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叶片泵_第1页
第7讲叶片泵_第2页
第7讲叶片泵_第3页
第7讲叶片泵_第4页
第7讲叶片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3 叶片泵叶片泵 目的任务目的任务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目的任务目的任务了解叶片泵的分类、结构了解叶片泵的分类、结构 掌握叶片泵的工作原理、计算和特性曲线掌握叶片泵的工作原理、计算和特性曲线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1、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工作原理、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特性曲线和应用特性曲线和应用 2、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2、3 叶片泵叶片泵 一一、双双作作用叶片泵用叶片泵 二二、单单作用叶片泵作用叶片泵三、限压式变量三、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叶片泵2、3 叶片泵叶片泵 单作用非卸荷式单作用非卸荷式变量泵变量泵分类分类 双作用卸荷式双作用卸荷式 定量泵定量泵一一、 双作用

2、叶片泵双作用叶片泵(一)、组成(结构)(一)、组成(结构)(二)、(二)、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三)、(三)、流量计算流量计算 (性能参数)(性能参数) (四)、(四)、 YB1型叶片泵的结构型叶片泵的结构 (一)、(一)、双作用叶片泵双作用叶片泵结构组成结构组成 组成:定子、转子、叶片、配组成:定子、转子、叶片、配 油盘、传动轴、壳体等油盘、传动轴、壳体等 结构图动画结构图动画 YB1型叶片泵的结构型叶片泵的结构(二)、双作用叶片泵(二)、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双作用叶片泵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V密密形成:定子、转子和相邻两叶片、配流形成:定子、转子和相邻两叶片、配流 盘围成盘

3、围成 右上、左下,叶片伸出,右上、左下,叶片伸出,V密密吸油吸油 V密密变化:转子逆转变化:转子逆转 左上、右下,叶片缩回,左上、右下,叶片缩回,V密密压油压油 吸压油口隔开:吸压油口隔开: 配油盘上封油区及叶片配油盘上封油区及叶片 双作用叶片泵特点双作用叶片泵特点1) 转子转一转,吸、压油各两次。转子转一转,吸、压油各两次。 称双作用式称双作用式 2) 吸、压油口对称,径向力平衡。吸、压油口对称,径向力平衡。 称卸荷式称卸荷式1、双作用叶片泵排量、双作用叶片泵排量 叶片每伸缩一次,每两叶片间油液的排出叶片每伸缩一次,每两叶片间油液的排出量为量为 : V密密max-V密密min (V密密max

4、-V密密min)Z即一转压出油即一转压出油 液的体液的体积,即等于一环形体积。积,即等于一环形体积。 (三)、双作用叶片泵流量计算(三)、双作用叶片泵流量计算 1、 排排 量量 2、 流流 量量双作用叶片泵排量和流量双作用叶片泵排量和流量(1/2) 如图如图3.16所示,当不考虑叶片厚度时,双作用叶片泵所示,当不考虑叶片厚度时,双作用叶片泵排量排量V0等于两叶片间最大容积等于两叶片间最大容积V1与最小容积与最小容积V2之差和叶片之差和叶片数数Z乘积后再乘以乘积后再乘以2,即:,即: 式中:式中:B 叶片的宽度;叶片的宽度; R、r 定子的大半径和小半径。定子的大半径和小半径。 实际上叶片有一定

5、厚度,叶片所占的空间不起吸油和实际上叶片有一定厚度,叶片所占的空间不起吸油和压油的作用,因此转子每转因叶片所占体积而造成的排量压油的作用,因此转子每转因叶片所占体积而造成的排量损失为,即:损失为,即: 式中:式中:b 叶片厚度;叶片厚度; 叶片倾角;叶片倾角; Z 叶片数。叶片数。2202()VB RrBZrRbVcos)(2 又又 双作用式双作用式 应为两倍的环形体积应为两倍的环形体积 即即 Vt = 2(R2-r2)B 还还 叶片有一定厚度叶片有一定厚度 叶片所占体积为叶片所占体积为 V=2BbZ(R-r)/COS 故故 双作用叶片泵的实际排量为双作用叶片泵的实际排量为 V = Vt V

6、= 2B(R2-r2)-(R-r)bZ/COS2、双作用叶片泵流量、双作用叶片泵流量 双作用叶片泵的理论流量为:双作用叶片泵的理论流量为: qt= 2B(R2-r2)-(R-r)SZ/COSn 泵输出的实际流量为:泵输出的实际流量为: q = 2B(R2-r2)-(R-r)Z/COSnv 结结 论论1) qT = f(几何参数、几何参数、 n) 2) n = c qT = C 双作用叶片泵为定量泵,双作双作用叶片泵为定量泵,双作 用叶片泵仍存在流量脉动,当用叶片泵仍存在流量脉动,当 叶片数为叶片数为4的整数倍、且大于的整数倍、且大于 8时的流量脉动较小时的流量脉动较小 故故 通常取叶片数为通常

7、取叶片数为12或或16。 (四)、(四)、YB1型叶片泵的型叶片泵的结构特点结构特点1、定子工作表面曲线定子工作表面曲线2、配流盘、配流盘(1)叶片间的夹角叶片间的夹角(2) 卸荷三角槽卸荷三角槽(3)环形槽环形槽3、叶片倾角、叶片倾角 4、提高双作用叶片泵压力的措施、提高双作用叶片泵压力的措施定子工作表面曲线:定子工作表面曲线:阿基米德螺线、阿基米德螺线、等加速等加速等速减曲线等速减曲线 过渡曲线应保证叶片在转子槽中滑动时径向速度和加速度过渡曲线应保证叶片在转子槽中滑动时径向速度和加速度变化均匀变化均匀,并且应使叶片在过渡曲线和圆弧交接点处的,并且应使叶片在过渡曲线和圆弧交接点处的加速加速度

8、突变较小度突变较小,叶片顶部与定子内表面不产生,叶片顶部与定子内表面不产生脱空脱空(叶片顶部(叶片顶部短时间与定子内表面不接触),从而保证叶片对定子表面的短时间与定子内表面不接触),从而保证叶片对定子表面的冲击尽可能地小,对定子的磨损小,瞬时流量脉动小。冲击尽可能地小,对定子的磨损小,瞬时流量脉动小。1 、定子工作表面曲线、定子工作表面曲线 双作用式叶片泵的定子过渡曲线采用双作用式叶片泵的定子过渡曲线采用等加速等加速等等速减曲线速减曲线时,如图时,如图3.183.18所示。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所示。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式中:式中: 过渡曲线的极半径;过渡曲线的极半径; R R、r r 圆弧部

9、分的大半径和小半径;圆弧部分的大半径和小半径; 极径的坐标极角;极径的坐标极角; 过渡曲线的中心角。过渡曲线的中心角。)2()(42)(2222rRRrrRr)2()20( 双作用叶片泵结构特点双作用叶片泵结构特点(2/7) (1)叶片间的夹角叶片间的夹角配流盘的作用是给泵进行配油。为了保证配流盘的作用是给泵进行配油。为了保证配流盘的吸、压油窗口在工作中能隔开,配流盘的吸、压油窗口在工作中能隔开,就必须使配流盘上封油区夹角就必须使配流盘上封油区夹角 (即吸油(即吸油窗口和压油窗口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窗口和压油窗口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两个相邻叶片间的夹角,如图于两个相邻叶片间的夹角,如图3.2

10、0所所示,即:示,即: 式中:式中:Z 叶片数。叶片数。若夹角若夹角 小于小于 ,就会使吸油和压油窗口相,就会使吸油和压油窗口相通,使泵的容积效率降低。此外定子圆通,使泵的容积效率降低。此外定子圆弧部分的夹角弧部分的夹角 应当等于或大于配流盘应当等于或大于配流盘上封油区夹角上封油区夹角 ,以免产生困油和气穴,以免产生困油和气穴现象。现象。 Z22、配流盘、配流盘 (2) 卸荷三角槽卸荷三角槽:当两相邻叶片当两相邻叶片之间的油液从定子封油区(即定子之间的油液从定子封油区(即定子圆弧部分)突然转入压油窗口时,圆弧部分)突然转入压油窗口时,使其油压力迅速达到泵的输出压力,使其油压力迅速达到泵的输出压

11、力,油液瞬间被压缩油液瞬间被压缩,使压油腔中的油,使压油腔中的油液倒流进来,泵的瞬时流量减少,液倒流进来,泵的瞬时流量减少,引起流量引起流量脉动和噪声脉动和噪声。为了避免产。为了避免产生这种现象,在配流盘上叶片从封生这种现象,在配流盘上叶片从封油区进入压油窗口一边开卸荷三角油区进入压油窗口一边开卸荷三角槽,如图槽,如图3.21所示,这样使相邻叶所示,这样使相邻叶片间的密封容积逐渐地进入压油窗片间的密封容积逐渐地进入压油窗口,压力逐渐上升,从而消除困油口,压力逐渐上升,从而消除困油现象和由于压力突变而引起的瞬时现象和由于压力突变而引起的瞬时流量脉动和噪声。卸荷三角槽的尺流量脉动和噪声。卸荷三角槽

12、的尺寸通常由寸通常由实验来确定实验来确定。 (3)环形槽环形槽:压油窗口压油窗口一部分油通过一部分油通过a与配流与配流盘端面环形槽相连,而盘端面环形槽相连,而环形槽又与叶片泵转子环形槽又与叶片泵转子上叶片槽底部相对,使上叶片槽底部相对,使压力油通至叶片槽底部,压力油通至叶片槽底部,以便增大叶片对定子表以便增大叶片对定子表面的压紧力来防止漏油,面的压紧力来防止漏油,这样提高了泵的容积效这样提高了泵的容积效率率。 叶片在转子中放置时应当有利于叶片在转子的槽中滑动,并叶片在转子中放置时应当有利于叶片在转子的槽中滑动,并且叶片对定子及转子槽的磨损要小。叶片在工作过程中,受到且叶片对定子及转子槽的磨损要

13、小。叶片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离心力和叶片底部压力油的作用,使叶片紧密地与定子接触。离心力和叶片底部压力油的作用,使叶片紧密地与定子接触。设当叶片转至压油区时,定子内表面给叶片顶部反作用力为设当叶片转至压油区时,定子内表面给叶片顶部反作用力为F FN N,其方向沿定子内表面曲线的法向方向,该力可分解为两个力,其方向沿定子内表面曲线的法向方向,该力可分解为两个力,即与叶片垂直的力即与叶片垂直的力F FT T和沿叶片槽方向的力和沿叶片槽方向的力F F,如图,如图3.223.22所示。所示。 3、叶片倾角叶片倾角 双作用叶片泵结构特点双作用叶片泵结构特点(6/7)一般叶片倾角 为1014 4、 提高双作

14、用叶片泵压力的措施提高双作用叶片泵压力的措施 (1 1)端面间隙自动补偿)端面间隙自动补偿 这种方法是将配流盘这种方法是将配流盘的一侧与压油腔连通,使配流盘在液压油推力作用下的一侧与压油腔连通,使配流盘在液压油推力作用下压向定子端面。泵的工作压力越高,配流盘就会自动压向定子端面。泵的工作压力越高,配流盘就会自动压紧定子,同时配流盘产生适量的弹性变形,使转子压紧定子,同时配流盘产生适量的弹性变形,使转子与配流盘间隙进行自动补偿,从而提高双作用叶片泵与配流盘间隙进行自动补偿,从而提高双作用叶片泵输出压力。该方法与提高齿轮泵压力方法中的齿轮端输出压力。该方法与提高齿轮泵压力方法中的齿轮端面间隙自动补

15、偿相类似。面间隙自动补偿相类似。 (2 2)减少叶片对定子作用力)减少叶片对定子作用力 前已阐述,为保证叶前已阐述,为保证叶片顶部与定子内表面紧密接触,所有叶片根部都与压片顶部与定子内表面紧密接触,所有叶片根部都与压油腔相通。当叶片在吸油腔时,叶片底部作用着压油油腔相通。当叶片在吸油腔时,叶片底部作用着压油腔的压力,而顶部却作用着吸油腔的压力,这一压力腔的压力,而顶部却作用着吸油腔的压力,这一压力差使叶片以很大的力压向定子内表面,在叶片和定子差使叶片以很大的力压向定子内表面,在叶片和定子之间产生强烈的摩擦和磨损,使泵的寿命降低。之间产生强烈的摩擦和磨损,使泵的寿命降低。 减少叶片对定子作用力减

16、少叶片对定子作用力对高压双作用叶片泵来说,对高压双作用叶片泵来说,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尤为突出,因此高压双作用叶片泵必须在结构,因此高压双作用叶片泵必须在结构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常用的措施有: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常用的措施有: (a(a)减少作用在叶片底部的油压力减少作用在叶片底部的油压力。将泵压油腔的。将泵压油腔的油通过油通过阻尼孔阻尼孔或内装式小或内装式小减压阀减压阀接通到处于吸油腔的叶接通到处于吸油腔的叶片底部,这样使叶片经过吸油腔时,叶片压向定子内表片底部,这样使叶片经过吸油腔时,叶片压向定子内表面的作用力不致于过大。面的作用力不致于过大。 (b(b)减少叶片底部受压力油作用的面积减少

17、叶片底部受压力油作用的面积。可以用减。可以用减少叶片厚度的办法来减少压力油对叶片底部的作用力,少叶片厚度的办法来减少压力油对叶片底部的作用力,但受目前材料工艺条件的限制,叶片不能做得太薄,一但受目前材料工艺条件的限制,叶片不能做得太薄,一般厚度为般厚度为1.81.82.5 mm2.5 mm 。 (2)减少叶片对定子作用力)减少叶片对定子作用力 (3) (3) 采取双叶片结构,采取双叶片结构,如图如图3.233.23所示。在转子所示。在转子2 2的的槽中装有两个叶片槽中装有两个叶片1 1,它们之间可以相对自由滑动,在,它们之间可以相对自由滑动,在叶片顶端和两侧面倒角之间构成叶片顶端和两侧面倒角之

18、间构成V V形通道,使叶片底部形通道,使叶片底部的压力油经过通道进入叶片顶部,因此使叶片底部和顶的压力油经过通道进入叶片顶部,因此使叶片底部和顶部的压力相等,但承压面积不相等,适当选择叶片顶部部的压力相等,但承压面积不相等,适当选择叶片顶部棱边的宽度,这样即可保证叶片顶部有一定的作用力压棱边的宽度,这样即可保证叶片顶部有一定的作用力压向定子向定子3 3,同时又不致于产生过大的作用力而引起定子,同时又不致于产生过大的作用力而引起定子的过度磨损。的过度磨损。 高压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特点高压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特点(3/4) (4) (4) 减少作用面积减少作用面积,如图所示。叶片由母叶片,如图所示。

19、叶片由母叶片1 1和子叶片和子叶片4 4组成,母叶片和子叶片能相对滑动,母叶片根部组成,母叶片和子叶片能相对滑动,母叶片根部L L腔经转子腔经转子2 2上上虚线所示油孔始终与所在油腔相通,子叶片和母叶片之间的小虚线所示油孔始终与所在油腔相通,子叶片和母叶片之间的小腔腔C C通过配流盘的环槽使通过配流盘的环槽使K K槽总是接通压力油。当叶片在吸油区槽总是接通压力油。当叶片在吸油区工作时,母叶片工作时,母叶片1 1根部根部L L腔不受高压油作用,推动母叶片压向定腔不受高压油作用,推动母叶片压向定子的作用力仅为子的作用力仅为C C腔的高压油作用而压向定子,这就相当于减少腔的高压油作用而压向定子,这就

20、相当于减少叶片底部承受压力油作用面积,使该作用力较小,保证叶片与叶片底部承受压力油作用面积,使该作用力较小,保证叶片与定子接触良好。这种方法用于额定压力达定子接触良好。这种方法用于额定压力达21 MPa21 MPa的高压叶片泵的高压叶片泵上。上。 二二、 单作用叶片泵单作用叶片泵 单作用叶片泵单作用叶片泵 (一)、组成(结构(一)、组成(结构) (二)、工作原理(二)、工作原理 (三)、流量计算(三)、流量计算 (性能参数)(性能参数) (四)、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四)、限压式变量叶片泵(一)、单作用叶片泵的组成(一)、单作用叶片泵的组成组成:定子、转子、叶片、组成:定子、转子、叶片、偏心安装偏

21、心安装 配油配油 盘、传动轴、壳体等。盘、传动轴、壳体等。动画演示动画演示(二)、(二)、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v密密形成:定子、转子、叶片、配流盘围成形成:定子、转子、叶片、配流盘围成 下半周,叶片伸出,下半周,叶片伸出,v密密,吸油,吸油 v密密变化,转子顺转变化,转子顺转 上半周,叶片缩回,上半周,叶片缩回,v密密,压油,压油 吸压油腔隔开:配油盘上封油区和叶片吸压油腔隔开:配油盘上封油区和叶片 单作用叶片泵特点单作用叶片泵特点1 转子转一转,吸压油各一次。转子转一转,吸压油各一次。 称单作用式称单作用式 2 吸压油口各半

22、,径向力不平衡。吸压油口各半,径向力不平衡。 称非卸荷式称非卸荷式(三)、单作用叶片泵流量计算(三)、单作用叶片泵流量计算 1、排 量 2、流 量 设定子直径为设定子直径为D,转子直径为,转子直径为d,宽度为,宽度为B,两叶,两叶片间夹角为片间夹角为 ,叶片数为,叶片数为Z,定子与转子的偏心量为,定子与转子的偏心量为e。当单作用叶片泵的转子每转一转时,每两相邻叶片间当单作用叶片泵的转子每转一转时,每两相邻叶片间的密封容积变化量为的密封容积变化量为V1-V2。 V=(V1-V2 )ZBdeDV2)2()2(221BdeDV2)2()2(222DBeV21、单作用叶片泵的排量和流量、单作用叶片泵的

23、排量和流量2、单作用叶片泵的流量、单作用叶片泵的流量 理论流量:理论流量: qt = vn = 2B e D n 实际流量:实际流量: q = qtv = 2BeDnv 结论:结论:1) qT = f(几何参数、几何参数、 n、e) 2) n = c e变化变化 q C 变量泵变量泵 e = 0 q = 0 大小变化,流量大小变化大小变化,流量大小变化 e 方向变化,输油方向变化方向变化,输油方向变化 故故 单作用叶片泵可做双向变量泵单作用叶片泵可做双向变量泵 单作用叶片泵的流量脉动单作用叶片泵的流量脉动 单作用叶片泵定、转偏心安装单作用叶片泵定、转偏心安装 其容积变化不均匀其容积变化不均匀故

24、故 有流量脉动,叶片应取奇数有流量脉动,叶片应取奇数 一般一般1315(四)、(四)、限压式变量叶片泵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1、概述、概述2、组成(结构、组成(结构)3、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4、流量计算流量计算 (性能参数)(性能参数)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流量压力特性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流量压力特性 5、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应用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应用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作用作用当压力升高到预调的限定,压力后,流量当压力升高到预调的限定,压力后,流量自动减小。自动减小。 p = F/A F = 0 p = 0 F p F p 结论: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取决于负载,并且结论: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

25、取决于负载,并且 随着负载的变化而变化。随着负载的变化而变化。FA1、概述、概述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分类 限压式变量泵限压式变量泵利用利用压力反馈压力反馈作用实现变量作用实现变量 *外反馈外反馈 可分为可分为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内反馈内反馈2、外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组成、外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组成组成:变量泵主体、限压弹簧调节机构(螺钉)、组成:变量泵主体、限压弹簧调节机构(螺钉)、反馈液压缸。反馈液压缸。V = 2DeB 视频视频3、外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工作原理、外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工作原理当当pA ksx0时,定子右移,时,定子右移, e ,q 当当pA

26、 ksx0时,定子右移,时,定子右移, e ,q 定子向右移动定子向右移动:弹簧被压缩弹簧被压缩:偏心距偏心距e减小减小:xxxxee0此时定子受力平衡方程为:此时定子受力平衡方程为:s0()pAK xxb0()sA ppeeKpvpv2qVnDBen当当pb A = ksx0时,定子即将移动,时,定子即将移动, bpvpv0()2sA ppqVnDBneK当泵的工作压力小于当泵的工作压力小于pb时,其流量时,其流量q变化按斜线变化按斜线AB变化,在该阶段变化,在该阶段变量泵相当一个定量泵,图中变量泵相当一个定量泵,图中B点点为曲线的拐点,其对应的压力为曲线的拐点,其对应的压力就是限定压力就是

27、限定压力pb 。它表示泵在原始偏心距。它表示泵在原始偏心距e0时可达到的最大工作时可达到的最大工作压力。当泵的工作压力压力。当泵的工作压力p超过超过pb时,偏心距时,偏心距e减小,输出流量随压减小,输出流量随压力的增高而急剧减少,流量按力的增高而急剧减少,流量按BC段曲线变化段曲线变化,C点点所对应的压力所对应的压力pc为截止压力(又称为最大压力)。当更换不同刚度的限压弹簧为截止压力(又称为最大压力)。当更换不同刚度的限压弹簧时,可改变曲线时,可改变曲线BC段的斜率,弹簧刚度段的斜率,弹簧刚度K值越小(越值越小(越“软软”),),BC段越陡,段越陡, pc值越小;反之,弹簧刚度值越小;反之,弹

28、簧刚度Ks值越大(越值越大(越“硬硬”),),曲线曲线BC段越平缓,段越平缓, pc值亦越大。值亦越大。 视频视频4、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压力、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压力流量特性流量特性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调节过程调节螺钉调节螺钉1,可改变,可改变qmax,使,使AB段上下平移段上下平移调节螺钉调节螺钉2,可改变,可改变pB , 使使BC段左右平移段左右平移 更换弹簧,可改变弹簧刚度,使更换弹簧,可改变弹簧刚度,使BC段斜率段斜率 k大,曲线平缓大,曲线平缓 变化变化 k小,曲线较陡小,曲线较陡 调节动调节动画演示画演示5、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应用、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应用 执行机构需要有

29、快、慢速运动的场合,执行机构需要有快、慢速运动的场合, 如:组合机床进给系统实现快进、工进、如:组合机床进给系统实现快进、工进、 快退等快退等 快进或快退:快进或快退: 用用AB段段 工进:工进: 用用BC段段 定位夹紧:用定位夹紧:用AB段段 或定位夹紧系统或定位夹紧系统 夹紧结束保压:用夹紧结束保压:用C点点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特点减小了减小了P,减少了油液发热,减少了油液发热, 简化简化了系统,但结构复杂。了系统,但结构复杂。 思考题:限压式变量叶片泵能否作双向变量泵?思考题:限压式变量叶片泵能否作双向变量泵?单作用变量叶片泵单作用变量叶片泵(4/8) (2)内反馈限压

30、式变量叶片泵内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内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工作原理与外反馈限压式内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工作原理与外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相似。图变量叶片泵相似。图3.30所示为内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所示为内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图。的工作原理图。 例题例题:如图所示的液压回路,限压式变量叶片:如图所示的液压回路,限压式变量叶片泵调定后的流量压力特性曲线如图所示,调速泵调定后的流量压力特性曲线如图所示,调速阀的调定流量为阀的调定流量为2.5 L/min2.5 L/min,液压缸两腔的有,液压缸两腔的有效面积效面积 cmcm2 2,不计管路损失,不计管路损失试求:(试求:(1 1)液压缸的大腔压力;)液压缸的大腔压力;(2 2)当负载)当负载F F=0 =0 和和F F=9000N=9000N时的小腔压力;时的小腔压力;(3 3) 当负载当负载F F=9000N=9000N时,设液压泵的总效率时,设液压泵的总效率为为0.750.75,求液压系统的总效率。,求液压系统的总效率。50221 AA解:(1) MPa。 (2) 当F=0 MPa; 当 N时, MPa (3)液压回路的效率 系统总效率1522.210p (2.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