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1 .周监于二代2 .五世希不失矣3 .则民无所错手足4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实词(词类活用,解释加点的词语)1 .角瓜不用瓜2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3 .衣夫锦4 .食旨不甘.5 .请事斯语矣6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实词(解释加点的词语)1 .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焉。2 .非礼勿视3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4 .郁郁乎文.哉5 .甚矣,吾衰!6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7 .名不正,则言不顺8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9 .有酒食,先生馔.10 .钻燧改火,期,可已矣11 .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12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13 .陪
2、臣执国命14 .三年之丧,期已.久矣15 .有事,弟子.服其劳16 .有酒食,先生馔17 .曾是以为.孝乎虚词(指出词性,说明用法或解说意义)1 .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2 .郁郁乎文哉3 .名不正,则言不顺4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5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6 .信如君不君、克己复礼梳理积累(通“鉴”,借鉴)(通“稀”,少)(通“措”,放置)(通“悌”,敬爱兄长;通“欤”,句末语气词)(像个角瓜)(像君王,像臣子,像父亲,像儿子 )(穿)(觉得甜蜜)(按照做)(定名分;说)(赞许)(不符合)(按照做)(完美)(厉害、严重)(这、这个/什么)(纠正一说“正当”>)矣(少)(吃喝
3、)(读j 1 , 一周年)(一旦)(政治清明/百姓、平民)(重臣,隔了一层的臣)(时期、为期/太、甚)(古义:子弟、年轻人;今义:学生、徒弟 )(古义:年长者;今义:老师、医生、丈夫 )(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句末语气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字,的样子 )(那么)(罢了 /句末语气词)(向)(如果)7.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前置宾语)8.三年之丧,期已久矣(结构助词,的)9.予之不仁也!(结构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0.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助词,用在表重复的词语后面,表强调 /说)11.人而不仁,如礼何?(如果)特殊句式(写出句式名称)1 .克己复礼为L
4、()2.二年之丧,大卜之通丧也(判断句)3 .八侑舞于庭()4.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5.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状语后置句)6.县吴,吾衰也。()7.久矣,吾小复梦见周公。()8.有是哉,子之迂也。()9.野哉,由也。(主谓倒装句)10.子将奚先()11 .未之后也()12.曾是以为孝乎(宾语前置句)温故知新-、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周监于二代B.则民无所错手足C.旧谷既没D.盖阙如也答案:C (“监”通“鉴”,借鉴;“错”通“措”,放置;“阙”通“缺”,空缺,表不发表意见。)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郁郁乎文哉文:文采
5、B.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 矣 鲜:少C.有酒食,先生馔,馔:吃喝D.钻燧改火,期,可已矣期:一周年答案:A (文:完美),1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一日克己复礼B.曾是以为孝乎C.看重,弟子服其劳D.礼乐不兴,则刑罚 不中答案:D (一日;一旦;以为:把当做;弟子:为人子、为人亲的年轻人;刑罚:刑指肉刑、死刑;罚指以金钱赎罪。后泛指依照法律对违法者实行的强制处分。)1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B.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C.名不正,则,言不顺D.人而不仁,,如礼何郁郁平:文哉有也 夫晋,扁厌之有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
6、将焉用彼相矣君子务本,本立而 道生。答案:C (乎:语气词,“乎”和“哉”连用,表反问语气/形容词词尾之:代词,前置宾语/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则:连词,那么而:连词,表假设,如果 /连词,表承接,就)15.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三项的一项是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 .女安,则为之C.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于D .角瓜不角几角瓜哉!角瓜哉答案:B (安:意动用法,其余名作动)16.下列各句,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克己复礼为仁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B.八侑舞于庭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C.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有是哉,子之迂也D.曾是以为孝乎甚矣,吾衰也答案:D (宾语前置句,
7、主谓倒装句,A判断句,B状语后置句,C主谓倒装句)17.下列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晚年感叹不复梦见周文王,即表明对周文王的深切怀念,又表明对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彻底 放弃,连做梦也不再想到传承周代文化。B.子曰:“用瓜不用瓜,角瓜哉!角瓜哉! ”“班”是一种礼器,作为礼器就有一定的规制,如果失去了规制,“角瓜”也就不成其触了。孔子以此为喻,说明治理国家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准则。C.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人子、为人弟的年轻人做事在前,有“勤”;享受在后,有“恭”,这不能算作真正的“孝”只有
8、做到“养”且“敬”,才算作真正的“孝”。D.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乐的本质不在于玉帛(行礼的物品)和钟鼓(奏乐的器具),即行礼、奏乐的具体行动,而在于移风易俗、教化民众的社会规范作用。 答案:A (此章是孔子感叹自己年事已高,但大道却仍未能施行。所谓“梦见周公”,未必是真的说梦,而是推行大道的隐语。“周公” 一般认为是“姬旦”,不是“周文王”。)8.补充下面的名句。(3分)为政以德,,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民免而无耻有耻且格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二、将下列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子
9、日:“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日:“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周代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两代,那么丰富多彩,真实完美啊!我依从周代的。人如果不仁爱,怎样对待礼呢?人如果不仁爱,怎样对待乐呢?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
10、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17.21 )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有人把宰我和孔子的这场争论成为“旷世争论” ,这场争论给你怎样的思考? (2分)陈谷已经吃完,新谷已经登场,钻火改用木料经过了一个轮回,满一年也就可以结束了。一是孔子教学民主: 师生争论激烈,宰我有毫不谦让之心, 无曲意逢迎之意;无孔子民主教学氛围, 宰我绝不敢率真陈述己见。二是有言之教:孔子当着宰我的面难以启齿,便改为背后传言,一则保护宰我的自尊,二则避免和宰我正面冲突。(仅供参考)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子路曰:“卫
11、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 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 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用一个成语概括孔子的“政论”观。 (1分)话语交际的成功取决于问答对应。仔细研读本章,我们发现孔子的回答对子路的提问来说既有“问答对应”,也有“答非所问”,你如何理解孔子的“答非所问” ? (3分)名正言顺子路第二次发问:“奚其正?”即正名的具体内容; 孔子回答的是“为什么正名”,即
12、正名的重要性: 答非所问。孔子的答非所问有其理由:一是率真直言的“子路” 口无遮拦,“有是哉,子之迂也! ”在极度气愤的状态下孔子破口大骂,“野哉,由也!”言外之意是说子路不识事物之根本。二是孔子认为子路应该深思慎言,不能如此荒唐,率意而言,本身也是不知“名”。所以孔子不回答“正名的具体内容”,而回答“正名的重要性”。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2.1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
13、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 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1.2)结合上面的文字,简要分析孔子思想中“礼与仁”的关系。(3分)孔子认为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他用“孝弟”把仁和礼统一起来,在孔子看来,所谓孝弟,就是 尊尊亲亲,是在宗法制度下的亲情,又反过来为巩固宗法制度服务。这样,孔子的礼就是建立在仁的基础 上的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之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六、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
14、王为皇帝于定陶。叔孙通就其仪号。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乃令群臣习肄,会十月。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 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节选自史记叔孙通列传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2分)1自
15、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2分)当时汉高帝把秦朝的那些严苛的仪礼法规全部取消,只是拟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规矩。叔孙通知道皇帝愈来愈讨厌这类事。诸侯王以下的所有官员没有一个不因这威严礼仪而惊惧肃敬的。【参考译文】汉高帝五年(公元前 202年),天下已经统一,诸侯王在定陶共同尊推汉王为皇帝。叔孙通负责拟定 仪礼名号。当时汉高帝把秦朝的那些严苛的仪礼法规全部取消,只是拟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规矩。可是群 臣在朝廷饮酒作乐争论功劳,醉了有的狂呼乱叫,甚至拔出剑来砍削庭中立柱,高帝为这事感到头疼。叔 孙通知道皇帝愈来愈讨厌这类事,就劝说道:“那些儒生,很难和您一起进攻夺取,可是能够帮您保守成果。我希望征召鲁地
16、的一些儒生,跟我的子弟们一起制定朝廷上的仪礼。”于是命令群臣都来学习礼仪,这时正巧是十月。汉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长乐宫已经建成,在十月各诸侯王及朝廷群臣都来朝拜皇帝参加岁首大典。于是皇帝乘坐“龙辇”从宫房里出来,百官举起旗帜传呼警备,然后引导着 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的各级官员依次毕恭毕敬地向皇帝施礼道贺。诸侯王以下的所有官员没有一个不 因这威严礼仪而惊惧肃敬的。等到仪式完毕,再摆设酒宴大礼。诸侯百官等坐在大殿上都敛声屏气地低着 头,按照尊卑次序站起来向皇帝祝颂敬酒。斟酒九巡,谒者宣布“宴会结束”。最后监察官员执行礼仪法规,找出那些不符合礼仪规定的人把他们带走。从朝见到宴会的全部过程,
17、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和行动失 当的人。于是高帝非常得意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于是授予叔孙通太常的官职,赏赐黄金五百斤。我看孔子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义之邦”。“礼”不仅是些具体的礼节仪式,而且包括古代社会一系列制度以及相 关的宗教、政治、伦理等思想观念。“礼”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到了周代,礼仪制度已发展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这在以后被称为“礼经”的周礼、仪礼、礼记中,充分体现出来。孔子以继承中国古代文化为己任。他对周代的礼仪制度有着浓厚的兴趣,由衷地赞叹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侑篇3.14)孔子对周礼的赞美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春秋末期
18、, 大国称霸,周天子的宗主地位遭到削弱,周礼受到了严重破坏。但是孔子生活的鲁国却是周文化典籍保存 最为丰富的诸侯国。连晋大夫韩起访鲁时也惊叹:“周礼尽在鲁矣! "(左传昭公二年)孔子后来成为中华古代文化的象征,除了得益于鲁国文化背景外,还由于他本人具有超乎常人的勤奋学习精神。论语记载“子入太庙,每事问”(八侑篇3.15 ),可见一斑。当时有人讥笑他“不知礼”才“每事问”,这恰恰是浅陋之见。朱熹认为“每事问” 一方面反映孔子“不自足”,另一方面是“知底更审问"(朱子语类卷二五)。这是有道理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是,孔子提出了纳仁入礼,仁礼结合的主张。孔子认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
19、而不 仁,如乐何?” (八侑篇3.3)离开了仁德,光讲礼乐有何意义?这个问题的提出,在当时是相当尖锐 的。因为当时一批贵族,总是“礼”不离口,满嘴“礼”呀“非礼”呀,而干的尽是违礼缺德的事。孔子 倡导仁德,主张纳仁入礼,使“礼”不单是作为外在的行为规范起作用,而且有“仁”作为其内在的灵魂, 从而产生人道主义精神和理性自觉的力量。孔子这一思想,很快被一些聪颖的弟子所领悟。八侑篇第八章记载了一则有趣的事例。有一次,子夏向老师讨教诗经中描写女子美貌诗句的含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孔子答以“绘事后素”。即绘画是先有白底,然后加上五彩色。才思敏捷的子夏立即联系到仁与礼的关系 说:
20、“礼后乎?”这就是说:在仁德修养的基础上,加以礼仪的文饰。这正合乎孔子强调的“文质彬彬”,即文与质、礼与仁相结合的思想。因此孔子听后大加赞赏:“起予者商也!”“礼”还和“乐”有着密切关系。孔子常把两者相提并论(见八侑第三章和阳货、先进等篇)。因为礼和乐是相辅相成的,音乐、舞蹈能起到感化人的作用。礼有了乐的配合,才能有效地发挥陶 冶性情,协调社会关系的功能。孔子对韶乐舞有极高的评价。相传韶为虞舜时期的乐舞,由九 招发展而成,用鼓颦(小鼓)、钟、磬、坡、管等多种乐器伴奏。演者化装成凤凰,翩翩起舞。孔子“在 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他高度称赞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八侑篇3.25 )。他还
21、比较了韶乐和武乐,认为“ 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反映周武王伐纣的武乐,在孔子 看来,艺术形式是“尽美”的,而其内容与武力相关,未能达到“尽善”的地步。孔子对民间音乐也很关 注。他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侑篇3.20)孔子关于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相统一的观 点,在中国艺术史上也有很大影响。参考资料论语中的基本概念礼礼之用,和为贵(学而1.12)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学而1.12)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学而1.13)贫而乐,富而好礼(学而1.15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2.3)生,事之以礼(为政2.5)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2.5)殷因于夏礼(为政2.23 )周因子殷礼(为政2
22、.23)人而不仁,如礼何(八侑3.3)林放问礼之本(八侑3.4 )礼,与其奢也,宁俭(八侑3.4)礼后乎(八侑3.8 )夏礼,吾能言之(八侑3.9 )殷礼,吾能言之(八侑3.9 )孰谓郛人之子知礼乎(八侑3.15)是礼也(八侑3.15)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八侑3.17)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八侑3.18 )君使臣以礼(八侑3.19)然则管仲知礼乎(八侑3.22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八侑3.22 )为礼不敬(八侑3.26 )能以礼让为国乎(里仁4.13)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里仁4.13)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雍也6.27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述而7.18)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述而7.31 )君而知礼,孰不知礼(述而7.31 )恭而无礼则劳(泰伯8.2 )慎而无礼则蕙(泰伯8.2 )勇而无礼则乱(泰伯8.2 )直而无礼则绞(泰伯8.2 )立于礼(泰伯8.8 )麻冕,礼也(子罕9.3)拜下,礼也(子罕9.3)约我以礼(子罕9.11 )享礼,有容色(乡党10.5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先进11.1 )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先进11.1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先进11.26)为国以礼(先进11.26 )克己复礼为仁(颜渊12.1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产保险基本险合同
- 高压旋喷桩施工合同范本
- 船舶设备减震施工方案
- 咨询培训合同范本2025年
- 2025年安全生产培训讲话稿范例(2篇)
- 2025年药学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2篇)
- 园锥破碎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模版(2篇)
- 内部信息报告制度(三篇)
- 工贸企业中频电炉操作工安全操作规程模版(3篇)
- 建筑公司对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模版(3篇)
- 幼儿园意识形态风险点排查报告
- 英美文学导论21级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腰椎感染护理查房
- 2023-2024学年全国小学三年级上语文人教版期末考卷(含答案解析)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法律咨询与调解》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4)试题及答案
- 七年级全册语文古诗词
- 销售业务拓展外包协议模板2024版版
- 2024软件维护合同范本
-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造型的表现力 教案
-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