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中国哲学史选修课复习整理_第1页
北外中国哲学史选修课复习整理_第2页
北外中国哲学史选修课复习整理_第3页
北外中国哲学史选修课复习整理_第4页
北外中国哲学史选修课复习整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孔子的“仁”及基本思想: 在孔子前的这些关于仁的谈论,都是考虑到具体的人伦关系,将仁与具体的事物、具体的人相了解,还没有人对仁作抽象的单独地探讨。而孔子“仁”则加以抽象化,作了专门研究。因此说,孔子思想中有哲学。仁者,爱人。(抽象性已很强。存在于人内心的爱人的情感。即从内心真诚地待人为善,是仁的基本含义。)“仁” 内容的四方面:仁的本质是什么?孝为仁之本也。忠恕忠:尽已;恕:推已及人仁得自觉。孔子讲的仁包括人的自觉,其实是人类对自己认识的一个真正的飞跃。 社会责任(仁者是以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来衡量的。论语中这方面论述很多)如何理解孔子关于仁的解释出自当时人们所说,但又高出于当时人们之所言?

2、()已有“类”的概念: ()仁的责任、根源在于自身,完全在自己。有没有这个责任?在自身找原因。 ()仁是内心真诚的情感,不是表面的形式。2. 孔子的等级观念及意义开私人讲学之风,过去学在官府,从孔子开始变学到民间。这一过渡需有一前提,即对人的等级观念看法的转变-下等人也能受教育。在孔子头脑中,人还是有差别的,不过划分标准与过去不同,不再用政治身份或与周天子血缘关系的远近作标准,而是侧重以智慧等级(主要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后天努力、教育形成的)。较之过去用政治等级或血缘等级为标准已有了很大的进步。孔子的教育思想的基础就是从人的智慧、以及努力程度上划分等级。其贡献特别表现在对人的划分标准的改变上。3

3、. 墨子的“天志、明鬼”、“三表法”及基本思想天志:天有意志,是一种神学唯心主义,天能惩罚恶人恶行。(这里的天是 是一种是非善恶的标准,是专门保护善良惩罚恶行的。是人可以掌握的法则、工具,是人有能力把握的东西。明鬼:明为明确告诉,鬼为一个个小的天志。天的意志是惩罚恶人,但有的地方天管不着,如洞中,山里、水中、林中等,鬼能帮助天完成惩罚的任务。三表法:墨子认为命是暴王编造出来的,他用三表法批命。表:标尺的意思 。即判断是非的三个标准。判断是非的第一个标准是:有本之者 上本于古者圣王之事。即指依赖历史经验,大量引用古代书传; 判断是非的第二个标准: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即听听、征求百姓的意见,走群众

4、路线,因此较第一点更不神秘了。判断是非的第三个标准:有用之者。应用于政治刑法,对国家、人民是利是弊(即政治实践)。(如何评价墨子的三表法? 总的应予以肯定第一次提出真理标准问题,是历史上的一大贡献。 其标准无神秘主义(不象夏商周时的上天、先王),并且带有一点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色彩。带有民本的色彩。墨子三表法的缺陷: 主要是经验主义色彩 (百姓耳目之实、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没有达到理性指导下的实践的水平。过分注重经验,会导致夸大经验,包括错误的经验。另外,墨子还认为真理在多数人(百姓)手里。)4. 孙子兵法的实质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有价值的古典军事理论名著。虽不是中国的第一部兵书,却是

5、最好的一部兵书。它诞生于春秋几百年战乱的背景之下,是对这一时期战争经验的总结,对战争规律作了深入地探讨,全书涵盖了军事中一切重要问题,是我国的一部重要的军事著作。战争在孙子眼里就是政治。 “王者之道厚爱民也”。这就是孙子的大兵法。5. 老子、庄子的道,庄子的“坐忘”老子的道: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是最根本的,是天地万物最初的根源;2 道虽无形状,却是具有实在性的;3“道可道非常道。” 道这东西不可说,能说出来,就不是万物本原的道;4 道本身是自然,老子崇尚道也就是崇尚自然;5 道是尊贵的,德是具体的物质,是道的体现;6 道是一,天下得一,就什么都能成功了。 总之,老子的道

6、使人感觉非常神秘。但另一方面,道是自然,因此也有其不神秘的地方。庄子:“道”(人格本体,自然为宗),以道为天、地、人三者之间的总规律和本质。与老子一样,庄子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道,但庄子的道跟老子的道有相同点也有很大的不同。与老子一样的是庄子的道也没有任何规定性。而庄子将道全部贯穿于万物之中了。庄子与老子的区别在于人他强化了老子的“道”神秘的东西,而排除了老子的“道”中非神秘的因素。“道”有一个特点,就是反对刻意。庄子的“道”,就是尊重自然回归自然,尊重物性众生平等。在与自然和谐相处当中,我们才能其乐融融,感觉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 如何坐忘?“堕肢体(肉体)黜聪明(精神),离形去智,同于大通(

7、即道,与道为一)。” 即达到了“无己”。在我们看来,这实际上是一种死亡的境界。但庄子那里还不能死,得存在。6. 老子的“无为”思想含义: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7. 公孙龙的“离坚白”思想及意义公孙龙论证了怎样将汉白玉坚、白、石三者合一拆开为三,史称离坚白。公孙龙的坚白

8、论具体表达了指物论的思想,即属性怎样与事物拆开独立于事物。 公孙龙抓住了个性与共性的差别,从而强调了名和实要相符。对其意义,学术界有争议:认为有政治目的。纯粹是为了发展智慧,类似于古希腊芝诺的“追龟辩”,与政治无关。8. 人性论的争论孟子提出了著名的性善论。认为人为什么有道德,讲仁、礼,最终的原因就是人性善。 孟子性善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有“善端”,即根,善的种子。告子及法家的人性论 即生理本能就是人性。生理本性,无所谓善恶孟子很气愤,骂了告子:意即引导天下人破坏精神文明(仁义)使之成为不真实的虚伪物者的就是你的这几句话了。荀子为儒家第二个研究人性问题的人(第一人是孟子)。与孟子的结论不一样,荀子

9、认为人性是恶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人为),即善是人后天加工的结果。 认为人都好利恶害。9. “人定胜天”思想产生的背景许多书上称“人定胜天”是荀子讲的,实际上是南宋学者刘过讲的。“定”,在这里是谋略、智慧的意思。为什么会把这句话按到荀子身上呢?主要是因为荀子思想中人的力量很强大。 荀子去过秦国,应秦宰相范睢之约请。当时秦正处在昭王时,秦从商鞅变法以来,已经过一百多年力量的积蓄,开始向关东六国大举进攻。在这之前,秦也有小的动作,准备蚕食他们的土地,但主要处于准备阶段,总的仍是防守阶段。而到秦昭王时秦军的军事力量大到已超过关东六国的总和,著名将领白起一举消灭韩魏联盟,又打赵国。荀子看到经过变法后

10、,国家力量的加强,是人主观努力的结果。而那六个小国,搞迷信,信天和神,结果越来越衰弱,韩赵魏都有这问题。信神与信人之间谁优谁劣,非常明显地表现出来。因此荀子得出结论,不能搞迷信,必须靠人,遵循自然规律。荀子的学生韩非也意识到这一点,在战争中寻神问鬼必败,相信人则必胜。10.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及神学儒学思想天人感应:认为天的意志决定人事的成败;人的行动会引起天的反应,这叫天人感应,或称天人感应论。包括:1、灾异谴告说 2、天人同类说神学儒学思想:主张独尊儒术,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搞文化专制主义的人。第一次为李斯、韩非的“以吏为师”。今后只要不符合孔子的思想都属于异端邪说,应予取消。只搞儒家。核

11、心是鼓吹“君权神授”的“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宣扬唯心主义的神学目的主义。董宣传儒,是要冲破儒的精英思想,使其变为平民意识。为此,他想法将儒与平民认同的迷信结合起来。11. 魏晋玄学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讨论的问题在意识形态方面,汉代统治者有三大破产:1. 神学迷信的失败。、道德教化的破产 :道德教化的功利性、学术破产12. 王弼“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含义越:是超越道德的形式,不讲形式。完全出自内心,完全应着自己的本性,即把道德建立在自然感情的流露上。13. 郭象的“独化”及基本思想即世上所有物都是绝对自足的,因此,都是不依赖外界的.“物各自造而无所待焉。”不依外部条件,自己生长。周围物质世界怎么产生

12、?“独化”。 “掘然而自处,忽然而自尔。”没有了解,突然产生,因此带有较大的神秘色彩。 “凡得(存在于世的)之者,外不资于道,内不由于己,掘然自得,而独化也。”互不关联,也就无法认识。 在别处,郭又说,虽是独化但谁也不能缺了谁。这就很奇怪,提出独化说的目的,是为西晋王朝的门阀制度作论证,无论是大贵族,还是小贵族,谁也不要不自足,本性都是自足的。 14. 僧肇的“物不迁论”及基本思想世界是不运动的。不是抛弃动谈静,而是从动中说明本质是不动的。僧肇认为它们的本性是不动的,只是具体形态上即现象上在动。僧肇的理论思辩性很强,其方法总的讲是割裂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强调事物的间断性。中国的儒家是缺乏思辩性的

13、,僧肇将佛教的思辩引进后,对中国思维的发展是有利的。15. 玄藏的“万法唯识”及基本思想。 法:一切事物、现象。识:人的意识。一切事物、现象都是人的意识所产生的,提出“唯识无境”的思想。人们产生的识,即感受是由主观决定的。玄藏的解释是有道理的,他抓住了人接受事物有主观性,人的的主观感受是有差异性。16. 韩愈的“道统说”及基本思想给儒排一系统顺序: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孟子、韩愈。道即仁义道德,与佛家一样有传教系统,要传仁、义、道、德。“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谓义,由是而之焉(经修养达仁义境界)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即自觉的行为)之谓德。”17. 法藏的“四法界”法界:领域的意思。1、理法界:佛性,理的领域。指本体世界。、事法界:杂多的事物。指现象世界。、理事无碍法界:理与事相互贯通。理是事物的本体,事是理的显现,理与事相依相存,本体与现象无妨碍、无矛盾,圆通和谐。、事事无碍法界:万物和谐,不要有意识的划分。18. 朱熹的“格物致知”及基本思想格:至的意思。格物就是至物,接触到事物内部的天理、太极。朱熹的另一种解释就是即物,接触万物。格物指读书,做事、接触自然,这一思想对自然科学发展有影响。“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物不格即缺了一物的道理。”19. 陆九渊的“先立乎其大”及基本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