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7课件_第1页
经济地理学7课件_第2页
经济地理学7课件_第3页
经济地理学7课件_第4页
经济地理学7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区域经济联系区域经济联系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第七章 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第一节第一节 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赫希曼的极化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涓滴效应学说梯度推移学说梯度推移学说中心中心-外围理论外围理论区域相互依赖理论区域相互依赖理论 第一节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理论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理论一、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一、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一)主要观点一)主要观点1、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先在某个、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先在某个区域发生,那么它就会对其它区域产生作区域发生,那么它就会对其它区域产生作

2、用。用。2、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称为、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称为“北方北方”)的增长将对欠发达区域(称为的增长将对欠发达区域(称为“南方南方”)将产生将产生不利和有利不利和有利的作用,分别称为的作用,分别称为极化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效应和涓滴效应。(二)主要应用(二)主要应用1、极化效应极化效应:使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流向相对发达使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流向相对发达地区,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而欠发达地区则处于从属地区,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而欠发达地区则处于从属地位。地位。2、涓滴效应涓滴效应:缓解欠发达地区就业;增加发展机会;促使缓解欠发达地区就业;增加发展机会;促使先进技术、思想观念、管

3、理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先进技术、思想观念、管理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的本地化;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的本地化;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互补情况下互补情况下)3、极化效应与涓滴效应的关系、极化效应与涓滴效应的关系极化与涓滴效应始终存在;涓滴效应最终会大于极化效应而占据优势,区域趋于平衡。 1.概念梯度是用于标识“等级”“水平”“顺序”的相互差异的概念,如从高到低的阶梯状梯度。经济梯度是指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差距。经济梯度推移是指经济发展由高水平地区向低水平地区过渡的空间变化历程。 二、梯度推移学说二、梯度推移学说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梯度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梯度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区

4、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而不仅仅是技术水平的差异。的差异,而不仅仅是技术水平的差异。 区域的经济兴衰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主导产业)的先进区域的经济兴衰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主导产业)的先进程度;程度;高梯度区的主导部门是兴旺部门;而过渡区的主导部门为高梯度区的主导部门是兴旺部门;而过渡区的主导部门为停滞部门;低梯度区的主导部门则为衰退部门;停滞部门;低梯度区的主导部门则为衰退部门;梯度推移从高梯度区(创新源)向低梯度区(周围地区)梯度推移从高梯度区(创新源)向低梯度区(周围地区)邻近或跳跃(按城市等级)式进行。邻近或跳跃(按城市等级)式进行。2.基本观点 推移的动力:来源于产业的创新活动。来源

5、于产业的创新活动。推移的方式:有序推移。由高向低,一级一级传递下有序推移。由高向低,一级一级传递下去。去。推移的途径:通过多层次的城镇系统传递的。通过多层次的城镇系统传递的。3 3、梯度推移学说在我国的发展、梯度推移学说在我国的发展 该理论于上世纪该理论于上世纪7070年代末年代末8080年代初引入我国的总年代初引入我国的总体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中。体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中。 三个地带的划分三个地带的划分 东部沿海的发展东部沿海的发展 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重点发展(支持)高梯度区(发达地区),然后依次重点发展(支持)高梯度区(发达地区),然后依次向低梯度区(欠发达地区)转移,带动低梯度区发展,向低

6、梯度区(欠发达地区)转移,带动低梯度区发展,逐步达到区域间相对平衡。逐步达到区域间相对平衡。 4.相关论点(1)反梯度理论: 认为技术革命将会给落后地区带来超认为技术革命将会给落后地区带来超越发展的机会。越发展的机会。 反梯度推移理论认为现代技术转移有两个特点:反梯度推移理论认为现代技术转移有两个特点: 其一,技术转移按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转移,这是常规的梯其一,技术转移按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转移,这是常规的梯度推移;度推移; 其二,以超越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推移,即落后地区可以通过其二,以超越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推移,即落后地区可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实现生产力的跳跃式发展。引进先进技术,实现生产力的

7、跳跃式发展。(2)多种推移并存论:正梯度推移,也有跳跃式的推移,正梯度推移,也有跳跃式的推移,还有逆梯度的推移和多种推移方式并存的混合式推移。还有逆梯度的推移和多种推移方式并存的混合式推移。 三、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三、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20世纪世纪70年代后)年代后)1、背景、背景 由区域间由区域间不平等的经济关系不平等的经济关系演变到区域演变到区域不平衡的发展不平衡的发展空间格局空间格局。2、基本观点:、基本观点:在若干区域之间会因多种原因使得个别区域率先发展起在若干区域之间会因多种原因使得个别区域率先发展起来而成为来而成为“中心中心”,其它区域则因发展缓慢而成为,其它区域则因发

8、展缓慢而成为“外外围围”。中心与外围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发展关系。中心与外围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发展关系。总体上,中心居于统治地位,而外围则在发展上依赖于总体上,中心居于统治地位,而外围则在发展上依赖于中心。中心。3、中心与外围出现发展差异的原因:、中心与外围出现发展差异的原因:中心的发展存在着对创新的潜在需求从而增强了发展能中心的发展存在着对创新的潜在需求从而增强了发展能力和活力,并在向外围的扩散中加强了统治地位。力和活力,并在向外围的扩散中加强了统治地位。存在着六个自我强化、反馈的效应来支持中心的成长。存在着六个自我强化、反馈的效应来支持中心的成长。(主导效应、信息效应、心理效应、现代化效应、

9、连接效(主导效应、信息效应、心理效应、现代化效应、连接效应和生产效应)应和生产效应)信息、心理效应常常与信息、心理效应常常与主导效应主导效应相伴随,而相伴随,而现代化效应现代化效应则与连接、生产效应密切相联,中心不断地成长;相比之则与连接、生产效应密切相联,中心不断地成长;相比之下,外围的发展将处于不利地位。下,外围的发展将处于不利地位。 四、区域相互依赖理论四、区域相互依赖理论(一)依赖理论基本观点(一)依赖理论基本观点发达的资本主义利用其经济、技术方面的优势以及制发达的资本主义利用其经济、技术方面的优势以及制订游戏规则的优势而对第三世界国家产生控制作用,进订游戏规则的优势而对第三世界国家产

10、生控制作用,进行剩余价值的剥削;行剩余价值的剥削;第三世界国家由于经济的落后而在贸易和经济交往中第三世界国家由于经济的落后而在贸易和经济交往中处于被动地位,发展上形成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处于被动地位,发展上形成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或依附。特别是那些殖民地国家,这种依赖关系就更为或依附。特别是那些殖民地国家,这种依赖关系就更为明显,依赖程度就更深。明显,依赖程度就更深。(二)相互依赖观点(二)相互依赖观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比不发达国家更依赖于资源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比不发达国家更依赖于资源和资本密集的技术,而且也依赖不发达国家的资源、劳和资本密集的技术,而且也依赖不发达国家的资源、

11、劳动力和市场。动力和市场。受依赖关系的影响,不发达国家的内部变革也使得它受依赖关系的影响,不发达国家的内部变革也使得它们越来越依赖发达国家的资源和资本。们越来越依赖发达国家的资源和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没有相互依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无在世界范围内,没有相互依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无法进行下去。法进行下去。 (三)西方学术界对相互依赖的理解(三)西方学术界对相互依赖的理解1 1、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之间都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只不过、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之间都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只不过程度有所差异。程度有所差异。2 2、相互依赖意味着依赖是双向的传递和影响,而不是只、相互依赖意味着依赖是双向的传递和影响,而不是只

12、作用于某一方。作用于某一方。3 3、相互依赖的内容和程度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相互依赖的内容和程度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可见,相互依赖行为是一种双向作用、影响的过程或可见,相互依赖行为是一种双向作用、影响的过程或现象。现象。(四)对相互依赖的认识(四)对相互依赖的认识1 1、相互依赖对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可能、相互依赖对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2 2、相互依赖的变化对于不同的国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相互依赖的变化对于不同的国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可能有利或不利的变化)。结果(可能有利或不利的变化)。3 3、相互依赖的影响并不完全

13、表现为积极或消极,而可、相互依赖的影响并不完全表现为积极或消极,而可能是这两种影响同时存在、交织。能是这两种影响同时存在、交织。上述认识为区域间合作与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上述认识为区域间合作与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一、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一、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一)区域之间的作用的前提条件(一)区域之间的作用的前提条件1、互补性、互补性区域间建立经济联系的必要前提;空间相互作用的大小与互补性成正比。2、可达性、可达性区域间建立经济联系的可能前提;空间相互作用与可达性呈正向关联。影响可达性的因素(见教材P240)第二节第二节 区际经济联系区际经济联系3 3、干扰机会、干扰机会由于干扰机会的存在,有互补性

14、的两个区域之间也不一定就能发生相互作用。结论:结论:区域之间发生空间相互作用首先要存在互补性,区域之间发生空间相互作用首先要存在互补性,可达性好,并且没有干扰机会或干扰机会的影响小。可达性好,并且没有干扰机会或干扰机会的影响小。(二)空间相互作用的测度n 实地对商品、人口、技术、信息等的传输量进行调查进行测算n 用空间相互作用模式(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变形) Q ij = AiWiBjWj f(dij)式中:Qiji与j区域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力;Wi、Wji、j区域产生作用力的因子(如人口、经济规模等);diji、j区域之间的距离;f(dij)距离摩擦函数;Ai,BjWi和Wj的权重。二、区域分

15、工理论二、区域分工理论( (一一) ) 区域分工的意义区域分工的意义能够使各区域充分发挥资源、要素、区位等方面的优能够使各区域充分发挥资源、要素、区位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创新,提高产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品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各区域的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有利于提高各区域的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益。效益。 (二)成本学说(二)成本学说 1 1)绝对与比较成本学说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绝对与比较成本学说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 2)绝对与比较成本学说是怎样解释当时的国际分工?)

16、绝对与比较成本学说是怎样解释当时的国际分工?3 3)如何评价绝对与比较成本学说?(合理与不合理)如何评价绝对与比较成本学说?(合理与不合理)(三)要素禀赋学说主要观点:(三)要素禀赋学说主要观点:分工和贸易的基础是区域间生产要素(土地、劳力、资分工和贸易的基础是区域间生产要素(土地、劳力、资本、利息率等)的禀赋差异。本、利息率等)的禀赋差异。各区域着眼于比较优势发展不同要素密集型产业。各区域着眼于比较优势发展不同要素密集型产业。该观点必然形成国际贸易间的价格剪刀差,对初级要素该观点必然形成国际贸易间的价格剪刀差,对初级要素密集型生产国(地区)不利。密集型生产国(地区)不利。(四)新贸易理论主要

17、观点(四)新贸易理论主要观点国际贸易在要素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越来越普遍,而国际贸易在要素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越来越普遍,而且,且,产业内产业内在贸易中比重越来越大,在贸易中比重越来越大,产业间产业间的贸易所占的贸易所占份额不断下降。份额不断下降。产业内贸易集中于规模经济和少数大公司支配的行业。产业内贸易集中于规模经济和少数大公司支配的行业。产业内分工要求企业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下产业内分工要求企业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下满足消费者需求差异性与多样性。满足消费者需求差异性与多样性。(五)竞争优势理论主要观点(五)竞争优势理论主要观点国家竞争力体现产业(企业)竞争力状况。国家竞争力体现产业

18、(企业)竞争力状况。竞争优势由竞争优势由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国内需求国内需求,支撑产业和相关产业支撑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等四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此外,等四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此外,还有机遇、政府作用。还有机遇、政府作用。竞争优势以不完全市场为前提,强调在国际贸易中如何竞争优势以不完全市场为前提,强调在国际贸易中如何增加本国的福利,进而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有利地位,同增加本国的福利,进而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有利地位,同时指出这种地位是动态的。时指出这种地位是动态的。在国际分工中强调把比较优势转挽为竞争优势才能形成在国际分工中强调把比较优势转挽为竞争优势才能形成真

19、正的优势,否则可能会陷入真正的优势,否则可能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比较优势陷阱”三、区域合作理论三、区域合作理论1 1、区域合作产生的原因、区域合作产生的原因区域合作是与区域分工相伴产生的。区域合作是与区域分工相伴产生的。区域之间竞争加剧使区域之间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区域之间竞争加剧使区域之间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出于各自发展利益的需要,区域之间在分工的基础上就出于各自发展利益的需要,区域之间在分工的基础上就必然要开始寻求合作。必然要开始寻求合作。2 2、区域合作的意义、区域合作的意义合作可把分散的经济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激发潜在的合作可把分散的经济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激发潜在的经济活力,形成一种

20、经济活力,形成一种合作生产力合作生产力。合作为分工提供了保障,使区域经济专业化能够存在和合作为分工提供了保障,使区域经济专业化能够存在和发展。发展。合作可以冲破要素区际流动的种种障碍,促进要素向最合作可以冲破要素区际流动的种种障碍,促进要素向最优区位流动,加强区际经济联系,形成区内和区际复杂的优区位流动,加强区际经济联系,形成区内和区际复杂的经济网络,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性和协调能力。经济网络,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性和协调能力。3、合作的基本原则、合作的基本原则自愿平等,互惠互利自愿平等,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相互协调优势互补,相互协调区域之间在空间上尽量相连区域之间在空间上尽量相连 ,但空间距离并不

21、是合作,但空间距离并不是合作的决定性因素。的决定性因素。4 4、区域合作的类型、区域合作的类型区域行业合作区域行业合作生产、生产、 商业、运输、物资、金融、商业、运输、物资、金融、综合的行业合作;综合的行业合作;区域全面合作区域全面合作建立区域市场、联合开发资源、联建立区域市场、联合开发资源、联合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开展资金横向融通、建立信息网合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开展资金横向融通、建立信息网络、共同协调解决跨区域的环境保护问题。络、共同协调解决跨区域的环境保护问题。5 5、区域合作的层次、区域合作的层次若干省(区)间的全面经济合作;若干省(区)间的全面经济合作;省(区)比邻地区间的全面经济合作;

22、省(区)比邻地区间的全面经济合作;省(区)内部分地区间全面经济合作省(区)内部分地区间全面经济合作6 6、消除对区域合作的不科学认识、消除对区域合作的不科学认识( (补充补充) )合作就是依赖;合作就是依赖;合作等于被剥削;合作等于被剥削;合作等于被边缘化;合作等于被边缘化;合作等于无特色。合作等于无特色。讨论分析:讨论分析:合作下的竞争合作下的竞争与与竞争下的合作竞争下的合作?第三节第三节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一、区域经济差异概述一、区域经济差异概述(一)区域差异的概念(一)区域差异的概念经济总量的差异;经济总量的差异;经济增长总量和增长速度方面的差异;经济增长总量和增长速度

23、方面的差异;经济总量、增长速度、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条件等方面所经济总量、增长速度、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条件等方面所存在的所有差异。存在的所有差异。 指一定时期内全国各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指一定时期内全国各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非均等化现象。平非均等化现象。 区域经济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同等重要。区域经济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同等重要。(二)(二) 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展的影响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增强了各个区域发展经济主动性和紧迫感,努力缩小区增强了各个区域发展经济主动性和紧迫感,努力缩小区域间差异;域间差

24、异;( (积极地积极地) )加剧区域间的经济发展竞争,一定程度上可能误导区域加剧区域间的经济发展竞争,一定程度上可能误导区域经济主体的行为,从而出现发展中的短期行为和地方保经济主体的行为,从而出现发展中的短期行为和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等;护主义思想等;( (消极地消极地) )引发经济要素过度地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削弱引发经济要素过度地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削弱前者的发展能力(前者的发展能力(消极地消极地)。)。2、对社会发展的影响n 适度的差异有利于推动社会融合与进步;n 过度的差异强化各区域的自我中心意识,产生心理上的对立、形成区域利益的保护意识、削弱区域间或地方与中央间的向心力。 均

25、衡发展主要指在产业发主要指在产业发展方面展方面, , 区域间或区域内部区域间或区域内部各地区间基本保持同步与平各地区间基本保持同步与平衡发展。衡发展。 非均衡发展是有重点、有是有重点、有 差异的发展少数区位条件差异的发展少数区位条件 优越、经济效益高的地区,优越、经济效益高的地区, 以迅速提高国民经济增长以迅速提高国民经济增长 速度,增强国力,从而带速度,增强国力,从而带 动全局。动全局。 二、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理论二、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理论以牺牲效率为代价。以牺牲效率为代价。分散财力、物力,分散财力、物力,导致国家整体实力导致国家整体实力下降。下降。 无法兼顾公平原则,无法兼顾公平原则,拉大了贫

26、富差距。拉大了贫富差距。非均衡协调发展通过非均衡的通过非均衡的途径即不平衡发展来实现途径即不平衡发展来实现最终的也是最理想的最终的也是最理想的均衡发展。均衡发展。 “一五一五”至至“五五五五”时期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分配表时期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分配表时期及年份全国东部中西部投资额(亿元)比重(%)投资额(亿元)比重(%)投资额(亿元)比重(%)一五时期二五时期1963-1965 三五时期四五时期五五时期588.51206.1421.9976.01764.02342.1 100100100100100100 217.3462.6147.4262.9625.4988.236.938.434.926.93

27、5.542.2275.5675.7245.7631.2959.31171.446.856.058.364.754.450.0基本建设投资额分配表基本建设投资额分配表时期及年份东部中西部六五时期47.746.5七五时期51.741.1八五时期52.938.0 20102010年年1010月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将“促进区域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调发展”列为重要内容。展望今后五年中国经济列为重要内容。展望今后五年中国经济“新版图新版图”,“四大板块四大板块”总体格局基本稳定,各总体格局基本稳定,各区域比较优势

28、将进一步凸显,区域间协调性将持续区域比较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区域间协调性将持续增强。增强。 四大板块 八大经济圈 十四个区域发展规划四大板块: 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 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加快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加快发展。发展。 新的区域发展正在形成新的区域发展正在形成“西部提速、东西部提速、东北攻坚、东部保持、东西互动、拉动中部北攻坚、东部保持、东西互动、拉动中部”的格局。的格局。 四大板块: 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北地区 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西

29、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加快发展。加快发展。 新的区域发展正在形成“西部提速、东北攻坚、东部保持、东西互动、拉动中部”的格局。 在在“十二五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区域发展的新规划中,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以城市群为基础应和核心,形成八大经格局,以城市群为基础应和核心,形成八大经济圈。济圈。 大长三角经济圈、泛渤海经济圈、大珠三大长三角经济圈、泛渤海经济圈、大珠三角经济圈、东北经济圈、海峡经济圈、中部经角经济圈、东北经济圈、海峡经济圈、中部经济圈、西南经济圈、西北经济圈。济圈、西南经济圈、西北经济圈。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一)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涵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0、的涵义1、 两种区域经济差异调控方式的比较两种区域经济差异调控方式的比较依赖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由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依赖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由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逐步达到缩小区域差异;区的发展,逐步达到缩小区域差异;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入,缩小区域差异。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入,缩小区域差异。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指区域之间在经济指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交往上日趋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日趋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的过程。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的过程。(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

31、径(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1 1、 促进区域之间经济体制环境的统一;促进区域之间经济体制环境的统一;2 2、 促成区域之间要素市场的统一;促成区域之间要素市场的统一;3 3、 推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推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3 3种方式种方式););4 4、 推动和规范地方政府间的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和规范地方政府间的区域经济合作;5 5、 鼓励企业跨区域发展;鼓励企业跨区域发展;6 6、 中央政府应在继续发展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的同时,中央政府应在继续发展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的同时,注重采取措施加快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注重采取措施加快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5 5种手段种手段)。)。长三角是中国的

32、城市群,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城市群之长三角是中国的城市群,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城市群之一。集吸引外资、对外投资、贸易、物流、金融等多项一。集吸引外资、对外投资、贸易、物流、金融等多项功能为一体。功能为一体。长三角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区域城市之间的经长三角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区域城市之间的经济合作,其基本经验表现在:各地政府联合推进区域协济合作,其基本经验表现在:各地政府联合推进区域协调机制的形成、培育区域共同市场和拓展区域经济合作调机制的形成、培育区域共同市场和拓展区域经济合作的范围、促进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梯度、构建以主要设的范围、促进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梯度、构建以主要设施建设为基础的现代化区

33、域网络交通和通信体系。施建设为基础的现代化区域网络交通和通信体系。其特点:其特点:城市集群互补型合作城市集群互补型合作。下面简要介绍我国主要经济区的一些特点供大家参考下面简要介绍我国主要经济区的一些特点供大家参考目前,珠三角有三个概念:一个是广东珠三角;另一个是目前,珠三角有三个概念:一个是广东珠三角;另一个是“大珠三角大珠三角”;第三个是近两年兴起的;第三个是近两年兴起的“泛珠三角泛珠三角”。广东珠三角的区域合作模式与其区位优势和发展历程密不广东珠三角的区域合作模式与其区位优势和发展历程密不可分(表现有四):可分(表现有四):与粤港与粤港“前店后厂前店后厂”合作;合作;通过通过CEPACEP

34、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构筑一体化的新平台;排)构筑一体化的新平台;区域内产业结构梯度有待提高;区域内产业结构梯度有待提高;东中西部联动合作是一种异质性合作,互补性强。东中西部联动合作是一种异质性合作,互补性强。其特点:其特点:开放型异质性合作开放型异质性合作京津冀(环渤海):被称为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中国经京津冀(环渤海):被称为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大引擎,是我国北方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群济增长的第三大引擎,是我国北方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群和工业密集区。和工业密集区。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本区相对比较落后,经济的对外

35、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本区相对比较落后,经济的对外依存度相对较小,表现出明显的内向型特征,区域受行政区依存度相对较小,表现出明显的内向型特征,区域受行政区划的影响较大。划的影响较大。近年来,合作有了明显的进展,对外的辐射力强化。近年来,合作有了明显的进展,对外的辐射力强化。其特点:其特点:内向竞争型合作内向竞争型合作东北地区: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加速调整、振兴的战略决策为东北地区的发展带来前加速调整、振兴的战略决策为东北地区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所未有的机遇。这里国有经济比重高,市场意识相对薄弱,区域内这里国有经济比重高,市场意识相

36、对薄弱,区域内市场分割、各自为政和地方保护主义相对于其他区域市场分割、各自为政和地方保护主义相对于其他区域而言更为严重,阻碍了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区域内的经而言更为严重,阻碍了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区域内的经济合作,造成区域内部缺乏明显的产业分工,低水平济合作,造成区域内部缺乏明显的产业分工,低水平竞争,资源浪费。竞争,资源浪费。近几年来,区域内部经济协调得到加强,区域经济近几年来,区域内部经济协调得到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有所加快。一体化进程有所加快。特点:特点:浅度竞争型合作浅度竞争型合作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制造业基地,也是中国重要的物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制造业基地,也是中国重要的物资、产品集散交换中心和交通枢纽聚集地。资、产品集散交换中心和交通枢纽聚集地。近几年中部六省的经济合作有了起色近几年中部六省的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