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汇总_第1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汇总_第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汇总_第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汇总_第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基础知识汇总与同学们谈地理1. 解释下列现象的原因:(1)我国江浙一带气候温暖湿润,有载桑养蚕的历史。这里生产的丝绸服装享誉世界。(2) 日本人爱吃鱼,市场上的海产品种类繁多。(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有发展渔业 的有利条件。)2学习地理有什么用:(1)学习地理,使我们懂得欣赏和尊重人类生活的世界。(2)学习地理,使我们具备全球观念和环境意识。(3)学习地理,使我们学会用综合和动态的眼光分析问题。(4)学习地理,使我们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多种技能。如:读图、用图等。3怎样学好地理? 勤于思考,勤于记忆,学会读图、用图、绘图,及时反思、归纳、总结, 学以致用。第一章地球和地

2、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4)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 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2nr疋4万畑),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3.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 太阳和月亮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 地球是一个球体。4.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海边看帆船从远方驶来, 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2)月食(地球的影子挡住了月亮);(3)麦哲伦环球航行;(4)地球卫星照片。二、地球仪1. 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2. 地球仪(P5)(1)地轴:地球自转轴,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

3、方向。(2)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3)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4)纬线: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5)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三、经纬线和经纬度1. 经线和纬线(P5 P7)纬线经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特占八、形状圆形(除极点外每一条纬线都自成纬线圈)半圆形。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长度不相等。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 为0。南北纬度数相等的纬线长度相等。相等(约2万千米)指示 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关系所有纬线平行所有经线相交于南北极点2.纬度和经度(P5 P7)纬度经度起始线0。纬线(赤道

4、):最长、与南北两极距0°经线(本初子午线):穿过英国伦敦格林尼离相等的纬线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度数划分从赤道向南北各分作90° (0° 90°)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 °(0°180°)表示付号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分布规律向北增大为北纬,用 N表示,北极点为 90° N;向南增大为南纬,用 S表示, 南极点为90° S向东增大是东经,用 E表示; 向西增大是西经,用 W表示半球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以20° W和160 ° E划分东西半球

5、。 (20 ° W-0° -160 ° E)为东半球, (160 ° E-180 ° -20° W)为西半球3.特殊的经纬线(1)特殊的纬线 0。纬线(赤道)一最长的纬线,长约 4万千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3.5。纬线一回 归线,热带和温带分界线。太阳垂直照射的最北界限。在地图上用虚线表示。66.5 °纬线极圈,温带和寒带分界线。有无极昼极夜的分界线。在地图上用虚线表示。90 °纬线一南北极点。(2)特殊的经线 0。经线(本初子午线)一东西经分界线,东西经度起点线,此线以东是东经,此线以西是西经。180。经线一

6、东西经分界线,东西经度止点线。此线以东是西经,此线以西是东经。20oW和160°E经线一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oW经线以西为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160°E经线以西是东半球,以西是东半球。4. 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P7 P8)(1) 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即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 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oE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这样划分可以避免把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判断方法:大大为东,小小为西(大于160oE的东经度在西半球,其他东经度在东半球;小于20°W的西

7、经度在东半球,其他西经度在西半球。)0°经线在东半球,180°经线在西半球,20°W和160°E在东西半球的分界处 (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5. 高、中、低纬的划分(1)低纬:0° 30° (2)中纬:30° 60° ( 3)高纬:60° 90°。四、经纬网(P9)1定义:在地球仪或者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组成的网格,叫做经纬网。2. 应用:在经纬网上确定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3. 判读方法:确定经线、纬线:直线型经纬网中 横纬竖经;其他经纬网(南北极地区)看 线条的相互关

8、系,相交或最终会相交的线条为经线,始终平行的是纬线。 判断东、西经,南、北纬 :有0。的可以直接判断,0°经线以东是 E、以西是 W 0°纬线以北是N以南是S;没有0°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一数值向东增为东经(E),数值向西增为西经(W),向北增为北纬(N,向南增为南纬(S)(注:判断的 起点,要依据此图的经(纬)度间距来确定)。 书写:纬度在前,经度在后。北京(40° N, 116° E)注意:(0度纬线、经线、180度经 线不需要代号)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P11)1. 定义: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

9、自转。2. 方向:自西向东一从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针方向旋转。3周期:一天(24小时)。4. 地理意义(1)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2)昼夜交替: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朝向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形 成昼夜现象。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表面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白天和黑夜的交界线 为晨昏线。由白天转向黑夜的线叫做昏线,由黑夜转向白天的线叫做晨线。(3)时间的差异: 地方时A定义: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360 °),即1小时转过15°,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时 刻就不同,这种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为地方时。B特点:由于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

10、东,地方时东早西晚,越往东日出越早,时间越早;经度 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 4分钟;同一条经线上的各点的 地方时相同。 时区和区时A时区: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 15°划分为一个时区,把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各跨7.5 °作为一个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在中时区以西, 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东十二区和 西十二区各跨7.5 °合为一个时区,成为东西十二区。180°经线是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B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11、,即为本时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北京时间:以120° E地方时作为东八区区时,它也是我国各地统一的标准时间。 区时的计算A东加西减:向东过一个时区加一个小时,向西过一个时区减一个小时。B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两地时差(东加西减)C向东跨过180 °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时间不变,日期减一天;向西跨过180°经线,时间不变,日期加一天。二、地球的公转(P13 P14)1. 定义: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一年(365天)。4. 特征: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之间总保持66.5 °

12、的夹角;地轴的空 间指向保持不变,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5. 地理意义(1)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2)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北半球,夏至日(6月21或22日)白昼最长,越往北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发生极昼现象;冬至日(12月22或23日)白昼最短,越往北白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 区发生极夜现象。6.22-12.22,北半球白昼变短;12.22-来年6.22北半球白昼变长。 南半球,6.22白昼最短,越往南白昼

13、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发生极夜现象;12.22日白昼最长,越往南白昼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发生极昼现象。6.22-12.22,南半球各地白昼变长;12.22-来年6.22南半球各地白昼变短。(3)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是90°,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方递减。 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各地,6.22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12.22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南半球南回归线以南各地,6.22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12.22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4)四季知识归纳:日期太阳光直射的纬线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北

14、半球节气(南 半球相反)北半球季节(南 半球相反)3月20或21日0°(赤道)昼夜等长春分春季3、4、56月21或22日23.5 ° N (北回归线)昼长夜短(白昼最长)夏至夏季6、7、89月22或23日0°(赤道)昼夜等长秋分秋季 9、10、1112月22或23日23.5 ° S (南回归线)昼短夜长(白昼最短)冬至冬季12、1、2(5)五带的划分:根据各地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而划分。(P14)温度带范围气候特点特殊地理现象热带南北回归线间(23.5 ° S 23.5 ° N)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间(23.5

15、° S 66.5 ° S)四季分明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间(23.5 ° N-66.5 ° N)四季分明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南寒带南极圈与南极点间(66.5 ° S-90° S) 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北寒带北极圈与北极点间(66.5 ° N-90° N)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第三节地图的阅读一、学会阅读地图(P18)1 地图: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2. 地图的“语言”:比例尺、方向、图例。3 比例尺(1)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

16、距离缩小的程度。(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3) 表达方式文字式: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40km0 WT*数字式:1 : 4000000 或 1/4000000 (1km= 1000m= 100000cm)线段式:(最直观)(4) 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先将比例尺转化成数字比例尺,然后按分数大小进行比较。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例如:1/10>1/100>1/1000 。(5)比例尺大小与实地范围、内容详略的关系 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 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实地范

17、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6)比例尺缩放原比例尺缩放缩放后的比例尺缩放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n倍原比例尺x n放大到原来的n2倍放大到1/n倍原比例尺x 1/n缩小到原来的1/n2倍4. 方向(1) 一般定向法: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2) 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指示正北方向。判断方向方法是将指向标平移到参照点再确 定方向。(3) 经纬网定向法: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南北极地区, 北极点是地 球最北端,南极点是地球最南端。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旋转。)

18、5. 图例:图例一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 符号(牢记P18常用图例)。注记一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 文字和说明山高水深的 数字。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P25)1.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地面某点高出 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称绝对高度。(2) 相对高度:某点高出 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2等高线和等深线(1) 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2)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称为等高距。(3) 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3. 等高线特点: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高度相同;同幅图上

19、,等 高距相等。4. 等高线地形图判断(1) 判读地势高低:海拔高,地势高;海拔低,地势低。(2) 判读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3) 判读山地不同部位(地形部位)(P25)山体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特征等咼线闭合, 数值中间高 四周低等高线凸向 低处(山脚)等高线凸向 高处(山顶)两个山顶之 间相对低洼 的部分等高线重合(_1_l_l_i_1)、分层设色地形图(P27)1分层设色地形图定义: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 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 色地形图。2.一般海洋用蓝色

20、表示,平原用绿色表示,高原、山地用黄色表示,雪线以上用白色表示。3五种陆地地形类型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P27)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高度500米以上500米以上500米以下无200米以下地面起伏程 度内部平坦, 边缘陡峭地面起伏很 大地面起伏较 大中间低,四周高平坦,地面起 伏和缓三、地形剖面图(P28)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程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 的陡缓。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地球、水球(P30)1.地球表面71 % (3.61亿km2)是海洋,而陆地面

21、积仅占 29% (1.49亿km?)。概括地说,地球 上是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1)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片陆地。(2)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3)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二、七大洲和四大洋(P33、P35)1.大洲、岛屿、半岛、大洲、海、洋的概念名称概念举例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世界最大的大陆一亚欧大陆; 世界最小大陆一澳大利亚大陆岛屿四面环水、面积较小的陆地世界最大的岛屿一格陵二岛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世界最大的半岛一

22、阿拉伯半岛大洲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世界最大的洲一亚洲洋海洋的中心部分世界最大的洋一太平洋海大洋的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深度较浅东海海峡沟通两个海或洋的狭窄水道台湾海峡2.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简称: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3. 七大洲分布(1 )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有:南极洲。(2 )全部在东半球的大洲有:欧洲、非洲;全部在西半球的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3)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4)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5) 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有亚洲和大洋洲。4

23、.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序 :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大西洋 (形状如同“ S”);印度洋(热带大洋、 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冰洋(面积最小、水位最低、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简称:太大印北)5. 大洲的分界:大洲大洲分界线亚洲、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d亚洲、非洲办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南美洲、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欧洲、非洲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北美洲、欧洲丹麦海峡南美洲、南极洲德雷克海峡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海陆变迁1 海陆变迁的原因(1) 自然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主要原因)。(2)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如 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2 海陆变迁的证据(1)喜马拉雅山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2)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3)荷兰的围海大堤。3 .大陆漂移学说 (P40)(1)提出:德国科学家魏格纳。(2)假说内容:大约在 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