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复习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_第1页
初三复习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_第2页
初三复习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_第3页
初三复习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_第4页
初三复习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初三复习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马说一、文学常识:1、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 韩柳。二、语音:骈死(piá)槽枥(cáo)(ì)粟(sù )外见(xiàn )祗( zh)石(dàn)一食(shí) 食(sì)马者而食(sì)也三、重点词语解释1、马之千里者 之:助词,无义 定语后置的标记2、世有伯乐 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3、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 4、祗辱于奴隶之手

2、 祗:只是 辱:辱没5、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两马并驾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6、不以千里称也 以:凭,凭借 称:著称7、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吃一顿 尽:吃完 8、才美不外见 才:才能,美好的素质9、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常:普通的等:等同,一样 10、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有时11、策之不以其道 道:方法,正确的方法 12、食之不能尽其材 尽:竭尽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鸣:马鸣叫 通:通晓 14、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15、其真不知马也 知:识别,了解四、特殊字(一)、通假字食马者(食,通“饲”,喂。)才美不外见(见,通“现”。)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

3、相当于“吗”。)(二)词类活用1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马鞭子。这里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2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动词使动用法,使尽。)3、 一食或尽粟一石 (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4、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形容词用作动词,辱没) 5、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用作动词,日行千里) (三)一词多义1、食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shí,吃)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ì,通“饲”,喂) 2、 策 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 (鞭子) 3、 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调整音节,无实义)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的) 策之不以其道 (代千里马) 食之不能尽其

4、材 (代千里马) 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的作用)4、 其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不能通其意 (代千里马)其真无马邪 (表反问,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 (表猜测,恐怕) 5、 能 虽有千里之能 (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 6、而 而伯乐不常有 (表转折 可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表顺承)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表转折,却) 执策而临之 (表修饰)、7 以 不以千里称也(动词)把,用 策之不以其道(动词)按照8、虽 故虽有名马 (连词)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 (连词)虽然五、重点语句翻译1一食或尽粟一石。译:一顿有时要吃掉一石粮食2、世有伯

5、乐,然后有千里马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千里马常有,然而会挑选千里马的伯乐却不常有。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六、探究题1、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 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2、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自己愤慨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3、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

6、关系是什么?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陋室铭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出名,著名 灵:灵验,神奇 2、斯是陋室:斯:这 。3、惟吾德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5、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劳:使劳累6、何陋之有?:何:

7、什么。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7、调素琴: 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博学的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浅薄的人二、译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它简陋了。)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译:(来到室内)谈笑的是学识渊博的人,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庸人。4、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三 课文理解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

8、?这样写的目的何在?以山水作类比;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以不高、不深衬陋,以仙、龙衬托德,以名、灵衬托馨,暗示虽陋室而不陋。2、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反映了作者以古名贤自况的思想境界,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4、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自己就是君子,品德高尚,安贫乐道,所以住的陋室也就不陋了。)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话,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

9、吾德馨”相呼应,突出了“惟吾德馨”这一主题,有力的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5、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6、本文作者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提示:正直、善良、上进等,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四、文学常识1、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我们学过他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

10、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2、文体介绍: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3、文章中心:这篇文章 通过对自己所居住的简陋的居室的描绘,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人生态度)。 活板【译文】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升(毕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模,(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

11、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着。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就密密地排满字模,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把它靠近火边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

12、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印,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松脂等物)弄脏。毕升(毕升)死后,那些字模被他的堂兄弟和侄子辈们得到,到现在依然珍贵地收藏。朗读节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用讫/再火/令药熔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一、 通假字 1活板 “板”同“版”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已”同“以” 3若止印二三本

13、“止”同“只” 二、词类活用 1板印书籍 名词作状语,表工具,“用雕版” 2火烧令坚 名词作状语,表方式,“用火” 3用讫再火令药熔 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 4则以纸帖之 名词用作动词,“用标签标出三、一词多义 1为 (1)唐人尚未盛为之 动词,做 (2)未为简易 动词,算是 (3)皆为板本 动词,是 (4)极为神速 动词,算是 (5)又为活板 动词,发明 (6)每韵为一帖 动词,做 (7)每字为一印 动词,刻 (8)不以木为之者 动词,刻制 (9)满铁范为一板 动词,成为 (10)为予群从所得 介词,被 ,被动用法2、帖 (1)则以纸帖之 动词,用标签标出 (2)每韵为一帖 名词,标签3、

14、就 (1)持就火炀之 动词,靠近 (2)瞬息可就 动词,完成4、若 (1)不若燔土 如,像 (2)若止印三二本 如果5、火 (1)以草火烧 名词作状语,用火 (2)再火令药熔 名词作动词,用火烧四、句子翻译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之。 翻译: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2、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翻译: 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3、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翻译: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升(毕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 4、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翻译: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模,(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

15、样,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5、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翻译:先设置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着。 6、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翻译: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就密密地排满字模,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把它靠近火边烤。7、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翻译: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 8、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翻译: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 9

16、、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翻译:毕升(毕升)死后,那些字模被他的堂兄弟和侄子辈们得到,到现在依然珍贵地收藏 核舟记 【原文翻译】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宫殿、盛东西的日常用具、人物,甚至于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赠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小船从船头到船尾大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共有八扇.打开窗户来看,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见

17、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横幅的书画卷子.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幅,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两个人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橹.橹的左

18、右两旁各有一名船工.在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抚摸着火炉,炉上有一个壶,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船的顶部较平,就在上面刻上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勾画清楚明白,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方篆刻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只核舟上,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户;刻了竹篷、船橹、火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的篆字,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造的.啊!技

19、艺也真是神奇啊!一、通假字诎右臂支船(通“屈”,弯曲。)(注:“诎”和“屈”是同义词,而不是通假字)左手倚一衡木(通“横”,横着的。)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虞山王毅叔远甫刻(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于字之后。)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通“拣”,挑拣。)为字共三十有四(通“又”还有)二、一词多义1、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罕见、)(技艺)奇妙,奇特)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2、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表存在的动词,与“无”相对)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3、为 为宫室、器皿、人物 ( 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 为

20、人五:(刻有) 中轩敞者为舱 (是)4、可 高可二黍许 (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5、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画卷的一端(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端正、正”)6、木 能以径寸之木 (木块) 以至鸟兽、木石 (树木 )7、者 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 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8、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叫作)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是)9、扇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扇,量词)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扇子)10、启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 天启壬戌秋日 (古代称立春、立夏为“启”)11、而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并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转折

21、,但是)12、以 能以径寸之木 (用) 以至鸟兽、木石 (甚至)13、语 如有所语(说话) 此中人语云(告诉)14、盖 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三、古今异义词卧右膝 古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今义:躺下,躺着的样子其两膝相比者: 古义:靠近。 今义:两个事物进行比较。高可二黍许 古义:大约。 今义:可以。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古义:通“拣”,挑拣。 今义:简单,容易。5、词类活用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糁:名词用做动词,涂染)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卧右膝,诎右臂支

22、船(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诎:通“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梳着椎形发髻 )四、重点句子翻译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译: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译: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译: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6、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译:推开窗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山市【文言文译文】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

23、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碧绿的瓦,屋脊高高翘起,这才明白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城墙上面成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巷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用亿万来计算。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朗,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一直连接到云霄与天河,(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门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一

24、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不一。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口技【译文】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

25、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深的小巷中有狗叫声,接着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摇着丈夫说起夫妻之间的事。丈夫说着梦话,开头不怎么答应她,妇女把他摇个不停,于是两人的说话声逐渐间隔混杂,床又从中发出“戛戛”的响声。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叫妻子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奶头哭,妇女又哼着唱着哄他。丈夫起来小便,妇女也抱着孩子起来小便。床上另一个大孩子醒了,大声唠叨个没完。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含

26、着奶头的哭声,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床发出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小便解入瓶中的声音,解入桶中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绝妙的效果都有了。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着眼睛,微微笑着,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 过了一会儿,丈夫打呼噜声响起来了,妇女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停下。隐隐听到有老鼠活动的声音,盆子、器皿歪倒了,妇女在梦中发出了咳嗽声。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松弛下来,逐渐端正了坐姿。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

27、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围幕一看里面,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一、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这本书

28、是清朝的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口技的作者是清朝的林嗣环,字铁崖,后世尊他为小说家之祖。二、词语解释(1)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 (2)施八尺屏障:设置 安放 (3)会宾客大宴:适逢,正赶上。 (4)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只听见 (5)少顷:一会儿 (6)众妙毕备:全、都 (7)众宾团坐:围绕而坐 (8)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9) 既而:不久,紧跟着。 (10)妇抚儿乳:抚摩,安慰;喂奶 ;儿含乳啼 奶头(11)众妙毕备:俱备 (12)一时齐发:同时 (13)以为妙绝:认为;到了极点 (14)未几:不久 (15)宾客意少舒:心情;稍微;伸展,松弛

29、。 (16)稍稍正坐:渐渐 (17)俄而:一会。 (1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其中;夹杂 (19) 曳屋许许声:拉 (20)虽人有百手:即使 (21)不能名其一处:说出 (2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这时候; 脸色 (22)两股战战:大腿 (23)几欲先走:几乎、差点儿;跑 (24)奋袖出臂:举起、扬起 (25)群响毕绝:消失三、一词多义1.坐:众宾团坐(坐下) 满坐寂然(同“座”,座位) 2.乳:妇抚儿乳(喂奶) 儿含乳啼(乳头) 3.而:既而儿醒(表时间副词的词尾,不译) 妇拍而呜之(连词,表并列) 4.妙:众妙毕备(妙处) 以为妙绝(好) 5.指:手有百指(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指出) 6

30、.绝:以为妙绝(极) 群响毕绝(停止) 率爱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7 备:众妙毕备(具备) 前人之述备矣(详尽) 8.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发出) 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 发闾左谪戍渔阳(征发) 野芳发而幽香(开放)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头发) 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同“座”,座位。句意:全场静悄悄的。)四、古今异义1、会,古:适逢 今:会议 2、但,古:只 今:转折连词,但是 3、稍,古:渐渐 今:稍微 4、间,古:夹杂 今:事物两端之间 5、股,古:大腿 今:量词 6、走,古:跑 今:行走 7、是,古:这,那 今:判断动词 8、 虽,古:即使 今:虽然五、词类活用1、京中有

31、善口技者(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句意: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 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活用为动词,说出。句意: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方。) 3、会宾客大宴(宴:名词活用为动词,举行宴会。句意:正赶上一家摆酒席大请宾客。) 4、遥闻深巷中犬吠(遥:形容词活用为状语,远远地。) 5、妇抚儿乳(乳:名词活用为动词,喂奶。) 6、妇手拍儿声(手:名词活用为状语,用手。) 7、众妙毕备(妙: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妙处)六、时间量词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 1表示突然发生:忽 忽然 2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3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

32、就发生:俄而 少顷 未几七、翻译句子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4、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5、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7、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屛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八、表演者技艺为什么这样出神入化?这给我们什么启迪? 答:勤学苦练的结果,凡事都要下苦功,做到精益求精。 九、本文展示民间艺人技艺高超的主要描写方法是什么?这种写法的好处何在? 答:正面描

33、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着力描写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这是正面描写;着力描绘听众的反应,这是侧面描写。两者结合起来写,是为了把表演和它的效果有机地联系起来,一突出口技表演之“善”送东阳马生序 一、文学常识与写作背景1、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著有宋学士文集。2、本文是作者晚年辞官后写的一篇勉励后学的文章。洪武十一年,作者从家乡进京朝见。同乡马君则是国子监的学生,回原籍探亲前,来拜见作者。于是,作者写了这篇文章作为赠序送与马生。3、赠序:盛行于唐宋。这种序文通常是叙议结合,又是兼用抒情。除了记述交往友情之外,常常借送别生发议论。长辈为晚辈写的序又多有教诲勉励的意思。本文便是长辈为晚辈而写的序文。

34、 二、特殊字1、古今异义词 (1)尝趋百里外 (古义:跑向 今义:快走)(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这,些 今义:常用作判断词)(3)走送之 (古义:跑,赶快 今义:行走) (4)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煮熟后的汁水) (5)无从致书以观(古义:取得,文中指买到 今义:达到,实现) (6)裘葛之遗 (古义:给予,赠送 今义: 丢失 )2、一词多义至 礼愈至(形容词,周到) 至舍(动词,到达)从 无从(从何处,这里指办法) 从乡之先达(向)3、词类的活用 腰白玉之环 (名作动 腰间挂着) 日再食 (“日”名作状 每天) (“食”名作动 给吃)无鲜肥滋味这享(原意为新鲜、肥厚,文中

35、为鲜鱼和肥肉)4、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 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5、常考虚词(1)以计日以还(而,来,可不译)以中有足乐者(因为)以是(因为)人多以(把,拿)书假余 以衾拥覆(用) 生以乡人子谒余(凭借的身份)俯身倾耳以请(来,连词)(2)之录毕,走送之 ( 代词,书 )每假借藏书之家 (助词,的)无鲜肥滋味之享 (助词,的)益慕圣贤之道 (助词,的)当余之从师也 (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3)而 足肤皲裂而不知 (转折连词,但是、却 ) 久而乃和(承接连词)则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却)三、重点词语解释余幼时即嗜学( 特别爱好) 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36、 )弗之怠(懈怠,放松) 益慕圣贤之道( 更加 )不敢稍逾约(超过)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担心 )援疑质理( 引,提出 )( 询问 ) 俟其欣悦(等待)未尝稍降辞色( 言辞 )( 脸色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破旧 ) 言和而色夷 (平和 )负箧曳屣 (背)( 拖着) 无冻馁之患(饥饿) 媵人持汤沃灌(洗) 假诸人而后见也(之于) 寓逆旅(寓居) 略无慕艳意(羡慕)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非天资之卑 (低下)四、关键句子翻译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每每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日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因此人家常常把书借给我,我因此得以广泛地阅览到各种书籍。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之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我)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然愚笨,最终还是有所收获的。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我却穿着旧袍子破衣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