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实验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_第1页
陕西实验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_第2页
陕西实验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_第3页
陕西实验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_第4页
陕西实验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陕西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请将所有选择题答案按题号涂在机读卡上,将其他试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喟(kuì)然长叹 举一返三 暴虎冯(pín)河 祸起萧墙B、屏(pín)气凝神 发奋忘食 箪食(sì)瓢饮 循循善诱C、怃(w)然 礼崩乐坏 斐(fi)然成章 文质彬彬D、色厉内荏(rn) 耰而不辍 曲肱(hón)而枕 仰之弭高【答案】C (A项“返”应为“反”;B项“屏”音bng,发愤;D

2、项“肱”音n,仰之弥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中国的“日本研究”队伍大幅萎缩,无独有偶,美国也有类似现象,美国人的“我们对日本没有兴趣”使日本人十分伤感。B、面对疯狂驶来的汽车,她一把推开呆若木鸡的学生,自己却被碾断了双腿导致高位截肢。佳木斯市第九中学的语文老师张丽莉,被网民称为“最美女教师”。C、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D、关于这个问题,无论伊朗还是美国,其媒体报道都与美国官方、军方的表态自相矛盾。【答案】A (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的(多用于贬义)。呆若木鸡:指呆得像木

3、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贬义词,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当。慷慨解囊:形容豪爽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自相矛盾:比喻自己的言语或行动前后相抵触。)3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组是A、我省将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重点建设300个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B、一个社会有没有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是这个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这已经为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实。C、经典的魅力在于经典作品以经典的方式触及、表达和思考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不仅指向现实,也指向未来。D、恒丰箱包有限公司是全市箱包行业中历史悠久的一家外贸企业,产品档次之高,品种之全,是一个

4、拥有出口权的厂家。【答案】A(B项 “两面对一面”,前后照应不周。应分别在“社会”后、“持续”前加上“能不能”之类的词。C项语序不当,应为“触及、思考和表达”。D项搭配不当,主语“产品”和宾语“厂家”不搭配;“产品档次之高,品种之全”后残缺。)4、对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要:应该B、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文:文化C、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 葸:思考D、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作:站起来【答案】D (A项,“要”,通“约”,贫困。B项,“文”,指古代的文献典章。C项,“葸”,音x,畏惧。)5、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与其从辟人之士B、夫子矢

5、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C、子路问:“闻斯行诸?”D、是鲁孔丘与【答案】C (A项辟,通“避”。B项矢,通“誓”。D项与,通“欤”。)6、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子在句式上不同的一项是A、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而民悦之,使王天下D、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答案】D (A、B、C项都是省略句,D项是介宾短语后置句。)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中庸”辨析张岱年以前曾经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见解,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庸”。对于这个问题,应略作辨析。“中庸”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对

6、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但是说“中庸之为德”,而不是说“中庸之为道”,足证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而不仅是指一种抽象原则。孔子又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中行是较高的品德,应与中庸同义。孟子说:“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孟子·尽心下)不说中行而说中道,中行、中道,当是同一意义。总之,中庸、中行、中道,应具有同一含义,指高于狂狷的修养境界。中庸篇有云:“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所谓执两用中应即对于中庸的解释。说文:“庸,用也。”中庸即用中,指随时运用中的

7、原则,处事恰如其分。孔子尝说:“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后儒解释中庸为“无过无不及”,是正确的。“中庸”观念包含一种认识,即许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达到这个限度一样。这就是“过犹不及”。有些事情,确实如此。如饮食衣着以及睡眠之类,确实是“过犹不及”。但是,许多事情的限度是随时代的演进而改变的。例如所谓“君臣之义”,过去认为是必须遵守、不可逾越的。但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打倒了君权,使人类历史大大前进了一步。又如中国封建时代排斥所谓奇技淫巧,阻碍了自然科学的进展;近代西方实证科学长足进步,技术远远超过了前代,促进了文化的高度发展。在历史上,在一定的范围内,超越传统的

8、限度,往往可以实现巨大的飞跃。如果固守“过犹不及”的中道,就不可能大步前进了。因此,“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我认为,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近代西方国家都宣扬自己的民族精神。如法国人民鼓吹法兰西精神,德国人民提倡日耳曼精神等等。中华民族必有作为民族文化的指导原则的中华精神。古往今来,这个精神得到发扬,文化就进步;这个精神得不到发扬,文化就落后。正确认识这个民族精神之所在,是非常必要的。7本文认为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A、孔子提出“中庸之为德”,而没有说“中庸之为道”,足证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B、孔子

9、在论语·雍也中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可以推测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C、孔子在子路中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中行应与中庸同义,是较高的品德。D、孟子说:“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中道与中行和中庸含义相同,指高于狂狷的修养境界。【答案】B (B项中由“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推测不出“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强加因果关系。)8下面对“中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庸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所谓执两用中就是对于中庸的解释。B、说文:“庸,用也。”中庸即用中,指随时运用中的原则,处事恰如其分。C、中庸就是孔子在论语·先进中所说的“过犹不及”。&#

10、160;D、后儒提出“无过无不及”,这是对中庸的正确解释。【答案】C (C项“过犹不及”能够体现出中庸的思想,但不能说“中庸就是过犹不及”,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庸就是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求适中的方法,既不要“过”也不要“不及”,这个观念是孔子提出的。B、所有事情都有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达到一样,这就是“过犹不及”。C、在历史上,只有超越传统的限度,才可以实现巨大的飞跃。固守中道,就不可能前进。D、作者认为,“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答案】D (A项:曲解了原文,“中庸”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但他对于中庸的含

11、义无所解释;B项:“所有事情都有限度”与原文不符,扩大了概念的范围,应为“许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 C项:首先缺少前提“在一定的范围内”,另外“只有才”的表述太绝对化。)三、古代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题(3分)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治长)【注】盍(hé):何不。伐:夸耀。施:表白。10、下列各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引导弟子颜渊、子路各自表达他们的志向,而孔子也抒发了自己的抱负,显现了

12、他高尚的人格和宽宏的怀抱。B、师生之间在和谐的气氛下相互学习和砥砺,有切磋,有请益,循循善诱,很自然地呈现出孔门教与学的情景。C、在师生对话中,三人志愿不同,境界也有高下。子路性情豪爽,讲话鲁莽,只讲朋友义气,境界低下。D、相比之下,孔子的志向是希望老年人得到安养,朋友间以诚相待,少年得到关爱,其关注的层面更为广阔,志向更加高尚。【答案】C(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前三题各3分,14题4分)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

13、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长沮、桀溺、仲由等五人。B、本文中长沮、桀溺为一介农夫,自然胸无大志,所以孔子骂他们为“鸟兽”。C、子路先与长沮对话,又与桀溺对话,最后是与孔子对话。D、孔子与长沮对话,又与子路对话,而后子路与桀溺对话。【答案】C12、下列各句中的“而”字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A、长沮、桀溺耦而耕 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C、 耰而不辍 D、吾非斯

14、人之徒与而谁与【答案】B (其余为连词) 13、对文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社会纷乱,天下都是这样,你们跟谁去变革它呢?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那样躲避正常人群的人,哪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C、鸟兽不可与同群。 我不能避世隐居,与鸟兽相伴。D、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天下若是太平了,我也就不跟人们在一起从事改革了。【答案】B14、从文中可以看出,对社会现实与改革的关系,孔子所持的观点(态度)是: (不超过15个字),而长沮、桀溺的观点(态度)是: (不超过15个字)。【参考答案】社会动荡,需要积极入世态度;社

15、会动荡,不如避世自隐。(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516题。(12分)岁 暮唐 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15、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

16、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6分,每个点2分。)16、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6分) 【参考答案】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6分;每种技巧1分,具体分析2分。)(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17、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子曰:“人而无信,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2)子曰:“岁寒, 。”(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4)曾子曰:“士不可以

17、不弘毅, 。 ,不亦重乎?”(5)往者不可谏, 。(6)子曰:“ ,则远怨矣!”【答案】(1)不知其可也 其何以行之哉(2)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3)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4)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5)来者犹可追(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两 兄 弟林语堂熙宁四年(1072)七月,苏东坡携眷离京前往富有湖山之美的杭州上任。他弟弟子由这时在陈州充任教授,淡泊自甘。陈州正在苏东坡治下的视察行程之中,他随后几年都常常利用机会到弟弟家盘桓小住。子由高大,丰满的圆脸,两颊附近的松肉很多,而东坡则健壮结实,骨肉匀停。最能透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活动

18、、强而有力的嘴唇。他的脸色红润,热情洋溢,会由欢天喜地的表情一变而成抑郁沉思的幻想状。子由沉稳、实际、拘谨、寡言;而东坡则轻快、开阔、好辩、天真、不顾后果就犹如亨利·詹姆斯和威廉·詹姆斯。由各自的才气上看,威廉原应当写小说,而亨利应当写心理与哲学性的论文。可是威廉·詹姆斯却把他的才华和诙谐注入了通常干燥无味的心理学和哲学教科书,而亨利·詹姆斯则在小说的天地中注入了他人性的思想和观察这样充实的内容,这对世界的文化反倒有益而无损。子由没有哥哥才气的一半,但是他的文章内容充实,具有深度,使他在这一类文章之内,足称大家。那几个月,兄弟二人常到柳湖去划船,或是在城

19、郊漫步,谈论政治、家事、前途。苏东坡的一个短处就是老向客人谈论自己的心思,写文章也是发挥自己的见解。当时不是什么好年月,子由对哥哥太了解。一天,二人正在讨论国家情势,子由对哥哥说:“空闲不见得是坏事,一日空闲长似两日,人若一生七十年都在空闲中过,他实际上等于活了一百四十年。这是求长寿最容易的办法。”哥哥却回答道:“可是我就是闲不住。我一发现什么事情不对,就像在饭菜里吃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苏东坡知道弟弟的婉劝大有道理,倘若他的气质像子由那样恬淡沉静,他必然会乐于接受的。但是问题是他不是。我们论到苏东坡就不能避免孟子所说的“气”这个字。以苏东坡的情况而言,其意义正同于伟大的精神,一个人高

20、升到无极限的精神,至大至刚,激烈冲动,因其本身充沛的精力必要发之于外而不可抑制。佩服苏东坡的人和批评苏东坡的人,就常说到他这种至大至刚之气。苏东坡既然天赋这样生气蓬勃的精神,他自然常与矛盾遭遇,一方面要保持英雄本色,不失其与生俱来的大无畏精神,另一面又要顾到同样重要的明哲保身这一人生的本分。在苏东坡一生的官宦生涯中,有某些时期此种冲突特别尖锐,正是“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苏东坡与子由及家人共度一个中秋后就要奔赴新任了。临别时,二人难分难舍,子由送兄长至颍河下游八十里外的颍州。在苏东坡开船出发的前夜,兄弟二人又在颍州河的船上共度一夜,吟诗论政,彻夜未眠。那天夜里,苏东坡写了两首诗,其

21、中有这样的诗句: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飞蓬”一词正足以象征苏东坡的一生,因为从现在起,他就成为政治风暴中的海燕,直到他去世,就不会再在一个地方安安静静度过三年以上的时光。(节选自林语堂英文版苏东坡传,张振玉译)(1)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两项(5分)A.文章第段巧妙地将两兄弟性格进行了对比,这样不仅突出了两人的不同性格,更为下文作了铺垫。B.文章采用“点面”相映的手法,既概括地介绍了两兄弟的一些基本情况,也从具体的事件中再现了人物形象。C.作者认为苏东坡要“顾到同样重要的明哲保身这一人生的本分”,在历史的背景下客观写出了苏东坡形象的丰富性。D.苏东坡之所以“生如飞蓬”,主要缘于他“一发现什么事情不对,就像在饭菜里吃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的性格。E.文章最后一段凸显了苏轼悲观厌世的思想。【答案】AE 【解析】A项,开头一段没有涉及苏东坡的性格。E项,曲解文意。(2)两兄弟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阐释。(6分)【参考答案】(1)外貌、性格、文学才华。(2)相对而言,东坡没能把他的全部才气倾注到文学创作上,而更多地关注时事。(3)子由虽然才华不敌东坡,但是他专注于一类文章而成大家。(也可先概括方面,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不一定要求学生看出作者作比较的写作意图。)【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回归原文找到介绍两兄弟不同的文字,简要概括即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