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一、阅读小石谭记后答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8分)(1)悄怆幽邃 ( ) &
2、#160; (2)斗折蛇行( )(3)乃记之而去 ( ) (4)潭中鱼可百许头 ( ) (5)以其境过清 ( ) (6)不可名状 ( ) (7)伐竹取道( )
3、160; (8)佁然不动(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14分)(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 乃记之而去
4、 岳阳楼记 B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C 以其境过清 不能以游堕事 D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5、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5、 )(2分) A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B下见小潭,水尤清洌:下去见到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C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
6、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7、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8、请用第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2分)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 。9、作者抓住小石潭的
7、; 特点,写出了自己 的感受。(2分)10、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2分)11、读了第2自然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分) 12、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3分) 13、理解填空。(4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点
8、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9、0;,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14、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15、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4分) 16、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2分) 17、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二、对比阅读(62分)(一)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与小石谭
10、记后答题(10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夜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
11、0; ) 悄怆幽邃(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乃记之而去 而伯乐不常有 B盖竹柏影也 盖一癞蛤蟆也C以其境过清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乃记之而去相 冷光之乍出与匣也
12、3、乙文中与甲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 ”。(2分)4、从选文中分别摘抄出最能反映作者心境的语句。结合两文的写作背景,试归纳一下选文甲、乙中两者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的共同点。(4分)甲文:
13、 乙文:
14、60; 共同情感:
15、0; (二)2008年安徽试题(14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6、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晌。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贝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1)以其境过清( ) (2)窥谷忘反(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
17、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三)2006年海南调研试题(16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8、。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见曦月(x) B素湍绿潭(tun) c其岸势犬牙差互(ch) D佁然不动(y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略无阙处( )良多趣味( &
19、#160;)俶尔远逝( )斗折蛇行(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4、甲段中描写春冬之水的句子是:“ , 。” 乙段中对潭中鱼作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衬托潭水的特点。乙段中体现溪流曲折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20、160; , , 。”(6分)(四)2006年湖北荆州试题(10分)(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百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21、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睛雪所洗,娟然如拭1、词的用法、意义相近的一组是()(2分)A如镜之新开学而时习之 B不可知其源其真不知马邪C似与游者相乐负者歌于途 D山峦为睛雪所洗全石以为底2、解释加点的词的词义。(4分)负势竞上()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于时冰皮始解()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急洏甚箭,猛浪若奔。4、选出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2分)A泠泠作响:写泉水发出哗哗的很大的声响。B波
22、色乍明:写水波一闪一闪的动态之美。C往来翕忽:写游鱼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D娟然如拭:写雪水洗过的山峦就像美丽的少女。(五)2006年湖北仙桃试题(1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1、解释
23、句中加点的词。(2分)(1)水尤清冽( ) (2)不可具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乃记之而去 公退之暇 B. 其岸势犬牙差互
24、160; 待其酒力醒C. 潭西南而望 野芳发而幽香 D. 以其境过清 以中有足乐者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2分)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4、文段理解。(6分)(1)甲文第二段共有三句,其中侧面描写潭水清澈透明的是第 句;乙文第一段中由远及近写景的对偶句是“
25、; ”;乙文中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的遭遇的一个词是“ ”。(3分)(2)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遭贬后为排解内心愤懑而寄情山水的心境,请根据两文内容,结合作者的心境,补写下面的对联。(3分)见永州石潭,乐山水树竹,感受凄寒之景;登黄冈
26、竹楼,宜琴棋诗壶, 。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一、答谢中书书1.“书”的意思是_ ,“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 _。2. 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_ _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4.答谢中书书分_三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答谢中书书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二、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五色交辉()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翻译句:山川之
27、美,古来共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解释下面的加点词:念无与为乐者( ) 遂至承天寺( ) 怀民亦未寝( ) &
28、#160; 相与步于中庭()用现代汉语翻译: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 ,“藻、荇”、是指 ,此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
29、,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四、答谢中书书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或王命急宣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哀转久绝 (4)四时俱备 2答谢
30、中书书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3答谢中书书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五、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1.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晓雾将歇 ( ) 月色入户 (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夕日欲颓,沉鳞竞
31、跃。 4.简答。从表达方式看,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文中的一个字)。六、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落,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32、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乙答谢中书书1解释加点的词。(4分) 猛浪若奔 负势竟上 猿则百叫无绝 沉鳞竞跃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 困于心 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甲乙两文在描写山和水时都抓了其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山的 和水的 。(4分)5.【乙】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甲】文中具体描写高峰“
33、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6.【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全文,按要求答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月色入户( ) 2欣然起行( &
34、#160; ) 3念无与乐者( )( ) 4相与步于中庭( )( ) 5水中藻荇交横( )
35、0; 6庭下如积水空明( ) 7、盖竹柏影也( )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6、160; )( ) 9、遂至承天寺( ) 10、步于中庭( )11、庭下如积水空明( ) (二)一词多义。水中藻荇交横( ) 庭下如积水空明( )横无际涯( )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 ) 而或长烟一空 (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欣然起行(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 (三)
37、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答:_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_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_(四)选择。(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2)本文的构思角度是()、托物言志、即景生情、类比象征、以物喻人(3)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如吾
38、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5)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
39、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五)按要求答题。1、“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藻、荇”、是指_,此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2、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3、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 答:_ _4、
40、“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答:_ _ 5、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须扣住“月”字概括。)6、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10分) 7、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满井游记一、文学常识:满井游记作者是明代的 ,字 ,号 ,湖北公安人,他和他的哥哥袁宗道、弟弟袁中道主张用平易近人的文学语言进行写作,不必厚古薄今,人们称他们为“公安派”。本文选自 二、完成基础练
41、习:1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燕地寒()辄返()倩女()靧面()花朝节()呷浪()浃背()髻鬟()()廿二日()乍明()曝沙()浅鬣()偕数友()土膏()蹇者()罍() 沙砾()鲜妍()茗者()堕事()恶能()己亥()脱笼之鹄()2解释下列加黑词语。冻风时作( )廿二日天稍和( )于时冰皮始解( )麦田浅鬣寸许( )呷浪之鳞( )凡曝沙之鸟( )夫不能以游堕事( )恶能无纪( )波色乍明( )鳞浪层层( )娟然( )而此地适与余近( )10翻译句子: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如倩女之靧面
42、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恶能无纪?三、内容解读: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2.第一段描写了何时何地何景?3.本文要写“满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4.找出第二段中与第一段相呼应的景致与情致。5.从第二段的景物描写中可看出作者游览满井时是什么样的心情?6.找出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7各用一句话概括三个自然段的大意。8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内容?9本文表达作者的情感与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相比为什么会不同?10作者在第一段写
43、北京气候的寒冷时是怎样抓住景物特征来写的?11. 本文作者写景善用比喻,而且贴切新奇。根据提示找出相关的比喻句,然后再作简要分析。(1)写水:“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2)写山:“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3)写麦田:“麦田浅鬣寸许” 12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天稍和"这一特点?13文中写了哪些人?哪句话描绘了鱼、鸟的神情?四、阅读课文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部分记述了什么内容?作者出游的心境是怎样的?主要写了哪些景致? 2作者在这部分中重点写了什么?用了什么方
44、法?3文段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表现作者春游满井轻松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 描写波光的比喻句是: 描写山峦为晴雪所洗后的鲜艳明媚的比喻句是: 5、文中表现“闲适满意”的一个词语是: 。6、“游人虽未盛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几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哪两个方面写出了“春”的信息?1、凿壁借光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
45、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2、孟母戒子 【原文】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 也,呼而问之,:“何为 中止?”对曰:“有所矢,复得。”其母引刀裂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 矣。 【译文】 孟子小时侯,倍数的时候。她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背书有时会中断下来,过一会就又会背诵下去,她的母亲知道他是遗忘了,就叫他过来说,
46、:“背书怎么会停下来呢?”孟子回答说:“有的地方忘记了,过一会又记起来了。”他的母亲没有说什么,便拿起剪刀八织成的布剪断了,用这来告戒孟子。从此以后,孟子背书,不再遗忘了。 3、自相矛盾 【原文】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本来嘛,坚不
47、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能同时并存的。 4、守株待兔 【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 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 宋国有个耕田的人,他的田地里有个树墩子。一只兔子跑过来,恰巧碰在上面,撞断脖子死了。他毫不费力地拣到了这只死兔子,于是干脆放下农具,守候在树墩子旁边,希望再拣到一只。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5、买椟还珠 【原文】 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译文】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
48、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原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0风
49、雨不动安如山?11呜呼!1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练习题】1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具体情境怎样?_2想像“群童”、“抱茅入竹去”的场景。_3诗人由己及人的感情推去,靠哪句完成?_4诗人的人生理想是什么?_5. 诗中,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_。6. 诗中表现诗人无奈之举的句子是_,_,_。7. 诗中表现诗人美好理想的句子是_,_!8.写秋天隐晦,预示秋雨将至的句子:9.描绘雨至屋漏情形的句子:10.表现诗人身处还关心他人的博大胸怀的句子:11.道出诗人心声,愿天下寒士保暖的诗句是:12.表达作者宁肯冻死,也愿天下人温暖的心愿的句子:13.表现诗人“大庇天下寒士”的愿望,忘我为
50、人的精神的诗句是:14.作者追忆自己生活坎坷经历,表明时局动荡的句子:15.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16.诗人以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的时句:17.诗人运用“邻人相暴,对门相盗“这个成语,慨叹世风之薄,表现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的诗句:18.诗人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接着又回到现实,忧国忧民使他无法入睡,体现这一内容的诗句:19.诗中那深刻的叹息和坚决的言辞,体现了诗人那种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高尚精神,是本诗思
51、想感情最崇高,最伟大,最感人之处,这几句诗是:过故人庄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注意字音和字形)鸡黍( ) 开轩( ) 面场圃( ) 桑麻( )2.解释加点的字。
52、0; (理解并记忆)(1)故人具鸡黍 (2)青山郭外斜
53、; (3)把酒活桑麻 (4)还来就菊花 &
54、#160; (5)过故人庄 3.填空。(1)孟浩然, 代襄阳人,著名的
55、0;诗人,他与当时的诗人 齐名,并称“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 时所作。(2)全诗先叙事,交代
56、; 的原因;再写景,由 而_ 地描绘了一幅山村优美风光;然后再
57、160; ,写临窗对饮,畅淡农事,写出了 的田庄生活;最后写再约重阳赏菊。景、事、人融为
58、一体。 (理解内容加强记忆)二、阅读与理解(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等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4.过故人庄的作者是 代的 ,他与 并称为著
59、名的 诗人,该诗一二两句写的是 ,主要表达方式是
60、160; ,三四两句写的是 ,主要表达方式是 。 (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5.这首诗尾联的“就”字有什么作用?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6.分别用“/”划分下列诗句的节
61、奏(根据音节和意义)。 (注意标准)音节: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意义: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7.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归园田居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8.查字典,给加点字注音。 (学会联系,注意字音和字形)草盛( ) 荒秽( ) 荷锄( ) 沾我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感恩老师心得体会15篇
- 国土分局业务知识
- 医务人员洗手相关知识
- 正颌手术加速康复外科临床路径指标体系构建及对术后康复效果影响
- 基于深度学习的PMU异常数据检测方法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环保消防设施安装与维护合同协议书3篇
- 2025版水果种植基地与冷链物流企业合作协议范本3篇
- 臭氧水疗联合皮肤科特色护理治疗湿疹患儿的价值
- 快递行业培训计划
- xx市科创孵化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草莓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含答案)
- 腕管综合征课件
-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通用模板)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线》
- 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报名登记表
- 酒店协议价格合同范文(8篇)
- 帕金森病(英文版)课件
- 大学普通化学(第七版)课后答案
- 化工企业三违清单不安全安全行为清单
- 固 定 资 产 清 理 申 请 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