去,犹如迭起的海浪般一层层从冲 绳依次推向九州

3、、本州和北海道。假如二月份开始从日本的南方 向北旅行,五月份到达北海道,那么一路上可以陆续看到日本各 个地区樱花盛开的景象。日本人给樱花开放逐步北移的那条线起 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做“樱花前线”。2、樱花与日本的国民精神(1)美与吉祥的象征。(2)团队精神的寄托。(3)人生无常的感慨。3、樱花深入日本社会生活(1)花见。樱花在今天的日本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象 征之一就是每年的赏樱时节。日本人称做“花见”。(2) “樱花外交”。今天,樱花也成为日本与世界各国交往的 友好使者。美国、欧洲的土地上都可以看到飞樱似雪的动人美景。 三、日本民族的“花”情节1、花的用语日语中与花有关的用语可真不少

4、。去野外观赏樱花叫“花 见”。花因与看花人的缘分更美丽。不少女孩子起名叫“花子”; 把各种花的图案织染在衣服上,穿在身上,是“穿花”;装饰在 壁龛上,称为“立花”;装饰房柱上,称为“挂花”;插花叫“生 花”;把“花的种子”撒在舞台上,开出了灿烂的戏剧之花,叫 “能之花”。最生动的莫过于把新娘称作“花嫁”、新郎称作“花 婿”。2、花的情感日本人的多愁善感从对花的感受中体现出来。日本人用悲哀 之眼看花。先是梅花。日本原没有梅花。早期贵族庭院以种梅为 风雅。先是从唐诗里,感受到梅花的孤傲,捕捉到一种清冷的美 感。慢慢地,他们的眼里才有了身边的樱花。开始梅樱易代。樱 花雅而不艳,开时相偎,簇拥而来,谢

5、时同去,一时纷纷如落雪, 所以日语中把樱花凋谢时的情景叫做“花吹雪”。齐开齐落,似 云水流逝。如前所述,日语中有谚语称“花是樱花,人是武士”, 因而日本人又把英武的将军称为“将之花”,将军本是驰骋疆场 的武夫,被比喻为“花,是日本人对将军形象的一种美的感受: 壮烈而绚丽。3、花的神性在远古时代,由于对科学的无知,无法解释草木枯荣、花开 花谢的自然现象,日本人对充满生命力的鲜花产生了一种敬畏感 和恐惧感,认为花是神灵的再现。于是日本人把花当作一种神来 顶礼膜拜,以祈求它的庇佑。这也许算是日本人与花结缘的开端 吧。后来,随着人们对花的认识不断加深,花逐渐从信仰对象转 变为观赏对象,这是人类审美本能

6、与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由此还形成了把花作为鉴赏对象的插花活动花道。第二讲日本文化之“道”一、“道”之意义及种类1、“道”的词义。“道”这个词的意思,在日本有一个演变的过程。(1)学术、技能。(2)人生的彻悟。(3)求精求能。2、 “道”的种类日本文化的“道”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1)艺道。日本的艺道除了花道、香道、茶道外,名目繁多, 还有书道、画道、音曲道、陶艺道、狂言道、歌舞伎道、 俳谐道等,真正有代表性的却是书道、歌道、连歌道、能 乐道、花道、茶道,被称为六艺。(2)武道。影响最大的大致有七种,称为“武道七门二这七门 分别是相扑、弓道、剑道、柔道、居合道、合气道、空手道。 二、花道

7、1、花道的历史由来(1)源自佛教,历史悠久。到了平安时代供花逐渐演变成 供人们欣赏的插花艺术,而逐渐摆脱了原有的宗教艺术色彩,开 始在贵族家庭中成为供人鉴赏的艺术,无论内容上、形式上都朝 着花卉造型艺术的方向发展。这样,到十五世纪末出现插花的专 门艺术家,插花艺术被命名为花道,花道艺术开始形成。16世 纪以后,花道日益渗透到民间,成为大众性的欣赏艺术。(2)热爱自然,花道盛行。花道艺术之所以能普及和流行, 而且受到日本各方面的重视,据说主要原因是因为“日本人对自 然的一种心情。2、花道的流派与形式演变(1)花道流派。日本的花道流派很多,据统计,有多个, 其中有池坊流、嵯峨御流、宏道流、远州流、

8、松月堂古流、源氏 流、草月流、小原流、竹心流、春山流、东山流等,其中以池坊 流最大,全国约有150万人。略小一些的流派如小原流、草月流, 也各有50多万人。(2)花道样式。花道样式名目繁多,比如装饰茶室的叫做 “茶花”、文人间有“文人花”、武士中有“武士花”等。经过时 间的洗礼,迄今仍然存在的有“立花”、“投入花”、“生花”和“盛 花”等。3、花道的文化意义日本的传统艺术中往往蕴涵着一定的哲学思想,花道也不例 外。(1)蕴含“天人合一”的理念。日本哲学中有所谓“事理一 体”的思想,在插花艺术中就得到了生动的体现。所谓“事理一 体”,就是儒教和佛学中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即作为 人类行为的

9、“事”与作为天地自然法则的“理”应该和谐统一。 惟有如此,宇宙万物才能获得平衡,人们才会得到幸福的生活。 在日本,这种哲学思想被解释为天、地、人“三才一致”。日本 花道以此为灵魂,并以其独有的造型艺术对此做了完美的诠释。 日本插花的造型虽然姿态万千,但万变不离其宗分别象征着天、 地、人的高、中、低三条线是最基本的格局。总体来看,插花的 造型分为三个层次,最高的一枝是作为主线的“天”线,亦称作 基线,它是整组花束的基础,必须非常牢固。最低的一枝象征着 土地,长度不及主线的一半。而介于“天”线与“地”线之间的 就是“人”线,这一枝干的高度大约为主线的三分之二,并和主 线向相同的方向倾斜。基本框架确

10、立后,人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偏 好和需要添加各种花茎、绿叶。但是,天、地、人“三才一致” 的艺术原则是必须严格遵守,不容更改的。(2)展现对自然的心情。正如上面所说,花道艺术之所以 能普及和流行,是因为“日本人对自然的一种心情”。这种心情 充分地表现在花道艺术中。插花者都必须了解每一种植物在自然 状态下是什么样子。一旦植物被剪下,离开自然(温室)生长 环境后,它们就成为具有个性的花道创作的材料。所有的自然材料都可以当作作品中的线、面、色和块来使用。 例如,大的叶子叶面很大,但也可以在作品中作轮廓使用、表现 为线条。花材中每一只花朵都具有“面孔”,是朝着一定方向开 放的。所以,在花朵的处理中,插花者

11、必须考虑到在整个作品中, 花朵是面向前、作为侧影还要躲避观赏者。插花时,花朵与叶子 搭配在一起,但是蝴蝶花和水仙花的叶子则常与主茎分开来使 用、置于另外一个更为惹人喜欢的位置,这样与花朵搭配在一起, 可以使整个作品看上去更加“自然”,并且作为作品的元素起到 更为有效的作用。归根结底,“人对自然的心情”,就是在尽量保 持自然状态之中表现人的心情。是一种意会大于言说的境界 三、茶道介绍1、茶道的历史渊源(1)源自中国,贵族享用。(2)从“寺院茶”到“书院茶”。(1)茶道的诞生和发展。村田珠光开创茶道。茶道的正式诞生,大约是在16世纪。 它的开山祖师是村田珠光。村田珠光到京都修禅,并将悟得的禅 法融

12、入饮茶文化,创立了日本的茶道。据说有一次他在小小的茶 室里,面对壁龛中中国宋代禅僧圆悟的墨迹,以本来无一物的心 境点茶品茶,终悟出“佛法存于茶汤”的道理,开创了独特的尊 崇自然、尊崇乡间茶具的草庵茶风。(草庵是指非常朴素简陋的 茶室)村田珠光主张茶人要摆脱欲望的纠缠,通过修行悟出茶道 的内在精神,开辟了茶禅一味的道路。据日本茶道圣典南方录 记载,标准规格的四张半榻榻米茶室是由他确定的,而且专门用 于茶道活动的壁龛(kan)和地炉也是由他引进茶室的。此外, 对点茶的台子、茶勺、花瓶等他也做了改革。自此,艺术与宗教 哲学被引入喝茶这一日常活动的内容中,茶道正式形成并得到不 断发展。武野绍鸥完善茶道

13、。继村田珠光之后,日本茶道史上另一 位杰出的大茶人武野绍鸥,对村田珠光的茶道进行了很大的补充 和完善。比如他对茶室和茶具,强调朴素谦和,色彩上趋向素雅, 向秋色靠近。他把日本的歌道理论输入茶道,将日本文化生活中 独特的素淡、典雅的风格再现于茶道,对日本茶道的进一步民族 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千利休发展茶道。使茶道真正成为综合艺术的集大成者则 是桃山时代的名士千利休,日本人称他为“茶圣”。千利休大胆 地把四张半榻榻米茶室缩小为三张、两张,将室内装饰简化到最 小限度,使茶道的精神世界摆脱了物质因素的束缚。同时,千利 休又将茶道从茶禅一体的宗教文化还原到了淡泊寻常的本来面 目上。他不拘于世间公认的名道具

14、,将生活用品随手拈来用作茶 道具,发现和创造了原始的生活美;他主张大大简化茶道的规定 动作,抛开外界的形式操纵,以专心体会茶趣。由于茶道是综合 文化体系,包含的内容很多,所以千利休的影响大大超出了茶道 的范围,扩大到了日本的建筑、庭园、服饰、烹饪、工艺、美术 等各个方面。人们把千利休喜爱过的东西,或按照他的审美观设 计出来的东西都冠以“利休”的名字。如利休栅栏、利休扇子、 利休木屐、利休头巾等等。2、茶道的内容与种类(1)茶事。茶道离不开茶事。茶事就是茶人的聚会,是茶 道艺术的表现形式,是茶道理念的实践。早在茶道的滥觞期就已经有了品茶、评 茶的集会。参加茶事的人们通过学习、交流茶道这种特殊艺术

15、, 来摆脱现实社会的束缚,使心灵得到解脱。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 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 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情实意,不能有半点疏忽。客人也 须以此世不再相逢之情赴会,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匠 心,以诚相交。此便是:一期一会。,这种“一期一会”的观念, 实质上就是佛教“无常”观的体现。佛教的无常观督促人们重视一 分一秒,认真对待一时一事。当茶事举行时,主客均极为珍视, 彼此怀着“一生一次”的信念,体味到人生如同茶的泡沫一般在世 间转瞬即逝,并由此产生共鸣。于是与会者感到彼此紧紧相连, 产生一种互相依存的感觉和生命的充

16、实感。这是茶会之外的其他 场合无法体验到的一种感觉。(2)点茶。简单地说,点茶就是沏茶,但是它要考虑到其 他一些关联的事物,比如茶室的布置、道具的选择等等,有一整 套的讲究,因而称为点茶技术。点茶技术的一举一动都要按规定进行。(2)茶具与茶室。3、茶道的文化哲理日本的茶道中蕴含着很多来自艺术、哲学和伦理的因素。以 下分几点来说。(1)幽雅心灵的驿站。日本的茶道艺术的思想背景是佛教, 其思想核心为“禅是以禅的宗教内容为主体,以使人达到大 彻大悟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新型的宗教形式,因此也被叫做“在 家禅”,以别于“寺院禅”,即佛教的禅宗。所谓“禅”即忘却现实存在着的“我”的一种境地。茶道的技巧 和艺

17、术,追求一种完全独立的精神境界,也就是追求禅的“无事、 无心、无作”之境界,从而摒弃一切个别的、他律的、世俗的成 见,随时随地自由自在地应付一切外来事物。在封建社会时期, 日本的武士将军和富商们外表上讲究辉煌壮丽,可是内心却渴望 生活在恬静沉思的氛围中。茶道正是顺应了这种需要而发展起来 的。古代如此,现代亦然。进入20世纪,尤其是战后,随着日 本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 把几乎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应付竞争和工作中去,精神压力很大, 备感身心疲惫。而且日本是一个以上下级关系为轴心的社会,处 于底层的人很难有翻身的机会。茶道却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在茶 道的世界里,人们摆脱了

18、现实社会的压抑,获得了精神上的解脱 和慰藉。在此意义上,茶道成为一座幽雅的心灵的寓所。如人本 茶汤文化研究会仓泽行洋先生所说:“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 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2)修身养性的手段。1977年,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 美学一书中,将茶道定义为:以身体动作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 术。它包含了艺术的因素、社交因素、礼仪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 个因素。茶道通过茶会的形式,宾主配合,在幽雅恬静的环境中, 以用餐、点茶、鉴赏茶具、谈心等形式陶冶情操,培养朴实无华、 自然大方、洁身自好的完美意识和品格;同时,它也使人们在审 慎的礼法中养成循规蹈矩和认真地、无条件地履行社会职责,服 从社会公

19、德的习惯。因而日本人一直把茶道视为修身养性、提高 文化素养的一种手段。茶道反映和顺应了日本人的处世哲理,是 培养日本民族情感的基础之一,是一种智慧的杰作,堪称是日本 独步世界的艺术哲学。(3)互动和综合的艺术。而茶道蓼街在斌他I方面示出很大僵越性。主人是藜街的表 演者,蒋畴又是觐童,客人是蓼循欣赏者,畤畤又做演具,其需倭是 互换的。整他I茶室好比是一他舞蠢)只不谩舞耋的中心Ki在不蜥燮 化而已。主人典客人同是藕淅割造者,又同是蓼衙欣赏者6二者之 的HS保是貌密的“在檄械文明带来人舆人之尚脚保疏逮、精神孤 獴苦症流行的现代社曹裒,茶道里淅越来越示出它的侵越 性。®茶道是粽合性的藜街,它

20、揩绪重、雕刻、裳陶、耆法等相互猬立 的蓼行形式有极地结合在-起。茶道是生活中的蓼雨。它聘吃版、喝茶、待客、建桀、造圜等日 常的生活提辣玛蓼衙。四、相扑1、起源与历史2、赛事与规则3、相扑与日本人的信仰与人生(1)相扑与日本人的传统信仰。相扑要遵守一定的礼仪,与 日本人的传统信仰有密切的关系。日本的传统信仰是一种原始的 泛神信仰(下面专门会讲),源于农业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在赛事开始的前一天,要在比赛场上举行一种特别的赛圈仪 式,目的是把灵性赋予比赛场,并祈求神灵保佑参赛者的安全。 场地的中央嵌着缀有白色纸条的四根柱子,分别代表造物主和四 季之神。仪式正式举行时,气氛相当隆重,首先裁判用奇特而带

21、有韵律的声调,诵念仪式的咒文:“愿天长地久,四季风调雨顺”, 然后把四根柱子移到场地的四个角落,同时在祈福之后将象征着 大吉大利的干腰果、蜕鱼和海带等装进裸釉的陶盆里,再把陶盆 埋入场地的中央;最后,手中高举大型漆鼓的三组人员进入场中, 绕场三周,并将其中的一个大鼓安置在赛厅外面的竹制平台上, 至此赛前典礼宣告结束。赛厅外放置有一面大鼓,它在整个赛事 中都将发挥很重要的作用。相扑的一举一动都有其出处和含义, 可以说是一种世代相传的仪式。难怪有外国人说:“在相扑中能 发现日本人的传统(2)相扑与日本人的人生。相扑是一种快速而激烈的运动, 这一点与拳击很相似;但它又与拳击有所不同,因为它不仅仅是一

22、种纯粹的运 动,其中还蕴含着日本封建时代以来的各种传统。所以,倘若把 相扑单单理解为体力与意志力的较量是不完全的,在深层意义 上,它更是一种民族爱好、一种始终不渝的热情。五、柔道1、柔道的历史与现状2、柔道的技法与理念(1)以柔克刚。讲究的是以技胜,而不是以力胜。(2)以礼相待。嘉纳治五郎先生对日本柔道的要求是:“精 力善用,自他共荣”。其内涵是,学会柔道,不用滥用,不可凌 弱欺贫,不可炫耀逞能,目的是锻炼身体,可以和别人切磋柔道 技艺,从而增进和别人的友谊。第三讲日本文化之“神”一、自然的信仰日本的“神道”1、 没有经卷的宗教日本人信仰的神,综合起来,后来被称为神道。神道既可以 说是一种宗教

23、,故又有“神道教”的称呼,但它又与一般宗教存 在着鲜明的差异:它不像一般的宗教那样具有系统的教义和经 典,它不是由特定的人物创设的,不是以特定的教祖之言行为中 心教典而扩展流传的。在历史上也很少有布教传道。神道完全是 在日本国土上自然发生、形成的民族信仰。所以,有人把日本神 道称为没有经卷的宗教。2、 神道产生的渊源(1)自然崇拜。(2)祖先崇拜。(3)外来影响。二、神道信仰与日本的政治文化1、神道信仰与天皇制神话(1)关于日本是神国的神话。(2)关于天皇是神和天照大神的神话。天皇制是与神道信仰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神道信仰中,尊 信天皇是天照大神万世一系的神的后裔,这种古来的宗教信仰, 使日本

24、人对天皇具有特殊的感情.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就无法理 解为什么明治维新这场划时代的历史大变革,却是以“尊皇攘 夷”、“尊皇倒幕”为思想先导,以“王政复古”、“大政奉还”为 形式;也就无法理解为什么在二次大战时,日本侵略军即使明知 失败,不少士兵仍要“为天皇”而死战,而当天皇诏书投降时, 却立刻统统放下武器。2、神道信仰与神社和神宫(1)神社的最初形态。神宫和神社在神道中说都是祭祀神的 场所,通俗说来,神宫是祭祀皇祖或皇灵的级别较高的神社。(2)神社国营化和神殿的定型。随着日本历史上的律令体制 的出现,神社制度应运而生。朝廷专门有神社官,管理神社事务, 也出现了由政府资助的神社,称为“官社”。神社

25、建筑由此逐渐 固定化。(3)神社的变味。神社最初作为一种民间信仰的场所,具有 较纯朴与原始的氛围。神社在参道入口配建鸟居(牌坊),有的神 社建有第一、二、三座鸟居。鸟居有说是以中国华表为原型模仿 衍化而成,它是神社的大门。也是神社的象征。三、神道与民风民俗1、神道中的盐的寓意在日本人心目中,盐是海神的化身,它秉恃净化一切污垢的 灵威,同时还有生成新物的神力。在当今的日本,祭伸供品中盐 仍是必不可缺。盐在日本民族的葬礼中也有着特殊意义。2、 神道中“水”的妙处水在神道中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它被看作是神灵的显现。 日本人古来就把水看作是具有净化、洗罪和清除污秽的神力。3、 神道与民间习俗(1)人生

26、节庆(2)家庭祭祀(3)行业诸神农业神工业神第四讲日本文化之“和”一、“和”思想的来龙去脉4、 种族和解是思想根源(1)日本民族的构成。根据一些日本学者的研究,日本人 实际上是由两个根本不同的种族弥生人和绳文人所组成。(2)文化的冲突与并存。弥生人带来了大陆的先进的农耕 文化,而当时的本土的绳文人尚停留在渔猎和采集时代。像日本 这样四周为大海所隔绝的岛国,文化上的同质化发展很迅速,特 别是后来实行的锁国政策,更加促成了这种同质化。同质化并不 仅是指先进文化消灭落后文化,也意味着在一定阶段的融合和并 存。外来种族与本土的种族,必须在这个封闭的岛国中寻求共生 的基础,这就是“和”的思想产生的根本原

27、因。2、 母性情节是感情基因(1) 意识深层的母性情节。(2) 宗教意识加深母性情节。在欧洲作为父性宗教而培植起来的基督教,来到遥远的日本 时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日本人不知何时把这个原本具有父性宗 教色彩的内容换掉,代之以奉拜圣母玛丽亚,不,应该说是身穿 农家衣的自己的母亲,也就是偷偷把它变成了母性的宗教。天生的母性情节的强烈,使日本人在一定范围内的聚合性或 者叫做和合性也特别的强烈。而母性涉及的范围也可以从家庭扩 大到种族、国家。一种由母爱而衍生的对同类的认同感也就特别 的强烈。因而日本人的“和”既具有认同性,也具有排他性。这 是必须认识到的。二、“和”的社会现象1、夫妇现象中国传统的夫妇关

28、系受儒家思想影响,更多地强调的是“互 敬”,同样也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日本,夫妇关系却更多地强调 的是“主从”。2、 人际现象日本人的人际交往讲究“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可以体现在 各个方面。(1) 邻里关系。(2) 朋友关系。(3) 礼物馈赠。日本的人际关系崇尚平淡,实际上也是日本文化中的“和” 的因素的一种表现。日本人一则希望在有事时能得到亲戚、朋友 或者邻居的帮助,礼节上是从来不肯疏忽的,因而日本人看上去 彬彬有礼、一团和气,但日本人又不愿彼此走得太近,以免要承 担过多的义务与责任。这种“和”,实际上是人际关系上的一种 中庸之道。三、“和”的企业精神1、棒球队式的集体主义。日本式的集体主义,

29、是一种既重视集体利益,又注重个人能 力的集体主义,有人将它比喻成棒球队式的集体主义。2、各得其所日本学者名和太郎曾举例说明了这个问题。欧美的企业文化 具有电子计算机式的文化,非是即非,非胜则败,具有二者择一 的性质。日本的企业文化却是一种“剪子、锤子和包布”式的文 化,形成三极结构,其中任何一方不会绝对赢,不必也不会绝对 输。一切都因状态而呈现相对关系。人际关系十分重要,人们不 追求成为绝对的胜者,也不会成为绝对的败者。3、民主管理日本企业虽然上下级关系森严,却十分注重发挥职工集体的 智慧和能力。(1)工作小组。日本公司中的工作小组是一种有效的组织 形式。一般由15人组成,其成员的职位和水平各

30、不相同,而组 长本人至少要有1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才能担任。(2)质量检查团。可以说是日本企业的一种普遍性组织, 也是日本企业的一大创举。4、缓和竞争四、“和”的民族性格1、归巢意识日本人的回归意识或者叫家乡情节,与“和”的理念也是有 关联的。和是一种团聚,一种血缘亲情。家乡是出生地,有父母 长辈,有血缘联系,是怎么也难以割舍的。但是,与这种强烈的 归巢意识看似矛盾的是当初的强烈的出走冲动。在日语中,与“回 归”相对的词是“外出”。日本人具有某种传统的冲动,即有朝 一日走出自己出生的地方。这就是日本人的人生理想的一种形 态:最为典型的就是学校。求学成了脱离家乡的一种手段,农村 出生的日本人决不想

31、呆在乡下务农,而是渴望去东京或京都这样 的大都市求学。正是出于这种目的和追求,日本的农村青年才发 奋苦读。他们对城市寄予了无限的幻想,因为他们认为城市里蕴 藏着比农村更多的受教育和成功的机会。日本自古就有“男子汉 立志出乡关”2、群体观念(1)秩序与纪律。“和”的理念,不仅表现出血缘关系上的 凝聚力,也表现出与陌生人和睦相的推动力。日本人不轻易与陌 生人接近,在外表上有些冷漠。但一旦有事,却能相互之间出奇 地默契和配合,表现出高度的秩序性与纪律性。(2)礼仪与规矩。日本孩子从小就被教育“不打扰别人”。日 本的地铁高峰期间虽人满为患,十分拥挤,但相互有礼。(3)个性与共性。个性”可以分为群体个性

32、与个人个性。由 于日本是一个集团性强的民族,因而其个性常与群体共识相联 系,展示个性时常采用集团、群体方式,而不多出现孤立表现“个 人”的“个性”。一个大胆突进、表现突出的个人,并非孤军作 战,背后都有一个他所代言的集团在撑腰。这个个人,实是他所 在集团“选出”的“优秀选手”。同时,一旦个人从属于某集团, 而其又认为此集团仍属合理,他的表现是必定顺服与信从。也有 另外的场合,一个人纵有个性存在,但正当他意欲展示个性,突 然发现自己的个性尚无群体“声援”,而是自己一个人的孤立态 度时,他也会意志顿消。第五讲日本文化之“秀”一、日剧1、日剧的兴起2、日剧的套路日剧为什么能红火,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

33、手法。(1)爱情题材的多元化姐弟恋师生恋生死恋残疾恋(2)爱情加友情、加亲情、加.(3)单身生活与励志煽情3、日剧背后的文化向世界出售日本青年的生活方式在黑泽明之后,日本电影迟迟迎接不来它的再度辉煌,而同 时,日本这个高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与配置又时时压抑 着本民族电影的再度兴起。在这样的条件下,日本培育出了日剧 这样一种独特的视听文化产物,它一如日本的其他繁荣的民族产 业一样,制作精良,手工精美,无法具有成为经典的内蕴,却始 终追随时代的呼吸,同时引导着时代的呼吸,相辅相成,不成为 经典的原因恰恰是其始终不会落伍。而成为气候之后的日剧文 化,不但培育出属于日本特有的偶像巨星,也带着勃勃

34、野心开始 对整个亚洲特别是中国大陆进行又一次的袭击。日剧的真正收视者不是上了年纪的真正电视机拥护者,也并非把 头发染的五彩斑斓的前卫少年。前者拥护的是好莱坞眩目的视觉 特技和国产电视剧所唠叨个没完的三纲五常,而后者隶属于另一 个日本产物:游戏机。日剧的真正猎物是青年白领和大学生,他 们具有相对成熟的思维,而这种所谓成熟的思维体系又是日新月 异的不断调整与完善,直至达到新的构架。他们渴望新鲜憎恶陈 旧,却也重视文化遗产的积淀和小资情调的抒发。只能说这个收 视群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相对成熟的思维能力,却尚未建立真正 成熟的思维价值体系。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刻,日剧成功的作了 一次定位:出售一种生活方式

35、。这个生活方式包括:对于生活的 思维方式,对于人生价值的认同形式及表现方式,对于爱情的心 理态度和呈现形态。这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了这个时代青年人的生 活方式。二、动漫1、日本动漫的历史(1)手+冢治虫开创日本动漫。(2)宫崎骏发展日本动漫。(3)动漫流行的现状2、日本动漫的套路(1)受虐狂定律(2)变身定律(3)侠道定律(4) .毁灭定律(5)个人英雄定律(6)女1号定律(7)男2号定律(8)三角定律3、动漫文化产业(1) “亚洲之门”计划。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执政时,雄心勃勃地决定建立一个委员 会,以实现把日本打造为“亚洲之门”的计划。这个委员会出台 了 一份文件,阐述安倍关于将日本打造为亚洲运输

36、和金融门户的 基本观点,并计划要在5年内使在日本召开的国际会议增加5()%, 加强诸如动画片和音乐等日本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并在201()年 使外国投资额翻一番。要求加强诸如动画片和音乐等日本文化对 世界的影响。(2)动画外交。为了扩大日本动漫在国外的影响力,日本外务省还曾拨款 24亿日元从动漫制作商手中购买动画片播放版权,将这些动画 片免费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电视台播放。这样做既向海外推广了 日本的动漫产业,又增大了日本在外国青少年中的影响,可谓一 举多得。4、动漫文化思考(1)化解人生动漫故事里总能折射出某种生活现实;各种年龄的人都可以 通过欣赏“卡通版”的生活画面获得心理默契,乃至学会以幽默

37、感 来化解面对挫折和自身弱点时的沮丧和沉重,从而贴近了日常生 活中人们的心态,成了另一种版本的人生。(2)反叛传统动漫这一媒体融合了东西方的各种元素,在许多方面又是 “非日本化”的。急于现代化及西化的心理,使日本人不惜以排斥自身历史和传统 的方式来追求“非日本化”这在日本是个褒义词,指某人的 外观和行为像西方人/白种人多于普通日本人。而日本人对动画 片的偏爱,从侧面来观测,也是这种充斥日本社会的反叛传统文 化、急速融入西方文明的思潮所导致的结果。三、时尚与流行1、以服饰为主体的精英派时尚(1)发愤追赶欧美。最早为日本时尚文化赢得尊重的是森英 惠。196()年代,她的蝴蝶风让欧洲首次见识日式服装

38、的精致与细 腻,在巴黎她被尊为“时装界的蝴蝶夫人”。(2)争创“日本第一”。随着197()年代日本经济的腾飞和日 本整体国力的飞跃,正值创作年华的三宅一生、高田贤三、川久 保玲和山本耀司等战后时装设计师,同样得到了他们奇迹般的黄 金岁月。(3)融合东西文化。8()年代,消费者对市场提出了新的需 求,新一代的日本设计师满足了这一要求,取得了众人瞩目的成 就。受到和服启发的简洁裁减和精致的做工实现了完美的统一。 以商业形式出现的东方服饰正式出现在欧洲和美国市场。继三宅 一生之后,山本宽斋也进入时装设计领域,并显示出强劲的市场 竞争力。他的服装具有线条感和现代感。他超越了西方的服装风 格,同时打破了

39、东方的传统观念,其结果依然是带有戏剧效果和 超现实主义的日本特色。(4)精英派时尚与日本文化享乐主义。保守而喜新。2、以街头流行为主体的平民派时尚(1)日本的两大街头服饰派系原宿派。银座派。3、平民派时尚的文化背景(1)街舞文化是渊源。(2)从众与反叛的文化心理年轻人一窝蜂追求流行可能是因为以下的心理因素:一是别 人有自己也想有的心态。日本人服从性高,在团体中太过突出会 让人讨厌、排斥,大家都做一样的事虽然很无趣,但是可以说是 最安全且最没有风险的。另一种心理是年轻人对社会的反抗心理。因为他们已经预见 到自己的未来可能是正经八百的上班族,每天过着一成不变的生 活,所以趁年轻极尽所能地搞怪,靠标

40、新立异的外表来印证自己 的存在。第六讲日本文化之根一、根在中国1、文化影响源远流长(1)秦汉三国时期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中国的先秦 时代,日本列岛上的居民就与位于今天中国东北南部、朝鲜北部 的古燕国有所往来,中华文化开始传入日本。秦汉时期由于躲避 战乱等各种原因,曾有大批中国人移居日本,被称为“秦人”或 “汉人”他们把大量的中华文化因素带到日本,向日本输入了铁 制品、青铜器、稻米和养蚕丝绸业等,推动日本社会文明的进步 和发展。在两汉三国时代,中国和日本的交往渐多。中国史籍正是从汉代 开始有了两国间的往来的文字记载,把日本人称为倭人。在公元 前1世纪后半期,日本列岛上形成了

41、一百余个小的原始部落国 家,定期晋见汉王朝设在乐浪郡的的官吏。(2)南北朝时期公元4岔纪中期,火和朝廷统一了日本列岛,而这时的中 国则处于南北朝对峙的球期°此时的日本统治者多次向中国的 南朝派遣使节,.朝黄并请求授于封号.通过这些交往,为南朝 戈:化输入日本创造了条件.由于日本单同三国时代的孙吴已有 来往,因此沿称南朝的宋、齐、梁、陈为“吴”。南朝中国人 到日本的渐多,其中有著名的织工和裁缝。中国人在日本有特 定的居留地,叫作“吴原”.就是在今天,口本汪把专卖和服 的商店叫作“吴服店”,说明当时南朝文化对日本纺织、缝纫 技术发展的重大影响.同时,日本的一般文教和礼俗也深受南 朝文化的

42、影响.日本人开始学习汉字相中博书籍,结束了日本 无文字的状态,儒学和佛教也开始初步传入日本。(3)隋唐时期2、日本文化中的中华文化(1)语言文字汉字的传入假名的诞生汉字的反哺(2)儒教文化前述王仁携论语和千字文东渡日本,系汉字传入日本的开始.那么,似乎可以说,随着汉字传入的同时,中国.的襦学也开始传入日本.王仁的故事只是传说,不足为据,但公元5世纪后中国儒家思想业已传入日本,确是有据可以佐证的史实.儒学东渡,在日本广泛传播并且深深地扎下了根,获得了 日本化的形式,成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日本儒学是以中国儒学为母体,在中国儒学的推动下生长与发展的.但是,它又不是巾国儒学的简单移植,而是经过日本文化改

43、造过的、适度日本社会和文化风土的中国儒学的变体,日本儒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对于日本民族和日本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帆社会政治方面592年,大和王朝的推古女王继位后,翌年立皇太子即著名 的圣德太子并由其摄政。圣德太子进行了多项改革,称为“推古 朝改革,改革内容主要是制定身份秩序的冠位十二等制和制定、 实行十七条宪法,并积极推行对隋期的外交,开始派出遣隋 使。此后日本大量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日本社会迅速发展。遣隋 使以及后来的遣唐使成为日本学习中国先进文化的使者。其中许 多人回国后,为推动日本政治改革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最著 名的是遣唐使吉备真备。646年,日本进行了古代史上最著名的改革大化

44、革新。 大化革新是自上而下的政治、经济改革。通过改革,废除贵族土 地私有制,推行“班田收授法”和律令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确 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古代天皇制,标志日本进入封建社会。道德与精神领域儒学对日本的学术和艺术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影响,但最重 要的影响,是在其H本化的过程中,与日本特有的传统思想融 为一体,凝聚为日本的民族精神一“大和魂”.在儒学东渡 日本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经过统治者的推崇和提倡,经过历代. 学者的努力宣传,传播,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观念,道 德伦理、思考方式等等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深层心理 结构,熏染着日本人的民族心魂和国民性格,既使是在今天日 本人的生活中,也保留着

45、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日本著名学者 源了圆指出:“当今的日本人在自觉的意识中或许忘记了儒 教,但在信义或诚实这些涉及行为的内在道 德方面,儒教道德依然存在。”(3)佛教文化佛教与日本的社会政治禅宗与日本的艺术美学(4)文学艺术史学文学绘画书法二、西方血液的注入如果说古代日本基本上注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血液的话, 那么从近代开始吸收了西方的文化血液,因而在日本文化中有不 少混血的现象。1、兰学闭关锁国中的西方文化(1)列强纷至沓来(2)闭关锁国中的“兰学”在当时的日本人看来,欧洲的学问,即“洋学”,不外就是 荷兰的学问,即“兰学”。幕府体制下的兰学",实际上是指欧 洲各种科学,其内容包括医学、历学、天文学,本草学、兵学等, 范围十分广泛。(3)日本的利玛窦2、明治大举学习西方文化(1)兰学的挫折(2)黑船来航黑船的到来使得日本的中上层看到了西方科技文明的奇迹, 影响了日本中上层向西方学习,蜕变到后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