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1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3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4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浙江省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卷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翘楚/翘首 连累/劳累 差遣/差强人意B、对峙/仗恃 河畔/绊脚 绯红/斐然成章C、渲染/煊赫 剽悍/骠勇 殚力/箪食壶浆D、沏茶/蹊跷 戏谑/虐待 炽热/博闻强识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温哥华冬奥会上,退役两年后重返赛场的申雪和赵宏博为中国取得了花样滑冰金牌零的突破,他们复出这段时间来的感受是怎样一番迭宕起伏?B、

2、我的家乡是一个民俗汇萃之地,正月里尤以元宵节最为热闹红灯笼、红对联、大碗肉一切都让人陶醉在节日的欢快氛围里。C、讲台上的我常有一种神圣的感觉,教师这份职业使我卑微的生命变得无尚荣耀,我又怎敢懈怠、轻慢、敷衍塞责呢?D、百草园芳草萋萋的后院,是幼年鲁迅的乐园。断墙、菜圃依然保留着;高大的皂荚树那边,也没糟蹋地方,新建了一座亭子,鲁迅先生的塑像端坐在亭中间。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校长,对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负责一个部门的工作已有些力不从心,实在难以胜任分校的管理。B、我们现在采取及时让利的措施,是为了从长计议,因为消费动力和消费潜力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3、,有朝一日终将消逝。C、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他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都挂着一抹真诚、亲切的微笑,让人难以释怀。D、“北京当代十大建筑”评选结果揭晓,“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首都博物馆、北京电视中心等新式建筑脱颖而出。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汽车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同时,交通事故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B、我市将加强社区治安工作,在小区主要出入口设置值班室或治安岗亭,在零散的住宅楼的主要出入口安装电视监控点。C、虽然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粮食生产的基础还不牢固,粮食的种植效益仍然偏低,自然灾害频发,粮食供求

4、依然保持长期偏紧的态势。D、不管有没有相关的法律来规范游戏规则,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本来值得期待的网络营销产业会走向何方,又会带给我们一个怎样的网络世界。5下面是一封感谢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我是您的一名学生,您是我最敬佩的人。我就要离开贵校了,很舍不得您。您的身影一直浮现在我的眼前。都说您很严厉,但我觉得您待人慈悲,您像春雨般滋润着我,请教着我,让我知道生活中有酸甜苦辣。我有千万个“谢谢”想送给您,但是我知道这仍然不能够表达我心灵的感情,就让我衷心地祝福您吧!(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 将 改为 6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补出一句

5、话。(不超过15字)(3分)翻译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得以实现的重要桥梁。而对翻译实践真正产生深刻影响的理论,莫过于系统功能翻译观。这种理论认为:由于意义表达受制于语言文化背景,寻求翻译的对等实际就是寻求两种语言所在语境的对等,即寻求原文和译文在相同语境中功能的对等。因此,译文要反映原文的文化背景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使译文在有差异的语言文字组合中起到在原文所起到的一样作用。例如在翻译实践中,可以将一个民族的习惯用语进行直译,同时对其加以阐释。像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中的“Paper tiger(纸老虎)”,我国现在流行的“卡拉OK”、“e-mail(电子邮件)”以及日本将外来语用片假名进行音译,

6、大抵都是这种翻译观下的翻译实践。从此看来,系统功能翻译观在指导翻译实践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7自今年1月起到5月中旬,短短几个月之间,富士康已经有9名年轻员工跳楼自杀,而在5月21日凌晨,又有一名年仅21岁的男性员工跳楼,于4时50分死亡。这一系列的频繁跳楼自杀事件,引起业界乃至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大家都对富士康发生如此频繁跳楼事件的原因有着很多的看法和猜测。凤凰网“天下被网罗”互动专区就针对此系列事件,向广大网友进行网上投标调查。调查结果如下:(1)用一句话概括调查结果。(1分) 。 (2)结合材料,选择合适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7、3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8-11题。(12分)人生存于实况,却与不满足于实况,于是常常产生一种幽微的情意。这种情意有所求,是处于十字街头而向往象牙之塔,这样的情意就是诗情。本此情而创造各种形式的象牙之塔,所创造的就是诗境。诗情诗境源于人类的“欲”,是人类与生俱来,人人都有的,即使不会表现,不肯表现或不能表现。而文艺作品中或浓或淡的诗情,或隐或显的诗境,则决定于其品位的雅俗。诗情诗境关系密切,诗情中有诗境,只是还欠明朗,欠固定;诗境画成,欣赏,神游,感受的仍是诗情。深而言之,诗境“象”是在外,却只有变为在内时才能成为现实,如“白云生处有人家”实况中有,是实境,不入诗句就不能具有想象中的纯

8、粹而明晰之美,而诗句只是文字,须经过领会、感受才能成为诗境。因此,谈诗词,兼顾内情外境,可以总称为诗的意境。意境是所想见的一切境,包括不美的和不适意的,而诗的意境不能是不美的,不适意的。人所经历,如果都称为境,可分为实境、梦境和意境,午饭吃烤鸭是实境,夜里梦见吃烤鸭则是梦境。实境自然是大户,但清规戒律多,如烤鸭,钱袋空空不能吃;梦境就可以,如庄周梦为蝴蝶。但梦境有个大缺点,是醒前欠明晰,醒后即断灭。实境和梦境的区别,前者实而后者虚,前者外而后者内。诗的意境,离实境较远而离梦境较近,因为它也不在外而在内。但它与梦境又有大区别,诗的意境是主动的,而梦境不是。因为是人所造,就可以从心所欲,取舍适意。

9、它是选择之后经过组织的,所以简洁而明晰。别于梦境的繁芜模糊这一点,使诗的意境大有作用。时间短的,吟“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心里会一阵子飘飘然;时间长的,一些所谓高士真就踏雪寻梅去了。如果没有诗的意境,生活要枯燥得多。这样,为诗的意境定性,我们未尝不可以说它是“现实的梦”。人,不免于惆怅而言,都是心高于天,命薄于纸,生涯只此一度,实况中无能为力,就只好做梦,以求慰藉聊胜于无。黑夜梦太渺茫,所以要白日的,即现实的梦。诗词的创作或吟读,都是在作白日梦。这或者是可怜的,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希求而不能有既是常事,就只好退而安于其次,念念“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以至“春花秋月何时

10、了,往事知多少”之类,以求“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苦短时间能够“化”。“化”是移情,移情就是移境。比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类,短时间因念彼而忘此的情况就更加明显。由人生的角度看,诗词的大用就在于帮助人们取得这种变,纵使只是片时的“境由心造”。8对第一段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诗情诗境源于人类的“欲”,是人类与生俱来,人人都有的。B.诗情的浓淡,诗境的隐显,决定着文艺作品品位的雅俗。C.诗情诗境关系密切,总称为诗的意境。D.诗的意境是美的,适意的。9对“诗境象是在外,却只有变为在内时才能成为现实”一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诗情中已有尚欠明朗固定的诗境,而透过诗

11、境感受到的仍是诗情。B.外在实境用诗句加以描绘就成为诗境。C.外在实境经过领会和感受就成为诗境。D.将实境写入诗句,再经过领会和感受就成为诗境。10从第二段文字看,“诗的意境”的特点有哪些?试加以概括。(3分) 。11“由人生的角度看,诗词的大用就在于帮助人们取得这种变”,从文意看,“变”指的是什么?试另举一句诗词作简要说明。(3分) 。(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6题。(20分)在安静中盛享人生的清凉 马德无欲的生命是安静的。我见过一匹马在槽枥之间的静立,也见过一头雄狮在草原上静卧,甚至是一只鸟从一根斜枝扑棱棱飞到另一根斜枝上,呈现出的,都是博大的安静。一切外在的物质形成,如槽枥之间的

12、草料,草原之上的猎物,斜枝之外的飞虫,在安静生命的眼中,像风中的浮云。一个安静的生命舍得丢下尘世间的一切,譬如荣誉、恩宠、权势、奢靡、繁华,他们因为舍得,所以淡泊,所以安静,他们无意去抵制尘世的枯燥与贫乏,只是想静享内心的蓬勃与丰富。夏目的晚上,我曾经长久地观察过壁虎,这些小小的家伙,在捕食之前最好的隐匿,就是藏身于寂静里。墙壁是静的,昏暗的灯光是静的,扑向灯光的蛾子的飞翔是静的,壁虎蛰伏的身子也是静的,那是一幅优美素淡的夏夜图。只是壁虎四足 上潜藏着一点杀机,为整幅画添了一丝残忍,也添了一些心疼。也正因为这样,我没有看到过真正安静的壁虎。安静的姿态是美的。蹲坐的云冈石窟里的慈祥的大佛,敦煌壁

13、画里衣袂飘举的飞天,一棵虬枝盘旋的古树,两片拱土而出的新芽,庭院里晒太阳的老人,柴扉前倚门含羞的女子,这些姿态要么已看破红尘,要么正纯净无邪,恰是因为这些,它(他、她)或平和、宁静、恬淡、宠辱不动,或纯真、灵动、洁净、不沾染一尘世俗,于是便呈现给这个世界最美的姿态。真正的安静,来自内心。一颗躁动的心,无论幽居于深山,还是隐没在古刹,都无法安静下来。正如一棵树,红尘中极细的风,物质世界极小的雨,都会引起一树枝柯的宕动、迷乱,不论这棵树是置身在庭院,还是独立于荒野。所以,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柯,而是静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蛊惑,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有一天,我去拜会一位遭受了命

14、运挫折的老人。他正端坐在沙发深处,没有看书没有写书法,只是端坐在那里,甚至都感觉不到他作过任何的思考。我和先生攀谈着,一些陈年往事逐渐勾起了老人的回忆。当他谈到差一点被反动派殴打致死这一段时,语速平缓从容,脸上平静得没有一丝的波澜。这种平静,不是来自岁月的老练和世故,而是来自命运磨难后的超然与豁达。下午的阳光斜照进来,地板上、四壁上,横竖都是窗框投射下的沉重的影子。空气中,一个安静生命的内核在浮沉中发出金属的脆响。这不由使我想起小时候,一个有月亮的晚上,父亲坐在山梁上吹笛子。一川的溪水,在月光下荡着清幽的光,远山黑黢黢的,村庄黑黢黢的,父亲的笛声婉转、旷远、悠扬。那一晚,山是安静的。水是安静的

15、,村庄是安静的。 我想说的是,只有在自然的身上,我们才能得到最厚重最原始的安静。12文章第段“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柯,而是静默的根系。”一句中 “枝柯”“根系”有其深层的意义,请分别予以解析。(4分)(1)枝柯的含义: (2)根系的含义:13文章第段写马、雄狮、鸟,第段写石佛、飞天、古树、新芽、老人、女子,请你结合文章说说这样写有何用意?。(4分)14请结合原文说说第段中“我没有看到过真正安静的壁虎?”这句话的含义。(3分)15. 文章第段划线的几个写景物的句子在笔法上宕开一笔,看似与前文老人的的人生沧桑没有密切的关系,但其中含有深味,请加以评析。(4分)16第、两段是写月光下父亲吹笛子时的

16、美景。试从散文意境美的角度赏析。(5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与朱鄂州书(宋)苏轼轼启。昨日武昌寄居王殿直天麟见过,偶说一事,闻之酸辛,为食不下。念非吾康叔之贤,莫足告语,故专遣此人。俗人区区,了眼前事,救过不暇,岂有余力及此度外事乎?天麟言:岳鄂间田野小人,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杀之,尤讳养女,以故民间少女,多鳏夫。初生,辄以冷水浸杀,其父母亦不忍,率常闭目背面,以手按之水盆中,咿嘤良久乃死。有神山乡百姓石揆者,连杀两子,去岁夏中,其妻一产四子,楚毒不可堪忍,母子皆毙,报应如此,而愚人不知创艾。天麟每闻其侧近有此,

17、辄驰救之,量与衣服饮食,全活者非一。既旬日,有无子息人欲乞其子者,辄亦不肯。以此知其父子之爱,天性故在,特牵于习俗耳。闻鄂人有秦光亨者,今已及第,为安州司法。方其在母也,其舅陈遵,梦一小儿挽其衣,若有所诉。比两夕,辄见之,其状甚急。遵独念其姊有娠将产,而意不乐多子,岂其应是乎?驰往省之,则儿已在水盆中矣,救之得免。鄂人户知之。 准律,故杀子孙,徒二年。此长吏所得按举。愿公明以告诸邑令佐,使召诸保正,告以法律,谕以祸福,约以必行,使归转以相语,仍录条粉壁晓示,且立赏召人告官,赏钱以犯人及邻保家财充,若客户则及其地主。妇人怀孕,经涉岁月,邻保地主,无不知者。若后杀之,其势足相举觉,容而不告,使出赏

18、固宜。若依律行遣数人,此风便革。公更使令佐各以至意诱谕地主豪户,若实贫甚不能举子者,薄有以周之。人非木石,亦必乐从。但得初生数日不杀,后虽劝之使杀,亦不肯矣。自今以往,缘公而得活者,岂可胜计哉。佛言杀生之罪以杀胎卵为最重六畜犹尔而况于人俗谓小儿病为无辜此真可谓无辜矣。悼耄杀人犹不死,况无罪而杀之乎?公能生之于万死中,其阴德十倍于雪活壮夫也。昔王濬为巴郡太守,巴人生子皆不举。濬严其科条,宽其徭役,所活数千人。及后伐吴,所活者皆堪为兵。其父母戒之曰:“王府君生汝,汝必死之。”古之循吏,如此类者非一。居今之世,而有古循吏之风者,非公而谁。此事特未知耳。 轼向在密州,遇饥年,民多弃子,因盘量劝诱米,得

19、出剩数百石别储之,专以收养弃儿,月给六斗。比期年,养者与儿,皆有父母之爱,遂不失所,所活亦数十人。此等事,在公如反手耳。恃深契,故不自外。不罪!不罪!此外,惟为民自重。不宣。轼再顿首。(本文有删节)注 楚毒:痛苦。 创艾(yì)受到惩戒而知畏惧。 雪活壮夫昭雪判处死刑的壮年人。 恃深契依仗深厚的情谊。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昨日武昌寄居王殿直天麟见过 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B率常闭目背面 率:一律,一概。C特牵于习俗耳 牵:连累。D缘公而得活者 缘:由于,因为。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咿嘤良久乃死 与尔

20、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若有所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愿公明以告诸邑令佐 不赂者以赂者丧 D所活亦数十人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看到所住地区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很是痛心,然而想到自己没有空暇,就写信请朱鄂州干涉这件事。B本文层次清晰,从岳鄂间的习俗之弊谈到法律的规定,又联系道德情感,最后用王濬和自身之例,从近到远,从法律到情感,使论证严密有力。C本文说服力强,所引用的事例有正面的如陈遵者,有反面的如石揆者,还有昔者王濬今者自身,说服朱鄂州必须和可以禁止杀婴恶俗。D本文以短句为主,作为论据的事实叙述简明扼要,又多用反问句加强语

21、气,使文章有理有情,从而打动读者。20. 用“/”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3分)佛 言 杀 生 之 罪 以 杀 胎 卵 为 最 重 六 畜 犹 尔 而 况 于 人 俗 谓 小 儿 病 为 无 辜 此 真 可 谓 无 辜 矣。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若实贫甚不能举子者,薄有以周之。(3分) (2)其父母戒之曰:“王府君生汝,汝必死之。”(3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2223题(6分)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 柳     曾巩 

22、0;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22 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前者主要用了 ,  后者主要用了 。(2分)23一般人认为唐诗重抒情,宋诗重说理,围绕这个说法,就这两首诗进行分析说明。(4分)(三)阅读论语中三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24(1)“中庸”与“和”的精神实质是什么?(1分)(2)请谈谈中庸之道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3分)(四)古诗文默写。(6分)25.补写出

23、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3小题)(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 。(李密陈情表)(2)间关莺语花底滑, ,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3) ,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4)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论语)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四、作文(60分)26从下列两个文题中选择一个,将其补充完整后写一篇作文。1、寻找 2、走进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Ks5u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

24、B(A中qiáo 同音,C中dn同音,D中q同音)2、 D(A“迭宕”应改为“跌宕”,B“汇萃”应改为“荟萃”,C“无尚”应改为“无上”)3、 A ( 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 B 从长计议:慢慢地多加商量,与语境不合,C难以释怀:爱憎、悲喜、思念等感情很难在心中消除,此处应改为“难以忘怀”,D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不能用于形容其他事物。)4、 C (A缺少主语,删去“随着”,B搭配不当,改为“安装电视监控”或“设置电视监控点”,D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为“不管有没有我们都无法想象”或“如果没有我们无法想象”5、 (1)、将“贵校”改为“母校”, (2)、将“慈

25、悲”改为“慈爱” (3)、将“请教”改为“教诲”, (4)、将“心灵”改为“内心”6、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性.7、(1)人们普遍认为富士康的“人际关系冷漠”及“管理不善”造成惨剧的不断发生。(2)粗放、冷漠,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必将导致悲剧的不断发生;发展不能牺牲人的基本尊严;要尽快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要善于调节心态;面对悲剧的不断发生,政府不能袖手旁观。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8-11题。(12分)8、C 9、D10、是主动的,可以从心所欲,取舍适意。是选择之后经过组织的,简洁明晰。是“现实的梦”,有淡化生活枯燥的大作用

26、。(答出一点给1分)11、“变”指化解人生的愁苦。例略,如“何以解忧”一句。(“变”的解释1分,例子2分。)(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6题。(20分)12、枝柯比喻一颗躁动的心,红尘中极细的风,物质世界极小的雨,都会引起一树枝柯的宕动、迷乱,无法真正安静下来。根系比喻一颗安静的心,深藏在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蛊惑,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13、第段中的材料是为了说明“无欲的生命是安静的”;第段中的材料则为了说明“安静的姿态是美的”。14、在作者看来,无欲的生命才是安静的,他们舍得丢下尘世间的一切,譬如荣誉、恩宠、权势、奢糜、繁华等。而壁虎因为食物而潜藏杀机,虽然蛰伏的身子是静的,但是内

27、心因为欲望而不得安静,所以说没有“真正安静的壁虎”。(“蛰伏的身子是静”“为食物而潜藏杀机”“无欲的生命才是安静的”等关键内容各1分)15、这几句写景是在写老人遭受命运磨难的之后,这样写映衬出老人一辈子历尽人生沧桑却以淡然的心态去面对的超然与豁达;特别是“安静生命的内核在浮沉中发出金属的脆响。”一句用比喻的手法把老人在叙述磨难经历时的平静淡然,却具有强烈的打动人心的精神魅力凸显出来。16清幽的月光下,是汩汩流淌的溪水,是黑黢黢的远山和村庄,是父亲婉转、旷远、悠扬的笛声。面对此情此景,人心似乎受到洗涤和净化,远离了尘世的纷扰和喧嚣,才真正体会到 “只有在自然身上,我们才能得到最厚重最原始的安静”

28、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17、C(牵:拘束,拘泥)18、D(A乃:副词,才/代词,你的;B若:动词,好像/连词,如果;C以:介词,用,把/介词,因为;所:代词,与后一个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19、A(不是苏轼没有空暇,而是苏轼感到地位较低,能力不及,“救过不暇”指自身都无法顾上,所以写信给鄂州太守朱康叔。)20、 佛 言 杀 生 之 罪 /以 杀 胎 卵 为 最 重/ 六 畜 犹 尔/ 而 况 于 人/ 俗 谓 小 儿 病 为 无 辜 /此 真 可 谓 无 辜 矣。21、(1)如果确实非常贫困不能抚养孩

29、子的,以微薄的财力给予救济。(2)他们的父母告诫他们说:“王太守让你们活了下来,你们一定要为他效死力。”(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2223题(6分)22、答案:比喻 拟人。23、一般人认为唐诗重抒情,宋诗重说理,针对这个说法,就这两首诗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 贺诗用“碧玉”、“绿丝绦”来比喻柳树,将柳树绰约婀娜、娉娉袅袅的风姿作了生动的描写,又是谁将柳树打扮得如此妖娆呢?原来是二月的春风,给柳树带来盎然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这首诗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曾诗托物言志 “倚和狂”的柳树比拟为得志便猖狂的小人,“清霜”说明柳树终究要枯萎凋零的,这首诗揭示

30、这样出这样的道理:奸佞专权、小人得志所造成的混乱而黑暗的局势是不会长久的,得志一时的小人尽管气焰嚣张,但终究逃不出历史的惩罚,他们必将得到应有的可耻下场。24、(1)“中庸”与“和”的精神实质是通过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2)“中庸之道"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一方面它要求社会团体的和谐,平衡,另一方面它又要求人们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和,根据客观实际来决定“合适恰当的程度”,从而即不触犯别人利益,又能维护自身利益,还能维持事务的平衡,包容状态。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制约平衡,这更是中庸之道的深层意义。25、略。26、参照高考评分标准。【附译文】苏轼陈述。昨天皇帝的侍从官王天麟来看望我,偶然间说起一件事,听了后心里心酸,因为这吃不下饭。想到若不是我康叔的贤德,这些话就没说处,所以专门派遣此人给您送信。我能力不及,自身都无法顾上,哪里有余力顾到这等外面的事情呢。天麟说:岳鄂间的百姓农夫,按例只养二男一女,超过这就杀掉,尤其忌讳养女儿,因此民间女子少,鳏夫多。刚生下时,她的父母也不忍心,一律闭上眼睛背过脸去,用手按在水盆里,婴儿哭了好久才死。神山乡有个百姓叫石揆,接连杀了两个婴儿,去年夏天里,他的妻子一胎四子,不能忍受痛苦,母子都死了,报应如此,而愚蠢的人不知道受到惩戒而知畏惧。天麟每次听到他的附近有这种事情,就快速赶去救援,衡量着给穿的和吃的,全活下来的人不止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