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科学课教学计划_第1页
七年级上学期科学课教学计划_第2页
七年级上学期科学课教学计划_第3页
七年级上学期科学课教学计划_第4页
七年级上学期科学课教学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上学期科学课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科学是一门七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测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担任七年级3班的科学教学任务,本班共有学生28人。这些学生来自于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二、本学期课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1、认知目标:(1)、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的单位和其他常用单位。(2)、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测量范围;知道测量有误差,介绍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2、(3)、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4)、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5)、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6)、使学生了解时间有长短,是可以被测量的。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工具的演变。(7)、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8)、识别生物与非生物;观察常见生物,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9)、观察和描述常见生物的生活环境,注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0)、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及其意义(11)、 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光学显微镜水平),应用细胞的结构解释某些生命现象。(12)、 识别动物和植物细胞。(13)、知道细胞是生命活

3、动的基本单位。(14)、说出细胞的分裂及其意义、细胞的生长与分化。(15)、说出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并用来解释某些生命现象。(16)、了解藻类、苔藓、蕨类、细菌、真菌的主要特点。(17)、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18)、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9)、能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确定地理位置。(20)、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21)、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概况;关注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22)、使用星图(或天球仪)观测四季的星空。(23)、识别若干著名的恒星与星座。(24)、了解日、地、月的距离和相对运动。(25)、了解九大行星、卫星及小行星带,知道太阳系的总体构成

4、和运动。(26)、了解彗星的构成,知道哈雷彗星;知道陨星对地球的撞击。(27)、知道农历与月相的关系;了解日食与月食的成因。(28)、了解物质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如密度、比热容、熔点、沸点、导电性、溶解性、酸碱性等,并能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29)、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了解液体汽化的方式,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能说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了解低沸点物质在实标中应用。(30)、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能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生活的现象。(31)、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理解分子运动论的有关内容,并能用事例说明。(32)、了解外界条件能

5、够影响物质的性质。(33)、区分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能力目标:(1)发展观察现象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进对提出问题意义的理解;(2)发展提出猜想和形成假设的能力,了解假设对科学探究的作用;(3)发展制定计划、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和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认识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4)发展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收集、处理信息的技术对科学探究的意义;(5)发展科学解释和评价的能力,了解科学探究需要运用科学原理、模型和理论;(6)发展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认识表达和交流对科学发展的意义,认识探究的成果可能对科学决策产生积极的影响。(7)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和观察的技能。涉及的工具和

6、仪器主要有:刻度尺、量筒、天平、秒表、温度计、显微镜、地图和地球仪、星图、普及型天文望远镜等。(8)查阅信息资料的技术,主要包括查阅图书报刊资料、利用网络收集信息等。(9)学会使用简单的检索表,并尝试编制自己的检索表,说出分类的方法。(10) 学会制作简单的装片;绘制简单的生物图。(11)能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像,能根据液体沸腾图像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3、思想情感目标:(1)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2)尊重科学原理,不断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反对迷信;(3)逐步培养创新意识,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听取与分析不同的

7、意见,并能够根据科学事实修正自己的观点,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形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4)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用科学技术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意识。(5)初步认识科学推动技术进步、技术又促进科学发展的相互关系,初步认识社会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6)了解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已成为一种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7)了解技术会对自然、人类生活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懂得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8)了解科学技术不仅推动物质文明的进步,也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科学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关心并有权利参与这项事业。(9)知道人类飞向太

8、空的历程和人类对月球与行星的探测。(10)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11).关注卫星遥感技术和卫星定位仪在制作地图和生活、工作中的作用。(12) 感受观察工具的使用及发展对提高人类 认识自然能力的作用。 科学入门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初步掌握实验、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形成测量的基本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温度计和托盘天平。  教学难点是:刻度尺等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及读数,科学探究意识的形成。观察生物的教学重点是:学会分类方法,知道合理的分类有助于科学研究;体验生物的个体组成与群体组成与其它物质一样都是有层次性的;

9、学会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进行观察;了解简单的探究过程;知道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知道细胞的结构、分裂、生长、和分化,知道动物与植物的区别,知道多细胞生物的组成,知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是:显微镜的操作技能,生物分类的理念的建立,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等生理活动,组织、器官、系统以及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能力。地球与宇宙的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方法,通过观察人造卫性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和比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差值,阐明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球体。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图表,知道经纬度和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通过地球仪和经纬网的阅读,了解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位置的方法,通过活动课,

10、制作小型地球仪并进行讨论和评比;通过观察平面经纬网图的制作,了解地图的绘制,通过各种常用地图的阅读比较,了解地图三要素;学习使用常用地图,开展地图上的“假想旅行”;通过活动课,绘制平面示意图。学习掌握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学习找北极星;使用活动星图,观察四季星空;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和类型;通过望远镜观察和图片观察,了解太阳活动类型、周期及对地球的影响;了解月面上的环形山。通过观察图片等,了解九大行星的表面特征。  教学难点是:地球形状的证明;东西半球划分界线的观察判断;小型地球仪制作中地轴倾斜的判断和地球仪评比要素的归纳;经纬网地

11、图投影的观察理解;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平面示意图绘制的步骤;活动星图的制作;使用活动星图观察四季星空;探究和理解月相变化的形成原理;理解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理解太阳活动和月球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建立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空间概念。物质的特性的教学重点:晶体的熔化、液体的汽化;物质的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是:晶体熔化、凝固和液体沸腾时物质的温度不变,但要吸热或放热;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图象;分子及分子运动图象的建立;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三、学期全册教材分析科学新教材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促进了课程综合化发展,较好地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交叉整合,而不是作简

12、单的拼盘式处理。科学新教材图文并茂,大量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生动的文字相结合,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的展示出来,而不只是缺乏生气的抽象文字符号。科学新教材重视探究学习与实践活动等学习方式,鼓励独立思考,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克服课本中心和知识中心倾向,不单纯强调获取间接经验。科学新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科学信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留出发展空间,而不在于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多少,更不要求学生掌握系统而连贯的知识。以上特点,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现代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实践创新精神。教材安排的顺序是科学

13、入门、观察生物、地球与宇宙、物质的特性,组成了从宏观到微观不同层次的物质系统。考虑到学生刚刚接触到这门课程,虽然有一定的知识作铺垫,但不能过难过深,所以还是以比较直观的描述性内容为主,较少出现需要抽象推理的内容。同时没有出现公式,也不要进行定量计算。四、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措施:( 1 )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科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科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

14、、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自然知识的能力。( 2 )加强实验教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节约药品。( 3 )积极开展科学课外活动。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科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

15、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科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科学知识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4 )注重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教师应当认识到,只有使学生将进行科学探究与学习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提高科学素养。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16、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7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在科学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事实证据和科学结论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学习建立科学模型,由此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 5 )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在探究活动中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鼓励他们运用口头、书面、绘画、图表、数学公式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在学生之间营造相互尊重

17、、相互信任的气氛,培养学生提出论据、回答质疑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讨论,对彼此的科学解释提出批评和质疑,要引导学生学会放弃错误的观点,接受更合理的科学解释。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协作性的小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使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小组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成员在探究尝试中各有所长,其知识和技能可以互补,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 6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采取多层次教学、因材施教,运用奖励机制,要求学生做到:课堂内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积极开动脑筋,并大胆举手发言,发言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回答问题完整、不含糊、不罗嗦,并能对其他同学的回答作评价。教

18、育学生认真思维,不懂发问,鼓励学生认真自学,培养能力。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从正面引导为主,树立榜样、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竞争性,采取同桌竞争的方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发挥工具书的作用。预习要同桌检查,教师经常抽查。( 7 )课前钻研教材,上好每一节课 课前准备:备好课。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