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一册教案_第1页
八年级第一册教案_第2页
八年级第一册教案_第3页
八年级第一册教案_第4页
八年级第一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沪科版物理第一章-第五章全套教案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一、走进神奇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对物理是研究什么的及其重要应用有个初步印象。了解物理是有趣、有用的。2、指导学好物理,需要重视、观察和实验,更需要勤于动脑。3、在学生心理初步建立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物理知识的愿望。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难点: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教具:塑料瓶、筷子、碗。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同学们,从现在起,我们将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物理学是一门非常有趣又有用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下面老师将作简单的介绍。二、新课教学1、物理是研究什么的。教师指着教室的门说

2、,开门、关门是我们每天都做的事,可是大家注意了吗?当你手握住门把手开门非常容易(边讲边演示),可是,手越向里边移动,开门就越费力。如果你握住“折页”的轴,无论你用多大的劲,也无法把门打开。所以我们说,这门不是一般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我们由此你从这儿走进物理知识的王国,去探求物理世界的奥妙。2、物理是有趣的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像一个个的谜,当我们掌握了必要的物理知识,揭开谜底的时候,就会感悟到物理现象是十分有趣的。例如:如图1-3电闪雷鸣,天公发恕时,狂风暴雨常伴随雷鸣电闪,是闪电在前还是雷鸣呢?为什么?又如图1-5,黄河咆哮,流淌的江河。3在生活中,自然现象扑朔迷离、千姿百态,而在人们

3、的日常生活中则呈现出另一些神奇。实验一(泉水响叮咚):拿一个折叠盖、硬质塑料的洗发精的瓶子装满水,用针在底部扎一个小孔。实验二(被折断的筷子):筷子斜放入水中,似乎被水折断了,你知道为什么?(光的折射)4、还有很多的生活现象有待同学们去观察,去探索。你将走进一个神奇梦幻的世界。例如:拉链的开启和闭合,惊险刺激的冲浪运动。三、总结物理是有用的,有趣的,需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认真学习,相信每位同学都能走进这扇神奇的大门。四、板书设计第一节 走进神奇1、 大自然的一些现象很神奇。2、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很神奇。五、教学后记第二节 探索之路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2、了解物理学发

4、展的几个重要阶段。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4、知道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重点: 1、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2、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讲故事法、阅读法。教学过程: 一、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讲述:自然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神奇,面对神奇,人们感到迷茫、好奇、敬畏,人们渴求去探究。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而那些能直接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则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1、象形文字(1)甲骨文“声殳”的构成边写边讲解:“声

5、殳”好像是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着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古人很早就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2)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先让学生分析,后讲述: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字的中部为被蒸发的水气,字的下部则为大地。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使地面的水蒸发,以便达到晒干。又如日出、日落。2、古人设想的宇宙模样让学生看图,并阅读有关内容。3、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雕刻玉版、石头阵先让学生看图、阅读文字,然后向学生介绍“英格兰的石头阵”。英国西南部的“魔圈”石头阵(又称巨石阵),被一些考古学者认为是人类现存最早的天文观察台之一。它大约建立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全部工

6、程延续数千年之久。1960年,天文学家杰拉德·霍金斯借助计算机发现:在夏至这天,从英格兰石头阵圆圈中心观察时,刚刚升起的太阳必将从远离中心的一块“巨石脚跟”上射出来。而在其他重要节令、日子,太阳、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方向也同样与另外的巨石一一对准成一条直线。它的外围坑洞可以被用来预报月食。二、物理学的进步之阶讲述:灿烂的古代文明闪烁着古人朦胧的理性之光,也为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奠定基础。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不少前辈作出了卓越贡献。以故事形式讲述物理学的发展史和相关科学家的科学成就、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见参考书P10)1、 哥白尼与伽利略。2、 牛顿。3、 爱因斯坦与玻

7、尔。学生讨论:你认为物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教师总结。第一阶段:哥白尼的“日心说”。第二阶段:牛顿的经典力学。第三阶段: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力学。三、归纳小结。四、课后练习:查找一些中外物理学家的资料。五、板书设计第二节 探索之路(一) 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象形文字、石头阵等(二) 物理学的发展之阶1、 哥白尼的“日心说”。2、 牛顿的经典力学。3、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力学。 六、教学后记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所产生的非凡神奇。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3、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4、培养学生关注科学前沿、具

8、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教学过程: 一、知识园地硕果累累讲述:前辈们在探究神奇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蕴藏其中的某些物理规律,随着对这些规律的深入探究,物理学的体系逐渐形成了。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现代化通信、交通、航天、材料及能源等领域。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通过一些实例,感觉物理知识的现代应用。1、人类的飞翔之梦,登上月球、遨游太空。2、电子显微镜人类的“火眼金睛”。3、激光技术在农业、医疗、通信、能源等领域的应用。4、集中电路、超导技术的发

9、展。二、科学探究其乐无穷讲述:科学巨人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还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例如:伽利略在研究亚里士多德落体观点的过程中,不仅从逻辑上驳斥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而且带领学生在比萨斜塔上亲自实验,后来不巧妙地设计了斜面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力是维护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力,物体就不会运动,而伽利略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演示实验:分别认同一小车在同一斜面顶端滑到铺有毛巾的平面上、木板平面上和玻璃平面上,认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得越慢,它运动的时间就越长;进一步推理得出:在

10、理想的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这时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学生阅读“两个铁球同进落地”,讲述:当在真空环境时,羽毛和铅弹也是同时落地。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部,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还应学会相互合作。提问:科学探究有几个主要环节?学生看课本后回答:有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三、科学精神永远高扬学生认真看图,阅读课本P12-P13的内容。介绍两位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吴健雄。“长江后浪推前浪”,物理学正是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努力下,才发展到由量子论和相对论作为支柱

11、的现代物理学阶段。新的发展带来新的问题,新的问题必将导致新的探索,新的探索推动物理学进入新的时代。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同学们将发现科学巨人们留下的知识、方法及精神等无尽的财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学们将成为新时代的“巨人”!四、本章小结。课后练习。听科普讲座,阅读有关科普读物。五、板书设计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 知道园地硕果累累(二) 科学探究其乐无穷科学探究的七个主要环节。(三) 科学精神六、教学后记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一节 动与静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有关。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

12、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3、知道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照物及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教学难点: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日出月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冬去春来,风起去涌,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那科学家用什么来描述运动呢?二、 新授(一)运动的世界学生阅读课本图,了解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并让学生列举一些物体运动的实例。如: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另奔驰的列车,飞翔的小鸟,移动的蜗牛。提问:我们的房屋,地面是否也在运动?(随地球一起运动)(二)运

13、动的描述在物理学家把运动归纳成定律之前,人们就开始用文字、诗歌、音乐、绘画等描述运动。词汇与运动:升起、落下,振动,晃动,小跑、驰骋、散步; 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登鹳鹊楼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早发白帝城的“轻舟已过万重山”。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 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如“高山流水”。 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参照物: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于另一个选作标准的物体而言的,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

14、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提问:你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里,你是运动还是静止?答:运动(以地面作为参照物)。 静止(以汽车作为参照物,坐在上面没动)。同理,说明路边的树木,房子的运动情况。交流与讨论。总结:同一个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他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我们常用地面作为参照物。学生阅读图2-6,理解电梯上的乘客的运动情况。课间练习:1、空中加油机给飞机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 的,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 的。2、地球同步卫星虽然绕地球转动,但是地球上的人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地球上的人以 为参照物,它绕地球一周要 小时。3、“小小竹排江中游,魏

15、魏青山两岸走”中的“游”是以 为参照物,“走”是以 参照物。4、“水涨船高”中,“船高”这一机械运动的参照物是 ,如果以 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三、本课小结。四、板书设计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一节 动与静(一)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二) 参照物: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称为参照物。(三)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五、教学后记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有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2、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3、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4、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

16、的刻度尺测量长度。5、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教学重点:1、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2、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3、会正确记录结测量结果。教学难点: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讲述;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经常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需要进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二、新课教学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身边的物品、自然界的某些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的单位。比如身高,足长等作为长度单位、利用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等作为时间的单

17、位。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1、长度单位你知道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吗?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学生回答: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还有“微米”(m)、“纳米”(nm)等。讲述换算关系: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m=10-6m1nm=10-9m(可将长度单位分为两组,千进制:km,m,mm, m,nm;十进制:m,dm,cm,mm)。课堂巩固练习

18、。提问:你知道我国以前使用的还有哪些长度单位?与米的换算关系如何?(学生回答:尺,寸)提问:你知道英、美等国家使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哪些?与米的换算关系如何?(学生回答:英里,英尺,英寸,码)2、时间单位提问:你知道时间单位除“秒”(s)外,还有哪些时间单位?它们与秒的换算关系如何?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时(h),分(min),毫秒(ms)、微秒(s)。1h=60min=3600s1min=60s1s=103ms1ms=103s课堂巩固练习。三、本节课小结。四、作业,预习第二节后面内容:刻度尺的使用,误差。五、板书设计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单位换算。长度的基本单位:米,

19、时间基本单位:秒(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三)长度估测(四)时间的测量与估测六、教学后记第二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习题课)教学过程: 一、上节课内容回顾,巩固习题。18km= m130nm= m10dm= mm15min= h= s2h= min= s= ms二、新课教学1、长度的测量:提问:通常我们测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你知道还有什么测量工具?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后回答:通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除此之外,还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学生分组实验: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写出实验报告,并总结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实验完成后,可请一组到讲台前演示刚才测量的过程,让其他同学观察是否和自己测量的方法

20、一致。引导学生总结,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3)、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补充:什么是分度值、量程,估读的方法)。收集三组以上的数据列在黑板上进行比较。提问:我们的测量方法基本一致,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会有差距呢?讲述: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叫误差,这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测量时(如估读时)有的误差偏大,有的误差偏小。为减小误差,我们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多测几次,求平均值。(4)、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长度的估测学生阅读“信息窗”,提问:怎样使估测更准确,更接近物体的真实长度呢?你首先应该知道自己身体某些长度或身边的某

21、些物品的长度,还要经常想一想、画一画、比一比、测一测1mm、1cm、1dm、1m等有多长?以提高估测的准确性,下面请在家测一测拇指指甲的宽度、中指的长度,手臂的长度,画一画1cm、1dm、1m的长度。学生探究活动2:估测座位宽度。(黑板长度测量课后进行)3、时间的测量提问:通常我们用什么来测量时间?学生回答:钟表、停表。学生阅读图211,了解时钟的演变过程。学生分组完成探究活动3,并讨论:误差可以消除吗?为什么?我们如何减小误差?引导学生总结:误差是不可能消除的,因为测量器材精确度有限,眼睛分辨能力有限,另外还有天气、实验步骤的设计都有可能影响误差的大小。对于测量来说,误差当然是越小越好。但是

22、,误差总是存在的。通常,我们可以通过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测量几次,求平均值。三、本节小结。四、作业:P24作业1,2,3。五、板书设计习题课(一)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二) 用图表表示运动(三) 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六、教学后记第三节 快与慢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 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4、 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度状态。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测量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

23、算;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征。教学难点: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过程:(二课时)第一课时 一、新课引入师: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学生回答:(1)比一比,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2)比一比,用相同的距离,看谁跑得远。可见,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通常情况下,人们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的多少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相同时间内”最简单的情况是取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二、新课教学(一)速度1、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用来表示什么?(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2、速度的概

24、念在通常情况下,速度等于什么?(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速度的公式如果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v=s/t速度=路程/时间)4、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那么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或“m·s-1”表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单位是“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或“km·h-1”表示。师边讲解边板书两速度公式之间的换算关系。1 m/s=3.6km/h1km/h=(1/3.6)m/s5、课堂巩固练习(写

25、出换算过程)54km/h= m/s15m/s= km/h720km/h= m/s0.6m/s= km/h三、速度公式的简单应用学生阅读课本P25例一,观察计算方法与小学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板书解题过程,强调计算格式。课堂练习:一物体在10min内通过600米,求这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四、本课小结,作业。阅读例题,预习速度公式的应用。五、板书设计第三节 快与慢一、速度1、 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2、 速度的概念: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 速度的公式:v=s/t。4、 速度的单位:km/h m/s5、 速度的测量六、教学后记第三节 快与慢(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

26、、复习提问1、 速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它的公式是怎样的?2、 速度的单位有哪几个,它们的换算关系如何?二、新课教学1、速度公式的应用师:速度公式是v=s/t,如果已知v,t,求s,那么s=?(s=vt)师:如果已知s、v,求t。那么t=?(t=s/v)学生阅读例题,提出应注意的几点:(1)路程单位km要换成m。(可将速度单位换算成km/h)(2)不能直接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的,应先写出原公式,再写出变形式。(3)计算过程要带单位。(4)小数点后面一般保留两位小数。(5)物理计算题解题格式:已知、求、解、答。补充例题:一辆公共汽车以45千米/时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经过第一站牌时是8时32分,经过

27、第二站牌时是8时36分,问两站相距多少米?让学生读题,明确题意。教师按格式板演:已知:v=45km/h=12.5m/s t=4min=240s求:s=?解:根据v=s/t s=vt=12.5m/s×240s=3000m答:两车站相距3000m。巩固练习:猎豹是动物界的短跑冠军,速度可达28m/s,它5min能跑多远?3、 速度的测量学生阅读“测量速度的方法”,用刻度尺测出路程s,用停表(或计时器)测出所用时间t,通过公式v=s/t计算出平均速度。4、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学生阅读课本P27,图2-25所示,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平稳地行驶,在这条路上任意取3段路程,并记录下其运

28、动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出3段路程的运动速度。通过计算结果总结:小车在每段路程的速度都是不变的。我们把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这只是一种理想的情况。自然界中严格地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理是不常见的。学生继续阅读课本内容,计算出天鹅在3段路程中的速度。总结:天鹅在空中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快,在作变速运动。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时,在各段程中,它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变速运动是比较复杂的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我们把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看图2-23,汽车的速度计仪,测出汽车的即时速度。三、本课小结,作业。1、已经测出正常人步行时的平均速度是1.2m

29、/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分钟,那么上学的路程大约是多少米?2、郑州到上海的铁路线长约1000千米。从郑州开往上海的快车,要运行16小时到达上海,已知南京、郑州间的铁路线长约700千米,假设快车在郑州、南京间的平均速度跟郑州、上海间的相等,那么从郑州开出的快车大约经过多长时间到达南京?四、板书设计习题课(一) 速度单位换算(二)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s/t(比值)(三) 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四) 计算题解题规范五、教学后记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目标: 1、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知道个人见解

30、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斜面、金属片、小车、停表、刻度尺。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2、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3、你是如何探究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的?(要求学生参照课本P27探究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方法,即在相等时间内,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或通过相等的路程,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4、科学探究有几个主要五一节?二、新课教学学生阅读课本P29“提出问题”有关内容。对于“

31、提出问题”,在没有获得证据之前,人们对于问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就是猜想或假设。为了证明你的猜想或假设是否正确,需要用证据来证明。证据可以从图书馆、互联网或书店等处收集,也可以做实验收集数据。在收集证据时,应操作规范、实事求是,具有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不随意涂改实验数据。自己做实验需要考虑什么是有价值的证据,用什么方法,什么仪器来收集证据,以及如何让别人相信证据等,这就是设计实验。下面有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实验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现在我们先选择第一个问题:小车没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分组讨论、交流:1、你要探究的问题2、你的猜想或假设3、你设计的实

32、验方案(方法、仪器、步骤、收集的数据、数据记录表格),并写好实验报告。(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提示实验的方法)三、实验总结。四、板书设计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一)探究问题1、 从斜面上滑下的小球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2、 从斜面上滑下的粗糙的木块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3、 百米跑步的同学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二)探究实验报告1、 提出问题。2、 猜想与假设。3、 设计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器材)4、 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记录表格。5、 实验结论。6、 评估。7、 交流。五、教学后记2007年下期八年级物理单元测试题班次 姓名 一、 填空题1、在下面各物体的长度数值后面填上适

33、当的单位。(1)物理课本的长度27 (2)教室的高度3.2 (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1.7 (4)一张普通纸的厚度75 4352、一位同学测一本课本长是18.25cm,从测量的数据看,这位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准确值为 ,估计值为 。要想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他应怎么做: 。3、如图所示的毫米刻度永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所测物体的长度为 cm。4、上海即将建成我国第一条磁悬浮列车铁路线,列车运行时速可达500千米/时。如果乘这一时速的磁悬浮列车从上海到杭州约200千米的路程,需要 分钟。5、航天飞机在太空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 ,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 状态。6、一

34、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运动,10s行驶了80m,该汽车的速度是 m/s,途中经过一座大桥,从桥头驶到桥尾共用5min,这座桥长 km。7、一辆小客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向东行驶,车里的乘客看到一辆大客车从自己的身旁向后退去,但比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得慢些,那么,以小客车为参照物,大客车向 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大客车向 行驶。二、选择题8、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正确的说法是( )A 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 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C 速度v一定,路程s和时间t成反比D以上说法都不对9、在松花江上,有一人乘橡皮船顺水下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以江岸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B 以船为参

35、照物,人是运动的C 以人为参照物,江岸是运动的D 以江水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10、四位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乙、丙、丁的测量数据分别是36cm、0.362m、3.59dm、360mm,其中有一个数据是错误的,则所测数据错误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11、在同一公路上向同一方向行驶的三辆汽车,其速度分别为:v甲=35km/h,v乙=12m/s,v丙=600m/mi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相对于乙是运动的,相对于丙是静止的B 甲相对于乙和丙都是运动的C 甲相对于乙是静止的,相对于丙是运动的D 甲相对于乙和丙都是静止的12、甲、乙两列火车在平直铁轨上匀速前进,它

36、们行驶的路程比是3:4,所用的时间比是2:3,则两列车行驶的速度比是( )A 9:8B 8:9C 1:2D 2:1三、实验题12、某同学在乘长途汽车旅行时,注意观察公路旁的里程碑和通过这些里程碑时的时间,观察结果如下表:观察次数12345里程碑示数(km)1020304050观察时间(h:min)6:306:457:057:257:39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1)在6:30到7:39的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km/h。(2)在第一次观察到第三次观察,这段路程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km/h。 (3)表中记录的 时间段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最大。四、计算题13、一列长200米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火车通

37、过1.8km长的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s,那么,这列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大?14、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根1m长导火线引爆炸药,导火线以0.5cm/s的速度燃烧,点火者点燃导火线以后,以4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600m远的安全地区?用两种不同的解法解这道题。解法一:解法二:第三章 声的世界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2、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中身边,对物理有亲近感。3、培养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8、教学难点: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教学过程:一、声音的世界学生阅读图3-13-4,(或播放此类声音),让学生感觉声音的世界。补充一例:大家知道吗,有一种笑树,风一吹,笑树就能发出声音?原来笑树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就像人的笑声。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大家先来做个实验:请每位同学用手指放在自己正在发声的喉头有什么感觉?(正在发声的喉头在振动)引导学生举例:蜜蜂快速扇动翅膀引起空气振动发出嗡嗡的响声。鸟鸣叫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青蛙鸣叫中靠气囊的振动发声的。雄蝉鸣叫是腹部下方有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当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振动,这些

39、振动通过共鸣室的放大,最后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来。总结:由观察和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各种乐器在演奏时都是通过相应部位振动而发声的。三、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提问:发声体并不是直接贴着耳朵,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演示实验“声音的传播”,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声音逐渐减小,最后消失)。说明:空气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学生观察图3-11,另外,同学们在游泳时,潜入水中,也能听到许多的声音。说明:水可以传声。学生小实验3-12:说明:木头可以传声。总结:空气、水、木头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可见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声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学生阅读图3-13(人耳的结构):振动物体产生的

40、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引起鼓膜的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的声音。对照表(声音在常见物质里的传播速度),分析:声音在不同物质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是V固>V液>V气在1标准大气压下,15oC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340m/s。四、回声学生阅读信息窗“天坛回音壁”,介绍,如果要听到回声,时间间隔至少要0.1秒。回声可加强原声,或测量距离。五、本节小结,作业:1,2题。六、板书设计第三章 声的世界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成传播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 声音的传播。七、教学后记第二节

41、乐音和噪声教学目标: 1、从生活经验中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2、从实例中认识噪声和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教学重点: 1、能对生活中声音的三个特性加以辨别。2、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举例说明。2、声音是如何传播的?真空能传声吗?3、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哪些?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吗?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与什么有关?在1标准大气压下,15oC时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多大?二、新课教学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噪声:无规律,难听刺耳或污染环

42、境的声音。1、乐音的特性演示: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响音叉,让学生感觉声音的大小(或强弱)。(1)响度: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借助小球被弹开角度大小演示,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时,音叉振动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声音的响度一般与振动的幅度有关,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强弱常用分贝(dB)来表示。(2)音调(声音的高低)演示实验:硬纸片以不同的速度划过梳子, 发出声音的音调中不相同的。(速度快时,音调高;速度慢时,音调低)说明: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理学中,振动的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表示,称为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用符号Hz不胜

43、枚举。物体每秒振动1次,其振动频率为1Hz。例如大提琴发出的最低音是27.5Hz,国际标准音调的频率是440Hz。(3)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闻其声,如见其人”。乐队演奏时,凭音乐声也能听出有哪些乐器在演奏。那么,人们是根据什么来作判断的?其实,我们能分辨出不同的声音除了由于响度、音调引起的不同感觉外,还与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有关。向学生介绍:钟与编钟。2、噪声的防治当今世界的四大污染是: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噪声来源于什么?(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电机、机床等工来机械,以及空调、冰箱等家电。)学生阅读课本及噪声标准表,了解噪声的危害及标准。怎样才以

44、减小噪声的影响?有什么具体措施?(提示学生从噪声的产生、传播、接收三个环节举例)(1)从声源处减弱。(2)从传播过程中减弱。(3)从人耳处减弱。三、本节小结。作业:1、2题。四、板书设计第二节 乐音和噪声1、 乐音和噪声2、 乐音的三个特征。(1) 响度(2) 单调(3) 音色3、 噪声五、教学后记。第三节 超声和次声教学目标: 1、从搜集的信息中了解超声的特点,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2、了解次声的一般特点和危害。教学重点: 1、知道超声、次声的概念。2、知道超声的应用。教学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惧信息的能力及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引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声现象的一些性质并

45、探究了它的规律,这些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都包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物理知道是从实际中来的,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一句话,学习物理知识就是要应用它来人类服务,提高人们生活的水平,改善生活的质量。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超声和次声。二、新课教学研究发现,声波的频率范围是很宽的,由10-4Hz到1012Hz,但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低于和高于此频率范围的声音人都听不到。通常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1、超声举例:蝙蝠用超声进行导航。学生阅读图3-32,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发声频率、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例如:狗能听到频率达50000Hz的超

46、声,蝙蝠能听到频率为十几万赫的超声。超声的利用:(1)利用超声雷达(又叫声呐)探测物体位置等。(2)超声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超声诊断仪(如B超);超声金属探伤仪。(3)超声对物体有很强的“破碎”能力。举例。(4)用超声处理过的种子可以缩短发芽时间,提高发芽率。2、次声人声也听不到次声。自然界中,火山爆发、地震、风暴等都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次声的破坏性:(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A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遭到破坏。B在强次声环境中,人的平衡器官的功能受到破坏。由于次声的破坏性强,危害大,但人耳无法直接听见,所以在生产等活动中要尽量防止次声的产生,尽量远离次声源。三、本节

47、小结:1、超声和超声的应用。2、次声和次声的危害。四、板书设计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1、 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2020000Hz。2、 超声与次声3、 超声的应用4、 次声危害五、教学后记第三章习题课1、刮风时,听到“呼”的叫声,这声音是由 产生的。2、 、 、 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3、下列介质中传播声音速度最大的是( )A 软木B 海水C 钢D 大理石4、为什么渔民可以用电子发声器诱捕鱼群?5、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中只能靠无线电话交谈?6、人们感觉到的 叫做音调,人耳感觉到的 叫做响度。7、我们闭着眼睛能够分辨出熟人的声音是由于他们的 不同。8、乐音的 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乐音的 由物体的振

48、幅决定。9、把相同的几只杯子盛上不同高度的水,用筷子敲击它们,可以听到高低不同的声音,其原因是( )A 音乐不同B 响度不同C 音调不同10、有一些物体在振动,但我们听不见它们发出的声音,可能原因是( )A 发声频率不在听觉频率范围内B 没有传声介质C 声音的响度太小了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1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 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12、声音的等级是用 来划分,在安静的环境中,噪声一般是 。13、下列哪些声音是噪声( )A 教室里教师讲课的声音B 马路上拖拉机行驶的声音C 工厂里电锯和球磨工作时的声音D 公园里悠扬的音乐声E 市场里叫卖和讨价还价的嘈杂声14

49、、某工厂的机器噪声太大,影响了周围群众的生活与休息,下面减弱噪声的办法中最的是( )A 周围的群众人人都戴上防噪声的耳塞B 将装有噪声源机器的厂房紧闭,以减弱噪声的污染C 改造噪声大的机器或换用噪声小的机器D 将居民家朝向厂房噪声的门窗封闭15、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钢管一端,乙同学在长钢管的另一端敲一下钢管,甲同学先后听到两下响声,对这一现象说明正确的是( )A 声音在钢管中产生了回声B 声音在空气中产生了回声C 甲同学听到的敲击声第一次由钢管传来,第二次由空气传来D 甲同学听到的敲击声第一次由空气传来,第二次由钢管传来16、两种乐器,如果它们演奏时频率相同,那么这两种乐器发出声音是共同的( )

50、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振幅17、海面上有一只舰艇,为了测出海底深度,测量者利用超声测位仪,竖直向下发射一超声波,经过8s接收到反射波,向海底有多深?(超声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000m/s)18、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火车的速度是90km/h,火车在桥前某处鸣笛,5s后,站在桥头的人听到火车的鸣笛声,问再过多少时间,火车可以到过桥头?19、有两座高山相距600m,某人站在两山之间高喊一声,他听到两回声的时间相差2s,求人与两山的距离各是多少?2005年下期第一学月物理测试题班次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我国1元钱硬币厚度大约是A 1.8微米B

51、1.8毫米C 1.8厘米D 1.8分米( )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是无法消除的,但是可以尽量减小B误差是由测量方法不正确引起的C 认真测量可以消除误差D 用精密测量工具可以消除误差( )3、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以自己为参照物,判断其它物体的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公路是静止的B 路旁树木是静止的C 太阳是静止的D 车厢是静止的( )4、下面速度最接近人步行速度的是A 5米/秒B 1.2米/秒C 12米/秒D 120米/时( )5、在教室里不能感觉到说话的回声,这是因为A 回声被同学们挡住了B 回声与原声和在一起,听不出来C 教室里根本不会产生回声D 回声太小,听不见( )6、

52、听朋友电话时,凭说话声音就能知道对方是谁,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A 音调不同B 响度不同C 音色不同D 以上都是( )7、下列物质,传播声音最快的是A 空气B 海水C 钢铁D 真空( )8、列车的鸣笛声传得很过,这是因为列车笛声A 音调高B 响度大D 音色好D 速度大( )9、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前5秒通过的路程是12米,后5秒通过的路程是18米,那知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A 6米/秒B 5米/秒C 4米/秒D 3米/秒( )10、测量人的身高时,适当选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A 1米B 1分米C 1毫米D 1微米( )11、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A 每秒20到20000次B 每秒15到50000次C 每秒60到65000次D 每秒85到1100次( )12、人们说汽车运动比人行走快,根据是A 汽车行驶的路程比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