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力学:1. 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 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他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程序如下:提出假说: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对时间均匀变化的最简单的变速运动;数学推理:由初速度为零、末速度为v的匀变速运动平均速度和得出;再应用从上式中消去v,导出即。实验验证:由于自由落体下落的时间太短,直接验证有困难,伽利略用铜球在阻力很小的斜面上滚下,上百次实验表明:;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运动,位移与时间平方的比值不变,说明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相同;不断增大斜面倾角,重复上述实验,得出该比值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说明小球做匀变速
2、运动的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变大。合理外推:把结论外推到斜面倾角为90。的情况,小球的运动成为自由落体,伽利略认为这时小球仍保持匀变速运动的性质。(用外推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正确,还需经过实验验证)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回忆理想斜面实验)2. 1683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3.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 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 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4
3、. 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 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5. 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体现放 大和转换的思想);1846年,科学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6. 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 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多级火箭一般都是三级火箭,我国已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第三个国家。7. 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确定了
4、单摆的周期公式。周期是2s的单摆叫秒摆。8. 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 )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 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一一多普勒效应。(相互接近,f增大;相互远离,f减少)二、热学:1.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2. 19世纪中叶,由德国医生迈尔、英国物理学家焦尔、德国学者亥姆霍兹最后确定能 量守恒定律。3. 1850年,克劳修斯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 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克劳修斯表述。次年开尔文提出另一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 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
5、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开尔文表述。4. 1848年开尔文提出热力学温标,指出绝对零度(-273.15 C)是温度的下限。T=t+273.15K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三、电磁学:1. 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一一库仑定律。(转化)2. 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 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3. 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 )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4. 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 降为零的现象一一超导现象。5. 18411
6、842年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 为焦耳一一楞次定律。6.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 磁效应。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同时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 的观点。7. 汤姆生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 D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但当粒子
7、动能很大,速率接近光速时,根据狭义相对论,粒子质量随速率显著增大,粒子在磁场中的回旋周期发生变化,进一步提高粒子的速率很困难。8.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一一电磁感应现象;1834年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9. 1832年亨利发现自感现象,即在研究感应电流的同时,发现因电流变化而在电路本 身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现象。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即为其应用之一。双绕线法制精密电阻为消除其影响应用之一。10.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论文,提出了电磁 场的基本方程组,后称为麦克斯韦方程组,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
8、理论奠定了基础。电磁波是一种横波(注意第二册P243的图)。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 光速。四、光学:1 .公元前468-前376,我国的墨翟及其弟子在墨经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 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为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2 . 1849年法国物理学家斐索首先在地面上测出了光速,以后又有许多科学家采用了更 精密的方法测定光速,如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的旋转棱镜法。(注意其测量方法)3 . 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一一折射定律。4 .关于光的本质:17世纪明确地形成了两种学说:一种是牛
9、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 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另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这两种学说都不能解释当时观察到的全部光现象。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 ?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1818年,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泊松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一一泊松亮斑。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1887年由赫兹证实。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并为他夫人的手拍下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的人体照片。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 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
10、学带进了量子世界;受其启发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量子力学的说明在第三册P56)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一一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说明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同时适用于微观粒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是电磁波、概率波、横波(光的偏振说明光是一种横波)。光的电磁说中要注意电磁波谱(第三册P31),还要注意原子光谱(涉及光谱分析第三册 P50)5.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明确其局限性)6. 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
11、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1927年美英两国物理学家得到了电子束在金属晶体上的衍射图案。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相比,衍射现象影响小很多,大大地提高了分辨能力,质子显微镜的分辨本能更高。(第三册P54)五、原子物理学:1. 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 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2. 1909年-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 -15 m 。3.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也有复杂的内部结 构。天然放
12、射现象有两种衰变(a、3),三种射线(a、3、丫),其中 丫射线是衰变 后新核处于激发态, 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衰变的快慢(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4. 1919年,卢瑟福用 a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 质子。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 被其学生查德威克于1932年在a粒子轰击破核时发现, 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5. 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 变。1942年在费米、西拉德等人领导下,美国建成第一个裂变反应堆(由浓缩铀棒、控制 棒、减速剂、水泥防护层等组成)。6. 1952年美国
13、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聚变反应、热核反应)。人工控制核聚变的 一个可能途径是利用强激光产生的高压照射小颗粒核燃料。7. 现代粒子物理: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粒子分为三大类: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中微子;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质子、中子;强子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组成,夸克带电量可能为元电荷.六、物理学家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5弹=收)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 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 S正比于t2并给以实
14、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 “布朗运动”。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
15、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C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 “库仑定律”。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
16、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 “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 “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16、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17、楞次:德国科学家;概括试验结果,发表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18、麦克斯韦:英国科学家;总结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19、赫兹:德国科学家;在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20、
17、惠更斯:荷兰科学家;在对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发明了摆钟。21、托马斯杨:英国物理学家;首先巧妙而简单的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地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双孔或双缝干涉)22、伦琴:德国物理学家;继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现红外线,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后,发现了当高速电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发射出X射线一伦琴射线。23、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提出量子概念一电磁辐射(含光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 E与频率u成正比。其在热力学方面也有巨大贡献。24、爱因斯坦:德籍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提出了 “光子”理论及光电效应方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提出了 “质能方
18、程”。25、德布罗意:法国物理学家;提出一切微观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质波概念, 任何一种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26、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通过 a粒子的散射现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首先实 现了人工核反应,发现了质子。27、玻尔:丹麦物理学家;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应用到原子系统上,提出原子的玻尔理 论。28、查德威克:英国物理学家;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实验研究中,发现了中子。29、威尔逊:英国物理学家;发明了威尔逊云室以观察“、3、丫 射线的径迹。30、贝克勒尔:法国物理学家;首次发现了铀的天然放射现象,开始认识原子核结构是 复杂的。31、玛丽居里夫妇:法国(波兰)物理学家,是原子物
19、理的先驱者,“镭”的发现者。32、约里奥居里夫妇:法国物理学家;老居里夫妇的女儿女婿;首先发现了用人工核转变的方法获得放射性同位素。物理审题习惯的养成:物理审题审什么点击数:106次录入时间:2013/1/31 22:35:00 编辑:walter-75 宣传赚点1 .读题之前先看图:物理试题很多都附有插图,插图有助于迅速熟悉题目。2 .快速阅读:初步建立物理模型和物理情境,暂不要十分关注具体数据,大综合中的 物理试题一般不会有过分依赖讨论的问题或超出常规的物理情境。(题目过程多时,可能要依赖中间的某些具体数据帮助进行下一步分析)3 .仔细阅读题干:根据理解,去除与解题无关的部分,使问题清晰化
20、。关注数据,审 核模型。排除干扰因素在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中, 有些是有用的,也有些是无关的,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 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条件, 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条件, 并把它们排除,题目常常能迅速正 确地解答。关注题目中各物理量的表示符号审题时一定要注意题目给出的物理量表示符号有可能与习惯上或课本上原始公式的表示符号不一致,如导体切割磁感线时课本用E=BLv表示电动势,而具体题目中很可能是E=Bdv0,还有符号的大小写,加没加角标。4 .抓住设问:并用已知量来表示结果。对于选择题看清是判断“正确”选项还是“错误”选项。对于计算的最终结果是否用题目所给的物理量表示的,是否没有把中间结果代入最后
21、结果中。5 .部分选择题还可以利用选项来辅助审题。6 .关注文字中的获取哪些信息关注研究对象的物质属性描述小球、质点、液滴、粒子、微粒a.计不计质量(“轻杆”、“轻绳”、“弹簧”)b.计不计重力(“不考虑重力” )c.计不计大小(“质点”、“点电荷”)d.是否带电、带何种电e.对电表:理想电压表(内阻无穷大),理想电流表(内阻为零)关注物体的受力、运动及所处状态属性的描述a.受哪些力(侧重弹力与摩擦力)b.运动及所处状态(容易形成思维定势的几组概念)直线运动w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w匀变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W匀速圆周运动机械振动W简谐运动正碰丰弹性碰撞直流电W恒定电流交流电丰正弦交流电洛伦兹力
22、手向心力万有引力W向心力关注物理空间的描述磁场W匀强磁场电场w匀强电场面积足够大、杆足够长光滑、粗糙水平面、竖直杆关注包含有隐含条件或关键词的“言外之意”光滑(不计摩擦力),轻(不考虑重力),缓慢(准静态,平衡力),足够长(物体不 会从其上滑下),刚好、恰好,水平、竖直、最大(思考出现最大的条件)等。摩擦力静摩擦?滑动摩擦?匀变速一一匀加速?匀减速?先减速后反向加速?匀减速减到零不动?减到零反向?考生养成自已的审题模式,关注一些必需考虑的因素电路一一是否是纯电阻带电粒子一一是否考虑重力电学实验一一仪表的内阻是准确值还是大约值浅谈高中物理不同年级的期末复习方法点击数:67次录入时间:2013/1
23、/9 15:30:00 编辑:walter-75 宣传赚点教师的教,目的是为了 “不教”,即启发引导学生会用已学知识,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去分析解决新问题, 获得新知识,在期末的复习阶段,物理复习方法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就 从高一、高二、高三不同的学习阶段,如何指导学生在物理期末复习中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本人认为:无论是哪个年级阶段的学生,在期末复习中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都必须具备四种好的学习习惯:1 .保持学习激情的习惯。因为,只有有了激情,你才有动力,才能让你克服一个个学习中的困难,最终成功!2 .专注的习惯。人可以背朝下躺在满上钉子的板子上,但永远不敢躺在只有一个钉
24、子的板子上。抓准一个点,一个题型,然后像一个钉子一下钻下去,做深、做透!3 .执行的习惯。永远不要说“这个创意我想到过,但没有去做,你看他现在靠这个创意成功了。”要彳a 21天训练营倡导的那样:“不仅知道,更要做到!”对复习也一样,重在付诸行动,当天的问题要当天解决。4 .反省的习惯。重复犯错是缺乏反省的典型表现,也是成功最大的障碍。“事不过三”,经常反省自己的得失,会使自己成功得更快一些! 这就要求在复习过程中不断地对错题纠错, 整理错题集,做到做过类型的题不错,并能对同一类型的题举一反三。一、高一学生应该如何准备物理期末考试1 .要注重高一起始年级学生的特点,加强题型训练、强化答题规范。将
25、能力转化成分数”是对老师和学生提的共同的口号,我们要求学生加强计算能力、审题能力的培养,尽最大努力减少答题的失误。我们要求老师和学生把这作为课题进行研究。一方面我们要求老师做好示范,对于繁杂的运算, 课堂上不能回避,老师要亲自演示,运算也是一种能力,对于大题,老师要给出标准、完整、详细的解答过程。另一方面我们要求学 生计算不能省,大题要“过程化、方程化”,尽一切可能把失误降到最低。2 .抓基础、抓主干、抓落实。对于课本和考试大纲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能力要求,我们都进行了逐个筛选,认真做好落实。所以对于常规习题、常规能力,就成了我们学生的特长。3 .要把知识体系化、专题化,提高分析问题
26、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4 .高一学生要注重学习过程,淡化学习结果,减轻心理压力。5 .要注重实验复习。将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认真的看一遍,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离开实验考查的试卷是不完整的。实验能帮助我们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促进我们更好的学习。在复习实验时要注重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方法、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如在验证牛顿第 二定律的实验中要注意分析为什么要平衡摩擦?不平衡的话对实验有什么影响?.小车的质量为什么要比钩码的质量大?要是相差不多的话对实验有什么影响?以此类推,不断归纳总结,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二、高二学生应该如何准备物理期末复习高二上学期,面对着电场、磁场、电磁感
27、应等知识,很多同学表现出力不从心。物理中 的“场”相对抽象,同学们很难建立起直观的认识,一旦牵扯到其中的场力、场能的内容, 往往百思不得其解。 在此,作为一名高中物理老师,想和同学们谈谈对场的理解,并且就期末备考,给同学们一些学习方面的建议。首先,学习物理的一贯思路是: 理解为主,练习为辅。当我们无法对一件事物建立起直 观认识的时候,我们是很难接受它的,较难的知识总会让人提不起兴趣。然而,当我们必须 和高中的物理知识进行“死磕”时,不妨换个自己可以接受的角度先去理解知识。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古代,拥有至高无上权利的人是帝王,他能够掌管百官万民甚至生杀大权的原因是什么?当然,因为他是皇帝,他坐的位
28、置、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他能够拥有的 能力。但是,一个皇帝有什么作为,也决定于个人作为,李世民和杨广同为皇帝,一个开拓 进取、奠定基业,一个骄奢淫逸、劳民伤财,功业相去实在甚远。一个人能够有多大的作为, 有多大的能量,一部分取决于个人的能力,还有一部分取决于所处的环境。镜头切换到高二物理电、磁场中相关问题中,场就是环境,粒子的电量、质量、速度,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长度、运动速度等就是个人因素。尤其是理解电势能这一概念的时候, 电量就是粒子的“个人因素”,电势就是粒子的“环境因素”,电势能就是两个因素的综合。 除此之外,对带电粒子在场中做圆周运动时的半径大小,周期长短的理解,也可以从“个人”和“环境
29、”两个方面去做理解,梳理清楚个人、环境因素分别如何影响半径、周期。这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甚至总解题思路均有助益。其次,给高二同学物理期末的复习建议是:抓住主干,总结常规方法。也许你会问,什么才是主干?物理学习的主干有两个:力学和能量。这不仅是电磁场复杂的表象背后的本质问题, 也是我们解决题目时的两大线索,更是高考对知识考察的主要角度。所以,在处理与场有关的问题时,我们应该认真贯彻这一最高精神-关注力,关注能。这样,我们对题目的认识就可以提升到直面本质的程度,结合早在高一就奠定了的力学、能量的知识,电、磁场的问题即使情景复杂,但并不困难。当我们已经确定了解决问题的战略思想(抓住力、能的主干),
30、接下来就需要从战术方面(方法)加以提高,以更好的备战。第三,在解题的时候,注重“一题多解”,更提倡同学们做到“多题一解”.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很多,甚至一道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有若干种解决方法,这诚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 然而,从归纳总结的角度来说,一种方法能够解决多道题,才是同学们 更加期望的。比如,有很多同学已经学习了电磁感应的章节,电磁感应作为高中综合性最强的内容,对同学们是有很大挑战的。 电磁感应不仅综合了力学、 电路的知识,甚至还与动量、 能量的知识相结合, 出现在压轴题的几率较大,难度也较高,故给同学们的建议是,从多次解题中,提炼出常规的解题思路。其中一个思路示例如下:导棒问题中,切割速度决定电动 势,电动势变化影响回路中的电流,电流变化影响合力大小, 合力决定加速度,加速度最终影响速度变化。比如,导体棒模型虽然题型种类不同,但是解决思路相对固定,建议同学多多思考,争 取一劳永逸。三、高三学生应该如何准备物理期末复习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一般讲解物理题的技巧不及数学题,物理课要记的东西没化学课多,但物理学中难理解的内容比这两门课要多,搞不清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定理及物理公式的内涵,就会是事而非。 所以学物理不能不记不背,但光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的。对物理规律还要搞清它的适用范围, 搞清物理规律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搞清用这个公式分析和处理问题时要注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债务合同协议范本
- 公司收购的协议范本
- 年终总结报告分享资料
- 全国赛课一等奖初中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课件
- (参考)酒瓶项目立项报告
- 2023年大功率多功能电子式电度表项目融资计划书
- 2023年工业涂料水性色浆项目融资计划书
- ASP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养老院老人请假外出审批制度
- 《标准成本差异分析》课件
- 国有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办法模版
- yy娱乐频道设计方案模板(简约版)
- 胃舒平药片中Al2O3及MgO含量的测定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治)临床路径
- 烹饪英语 试卷
-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培训PPT课件
- 中国农业银行流水单(共5页)
- NICU护理交班PDCA
-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之光刻与刻蚀工艺
- (完整版)英语绘本导读课教学设计
- 第六章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