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2017版_第1页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2017版_第2页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2017版_第3页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2017版_第4页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2017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 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 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 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 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 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 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

2、施。(二)基本理念1 .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 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 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2 .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 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 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3 .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

3、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 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 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 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 化。4 .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 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 经验分享。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 级。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 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 进行综合评价。二、课程目标(一)

4、总目标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 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 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 能力。(二)学段目标1 .小学阶段具体目标(1)价值体认:通过亲历、参与少先队活动、场馆活动和主题教 育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理 解并遵守公共空间的基本行为规范,初步形成集体思想、组织观念, 培养对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感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2)责任担当:围绕日常生活开展服务活动,能处理生活中的基 本事务,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热爱生活的态度,具有积极 参与学校和社区

5、生活的意愿。(3)问题解决: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学校、家庭生活中的现 象,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小课题,体 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 释。(4)创意物化: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 基本技能;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并制作有一定创意的数字作品。 运用常见、简单的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学习和生活。2.初中阶段具体目标(1)价值体认:积极参加班团队活动、场馆体验、红色之旅等, 亲历社会实践,加深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能主动分享体验和感 受,与老师、同伴交流思想认识,形成国家认同,热爱中国共产党。 通过职业体验活动,发展

6、兴趣专长,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具 有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2)责任担当: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围绕家庭、学校、社区的 需要开展服务活动,增强服务意识,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愿意参与 学校服务活动,增强服务学校的行动能力;初步形成探究社区问题的 意识,愿意参与社区服务,初步形成对自我、学校、社区负责任的态 度和社会公德意识,初步具备法治观念。(3)问题解决:能关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深入思考并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学会运用科学 方法开展研究。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理解与解决问题,并做出基于证 据的解释,形成基本符合规范的研究报告或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4)创

7、意物化:运用一定的操作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一定 的想法或创意付诸实践,通过设计、制作或装配等,制作和不断改进 较为复杂的制品或用品,发展实践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提高创意实 现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实践,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字化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能力。3.高中阶段具体目标(1)价值体认:通过自觉参加班团活动、走访模范人物、研学旅 行、职业体验活动,组织社团活动,深化社会规则体验、国家认同、 文化自信,初步体悟个人成长与职业世界、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 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增强根据自身兴趣专长进行生涯规划和职业选 择的能力,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感情,具有中国特色

8、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2)责任担当:关心他人、社区和社会发展,能持续地参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社区及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热心参与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法治观念,形成主动服务 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理解并践行社会公德,提高社会服务能力。(3)问题解决:能对个人感兴趣的领域开展广泛的实践探索,提 出具有一定新意和深度的问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用科学方法 开展研究,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及时对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 进行审视、反思并优化调整,建构基于证据的、具有说服力的解释, 形成比较规范的研究报告或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4)创意物化: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实践,熟

9、练掌握多种操作技 能,综合运用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增强创意设计、动手操 作、技术应用和物化能力。形成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的意识,提高综合 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程内容与活动方式学校和教师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并基于学生发展的 实际需求,设计活动主题和具体内容,并选择相应的活动方式。(一)内容选择与组织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选择与组织应遵循如下原则:1 .自主性在主题开发与活动内容选择时,要重视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尊重 学生的自主选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活动主题,从特定的角度 切入,选择具体的活动内容,并自定活动目标任务,提升自主规划和管理能力。同时,要善于捕捉和利用课程实施过程

10、中生成的有价值的 问题,指导学生深化活动主题,不断完善活动内容。2 .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各项活动,在“动手做”“实验” “探究” “设计” “创作” “反思”的过程中进行“体验”“体悟” “体认”,在全身心参与的活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 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创新能力。3 .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具体活动内容具有 开放性。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和兴趣专长,打破学科界限,选择 综合性活动内容,鼓励学生跨领域、跨学科学习,为学生自主活动留 出余地。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场所,在与家庭、学 校、社区的持续互动中,不断拓展活动时空和活动内

11、容,使自己的个 性特长、实践能力、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不断获得发展。4 .整合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组织,要结合学生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个 性特征,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核心,均衡考虑学生与自然的 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的内 容。对活动主题的探究和体验,要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联 系,强化科技、艺术、道德等方面的内在整合。5 .连续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设计应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设 计长短期相结合的主题活动,使活动内容具有递进性。要促使活动内 容由简单走向复杂,使活动主题向纵深发展,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 展活动范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持续发展。要

12、处理好学期之间、学 年之间、学段之间活动内容的有机衔接与联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活动 主题序列。(二)活动方式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及其关键要素为:1 .考察探究考察探究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 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观察、 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如野外考 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它注重运用实地观察、访谈、实验等方 法,获取材料,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考察探 究的关键要素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选择方法,研制工 具;获取证据;提出解释或观念;交流、评价探究成果;反思和改 进。2 .社会服

13、务社会服务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以 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 工俭学等,它强调学生在满足被服务者需要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 展,促进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升实践能力,成为履职尽责、敢于 担当的人。社会服务的关键要素包括:明确服务对象与需要;制订服 务活动计划;开展服务行动;反思服务经历,分享活动经验。3 .设计制作设计制作指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工艺(包括信息技术)进行设 计,并动手操作,将自己的创意、方案付诸现实,转化为物品或作品 的过程,如动漫制作、编程、陶艺创作等,它注重提高学生的技术意 识、工程思维、动手操作能力等。在活动过程中,鼓

14、励学生手脑并 用,灵活掌握、融会贯通各类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水 平、知识迁移水平,体验工匠精神等。设计制作的关键要素包括:创 意设计;选择活动材料或工具;动手制作;交流展示物品或作品,反 思与改进。4 .职业体验职业体验指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或模拟情境中见习、实习,体 认职业角色的过程,如军训、学工、学农等,它注重让学生获得对职 业生活的真切理解,发现自己的专长,培养职业兴趣,形成正确的劳 动观念和人生志向,提升生涯规划能力。职业体验的关键要素包括: 选择或设计职业情境;实际岗位演练;总结、反思和交流经历过程; 概括提炼经验,行动应用。综合实践活动除了以上活动方式外,还有党团队教育活

15、动、博物 馆参观等。综合实践活动方式的划分是相对的。在活动设计时可以有 所侧重,以某种方式为主,兼顾其他方式;也可以整合方式实施,使 不同活动要素彼此渗透、融合贯通。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于各类活 动的支持作用,有效促进问题解决、交流协作、成果展示与分享等。四、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与实施(一)课程规划中小学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的主体,应在地方指导下,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将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 标、教育内容等融入其中。要依据学生发展状况、学校特色、可利用 的社区资源(如各级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综合实践基地和研学 旅行基地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筹考虑,形成综

16、合实践活动 课程总体实施方案;还要基于学生的年段特征、阶段性发展要求,制 定具体的“学校学年(或学期)活动计划与实施方案”,对学年、学 期活动做出规划。要使总体实施方案和学年(或学期)活动计划相互 配套、衔接,形成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课程实施方案。学校在课程规划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预设与生成学校要统筹安排各年级、各班级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主 题、指导教师、场地设施等,加强与校外活动场所的沟通协调,为每 一个学生参与活动创造必要条件,提供发展机遇,但不得以单一、俯 化、固定的模式去约束所有班级、社团的具体活动过程,剥夺学生自 主选择的空间。要允许和鼓励师生从生活中选

17、择有价值的活动主题, 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要关注学生活动的生成性目 标与生成性主题并引导其发展,为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开辟广阔空间。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在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各门学 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 综合、重组与提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要在相关学 科教学中分析解决,所获得的知识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拓展加深。防 止用学科实践活动取代综合实践活动。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专题教育可将有关专题教育,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 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法治教育、知识产权教育

18、等, 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让学生通过亲历感悟、实践 体验、行动反思等方式实现专题教育的目标,防止将专题教育简单等 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在国家宪法日、国家安全教育日、全民国 防教育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学生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二)课程实施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体,学校要明确实施机构及人 员、组织方式等,加强过程指导和管理,确保课程实施到位。1 .课时安排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 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执行课程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 分。各学校要切实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在开足规定课时总数的前 提下,根据具体活动需要,把课时的

19、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有机结合起 来。要根据学生活动主题的特点和需要,灵活安排、有效使用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学校要给予学生广阔的探究时空环境,保证学生活动的 连续性和长期性。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合理安排时间并拓展 学生的活动空间与学习场域。2 .实施机构与人员学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专门 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或教研组,或由教科室、教务处、学生处等 职能部门,承担起学校课程实施规划、组织、协调与管理等方面的责 任,负责制定并落实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整合校内外教 育资源,统筹协调校内外相关部门的关系,联合各方面的力量,特别 是加强与校外活动场所的沟通协调,保

20、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 施。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以及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学校教职工要 全员参与,分工合作。原则上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任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其他学科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 动。各学科教师要发挥专业优势,主动承担指导任务。积极争取家 长、校外活动场所指导教师、社区人才资源等有关社会力量成为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的兼职指导教师,协同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3 .组织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以小组合作方式为主,也可以个人单独进行。小组 合作范围可以从班级内部,逐步走向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和跨区 域等。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

21、运用各种组织方式。要引导学生根据兴 趣、能力、特长、活动需要,明确分工,做到人尽其责,合理高效。既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又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 势,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与合作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信 息技术手段突破时空界限,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密切合作。4 .教师指导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实践与教师有效 指导的关系。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 任,而应当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的指导应 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全过程。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经验,为学生提供活动主 题选择以及提出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构思选题,鼓

22、励学生提出感兴 趣的问题,并及时捕捉活动中学生动态生成的问题,组织学生就问题 展开讨论,确立活动目标内容。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方案的制定过 程,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责任分工、实施方法和路径选择,对活动 可利用的资源及活动的可行性进行评估等,增强活动的计划性,提高 学生的活动规划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对活动方案进行组内及组间讨 论,吸纳合理化建议,不断优化完善方案。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创设真实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亲身经历 与现场体验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 与活动过程,在现场考察、设计制作、实验探究、社会服务等活动中 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要加强

23、对学生 活动方式与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方 式。教师指导重在激励、启迪、点拨、引导,不能对学生的活动过程 包办代替。还要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过程的记录和活动资料的整理。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结果呈现方式,鼓 励多种形式的结果呈现与交流,如绘画、摄影、戏剧与表演等,对活 动过程和活动结果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表达、 同伴交流与对话。要指导学生学会通过撰写活动报告、反思日志、心 得笔记等方式,反思成败得失,提升个体经验,促进知识建构,并根 据同伴及教师提出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查漏补缺,明确进一步的探究方 向,深化主题探究和体验。5 .活动评价综合

24、实践活动情况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各学校和教 师要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持续发展为目的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评 价。要坚持评价的方向性、指导性、客观性、公正性等原则。突出发展导向。坚持学生成长导向,通过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观 察、记录、分析,促进学校及教师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了解学生的 个性与特长,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提供依 据。评价的首要功能是让学生及时获得关于学习过程的反馈,改进后 续活动。要避免评价过程中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要对学生作 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挖掘其背后蕴藏的学生的思想、创意和体 验,杜绝对学生的作品随意打分和简单排名等功利主义做法。做好写实记录。

25、教师要指导学生客观记录参与活动的具体情况, 包括活动主题、持续时间、所承担的角色、任务分工及完成情况等, 及时填写活动记录单,并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如活动现场照片、作 品、研究报告、实践单位证明等。活动记录、事实材料要真实、有据 可查,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提供必要基础。建立档案袋。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分类整理、遴选具 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典型事实材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编排、 汇总、归档,形成每一个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并纳入学生综 合素质档案。档案袋是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学生的重 要依据,也是招生录取中综合评价的重要参考。开展科学评价。原则上每学期末,教师要依据课程目标

26、和档案 袋,结合平时对学生活动情况的观察,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进行 科学分析,写出有关综合实践活动情况的评语,引导学生扬长避短, 明确努力方向。高中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学生综合实践活 动评价标准和学分认定办法,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进行认 aEo五、课程管理与保障(一)教师培训与教研指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调研,了解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 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搭建多样化的交流平台,强化培训和教研,推动 教师的持续发展。1 .建立指导教师培训制度要开展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兼职教师的全员培训,明确培训目 标,努力提升教师的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观察、研究学生的能力, 指导学生规划、设

27、计与实施活动的能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 等。要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开发相应的培训课程,组织教师按照课 程要求进行系统学习。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倡导参与式 培训、案例培训和项目研究等,不断激发教师内在的学习动力。2 .建立健全日常教研制度各学校要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合作研究,积极开展以校为 本的教研活动,及时分析、解决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课程实 施的有效性。各级教研机构要配备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研员,加强对 校本教研的指导,并组织开展专题教研、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等,通 过协同创新、校际联动、区域推进,提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整体实 施水平。(二)支持体系建设与保障1 .网络资源开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学校要开发优质网络资源,遴选 相关影视作品等充实资源内容,为课程实施提供资源保障。要充分发 挥师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及时总结、梳理来自教 学一线的典型案例和鲜活经验,动态生成分年级、分专题的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资源包。各地要探索和建立优质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机制,打 造省、市、县、校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