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单元综合测试2北师大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单元综合测试2北师大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单元综合测试2北师大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单元综合测试2北师大版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单元综合测试2北师大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本试卷共两大部分,满分50 分。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将“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并由此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是( )A.西周 B .商朝 C .夏朝 D .春秋2俗语说: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当时姜尚等待的一位贤明君主是( )A.黄帝B.夏启C.商汤D.周文王3周武王联合其它部落打败商朝军队,是在( )A.阳城B.殷C.牧野D.镐京4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反映了西周 ( )A.实行禅让

2、制B .确立世袭制C .实行分封制 D.推行郡县制5 墨子一书中写道: “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这说明( )社会等级界限森严天子、将军和大夫等组成社会的统治阶层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处境十分悲惨奴隶成为祭祀的供品和贵族殉葬品A. B. C . D .6史书左传中记载: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表明在夏商西周时,国家的大事主 歪旦(要是(A.祭祀与发展农业B 农业与打仗C.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D 祭祀与打仗7,卜列阶层中,属于夏商西国家的统治阶层的有(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A. B .C.D 8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是(A.齐桓公B.宋襄公C.楚庄王D.

3、晋文公9 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 “公作则迟”, “分地则速”。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B.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C.奴隶消极殆工D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10 孔子的一个学生司马耕, 字子牛。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中使用牛耕的情况已经普遍。牛耕出现大约是在( )A.西周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 D.秦朝11战国时各国的改革变法中,影响最大的是( )A.李悝在魏国的变法B.吴起在楚国的变法C.邹忌在齐国的变法D.商鞅在秦国的变法12、 “变则兴,不变则亡”,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与“富国强兵”的目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 ()A.奖励耕战B.允许土地

4、自由买卖C.国家承认土地私有D.建立县制13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A.秦国“连横”策略的实施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C.实行商鞅变法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14商朝时的国家“档案”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A. 金文 B. 甲骨文C 隶书D 楷书15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A 道家 B、墨家 C、法家 D 、儒家16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大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孟子 D.庄子17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具有同样性质的一项是( )A. 都

5、江堰B. 长城C. 大运河 D. 赵州桥18七年级某班正在召开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 最可能被用作正面论据的是( )A.大禹治水 B .烽火戏诸侯C .卧薪尝胆 D .立木为信19战国时期,形成了许多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宣传自己的主张,涌现出一批具有开创性的思想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都想标新立异,独树一帜B.乱世出英雄C.各国竞相变法,社会急剧变化D.这些人出身卑贱,想借此出人头地20人们常说: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我们习惯上用“燕赵之地”来借指我们今天的哪个省吗? ( )A.山东省 B .山西省 C .河北省 D .河南省二、非

6、选择题:第21 题 8 分,第 22 题 7 分,第 23 题 15 分,共 30 分。21、列举题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请列举五个这样的成语。22、阅读材料材料一:魏国首开变法之风。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实行变法。李悝注重改革内政,选贤任能,鼓励农业生产,发展小农经济。魏国很快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盛的国家。在楚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实行变法。 吴起重点打击旧贵族的势力, 因此遭到他们的强烈反抗。 楚悼王去世以后不久,贵族们就发动政变,吴起死难。 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去世以后,旧贵族挑拨秦惠王以谋反罪逮捕商鞅。商鞅被捕,惨遭车裂而死。摘自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8课

7、材料二: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 。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摘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请回答: 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从材料二中商鞅的话语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讲给大家听听。 由材料一得知,变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要付出沉重

8、的代价。吴起和商鞅为此都付 出了生命。因此有人说,商鞅变法失败了。对此,你如何看待?并说出理由。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改革开放,说一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 具备哪些条件?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3.观察下图哲理漫画,回答问题:什&诂/不好拘遗样臭自IrjL私丸和*电诙尾周窜籍&有热£<爱。己 的哀人<店ft /百件*文法产£ 切4法 董篦这藻 容,*配比CT 就青人枝胆法 7,也才毛有(1)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应了战国时期哪家的思想学说?(2)今天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体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请举一例说明。(3)你最欣赏

9、三幅图片中哪一家的治国思想?请说出你的理由(包括这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和现实意义)参考答案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I、 C 2 、D 3 、 C 4 、 C 5 、 D 6 、 D7 、 B 8、 A 9、 D 10 、 CII、 D 12、 A 13 、 C 14 、 B 15、 D 16、 B 17 、A 18 、D 19 、 C 20、 C二、非选择题21、仁义之师、卧薪尝胆、朝秦暮楚、合纵连横、退避三舍22、在诸侯争霸中取得有利的地位。应该根据现实情况, 对国家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地方进行改革。 而且, 只要是对社会和生产力在有推动作用的政策和措施都要实行。商鞅虽然死了,但他的改革为秦国的发

10、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所以,他人死了,但规格是成功的, 毕竟,在当时,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成为七个国家中最强大的国家,为以后消灭六国奠定了基础。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 “得民心者得天下” ; 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 紧跟时代发展;改革要有良好的环境。启示: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 国家才能富强 . ;我们要像商鞅那样,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23 ( 1 )图一体现了道家思想;图二体现了法家思想;图三体现了儒家思想(2)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对人要团结友爱;不要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用和平方式,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保护环境等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 )任意选择三家中的一家即可。比如:喜欢儒家思想,因为:儒家主张“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