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长在宜昌》_第1页
三年级《长在宜昌》_第2页
三年级《长在宜昌》_第3页
三年级《长在宜昌》_第4页
三年级《长在宜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课 宜昌从远古走来教学目标:1.知道宜昌有悠久历史,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2.通过历史传说、历史事件,了解宜昌的基本线索和大概轮廓。教学重点:通过历史传说、历史事件,了解宜昌古代史的基本线索和大概轮廓。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究宜昌历史的兴趣,掌握一定的学习历史的方法,陶冶学生的、情感。教学过程: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1.学生搜集了解有关宜昌历史的资料。2.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了解远古先人的生活。3.学生搜集了解历史故事及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1.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词语“茹毛饮血、钻木取火、刀耕火种”等词语,学生说一说对这三个词语的理解。2.教师:这三

2、个词语所描绘的现象发生在什么时候呢?(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活动一:想象远古先人的生活1.课前,同学们已经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对远古先人的生活进行了调查,把你们调查的情况和大家一起共享吧。教师出示调查表,学生汇报交流。活动二:宜昌远古时属于什么部落?宜昌曾使用过哪些名称?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是什么条约?宜昌共有哪些县市区?第二课 三国故事宜昌多一、活动目标:1、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基础上,熟知三国故事、有关三国的成语 、歇后语,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丰富优美的语言营养。2、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表演方面的才能及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人物的能力。3、通过活动,培养学

3、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及对三国人物雄才韬略的崇敬之情。二、活动过程:1、谈话引出课题2、三国知识知多少师:在这之前,老师想知道孩子们对三国知识到底了解了多少。让我们首先进入(点击课件,生齐读:三国知识知多少)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抢答题。请同学们听抢答规则:在老师念完题后,知道的孩子不用举手,站起来就行,我们请先站起来的同学回答。好请听题:3、三国美文大家读4、三国故事我来讲5、三国人物众口评 赵子龙大战长坂坡 张飞在宜昌擂鼓练兵 诸葛亮黄陵庙撰神 关羽在宜昌点兵阅军队 关羽兵败回马坡 吴蜀夷陵之战6、总结: 师:在同学们的唇枪舌战间,我们对三国人物有了新的认识。诸葛亮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却也

4、不乏为出色的文学家、军事家;周瑜才华横溢但心胸狭窄等等。而三国远远不只这么多英雄,咱们今天交流的也只是沧海一粟,请同学们下来继续阅读三国演义,这次重点感受智慧和计谋的较量,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收获。三、活动反思:为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语文人才,我确定了本次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主题是畅游三国。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人民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和性格的体现。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但如何让学生熟知三国故事,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丰富优美的语言营养,如何让学生客观、全面地分析人物,我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尽量让学生阅读、感悟、体会。在活动的展示课上,同学们纷纷讲三国故事

5、、评三国人物、猜三国谜语,读三国美文,可谓争先恐后,兴致勃勃从这些,我知道了此次活动对学们来讲有很大的收获。但是,孩子们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所以这次畅游三国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还没有结束,还有更多的智慧需要孩子们继续深入地阅读。第三课 建城千年的宜昌城一、学习目标1、了解宜昌建城的历史、宜昌的古城墙、赵铁公在宜昌办的三件事。2、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的能力。3、培植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二、教学建议1、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宜昌行政区域图,掌握各县市的分布,从而了解宜昌的地理位置、面积及人口。怎么引导呢?首先,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湖北省地图及宜昌行政区域图,找到宜昌在

6、湖北省的位置及宜昌市所辖县市和五个区。其次,教师在课中利用湖北省地图和宜昌市行政区划图,向学生简要介绍宜昌的地理位置、面积及人口,其中对于宜昌从古到今在湖北省乃至全国、全世界的重要地位要强调。有条件的学校在课前还可借助远程资源,向学生展示宜昌优美的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探究欲,为课后的交流与探究做准备。2、课后习题可放在课中完成,也可放在课后。习题一中的诗歌过西陵峡中,共提到两位宜昌名人,即屈原、王昭君。著名景观有屈原祠、香溪、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最后一句的意思是今日的三斗坪,来日将建起雄伟的三峡大坝。探究天空中的习题和小资料可放在课中完成和阅读。第四课 共产党领导的早

7、期革命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宜昌第一位党员和党小组、北伐军进军宜昌、瓦仓起义和瓦仓区工农革命政府的建立、长阳西湾起义创建红军。新课导入:1、理解中国共产党影响下的乡俗改良活动,了解活动背景以及措施2、观看录像资料,思考问题。宜昌的第一位党员和党小组是如何建立起来的。3、了解瓦仓起义和瓦仓区工农革命政府的建立。4、长阳西湾起义创建红军的创建时间、地点、主创人物。5、课堂小结:通过一周时间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中国人民进 行革命斗争,争取建立独立、富强、民主的中国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宣告了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发展经济的道路。中国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民

8、族复兴的伟大道路!第五课 挫败日军的石牌保卫战教学目标:了解石牌保卫战的相关历史,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团结意识。教学过程:1、 自由阅读。2、 了解日军侵犯武汉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并讨论。3、 了解石牌保卫战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并讨论。4、 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弄清中国抗战包括哪三个阶段?5、 小组讨论:其转折点各是什么?6、 教师小结第六课 千古之谜悬棺葬一、教材说明本课的知识长廊探索了千古之谜悬棺,介绍了中国最大的悬棺群及它的重要意义,同时,还追溯了它的起源,推测了放置悬棺的方法。磨坪乡地处秭归县西南部,素有“江南神农架”之称,与鄂西巴东、长阳两县接壤,平均海拔 1200米。有悬棺群的那面

9、峭壁当地老百姓称其为仙人洞。仙人洞位于磨坪乡杨林桥村二组的升坪河岸边,峭壁是秭归与巴东的分界线,有悬棺的一面属于秭归县,除此以外则属巴东县。据考古学家介绍,由于年代久远,这个中国最大的悬棺群已无法找到一具保存完好的棺材,现仅能看到五六十个悬棺。后经考古队员科学考证,最终确认发现131副悬棺,并初步认定磨坪乡杨林桥村的悬棺群距今约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春秋战国前期猃狁(xian yun)族的一个部落居住在此附近,他们过着狩猎捕鱼种田的悠闲生活。如今,磨坪乡政府正在悬棺所在地开发旅游资源,在名为“三龙潭风景名胜区”内,悬棺群成了游人们探险、科考的好去处。二、学习目标1、了解悬棺这种奇特的葬俗及其

10、它的传说、推测,知道中国最大的悬棺群秭归坪乡悬棺群。2、掌握三峡悬棺的五项发现。3、通过推测悬棺葬的放置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三、教学建议、悬棺现象一直是我国名胜古迹之谜,历来被世人关注。课前可让学生查阅关于悬棺的资料,从感性上增强认识。教师也可在课前对悬棺现象作充分的了解,为上课做好准备。、书中图片过小,有条件的可以借助多媒体直观展示悬棺现象。若无多媒体,也可借助收集的图片和书中的图片分组探究,交流各自的发现。、课后“探究天空”的悬棺葬方法,可以在了解悬棺现象和通读小资料的基础上,动员学生开动脑筋,发挥想象,亲手做做,看谁最有创意。、“交流平台”中的习题答案为:(1)、三峡地区悬棺

11、墓葬群落有:风箱峡岩葬群、楠木园铁棺峡岩葬群、兵书宝剑峡岩葬群、峡江支流岩葬群、奉节草堂河悬棺群、巫山错开峡悬棺群、巫山大宁河(巫溪)段悬棺群、巫溪县大宁河段悬棺群、巴东县龙船河悬棺群、秭归县九畹溪悬棺群、宜昌县(现为宜昌市夷陵区)黄柏河悬棺群、宜昌县(现为宜昌市夷陵区)晓峰悬棺群等。(2)、哪些葬法最合理?以学生为主体,无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5、课文中提到悬棺群最高处的洞穴内有一捆绳索,现以证实为一采硝老人所为,并非古人放悬棺所用。四、参考资料所谓悬葬,其实就是将棺木悬挂在悬崖峭壁上的意思。古时人们会先将先人的尸身用麻布包裹,采用仰身直肢葬,然后将陪葬品置于脚下两侧,放在一副头大尾小

12、的棺木中。棺木是用一整块的楠木制成,有房形棺、船形棺等多种样式,完成后再将棺木挂在悬崖之上又或置于峭壁上的洞穴中。悬棺经过科学家鉴定,最早可以追溯至距今二千六百余年的春秋晚期和战国早期,一直到明代末期为止。古代行悬棺葬的思想根源,主要是源于古代的仙家思想,他们认为这样能把死者送入天堂,带有神学宗教色彩。而会进行悬棺葬的部族,考古学家大多数认为有僰人、僚人等。他们置棺的高度,一般距离水面十至五十米,最高的甚至达到一百米。而置棺方式则有几种,分别为木桩式、凿穴式和利用岩壁间的天然洞穴、裂缝盛放棺木,目前保存的悬棺共有二百六十五副。 悬棺方法成谜古代人到底是如何把这些沉重的棺木,放置到离水面如此高的

13、悬崖峭壁上,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课题。他们提出了种种猜测,包括堆土法、涨水法、地质变迁和绞车等。堆土法即是从山下堆土至洞口,把棺木放进去后,然后再把土运走,但是这个方法很快就被否定,因为悬棺大多放在水面的悬崖上,所以堆土法根本无法实现。之后有人提出可能是地壳变迁的关系,古时的水位可能比现在高出很多,今天看来高高在上的悬棺,当时可能距离水面很近,只要用船把棺木运到河面,就可以放置悬棺。不过一些权威地质学家说,在二千六百多年内,地质变化不可能有那么大,除非出现突然的地升或者地震。最后一种是利用绞车,将棺木从下往上吊,首先在山崖上安装一个定滑轮,再使人从河面运来棺木,就可以轻松吊上去。可是在山崖上,没

14、有任何打桩或者人工钻凿的痕,即并没有找到固定滑轮和绳索的地方,所以这个说法也不太可能。虽然在二一年时,在四川成都曾有二十多名中学生以滑辘下放式利用木辘成功悬棺,但到底古人是否以此方法悬棺,则仍然不能确定。而且古时的设备和现今的不能相比,所以悬棺究竟是如何被放到悬崖峭壁之上,到现时为止依然是个不解之谜!第七课 千年古刹玉泉寺一、教材说明玉泉寺位于玉泉山东麓,是我国佛教最早的寺庙之一,享有“荆楚丛林之冠”的美称。东汉建安年间(196220)普净和尚在此结茅为庵,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本课简要介绍了玉泉寺的由来、重要地位及主要景点,重点说明了享誉盛名的珍珠泉与玉泉铁塔这两大奇观。二、学习目标1

15、、通过详细介绍玉泉寺,了解佛教及寺庙的基本情况。2、搜集佛教圣地的相关资料,说一说自己了解的佛教情况,对佛教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三、教学建议1、本课可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由教师指导学生搜集玉泉寺的相关资料,了解玉泉寺的所在地、主要景点及它在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第二课时结合课文内容,按“三楚名山玉泉寺”、“珍珠泉”、“玉泉铁塔”、“我眼中的玉泉寺”等版块分组介绍,教师根据介绍情况予以评价与补充。第三课时结合书后练习进行探究,探究选题可侧重于佛教与玉泉寺的联系上,穿插传说与故事,更深层次地认识玉泉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2、书后“交流平台”中的习题容易找到。四、参考资料玉泉寺1、相传东汉建安年

16、间,僧人普净结庐于此。南朝后梁大定五的(559年),梁宣帝萧察敕玉泉为“覆船山寺”。隋开皇十二年(592年),晋王杨广应智头奏请在此起寺,敕名“一音”,后改为“玉泉寺”;隋开皇十四年(594年),杨广敕封智头为“智者禅师”,并亲书“智者道场”匾额。唐贞年间(672649年)僧法瑱增建;仪凤二年(677年)唐高宗诏请寺僧弘景为师;后周长寿三年(694年)金轮圣皇帝亲授舍利并敕建七层砖塔瘗之;三朝国师神秀在寺创禅宗北宗。宋天禧末年(1021年)明肃皇后感慕容邂逅之恩,捐银扩建,改额为“景德禅寺”;崇宁时又敕为“护国寺”。元世祖、武宗、仁宗皇帝敕修。明、清屡毁屡修。1949年后又进行了多次修葺。现存

17、殿堂楼阁多具明清营造风貌,其间也部份保留宋、元规制遗风。玉泉寺曾与浙江天台国清寺、山东长清灵严寺、江苏南京栖霞寺并称为“天下四绝”,鼎盛时期其规模“为楼者九,为殿者十八。三千七百僧舍”,“占地左五里、右五里、前后十里”,被誉为“三楚名山”、“荆楚丛林之冠”。玉泉寺现存主要殿堂有:弥勒殿、大雄宝殿、毗庐殿、韦驮殿、伽蓝殿、千光堂、大悲阁、十方堂、藏经阁、文殊楼、传灯楼、讲经台、般舟堂和圆通阁等。其中大雄宝殿最为雄伟瑰丽,系我国南方最大的一座古建筑。大殿重檐歇山式,建筑面积1253平方米,通高 21米,面阔九部,进深七间,梁架为抬梁穿斗式,立柱72根,斗拱154组,开花藻井,彩绘斑斓。殿前置隋大业

18、十一年(615年)铁镬、元代铁釜、铁钟等珍贵的大型铁质文物十馀件;殿侧有石刻观音画像一通,传为唐代画圣吴道子手迹。寺内古柏苍劲,银杏叶茂,并蒂莲艳,桂花溢香,修竹翠丛,庄严谧静。2、玉泉寺前三园门北侧青龙山馀脉冈地上有玉泉铁塔一座。铁塔本名“佛牙舍利塔”,俗称“棱金铁塔”、“千佛塔”,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为重瘗唐高宗、则天皇后所授舍利而铸建,仿木构楼阁式,八角十三级,通高16.945米,重26472公斤。铁塔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地宫为石质六角形竖井,内置汉白玉须弥座,座上置石函三重,函中供奉舍利;塔基、塔身均为生铁铸造,塔基须弥座八面铸有铁围山、大海、八仙过海、二龙戏珠及

19、石榴花饰纹,座八隅各铸顶塔力士一尊,全身甲胄,脚踏仟山,状极威猛;塔身平座上铸有单钩阑,塔身各作四门,两两相对,隔层交错;塔身及平座铸有斗拱;腰檐出檐深远,翼角挑出龙头以悬风铎;塔身上著有铭文1397字,记载了塔名、塔重、铸建年代、工匠和功德主姓名及有关史迹,还铸有佛像2279尊,俨然一幅铁铸佛国世界图;塔刹为铜质,形似为宝葫芦。铁塔通体不施榫扣,不加焊粘,逐件叠压,自重以固;其外型俊秀挺拔,稳健玲珑,如玉笋嵌空。玉泉铁塔是我国现存最高、最重、最完整的一座铁塔,它对研究中国古代冶金铸造、金属防腐、营造法式、建筑力学、铸雕艺术以及佛教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3、玉泉寺北侧显烈山下有中国最早的关庙显

20、烈祠,祠前有一泓珍珠泉水,俗名“金龙池”,相传为三国蜀将关羽死后显灵之处。珍珠泉为全国三大间歇名泉之一,宋朝苏轼称之为“漱玉喷珠”,明朝袁宏道赞之为“珠泉跳玉”。游人若临岸静观,则清碧如玉,泡如珍珠,若击掌跺石,则泉沸水涌,迭如贯珠,其水质甘冽醇香。泉南山脚竖有明万历所立石望表,上刻“汉云长显圣处”;望表西有清阮元念唐碑书“最先显圣之地”石碑一通。泉上珍珠桥为1949后增建,珠泉虹桥交相辉映,分外妖娆。循寺北向西,在溪水湛天、千年银杏、狮子崖、梅花井、智者洞、宋敕修传灯录院遗址、金霞洞、一线天;向南有退居、紫柴庵、幻霞洞等人文景观、名胜古迹深藏幽谷。4、玉泉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隋朝时

21、为天台宗祖庭之一,智者大师在此宣讲法华玄义、摩诃止观,首创天台宗道场;唐为禅宗北宗祖庭,弘景、神秀、普寂、一行等高僧在寺创倡渐悟禅法;宋释道源、宋绶、宋祁编撰景德传灯录于此寺;张九龄、李白、白居易、孟浩然、元稹等历代文人墨客为之留下许多诗词、碑刻;中国关公文化也渊源于此。名山、高僧、英雄三位一体与玉泉古刹相得益彰。第八课 西陵峡口三游洞一、教材说明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 7公里,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山洞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是湖北省著名名胜古迹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本课简要介绍了三游洞的地理位置、得名、碑刻,重点说明了三游洞的重要景点至喜亭和张飞擂鼓台,让学

22、生对这个曾被古人喻为“幻境”的景点有了较为清晰的印象。二、学习目标1了解三游洞的由来、主要景观。2搜集三游洞的名人碑刻内容或主要景点,开展诗歌比赛活动。3感受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美。三、教学建议1、首先,本课可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课前可让学生搜集三游洞名人碑刻内容或主要景点图片,教师在授课中可借此为导入点,开展诗歌比赛活动。同时,穿插分析“前三游”白居易、白行简、元稹和“后三游”苏洵(父)、苏轼、苏辙为三游洞的题词。在此基础上,探究三游洞的得名,欣赏至喜亭和张飞擂鼓台的图片,并讲讲两处景点的传说故事。2、第二课时可结合书后“探究天空”中的导游图,让学生分组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三游洞的景点。组与组之间

23、可既分工又合作,一组一个景点,介绍方式可多样化,由学生自主选择。介绍中师生及时评价。3、三游洞的各景点一般都有传说故事,教师在授新时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既锻炼口才,又增长智慧。四、参考资料相传唐元和14年(819),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会于彝陵(今湖北宜昌),同游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在洞壁上,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这是人们称之为“前三游” 到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东坡)、苏辙父子三人,也来游洞中,各题诗一首于洞壁之上,人们称之为“后三游”三游洞地势险峻,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呈不规则长方形,深约30米,宽约23米,高约9米,是古代地下水沿岩层岩面

24、不断溶蚀,并经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它的地层地质年代为寒武纪,距今约五亿至六亿年,洞中岩石褶皱起伏,断裂纵横,千姿百态,有似圆若方的钟乳石柱三根,垂直平行横列,将洞隔成相通的前后两室:前室明旷,诗文满壁;后室幽奥,旁有耳洞,可通于外后室顶部空圆若悬钟,以石投击,其声如钟,石子落地,其响如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三游洞景色奇丽,曾被古人喻为“幻境” 历代途经夷陵(宜昌)的人,大都到此一游,并以楷、隶、行、草各种字体和诗歌、散文、壁画、题记等形式写景抒怀,镌刻于石壁之上至今洞内外尚存有宋代欧阳修题记、明代重刻之三游洞序等各种壁刻和碑文40余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史料三游洞前,是清澈碧透的下牢溪,水石

25、相击,飞珠溅玉沿洞旁小路登上山顶的至喜亭,西眺可见大江雄姿;在那峰峦叠嶂之中,长江像一把利斧,辟开一线通道,直泻西陵峡口,激流咆哮,破门而出,流经三游洞旁,则水势转平,江面豁然开阔,呈现险夷交替之奇观三游洞不仅是著名的古迹胜地,同时也是重要的革命遗址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曾是中共鄂西和宜昌县委的地下交通联络站,当时庙中“道士”有的是我党地下交通员解放后,1958年3月1日,周恩来为实现毛泽东“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造福子孙后代,曾沿着陡滑的小道,亲临三游洞察看了岩石的层次,作了极为重要的指示沿陡危的小道依栏而下,至山腰间的悬崖下有一小潭,细泉涓涓流入,长年不歇,潭边草茂竹翠,这便是宜昌市的名胜古

26、迹-陆游泉 宋代诗人陆游于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10月8日来三游洞时曾在此潭取水煎茶,并赋诗一首,书于石壁上后人称之为“陆游泉”。碑刻与壁刻三游洞内外有很多碑刻与壁刻,具有历史价值与书法欣赏价值,是十分珍贵的文物唐宋以来,白居易、元稹、白行简、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陆游等历代游览过三游洞的名人,以及在夷陵任过职的官吏,或题写诗文、或刻碑记事,共作壁刻、碑刻100多件 保存下来并已经发现的近60件,楷、隶、篆、行、草各体皆备像清人陆维的隶书壁刻“鬲凡”,陈建候命长女闺瑛用小篆书写的占合掌岩巨幅壁刻“合掌岩高石不顽,化工有宝秘形山,辟开混沌蒙窍,露出人间生死关”均堪称书法上品张飞擂

27、鼓台在三游洞的西陵山顶面临大江处,有一柱形石峰,上有小平台,便是著名的“张飞擂鼓台” 据地方志记述,三国时期蜀汉猛将张飞在宜都郡(今宜昌)任太守时,曾在此台擂鼓督练兵士猛将张飞的朔像背依幽深峡谷,下临滚滚长江,环眼圆睁,虎须戟张,巨臂挥捶,似闻隆隆能够战鼓声,再现了这位古代名奖的勃勃英姿,游人至此,纷纷摄影留念擂鼓台是游客最喜爱的景观至喜亭三游洞顶临下牢溪口的山峰上有一座重檐三叠、金瓦朱栏、由“品”字形三亭组合的亭阁,这便是“至喜亭” 至喜亭始建于宋朝,由峡州(今宜昌)太守朱庆基修建在大江边,为的是方便船夫和商旅休憩 景佑四年(1037年)文学家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专为此亭撰写了峡州至喜亭记,

28、使此亭成为宋代峡州三大胜境之一巴楚乐宫巴楚乐宫展出的巴楚乐器“八音”齐全,乐舞图象婀娜多姿,在古色古香的舞台上,身穿古典名族服装的演(奏)员,以复仿制的15类97件巴楚乐器,奏楚曲巴乐,拌巴歌楚舞。游客在悠扬的音乐中,仿佛听到屈子仰天吟国殇,昭君离乡琵琶声;在浓郁的民族舞蹈气息里,可以感受到龙舟竞渡的波飞浪溅,桔茶飘香的丰收喜悦从而让游客更增添了爱宜昌,爱三峡,献身中华的赤字之情第九课 巴人故里武落钟离山教学目标:1、增进对巴人的了解,增强作为巴人后代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巴土文化的热爱。2、了解武落钟离山的位置、景点。3、激发学生对巴土文化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小立志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

29、教学重难点:了解巴人和武落钟离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巴土文化的感情。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诠释巴人1、提问:你知道我们土家人有哪些风俗文化?(1分钟)2、弄清土家人和巴人的关系(0.5分钟)3、体验巴土文化,齐唱土家山歌山路十八弯(3分钟)(1分26秒)二、观看地图,弄清位置1、出示地图,让学生弄清武落钟离山的位置(1分钟)2、让学生知道到武落钟离山的路线(1分钟)三、走进武落钟离山,了解巴土文化(一)武落钟离山简介1、放碟片2、指导学生看书3、提问:通过听、看,你了解到武落钟离山的哪些景点?哪些人物?那些传说?4、学生反馈5、讲务相掷剑称王、盐水女神和廪君的爱情故事(5分钟)(二)向王

30、庙介绍1、放碟片2、提问:通过观看,你了解到了什么?3、反馈(三)感受武落钟离山的美1、放碟片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武落钟离山的美丽四、推介武落钟离山,弘扬巴土文化1、布置任务:用自己的方式宣传清江、武落钟离山,弘扬巴土文化2、学生分组讨论3、学生代表展示五、学生评价(2分钟)第十课 道教仙境鸣凤山一、教材说明鸣凤山位于远安县城所在地鸣凤镇西部 3.5公里处,为省内最典型的丹霞山水景观。据远安县志记载,南北朝梁武帝年间,山上建有小庙,唐时有所扩大。后几经变迁,至清咸丰十年(1860)又募捐扩建,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现在看到的,基本上是咸丰规模。本文依次介绍了鸣

31、凤山的地理位置、神奇传说,以及主要景点王蒙手迹、烟霞洞、八卦太极图、云霞石窟、头天门、神道、鸣凤山大观等,让读者对鸣凤山这一道教名山有了大致了解。二、学习目标1、通过对鸣凤山的介绍,了解道教及道观的基本情况。 2、考察本地的道教建筑,介绍其它地区的寺庙。 3、认识道教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4、探究天柱山及学校附近的道教相关知识。三、教学建议1、鸣凤山这一风景名胜大多学生不太熟悉,授课前,建议教师收集景点方位图,以便课中学生对各景点的位置了解。授课时,可采取“今天我来当导游”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分别按课文顺序介绍书中各景点。介绍时,有的景点还可穿插故事,如鸣凤山南岩的“烟霞洞”,传说八仙之一

32、的吕洞宾玩后曾在此修行。介绍完后,师生给予评价。2、书后“交流平台”中“神道”的形成以及“探究天空”的第一题可在课中景点介绍时一并完成。“探究天空”的第二题建议作为课后作业完成。3、本课学完后,可继续探究天柱山及学校附近的道教相关知识。四、参考资料、鸣凤山风景游览图(查资料)2、神道 头天门上,通往山顶,有南北两路。南路极为险峻,只能以身贴壁攀援而上;北路有1788(有书中说1788级)石阶,依山矗立,宛若天梯,通常人们由此登上山顶,故有人称为“神道”。3、鸣凤山的传说:不知哪一日,真武祖师相中了远安这块宝地。那天,祖师爷踩云头来到掌管山,可是没有料到,这掌管山是座土山,根本就背不住这一压,一

33、哈就歪哒。祖师爷见那山盛不起,便落在了现今的鸣凤山上。 当晚,祖师爷给四川峨嵋山的姜道士报梦,叫他来此建庙修行。姜道人上山之后,打算给这座山取个名字,想来想去,定为“鸡公山”。到晚上,祖师爷又给姜道人报梦,说这山名取得不好,提醒他多观地势水势,山脉走向,要名符其实。姜道人于是爬上山巅过细观看,发现这座山确像一只大凤,驻足沮河西岸,引颈长鸣,便改“鸡公山”为“鸣凤山”。姜道人在鸣凤山潜心修道数十年,一日忽地觉得就要升仙,便吩咐徒弟们为他请工匠铸造隐身铜像,谁知一连铸了几回都不成,始终不能成像。直到他九十八岁那年,姜道人听到祖师爷报梦,说他的时候到哒,才让弟子们架好干柴,然后爬上去,坐在当中,一边

34、敲木鱼一边诵经。不一会,火点燃了,姜道人便静静地羽比飞升而去。说也巧,姜道人一经仙化,他的铜像就铸成哒。4、北京天坛回音壁、山西蒲州的普救寺塔、河南的蛤蟆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石琴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回音建筑。 第十一课 西陵峡中黄陵庙一、教材说明 黄陵庙,位于西陵峡中黄牛峡段,距灯影峡16公里的九龙山麓,俗称“九龙捧圣”的一块台地上。它背靠黄牛岩,现存庙宇为独具风采的明清建筑群落,是西陵峡中著名的古迹之一。本课简要介绍了黄陵庙的地理位置、历史价值及其传说。重点说明了黄陵庙的主体建筑禹王庙及武侯祠的面貌。二、学习目标1、知道黄陵庙的建筑由来和水文价值。2、了解长阳解放以来的水域情况清江的相关知识。3

35、、认同古代劳动人民与自然抗争的能力。三、教学建议本课内容通俗易懂,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即可。建议本课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课前,让学生自学课文,并结合书后“探究天空”中的习题一,绘制一幅简单的黄陵庙主要景点图。课中,让学生借助示意图,介绍书中景点,知道黄陵庙的建筑由来和水文价值。第二课时在了解景点的基础上继续探究,收集关于黄牛峡的故事及古今名人咏诵黄陵庙的诗词,在班上和同学交流。第三课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展,联系本地实际,做一个小调查,了解长阳解放以来的水域情况及清江的相关知识,并将调查情况写成调查报告,在全年级进行交流,进行综合评价。四、参考资料黄牛峡的故事我们在古歌谣里读到的“朝

36、见黄牛,暮见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的黄牛,就是西陵峡中最凶险的黄牛峡,黄牛峡上是高高的黄牛山。黄牛峡还有一座气势巍峨的黄牛庙这一切都源于黄牛助禹开峡这个壮丽动人的神话传说。传说禹开凿巫峡后经历千难万阻来到西陵峡,只见一座座大山和高峰横立在江中阻拦着江水,禹驱使各种神兽也无力开通,正在万分焦急之时,神女奏请玉帝派土星下凡助禹开峡。土星化作一条力大无比的黄牛,一声吼叫,山崩地裂,一对锐角触开一条十数丈宽的峡道,使江水奔出峡门直泻东海人们为了纪念助禹开峡的神牛,便叫此峡为黄牛峡,并在峡边兴修了一座黄牛庙,庙的主体建筑是禹王殿,殿内有36根两人合抱的大立柱,柱上浮雕着9条形态各异的蟠龙。三国时期,

37、蜀相诸葛亮入蜀时途经黄牛庙,在殿前竖立一块石碑。碑文中写道:“赴蜀道,履黄牛,因睹江水之胜,乱石排空,惊涛拍岸,剑巨石于江中,崔嵬,列作三峰,平治泽水,顺遵其道,非神扶助于禹,人力奚能致此耶?孰视于大江重复石壁间,有神像影现焉,鬃发须眉,冠裳宛然,如彩画者。前竖一旌,右驻一黄犊,犹有董工开导之势。古传所戴黄牛助禹开江治水,九戴而功成,信不诬也。”刘备公元211年入蜀,从诸葛亮的记述中,可见,黄牛助禹开峡话的传说久远。名人咏诵黄陵庙的诗词:黄牛庙苏轼江边石壁高无路,上有黄牛不服箱。庙前行客拜且舞,击鼓吹箫屠白羊。山下耕牛苦硗确,两角磨崖四蹄湿。青刍半束长苦饥,仰看黄牛安可及 黄牛峡祠欧阳修大川虽

38、有神,淫祀亦其俗。石马系祠门,山鸦噪丛木。潭潭村鼓隔溪闻,楚巫歌舞送迎神。画船百丈山前路,上滩下峡长来去。江水东流不暂停,黄牛千古长如故。峡山侵天起青嶂,崖崩路绝无由上。黄牛不下江头饮,行人唯向舟中望。朝朝暮暮见黄牛,徒使行人过此愁。山高更远望犹见,不是黄牛滞客舟。第十二课 充满智慧的方言俗语教学目标: 1.了解宜昌方言和俗语,能给乡土俗语进行合理分类。2.通过收集乡土俗语并分类整理、展示,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3.对民间俗语产生兴趣,热爱本土的语言文化。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课前大量收集方言俗语,主要是向老人了解,要做好记录供课中交流。交流方言词时,要跟普通话一一对应,使学生知道方言用普

39、通话该怎么说;交流俗语时,要解释俗语的含义。2.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然后以组为单位在全班开展“侃俗语”比赛。比赛结束后,引导学生对这些俗语进行分类,并充分体会俗语的魅力,感悟其中蕴含的智慧。3.归纳整理出的俗语例举:介绍特产、风俗、传说:“神龙架的名,远安的林”、“江洲的西瓜,百里(洲)的棉花”、“香溪的风,泄滩的棕,沙田的萝卜,大寺的钟”、“锣鼓不出乡,各是各的腔”、“人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三峡风俗怪,不着辣子无好菜”等。描摹山川景物: “大三峡不如小三峡,小三峡靠的是大三峡”(大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小三峡: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

40、门关”(崆岭是西陵峡最险峻的滩)、“清江滩多水又恶,要过九湾十八沱”、“七滩八鱼共九洲,七十二滩是资丘”、“远安一大片,兴山一条线,巴东像鸡圈”等。反映生产、生活:“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郎中开药方”、“清明前后十天闲,谷雨前后十天田”等。为人处事哲理:“不经事,不知锅是铁打的”、“路不平,众人踩;理不公,大家摆”等。4.在巴土文化中有方言、俗语方面的内容,课前要查找到相关资料。第十三课 别有情趣的民风民俗教学目标: 1.了解本地民间的民风民俗,知道一些传统节日以及节日习俗。2.通过访谈、调查、查资料等方式,收集整理长阳的风俗民情,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3.增进学生对本土风俗的了解,培养学

41、生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教学建议:1. 现在的孩子生活体验不足,教学前要鼓励孩子多请教老人,尽可能多地了解本地的风俗民情,收集反映本地民风民俗的歌舞、曲艺、文学、风俗、工艺等,供课堂交流用。2.“知识长廊”部分介绍了宜昌各地别有情趣的风俗:过年、闹元宵、婚嫁、端午节、腊八粥、女儿会等,教学中要适当延伸,并通过“交流平台”展开讨论、交流。3.写一篇家乡的风俗小作文,开展一次民风民俗知识小竞赛。4.“探究天空”参考:民俗活动:“喜极而哭,悲极而舞”(哭嫁和跳丧)、撒叶儿嗬等。“跳丧”又叫“打丧鼓”“跳撒叶儿嗬”,它是鄂西土家族在民间保存最完整、最古朴、可以自成体系的一种古老民间舞蹈。俗话说:“人亡众

42、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打不起豆腐送不起情,跳一夜丧鼓陪亡人。”土家人以跳丧这种祭奠形式怀念故人,安慰生者。车溪介绍:以优美淳朴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土家风情歌舞为依托,以独特的水车文化和农家博物馆为特色,以天然的溶洞和香郁的腊梅为吸引点,被评为国家 4A级风景区,湖北省十佳旅游区,新三峡十景之一。可以称之为“中国原生态的农耕文化,三峡原生态的土家风情”之地,有“梦里老家”之美名。车溪土家民俗旅游区,位于宜昌江南的土城乡,距宜昌中心城区18公里,总面积18.64平方公里,由十大景区组成(石仙谷、巴楚故土园、三峡民俗村、农家博物馆、水车博物馆、人民公社旧址馆、天龙云窟、奇石馆、风洞、忘忧谷),其旅

43、游特点可用“一、二、三、四”来概括,即:一个主题定位(梦里老家);两大自然奇观(地质奇观、植物奇观);三种文化特质(民俗歌舞欣赏、农耕稼作展示、古代作坊表演)四种旅游功能(休闲体验游、民俗风情游、科普考查游、猎奇探险游)。车溪民俗旅游区是湖北三峡地区唯一的民俗旅游区。离开城市的喧嚣,忘却工作的烦恼,一头扎进车溪的青山绿水之间,能真切地感受生命与自然亲近的意义,体味“重拾野趣,反朴归真”的无穷乐趣。走进车溪,就走进了一个恍若仙境的世外桃源。走进车溪,就走进了一段逝去的岁月。走进车溪,就走进了梦幻幽幽的老家。吃“十碗八扣金包银”(一碗头子,二碗笋子,三碗鸡子,四碗鱼,五碗蒸砟,六碗羊肉,七碗元子,

44、八碗肚子,九碗正肉,十碗汤)、“十五粑粑”、“苦荞粑”、“炕洋芋”、“烟熏浠豆丝”、“懒豆腐”、“连皮羊肉下豆腐”、“椿天炒板栗”、“山鸡煮板栗”等;打年豆腐、敬灶神、拜年等活动。附:长阳土家族节俗文化 一、长阳土家族的主要节日一年之中,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主要有这样一些节日:1春节。长阳一年之中,首先是农历正月的春节。春节隆重的场面是团年和除夕。家家离不了美酒佳肴,庆祝团聚。除夕的夜晚,无论城乡,都兴守岁。农村人家,户户都要在火垄里架起大火,烤的人面红耳赤。火垄里燃烧的大树兜子叫“火主”,是事先在前几个月都准备好了的。过年最激动人心的活动,是除夕夜晚十二时紧接新年的“接年”。大多数家庭都准备有充

45、足的鞭炮, 接财神、迎喜神、祭祖先、逐疠疫都在这一时刻进行。长阳土家人特别重亲缘,重友谊,春节时期正是联络感情的大好时期。拜年首先是男女依次拜长辈,长辈对晚辈特别是幼辈分别给“压岁钱”,故俗谚有“大人爱种田,伢们爱过年”之说。到那时,人们走亲访友,相互拜贺,俗话又有“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之说。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人们身穿新衣,亲戚朋友你来我往,相互祝贺新春。正月十五闹元宵。很注重礼仪,见面要互相问侯,家中来客人盛情款待,元宵节事实上是春节的延续。汉族节日元宵节,同样是土家人重大的喜庆节日,白天,家家户户剁半边熟猪头祭“门神”;夜晚,村村寨寨,鼓乐齐动,管弦齐奏,成群结队的土家人举着各种形状的

46、灯笼,到各家各户送灯,灯送至哪家,哪家就吉祥,俗称“腊月三十的火旺,正月十五的灯亮”。这天,每家每户都摆满食品,燃香点烛,迎接送灯队伍的到来。这天晚上,还要舞狮子,玩板凳龙,唱小曲,一片热闹景象。同汉族的元宵节一样,长阳土家族的元宵节也以张灯和观灯为主要内容,气氛尤其热烈。因长阳是山区的原因,受到条件的限制,花灯制作的种类并不多。城乡最热闹的游艺活动是舞龙灯、玩狮子和划采莲船等。清明节。在长阳,清明扫墓是一项重要礼俗活动。清明时节,正值农忙时节,乡人采“雨前茶”,插“清明秧”。遇雪曰“桃花雪”。清明节,农民最希望的是晴天。有“清明要明,谷雨要淋”的农谚。如清明节后是播种佳期,一般是低山清明前十

47、天,高山是清明后十天。牛王节或称牛王会是土家人的传统节日,时间一般在农历四月初八、十八。土家人对牛十分尊敬,称牛为牛王、牛王菩萨。传说,土家人有位祖公,曾得牛王救助,俗语有“人是吃的牛的饭”之说,因此,祭祀牛王有着不忘根本的意蕴。到了那天,养牛人家一般都须以猪肉砣和糯米蒸制馔肴,这天耕牛也要受到优厚的待遇,一般都以牛在农事活动中的辛劳来解释人们对牛的情感,这天,家家都把牛栏整修一新,或打扫干净,人们对牛更是恭敬有加,给它歇驾、清洗、喂包谷饭,歇耕一天,并焚香礼拜,祈求牛王保佑。同时,正堂显眼处都要张贴牛儿经。在长阳,端午节的习俗不同一般,过了初五的头端阳以后,还有十五的大端阳和二十五的末端阳。

48、三个端午节中只有头端阳悬艾、挂菖蒲,也盛行端阳节吃粽子。六月六是土家节日之一,它与汉族的节俗大致相同,但节俗的解释有民族特色。土家族人民过这个节日很隆重。相传这一天,为土王遇难血染战袍之日,家家户户都晒衣裳,以纪念土王遇难。传说元朝派兵镇压当地人,民族英雄覃土王抗击官军,在六月初六这一天不幸战败,血染战袍,威武不屈,终被杀害。从此,每逢六月初六,土家人以晒衣服代替晒战袍,俗称晒龙袍,表示哀悼。这个节俗在土家族地区普遍保留下来,农村有俗语称之为“六月六,龙晒衣”,无论怎么忙,到了六月初六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晒衣服、书画、粮食及柜子,既用于除虫,又用于防霉,土家人认为这一天晒了的东西全年不生霉长虫

49、,到现在,农村还十分盛行 “晒龙袍”的习俗。同时,不少人家还用日用盆盛水晒热,用于儿童洗浴,据说可免疮疥,这是古人顺其自然而培植起来的一个具有保健性质的节日。土家族还把这天是否有好太阳当作农事吉祥与否的象征。俗话说“六月六日阴,牛草贵如金;六月六日晴,牛草吃不赢。”七月十五称为月半节或是鬼节。在长阳,土家人由于历史上崇信巫鬼,因此十分注重月半节,有“年小月半大,神鬼也放三日假”的说法。这天出嫁的姑娘大多被接回娘家过节日,长阳农村都有“年要拜,月要接”的说法,并且大多要烧纸钱祭祖,俗称“年小月半大”。 八月十五中秋节,要“摸秋”。夜晚要偷邻里瓜果,还要故意让邻里知道,隔壁邻居家也就借势故意咒骂,

50、据说来年双方都会有好运气。腊月二十三日夜祭祀灶神,送灶王菩萨上天。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白天家家户户“打阳尘”,房前院后清渣扫尘,中午或是晚上饭前会将蒸熟的整个猪头置于家中香案前或是院中,两个猪鼻孔中插上两根葱,最后由家中年长者或是主事者恭敬地跪拜,祈福消灾。在吃团年饭以前,先用少量的饭盛在碗中,筷子平放在碗上敬默一会儿,然后烧火纸,表示请已故先人先吃,纸熄后重新盛钣再才开始食用。从腊月二十到过年前,农村基本上就沉浸在忙年的氛围中,做醪糟、打豆腐、蒸肉糕鱼糕、置办年货等。在土家,腊月二十四日的过小年,是一个仅次于大年的节日。围绕这一节日的重要俗礼便是“祭灶”,以报“火食生养之恩”。过赶年。土家人一

51、年中要过两个年,即在腊月二十九日(月小二十八日)先过赶年,同样吃团年饭。紧接同汉人一样再过年,又吃团年饭。过赶年的习俗传说不一,一种说法是祖先打仗,为给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乃提前一天团年。一种说法是“年”是一种猛兽,每到年底就出来害人,土家人为躲避年的祸害,于是提前一天,久而成俗。但在长阳,过赶年的习俗已经被汉族过大年的喜庆气氛慢慢淡化了。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猪肉合菜是土家族民间过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大菜。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新年是民俗大节,土家人新年浓重热烈。土家人年节的特别之处,是他们过“赶年”,

52、即将过年的时间提前一天。过“赶年”的特色是吃大肉,大肉又称过桥肉,有的称为坨子肉。关于过赶年风俗的由来,土家人有多种解释,但都与征战有关。无论是说主动攻击敌人,还是防止敌人突袭,都说明土家人生活在一种难以安居的艰苦环境中,即使在年节这样的日子里,他们也处于一种紧张的生活状态。赶年的习俗及传说,保留了土家人的历史传统。大块肉和杂拌式的合菜既是祭祖的食品,也是过赶年的节令美味。人们在大年三十的前一天,吃这样一种食品,听祖先征战的传说,无疑能够唤起人们对先祖生活的回忆。土家人一般也过大年,他们称为过两次年,从节俗形态看,赶年是土家人原始的年节,大年是对汉族岁时文化的接纳。至于民间传说中,土家人因为战

53、争提前过年的说法,是在汉族年节观念的影响下,结合了当时的生存环境对旧有习俗的重新解释。 第14课 朴素古雅的民居塔楼教学目标:1.了解宜昌民居塔楼建筑艺术的特点。2.通过拍照或资料,感受民居塔楼的艺术美,了解其功能,思考如何保护这些建筑。3.感受民居塔楼的古朴典雅之美。教学建议:1.课前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或者拍摄照片供课中交流。2.要让学生在了解民居塔楼的功能和特点的基础之上,学会欣赏其艺术价值。3.附资料:古楼风景入画来土家吊脚楼写意 秦汉流传下来的干栏式建筑-土家族吊脚楼传统民居,在现代城市文明的包围下,日渐稀罕。但在鄂西五峰自治县的西部山地之中,仍随处可见,被现今中外游客及古建筑专家

54、,称之为“土家山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拍照者有之,录像者有之,绘画写生者有之,田野调查据此撰写研究论文者有之。一时间,一些原拟拆吊脚楼而建砖木水泥楼房的山民,放下了拆锯楼架的家什,一门心思把老房子保留下来,为山外的观光、旅游者服务。供他们观察研究,赚取一点“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折旧损耗费用。头脑灵活的山民,并不介意于此,而是大拆大建,将旧式土家吊脚楼改建为砖木钢筋结构的三、五层楼房,外观完全仿照吊脚楼样式,白墙、青瓦配以黄亮亮或红鲜鲜的杉木玻璃门窗,别有一样仿古风味。大老远跑来的山外游客,大都来自平原都市,一年四季生活在高楼大厦的缝隙之间,市声嚣喧,难得清静,车水人流,人心浮躁,压抑得连呼吸新鲜空气都成为问题,楼高月小,连月亮都成了城市人晚上的稀罕物,灯红酒绿,却难以见到月光如水的昨日光景。城里人,四十层以上高楼皆不以为意,早已瞩目于 五百米高、八九十层以上的摩天大楼-楼顶俯瞰,才真正感受到这种大楼迎风沐雨所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